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地理解密之土壤
一.選擇題(共26小題)
1.(2024春?福州期末)為了降低表層土壤鹽分,在土地的表面鋪設地膜,地膜之下(土地)35厘米左右
進行深耕鋪設秸稈,從而形成一個隔鹽層。“上膜下秸”在治理表層土壤鹽分含量的作用是()
①表面鋪設地膜,減少雨水下滲
②表面鋪設地膜,減少水分蒸發
③底下鋪設秸稈,減少地下水向上運移
④底下鋪設秸稈,隔絕地下水向下運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渭北旱嫄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區,長期大面積種植蘋果,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但多年
蘋果種植導致了土壤干層和硝態氮累積,嚴重制約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渭北旱嫄蘋果園普遍改
種玉米等糧食作物,有效緩解了該地土壤干燥化現象。圖(a)示意蘋果園改種糧食作物前后土壤水分
變化情況,圖(b)示意改種前后土壤硝態氮含量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土壤含水量/%土壤硝態氮含量/mg.kg"
0.10.20.20100200300
0I?_J?I0[771IIIIII
XIG
22
0000
4oo4
00
6OO6
00
O8
80
改
M種前
改
后
N種
1OO
10000
(a)(b)
2.根據渭北旱嫄蘋果園改種糧食作物前后土壤水分變化情況,推測M、N與改種前、后曲線的對應關系
()
A.M為改種前,因為蘋果樹根系深,對深層土壤水分消耗大
B.M為改種后,因為玉米種植需水量多,對表層土壤水分消耗大
C.N為改種前,因為蘋果樹種植面積廣,對表層土壤水分消耗大
D.N為改種后,因為玉米根系發達,對深層土壤水分消耗大
3.渭北旱嫄蘋果園改種糧食作物后,土壤硝態氮垂直方向發生明顯變化,對該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A.改種后,表層土壤水分增多,淋溶作用強
B.改種后,糧食作物對表層土壤硝態氮消耗量增加
C.改種后,防風固沙能力減弱,侵蝕作用強
D.改種后,保持水土能力減弱,水土流失嚴重
“肥島效應”是指千年半干革地區的灌叢下方土壤養分富集,灌叢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叢間空曠地帶的
現象。灌叢的植株、冠面越大,生長耗水量越多。圖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溪化過程與肥島效應強度變化
關聯模式圖。據此完成4-4題。
的草甸的灌魅的沙漠
4.與灌叢間空曠地帶相比,灌叢冠下土壤肥力高主要原因有()
①栽留水肥,聚集土壤養分
②枯枝落葉,增強土壤有機質
③逃蔽陽光,減少養分消耗
④根系發達,固定礦物元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中國釣魚島(約26°N)地處東海大陸架,面積約3.91平方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如圖示意釣魚
島的典型地形剖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與北坡相比,高華峰南坡土壤()
A.溫度低B.水分多
C.有機質含量少D.剖面分層明顯
6.釣魚島的土壤礦物組成和南海諸島(珊瑚礁島)差異顯著,卻與大陸相近,說明釣魚島()
A.植被類型和南海諸島明顯不同
B.氣候特征和南海諸島明顯不同
C.土壤發育階段與大陸有一致性
D.成土母質特征與大陸有繼承性
如圖示意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完成7-7題。
7.植物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主要參與了()
①固體基巖的風化過程
②加快礦物質的淋溶過程
③水分和熱量的調節過程
④營養元素土壤表層富集過程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土壤碳含量取決于碳的輸入量和輸出量,自然生態系統中土壤碳輸入主要受有機體殘渣歸還量的影響。
下圖示意貢嘎山東坡針葉林中四個樣地土壤剖面各層碳含量隨海拔的分布特征,其中S1?S4樣地海拔
R■凋落物層
(
駕I:a層
8、
)1'b層
、
啾eg
如
者
口門口n■■■■
SIS2S3S4SIS2S3S4
采樣點
8.圖中a、b、c層分別對應土壤剖面中的()
A.母質層、淋溶層、淀積層
B.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
C.淀積層、淋溶層、母質層
D.淋溶層、母質層、淀積層
