2025屆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5屆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5屆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5屆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5屆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都市2022級高中畢業班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籍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5.考試結束后,只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關于文明起源,國際考古學界通常以城市、金屬、文字三要素作為文明出現的標準;隨著良渚古城等本土考古證據的不斷發現,中國學者提出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標準的中國方案,即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據此可知,中國學者更強調A.社會關系的變革B.物質生活的發展C.城市形態的演化D.出土文物的鑒別2.《左傳》記載,晉獻公欲娶戎狄之女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弗聽”,后晉國大亂;齊相崔杼違反同姓不婚的禁忌,欲娶棠姜為妻,“(卜之)兇,無所歸也,弗聽”,后家破人亡。《左傳》的這類歷史敘事A.強化了神權政治傳統B.凸顯了道德禮儀規范C.反映了新興階級訴求D.催生了天人合一思想3.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下令遷徙數十萬貧民充實河套以南地區;第二年,在適合畜牧的北方邊縣將種馬借給牧民三年以繁衍馬匹,并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第三年,派遣數十萬士卒在北方邊郡戍田。這些措施旨在A.抑制土地兼并緩和階級矛盾B.擴大農耕區域增加財政收入C.集聚國家力量解決北方邊患D.建設絲綢之路促進中外交流4.圖1為當代學者統計的自先秦兩漢到隋唐五代時期中國瘟疫災害重心點的變遷軌跡。影響這一變遷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中心的南移B.全國人口的增長C.經濟格局的演變D.生態環境的破壞5.11世紀中期以后,北宋政府多次頒布嚴禁向西夏出售銅錢的法令,規定售出銅錢過百者即要問罪;同時鑄造鐵錢輸入陜西,使陜西成為鐵錢銅錢并行的特殊貨幣區,后來還試圖讓陜西成為鐵錢專用區以阻滯銅錢流入西夏。這A.折射出宋夏經濟聯系緊密B.導致了宋夏和議名存實亡C.有利于宋代新型貨幣產生D.阻斷了西北傳統商貿通道6.明朝六部、內閣等部門接收皇帝詔旨后,若認為“事不穩”或決策不當,可暫不執行并上奏表示質疑或反對;內閣和負責監察的六科等部門也可封駁皇帝詔書。這反映了當時A.行政系統的推諉塞資B.監察機構的獨立運轉C.中央集權的空前強化D.專制體制的內部調適7.表11850-1860年清政府戶部銀庫積存表(單位:萬兩)年份1850185218531860數額896572169117表1可以佐證當時A.自然經濟瀕于解體B.對外賠款數量巨大C.投資洋務耗費頗多D.政治局勢動蕩不安8.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后,保留了各省向朝廷推薦少量優秀舊學士子參加基層官員選拔考試的制度。1910年,學部尚書榮慶對被錄取的考生說:“現在時事艱難,需才佐理,如吾輩者已老朽不堪世用,而留學生等又大率漢學甚淺,年輕氣躁,難當重任,求其年力富而根柢深者,惟公等一輩耳。”據此可知,當時A.文官制度趨時更新B.留學教育受到抵制C.制度改革面臨困境D.經世致用成為共識9.圖2為民盟領導人黃炎培1946-1949年間剪貼的部分報紙新聞摘要。這些新聞內容反映了圖2A.言論自由成為社會各界的心聲B.國民政府統治危機的加劇C.政局變化引發民主黨派的疑懼D.大眾傳播媒介立場的變化10.表21953-1954年上海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拍攝的科教片信息類型部分片名工業(5部)《戰勝廠房高溫》《鞍鋼幾項技術革新》《探取尖林山礦藏》農業(9部)《根除水稻害蟲-三化螟》《新式農具好處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包工制》生活常識(8部)《無痛分娩》《交通安全》《速成識字法》自然科學(2部)《日食和月食》《風》表2中影片的拍攝A.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B.體現出科學理論的新突破C.適應了國家建設的需要D.得益于“雙百”方針的貫徹11.有研究表明,從公元前2400年開始,中亞地區、伊朗地區和地中海地區的人們相繼學會了騎馬;語言學家也發現,早期印歐語系各民族語言中,與馬匹、馬具、馬拉戰車有關的詞匯具有相同的詞源。這體現了A.