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福州市八縣(市)一中期中考試高中二年歷史科試卷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兩部分,第I卷為選擇題,第II卷為非選擇題。請直接將第I卷選擇題答案填入答題卷表格的相應位置內,交卷時只交答題卷。第I卷單項選擇題(25題,共50分)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1.柏楊在總結某家思想時說:“為什么在街上殺一個人是犯罪,而在戰場上殺一萬人是英雄?……為什么人民要忍饑挨餓去供養統治者揮霍?……為什么埋葬一個死人,要花那么多錢?”下列言論與之有相通之處的是:A.“心外無物,心外無理”B.“天為君而覆露之,地為臣而持載之”C.“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D.“兼相愛,交相利,節用、節葬”2.周公要求統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張“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應”、“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朱熹強調“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張為政者應該:A.發揮楷模和教化作用B.順應天意,無為而治C.統一信仰和社會規范D.用禮義道德遏制人欲3.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許多對于“霾”的記載,認為“霾”是天降異象,是上天給世人的警示,意味著皇帝施政不善,此時就該三省其身。這最有可能是依據下列哪一選項做出的判斷:A.霾是災難的象征B.君權神授C.天人感應D.自然規律4.下圖是高二某同學的歷史課堂筆記,記錄了一歷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學習內容最有可能是:一.性質:一.性質:1.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國家培養管理人才的官立學校。2.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標志。二.價值:1.帶動民間積極向學風氣;2.少數出身社會下層的人也能得到入仕機會。A.孔子創辦私學B.齊國設“稷下學宮”C.漢武帝設立太學D.隋朝開創科舉制5.歷史學的基本要素包括史料、史料解釋、歷史敘述、歷史觀點和歷史評價。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觀點的是:A.李贄(1527—1602),回族人,出生在一個市民家族B.李贄是明末杰出思想家和進步史學家C.“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D.李贄的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帶有民主性的色彩6.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演進的曲線圖示。與d點直接相關的是:A.孟子、荀子 B.董仲舒、主父偃C.朱熹、王守仁 D.顧炎武、王夫之7.閱讀下列古代科技發明的統計資料,下列評述正確的是:年代
科技發明(件)中國
世界其他國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
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
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
472194%45396%——根據《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的統計A.清朝初期前,中國科技領先于世界B.鴉片戰爭使中國科技受到嚴重打擊C.十六世紀前后,四大發明傳至歐洲D.新航路開辟后,西方近代科技興起8.歐陽修上疏說:“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為《宋文》者,多是當今議論時政之言……詳其語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體,竊恐流布漸廣,傳之虜中,大于朝廷不便……(請)今后如有不經官司詳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貨賣。”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開始普及B.書籍出版業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與契丹間關系緊張D.書籍出版業的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視9.秦始皇為了鞏固國家統一,在全國推行了統一的文字、貸幣、度量衡。統一的文字是下圖中的:A.B.C.D.10.蘇軾在欣賞王維的畫作時說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下列作品在繪畫風格上與之相似的是:A.B.C.D.11.《詩經》中的《七月》描述農民無冬無夏地勞動,卻“無衣無褐”;一些愛情詩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戀愛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說明《詩經》:A.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B.是中國成熟詩歌形成的標志C.具有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 D.表達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12.下圖為中國郵政發行的主題為“中國古代文學家”的紀念郵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四個人物:賈誼、司馬相如、揚雄和班固。將他們列為一組是因為他們的作品:A.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B.以華麗的辭藻描繪氣勢恢弘的時代C.適應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歡迎D.特別重視主觀意識和感情的抒發13.有人認為,杜甫之所以成為詩圣,關鍵是他有寬廣、偉大的“詩圣的襟懷”。這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南國旱無雨,今朝江出云”等詩句中得到了明顯的體現。據此分析,“詩圣的襟懷”的含義是:A.對社會動亂的感傷B.愛國憂民的情懷C.對農業生產的關心D.熱愛和平的態度14.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稱:“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于錄;后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這反映了:A.元代文學不為后世所重視B.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學形式C.士大夫對市民文化的排斥D.厚古薄今的觀念影響深刻15.有人認為:明清文學觀念的演進,使世俗現實生活日漸成為小說關注的焦點,以現實生活為描寫對象,通過家庭、愛情、婚姻的糾葛變化、盛衰興亡,來反映社會人際關系,展現時代風尚面貌,提供生動完整細膩的社會生活畫卷。明清小說的這一特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專制主義強化B.商品經濟發展C.拜金主義盛行D.輕商觀念淡化16.下列這組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強科技實力B.謀政治變革C.求經濟發展D.向西方學習17.費正清在《偉大的中國革命》中談到:“任何一種改革運動要想在中國得到廣泛的支持,首先必須借助于外國,改變老一套辦法,并在哲學上找到根據。這種根據還得從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體現上述思想的著作是:A.《天下郡國利病書》B.《天演論》C.《孔子改制考》D.《文學革命論》18.“這種主義的高漲以對勞動群眾生活狀況的最真摯的同情和對他們的壓迫者及剝削者的最強烈憎恨為前提,同時又反過來產生這種同情和憎恨。”