土壤的凍結和融化過程受氣溫、積雪、地形、太陽輻射、地表覆蓋條件以及人類活動等多種因素影響。
我國某地區冬春固態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某研究所對該地區不同海拔區域凍土層的研究發
現,土壤凍結日數和土壤最大凍結深度隨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如圖為該地區不同海拔土壤的
平均凍結日數和凍結最大深度的變化圖。完成9-9題。
年降水平均上填原上填凍結
國mm結日數/天最大深度
圖例
-■一年降水情
——平均土填凍結日數
—上堰凍結最大深度
9.土壤凍結最大深度為80cm處的年降水量最接近()
A.700mmB.550mmC.400mmD.900mm
福建省2024年調查了水稻土,對于水含量高的土壤,土壤中的鐵元素容易被溶解,可以向下滲漏,也
可以向兩側滲漏,鐵元素容易轉化為容易溶解的價態。種植水稻的土壤需要不斷翻種,需要周期性排灌。
據此完成10-10題。
甲乙
:及
>姓L
鐵,。―含更
南
就較少水
加;
配重緊實砂町
[的萬曲一母Mi層
10.①-④含水量較高且大致相同,甲剖面最可能出現在圖中①-④地中的哪一個()
A.①B.②C.③D.(4)
11.(2023?莆田模擬)影響濟陽土壤深度0.8m處的冬季和夏季地溫氣候傾向率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①土壤性質
②晝夜長短
③植被覆蓋
④太陽高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圓葉決明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播種后2個月可在地表形成覆蓋層。寧化縣紫色土
水土流失嚴重,當地采取“坡改梯+經濟作物(油茶)+草(圓葉決明)覆蓋”模式進行開發性精準治
理,達到開發與治理有機結合的良好效果。如圖為坡式梯田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2-13題。
4
12.為較快的取得防治紫色土水土流失效果,圓葉決明最佳撒播時間是()
A.1月B.3月C.6月D.9月
13.在坡式梯田中,不適宜撒播圓葉決明防治紫色土水土流失的是()
A.經濟作物樹冠下外坡面
B.梯梗
C.經濟作物樹冠下坡面
D.梯坎
土壤水分是陸地水循環過程的關鍵環節。馬尾松是我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松樹,對土壤要求不
高,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成為我國南方紅壤丘陵區荒山造林首選的先鋒樹種。但近年來研究表明,“遠
看綠油油,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問題十分嚴重。據此完成14-14題。
14.造成“遠看綠油油,近看水土流”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A.放松了水土保持的管理
B.降水強度比以前增大
C.林層結構單一,攔蓄降水能力減弱
D.紅壤土質疏松
氣候是影響植被類型和土壤性質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區是中國南北過渡帶的主體,山區土壤有機碳受氣
溫和降水影響呈現有規律的時空變化。如圖示意秦巴山區不同海拔土壤有機碳與氣溫、降水的相關系數
(絕對數越大,相關性越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氣溫,4上埴有機破相關系數降水與上填有機破相關系政
0.5-0.30.00.00.30.S-Q.5-0.30.00.00.30.5
15.海拔大于1000米,夏季氣溫與土壤有機碳呈負相關的理由是()
A.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強
B.氣溫高,有機質分解快
C.氣溫高,礦物質風化快
D.降水多,植物生長茂盛
武夷山是全國首批國家公園試點區之一。研究人員以武夷山五個不同海拔采樣點的土壤為研究對象,得
出土壤有機碳(以有機質形式儲存于土壤中的碳)含量的相關數據(如圖)。據此完成16-17題。
i8?/m
□540
物700
■850
10-2020-30土層深度/cm
16.造成武夷山各土層深度土壤有機碳含量最大值出現在同一采樣點的主要因素是()
A.氣溫B.光照C.降水量D.生物量
17.導致武夷山同一海拔土壤有機碳含量垂直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成土母質B.植被凋落物分布
C.人類活動強度D.土壤微生物活動
18.(2022秋?龍巖期末)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在我國南方丘陵山區開展了一次“土壤形成與地理環境關系
