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第17講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限時規范訓練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第17講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限時規范訓練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第17講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限時規范訓練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第17講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限時規范訓練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六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第17講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限時規范訓練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17講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限時規范訓練(時間:40分鐘滿分:8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4·廣東肇慶模擬)“梁初,惟京師及三吳、荊、江、湘、梁、益用錢。其余州郡,則雜以谷帛交易。交、廣地區由于對外貿易,則全以金銀為貨”。東晉南朝金屬貨幣與實物貨幣并行,而且實物貨幣占主要地位。實物貨幣占主體的主要緣由是()A.政治混亂,貨幣不一 B.政府為加強金銀保藏C.中國白銀大量外流 D.經濟重心漸漸南移解析:選A。東晉南朝時期的政治混亂,商品流通不暢,導致這一時期金屬貨幣與實物貨幣并行,而且實物貨幣占主要地位,故A項正確;據材料“交、廣地區由于對外貿易,則全以金銀為貨”可知政府為加強金銀保藏不合題意,故B項錯誤;中國白銀大量外流是在近代,故C項錯誤;經濟重心漸漸南移符合這一時期的史實,但材料信息中沒有體現,故D項錯誤。2.(2024·河北承德聯校模擬)據《唐六典》記載,唐代開元年間推行了“變造”制度,“凡金銀、寶貨、綾羅之屬,皆折庸調以造焉”,即把庸調(唐朝前期的賦稅制度)所收之布帛,折變成白銀等輕貨,運到京城國庫。由此可知,“變造”制度()A.確定了白銀的貨幣地位 B.提高了政府賦稅標準C.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D.造成了國家財政困難解析:選C。唐朝的貨幣是開元通寶錢,白銀成為主要貨幣是在明朝,故A項錯誤;材料只是反映了庸調所收之布帛折變成輕貨,沒有反映賦稅標準及其提高,故B項錯誤;“變造”制度將布帛折變成輕貨,這有利于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故C項正確;材料只是反映了“變造”制度,沒有涉及國家財政問題,故D項錯誤。3.(2024·吉林百校聯盟聯考)唐代《獨異志》載,“李衡,江陵種橘千樹,歲收其利。謂其子曰:‘吾有木奴千頭,可為汝業,當終身衣食也。’”這反映出當時()A.經濟重心已完成南移 B.糧食產量已滿意需求C.江淮地區經濟最發達 D.農產品的商品化現象解析:選D。經濟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時期,故A項錯誤;材料僅體現了種植橘樹可以維持生計,不能說明糧食產量已經滿意社會需求,故B項錯誤;在經濟重心完成南移之前,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北方黃河流域,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李衡種橘能賺錢,可知農產品商品化現象明顯,故D項正確。4.(2024·吉林長春模擬)宋太宗時期,東京起先出現侵街現象,臨街擺攤、坊中開鋪屢屢發生,致使京城街巷狹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鄰居侵街現象嚴峻,“詔開封府街司約遠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無復侵占”。然而詔令有如一紙空文,權豪大戶侵街現象仍是屢禁不止。這一現象說明()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進城市功能的完善B.商品經濟的發展沖擊著城市管理制度C.中國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D.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沖擊著市坊制度解析:選B。材料沒有反映出農村集市(草市)對城市功能的影響,故A項錯誤;題干敘述了宋代“侵街現象”的屢屢發生及屢禁不止,也就是商業的發展沖擊著市坊制度,對城市的基本管理制度提出挑戰,故B項正確;這一現象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定結果,不是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豪強地主的影響,故D項錯誤。5.宋代蔡襄說:“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司馬光則直言:“將娶婦,先問資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據此可知,宋代()A.商業的興起瓦解了傳統的倫理B.經濟發展沖擊了舊的婚俗觀念C.財寶成為宋代擇偶的首選條件D.政府對商人的看法發生了改變解析:選B。