列寧評價的應是孫中山的:A.民族主義B.民權主義C.民生主義D.改良主義19.1919年12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新思潮”的意義》一文,倡導“整理國故”運動。“就是從亂七八糟里面尋出一個條理脈絡來;從無頭無腦里面尋出一個前因后果來;從胡說謬解里面尋出一個真意義來;從武斷迷信里面尋出一個真價值來。”材料表明胡適:A.違背了新文化運動的宗旨目的B.認可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精神C.力圖推動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D.抵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20.近代史上的北大開民主風氣之先,人才薈萃,其中尤以屬兔的三名教授聞名中外。俗稱“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陳獨秀,小兔子是胡適。胡適曾俏皮地說:“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據此判斷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A.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采取“兼容并包”方針,使北大學風煥然一新B.中兔子: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口號C.小兔子:提倡白話文,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文學革命由此開始D.三只兔子所倡導的新思想,最終成為改造中國的思想武器21.有學者認為:北洋政府時期的社會心態主要有“接受”、“回歸”和“再選擇”三種主流表現。“接受心態”使中國社會走出封建專制陰影,朝資本主義道路邁進。據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接受“民本”等傳統文化觀念,掃除封建專制的陰影B.引進馬克思主義思想,為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基礎C.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D.利用啟蒙思想的社會方案,推動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實現22.民國時期著名記者黃遠生認為:“蓋吾人須知,新舊異同,其要點本不在槍炮工藝以及政法制度等等……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為解決材料中的“本源”問題,近代先進中國人:A.倡導中體西用B.主張君主立憲C.宣傳民主科學D.實行三民主義23.近代某位學者提倡研究和解決具體及實際的問題,“一點一滴”進化式地改造社會。他反對盲目的行動主義和漫無目的的革命,建議自發的逐步的改造,以推動社會進步。此人最有可能是:A.陳獨秀B.李大釗C.胡適D.蔡元培24.:A.推翻北洋軍閥統治B.實行全民族抗戰C.宣傳新三民主義D.完成民主革命任務25.以下資料符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學習主題的有:①《孫中山傳》②《新民主主義論》③《鄧小平傳》④《江澤民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第II卷非選擇題(3小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第26題18分,第27題14分,第28題18分,共50分)26.(1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百家爭鳴”的景觀中,“儒法之爭”引人注目。事實上,“儒法之爭”不僅存在于春秋戰國時代,也不止于秦漢帝國創立過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爭的實質關涉到“如何立國”和“如何治國”兩個重大政治問題……不過,漢武帝時期儒家在立國問題上政治意識已趨于成熟,儒法之爭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終成就了泱泱中華帝國文明。——摘自趙明《儒法之爭與帝國政治意識的誕生》(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先秦“儒法之爭”在“如何治國”問題上的具體分歧。分析從儒法之爭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時代變化。(7分)材料二梁啟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議》一文中指出:“凡一國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后群乃結,國乃成。”那么,決定著中國歷史存續與現代命運的精神是什么?自嚴復、梁啟超、辜鴻銘始,中國知識界給出了種種界定,要言之,無非是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兩大主題。正如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所講:“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劉成紀《中國精神的傳統基源與現代轉換》(2)根據材料二歸納“中國精神”的含義。(4分)結合史實說明春秋戰國秦朝時期“中國精神”為古代中華文明的輝煌奠定了基礎。(3分)(3)1840年后的時代特征迫使“中國精神”發生了怎樣的“現代轉換”。(2分)列舉在“中國精神”推動下,1840—1940年中國新興政治力量為民族復興作出的努力?(2分)27.(14分)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的思想理論成果,是引領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旗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材料一:孫中山手書圖1圖2(1)圖l孫中山所寫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據圖2指出20世紀初孫中山提出的重要思想。(2分)概述這一思想的提出和發展對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歷史作用?(2分)材料二:毛澤東在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方面,超過了他的同事。……毛澤東認為,如果你對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夠并且應該照那樣做,但是你的經驗和你實踐的結果,應該引導你對你所知道的東西加以再認識。——(美)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2)說明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在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4分)材料三:鄧小平同志部分講話的時間和名稱講話名稱發表日期一個國家,兩種制度1984年6月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1992年1月、2月——《鄧小平文選》(3)據材料三,指出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實踐成果。(2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三大思想理論的認識。(2分)28.(18分)獲取和解讀信息、論證和探討問題、描述和闡釋事物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一)提取信息材料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有些學者主張從宏觀歷史學的角度,把現代化作為一個全球性大轉變的過程,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大過程,進行整體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具體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經濟的工業化、市場化;思想的科學化、理性化。