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課內文言文閱讀專題練習題

班級姓名

山水篇(寫景抒情)(共8篇)

1.《三峽》2.《答謝中書書》3.《記承天寺夜游》4.《與朱元思書》5.《小

石潭記》6.《岳陽樓記》7.《醉翁亭記》8.《湖心亭看雪》

(一)三峽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

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必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目:“巴東三峽巫峽

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般目的一項是()

A.不如曦月/如往事耳B.沿溯阻承/天下獨承

C.則素湍綠潭/可以調素琴D.故漁者歌曰/政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⑵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3.第四段結尾處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

(二)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

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那回的一項是()

A.五自交輝/秦王售撓B.猿鳥吼鳴/自云先世避秦時機

C.夕日欲頹/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實是欲界之仙都/此皆良孌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第1頁共20頁

⑵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有人認為本文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有人認為流露了作者閑適歸隱之意,請結合

文章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三)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舍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

加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俱少閑人如吾兩人者

耳。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畬無與為樂者()⑵相與步于中庭()⑶但少閑人如吾兩

人者耳()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薦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四)與朱元思書吳均

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②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

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

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那目的一項是()

A.風煙俱凈/湖中人鳥聲俱絕B.爭高球指/豈亶五百里哉

C.野鳥相鳴/好之者不如樂之者D.橫柯上蔽/受上賞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⑵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3.作者勾畫出富春江山水美麗圖景的同時,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或人生志趣?

第2頁共20頁

(五)小石潭記(節選)柳宗元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頊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列。全石以

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堆,為嶼,為崛,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

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十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等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水尤清緲()⑵斗折蛇行()⑶凄神搴骨

()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⑵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F期的一項是()

A.第①段作者圍繞“石”來寫,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領略不同的景致。

B.“如鳴海1環”的水聲、“參差披拂”的枝蔓、“空游無依”的魚兒、“斗折蛇行”的小溪、

“竹樹環合”的四周,把小石潭描繪成一幅美妙的圖畫。

C.第②段運用襯托手法,寫游魚、魚影、日光,無一字寫水,卻又無處不寫水,充滿了詩

情畫意。

D.本文語言凝練。如寫環境的清新和心緒的煩躁,僅用了“過清”二字加以揭示。

(六)岳陽樓記范仲淹

①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

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

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薄暮冥

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

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

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第3頁共20頁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學回的一項是()

A.政遇人和/才源人B.展予作文以記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其

C.則有去國懷鄉/去后乃至D.7碧萬頃/:鼓作氣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本文主要是表達作者的闊達情懷和政治抱負,為什么還要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洞庭湖在

不同天氣下的景色?

(七)醉翁亭記歐陽修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

由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

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③至于負者歌于

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

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

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

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根目的一項是()

A.名之者誰/有仙則名B.四町之景不同/四町俱備

C.而樂亦無窮也/好之者不如樂之者D.弈者勝/予觀夫巴陵勝狀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3.文中寫景、寫滁人與寫太守有什么關系?

第4頁共20頁

(八)湖心亭看雪張岱

①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早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擁糞衣爐火,華

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揚,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

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木喜目:“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

三大目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目:“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星日更定矣/非獨賢者有軍心也B.繼往湖心亭看雪/矜、寡、孤、徹、廢疾者

C.見余木喜/小木之獄D.余強飲三大目而別/往來無自丁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霧淞沆揚,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舟子說:“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作者“癡”在何?

言志篇(共5篇)

1.《陋室銘》2.《愛蓮說》3.《富貴不能淫》4.《桃花源記》5.《魚我所欲也》

(九)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多。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當

隼,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裝族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有仙則冬()⑵談笑有涉債()⑶無辜族之勞形

()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⑵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5頁共20頁

(十)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呼益清,亭亭凈笆,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不蔓不拉()⑵香年益清()⑶亭亭凈?。ǎ?/p>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⑵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十一)富貴不能淫《孟子》

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目:“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夫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

日:'往之*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盧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用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往之玄家()⑵以順為無者()⑶與民用之()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

⑵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十二)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

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

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黃發垂磐,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襲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

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

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

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第6頁共20頁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便舍船/其人舍然大喜B.雞犬相同/厚之于宋君

C.香如外人/香以咨之D.尋病終/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黃發垂髻,并怡然自樂

⑵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3.從文章中可以看出陶淵明所向往的是怎樣的一種理想社會?

