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7(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7(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7(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7(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7(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07)

名句默寫+教材素材+詩歌鑒賞+范文誦讀+最新時評

目錄

1.《六國論》整篇背誦及情境默寫

2.以“優良傳統,文化傳承”為主題的教材梳理

材料走心讀3.詩歌鑒賞(歐陽修的《采桑子》)

4.以“攻堅克難”為內容的材料作文寫作

5.最新時評《為你加油,塞納河上的中國紅!》

6.語言文字運用(關于“積極修辭”的材料)

考點滾動練

7.實用類文本閱讀(節選自《美的物理》和《談美》)

材料走心讀

一、名句默寫

《六國論》

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圄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日:六國互喪,

國賂秦耶?日: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助記]提出了“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個中心論點。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回,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

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國先祖

父,國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國人,如棄草國。今日割五

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國。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

欲無回,奉之圜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固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國之。

[助記]韓、魏、楚三國因賂秦而力虧,導致其滅亡。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回滅,何哉?與畫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

卿為計,始國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畫牧以園

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園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

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畫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

理,固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助記]寫齊、燕、趙滅亡的原因。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

食之不得下畫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

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助記]承上啟下,提出“為國者”不要被敵國的“積威之所劫”的勸告。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國以天下之大,下而從

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助記]借時諷世,借古喻今,總結歷史教訓,諷諫統治者不要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

【情境默寫】

1.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蘇洵《六國論》:“悲夫!有如此之勢,,

日削月害U,以趨于亡。!”用六國破滅的教訓諷刺北宋賂遼。

2.《六國論》的中心論點是“,,

,,

,O

3.《六國論》中借古諷今的詩句是“,,

4.古人寫文章愛引用前人話語作為論據,如蘇洵《六國論》中“古人云:'以地事秦,

5.關于荊軻刺秦王,歷來頗多贊語,古人也有對此非議的,如宋朝的蘇洵在《六國論》中就這

樣評論刺秦事件:“,。”

【參考答案】

1.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2.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3.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4.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5.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二、教材素材

優良傳統,文化傳承類

(四)《禮記》中的哲理思辨

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跆(jid,受阻礙);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

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一一《禮記?中庸》

解讀: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辭窮理

屈站不住腳;做事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挫折;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后

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夠事先決定妥當,就不會行不通了。

2.“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一一《禮記?中庸》

解讀:求取君子之道的辦法,好比走遠路那樣,必須從近處開始;好比登高山那樣,必須從低

處開始。

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4.“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5.“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五)《齊桓晉文之事》

適用話題:心系百姓,大丈夫,建設性意見,憂國憂民

1.大丈夫鐵骨錚錚。孟子面對當時戰亂的世道,他心系百姓,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感到不滿,他

向社會發出吶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構建自己的理想王國,“仰足以

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他滿懷治國良策,一心想救萬民于水

火,在天下推行王道,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在面對困難時,他堅持“富貴

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帶著“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激勵無

數仁人志士,激勵了無數大丈夫,他的民本思想于今天的社會亦有重大意義。

2.追求物質與精神的共同富裕。“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在孟子的這幅理想的治國藍圖中,我們看到“無

饑”僅僅是第一步,老百姓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而“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則是

關鍵的一步,物質富裕后,需要的是精神的升華,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富有的人。

(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忍”字,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內核,亦有多重含義:“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指在身陷個人困境時堅定心志,磨礪品格,潛心提升自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則是在感知

他人苦痛時憐憫體恤,并付諸行動,伸以援手的溫暖本性。

2.忍是仁愛之心:這樣一種仁愛之心,使屠呦呦竭盡心力,為人類不再忍受瘧疾帶來的痛苦研

究青蒿素,造福世界;正是這樣一種仁愛之心,使袁隆平始終牽掛田間水稻,親身下田,反復

試驗,只為讓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不再忍受饑餓;是這樣一種仁愛之心,使萬千民眾在可能延