的研學活動,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繪制出“土壤與其他自然要素關系”(圖1)和“土壤剖面結構圖”(圖
2)。據此完成19-21題。
圖1圖2
圖中對土壤礦物質的成分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A.坡度B.植物C.降水D.基巖
通常在細粒物質生長出荒漠植物后,風沙流受阻停滯,形成沙堆。紅柳沙包就是荒漠環境中特有的一種
由風沙和紅柳長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地貌類型,該地貌枯枝落葉層和沙層交替出現,具有明顯的層
第一年
生長季節落葉季節
幾年后
19.圖中風沙沉積層和落葉沉積層的沉積季節分別是()
A.春季、秋季B.冬季、夏季C.夏季、冬季D.秋季、春季
土壤持水能力是陸地生態系統水源涵養的重要指標,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如孔隙度、有機碳含
量等,土壤孔隙中直徑小于0.1mm的稱為毛管孔。當土壤持水飽和后,會產生地表和地下徑流。研究
者將我國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某樣地(平均海拔3500m)主要覆蓋類型淺層土壤(0?20cm)作為研究對
象,得到如表格數據(如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表樣地資料表
樣地類型孔隙度(%)有機碳含量最大持水量
非毛管孔毛管孔kg-1)
天然林地32.849.3甲1464.66
沼澤化草甸32.356.1乙2465.4
非沼澤化草甸17.447.1丙613.52
20.根據材料分析,甲、乙、丙三者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甲>乙>丙B.丙>乙>甲C.丙>甲>乙D.乙>甲>丙
21.天然林地土壤非毛管孔孔隙度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分布地坡度大,礫石比重較大
B.土壤肥力較高,團粒結構良好
C.耕作活動頻繁,土壤經常翻松
D.人類過度放牧,土地沙化嚴重
當降雨強度大于下滲強度,地表開始出現細小水流時,坡面土壤受沖刷會產生細溝。根據土壤粒徑與黏
結性,可將黃土高原中部和南部劃分為不同類型黏土區。如圖示意黃土高原四類黏土區的南界線。土壤
有機質含量與黏結性呈正相關,土壤粒徑與黏結性呈負相關。研究發現,在降水、地形和坡度等條件相
同的情況下,圖示區域實驗點②處比①處形成細溝時間早,細溝侵蝕發育更顯著。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2.只考慮自然因素對土壤形成的影響,則I-IV土壤的()
A.粒徑增大B.黏結性下降
C.有機質減少D.透水率降低
23.相同降水條件下,實驗點②處比①處細溝侵蝕發育更顯著的主要原因是()
①徑流下滲少
②植被覆蓋率低
③土壤孔隙大
④土壤有機質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當降雨強度大于下滲強度,地表開始出現細小水流時,坡面土壤受沖刷會產生細溝。根據土壤粒徑與黏
結性,可將黃土高原中部和南部劃分為不同類型黏土區。如圖示意黃土高原四類黏土區的南界線。土壤
有機質含量與黏結性呈正相關,土壤粒徑與黏結性呈負相關。研究發現,在降水、地形和坡度等條件相
同的情況下,圖示區域實驗點②處比①處形成細溝時間早,細溝侵蝕發育更顯著。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A.減緩地面坡度B.減少植被覆蓋
C.夯實耕作土層D.增大灌溉水量
氣候傾向率反映氣候要素的變化趨勢,包括氣溫傾向率(反映氣溫的變化趨勢,氣溫傾向率為負值,說
明隨時間的推移,氣溫呈下降趨勢)和降水量傾向率(單位:mm/10年),常適用于表示深層地溫的長
期變化趨勢。表示意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2005?2018年各月深層地溫氣候傾向率(單位:。C/10年)。
完成下面小題。
土壤月份
深度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m
0.80.6240.8462.4042.3632.2992.4092.2881.7231.4510.6840.2620.352
1.61.0311.0951.6551.8021.6951.7451.6811.3361.1851.0860.8950.945
3.20.8770.8790.9321.1061.3011.3521.4551.4290.9160.8440.7430.701
25.濟陽土壤深層()
A.全年熱量傳遞方式完全相同
B.地溫季節性變化相對較小
C.0.8春季平均地溫增幅最明顯
D.黑土凍土發育期持續延長
26.根據材料可以推測出濟陽2005?2018年()
A.氣溫呈上升趨勢B.近地面風速變大
C.污染物增多D.降水量增加
二.解答題(共4小題)
