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課時檢測(十八)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課時檢測(十八)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課時檢測(十八)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課時檢測(十八)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課時檢測(十八)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檢測(十八)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1904年,上海天足會發行了書目30多種,其中包括《張尚書(之洞)勸戒纏足章程敘》、《袁宮保(世凱)勸戒纏足示》、《勸戒纏足示諭》等。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民國政府頒布廢止纏足法令B.移風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權威C.上海率先出現社會習俗的嬗變D.廢止纏足已為社會各階層接受解析:選B考生從題中可知,張之洞、袁世凱作為官員推動了禁止纏足的運動,所以依據天足會發行的書目可以看出“借助了官方權威”,故B項正確。A項“民國政府”與材料“1904年”不符;C、D兩項材料未體現。2.民國初年,參議院公布的男女禮服分為中西兩類,中式即長袍馬褂。民間衣著更為自由,上?!渡陥蟆贩Q:帝制取消后,“人士趨改洋服洋帽,其為數不知凡幾”。由此可知民國初年()A.服飾文化顛覆了傳統 B.崇洋媚外之風開始盛行C.民眾普遍接受西式服飾 D.服飾變革帶有時代色彩解析:選D“參議院公布的男女禮服分為中西兩類,中式即長袍馬褂”表明服飾文化并未顛覆傳統,故A項錯誤;崇洋媚外之風開始盛行是隨著外國的侵華戰爭,故B項錯誤;“普遍接受”說法太絕對,故C項錯誤;“民國初年,參議院公布的男女禮服分為中西兩類,中式即長袍馬褂。民間衣著更為自由”表明服飾的變化受時代的影響,故D項正確。3.(2018·宿遷質檢)《申報》1897年7月14日報道,“有客籍之人旅游過此者,謂之較之兩三年前有不同焉,以滬上求時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觀之,則凡諸不同者,不待兩三年也,有一歲而已變者焉,有數月而即變者焉”。材料表明近代上海()A.中外貿易發展較快 B.社會生活受西方影響較大C.社會習俗趨新善變 D.地處通商口岸交通較便利解析:選C根據材料中的“較之兩三年前有不同焉,以滬上求時新”,說明近代上海社會習俗變化較快,C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中外貿易,A項錯誤。材料中未體現“受西方影響”,B項錯誤。材料未體現上海因地理優勢而變化,D項錯誤。4.(2018·鹽城期中)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報》專門刊登了一篇題為《粵女學生之怪裝》的文章,稱她們“穿著猩紅襪褲,腳高不掩脛,后拖尾辮,招搖過市”。為此廣東教育司專門發出布告,下令整頓,稱“近來一種女子佻撻長襪猩紅,褲不掩脛,此在無知識者為之尚不足責,不謂人格尊貴之女學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庇纱吮砻鳟敃r()A.學校教育尚未開啟近代化 B.新舊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C.崇洋風氣已成為社會主流 D.新文化運動促進女性解放解析:選B根據材料可知,粵女學生的著裝反映了西方文明的影響,《大公報》和廣東教育司則批判粵女學生的著裝,體現了新舊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B項正確。教育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務運動時期,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崇洋風氣已成為社會主流,排除C項。新文化運動興起于1915年,排除D項。5.(2018·海門一模)《滬北西人飲食竹枝詞》記載:筵排五味架邊齊,請客今朝用火雞。啤酒百壺斟不厭,鱗鱗五色泛玻璃。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中國的傳統飲食被西餐所取代B.西餐成為中國人款待貴賓的一種時尚C.西餐已逐步進入普通百姓之家D.西餐在城市社交活動中逐漸流行開來解析:選D據材料“請客今朝用火雞。啤酒百壺斟不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當時在城市社交活動中西餐逐漸流行,故D項正確。6.(2018·南京調研)1877年,《萬國公報》刊發文章歷數裹足的種種危害;1880年鄭觀應批判裹足“極其流弊,難謦形容”;1883年康有為創辦戒纏足會,對女性“忍氣吞聲”、“毀筋絕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該現象直接反映出()A.女性裹足已引起輿論普遍關注B.廢止纏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C.有識之士的倡議體現風氣開化D.傳統女性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解析:選C報刊、鄭觀應和康有為對纏足問題的關注表明少數有識之士開始關注女性裹足,這是風氣開化的體現,故C項正確。7.(2018·常熟調研)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在《劍橋民國史》中寫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華民國與在它之前的晚清時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國作比較,都將被外國人這些年里影響中國人生活甚至參與中國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動?!毕铝惺穼嵞転橘M正清的觀點提供論據的是()A.時逢滿歲戲抓周,羅列書玩并硯籌B.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囊徘徊知逼真C.寒食祭掃家一堆,風吹曠野紙錢飛D.伶人歌唱可留聲,轉動機頭萬籟生解析:選D材料中提到的是外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抓周、皮影戲、寒食節祭祖都是中國傳統的文化風俗,故A、B、C三項錯誤。D項是留聲機,反映了外國文化的影響,符合題意。8.(2018·蘇州調研)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頒布“剪辮令”。此前,社會上對沒有辮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惡罵。此后,留辮者則為社會輿論所不齒,“非譏之為豚尾,即詈之曰滿奴,甚欲削奪其選舉權,以實行強迫手段”。由此可見,辛亥革命()A.變中國由臣民國家為公民國家B.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封建專制制度C.推動了中國的社會變遷和進步D.建立了文明開化、民主共和的新社會解析:選C辛亥革命未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未真正成為公民國家,故A、D兩項錯誤;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而非封建專制制度,故B項錯誤;材料中“此后,留辮者則為社會輿論所不齒”表明社會習俗進步,故C項正確。