及周邊居民的重慶山火面前,積極支援,沖鋒在前,終于將明火全部撲滅,實現了一場史詩級

救火。

3.忍是困境時的隱忍:華為在關鍵領域被美國抑制發展,迎來至暗時刻,仍咬牙堅持,守正創

新,努力攻克技術難題,走過一個個困難的時刻,最終更加挺立。

史學家司馬遷忍了宮刑的疼痛,忍了世俗的成見,扛起了如椽大筆,立起了泰山,才有了一部

“史家之絕唱”;海倫凱勒忍受著黑暗的世界,忍受著心底的孤獨,創作出《假如給我三天光

明》,鼓舞人們追求光明;江夢南忍受無聲世界里的寂寞與困難,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最終學業有所成。

三、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并賞析。

采桑子①

歐陽修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②。富貴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歸來恰似遼東鶴③,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注]①歐陽修從被貶謫外郡到重新起用、歷任要職(擔任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高級軍政、

行政職務),到再度受黜,最后退居潁州(安徽阜陽)。②朱輪:古代太守乘朱輪車。③“遼

東鶴”用《搜神后記》中丁令威化鶴歸來的傳說,喻久別重歸而嘆世事變遷。

【譯文】

我平生因為喜愛西湖的風光美妙,所以到這里任最高地方長官(朱輪為古代貴官所乘的車),

可富貴像浮云一樣地過去了,不知不覺已過了二十個春天。這次歸來,就像離家千年才化鶴歸

來的仙人丁令威,無論是城郭、人民等等,一切都是過去所未見。有誰還能認得當年的舊主人

一一曾任當地長官的我啊。

【賞析】

詞的開頭兩句寫道:“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平生”即此生。“擁”即占有,

這里指占有權位。“擁朱輪”即指擔任知州的職務(古代高官乘坐的紅色輪的車)。這兩句的

意思是說,我平生因為喜愛西湖的風光美妙,來到這里任最高地方長官。從這兩句來看,詞人

追述往年自己知潁州的這段經歷。為什么有要將知潁州和“愛西湖”聯系起來呢?道理很簡單,

就是為了突出自己對西湖的愛,同時也表現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夙志。

接著寫道:“富貴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俯仰”即低頭和抬頭,比喻很短的時間。

“流年”即流逝的時光。這兩句對“來擁朱輪”在意義上一下轉了過來,回到二十年后的現在。

意思是說,富貴像浮云一樣地過去了,不知不覺已過了二十個春天。詞人在這二十來年中,從

被貶謫到重新起用、歷任要職,到再度受黜,最后退居潁州,個人政治上屢經升沉,整個政局

也有很大變化,因此,他深感功名富貴正如浮云變幻。“富貴浮云”是借用了杜甫《丹青引贈

曹霸將軍》中的“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之語。詞人從“來擁朱輪”到“俯仰流

年二十春”,時間跨度很大,中間所經歷的一切,都只用“富貴浮云”。可以說,許多難以明

言,也難以盡言之意盡在其中了。

過片:“歸來恰似遼東鶴。”這里,點明“富貴浮云”后的“歸來”處境。從結構上說,

與上片起首“來擁朱輪”恰成對照。“遼東鶴”用丁令威化鶴歸來的傳說。據《搜神后記》記

載:“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彳麥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

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

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今遼東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故事抒發物是

人非,思念故土之情。詞人化用這個故事,也說明了這次歸來,就像離家千年才化鶴歸來的仙

人丁令威,眼前的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怎樣一個變化呢?詞人接著的三句寫道:“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這

