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814-2024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_第1頁
DB11∕T814-2024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_第2頁
DB11∕T814-2024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_第3頁
DB11∕T814-2024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_第4頁
DB11∕T814-2024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Qperatiomalindexsystemofurbanrailtransitnetvork2024-12-25發布2025-04-01實施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前言 1范圍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運營指標體系構成和內容 14.1運營指標體系構成 14.2運營指標體系內容 24.2.1基礎指標 24.2.2客流指標 34.2.3列車運行指標 44.2.4安全指標 54.2.5服務指標 64.2.6能耗指標 64.2.7財務指標 75運營指標定義及計算方法 8附錄A(規范性)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定義及計算方法 9附錄B(資料性)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字母符號及含義 61參考文獻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11/T814—2011《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與DB11/T814—2011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a)更改了“運營指標體系構成和內容”相應的技術內容(見第4章,2011年版的第4章);b)增加了換乘走行、出入口、車輛基地、密度、客運分擔率的相關內容(見A.1);c)將“運營長度”更改為“運營里程”,并更改了相應的技術內容(見A.1.2,2011年版的A.1.2);d)刪除了“站間距”指標及相關內容(見2011年版的A.1.4.1);e)增加了乘降量、0D量、票種使用的相關內容(見A.2);f)將“進站量(進線量)”更改為“進站量”,并更改了相應的技術內容(見A.2.1,2011年9)將“出站量(出線量)”更改為“出站量”,并更改了相應的技術內容(見A.2.2,2011年h)增加了配屬列車、完好列車、上線列車、每公里配車、列日數、路網利用水平、運行時間、服務可靠度、救援、影響行車的事件、中斷正線的相關內容(見A.3);i)將“車輛利用”更改為“列車利用”,并更改了相應的技術內容(見A.3.6,2011年版的A.3.1);j)增加了運營險性事件、傷亡、經濟損失的相關內容(見A.4);k)增加了限流、運營生產的相關內容(見A.5);1)將“設備設施可靠度”更改為“服務設備設施”,并更改了相應的技術內容(見A.5.4,2011年版的A.5.2);m)刪除了設備設施完好率指標及相關內容(見2011年版的A.5.3);n)增加了總能耗的相關內容(見A.6);0)增加了完全成本、折舊成本、維修成本、管理成本、費用、補貼補償、平均票價、票價支出的相關內容(見A.7);p)刪除了運營成本及相關內容(見2011年版的A.7.1)。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北京軌道交通路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志偉、梁材、厲立、劉元常、吳玉蘭、張永生、仇玉華、支曉宇、張偉、馬研、張慶、權經超、張坤、吳婧玄、葉小春、詹淮、邢少康、解輝、禹丹丹、劉宇然、劉得民、張曉波、劉洋、李鵬、趙淼、楊桐桐、王書靈、盧霄霄、仝碩。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2011年首次發布為DB11/T814—2011;——本次為第一次修訂。1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1范圍本文件描述了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的構成、內容及運營指標的定義和計算方法。本文件適用于城市軌道交通路網、線路、車站運營指標的統計。2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城市軌道交通urbanrailtra采用專用軌道導向運行的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系統,包括地鐵系統、輕軌系統、單軌系統、現代有軌電車、磁浮系統、自動導向軌道系統、市域快速軌道系統。高峰小時peakhour一天中客流量最大的一小時。