27.(2023?壽寧縣校級開學)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伊犁河谷位于我國天山山脈西部,北、東、南三面環山,素有新疆的“濕島”之稱,享有“塞外江
南”的美譽。由于地形海拔的差異,水熱分布不均,區內植被帶呈垂直分布。伊犁河谷畜牧業發達,四
季游牧,山麓地帶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為冬季牧場,山腰的草甸草原是良好的春秋牧場和割草場,海拔
2700m以上的高寒草甸是優良的夏季牧場。圖1、圖2分別示意6—7月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機質的分
布變化和植被帶的垂直分布。
7
6100
<
6801
)601
401
?201
優101
整0
H
U
W
U
-
H
(1)簡述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機質的分布特征。
(2)說出土壤有機質的來源。
(3)分析低海拔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原因。
(4)試為低海拔地區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出可行性措施。
28.(2023春?泉州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人員對黃河三角洲濕地某一研究區域進行了調查,發現該濕地植被分布規律:從海岸向河岸的演替
順序是鹽地裸地種群一鹽地堿蓬種群一桎柳種群一草生種群,不同種群香農-維納指數(指數越大,生
物多樣性越高)差異大。黃河每年一次歷時20天左右的調水調沙增加了草生種群數量的波動性。如圖
示意研究區域植被香農-維納指數調查結果。
(1)土壤的形成受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試推斷研究區域土壤的特點。
(2)分析該濕地草生種群和堿蓬種群香農-維納指數產生差異的原因。
(3)分析草生種群生物數量季節波動性大的原因。
草生種群桎柳腳群堿蓬種群
29.(2022秋?城廂區校級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12月5日為世界土壤日,2021年、2022年主題分別是“防止土壤鹽漬化,提高土壤生產力”、“土壤:
食物之源”。
材料一圖1為理想土壤成分的體積分數。
(1)不同的土壤質地存在差異,決定土壤質地最主要的形成因素是;圖中理想土壤組成
物質中,其中①為,②為=
材料二土壤的淋溶作用與降水有著直接的關系,降水越多,淋溶層越厚。如圖2是不同氣候條件下(濕
潤、半干旱、干旱)土壤剖面示意圖。圖3是土壤與成土母質、氣候、生物關系示意圖。
有機質的而優仃分比/%
甲
圖2圖3
(2)圖2甲、乙、丙土壤剖面中,對應濕潤氣候的是0
(3)圖3土壤剖面①②③和植被對應正確的是0
A.①-草原②-荒漠③-森林
B.①-荒漠②-森林③-草原
C.①-草原②-森林③-荒漠
D.①-荒漠②-草原③-森林
(4)圖4說明是影響土壤發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躍的因素;其殘體為土壤提供有機質;在
微生物作用下,有機質又會轉化為及簡單的無機物。
+++++++++
I成土母質
+++++++++
淋失
圖4
材料三土壤鹽漬化指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水的運動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后,鹽分積累在表
層土壤中的過程,也稱鹽漬化。土壤鹽漬化,使土壤板結,阻礙作物根系生長;土壤肥力下降,造成農
作物養分不足等。圖5為土壤鹽漬化形成過程示意圖。
圖5
(5)受降水、氣溫和農業灌溉的影響,華北地區季最容易發生土壤鹽漬化現象。
(6)華北地區在治理土壤鹽漬化過程中,下列做法正確的是。(多選)
A.修建排水管渠,降低地下水位
B.大量種植水稻,吸收多余鹽分
C.覆蓋秸稈麥草,抑制水分蒸發
D.農田大水漫灌,沖刷土壤鹽分
30.(2024?漳州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變化與降水有關,還與植物蒸騰、消耗和土壤蒸發差異相關。辛店溝小
流域位于黃土高原丘陵溝整區,70%以上降雨量集中于6-9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某研究團隊于2023
年6-11月對該小流域灌木地、荒草地0?50cm土壤含水量進行連續動態監測,如圖示意監測數據統
計。
(
U二
:
u
l
:
:r
關
上
京
雄
宴
二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植被生長周期,分析7-10月土壤體積含水量變化的特征及原因。