三句緊承上句,一氣直下,盡情抒發世事滄桑之感。意思是說,(回來所見)無論是城郭,或

是人民,一切都是過去所未見,有誰還能認得當年的舊主人(即詞人在此做官)!歐陽修自己,

確實是把潁州當作第二故鄉的。由于人事多變,世事滄桑。詞人面對退居潁州后“誰識當年舊

主人”的情景,觸景生情,心中免不了傷感,一種悵惘與悲涼之感油然而生,并對人生追求產

生了新的感悟一一“功名利祿乃過眼浮云”罷了,回歸自然之中,才是完善人生美好之道。

在藝術上,語言清新質樸、自然流暢,具有清疏雋朗的風格。同時,這首詞時空跨越度大,

審美境界高遠,意蘊深厚。在表現手法上,詞作中的用典,增強詞作的含蓄性,不但給讀者以

審美想象,而且引起讀者的思考。

四、范文誦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董必武

要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習近平

以上材料對你有怎樣的啟示?請結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立意】

1.攻堅克難,篤行不怠。

2.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

3.不懼路遠,行則將至。

4.堅守初心,講究方法,攻堅克難。

【范文】

攻堅克難,篤行不怠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困難如影隨形,而只有擁

有攻堅克難的決心和篤行不怠的毅力,我們才能在逆境中崛起,書寫輝煌。

攻堅克難,篤行不怠,是對困境的無畏挑戰。君可見,黃大年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懷著

一腔報國熱血回國。面對國內科研設備的落后和技術的空白,他沒有絲毫畏懼,日夜奮戰在科

研一線。為了獲取第一手數據,他親自深入實地考察,不顧環境的惡劣和潛在的危險。帶領團

隊突破一個個技術難題,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且看,張桂梅校長扎根大山深處,面對艱苦的

教學條件和山區女孩教育資源的匱乏,她四處奔走,籌集資金,建立女子高中。為了讓更多女

孩走進校園,她挨家挨戶去做工作,遭受了無數的冷眼和拒絕,但她從未放棄。用自己瘦弱的

身軀為山區女孩撐起了一片教育的藍天;看,中國航天英雄們面對太空探索的高風險和巨大挑

戰,毫不退縮。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技術瓶頸,從''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到“天問

一號"火星探測器著陸火星。在無數次的模擬訓練中,他們精益求精,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每一次的發射任務,都是對未知的勇敢探索,讓中國航天事業不斷邁向新的高峰。

攻堅克難,篤行不怠,是對目標的執著堅守。君可見,袁隆平院士為了實現“禾下乘涼夢”

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不顧高齡,頂著烈日,穿梭于田間地頭。他仔細觀察每一株稻穗

的生長情況,認真記錄每一個數據,哪怕身體不適也從不間斷。即便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他

依然堅守初心,不斷改進雜交水稻技術,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且看,鐘南山

院士在抗擊非典和新冠疫情中,始終堅守在抗疫最前線。他深入病房,親自診治患者,與時間

賽跑,與病魔較量。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精湛的醫術,為疫情防控指明方向,成為了人們心中的

“定海神針”;看,樊錦詩扎根敦煌半個多世紀,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獻給了敦煌石窟的保

護和研究事業。她克服了惡劣的環境和艱苦的條件,在昏暗的洞窟里,她一筆一劃地臨摹壁畫,

一磚一石地研究文物。讓敦煌文化在歲月的侵蝕中得以保存和傳承。

攻堅克難,篤行不怠,是對責任的勇敢擔當。君可見,黃文秀放棄大城市的繁華,主動請

纓回到家鄉,擔任貧困村駐村書記。她一心為民,在山洪爆發的危險時刻,義無反顧地沖向受

災群眾。平日里,她走村串戶,了解村民的需求,為他們尋找脫貧致富的門路,將生命永遠定

格在了扶貧路上;且看,張連鋼帶領團隊自主創新,建成了全球領先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面對國外技術封鎖和質疑,他勇挑重擔,不斷攻克難關。在研發過程中,他和團隊成員一起,

反復試驗,不斷優化方案,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和失敗,最終讓中國港口在智能化領域實現了

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看,陳薇院士帶領科研團隊爭分奪秒地開展新冠疫苗研發工作。在巨大

的壓力和緊迫的時間面前,她勇擔使命,日夜奮戰在實驗室。為了確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她嚴格把關每一個環節,成功研制出多款新冠疫苗,為全球抗疫貢獻了中國力量。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讓我們以攻

堅克難、篤行不怠的精神,勇攀高峰,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五、最新時評

為你加油,塞納河上的中國紅!