農耕經濟的擴張B.早期文明的聯系C.亞歐語言的統一D.物種交流的頻繁12.圖3為1100-1349年英格蘭王室授予個人(通常是莊園主)建立市場、集市和自治市鎮特許狀的新增數量圖。據此可知,當時英格蘭圖3A.地方經濟活力增強B.重商主義思想盛行C.莊園經濟持續繁榮D.國內統一市場形成13.1511年,尼德蘭人伊拉斯謨的《愚人頌》出版并暢銷,他宜稱:“我們就是傻子,我們在教廷里頭就成了傻子。而我們這些傻子,這些愚人,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才是最值得歌頌的。”據此可知,伊拉斯謨的主張A.傳播了革命理念B.蘊含了理性精神C.倡導了信仰自由D.宣揚了階級平等14.19世紀末,德國大地主主導的農民協會支持其成員當選帝國議會議員,到1898年,帝國議會中支持該協會的議員已達到30%。期間,農民協會通過議會斗爭迫使政府采取了提高糧食進口稅、加強對進口肉類和牲畜檢疫等措施。這A.促成了德國農業現代化B.保護了德國農民根本利益C.中斷了德國工業化進程D.體現了德國政治的兩面性15.1932年,英國“濟貧法委員會”成員特里斯·韋伯訪問蘇聯,稱贊“蘇維埃共產主義”是“一個新的文明”。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蘇聯的創新完全可以點點滴滴地借用到西方經濟制度中去。這反映出A.英蘇意識形態分歧逐漸消失B.經濟危機促使各國達成合作共識C.蘇聯模式受到西方世界肯定D.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顯著成效16.1948年,英國殖民官員向倫敦報告:“大量非洲人士兵······在軍隊里服役······歸來以后,他們就加深了總的不安狀態。這些非洲人由于和其他民族包括歐洲人的接觸······成為反對當局的全民運動的主要力量。”這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A.推動了非洲的民族解放B.開啟了非洲的思想啟蒙C.終結了英國的殖民統治D.消除了歐洲種族優越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二戰后,蘇聯與美國以能源為武器展開激烈外交博弈。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后,蘇聯積極向西歐國家提供石油和石油產品、天然氣,以換取外匯,進口各種工業部門所需的成套設備。80年代,蘇聯進一步加強同西方特別是同美國的石油貿易,并削減了對東歐的石油出口。此外,蘇聯繼續以低于國際市場的價格向東歐國家和埃及、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輸出石油。-摘編自于春苓《蘇聯石油公司與能源外交》材料二1970年左右,美國國內石油生產達到最高峰,隨后逐步下降。國內需求的不斷增長,使得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美國政府認識到依賴石油進口的脆弱性。因此,在推進北美地區能源一體化的同時,美國還加強了對波斯灣地區友好產油國的經濟相互依賴和安全保護政策,以及對敵對產油國的經濟制裁和軍事遏制政策。1974年,美國聯合西歐、日本等主要能源消費國建立國際能源機構以維護西方國家的集體石油供應安全。--摘編自王蓓薩《20世紀70、80年代美國的能源外交》材料三-整理自張銳《中國能源外交歷史與新時代特征》(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七八十年代蘇聯和美國能源外交的異同。(13分)(2)根據材料三,指出我國能源外交的一個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成因。(6分)(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大國能源外交的有益經驗。(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3古代中國的海洋活動(部分)物事人南海I號椰子女兒國海洋信仰杜環亦黑迷失南宋海洋貿易船,裝載有來自贛、浙、閩的大量瓷器,數量驚人的鐵器和以阿拉伯風格或宋代風格為主的金器,以及其他一些物品。晚明時期,東南沿海進口東南亞椰子。每一百個椰子給政府提供的稅源等同于五張虎豹皮。同時椰子殼可作為航海計時器。漢唐時期,有人認為“女國”是在中國以西的內陸地區,也有人提到“海中有女國”。宋代以來,海上女兒國的記錄頗多,中國人的故事中女兒國位于印度洋,阿拉伯人的故事中女兒國位于中國海。《佛國記》記述了東晉法顯從海上去印度取經,一路風浪,幸虧觀世音菩薩保佑才避免了海難。《西洋記》記述了鄭和下西洋過程中,道教和佛教同心合力,共顯神通。唐代旅行家,曾游歷中亞、西亞、地中海等地十余年,對阿拉伯帝國、東羅馬帝國等多有了解,后從海路穿越印度洋和南海回到廣州,著有《經行記》。忽必烈的貼身侍衛,曾奉命作為使節四下印度洋、兩下南海,尋找海外珍寶。也曾參加對占城、爪哇的遠征。-整理自楊斌《人海之間-海洋亞洲中的中國與世界》根據材料,任選角度,提煉出一個觀點,運用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表41938年王茂恩參加的八路軍基層會議情況統計(部分)會議類型次數部分會議內容工作會議日常工作會議、干部會議、部務會議146旅長王震在排級干部會議上作“目前抗戰形勢特點”“我們的任務”的報告,在排以上干部會議上指出個別同志違反黨的政策路線、貪污腐化等現象。