運營事故operatiamalaccident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過程中發生的因列車撞擊、脫軌,設施設備故障、損毀,以及大客流等情況,造成人員傷亡、行車中斷、財產損失的突發事故。運營指標operatiaalindex反映運營工作在一定時間和條件下的規模、程度、比例、結構等的概念和數值。4運營指標體系構成和內容2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包括基礎指標、客流指標、列車運行指標、安全指標、服務指標、能耗指標和財務指標7類一級指標,64類二級指標,共170項指標,見圖1。一級指標共7類二級指標共64類指標項共170項42運營指標體系內容421基礎指標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財務指標安全指標客流財務指標安全指標客流指標列車運行指標指標能耗指標指標22類12類9類4類22類12類9類4類5類25項32項11項17項25項32項11項17項圖1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體系構成圖基礎指標包括9類21項指標,反映城市軌道交通路網的發展規模,見表1。表1基礎指標內容指標項A.1.1.2運營線路開通時間3指標項A.1.5出入口指標項A.2客流指標4指標項A.2客流指標A.2.9.5換乘比例A.2.9.6乘客旅行時間A.2.9.7乘客乘車時間A.2.10票種使用指標項A.3列車運行A.3.1配屬列車A.3.2完好列車A.3.3上線列車A.3.4每公里配車A.3.5列日數A.3.6列車利用A.3.7運力A.3.7.2列車定員A.3.8路網利用水平A.3.9滿載率5指標項A.3列車運行A.3.9滿載率A.3.11運行時間A.3.11.2全周轉時間A.3.14運行晚點6指標項A.4安全指標表5服務指標內容指標項A.5服務指標A.5.1乘客服務A.5.2限流A.5.3運營生產A.5.4服務設備設施7指標項A.6.1牽引A.6.2動力照明指標項A.7.5費用A.7.5.1牽引電費A.7.5.2動力照明電費A.7.5.3總電費A.7.5.4安保費用A.7.6.7收入全成本比A.7.6.8票價優惠比例A.7.9票價支出8DB11/T814—20119城市軌道交通路網運營指標定義及計算方法定義:為列車沿固定線路和車站正常載客運營而設置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條數。注1:運營線路數含初期運營/試運營階段的線路。注2:運營線路在規劃中為同一條線路但分期建成的,統計時只計為一條線路;運營線路在規劃中為不同線路,實A.1.1.2運營線路開通時間定義:運營線路開通時間是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最初開通運營的時間。注:分段建設線路可分期統計開通時間。A.1.2運營里程A.1.21線路運營里程定義:運營線路按始發站站中心至終點站站中心,沿正線線中心測得的長度。計算方法:線路運營里程的計算方法見式(A.1)。…注1:不含折返線、渡線、聯絡線、停車線、出入段線、安全線、試車線等配線長度。定義:路網各線路運營里程之和。計算方法:路網運營里程的計算方法見式(A.2)。B?n路網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B、——線路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A.1.3車站數A.1.3.1線路車站數定義:運營線路上,供乘客乘降列車、辦理運營業務的建筑設施和場所的數量,包括地面、地下、高架車站。單位:座。A1.3.2路網車站數定義:路網中各條線路的車站總數。單位:座。計算方法:路網車站數的計算方法見式(A.3)。Bs:——路網車站數,單位為座:B3t——線路車站數,單位為座。A1.3.3線路換乘車站數定義: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中具備從本線車站轉乘到其他線路功能的車站數量。單位:座。A1.3.4路網換乘車站數定義:城市軌道交通路網中具備從一條線路轉乘到其他線路功能的車站數量。A1.4換乘走行A1.4.1換乘站平均換乘走行距離定義:統計期末,換乘站各方向換乘走行距離之和與換乘方向數量的比值。計算方法:換乘站平均換乘走行距離的計算方法見式(A.4)。式中:Dnt——換乘站平均換乘走行距離,單位為米(m);換乘站某方向換乘走行距離,單位為米(m);KA.1.42路網平均換乘走行距離定義:統計期末,路網各換乘站的換乘站平均換乘走行距離之和與路網換乘車站數之比。單位:米(m)。計算方法:路網平均換乘走行距離的計算方法見式(A.5)。式中:Din——路網平均換乘走行距離,單位為米(m);Dit——換乘站平均換乘走行距離,單位為米(m);B3n——路網換乘車站數,單位為座。A.1.5出入口A.1.5.1車站出入口數定義:車站擁有的出入口數量。單位:個。A.1.6站間距A.1.6.1線路平均站間距定義:同一線路上,兩個相鄰車站站中心間距離的平均值。單位:公里(km)。計算方法:線路平均站間距的計算方法見式(A.6)。式中:Dz——線路平均站間距,單位為公里(km);B——線路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Bs——線路區間數,單位為個。注:線路為非環線時,線路區間數=線路車站數-1;線路為環線時,線路區間數=線路車站數。