陳石軍王巨川

在塞納河畔的細雨朦朧中,來自世界各地的近30萬名觀眾共同見證了2024年巴黎奧運會

的開幕式。為呼應本屆“奧運更開放”的賽會主題,巴黎奧組委大膽創新,將開幕式搬離傳統

體育場,把整座城市打造成一座開放的劇場。6公里長的塞納河被精心設計為10段流動的舞

臺,205個參賽代表團們乘坐85艘游船巡游入場。

中國體育代表團乘坐16號船,按照法語首字母為序在第41位出場。在熱烈的歡呼聲中,塞納

河上飄揚起了中國紅,乒乓球名將馬龍、花樣游泳隊隊長馮雨擔任旗手。伴隨著揮舞的五星紅

旗,中國體育代表團完成了入場。值得一提的是,開幕式上還播放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

式的精彩片段。

巴黎,這座藝術之都本身成為這場奧運開幕式最亮眼的主角。從奧斯特里茨橋到耶拿橋,

巴黎的地標建筑輪番上陣:巴黎圣母院、盧浮宮、協和廣場、大皇宮、凱旋門、埃菲爾鐵塔.....

每一處舞臺都講述著獨特的故事。德比利橋上,年輕人跳動的交誼舞舞蹈、時尚的走秀彰顯著

法國獨特的藝術品味。正在修復的巴黎圣母院被巧妙融入表演中,工匠們用艱辛的工作努力恢

復著這座地標建筑曾經的樣貌,象征著巴黎的韌性與重生。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繪畫《蒙娜麗

莎》是盧浮宮最珍貴的藝術品之一,通過“小黃人”神偷奶爸的客串演出,開幕式生動還原了

20世紀初這一珍寶失而復得的歷史情景。

本屆奧運會首次將開幕式搬到體育場外,一場突然的雨沒有打斷演出的整體節奏,散開的

雨霧反而為開幕式增添了一層朦朧而迷人的氛圍。法國鋼琴家索菲安?帕馬特與女歌手朱麗

葉?阿爾馬內唱響約翰?列儂的名曲《想象》;34名歌唱家組成的合唱團在大皇宮前的亞歷

山大三世橋上唱響了法國國歌《馬賽曲》。在埃菲爾鐵塔下,席琳?迪翁時隔四年再次登臺,

傾情獻唱《愛的頌歌》。音樂成為了連結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共同語言,在雨中

傳遞著人類對和平與團結的呼喚。

主火炬臺的設計是每一屆開幕式最大的看點。在雨中,24位體壇杰出人物共同參與了點

燃火炬儀式。火炬沿著塞納河傳遞到盧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的杜樂麗花園。最終,一座高30

米、直徑22米的熱氣球火炬臺緩緩升空。1783年,法國人蒙哥爾費兄弟首次發明了熱氣球,

主火炬臺正是以此為靈感來源。比賽期間它將成為漂浮在巴黎上空的天空火炬臺。

本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共有405名運動員參賽,參加42個項目的比賽,運動員平

均年齡25歲,其中包括42名經驗豐富的奧運冠軍,也有223名首次參加奧運會的新秀。開幕

式之后,緊張刺激的奧運會正式開始。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健兒的成績!

考點滾動練

語言文字運用+實用類文本閱讀

一、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題。

修辭上所討論的有兩方面,一是怎樣使文章不壞,二是怎樣使文章更加好。前者叫做消極

的修辭,后者叫做積極的修辭。一切文章的毛病,除了文法上的缺點外,幾乎都可用消極的修

辭工夫來醫治的。而積極修辭的目的在使文章或談話更好,更合情境。同是一句話,有各種各

樣的說法,例如“門前有一條小河”,可以說做“門臨小河”“一條小河在門前流著”“一條

小河橫在門前”。這許多說法里面,哪一種最好?應該取哪一種?這完全要看情境(全文的旨

趣、上下文的關系等)如何,不能一■概而論。

積極修辭的方式很多,歸納起來,有幾個原則。

一是調和。這是說要整齊、相應、諧和、自然。就句子講,要上句與下句接合得毫不勉強。

就全篇講,要全體能統一,書信像個書信,論說文像個論說文。就用語講,要與思想內容相應,

如果是引用成語的,那成語須不晦僻,而且要擺在適當的位置。總之,文章、談話是以讀者、

聽者為對手的,從一字一句到一段一篇,隨處都顧到,不使對手起不協調的感想。

二是具體。這是說要把空漠難解的無形的事情用具體的方法來表達。我們應付事物有兩種

機關:一是五官,一是心意。五官的對象是事物的具體的部分,心意的對象是事物的抽象的部

分。抽象的話也許使對手難解或不感趣味,所以常常要把它改成具體的話來表達,“生活困難”