2025年菁優高考地理解密之土壤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6小題)
1.(2024春?福州期末)為了降低表層土壤鹽分,在土地的表面鋪設地膜,地膜之下(土地)35厘米左右
進行深耕鋪設秸稈,從而形成一個隔鹽層。“上膜下秸”在治理表層土壤鹽分含量的作用是()
①表面鋪設地膜,減少雨水下滲
②表面鋪設地膜,減少水分蒸發
③底下鋪設秸稈,減少地下水向上運移
④底下鋪設秸稈,隔絕地下水向下運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治理土壤鹽堿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施肥:適量施用有機肥、磷肥和鉀肥,平衡土壤養分,
減輕鹽堿對植物的影響;水分調控:通過合理的排水和灌溉措施,調節土壤水分,避免土壤過度干燥或
過度濕潤,從而減輕土壤鹽堿化的程度。
【解答】解:雨水下滲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增強淋溶作用,減輕鹽堿化,①錯誤。
表面鋪設地膜,減少水分蒸發,土地鹽堿化程度低,②正確。
底下鋪設秸稈,形成阻擋,減少地下水向上運移,減少地下鹽分往上輸送,③正確。
鋪設秸稈不能隔絕下滲,地下水向下運移可以將表層鹽分帶到地下,減少土壤的鹽堿化,④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通過土壤設置題目,題目為常規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思維分析能
力。
渭北旱嫄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區,長期大面積種植蘋果,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但多年
蘋果種植導致了土壤干層和硝態氮累積,嚴重制約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渭北旱嫄蘋果園普遍改
種玉米等糧食作物,有效緩解了該地土壤干燥化現象。圖(a)示意蘋果園改種糧食作物前后土壤水分
變化情況,圖(b)示意改種前后土壤硝態氮含量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土壤含水量/%含量/mg.kg"
0.10.20.2
0??-_-I,??0
2
0000
4oo4
00
6OOO
60
800800
M改種前
N改種后
10001000
(a)(b)
2.根據渭北旱嫄蘋果園改種糧食作物前后土壤水分變化情況,推測M、N與改種前、后曲線的對應關系
A.M為改種前,因為蘋果樹根系深,對深層土壤水分消耗大
B.M為改種后,因為玉米種植需水量多,對表層土壤水分消耗大
C.N為改種前,因為蘋果樹種植面積廣,對表層土壤水分消耗大
D.N為改種后,因為玉米根系發達,對深層土壤水分消耗大
【分析】影響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質(決定了土壤礦物質成分和養分狀況)、生物因素(有
機質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對有機質的分解速度)、氣候因素(濕熱地區土壤化學風化作用以及淋
溶作用強,冷濕環境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的積累)、時間因素(影響土壤層的厚度)、地形因素以及人為因
素等。
【解答】解:由材料可知,渭北旱填蘋果園普遍改種玉米等糧食作物,有效緩解了該地土壤干燥化現象,
玉米根系較蘋果樹淺,主要吸收表層水分,對深層水分的吸收較少,且耗水量遠小于蘋果樹,故改種后,
深層水的消耗減少,利于深層土壤水分的恢復。M為改種前,N為改種后的曲線,BC錯誤。
M為改種前,因為蘋果樹根系深,對深層土壤水分消耗大,深層含水量較低,A正確。
N為改種后,因為玉米根系較淺,對表層土壤水分消耗大,D錯誤。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土壤形成因素與過程,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
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
3.渭北旱嫄蘋果園改種糧食作物后,土壤硝態氮垂直方向發生明顯變化,對該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A.改種后,表層土壤水分增多,淋溶作用強
B.改種后,糧食作物對表層土壤硝態氮消耗量增加
C.改種后,防風固沙能力減弱,侵蝕作用強
D.改種后,保持水土能力減弱,水土流失嚴重
【分析】影響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質(決定了土壤礦物質成分和養分狀況)、生物因素(有