A.1.6.2路網平均站間距定義:路網中兩個相鄰車站站中心間距離的平均值。計算方法:路網平均站間距的計算方法見式(A.7)。式中:Dzm——路網平均站間距,單位為公里(km);Bzm——路網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B?線路區間數,單位為個。A1.7車輛基地A.1.7.1車輛基地數定義:統計期末,線路或路網配屬的車輛基地數量。A1.8.1城區路網密度定義:統計期末,城區內單位平方公里的路網運營里程。單位:公里/平方公里(km/km)。計算方法:城區路網密度的計算方法見式(A.8)。式中:B-——城區路網密度,單位為公里/平方公里(km/km2);B——路網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Bs——城區面積,單位為平方公里(km2)。A.1.82萬人里程擁有率定義:統計期末,路網運營里程與城區內人口的比值。單位:公里/萬人。計算方法:萬人里程擁有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9)。式中:R1π——萬人里程擁有率,單位為公里/萬人;B路網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B?——城區人口,單位為萬人;B:c——城區暫住人口,單位為萬人。A.1.83萬人車站擁有率定義:統計期末,路網車站數與城區內人口的比值。單位:座/萬人。計算方法:萬人車站擁有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10)。…Ri——萬人車站擁有率,單位為座/萬人:B3n——路網車站數,單位為座;B9——城區人口,單位為萬人:B?0城區暫住人口,單位為萬人。A.1.84站點密度定義:統計期末,城區內單位平方公里的車站數。單位:座/平方公里。計算方法:站點密度的計算方法見式(A.11)。式中:…B7s——站點密度,單位為座/平方公里;B——路網車站數,單位為座;B?城區面積,單位為平方公里(km)。A.1.8.5站點覆蓋率定義:統計期末,城區內所有城市軌道交通站點一定半徑范圍覆蓋的區域面積占城區面積的比例。計算方法:站點覆蓋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12)。式中:B11——站點覆蓋面積,單位為平方公里(km);B?城區面積,單位為平方公里(kim)。A.1.8.6站點人口覆蓋率定義:統計期末,城區內所有城市軌道交通站點一定半徑范圍覆蓋的人口占城區內人口的比例。計算方法:站點人口覆蓋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13)。式中:R3——站點人口覆蓋率;B12——站點覆蓋人口,單位為萬人:Bg——城區人口,單位為萬人:B?0城區暫住人口,單位為萬人。A.1.9.1城市軌道交通公共交通客運分擔率Pi。——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量,單位為萬人次。A.2.1.1車站刷閘進站量定義:統計期內,在城市軌道交通車站通過閘機(含移動閘機)、手持票卡機,由非付費區進入付P?——本線進且本線出量,單位為人次;注1:進站量以清分系統的統計規則為準。注2:本線進且本線出量指進站與出站均屬于本線路的乘客數量。注3:本線進其他線出量指進站屬于本線路而出站不屬于本線路的乘客數量。P路網進站量,單位為人次;Pu——線路進站量,單位為人次:區離開至非付費區的乘客數量。注1:統計數據為AFC系統原始數據,非清分后客流數據,計入出站閘機所屬線路。注2:刷閘出站量包括付費出站量和非付費出站量。注1:出站量以清分系統的統計規則為準。注2:換乘站的出站量可以根據需求合并統計或按照不同線路車站分別統計。注1:出站量以清分系統的統計規則為準。注2:本線進且本線出量指進站與出站均屬于本線路的乘客。A.2.24路網出站量定義:統計期內,路網各車站出站的乘客數量。單位:人次。計算方法:路網出站量的計算方法見式(A.18)。P——路網出站量,單位為人次;P4L——線路出站量,單位為人次;A.2.3換乘量A.2.31換乘站換乘量定義:統計期內,換乘站線路間換乘總量或線路各方向間換乘總量。單位:人次。計算方法:換乘站換乘量的計算方法見式(A.19)。式中:P?——換乘站換乘量,單位為人次:P?st——線路間換乘量,單位為人次;P——線路方向間換乘量,單位為人次。A.2.32線路換乘量定義:統計期內,從其他線路進入本線的乘客數量。單位:人次。計算方法:線路換乘量的計算方法見式(A.20)。P:——線路換乘量,單位為人次;Ps——其他線進本線出量,單位為人次;P——途經本線量,單位為人次。A.2.3.3路網換乘量定義:統計期內,進入城市軌道交通路網的乘客在換乘站由一條線路換乘到另一條線路的總量。A.24客運量A24.1客運量P?π——路網進站量,單位為人次:A.25.1車站乘降量P4s車站出站量,單位為人次。A.2.6斷面客流量A.2.6.1斷面客流量定義:單位時間內,運營線路單方向相鄰兩站間通過的乘客數量。單位:人次。A.2.62線路最大斷面客流量定義:正常運營狀態下,運營線路單位時間內斷面客流量的最大值。單位:人次。A.2.7客運周轉量A.2.7.1客運周轉量定義:統計期內,運營線路或路網中每位乘客每次出行乘坐距離的總和。單位:人次公里。計算方法:線路客運周轉量的計算方法見式(A.25),路網客運周轉量的計算方法見式(A.26)。P10t——線路客運周轉量,單位為人次公里;D:乘客在本線的乘車距離,單位為人次公里。