宋代商業的興起瓦解了傳統的倫理與材料的內容強調婚俗觀念的改變不符,故A項錯誤;“將娶婦,先問資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表明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沖擊了舊的婚俗觀念,故B項正確;財寶成為宋代擇偶的首選條件與史實不符,因為宋代實行的是重農抑商政策,故C項錯誤;政府對商人的看法發生了改變與史實不符,因為宋代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故D項錯誤。6.(2024·四川資陽聯考)明代王士性《廣志繹》記載:(山西)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店員,一人出本,眾伙共商之,雖不誓而無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賜予)貸于人而道亡,貸者業舍之數十年矣,子孫生而有知,更焦勞強作以還其貸。這反映了晉商()A.借用族人資本經商 B.合伙經營誠信為本C.經濟活動重“契約” D.采納雇傭勞動關系解析:選B。依據“其合伙而商者,名曰店員,一人出本,眾伙共商之,雖不誓而無私藏”“子孫生而有知,更焦勞強作以還其貸”可知,晉商合伙經營,講求誠信為本,故B項正確;A、D兩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解除;材料沒有涉及“契約”,解除C項。7.(2024·河南新鄭模擬)春秋后期,周天子對土地的最高支配權丟失,新興的地主階級招徠逃亡奴隸和破產平民,作為自己的“私屬徒”,把土地分給他們耕種,從中收取地租。這一狀況表明春秋后期()A.小農經濟起先形成 B.鐵器牛耕得到了推廣C.租佃制度起先出現 D.自耕農成為國家稅源解析:選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春秋后期新興地主階級把一些逃亡的奴隸和破產平民招到自己手下耕種土地,收取地租,這屬于租佃制的表現,故答案為C項。小農經濟突出了自給自足及家庭式經營,A項與題意不符;B項材料沒有體現;材料中的“破產平民”轉化為佃戶,而非自耕農,交租對象為地主而非國家,解除D項。8.(2024·山西大同模擬)宋元時期,政府規定買賣田地皆須經所部官司申請“文牒”,作為轉讓產權的依據,經有司批準后方可買賣。這一規定()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推動租佃關系日益規范C.反映了土地轉讓制度化 D.限制了土地買賣的進行解析:選C。材料體現了土地買賣的規范,不能體現土地兼并的猛烈程度,故解除A項;租佃關系是地主與佃農間的一種租地關系,與材料關系不大,故解除B項;依據材料“政府規定買賣田地皆須經所部官司申請‘文牒’”可知,政府對土地的買賣進行規范,體現了一種制度化,故答案為C項;材料“經有司批準后方可買賣”體現的是政府的一種管理權限,而非限制買賣,故解除D項。9.睡虎地秦墓竹簡《金布律》等法律極力限制不合規定的商業活動,禁止非商業單位經商,禁止官吏經商;統一商品價格,重要商品由國家專營。秦的這些商業政策()A.為商業活動供應良好的環境B.限制了商業活動的正常發展C.緩和了當時的社會階級沖突D.沉重地打擊了舊貴族的勢力解析:選B。材料體現了秦朝對商業進行嚴格的限制,這會阻礙商業發展,故A項錯誤;B項正確;材料中秦朝對商業的嚴格限制,會激化社會沖突,不能緩和社會沖突,故C項錯誤;秦朝這些抑商政策并非特地針對舊貴族而言,因而不能沉重打擊舊貴族,故D項錯誤。10.(2024·遼寧重點中學協作體聯考)有史料記載,在1840年之前,西方人不能帶軍器進入廣州,“夷婦”也不許進去,以防“盤踞之漸”。這反映當時清政府()A.開放廣州為通商口岸 B.禁止發展中外貿易C.堅持維護國家平安 D.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解析:選D。開放廣州為通商口岸是1840年鴉片斗爭之后,故A項錯誤;清朝開放廣州一地與外國進行貿易活動,故B項錯誤;從“‘夷婦’也不許進去,以防‘盤踞之漸’”可知,清政府防止外國人進入廣州是防止其在廣州長期生活,不是為了維護國家平安,故C項錯誤;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實行措施限制和外國的交往,故D項正確。11.(2024·湖北八校聯考題)中國哲學家的社會經濟思想中,有所謂的“本”“末”之別。區分本末的理由是,農業關系到生產,而商業只關系到交換。在有交換之前,必需先有生產。在農業國家里,農業是生產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輕末”思想貫穿中國古代歷史始終。材料旨在說明()A.農業生產對社會發展起確定作用B.小農經濟形態確定社會“本末”思想C.生產經營方式確定社會經濟思想D.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的主要緣由解析:選B。材料的主旨是“本末”的關系,故A項錯誤;據材料“區分本末的理由是,農業關系到生產,而商業只關系到交換。在有交換之前,必需先有生產。在農業國家里,農業是生產的主要形式”得出小農經濟形態確定社會“本末”思想,故B項正確;材料的主旨是“本末”的關系,生產經營方式確定社會經濟思想,不合題意,故C項錯誤;材料的主旨是“本末”的關系,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的主要緣由,不合題意,故D項錯誤。12.清人在《論南洋事宜書》中寫道:“南洋未禁之先,閩廣家給戶足,鮮有在家饑寒竊劫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藝能之無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貧,貧者困,驅工商為游手,驅游手為盜賊耳!”材料中的“禁”()A.阻礙了農產品商品化進程B.推動了民間正值貿易的發展C.保障了對外貿易出超地位D.導致了東南沿海民生的逆境解析:選D。