(十三)魚我所欲也《孟子》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

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好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

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

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呼1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

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

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故患有所不野也()⑵摩爾而與之()⑶鄉為身死而不受

()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學習篇(共3篇)

1.《〈論語〉十二章》(中考多以默寫形式考查,不設練習)2.《雖有嘉肴》3.《送東陽

馬生序》

(十四)雖有嘉肴《禮記》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茸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兌命》日“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第7頁共20頁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不知其號也()⑵不知其善也()⑶學學半()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⑵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十五)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

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

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

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軟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

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

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則韁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

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

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原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

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

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

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學回的一項是()

A.錄華,走送之/吾與汝學力平險B.當余之叢師也/民弗多也

C.無鮮肥滋味之享/陶后鮮有聞D.今諸生學于太學/其西南道峰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中“余之?!敝傅氖悄男空?/p>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第8頁共20頁

治國篇(共3篇):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3.《大

道之行也》

(十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

戰必勝矣。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那回的一項是()

A.環而攻之而不勝/予觀夫巴陵勝狀B.委而去之/乃記之而去

C.回國不以山溪之險/子凰非魚也D.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3.《孟子》文章以雄辯著稱,氣度非凡。請分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句的表達效果。

(十七)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舜發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住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帶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吩。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

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天將降大住于是人也()⑵行個亂其所為()(3)征于色,發于聲,

而后喻()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第9頁共20頁

(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⑵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十八)大道之行也《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用。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辱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講信修睦()(2)女有歸()⑶力晉其不出于身也

()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⑵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戰爭或戰斗篇(共2篇)1.《曹劌論戰》2.《陳涉世家》

(十九)曹劌論戰《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目:“肉食者鄙,未能

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穑俊惫浚骸耙率乘?,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目:“小惠未遍,民弗從也?!?/p>

公日:“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δ浚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浚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

以情?!睂δ浚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稹饎t請從?!?/p>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口:“未可?!饼R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目:

“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目:“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

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又何聞焉/遂與外人回隔B.衣食所安/皆出酒窗

C.弗敢加也/萬鐘于我何加焉D.戰則請叢/叢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⑵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請簡要分析魯國最終取勝的原因。

第10頁共20頁

(二十)陳涉世家(節選)司馬遷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目:“茍富貴,無相忘?!眰蛘咝Χ鴳浚?若為傭耕,何

富貴也?”陳涉太息目:“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目:“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

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

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

之?;蛞詾樗?,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眳菑V以為然。……

乃丹書帛目“陳勝王”,置人所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

祠中,夜篝火,狐鳴呼口:“大楚興,陳勝王?!弊浣砸贵@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等與人傭耕/善射于家圃B.今亡亦死/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C.扶蘇以黎諫故/黎月之后D.又聞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遂與外人間隔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⑵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3.陳勝、吳廣的組織領導力具體體現在哪里?請結合內容具體分析。

勸諭篇(共5篇)

1.《誡子書》2.《孫權勸學》3.《馬說》4.《鄒忌諷齊王納諫》5.《出師表》

(二十一)誡子書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喬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竺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

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理,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儉以蓑德()⑵非寧靜無以皇遠()⑶年與時期1()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⑵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第11頁共20頁

(二十三)馬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

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口:“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故雖有名馬/北冥有魚,其名為鰻B.一食或盡粟一百/水落而不出者

C.安求其熊千里也/醉熊同其樂D.才美不外加/加余大喜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造成千里馬被埋沒和被摧殘的原因有哪些?

(二十四)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

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目:“徐公何能及君

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恚胍?/p>

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于是入朝見威王,目:“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

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

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

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般畫的一項是()

A.暮僵而思之/懷民亦未寢B.吾妻之蓑我者/林壑尤不

C.于是入萼見威王/期暉夕陰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及魯肅過尋陽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

第12頁共20頁

⑵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3.從文中看,齊威王最終能夠使齊國“戰勝于朝廷”、達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二十五)出師表(節選)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

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鶯鈍,搜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蛆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

表涕零,不知所言0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學回的一項是()

A.臣本布衣/此之謂失其專心B.遂存先帝以驅馳/自富陽至桐廬一百件里

C.至于斟酌損軍/亞慕圣賢之道D.以咨i取善道/策之不以其道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3.前兩段回顧了對作者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它們分別是什么?作者回顧這些往事

的目的是什么?

寓言神話篇(共2篇)1.《愚公移山》2.《北冥有魚》

(二十七)北冥有魚《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鰥。鰥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鶴。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冬而飛,其

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否怪者也。《諧》之言日:“鵬之徒于

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第13頁共20頁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⑴其名為鯨()⑵穹而飛()(3),赤怪者也()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⑵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說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動活潑,寓意雋永,

感染力強。

B.本文引用《齊諧》之言為解化為鵬的故事提供依據,說明鯨化為鵬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

是真實存在的。

C.寫“大鵬”時提到“野馬”和“塵?!?,說明“野馬”“塵?!薄按簌i”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都需要憑借外力才能起飛,它們獲得的自由都不是真正的絕對的自由。

D.本文想象雄奇瑰麗,氣勢磅礴,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科學技術篇(共1篇)

(二十八)活板(節選)沈括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

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

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

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

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