P:0——路網客運周轉量,單位為人次公里;P101線路客運周轉量,單位為人次公里。定義:統計期內,城市軌道交通路網中乘客在起點和終點之間出行的客流量,0為起點,D為終點。單位:人次。A.2.9乘客出行特征A.2.91線路平均運距定義:統計期內,某一線路上乘客一次乘車的平均距離。計算方法:線路平均運距的計算方法見式(A.27)。……Pu——線路進站量,單位為人次。……(A.29) Ps:——路網客運量,單位為人次;P1n——路網進站量,單位為人次。A.2.9.5換乘比例定義:統計期內,線路或路網換乘量與客運量的比值。計算方法:線路換乘比例的計算方法見式(A.31),路網換乘比例的計算方法見式(A.32)。式中:Rs——線路換乘比例;P&——線路換乘量,單位為人次;P8——線路客運量,單位為人次。式中:Pe——路網換乘量,單位為人次;Ps——路網客運量,單位為人次。A.2.9.6乘客旅行時間定義:統計期內,乘客通過軌道交通完成一次出行,從進站閘機到出站閘機使用的時間。單位:分鐘。A.2.9.7乘客乘車時間定義:統計期內,乘客通過軌道交通完成一次出行,乘客所途徑路徑中乘坐列車的時間之和。單位:分鐘。A.2.10票種使用A.2.10.1票種使用比例定義:統計期內,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或路網使用不同票種乘客進站量占總進站量的比例。計算方法:線路票種使用比例的計算方法見式(A.33),路網票種使用比例的計算方法見式(A.34)。R?u——線路漂種乘客使用比例;P1:——線路漂種乘客進站量,漂種為一票通、一卡通、互聯網票務、金融產品中的一類,單位為人次;Pu——線路進站量,單位為人次。P:——路網票種乘客進站量,票種為一票通、一卡通、互聯網票務、金融產品中的一類,B——線路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Par——路網客運量,單位為人次;Bzm——路網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P3:——線路客運強度,單位為萬人次/公里;T?——統計天數,單位為日。式中:P13md——日均路網客運強度,單位為萬人次/公里;P:3——路網客運強度,單位為萬人次/公里。T4——統計天數,單位為日。A.2.11.3負荷強度定義:線路或路網一日內單位運營里程上承擔的客運周轉量。單位:萬人次公里/公里。計算方法:線路負荷強度的計算方法見式(A.39),路網負荷強度的計算方法見式(A.40)。式中:P14L——線路負荷強度,單位為萬人次公里/公里;P1c:——線路客運周轉量,單位為人次公里;Bz——線路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式中:P14n——路網負荷強度,單位為萬人次公里/公里;P:c——路網客運周轉量,單位為人次公里;B2zn——路網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lm)。A.2.11.4日均負荷強度定義:統計期內,平均每日單位運營里程上承擔的客運周轉量。單位:萬人次公里/公里。計算方法:日均線路負荷強度的計算方法見式(A.41),日均路網負荷強度的計算方法見式(A.42)。P14ld——日均線路負荷強度,單位為萬人次公里/公里;…定義:統計期內,運營線路單向最大斷面客流量與該時段 Q——線路單向斷面客流量之和,單位為人次。A.2123時間不均衡系數Qm:——各時段單向最大斷面客流量之和,單位為人次。A.3.1.1配屬列車數單位:列。A.3.2完好列車A.3.21完好列車數A.3.22列車完好率0——線路列車完好列車數,單位為列……A.3.3.1上線列車數A.3.3.2列車上線率計算方法:線路每公里配屬列車數的計算方法見式(A.50),路網每公里配屬列車數的計算方法見式041——線路每公里配屬列車數,單位為列/公里;01:——線路列車配屬列車數,單位為列:Bz——線路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04n——路網每公里配屬列車數,單位為列/公里;0::——路網列車配屬列車數,單位為列;B——路網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A.3.5列日數A.3.5.1配屬列日數定義:統計期內,線路或路網所有配屬列車的列日總數。計算方法:線路配屬列日數的計算方法見式(A.52),路網配屬列日數的計算方法見式(A.53)。0si——線路配屬列日數,單位為列日;0?——線路列車配屬列車數,單位為列;T6——服務天數,單位為日。式中:0sn——路網配屬列日數,單位為列日;Os1——線路配屬列日數,單位為列日。A.3.5.2完好列日數定義:統計期內,線路或路網中技術情況完好的配屬列車的列日總數。A.3.6列車利用A.3.6.1列車完好列率061——線路完好列日數,單位為列日;0s:——線路配屬列日數,單位為列日。05:——路網配屬列日數,單位為列日。A.3.62列車上線列率07——線路上線列日數,單位為列日;A.3.6.3完好列利用率定義:統計期內,線路或路網上線列日數與完好列日數之比。計算方法:線路完好列利用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62),路網完好列利用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63)。0π——線路上線列日數,單位為列日:0。