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高考一輪復習岳麓版課件第十二單元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前奏(15~18世紀)第31講_第1頁
歷史高考一輪復習岳麓版課件第十二單元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前奏(15~18世紀)第31講_第2頁
歷史高考一輪復習岳麓版課件第十二單元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前奏(15~18世紀)第31講_第3頁
歷史高考一輪復習岳麓版課件第十二單元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前奏(15~18世紀)第31講_第4頁
歷史高考一輪復習岳麓版課件第十二單元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前奏(15~18世紀)第31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古代、

近代史第31講英國君主立憲制與美國共和制的確立第十二單元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前奏(15~18世紀)落實主干知識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點課時作業內容索引落實主干知識一、英國的制度創新1.《權利法案》的頒布(1)背景①歷史淵源:13世紀初,頒布《

》以限制王權,并逐漸形成召開議會決定重大事宜的制度。②階級基礎:英國

和新貴族的力量壯大。③政治前提:1640~168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最終解決了國王與

的權力之爭。(2)標志: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

政體,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限制。大憲章資產階級議會君主立憲制(3)影響①英國的統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②英國社會從此進入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2.責任內閣制的形成(1)形成①“光榮革命”后,國王逐漸成為“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內閣承擔行政職責。②1721年,

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任內閣首相。羅伯特·沃波爾(2)原則①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并與

在政治上共進退。②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

就要下臺,或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選舉。(3)發展:19世紀中期,隨著選舉權的逐步擴大和兩黨制的發展,議會選舉變成了兩大政黨之間的權力角逐。大選中獲勝的

上臺組閣。首相內閣多數黨3.君主立憲制的特點與完善(1)特點①英國君主立憲制以

為基礎,以

為核心。②

是國家元首,

實際上是國家最高行政首腦。③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

負責。④首相掌握

和立法創議權,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2)完善:

年議會改革①背景:隨著

的深入發展,新興工業資產階級力量迅速壯大。②影響:新興工業資產階級取得更多席位;確保了資產階級民主政體的穩定和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代議制責任內閣制英國國王首相議會行政權1832工業革命輕巧識記英國代議制的形成和完善二、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1.聯邦憲法的制定(1)背景①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②松散的

難以穩定統治秩序,保護國家的利益與主權;既要加強

又要確保共和制。(2)制定: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制定了聯邦憲法。(3)內容①聯邦制原則:憲法規定了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擁有一系列主權權力,聯邦法律是全國的最高法律,各州保留較大的自主權。邦聯中央集權②分權制衡原則:國家權力分為

、行政權、司法權三部分,分別由國會、總統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約。③人民主權原則:總統和議會議員都由選舉產生,總統和議員均實行

。(4)地位: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憲法。(5)意義①美國成為一個實行聯邦制的

共和國。②聯邦制共和政體保證了美國的長治久安,促進了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立法權任期制總統制2.聯邦政體的確立與完善(1)確立:1787年聯邦憲法規定中央政府與州政府實行分權,國家

屬于聯邦,聯邦法律是全國的最高法律。(2)斗爭:1861年內戰爆發,林肯總統提出了“為聯邦統一而戰”的口號,維護國家統一。(3)鞏固:內戰后,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廢除

,并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主權奴隸制3.兩黨制(1)形成:兩黨制在聯邦成立之初就已經萌芽,南北戰爭后,各自的基礎都發生了變化。(2)特點:

是兩黨激烈爭奪的戰場,兩黨操縱美國的政治選舉。政治選舉圖示總結美國政體的分權制衡原則突破核心考點時空觀念考點一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演變及特點1.英國代議制演變過程的特點及趨勢(1)特點①連續性:近代英國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國家機構幾乎都是從中世紀繼承下來的,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從英國的內閣到責任內閣制,都體現了連續性特點。②漸進性:英國政治制度發展變化是漸進式的。英國君主立憲制在17世紀末形成,以后逐漸發展完善,實現了全面的民主化。③創新性:如內閣本是國王召集的咨詢行政機構,“光榮革命”后內閣作為國王的私人會議的成分減弱,內閣逐漸獨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責任內閣制。歷史解釋(2)趨勢①立法權由國王轉移到議會;行政權力由國王轉移到內閣;國王權力逐漸削弱,議會權力不斷增強。②政治權利由貴族民主轉移到工業資產階級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2.英國代議制的特點(1)國王為禮儀性的國家元首,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2)議會是國家權力的中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腦,由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擔任,全體內閣成員對首相負責,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4)以代議制為基礎,內閣是君主立憲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權并對議會負責,議會監督內閣。3.責任內閣制的特點(1)內閣首相:通常由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任。(2)組閣:首相從政見基本相同的議員中挑選閣員人選,提請國家元首任命,組織內閣。(3)國家元首:對內對外名義上代表國家,但并無實際行政權力,由內閣代表國家元首對議會全權負責。元首頒布法律、法令和發布文告時,都必須由首相或有關閣員副署。(4)內閣與議會的關系:內閣接受議會的監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如內閣得不到議會信任,其閣員必須集體辭職,或解散議會,重新選舉。史料實證分析下面的史料,論證“英國民主政治發展呈現出鮮明的靈活性”這一結論。史料論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不受單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據形勢發展不斷進行調整以適應時代需要。如工業革命后隨著階級關系的變化實行議會改革,適時調整選舉權范圍;再如通過一系列慣例,促成內閣制的形成與完善等。(2016·課標全國Ⅰ,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民訂立契約建立國家,他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主權不可轉讓,也不可代表,議員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當人民的“辦事員”。英國人“只有在選舉國會議員的期間,才是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之后,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權不可分割,否則主權者將被“弄成是一個支離破碎拼湊起來的怪物”。——據盧梭《社會契約論》直通高考·

教你做非選擇題結合材料與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制度構想與實踐”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審題步驟