黨的會議黨員大會、支部大會、活動分子會議、小組會議、軍政委員會等54為入黨積極分子會議作了關于民族統一戰線的報告;支部大會多次吸收新黨員;團政治會議上總結一年各項工作經驗教訓,針對錯誤思想和做法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軍人大會軍人大會5連、營、團召開全體軍人會議,討論部隊工作問題和實際生活問題。紀念性會議晚會、軍民大會、紀念會35利用抗戰新劇表演間隙向部隊說明保衛徐州和武漢的重要性;紀念“九一八”七周年;召開歡迎蘇聯、新加坡和廣州《救亡日報》記者以及白求恩大夫等人的晚會。地方會議地方工作會議、村長會議2總結和安排動員群眾參加八路軍,優待軍屬、籌款籌糧以及落實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反漢奸反貪污等工作。注:王茂恩,八路軍三五九旅政治部干部,負責宣傳、教導營政治教育等工作。-整理自王茂恩《王茂恩日記(上)》、王蓮英等《1938年八路軍基層干部參會情況探析》(1)根據材料,概括1938年八路軍基層會議內容的特點。(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八路軍基層會議的積極作用。(7分)成都市2022級高中畢業班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A2.B3.C4.C5.A6.D7.D8.C9.B10.C11.B12.A13.B14.D15.D16.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25分)(1)同:服務于本國的全球戰略;兼具經濟利益和政治目的;根據政治、經濟形勢適時調整政策;重視爭奪西歐與發展中國家;主要以傳統能源(或石化能源)為載體。(每點2分,任答四點7分)異:蘇聯以能源輸出為主要形式,美國則注重控制能源生產和供應;蘇聯主要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美國則借助同盟力量;與蘇聯相比,美國開展能源外交的手段更加多樣。(每點3分,任答兩點6分)(2)(任選以下一個“變化”作答,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變化1:外交對象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大到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2分)原因:中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關系逐漸正常化;改革開放的推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每點2分,任答兩點4分)變化2:從依賴進口到自給自足再到廣泛的國際合作。(2分)原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每點2分,任答兩點4分)變化3:從傳統能源為主到引領新能源潮流。(2分)原因: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新發展理念的實踐;科學技術新發展;全球傳統能源危機。(每點2分,任答兩點4分)變化4: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制定全球能源治理規則。(2分)原因: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原有能源治理體系存在缺陷。(每點2分,任答兩點4分)因時制宜,及時調整國家政策;推動科技創新,引領能源結構轉型;倡導多邊主義,強調合作共贏(或在平等的基礎上維護全球能源安全);建立全球能源體系,構建能源命運共同體(或完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每點2分,任答三點6分)18.(12分)【評分標準】分值要求10-12分①充分基于材料信息,觀點正確;②使用材料信息不少于兩條,信息理解準確;③結合史實充分論述,邏輯嚴密。5-9分①基本基于材料信息,觀點較正確;②使用材料信息不少于兩條,信息理解基本準確;③論述較為充分,邏輯較為嚴密。0-4分①材料信息運用不明顯,觀點不明;②使用材料信息少于兩條,信息理解不準確;③論述單薄,邏輯關系不清。【示例一】觀點:宋元時期繁榮的海外貿易促進不同地區的交流。(3分論述:宋元時期農業和手工業較前代有明顯的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興盛,海外貿易繁榮。南海I號的考古發掘表明,大型遠洋海船裝載絲織品、瓷器等,遠銷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海上貿易活動促進了人們地理知識的增加,中國的故事中女兒國的地理位置逐漸從陸地轉向海洋。南海I號運載了大量阿拉伯和宋代風格為主的金器,表明商業貿易促進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