——錢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線是現代化》材料二現代化是突破原有農業大生產力形態轉向工業大生產形態引起的社會巨變。這種大轉變有二種類型:在世界歷史上,這種大轉變的最早啟動,主要是由內在因素導致的突破,稱為內源性現代化,這是一種創新性巨變,是一個自下而上的自發的過程。最早進入現代化進程的西歐各國屬于這種類型。……主要是由外在因素導致的突破,稱為外源性現代化,這是一種傳導性巨變,是自上而下或上下結合的急劇變革過程,后進國家屬于這種類型。——羅榮渠《現代化新論》(1)根據材料一指出在研究現代化歷程中,8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史觀?(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的現代化的啟動屬于哪一種模式?并說明理由。(4分)(二)論證觀點材料三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馬克思《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概括歸納材料三的觀點。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印刷術對歐洲產生的影響。(6分)闡釋事物“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關鍵詞(4)試從上圖中任選出三個關鍵詞,提煉一個主題,并運用這三個關鍵詞對該主題進行簡要闡釋。(6分)要求:主題立意明確;關鍵詞選擇準確;文字說明邏輯清晰;史論結合。示例:關鍵詞:短暫春天、維新變法、民主科學主題:近代化進程加快闡釋:經濟上,19世紀末民族工業初步發展,20世紀初出現短暫春天,經濟工業化進程加快。政治上,19世紀末維新派發起戊戌變法,主張君主立憲。思想上,19世紀末20世紀初,近代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漸進歷程,促進近代中國人思想的不斷解放。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福州市八縣(市)一中期中考試高中二年歷史科試卷答題卡命題學校:連江一中命題教師:倪杰孔審核老師:鄭思怡試卷總分:100分答卷時間:90分鐘1-25題26題27題28題總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選擇題(第26題18分,第27題14分,第28題18分,共50分)26、(18分)(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先秦“儒法之爭”在“如何治國”問題上的具體分歧。分析從儒法之爭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時代變化。(7分)(2)根據材料二歸納“中國精神”的含義。(4分)結合史實說明春秋戰國秦朝時期“中國精神”為古代中華文明的輝煌奠定了基礎。(3分)(3)1840年后的時代特征迫使“中國精神”發生了怎樣的“現代轉換”。(2分)列舉在“中國精神”推動下,1840—1940年中國新興政治力量為民族復興作出的努力?(2分)27.(14分)(1)圖l孫中山所寫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據圖2指出20世紀初孫中山提出的重要思想。(2分)概述這一思想的提出和發展對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歷史作用?(2分)(2)說明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在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4分)(3)據材料三,指出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實踐成果。(2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三大思想理論的認識。(2分)28.(18分)(1)根據材料一指出在研究現代化歷程中,8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史觀?(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的現代化的啟動屬于哪一種模式?并說明理由。(4分)(3)概括歸納材料三的觀點。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印刷術對歐洲產生的影響。(6分)(4)試從上圖中任選出三個關鍵詞,提煉一個主題,并運用這三個關鍵詞對該主題進行簡要闡釋。(6分)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八縣(市)一中期中聯考高二歷史科參考答案一、選擇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DACCBCDDBDCBB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425答案CBDCCCDDCCDB二、非選擇題(3小題,26題18分,27題14分,28題18分)26.(1)分歧:“治國上”儒家強調德治(禮治),法家強調法治。(4分)變化:中央集權政治的發展;農耕經濟和社會逐步走向繁榮;文化發展多元一體。(3分)(2)含義:愛國主義;(2分)改革創新。(2分)說明:政治基礎:各諸侯國通過變法改革實現了社會的轉型;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權制,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任答1點1分)經濟基礎: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確立了土地私有制的小農經濟;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保護小農經濟的發展。(任答1點1分)文化基礎:以儒道法為核心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核。(1分)(3)轉換:反對外來侵略,向西方學習尋找強國之路。(2分)努力: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展維新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辛亥革命;資產階級激進派發起新文化運動;無產階級堅持新民主主義革命。(任意兩點2分)27.(1)潮流:民主共和(資本主義發展、近代化)。(2分)思想體系:三民主義。(2分)影響:三民主義推動辛亥革命(或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新三民主義推動了國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2分)(2)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正確道路。(任意兩點4分)(3)“一國兩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中公寓陪讀合同協議
- 專屬房源代理合同協議
- 合同改名說明協議
- 合唱培訓協議合同協議
- 駕校學員安全協議合同
- 500強訂貨合同協議
- 香港婚介勞務合同協議
- 店面買賣協議書范本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常見問題解答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的細節關注試題及答案
- 學校食堂管理工作資料匯編
- 《基于Retinex算法的圖像去霧的MATLAB仿真研究》8800字(論文)
- 瀝青路面施工中的質量控制與驗收標準(2025年版)
- 美妝護膚知識培訓課件
- 2024年腎內科工作總結
- 名師小課堂同步精練英語三年級下冊(配粵教滬外教版)課件 期末綜合素養測試卷
- 2025銀行協議存款合同
-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案例設計-以循環結構程序設計為例
- 2023年高考英語試卷(新課標Ⅰ卷)含答案解析
- DB32T 4878-2024居住區供配電設施建設標準
- 微專題含膜電池-2024高考化學一輪考點擊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