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熱點題型突破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教案_第1頁
浙江專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熱點題型突破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教案_第2頁
浙江專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熱點題型突破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教案_第3頁
浙江專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熱點題型突破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教案_第4頁
浙江專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熱點題型突破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2熱點題型突破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考情分析]種群的特征、數量變更是高考常考的學問點,常以文字表述、模式圖、曲線圖等為載體考查,多為選擇題。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高考必考的學問點,常以食物網、能量流淌圖解為載體考查食物鏈、種間關系、能量流淌的特點等核心學問點。主要考查角度有以下兩個方面:1種群的特征、數量變更曲線。如2015年10月浙江選考,21T;2024年4月浙江選考,19T;2024年10月浙江選考,8T;2024年4月浙江選考,15T。2食物鏈、食物網的分析、能量流淌的特點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如2015年10月浙江選考,29T;2024年4月浙江選考,29T;2024年10月浙江選考,9T;2024年10月浙江選考,29T。預料今后主要考查角度集中在三個方面:1種群的特征及相互關系;2種群數量增長的兩種曲線及影響因素;3養分結構的分析、能量流淌、物質循環的特點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題型一種群的特征1.(2024·紹興模擬)下列關于種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動物性成熟的早晚對動物誕生率大小有重要影響B.各國人口只要保持替補誕生率,就會保持零增長C.各種生物的種群性比率均為1∶1D.種群密度是種群內個體特征的統計值答案A解析動物性成熟的早晚對動物誕生率大小有重要影響,A項正確;教材中指出“穩定型預示著只要保持替補誕生率(即1個家庭生2個孩子),人口就會保持零增長”,但保持替補誕生率不肯定人口就會零增長,如需考慮到一代人所生孩子成長為做父母之前將有部分死亡的可能,而這種可能又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變更而變更,B項錯誤;種群性比率是指種群內兩性個體數量的相對比例,沒有性別之分的動物就沒有性比率,性比率不是全部種群都具有的特征,C項錯誤;種群密度是種群內群體特征的統計值,D項錯誤。2.下列關于生態學相關概念的理解正確的是()A.某種群年初個體數為100,一年內新生個體20個,死亡個體10個,年末時個體數為110,則該種群的年誕生率為10%B.科研人員在調查某河流污染狀況時發覺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個大腸桿菌,該結論不能反映出種群的空間特征C.某農場豐富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供應良好環境,鼠的大量繁殖引來鷹的捕食。黑線姬鼠種群數量的下降說明白該農場群落的豐度下降D.我國西南橫斷山區動植物物種豐富,其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是群落演替的結果答案B解析誕生率是指單位時間誕生個體數占原來種群總個體數的百分數或千分數。據題意分析可知,該種群的年誕生率=20÷100=20%,A項錯誤;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個大腸桿菌,該結論不能反映出種群的空間特征,能反映出種群的數量特征——種群密度,B項正確;群落的豐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不是指某種群數量的多少,C項錯誤;我國西南橫斷山區動植物物種豐富,其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項錯誤。題型二種群數量增長的曲線3.如圖表示某種兔遷入新的環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更曲線。第3年時用標記重捕法調查該兔種群的密度,第一次捕獲50只全部標記后釋放,一個月后進行其次次捕獲,共捕獲未標記的60只,標記的20只。估算該兔種群在這一環境中的K值是()A.150只 B.300只C.200只 D.大于300只答案D解析從圖中曲線可知,第三年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此時種群數量為eq\f(K,2)。標記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標記總數=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記的個體數,即N∶50=(60+20)∶20,N=200只,即eq\f(K,2)=200只,所以K值為400只。4.在農田生態系統害蟲防治中,害蟲種群密度變更狀況示意圖(經濟閾值是指害蟲種群密度影響農田經濟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點進行了農藥防治或引入了天敵進行生物防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農藥的作用下,害蟲的抗藥性基因突變率在D點顯著高于B點B.E點是生物防治,A、B、C、D點是藥物防治C.害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蟲的存活率答案B解析農藥的施用對害蟲的抗藥性變異進行了選擇,但不會引發害蟲的抗藥性變異,A錯誤;A、B、C、D點是藥物防治,農藥對抗藥性害蟲進行了選擇,因此害蟲數量在一段時間后又復原,E點是生物防治,降低了害蟲的環境容納量,因此害蟲種群數量降低,B正確;在曲線的不同點上,害蟲的年齡結構是不同的,C錯誤;據圖不能得出食物短缺與害蟲存活率有關的信息,D錯誤。5.