(1)審材料:材料節選自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內容展現了盧梭關于社會契約精神的若干設想。是啟蒙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2)審設問:試題要求:①圍繞“制度構想與實踐”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議題;②結合材料與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加以闡述;③論述要求:必須有相關的史實作為依據,不能只是空談理論。(3)提煉觀點:材料中關于制度的設想表現在:主權在民;主權不可轉讓或代表;直接民主;主權不可分割等。在實踐舉例時必須依據這些構想的全部或部分觀點進行闡述。(4)調動史實:要選取世界史的相關史實,具體從英、美、法、德、俄、日等國代議制的實踐中去選取。(5)合理論證:邏輯要合乎答題規范的要求。參考答案示例一:美國的三權分立美國總統和國會議員都由人民選舉產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國會批準。總統掌握行政權,國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他們都要對人民負責。體現了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的思想。示例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英國國王世襲,但他沒有實際權力,只是統而不治的虛君;英國內閣由首相組建,對議會負責,首相由在議會選舉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充任;英國議會由人民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所以英國的首相和內閣也要對人民負責。體現了盧梭的“主權在民”的思想。時空觀念考點二美國1787年憲法及其體現的分權制衡機制歷史解釋1.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原則與協調的矛盾(1)體現的原則①分權與制衡:中央實行三權分立,中央與地方分權。②聯邦制:聯邦政府權力大于各州權力,但各州保留較大自主權。③民主:總統和國會議員都由選舉產生。(2)協調的矛盾①中央與地方:在強調聯邦政府權力的同時,地方政府擁有很大的權力。②大州與小州:參議院議員不論州大州小,每州兩人,眾議院議員則按人口比例,由選民選舉產生。③南方與北方:黑人按五分之三計算人口,印第安人不算人口。2.美國權力制衡的運行機制(1)人民與政府的分權制約:政府和人民分別行使或享受憲法授予或保留的權力,實現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相互制約與監督。(2)不同政府機構間的分權制衡:不同政府部門的權力分立、相互制約進而實現權力的平衡。(3)中央與地方間的分權制衡:聯邦制屬于治理國家的二元制,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分享國家權力。3.美國民主共和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不同(1)從政體形式看,英國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美國為總統制民主共和制。(2)從國家元首及產生方式看,英國國王是世襲制、終身制;美國總統由選民間接選出,實行任期制。(3)從國家元首地位看,英王是國家統一的象征,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美國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隊總司令。(4)從政府產生方式看,英國議會選舉,首相組閣,首相是政府首腦,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美國是總統任命,總統是政府首腦和國家權力中心。(5)從政府首腦與議會關系看,英國政府(內閣)對議會負責;美國政府(內閣)對總統負責,總統與內閣不對國會負責。史料實證分析下面的史料,論證“美國的總統權力很大但也很有限”這一結論。史料經過激烈的爭吵,制憲會議終于通過了這部《聯邦憲法》。憲法規定行政權歸美國總統、立法權歸國會、司法權歸最高法院。總統由選舉人團間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總統權力很大,有權任命官員,有權締結條約,同時還是武裝部隊總司令。這樣一個類似英國國王的角色不能不引起與會代表的警惕,所以為了避免行政權過大,憲法加強了國會和法院對總統權力的制約,如國會有權否決總統的提案甚至有權彈劾總統,而最高法院也可以宣布總統的法案違憲。又經過兩年的時間,在得到多數州的批準之后,根據憲法舉行了選舉,華盛頓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摘編自[美]美爾奇斯和尼爾森《美國總統制:起源與發展(1776~2007)》論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權力很大:擁有履行職務的絕對權力,如任命官員,締結條約,領導全國武裝力量;治理不同種族的人群;領導的中央政府對其個人負責。權力有限:由選舉產生;國會和最高法院對總統權力進行制約。(2017·課標全國Ⅱ,34)1800年,美國總統、聯邦黨人亞當斯要求政見不同的內閣成員皮克林辭職,遭到皮克林拒絕,于是亞當斯將其免職。皮克林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總統免職的內閣成員。亞當斯此舉A.加強了聯邦政府的行政權力B.體現了總統與內閣之間權限不明C.行使了憲法賦予總統的職權D.反映了聯邦黨與其他黨派的斗爭直通高考·