有時改說“沒有飯吃”,這就是把抽象的話改成具體的話來表達的例子。

三是增義。這是說要用有關系的材料附加在所說的話里面,使所說的話意義更豐富。例如

把“形勢危急”說做“形勢危急如累卵”,,“累卵”“風燭”都是附加上去的

材料。因了“累卵”“風燭”,使對手想象到一種光景,可以增加許多本來沒有的意義。

1.依據上文第一段內容,填入下面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奶奶說:“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

里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瓷花盆兒上、爺爺的鍬刃兒上

發現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凈沙,

全沒白日那么的粗糙,燦燦地閃著銀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

A.門前有一條小河B.門臨小河

C.一條小河在門前流著D.一條小河橫在門前

2.下列句子中的“像個”與文中加點的“像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他像個經驗豐富的老手,熟練地操作著各種機器。

B.新詩誕生已百余年,但它在大眾眼里還不像個詩。

C.我真給嚇破了膽,躲在別人后面,太不像個樣子。

D.他穿著一身中山裝,像個大學生,也像個小職員。

3.仿照橫線處的句子,在橫線處補寫恰當的句子,要求內容正確貼切,語意完整連貫。

4.根據第三段內容,給“調和”下一個定義,不超過50字。

5.生活中有許多流行語符合積極修辭的原則,請結合上文分析下面表格中兩個詞語的表達效

果。

流行語普通的說法

煙火氣生活氣息

摺起袖子加油干力口油干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材料一

當自然召喚我以美,我心急火燎地想栗進入它的世界。太美了,真是太美了。

我在鄰居家的后院里,駐足欣賞一朵向日葵。和雛菊、蒲公英一樣,向日葵實際上

是一個花序,是由一群小花交織所組成的群落。在向日葵花朵的中心,每朵纖細的筒狀

花都有能夠產生花粉的合生花藥、能夠迎接花粉的雌蕊柱頭,以及內含胚珠的子房,而

胚珠日后將發育成種子。另一方面,沿著花中心的邊緣,舌狀花一瓣一瓣地連成一圈。

這對蜜蜂而言就像是一■圈環狀指示燈。

環保人士奧爾多?利奧波德曾寫道:“對美的物理研究好像仍停留在黑暗時代。科

學家推演著彎曲時空的數學公式,卻不曾試著解答美的方程式。”誰都知道北方樹林在

秋天的景象:大地,紅楓,加上披肩松雞。用傳統物理學的方式來看,在每平方米的土

地上,一只松雞只能代表千分之四左右的質量或能量;然而少了松雞,大地一片死寂。

沒有花,世界對人類來說也是死寂的。所有的植物,幾乎都要靠花來繁殖。

現在我們栗開始探討美的物理屬性了。哲學家和科學家已經攜手合作,整理出了宇

宙的一些規律:宇宙有趨于復雜的傾向;宇宙是個緊密連結的網絡;宇宙以達到對稱為

目的;宇宙有自己的節奏;宇宙傾向于自成一體的組織系統;宇宙依靠反饋和回應維持;

宇宙是善變而不羈的....