——線路完好列日數,單位為列日。07n——路網上線列日數,單位為列日;0.——路網完好列日數,單位為列日。A.37.1列車編組輛數定義:統計期末,線路客運列車配備編組的車輛數。單位:輛。A.37.2列車定員定義:統計期末,線路客運列車額定載客的能力。單位:人。計算方法:列車定員的計算方法見式(A.64)。0;——列車定員,單位為人:010——編組車輛定員,單位為人。A.37.3斷面運力定義:單位時間內,線路某斷面單向的額定運輸能力。單位:人次。計算方法:斷面運力的計算方法見式(A.65)。0s——列車編組輛數,單位為輛。B——路網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A.39.2列車平均滿載率Pi:——線路客運周轉量,單位為人次公里;式中:Q——斷面客流量,單位為人次;011——斷面運力,單位為人次。A.3.94線路最大斷面滿載率定義:單位時間內,運營線路單向最大斷面客流量與相應斷面運力的比值。計算方法:線路最大斷面滿載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73)。式中:R141——線路最大斷面滿載率;Q——單向最大斷面客流量,單位為人次;011斷面運力,單位為人次。A.3.9.5高峰小時站臺單位面積服務人次定義:車站高峰小時最大乘降量與站臺面積的比值。單位:人/平方米。計算方法:高峰小時站臺單位面積服務人次的計算方法見式(A.74)。式中:…017高峰小時站臺單位面積服務人次,單位為人/平方米;P:——高峰小時最大乘降量,單位為人次;018——站臺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A.3.10行駛公里A.3.10.1運營公里定義:統計期內,列車為運營業務在運營線路上空車行駛和載客行駛的全部里程。單位:車公里。計算方法:線路運營公里的計算方法見式(A.75),路網運營公里的計算方法見式(A.76)。式中:Oz3——線路車輛段(場)內運行公里,單位為車公里;A.310.3里程利用率式中:0191——線路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0——線路走行公里,單位為車公里。式中:019n——路網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0:——路網走行公里,單位為車公里。A.3.11運行時間A.3.11.1單程運行時間定義:列車在運營線路上自起點站發車至終點站到達的運行時間,不包含起點站和終點站的停站及折返時間。單位:秒。計算方法:單程運行時間的計算方法見式(A.81)。式中:T-——單程運行時間,單位為秒;T?——單程區間運行時間,單位為秒;T.——單程中間站站停時間,單位為秒。A.3.11.2全周轉時間定義:列車在運營線路上按規定的列車交路從某點按正方向運行一圈回到原點的時間總和,包括在此過程中所經過的各區間的區間運行時間、各車站的站停時間以及各折返時間。單位:秒。計算方法:全周轉時間的計算方法見式(A.82)。T:0——全周轉時間,單位為秒:T?——單程區間運行時間,單位為秒;T:1——車站站停時間,單位為秒;T12——折返時間,單位為秒。運行速度技術速度定義:統計期末,列車在運營線路上自起點站至終點站,不計站停時間的運行速度。計算方法:技術速度的計算方法見式(A.83)。…(A.83)…(A.83)V?——技術速度,單位為公里/小時(km/h);B——線路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T?——單程區間運行時間,單位為秒。A.3122旅行速度定義:列車在運營線路里程范圍內從始發站發車到終點站到達(計中間站站停時間)的運行速度。計算方法:旅行速度的計算方法見式(A.84)。V?——旅行速度,單位為公里/小時(km/h);B線路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T?單程運行時間,單位為秒。A.3.123最高運行速度定義:統計期內,列車在正常運行狀態下所達到的最高速度。A.312.4速度利用率定義:列車旅行速度與列車最高運行速度的比值。計算方法:速度利用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85)。R?6速度利用率;V3——旅行速度,單位為公里/小時(km/h);V?——最高運行速度,單位為公里/小時(km/h)。A.3.13計劃兌現定義:統計期內,按照列車運行圖(時刻表)開行的載客、空駛列次數之和。注1:不包括調試車和計劃外的加開列次。注2:計劃開行列次包括計劃載客列次和計劃空駛列次兩部分,根據每日執行列車運行圖(時刻表)中所對應的列注3:空駛列車是指為完成運營任務不載客通過到目的站(段)的列車。定義:統計期內,按照列車運行圖(時刻表)實際開行的計劃列次。注1:列車按照列車運行圖(時刻表)規定的始發、終到站完成完整的運行交路時,視為計劃兌現開行列次。注2:中途折返(含具有存車能力的庫線開出的列車)的客運列車可視為計劃兌現開行。注4:同性質列車中途變更列車車次,計劃兌現列次只按初次變更前的列車車次統計為1列次。注5:計劃兌現列次包括載客、空駛列車兩部分,當出現列車行駛一個單程既定義:統計期內,列車運行圖(時刻表)執行過程中,計劃兌現列次與計劃開行列次之比。計算方法:兌現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86)。O26——計劃開行列次,單位為列次。