學會審選擇題弄清題意題干材料的主要內容是美國總統亞當斯罷免了內閣成員皮克林。相關知識點主要是美國1787年憲法。要求解答的問題是對亞當斯的這一行為應如何評價。技巧運用先排除干擾選項,再正解正確選項。材料信息不是強調聯邦政府的權力,而是強調總統的權力,A項錯誤。美國總統的權力在憲法中有明確的規定,權限是明確的,B項錯誤。材料信息不能說明皮克林屬于其他黨派,無法反映美國的黨派斗爭,D項錯誤。答案正解美國1787年憲法賦予了總統最高行政權力,總統不僅擁有任命行政官員的權力,也擁有罷免行政官員的權力,因而材料中皮克林被總統罷免是總統行使職權的結果,C項正確。解題啟示先根據題意和所學知識排除干擾選項,再正面解答題目的問題,最終選出正確選項。1.“光榮革命”是“反革命”嗎?處死查理一世無疑是“革命”,但是經過“光榮革命”的“反革命”,英國用憲政框架吸納革命原則,成就了代表資本主義發展方向的近代憲政體制。——楊和平《查理一世之死與英國憲政體制的確立》發現問題在材料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新觀點:妥協也是一種政治智慧,是推動英國近代憲政體制確立的因素。命題角度多角度認識“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與國王之間為限制王權持續妥協的表現;妥協在英國近代憲政體制確立過程中的作用。“光榮革命”為后世留下的獨特遺產。命題材料源2.18世紀60年代英國的政壇危機1762年,約翰·威爾克斯開始發行《蘇格蘭人報》,激烈譴責政府的對外政策,并對喬治三世本人進行攻擊……這使喬治三世大為惱火,就授意政府將其逮捕。威爾克斯本是議員,享有特權不受逮捕,但喬治三世指使下院通過決議,剝奪他的議員資格。……各階層人們開始支持威爾克斯,“威爾克斯與自由”成了當時流行的口號。——錢乘旦、陳曉律《英國文化模式溯源》發現問題材料反映出在英國代議制形成的過程中,國王和議會之間的權力斗爭仍然存在。命題角度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發展的曲折歷程;18世紀60年代英國政壇危機的原因及其政治根源。3.美國憲法中的“言論和出版自由”1791年,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規定,國會不得制定限制“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論或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民主社會的基石之一。由言論或出版自由的權利引申出一個新的權利訴求:“人民知情的權利”,即禁止政府對公眾獲取信息的來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權利與新聞自由密切相關。“如果把民主體制理解為亞伯拉罕·林肯所說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務實際就是人民的事務,而這也是自由的新聞機構的角色與公民的民主關注的匯合點。”——摘編自梅爾文·烏羅夫斯基《人民的權利——個人自由與權利法案》發現問題美國的“言論和出版自由”有其資產階級的局限性,是其資產階級民主社會的一個基石。命題角度美國“言論和出版自由”確立的歷史條件;“言論和出版自由”對美國民主政治的影響。4.華盛頓、杰斐遜等人的“自由與自治”實驗創建合眾國的那一代人——華盛頓、杰斐遜與富蘭克林等,無一不是啟蒙思想的繼承者。他們把新大陸作為“自由與自治”的實驗場。接著,理性與自由的信念推動了工業革命的深入。到19世紀后半期,科學知識的進步推動了技術發明與創造的空前增長。——摘編自梁霄羽《極簡美國史》等發現問題美國的三權分立政治體制是啟蒙思想美國化的產物。命題角度美國的“自由與自治”是如何實現的;啟蒙思想與美國政體的關系;華盛頓、杰斐遜、富蘭克林等人的歷史功績。研析考情考向全國卷5年考題統計時間題號時間題號2017全國Ⅱ,342016全國Ⅰ,332015全國Ⅰ,332014全國Ⅰ,332013全國Ⅰ,27全國Ⅱ,33

已考視角1.命題點:英國君主立憲制發展歷程(2016·課標全國Ⅰ,33)1702年英國國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當時議會內部存在兩個黨派,安妮厭惡占多數席位的輝格黨,于是解除了輝格黨人的行政要職,代之以托利黨人。這說明在當時英國A.議會無權制約國王

B.君主立憲制尚未完善C.內閣制已基本確立

D.《權利法案》遭到破壞答案解析12√34解析

題干信息“解除輝格黨人的行政要職,代之以托利黨人”體現了當時英王仍然擁有行政權力,說明君主立憲制還沒有完善,故選B。1689年,《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權力至上的原則,排除A;內閣制度1721年后逐步形成,排除C;《權利法案》并沒有限制英王的行政權,排除D。12342.命題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完善(2015·課標全國Ⅰ,33)18世紀中葉,一位英國內閣成員在議會發言中說:“諸位都知道,媾和與開戰的權力是由國王掌握的……我們的憲法始終表明,國王在決定和平與戰爭時有權利讓議會參與,也有權利不讓議會參與。沒有哪位明智的國王真的會冒險不讓議會參與。”這表明在當時的英國A.光榮革命成果受到侵蝕B.立憲政體未能阻止國王專權C.內閣依舊為國王所控制D.國王仍舊保留某些名義權力答案解析12√34解析據題干時間“18世紀中葉”,題干信息“媾和與開戰的權力是由國王掌握的”“沒有哪位明智的國王真的會冒險不讓議會參與”,說明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下,真正權力掌握在議會手中,國王只是名義上仍保留權力,故選D項。A、B兩項說法不符合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后的史實,排除;內閣對議會負責,國王并未控制內閣,故C項錯誤。12343.命題點:1787年憲法與《獨立宣言》(2014·課標全國Ⅰ,33)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眾議員名額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數“按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這一規定違背了《獨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權在民原則 B.天賦人權原則C.各州自治原則 D.各州平等原則答案解析√1234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主權在民、天賦人權、平等、自治的內涵。天賦人權也譯為自然權利,指人生來具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財產的權利。1787年憲法規定各州的眾議員名額由各州的自由人總數加上非自由人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這就違背了《獨立宣言》關于天賦人權的規定。12344.命題點:邦聯制與聯邦制(2013·課標全國Ⅱ,33)華盛頓在1787年3月致麥迪遜的信中說:“凡是有判斷能力的人,都不會否認對現行制度進行徹底變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這一問題能在全體會議上加以討論。”這里所說的“徹底變革”是指A.革除聯邦體制的弊端B.建立三權分立的共和體制C.廢除君主立憲制D.改變松散的邦聯體制答案解析√1234解析