機質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對有機質的分解速度)、氣候因素(濕熱地區土壤化學風化作用以及淋
溶作用強,冷濕環境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的積累)、時間因素(影響土壤層的厚度)、地形因素以及人為因
素等。
【解答】解:由(b)圖可知,蘋果園改種糧食作物后,土壤硝態氮不斷向下遷移,其主要原因是:改
種后,由于土壤水分恢復,水的淋溶作用加劇,將表層的氮轉移到深層,而并非作物本身的消耗,A正
確,B錯誤。
改種后,種植密度增大,防風固沙能力增強,侵蝕作用弱,C錯誤。
改種后,作物密度增加,保持水土能力增強,水土流失緩解,D錯誤。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土壤硝態氮垂直方向發生明顯變化的原因,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
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
“肥島效應”是指千年半干革地區的灌叢下方土壤養分富集,灌叢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叢間空曠地帶的
現象。灌叢的植株、冠面越大,生長耗水量越多。圖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溪化過程與肥島效應強度變化
關聯模式圖。據此完成4-4題。
的草甸的灌魅的沙漠
4.與灌叢間空曠地帶相比,灌叢冠下土壤肥力高主要原因有()
①栽留水肥,聚集土壤養分
②枯枝落葉,增強土壤有機質
③逃蔽陽光,減少養分消耗
④根系發達,固定礦物元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分析】影響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質(決定了土壤礦物質成分和養分狀況)、生物因素(有
機質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對有機質的分解速度)、氣候因素(濕熱地區土壤化學風化作用以及淋
溶作用強,冷濕環境有利于土壤有機質的積累)、時間因素(影響土壤層的厚度)以及人為因素等。
【解答】解:灌叢可以截留降水,冠下遮陰,可以減少蒸發,因此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邊;灌叢可
以降風滯塵,截獲沙塵;灌叢凋落物及冠下動物排泄物補給表層土壤有機質,因此灌叢冠土壤肥力高,
①②正確。
根系發達,固定礦物元素,屬于土壤肥力高表現,不是原因,④錯誤。
逃蔽陽光,減少水分的消耗,③錯誤。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土壤形成因素與過程,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
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
中國釣魚島(約26°N)地處東海大陸架,面積約3.91平方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如圖示意釣魚
島的典型地形剖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與北坡相比,高華峰南坡土壤()
A.溫度低B.水分多
C.有機質含量少D.剖面分層明顯
【分析】土壤包括礦物質、有機質、空氣和水分,影響土壤的因素主要有植被、溫度、濕度、人類活動
等。
【解答】解:圖示釣魚島的緯度約是26°N,在北回歸線以北,南坡為陽坡,土壤的溫度較高,A錯誤。
由于南坡是陽坡,氣溫較高,蒸發旺盛,土壤水分較少,B錯誤。
圖示南坡坡度大,降水多,植被覆蓋率較低,地表徑流的侵蝕作用較強,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有機質含
量較少,C正確。
北坡土壤發育程度高,土壤剖面分層較明顯,D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高華峰南坡土壤的特點,屬于基礎題,讀圖解答問題。
6.釣魚島的土壤礦物組成和南海諸島(珊瑚礁島)差異顯著,卻與大陸相近,說明釣魚島()
A.植被類型和南海諸島明顯不同
B.氣候特征和南海諸島明顯不同
C.土壤發育階段與大陸有一致性
D.成土母質特征與大陸有繼承性
【分析】土壤包括礦物質、有機質、空氣和水分。影響土壤的因素主要有植被、溫度、濕度、人類活動
等。
【解答】解:釣魚島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南海諸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所
以氣候特征和植被類型沒有明顯的差異,AB錯誤。
由于形成土壤的要素不同,所以土壤發育階段與大陸并沒有一致性,C錯誤。
