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輪復習儒家思想_第1頁
二輪復習儒家思想_第2頁
二輪復習儒家思想_第3頁
二輪復習儒家思想_第4頁
二輪復習儒家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輪復習儒家思想二輪復習儒家思想二輪復習儒家思想【考綱導航與復習提示】2【考綱導航與復習提示】

2二輪復習儒家思想(1)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識記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知道董仲舒的思想主張和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3)宋明理學〔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主張,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開展〕;(4)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張,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開展〕.3各時期儒家思想的特點1、春秋戰國:思想較為具體,大多是關于修養和政治方面的治國原則;帶有濃厚的理想化色彩;沒有嚴密的理論根底。2、漢朝時:外儒內法,兼采各家之長;強調大一統適應了封建統治的需要。儒學神學化、經學化;3、宋明時:更多吸收佛道思想;進一步理論化、思辨化;以倫理道德為核心4、明清時:具有新的時代特征〔反封建、進步、活潑〕,體系不完整,未跳出傳統儒學的范疇。41.秦用法家思想治國。其原因有:秦國采用商鞅變法,使國力強大,統一六國;秦朝吸取分封制造成春秋戰國時期分裂割據的教訓,而法家主張中央集權,反對分封;同秦始皇的個人認識有關,他認為實行中央集權,嚴刑峻法,才能穩固自己的統治。2.西漢初期用道家思想治國。其原因有:西漢初期,國力衰落,經濟凋敝;劉邦認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了法家思想,吸取教訓,無為而治,輕徭薄賦,休養生息。3.漢武帝時期采用儒家思想治國。其原因有:政治上的統一,要求思想上的統一與之相適應,,儒家思想恰好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已經不具有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摻雜了道家、陰陽五行家,甚至局部法家思想的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體系,能適應社會政治的需要。漢武帝承受推動秦漢時期選擇三種治國思想的原因5規律總結1:中國古代的三種治國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國使偏重人的作用,實行“仁政〞,是一種民本思想;〔2〕法家主張“法治〞,主張用法令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3〕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思想實際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補,以儒家思想為根底,法家思想為輔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6※【文學藝術與政治經濟的關系】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這一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經濟的開展為科技文化的進步提供了物質根底;由經濟決定的政治狀況又為科技文化的開展提供了相應的社會環境。思想對維護政治局面的穩定起著較大的作用。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思想開展對社會變革起推動作用。7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漢武帝

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明明清

孔子創立繼承開展孟子、荀子沉重打擊秦始皇焚書坑儒正統獨尊、董仲舒

李黃顧王批判繼承儒家思想,反封建專制,表達資萌要求。沖擊融合新開展:理學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佛道盛行,受挑戰三教合一概括儒家思想的開展演變過程〔古代〕其中貫穿的人文精神總體特點:與時俱進;兼收并蓄;關注現實〔靈活性;包容性;現實性〕8評價:積極:穩固國家統一,安定社會,促進封建經濟開展,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起了積極作用。儒家思想在世界上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消極:維護封建專制,“三綱五常〞,束縛了人們思想,導致保守、封閉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學精神的形成;9地主階級:資階(維新派):農民階級:資階(革命派):資階(激進派):中共:〔無階政黨〕:洪秀全對儒家思想的利用,將儒家大同思想與西方基督教義以及農民的平均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創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論〔吸收利用〕

中體西用,繼續把儒家思想作為統治思想.康有為著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資階政治學說與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辛亥革命后----繼續受沖擊,南京臨時政府規定學校不讀四書五經,教科書必須符合共和民國宗旨。新文化運動前期---全盤否認儒家思想,陳獨秀等人掀起新文化運動,把斗爭矛頭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時期:否認了儒家思想;概述近現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對儒家思想的態度改革開放后:批判地繼承10新中國成立至文革:徹底動搖

馬克思主義居于主導地位,儒家被當作封建糟粕完全否認,儒學的統治地位被徹底推翻。受極左思潮影響,尤其“文革〞時期:“批林批孔〞,儒學再次受到猛烈批判。原因:“文革〞后期,周恩來落實干部政策,糾正“左〞的錯誤,觸犯了“四人幫〞的利益,他們借批孔來批周恩來。

11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及其評價1、“以德治國和仁〞的思想“大一統〞思想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2、“以人為本〞、民本思想有利于今天政治建立、“三農問題〞和民生問題的解決3、“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4、“禮〞表達了禮制精神,有利于標準社會秩序。5、“義利觀〞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6、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思想——有利于教育公平、人才培養等12[核心梳理]

對道、儒、墨、法家思想的認識1314152.〔2021年海南卷歷史,2〕儒家經典強調:“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這段話表達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禮法并重D.禮治為先【解析】題干中反映的戰國時期孟子的有關施政中君民關系的論述,其認為統治者能做到“禮、義、信〞則民治,因此,B項正確;A項是儒學思想可以表達的,但與題意不符,如民貴君輕、君舟民水;C項是荀子觀點,題干無從反映;D為孔子思想,題干也無從反映。【答案】B163.〔2021年上海歷史,31〕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韓非子說:“唯夫與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從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論來推斷,三家都〔〕A.針對先秦的社會現狀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張B.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C.表現出人對自然及其規律的尊崇D.認為自然是可以認識的【解析】孔子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影響四季萬物;韓非子認為天是永恒的,不會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觀規律的。三者都表現出人對自然及其規律的尊崇,B、D項反映的是其中一個方面。上述觀點是針對天人關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張,A項錯誤。【答案】C項174.[2021·黃岡期末]李英華、武玉鵬在董學特性新論中指出:“正如周桂鈿先生所說,為統治者效勞未必就是罪過,這主要取決于統治者的性質。武帝時西漢王朝正處于上升時期,有一定進步性。〞在這里,作者引用周桂鈿先生的說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結論是()A.應該一定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B.應徹底否認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君權神授〞思想C.漢武帝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D.要辯證地分析董仲舒和漢武帝在歷史上的作用.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作者贊同周桂鈿的觀點。在經過長期動亂后建立起來的漢武帝政權是社會秩序的代表,是社會安定的保障。董仲舒的“大一統〞思想為漢武帝政權效勞,在一定程度上講,就是維護社會秩序和社會安定,有利于開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185.[2021·黃橋模擬]金觀濤、劉青峰在觀念史研究中指出:“理學成為官方意識形態,不僅意味著整個儒家道德哲學和倫理標準統統可以從形而上的天理推出,天理世界的建立還實現了宇宙秩序合理性標準與社會行動合理性標準的統一。〞材料主要反映出()A.官方理學實現了宇宙秩序、社會行動和儒家價值觀的統一B.整個儒家道德倫理是形而上的天理的源頭C.天理不具有超越道德意識形態的合理性最終標準的意義D.理學在重建儒家信仰的同時放棄了對道德價值源頭的思考.A[解析]“整個儒家道德哲學和倫理標準統統可以從形而上的天理推出〞,是把天理和儒家價值觀統一在了一起,“天理世界的建立還實現了宇宙秩序合理性標準與社會行動合理性標準的統一〞,又把天理與宇宙秩序統一在了一起,而這兩者又都統一在理學之下,故答案選A。196.[2021·安徽師大附中模擬]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一書中寫道:(明清)在這個時期,在某些方面,中國的文化有了重大進展。官方方面,程朱學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為穩固。非官方方面,對程朱學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