注意時間信息“1787年”,結合1787年憲法頒布的背景可以判斷,華盛頓所說的“現行制度”即美國當時實行的松散的邦聯制,而對其進行的“徹底變革”即為1787年憲法所確立的聯邦制,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改變松散的邦聯體制,故選擇D項。1234待考視角1.命題點:英國民主政治發展的特點(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練一,33)讀《1832~1935年英國內閣中貴族人數變化表》。對其包含的歷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答案解析1234年份貴族閣員非貴族閣員1832~1866年64361867~1884年35231885~1905年40291906~1916年25261918~1935年2582A.英國民主政治的發展使貴族數量

減少B.英國政治變革呈現出漸進式特征C.英國內閣權力隨貴族數量變化而

調整D.工業化進程決定英國貴族的地位√解析《1832~1935年英國內閣中貴族人數變化表》中,從“1867~1884年”到“1885~1905年”數量在增加,故A項錯誤;表格中非貴族閣員的人數總體上在不斷增加,貴族勢力在不斷被稀釋,故B項正確;《1832~1935年英國內閣中貴族人數變化表》不能體現內閣權力的大小,故C項錯誤;D項表述錯誤。12342.命題點:英國責任內閣制之下議會、國王和內閣的關系(2018·江西五市八校高三聯考,34)1782年,英國諾思-福克斯內閣因議會通過不信任案被迫集體辭職。24歲的小皮特上臺組閣,再遭議會不信任,但他尋求國王的支持,解散了議會下院,重新選舉,最終取勝。下面評論正確的是A.此時國王行政權力仍然很大B.小皮特破壞了民主化的進程C.行政權擴張打破了議會制約D.是責任內閣制下的正當行為1234答案解析√解析

早在責任內閣制形成前,國王就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故A項錯誤;小皮特的做法符合責任內閣制的運行規則,故B項錯誤;英國君主立憲制下,議會權力至上,故C項錯誤;英國責任內閣制下,如果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集體辭職,或者報請國王批準解散議會,重新選舉,故D項正確。12343.命題點:美國聯邦制共和制的特點(2017·哈師大附中、東北師大附中、遼寧實驗中學四模,33)與世界其他國家整齊劃一的規范車牌不同,美國車牌異彩紛呈,州與州互不相同。如威斯康星州:“America’sDairyland”(美國的牛奶場);明尼蘇達州:“10000lakes”(萬湖之國)。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的多元化B.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權C.地理的差異性D.各州宣傳自己的優勢答案解析1234√解析從材料中各州自行制定車牌規格,可知是美國聯邦制下各州享有一定自治權的體現,故B項正確。12344.命題點:美國民主政治中的妥協藝術(2017·黑龍江哈三中二模,32)1789年,美國聯邦國會通過了1787年邦聯國會制定的《西北領地法令》,規定在西北領地上新建的州不得實行奴隸制,但允許奴隸主到此地區追捕逃奴。這一規定A.違背1787年憲法的民主原則B.不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C.是南北雙方政治妥協的產物D.加劇了英國對北美的商品輸出答案解析1234√解析