依據材料不難看出,“海禁”所阻礙的更多的是沿海手工業的發展而非農產品商品化進程,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既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自蹇”可知,“海禁”阻礙了民間正值貿易的發展,故B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對中國對外貿易地位的相關提及,故C項錯誤;“海禁”導致了東南沿海民生的逆境,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13題25分,14題12分,共37分)13.(2024·廣西梧州調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正德、嘉靖年間,國內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沿海各地的官僚地主、富商大賈對開放海外貿易的要求也就更加猛烈起來;另一方面,由于歐洲殖民國家先后侵入南洋,使南洋各國對中國的“朝貢貿易”不能接著保持,明統治者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也日益感到有開放“海禁”的必要。特殊是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已被戚繼光等所擊敗,消退了使明王朝實行閉關政策,厲行“海禁”的主要因素,因而在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漸漸開放“海禁”,準許私人進行海外貿易活動。——摘編自《中國古代經濟簡史》材料二隨著英國人的新權力在中國沿海邊疆的確立,引起了人心向背的改變:一方面是對清政府日益疏遠,一方面出現對外國人效忠的跡象。廣州商人和仆役事實上參加西方擴張的活動,助長了這一人心轉變的過程。當怡和、寶順和旗昌等洋行在通商口岸擴大合法貿易并在口岸外的輪泊處發展鴉片貿易時,他們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從南方招募來的中國幫手。廣州和福建商人也獨立自主地遷往上海,從事合法的與非法的貿易。——摘編自《劍橋中國晚清史》(1)依據材料一,指出明代中后期中國開放“海禁”的緣由,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這一舉措產生的主要影響。(10分)(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比較明朝中后期與晚清時期對外貿易的不同。(10分)(3)我們從明清海外貿易中可以獲得哪些有益的啟示?(5分)解析:(1)第一小問,由材料“國內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可見國內商品經濟的發展急需開拓海外市場;由材料“南洋各國對中國的‘朝貢貿易’不能接著保持”說明南洋朝貢貿易收入的銳減;由材料“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已被戚繼光等所擊敗,消退了使明王朝實行閉關政策,”說明倭患的減輕和海防的鞏固;由材料“沿海各地的官僚地主、富商大賈對開放海外貿易的要求也就更加猛烈起來”說明沿海地區商民的斗爭。其次小問,國內商品經濟的發展必定刺激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對外貿易的發展在確定程度上增加了明政府的財政收入;取消閉關鎖國政策便于歐美農副產品包括高產作物進入中國,確定程度上推動了中西方溝通。(2)明朝中后期我國是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享有完全的貿易主權。晚清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主權部分丟失。基于此,可以從外貿中的地位、外貿主權、貿易環境和中國商人對外貿易的看法等方面歸納。(3)從晚清我國屈辱對外貿易來看,要在國家主權獨立的基礎上發展對外貿易;從“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我國漸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來看,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從晚清對外貿易實踐來看,要堅持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關系。答案:(1)緣由:國內商品經濟的發展急需開拓海外市場;南洋“朝貢貿易”收入的銳減;倭患的減輕和海防的鞏固;沿海地區商民的斗爭。影響:刺激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在確定程度上增加了明政府的財政收入;便于歐美農副產品包括高產作物進入中國,提高了中國的糧食產量;確定程度上推動了中西方溝通。(2)外貿中的地位不同:晚清主要體現為被動的對外貿易;明代政府主動進行對外貿易。外貿主權不同:晚清貿易主權部分丟失,迎合列強侵略須要;明代駕馭完全的貿易主權,是為了發展本國經濟、增加財政收入。貿易環境不同:晚清遭遇列強的侵略或瓜分;明代擊敗倭寇,抵制了殖民入侵。中國商人對外貿易的看法不同:晚清部分商人參加西方擴張并依附于列強;明代商人猛烈要求進行海外貿易。(3)啟示:堅持在國家主權獨立的基礎上發展對外貿易;反對“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堅持對外開放;堅決打擊出賣民族利益的行為,以捍衛同等互惠、合作共贏的國際貿易原則;等等。14.(2024·甘肅蘭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國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也就是說,中國一向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細、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國家之一。然而,許久以來,它好像就停滯于靜止狀態了。今日旅行家關于中國耕作、勤勞及人口稠密狀況的報告,與500年前視察該國的馬可·波羅的記述比較,幾乎沒有什么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