9.(2018·海門一模)“自津浦通車,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滬,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鐵路地帶之消息,傳遞已較前大便?!薄拌F路在暢通經濟、帶動繁榮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知識的傳播?!睂Υ死斫庹_的是()A.鐵路發展有利于觀念革新B.內地與西部邊疆的聯系在加強C.鐵路交通受到民眾的歡迎D.電信事業發展得益于鐵路交通解析:選A據材料“凡鐵路地帶之消息,傳遞已較前大便……意味著信息的流通、知識的傳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鐵路發展有利于信息傳播、觀念革新,故A項正確。10.右圖為引進于日本的人力車,因車身一律漆成黃色,故又名黃包車。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五六萬輛黃包車在城市中來往穿梭,遠遠超過汽車。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國交通業發展比較緩慢B.中國交通的近代化已初具規模C.近代的交通呈現半殖民地色彩D.上海社會保留森嚴的等級制度解析:選A黃包車仍然是人力車,其“遠遠超過汽車”,反映出近代中國交通業發展比較緩慢,故A項正確;人力車的發展不能代表中國交通的近代化,故B項錯誤;材料近代的交通沒有反映出主權的部分喪失,因此沒有呈現半殖民地色彩,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交通業保留森嚴的等級制度,故D項錯誤。11.中國近代有人曾贊嘆一種西方發明:“無智愚長幼之別,無學習譯錄之難,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聲,坐一室而可對百朋,隔顏色而可親謦欬,此亙古未有之便益。故創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國,其始只達數十里,現已可通數千里?!边@項發明是()A. B.有線電報C.無線電報 D.廣播電臺解析:選A“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聲,坐一室而可對百朋,隔顏色而可親謦欬”體現的是的特點。12.宣統年間,《國風日報》發刊詞闡明辦報宗旨:“贊助真實立憲,提供愛國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確之議論,指導政府,不使政令偏頗,引誘國民,勿令責住卸弛。”對其理解正確的是()A.倡導民主革命,實現共和立憲B.重視輿論監督,保障政令暢通C.明確政治導向,彰顯救亡圖存D.拓寬國人視野,引領民間風尚解析:選C材料表明了改良主義的宗旨,該報注重對政府立憲的支持,為政府立憲提供建議,即為政府立憲諫言獻策,為挽救民族危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故C項正確。13.1929年《大公報》刊登一則《離婚法論》賣書廣告,稱:“本書共二十余萬言,有學說、有法條、有判例、有軼聞,足為解決離婚問題之圭臬,足供改進法律之參考?!睂Υ私庾x最準確的是()A.婚姻觀念中法律意識增強B.北洋政府加強法制建設C.《大公報》專門提供法律幫助D.西方法律開始傳入中國解析:選A《離婚法論》的廣告屬于民事內容,可以看出婚姻觀念中法律意識增強,故A項正確;1929年是南京國民政府,故B項錯誤;《大公報》是大眾傳媒,不是專門提供法律幫助的,故C項錯誤;1929年西方法律開始傳入中國與史實不符,故D項錯誤。14.19世紀的中國,凡西方的東西,照例會被先反對一陣,但電影卻是例外?!抖ㄜ娚健芬慌诖蝽懞?,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長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獲成功,看電影的人“有萬人空巷來觀之勢”。對該現象的正確解讀是()A.京劇藝術依賴電影技術傳播B.西方影片具有極大的民眾市場C.民國政府鼓勵電影產業發展D.國產電影借助傳統藝術得以發展解析:選D材料信息顯示的是近代國產早期影片以拍攝傳統京劇劇目為主,體現國產電影與傳統曲藝的成功結合,促進了電影在近代中國早期大獲成功。15.下圖反映了我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的變化。以下關于中國互聯網發展的評述,正確的是()A.互聯網將逐漸取代其他大眾傳媒B.中國從2005年開始接入互聯網C.互聯網將很快成為“第一媒介”D.互聯網深刻地影響了人民生活解析:選D我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逐年上升,成為新的傳媒媒介,在社會生產生活中日漸占據重要席位,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5分)16.(2018·宿遷調研)鐵路業的發展是19世紀歐美國家經濟的一面鏡子。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鐵路的出現是由于兩種需要而引起的。在企業主方面,他們明顯地希望以盡可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將他們的貨物運送到距離遙遠的地方。對資本家來說,它還特別是投資場所。那些在紡織業賺了大批財富的英國人,一旦他們付過了工人的工資并把一定數量的資本再轉過頭來投入他們的工廠后,還保存了一部分剩余利潤。他們希望從這部分利潤再以體面的、牢靠的方式賺點錢。鐵路投資就成了解決他們這個問題的好辦法?!幾訹美]羅伯特·E.勒納等《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促使全國市場進一步聯結和生產力迅速發展的重大因素之一就是19世紀末美國鐵路運輸的巨大發展。鐵路建筑吸收了美國工業的很大部分生產能力,并帶動了各部門的加速運轉。但由于鐵路重復鋪設過多,營運不足、成本上升、互相競爭導致運價下跌等因素,1893年危機中全國1/4以上的鐵路宣告破產。紐約金融界乘機大肆兼并。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4個大集團掌握了全國鐵路總收入的85%?!幾詣⒕w貽等《美國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概括引起鐵路出現的“兩種需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兩種需要”出現的歷史條件。(5分)(2)運用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以“鐵路業的發展與兩次工業革命”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10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材料“在企業主方面,他們明顯地希望以盡可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將他們的貨物運送到距離遙遠的地方。對資本家來說,它還特別是投資場所”,再聯系所學知識,得出“兩種需要”是擴大商品銷售市場和擴大投資。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從工業革命和資本積累速度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第(2)問,首先從材料中提煉觀點,再選取相關史實進行論證。答案:(1)“兩種需要”:擴大商品銷售市場;擴大投資。歷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