題干中提到“在西北領地上新建的州不得實行奴隸制,但允許奴隸主到此地區追捕逃奴”,其中不得實行奴隸制,維護了北方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允許追捕逃奴則維護了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的利益,故C項正確。1234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17·鷹潭一模,33)1689年1月,議會在宣布詹姆士二世“已自行退位,致使王位虛懸”之后,把王冠和早已擬定好的《權利法案》一起送給了威廉三世,此舉暗示了A.國王統而不治的君主立憲制已形成B.議會已經為威廉三世繼位掃清障礙C.議會已剝奪了國王治理國家的權力D.威廉是靠議會有條件地擁戴繼承王位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根據“把王冠和早已擬定好的《權利法案》一起送給了威廉三世”可知威廉三世是在議會的擁護下繼承王位的,需要遵守《權利法案》,故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2.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年,英王威廉接受了《權利法案》。這一法案規定,國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經國會同意,不得提高稅收或保持軍隊;若沒有法律手續,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雖然這些規定并不意味著英國已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直到19世紀后期確立普選制時,才實現這一目標。”這體現了英國民主進程的A.革命性 B.和平性C.漸進性 D.妥協性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從“直到19世紀后期確立普選制時,才實現這一目標”,可見英國民主制確立經歷了相當長時間,體現出漸進性,故C項正確。√3.(2017·山西二模,34)1700年,英國議會通過的《吏治澄清法》規定,凡接受皇家薪資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長和委員外,均不得為議會的下議員。這說明英國A.國王的權力受到了限制B.確立了議會至上原則C.國王實際上“統而不治”D.國王與議會矛盾激化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根據材料“凡接受皇家薪資及年金的官吏……均不得為議會的下議員”,體現了排除國王對議會干擾的一面,限制了國王的權力,故A項正確;根據所學,《權利法案》頒布確立議會至上的原則,故B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國王是否有實權,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了議會與國王的權力,但1689年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王權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4.(2017·惠州三模,33)1761年至1770年間英國先后換了6屆首相,有3名直接或間接地迫于國王壓力而辭職,1名被國王直接罷免。這表明當時的英國A.國王權力不受限制 B.議會權力遭到削弱C.內閣首相沒有實權 D.君主立憲有待完善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從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國王的權力就受到了限制,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首相與國王的關系,未反映出議會權力遭到削弱,故B項錯誤;據所學可知英國內閣首相有實權,故C項錯誤。√5.(2017·濟寧高三期末,25)“在1780年和1850年之間,令人驚奇的發展改變了英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下列各項符合這一時期英國社會變化的是A.代議制民主開始確立 B.工業資產階級擴大了統治權C.工人已經獲得普選權 D.重工業占據了經濟主導地位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代議制民主開始確立,故A項錯誤;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進入議會掌握政權,故B項正確;1867年工人獲得普選權,故C項錯誤;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重工業占據經濟主導地位,故D項錯誤。√6.(2017·山西名校高三9月聯考,8)2014年,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如果他領導的保守黨在2015年的大選中勝出,將舉行英國是否退出歐盟的全民公投。當選后,他的這一行為A.應對議會下院負責 B.會遭到議會上院的否決C.必須得到國王授權 D.不可能得到內閣的支持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英國議會上院沒有實權,故B項錯誤;英國國王統而不治,故C項錯誤;英國首相與內閣在政治上共進退,故D項錯誤。

√7.(2017·湖南長郡中學高考臨考沖刺訓練,33)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聯邦法官在任職期間,不得擔任其他政治組織的工作,不能參加競選其他公職活動,這說明A.聯邦法官缺乏人身自由 B.注重維護國家司法獨立C.司法腐敗得到有效遏制 D.聯邦法官政治地位較低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禁止任職的聯邦法官參與其他的政治活動,這充分體現了1787年憲法的三權分立之司法獨立原則,故B項正確。8.1787年美國憲法第1條第8款規定:“必要和適當的條款”授予代表民意的國會制定政府履行其職責的“一切必要的和適當的法律”。該條款說明A.政府行政受到法律的制約B.各州法律必須遵循聯邦法律C.中央政府權力制約與平衡D.美國法院行使司法的獨立性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