這些宇宙間的規律可能就是構成美的元素。可以確定的是,它們正是花的元素。

美的物理以數學為基礎。向日葵的種子數量呈螺旋狀遞增,有二十一、三十四、五

十五、八十九粒的不同類型。有的花特別大,甚至會有一百四十四粒種子。每一個種子

數都是前面兩個的總和。這樣的模式幾乎隨處可見,例如松針、軟體動物的殼、鸚鵡的

喙與螺旋狀星系等。

第十四個數目之后,每個數字除以前一個數字,就會得到名為“黃金比例”的長寬

比。古埃及的金字塔、希臘帕特農神廟以及幾乎所有的美術甚至音樂創作,依循的都是

這個比例。

更巧妙的是,美的物理屬性自有一套獨一無二、自成一體的組織架構。科學家已經

知道,不論是花對外界的敏銳度或采取行動時的個體差異,都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植

物會對這個世界做出回應,有自己觀察、觸碰、品嘗、嗅聞、聆聽這個世界的方式。

向日葵會隨著太陽改變方向,早上向東轉,下午向西轉。它的莖部有對光敏感的細

胞,可以“麥”到陽光,而莖生長的方向帶動了花轉動的方向。在植物中,有些細胞能

夠看到光譜中的紅光,有些可以看到藍光或綠光。植物甚至可以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波長

的光,比如紫外線。

大部分的植物都對觸碰有反應,例如捕蠅草會迅速合起來,輕碰豆科植物攀爬的藤

須會使它卷起來,而風的吹拂會讓幼苗長得矮而結實。

它們也“凳遑”了我們周遭的世界。向日葵用根品嘗泥土以探尋養分。它的根可以

深入地下兩三米,品評出最好的食物來源,然后向那邊長去。研究顯示,有些種子若聞

到或嘗到煙的味道,會更快發芽。某些特定的聲波也可能會促使植物更快發芽。向日葵

和豆科植物一樣,都會因聽到某種類似人聲但分貝較高的聲音而長得更快。

花和傳粉者有其他的辦法經由聲音找到彼此。有種熱帶藤蔓植物靠蝙蝠傳粉,它會

用有凹陷的花瓣反射蝙蝠發射的聲吶。蝙蝠呼喚花,花也做出回應。

我們對花所知越多,它們就越活潑靈動。

(摘編自沙曼?阿普特?蘿賽《美的物理》)

材料二

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種,所看出來的現象也就有多種。

比如園里那一棵古松,無論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說它是古松。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學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畫家,三人同時來看這棵

古松。我們三人可以說同時都“知覺”到這一棵樹,可是三人所“知覺”到的卻是三種

不同的東西。你脫離不了你的木商的心習,你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幾多錢的

木料。我也脫離不了我的植物學家的心習,我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葉為針狀、果為球狀、

四季常青的顯花植物。我們的朋友——畫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審美,他所知覺到

的只是一棵蒼翠勁拔的古樹。

我們三人的反應態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盤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樣去買

它,砍它,運它。我把它歸到某類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樹的異點,思量它何以活

得這樣老。我們的朋友卻不這樣東想西想,他只在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的蒼翠的顏色,它

的盤屈如龍蛇的線紋以及它的昂然高舉、不受屈撓的氣概。

從此可知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東西,它的形象隨觀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變化。

各人所見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

一半也是人為的。極平常的知覺都帶有幾分創造性;極客觀的東西之中都有幾分主觀的

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審美的眼睛才能見到美。這棵古松對于我們的畫畫的朋友是美的,

因為他去看它時就抱了美感的態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見到它的美,你須得把你那種木商

的實用的態度丟開,我須得把植物學家的科學的態度丟開,專持美感的態度去看它。

(節選自朱光潛《談美》)

6.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向日葵、雛菊、蒲公英都是由一群小花交織組成的群落,纖細的筒狀花位于花朵的

中心,舌狀花沿著花中心的邊緣連成一圈。

B.美的物理以數學為基礎,如向日葵的種子數量、鸚鵡的喙等所展現的模式,美術創

作所依循的“黃金比例”,都與數學有關。

C.植物可通過觀察、觸碰、品嘗、嗅聞等方式感受外界并做出回應,植物的美的物理

屬性獨一無二的組織架構由此得以呈現。

D.受到各自性格和情趣的影響,我們在觀察同一客觀事物時,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會有

區別,得出多種看法,做出不一致的反應。

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引用利奧波德的話語,陳述缺少松雞、花朵帶來的影響,分別從道理和事實