根據課本內容可知,釣魚島位于東海大陸架的東部,在地質結構上與臺灣島的成因相同,釣魚島成土母
質特征與大陸有繼承性,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釣魚島土壤的特點,屬于基礎題,根據題干內容分析解答。
如圖示意土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完成7-7題。
7.植物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主要參與了()
①固體基巖的風化過程
②加快礦物質的淋溶過程
③水分和熱量的調節過程
④營養元素土壤表層富集過程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分析】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質、生物、氣候、地貌、時間等。成土母質是土壤發育的物質
基礎,它決定了土壤礦物質的成分和養分狀況,影響土壤的質地;生物是影響土壤發育的最基本也是最
活躍的因素,生物殘體為土壤提供有機質;巖石風化的強度和速度與溫度、降水量呈正相關,氣候影響
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
【解答】解: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在植物的作用下,生物風化表現的比較顯著,固體基巖逐
漸被風化分解,①正確。
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質、水和大氣中的氮、磷、鉀、鈣、鎂、硫等營
養元素選擇性地加以吸收,儲存在生物體內,并隨生物殘體的分解釋放到土壤表層,這種生物循環不斷
進行,使營養元素在土壤表層富集,④正確。
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淋溶作用與降水有關,②錯誤。
調節土壤水分含量多與氣候因素有關,③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土壤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
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
土壤碳含量取決于碳的輸入量和輸出量,自然生態系統中土壤碳輸入主要受有機體殘渣歸還量的影響。
下圖示意貢嘎山東坡針葉林中四個樣地土壤剖面各層碳含量隨海拔的分布特征,其中S1?S4樣地海拔
E■凋落物層
(
駕I..'a層
8、
)?'b層
、
啾c層
如
為
I口n■■■■
SIS2S3S4SIS2S3S4
采樣點
8.圖中a、b、c層分別對應土壤剖面中的()
A.母質層、淋浴層、淀積層
B.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
C.淀積層、淋溶層、母質層
D.淋溶層、母質層、淀積層
【分析】一般土壤從上到下分為六層,分別是有機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母巖層。
【解答】解:從圖示信息可知,a、b、c三層位于凋落物層以下且深度逐漸增加,結合土壤垂直剖面的
相關知識并結及選項可知,圖中a、b、c層對應的土層分別為淋溶層、淀積層和母質層,故B正確,
ACD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土壤剖面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了解土壤發育的過程和土壤剖面的作
用,針對試題分析解答。
土壤的凍結和融化過程受氣溫、積雪、地形、太陽輻射、地表覆蓋條件以及人類活動等多種因素影響。
我國某地區冬春固態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某研究所對該地區不同海拔區域凍土層的研究發
現,土壤凍結日數和土壤最大凍結深度隨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如圖為該地區不同海拔土壤的
平均凍結日數和凍結最大深度的變化圖。完成9-9題。
年降水平均上度冰上填凍結
?/mm結日數/天最大深度
A.700mmB.550mmC.400mmD.900mm
【分析】土壤凍結最大深度為80cm處的年降水量主要根據圖上信息分析可知。
【解答】解:根據圖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先找到右邊縱坐標80cm處,過該點作與橫軸的平行線,
確定其與土壤最大深度折線的交點,過此交點作與縱軸的平行線交于年降水量折線確定第二處交點,過
第二處交點作與橫軸的平行線交于左邊年降水量坐標,讀值為400mm左右,C正確,ABD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土壤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