定義:統計期內,根據實際需要不在計劃運行圖(時刻表)內而增加開行的列車。A.3.135停運列次定義:統計期內,列車運行圖(時刻表)中計劃開行卻未開行的列次。0_7——計劃兌現列次,單位為列次;07——計劃兌現列次,單位為列次:031——開行總列次,單位為列次;0>——計劃兌現列次,單位為列次;A.314運行晚點A.3.14.1晚點列次定義:統計期內,列車運行圖(時刻表)在執行過程中,列車在始發站出發或到達終到站的時刻與列車運行圖(時刻表)計劃時刻相比大于等于2分鐘時均統計為晚點,分為始發晚點和到達晚點。A.3.14.2列車運行圖正點率定義:統計期內,列車運行圖(時刻表)實際正點列車次數與計劃兌現列次之比。計算方法:列車運行圖正點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90),列車運行圖始發正點率的計算方法見式R18——列車運行圖正點率;0sc——到達晚點列次,單位為列次。07——計劃兌現列次,單位為列次;05——始發晚點列次,單位為列次。0,——計劃兌現列次,單位為列次:A.3.15延誤事件A.3.15.15分鐘及以上延誤事件次數定義:統計期內,線路開行的列車在全程或某個車站的延誤時間大于等于5分鐘的事件次數。單位:次。A3.16服務可靠度A.316.1列車服務可靠度定義:統計期內,每發生一次5分鐘及以上延誤事件平均行駛的運營公里。單位:萬車公里/次。計算方法:線路列車服務可靠度的計算方法見式(A.93),路網列車服務可靠度的計算方法見式…08:——線路列車服務可靠度,單位為萬車公里/次;037——線路5分鐘及以上延誤事件次數,單位為次;019:——線路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0s——路網列車服務可靠度,單位為萬車公里/次;037π——路網5分鐘及以上延誤事件次數,單位為次;0——路網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A.317.1清人列次定義:統計期內,在列車運行圖(時刻表)執行過程中,載客列車因故障、事故而無法繼續執行載客業務,需要在車站或者區間將乘客由車廂中清出至站臺的列次數。單位:列次。A.317.2萬車公里清人率定義:統計期內,客運列車每行駛一萬車公里清人的列次。單位:列次/萬車公里。計算方法:線路萬車公里清人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95),路網萬車公里清人率的計算方法見式R:——線路萬車公里清人率,單位為列次/萬車公里;0:——線路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R:——路網萬車公里清人率,單位為列次/萬車公里;A.3.18掉線定義:統計期內,因車輛、乘務(不含運營調整)等原因致使列車未完成列車運行圖(時刻表)所A.3.182萬車公里掉線率定義:統計期內,列車運行圖(時刻表)計劃開行的列車每行駛一萬車公里掉線的列次。計算方法:線路萬車公里掉線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97),路網萬車公里掉線率的計算方法見式01——線路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R——路網萬車公里掉線率,單位為列次/萬車公里;040n——路網掉線列次,單位為列次;01路網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A.3.19.1通過列次定義:統計期內,列車運行圖(時刻表)中計劃開行列次規定在站停車,根據調度員命令未在車站停車進行乘降作業的列次。單位:列次。A.319.2通過率定義:統計期內,在車站不停車通過的列次與計劃兌現列次之比。計算方法:通過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99)。041——通過列次,單位為列次:07——計劃兌現列次,單位為列次。A.3.20救援A.3.20.1救援列次定義:統計期內,在正線上,列車因故障(包括列車故障和其他設備故障)需其他的列車進行牽引或推送的次數。單位:列次。A.3.21影響行車的事件A.321.1故障影響行車事件數定義:統計期內,車輛、設備設施故障對列車運行造成影響(包括但不限于停運、晚點、清人、掉線、通過、中途折返、中斷正線運行)的事件數。單位:次。A.321.2非故障影響行車事件數定義:統計期內,非車輛、設備設施故障原因對列車運行造成影響(包括但不限于停運、晚點、清人、掉線、通過、中途折返、中斷正線運行)的事件數。A.3.21.3萬車公里影響行車故障率定義:統計期內,客運列車每行駛一萬車公里發生的故障影響行車的事件次數。單位:次/萬車公里。計算方法:線路萬車公里影響行車故障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100),路網萬車公里影響行車故障率式中:R——線路萬車公里影響行車故障率,單位為次/萬車公里;0421線路故障影響行車事件數,單位為次;01:——線路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式中:Rm——路網萬車公里影響行車故障率,單位為次/萬車公里;042n——路網故障影響行車事件數,單位為次;O1:——路網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A.3.22中斷正線A.3.221中斷正線運行事件次數定義:統計期內,運營線路正線運營時段上行或下行單個及以上區間發生的行車中斷事件次數。