的角度闡述人類對美的物理研究不夠深入的觀點。

B.材料一加點的“看”和“嘗遍”兩詞使句子具有了擬人的修辭意味,這兩處引號的

用法與材料二第三段“知覺”的引號有明顯不同。

C.材料二中,作者將木商、植物學家、畫家對古松的態度進行了比較,肯定并突出了

審美態度,否定了實用態度和科學態度的價值。

D.兩則材料的作者都先關注了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現象,再對之進行梳理,發現了基本

規律,最后作出結論,體現了科學研究的態度。

8.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最后一段觀點的一項是()

A.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B.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

C.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D.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9.在科普作品中加入第一人稱的敘述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材料一畫線句簡析。

10.美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感受,還是兼而有之?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思考。

【參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從上下語句的承接看,句子主語應為“門”;從語段情境看,符合文段”尋出了院門”

的情境,符合主人公視線的轉換。故選A。

2.答案:B

解析:A.意思是“與……相似”;B.文中的“像個”是指符合事物特征,“論說文像個論說文”

即論說文寫得符合論說文的特征;C.意思是“達到”;D.意思是“類似”。故選B。

3.答案:把“年紀老邁”說做“年紀老邁如風燭”。

解析:結合“例如把‘形勢危急'說做'形勢危急如累卵‘,'累卵''風燭'都是附加上去

的材料。因了‘累卵''風燭’,使對手想象到一種光景,可以增加許多本來沒有的意義”可

知,把“年紀老邁”說做“年紀老邁如風燭”。

4.答案:調和是使文章或談話的用語、句子和篇章呈現整齊、相應、諧和、自然特點的一種

積極修辭原則。

解析:結合“一是調和。這是說要整齊、相應、諧和、自然。就句子講,要上句與下句結合得

毫不勉強。就全篇講,要全體能統一,書信像個書信,論說文像個論說文。就用語講,要與思

想內容相應,如果是引用成語的,那成語須不晦僻,而且要擺在適當的位置,總之,文章、談

話是以讀者、聽者為對手的,從一字一句到一段一篇,隨處都顧到,不使對手起不協調的感想”

可知,調和是使文章或談話的用語、句子和篇章呈現整齊、相應、諧和、自然特點的一種積極

修辭原則。

5.答案:(1)①“煙火氣”符合積極修辭的“具體”原則,②用具體可見的事物“煙火”替

代抽象的“生活”,③更易于理解,有趣味。

(2)①“櫓起袖子加油干”符合積極修辭的“增義”原則,②把“擂起袖子”這個動作附加

到“加油干”上,③使人聯想到“加油干”的形態,令語義更豐富。

解析:結合“二是具體。這是說要把空漠難解的無形的事情用具體的方法來表達。我們應付事

物有兩種機關,一是五官,一是心意。五官的對象是事物的具體的部分,心意的對象是事物的

抽象的部分。抽象的話也許使對手難解或不感趣味,所以常常要把它改成具體的話來表達”可

知,“煙火氣”符合積極修辭的“具體”原則,用具體可見的事物“煙火”替代抽象的“生活”,

更易于理解,有趣味。結合“三是增義。這是說要用有關系的材料附加在所說的話里面,使所

說的話意義更豐富”可知,“櫓起袖子加油干”符合積極修辭的“增義”原則,把“櫓起袖子”

這個動作附加到“加油干”上,使人聯想到“加油干”的形態,令語義更豐富。

6.A

【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纖細的筒狀花位于花朵

的中心,舌狀花沿著花中心的邊緣連成一圈”是向日葵花朵的特征,而非雛菊、蒲公英

花朵的特征。故選A。

7.B

【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A.“從道理和事實的

角度闡述人類對美的物理研究不夠深入的觀點”錯誤,“然而少了松雞,大地一片死寂。

沒有花,世界對人類來說也是死寂的”并非事實,而是假設論證。C.“否定了實用態度

和科學態度的價值”錯誤,文中只是介紹了我們三人的出發點不同,反應態度不一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