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
福建省2024年調查了水稻土,對于水含量高的土壤,土壤中的鐵元素容易被溶解,可以向下滲漏,也
可以向兩側滲漏,鐵元素容易轉化為容易溶解的價態。種植水稻的土壤需要不斷翻種,需要周期性排灌。
乙
聯城由是
鐵應素長
明姓干更
易舒于水
的價態
砂峨
母質層
10.①-④含水量較高且大致相同,甲剖面最可能出現在圖中①-④地中的哪一個()
A.①B.②C.③D.④
【分析】影響土壤水分含量的因素:①植被因素:蒸騰作用對土壤水分平衡關系密切,植被組成和覆
蓋度對土壤水分狀況都有較大影響;②氣候因素:降雨量和蒸發量是重要因素;③土壤物理性質:
特別是土壤質地、結構和有機質含量等因素對水的滲透、流動和蒸發有重要影響。④地形因素:地形
影響水分的再分配。⑤人為因素:如灌溉、排水以及耕作等土壤管理措施。
【解答】解:根據題干信息,福建省調查了水稻土,對于水含量高的土壤,土壤中的鐵元素容易被溶解,
可以向下滲漏,也可以向兩側滲漏,鐵元素容易轉化為容易溶解的價態。甲剖面特征是“鐵元素含量較
少”,說明土壤含水量較高,土壤中部分鐵元素向下淋溶或側向流失,由甲剖面的底土層為“黏重緊實
的母質層”可知,甲地土壤水不易下滲,故為側向流失,因此該地應是水分比較容易側向流失的地形區。
③為山脊,水分易側向流失,該地形區出現甲剖面的概率最大,C正確。
①屬于鞍部,②山峰最高海拔為403m而周圍等高線海拔為400m,判斷出該地相對平坦,④地形區
周圍兩條等高線都為450m,且無山峰符號,可以判斷出該地區屬于盆地地形,三處水分均不易流失,
ABD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土壤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
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
11.(2023?莆田模擬)影響濟陽土壤深度0.8m處的冬季和夏季地溫氣候傾向率差異的主要因素有()
①土壤性質
②晝夜長短
③植被覆蓋
④太陽高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影響地溫的因素有太陽輻射、土壤水分等。
【解答】解:土壤深度0.8m處的冬季和夏季地溫氣候傾向率差異的主要因素為夏季比冬季白晝時間長,
且太陽高度角大,獲得太陽輻射量多少存在差異,導致冬季和夏季地溫氣候傾向率差異,故②④對。
影響濟陽土壤深度0.8m處的冬季和夏季地溫氣候傾向率差異與土壤性質和植被覆蓋率關系不大,故①
③錯。
故選:Co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通過土壤設置題目,題目較為新穎,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維分析
能力。
圓葉決明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播種后2個月可在地表形成覆蓋層。寧化縣紫色土
水土流失嚴重,當地采取“坡改梯+經濟作物(油茶)+草(圓葉決明)覆蓋”模式進行開發性精準治
理,達到開發與治理有機結合的良好效果。如圖為坡式梯田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2-13題。
1.經洲乍物樹冠下外坡面2.悌粳
3.經濟作物樹冠下坡面4.梯坎
12.為較快的取得防治紫色十水土流失效果,圓葉決明最佳撒播時間是()
A.1月B.3月C.6月D.9月
【分析】影響植被生長的因素主要有氣溫、降水、土質、土壤、光照等。
【解答】解:寧化屬于福建省,位于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夏季風的影響,在5-6月雨
季開始,根據題干可知,圓葉決明播種后2個月可在地表形成覆蓋層,所以應該在3月份播種,5月可
以形成覆蓋層,對地表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圓葉決明最佳撒播時間,屬于基礎題,根據題干內容分析解答。
13.在坡式梯田中,不適宜撒播圓葉決明防治紫色土水土流失的是()
A.經濟作物樹冠下外坡面
B.梯梗
C.經濟作物樹冠下坡面
D.梯坎
【分析】水土流水治理的措施: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植樹造林;小流域綜合治理。
【解答】解:經濟作物樹冠下坡面撒播圓葉決明,會與油茶樹爭奪水肥,對油茶樹生長不利,所以不適
宜撒播圓葉決明,C正確。
梯梗、梯坎、經濟作物樹冠下外坡面都有利于保護土層,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ABD錯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