單位:次。A.3.222中斷正線運行時間定義:統計期內,運營線路正線發生行車中斷的持續時間。單位:分鐘。A.4安全指標A.4.1運營險性事件A.4.1.1運營險性事件數定義:統計期內,城市軌道交通發生的運營險性事件數。單位:件。定義:統計期內,發生的與列車運行(正線、配線和車場線)有關的運營險性事件數。A.41.3行車險性事件率A.42運營事故A.4.2.1運營事故數A.422行車事故數定義:統計期內,發生的與列車運行(正線、配線和車場線)有關的運營事故件數。A.4.2.3行車事故率A.4.3.1傷亡人數定義:統計期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事故和運營險性事件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死亡人數、重傷人數和輕傷人數。A.4.32傷亡率定義:統計期內,因運營事故及運營險性事件造成傷亡人數與路網進站量之比。單位:人/百萬人次。計算方法:傷亡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104)。式中:……R——傷亡率,單位為人/百萬人次:Ss——傷亡人數,單位為人:P——路網進站量,單位為人次。A.4.4經濟損失A.4.41運營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定義:統計期內,城市軌道交通發生運營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單位:萬元。A.4.42運營險性事件直接經濟損失定義:統計期內,城市軌道交通發生運營險性事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單位:萬元。A.4.5安檢A.4.5.1安檢檢出率定義:統計期內,進站的乘客進行安檢時查出的違禁物品的物品數量占所查物品總量的比例。計算方法:安檢檢出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105)。A.5.1.1車站運營時間A.5.1.2線路運營時間A.5.1.3百萬乘客投訴率A.5.1.4乘客投訴回復率…R乘客投訴回復率;注:在接到投訴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回復,超過7個工作日按未回復處理。注:也稱經營業戶數。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注1:工人或生產人員是指從事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駕駛,行車、電力、環境、客運等調度人員,設施設備維護檢修以及保護區巡查等人員。注2:工程技術人員是指在工程技術崗位上從事工程技術工作并已取得工程技術職稱的人員。注3:管理人員是指在企業各職能機構及在各車站從事行政、生產管理和政治工作人員。注4:若同時兼任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則僅計入管理人員。注5:根據需要可以計算“線路運營員工數”和“路網運營員工數”。計算線路運營員工數時,可把不直接在線路工作的企業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按照線路運營里程匹配到不同線路上。注:包括所有安檢人員和保安人員(含委外單位的安檢和保安人員)。注1:包括所有正式員工、簽訂固定期限合約的臨時員工、退休返聘人員、實習生。注2:不包含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外包員工、子公司或母公司員工。…B?——線路運營里程,單位為公里(kmA5.3.6全員生產率……Cs:——路網運營員工數,單位為人。A.5.3.7司機生產率01——路網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A.5.4.1設備服務率定義:統計期內,設備實際服務時間與車站運營時間的比值。計算方法:設備服務率的計算方法見式(A.111)。式中:R T?8——設備實際服務時間,單位為小時:T5車站運營時間,單位為小時;C?設備數量,單位為個。A.5.42設備可靠度定義:統計期內,設備實際服務時間與計劃服務時間的比值。計算方法:設備可靠度的計算方法見式(A.112)。式中:C10——設備可靠度;T:9——設備計劃服務時間,單位為小時;T20——設備故障時間,單位為小時。A.5.4.3站臺門可靠度定義:統計期內,線路各車站站臺門正常開關次數與站臺門開關總次數的比值。計算方法:站臺門可靠度的計算方法見式(A.113)。式中:C——開關總次數,單位為次;C13——故障次數,單位為次。A.5.4.4設備設施完好率…(A.114)Cis——異常狀態設備數量,單位為個。A6能耗指標A.6.1牽引A6.1.1牽引能耗定義:統計期內,配屬車輛在線路、車輛段和停車場上運行所消耗的電能(含牽引的供電損耗)。Eu——線路牽引能耗,單位為千瓦時(kWh);0::——線路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E——路網百車公里牽引能耗,單位為千瓦時/百車公里;019n——路網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A.6.1.3人次牽引能耗定義:統計期內,車輛每運送一位乘客所平均消耗的電能。