根據材料“國會制定政府履行其職責的‘一切必要的和適當的法律’”,可知國會可以制定法律約束政府的行政行為,故A項正確。√9.學者李劍鳴說:“這個制度的所有部分都最終來自于人民,但相互之間仍然是獨立的。”“這個制度”出自于A.英國《權利法案》 B.美國1787年憲法C.《德意志帝國憲法》 D.《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英國君主權力來自于世襲,且內閣對議會負責,故A項錯誤;根據所學,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了三權分立和人民主權的原則,故B項正確;德意志皇帝權力來自于世襲,且宰相對皇帝負責,皇帝有權召開和解散議會,故C項錯誤;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舉產生,且內閣對議會負責,故D項錯誤。√答案解析10.(2018·甘肅一模,33)麥迪遜認為美國1787年憲法“從嚴格意義上講既不是國家憲法,也不是聯邦憲法,而是二者的結合”。由此可見,1787年憲法A.調和了大州與小州關于國會席位的矛盾B.保障了南方黑人奴隸在國家的合法地位C.構建了體現權力制約與平衡的聯邦政府D.協調了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間的權力分配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既不是國家憲法,也不是聯邦憲法,而是二者的結合”這句話沒有涉及大小州的席位問題,故A項錯誤;1787年憲法沒有對黑奴權利的規定,故B項錯誤;聯邦政府實行的是三權分立的原則,不是州與政府的關系,故C項錯誤;1787年憲法使州與中央政府相互制約,既保證了中央的權威性,也保證了地方的自主性,故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1.(2018·石家莊一檢,32)有人認為,美國民主政體的關鍵機制就是“自由的、公平的和公開的選舉制度”,選舉被認為是人民大眾參與政治決策過程的必由之路。這體現了美國A.政黨主導選舉 B.推崇權力制約平衡C.注重程序民主 D.遵循天賦人權原則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未涉及政黨在美國選舉制度中的地位,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選舉制度中對人民大眾參政產生制衡的力量,故B項錯誤;美國民主政體中,人民大眾通過選舉制度參與政治決策過程,體現出程序民主,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人民大眾參政權的來源,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2.(2017·青島二模,33)在美國,哪怕發言者是個十惡不赦的惡棍,且宣傳恐怖主義,只要他沒有付諸行動或不存在危害社會的直接潛在危險,就是合法的。這表明A.美國資本主義代議制高度發展B.海洋法系更尊重公民個人權利C.美國法律體現天賦人權的理念D.美國法律體現人民主權的原則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近代資本主義代議制指的是由選民選舉代表,代表其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材料中并沒有涉及這一點,故A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提及與海洋法系相比較的大陸法系,不能得出“海洋法系更尊重公民個人權利”的結論,故B項錯誤;人民主權指的是人民掌握國家權力,材料中沒有提及這一點,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選擇題13.(2017·濰坊一模,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4至15世紀是英國議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期間議會組織形態、工作程序及規則基本形成,并一再得到成文法的認定,具備了幾種職能:其一,是司法請愿,即代表民眾向國王呈遞請愿書;其二,決定征稅,干預國家財政;其三,是制定法律;其四是監督、彈劾行政官員。1603年,詹姆士六世南下繼承英格蘭王位,稱詹姆士一世。面對不同國情,詹姆士一世按照“英格蘭習慣”行事。他極力宣揚“君權神授說”,強調君權來自上帝,議會的權力來自國王。1625年春,其子查理一世即位。他1234567891011121314縱容國教教會迫害清教徒,并多次下令解散議會。1636~1638年,政府把宗教迫害擴大到蘇格蘭,引起新的反抗。

——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二英國“憲政”是由許多先例、律令和司法案例組成的不定型體,其中“習慣”起決定的作用。英國憲法有些部分寫成文字(如歷年的案例),有些部分則不成文,而僅僅是以前發生過的事。——錢乘旦等著《日落斜陽:20世紀英國》1234567891011121314(1)根據材料一,英國國王的權限有何變化?此變化對英國當時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