單位:千瓦時/人次。計算方法:線路人次牽引能耗的計算方法見式(A.117),路網人次牽引能耗的計算方法見式(A.118)。式中:En——線路牽引能耗,單位為千瓦時(kW·h);Es:——線路人次牽引能耗,單位為千瓦時/人次;Pg——線路客運量,單位為人次。式中:En——路網牽引能耗,單位為千瓦時(kWh);E3:——路網人次牽引能耗,單位為千瓦時/人次;P1n——路網進站量,單位為人次。A.6.1.4百人公里牽引能耗定義:統計期內,車輛每完成一個客運周轉量所平均消耗的電能。單位:千瓦時/百人公里。計算方法:線路百人公里牽引能耗的計算方法見式(A.119),路網百人公里牽引能耗的計算方法見式中:En——線路牽引能耗,單位為千瓦時(kWh);E——線路百人公里牽引能耗,單位為千瓦時/人次;Pie.——線路客運周轉量,單位為人次公里。En——路網牽引能耗,單位為千瓦時(kW·h);E——路網百人公里牽引能耗,單位為千瓦時/人次;A.62動力照明A6.3總能耗A.6.3.1運營總能耗定義:統計期內,為運營業務所消耗的列車牽引能耗及動力照明能耗(含進線線損)之和。E6n——路網運營總能耗,單位為千瓦時(kWh)。式中:En——路網人次能耗,單位為千瓦時/人次;E——路網運營總能耗,單位為千瓦時(kW-h);P1n——路網進站量,單位為人次。A.6.33百車公里能耗定義:統計期內,配屬車輛每運行百車公里所消耗的運營總能耗。單位:千瓦時/百車公里。計算方法:線路百車公里能耗的計算方法見式(A.125),路網百車公里能耗的計算方法見式(A.126)。式中:E8t——線路百車公里能耗,單位為千瓦時/百車公里;E&——線路運營總能耗,單位為千瓦時(kW·h);019t——線路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式中:Een——路網百車公里能耗,單位為千瓦時/百車公里;E——路網運營總能耗,單位為千瓦時(kW-h);019n——路網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A.6.3.4百人公里能耗A.126)定義:統計期內,每運送100名乘客產生1公里的位移所平均消耗的總能耗。單位:千瓦時/百人公里。計算方法:線路百人公里能耗的計算方法見式(A.127),路網百人公里能耗的計算方法見式(A.128)。式中:EgL——線路百人公里能耗,單位為千瓦時/百人公里;E:——線路運營總能耗,單位為千瓦時(kW·h);P?0L線路客運周轉量,單位為人次公里。…E6——路網運營總能耗,單位為千瓦時(kWh);P?:——路網客運周轉量,單位為人次公里。A.7.1.2車公里完全成本01——路網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A.7.1.3人公里完全成本定義:統計期內,每運送1位乘客1公里所產生的完全成本。注:運營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計算運營成本,即不包括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和財務費用等的費用。A.7.1.4人次完全成本定義:統計期內,每完成1位乘客從進站到出站服務過程產生的平均完全成本。單位:萬元/人次。計算方法:人次完全成本的計算方法見式(A.131)。………………(A.131)F?——完全成本,單位為萬元;F,——人次完全成本,單位為萬元/人次;P1n——路網進站量,單位為人次。注:運營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計算運營成本,即不包括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和財務費用等的費用。A.7.2折舊成本定義:統計期內,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固定資產折舊分攤的成本。定義:統計期內,為城市軌道交通設備設施維修支出的成本,包括車輛維修成本、車站設備設施維修成本和線路設備設施維修成本。注:維修是指對既有固定資產按照修程修制規定進行周期性修理,如日常營運、列檢、月修等,還包括對固定資產的部分部件、配件進行修理或更換,以恢復和改善既有固定資產性能的項目,包括列車大、架修,機電設定義:統計期內,配屬車輛每車公里使用的維修成本。單位:萬元/車公里。計算方法:車公里維修成本的計算方法見式(A.132)。……F?——維修成本,單位為萬元:F: 車公里維修成本,單位為萬元/車公里;01:——路網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A.7.4管理成本A.7.4.1管理成本定義:用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的綜合管理支出,包括工程管理的行政成本及其他間接成本、企業管理費用。單位:萬元。A.7.4.2車公里管理成本定義:統計期內,配屬車輛每車公里使用的管理成本。單位:萬元/車公里。計算方法:車公里管理成本的計算方法見式(A.133)。F?——管理成本,單位為萬元:F。公里管理成本,單位為萬元/車公里;0——路網運營公里,單位為車公里。A.7.5.1牽引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