(加試)如圖為同一地區甲、乙兩種動物的種群數量變更曲線,丙表示環境條件變更狀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t0~t1乙種群的生物量大于甲種群B.t1~t2甲、乙曲線峰值代表種群K值C.t2~t3乙種群數量主要受內源性因素調整D.t3~t4甲種群呈邏輯斯諦增長答案D解析分析題圖可知,t0~t1乙種群數量大于甲種群,但生物量無法推斷,故A錯誤;t1~t2乙曲線峰值和峰谷的中間值代表乙種群的K值,故B錯誤;t2~t3乙種群數量主要受外源性因素調整,如與甲種群競爭的結果,故C錯誤;t3~t4甲種群先增加后基本不變,呈邏輯斯諦增長,故D正確。種群數量波動的4個易錯點(1)種群數量波動的兩個緣由①非周期波動的緣由:氣候變更。②周期波動的緣由:食料植物、植食動物和肉食動物三者之間的數量互動關系。(2)種群數量的兩個內源性調整因素①行為調整:動物的領域行為對種群密度具有明顯的調整作用。②內分泌調整:由于社會壓力加大,會刺激烈物中樞神經系統而引發內分泌失調,從而影響動物的生殖等。(3)環境容納量≠種群數量最大值:種群數量能達到的最大值是種群數量在某一時間點出現的最大值,這個值存在的時間很短,可能大于環境容納量。(4)同種生物的K值并非穩定不變:當環境條件變更后,K值也會變更,如清除生活垃圾,密封貯糧等環境條件的變更會降低環境對鼠的負載實力(K值)。題型三群落、食物鏈、食物網與能量流淌6.(2024·浙江11月選考)某湖泊生活著金魚藻、浮萍、蘆葦等生物,并長期養殖鯽魚?;卮鹣铝袉栴}:(1)從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長著蘆葦、浮萍和金魚藻等生物,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結構。動、植物殘體主要在____________層發生腐敗和分解。若從湖底裸地起先漸漸演替為陸生群落,這種演替屬于__________演替。(2)用標記重捕法調查鯽魚種群密度,若調查期間有些個體身上的標記物丟失,則該種群密度的估測數值會________。當鯽魚被大量捕撈后,其K值將__________________。(3)在保證食物足夠、環境相宜的條件下,該湖泊中鯽魚種群的增長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平底泥原生(2)偏大基本不變(3)邏輯斯諦增長7.(2024·原創猜題卷1)下圖是我區湖西公園水域生態系統結構簡圖,A、B、C表示其中三種生物成分。請回答:(1)該水域在水平方向表現出困難的斑塊性和鑲嵌性,這一切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現;該水域生物分布表現出明顯的垂直結構,其層次性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溫度和氧氣的垂直分布確定。(2)圖中處于其次養分級的生物是________(填字母)。(3)B攝入A,但不能將攝入A的能量全部同化的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傳遞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空間異質性光的穿透性(2)B(3)B攝入A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單向流淌、逐級遞減解析(1)該水域生態系統在水平方向表現出困難的斑塊性和鑲嵌性,這一切都是空間異質性的表現;該水域生態系統生物分布表現出明顯的垂直結構,其層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溫度和氧氣的垂直分布確定的。(2)圖中處于其次養分級的生物是B。(3)A代表生產者,B代表消費者,B攝入A,但不能將攝入A的能量全部同化的緣由是:B攝入A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能量傳遞的特點是單向流淌、逐級遞減。8.(2024·紹興新昌中學模擬)某湖泊的部分食物網如圖1所示,其能量流淌如圖2所示,圖中A、B、C代表三個養分級,數字單位為J/(cm2·a)。已知該生態系統受到的太陽輻射總能量為118872J/(cm2·a),但其中118761J/(cm2·a)的能量未被利用。回答下列問題:(1)該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為四層,分別為表水層、____________、靜水層和底泥層。每一層都有不同生物分布,這體現了該群落具有____________結構。(2)圖1食物網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可通過________條食物鏈傳遞給青魚,圖2中的B可以代表圖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3)結合圖1和圖2分析,若僅考慮圖中生物種類,青魚要增加10g體重,理論上須要消耗生產者__________g。(4)該生態系統除了圖2中的成格外,還包括無機物、有機物、____________共七大成分。答案(1)斜溫層垂直(2)3螺螄、浮游動物(3)370(4)氣候9.三江源自然愛護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生態最敏感的地區。高原鼠兔是愛護區內的重要物種之一,下圖是與高原鼠兔有關的部分食物網。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為調查高原鼠兔種群密度,探討者在1公頃的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600只;其次次捕獲500只,其中有標記的有150只,則該種群密度約為________只/公頃。上述調查方法稱為______________。(2)該食物網中有________條食物鏈,鷹獲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鷹要增加1kg體重,至少須要消耗草________kg(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3)自然愛護區內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作________。若運用藥物毒殺高原鼠兔,一段時間后高原鼠兔數量反而會爆發性增長,請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假設高原鼠兔種群的密度為a只/公頃,則有關系:a∶600=500∶150,a=2000(只/公頃)。調查高原鼠兔的方法為標記重捕法。(2)圖中草是生產者,從生產者動身確定食物鏈的條數,一共有5條。鷹獲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鏈為其所在的最長的食物鏈,即草→昆蟲→高原鼠兔→鼬→鷹。求至少須要消耗草的量,應依據最短的食物鏈,最短的食物鏈為草→高原鼠兔→鷹,至少須要消耗草的量為1÷10%÷10%=100(kg)。(3)在肯定的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作群落。運用藥物毒殺高原鼠兔后,高原鼠兔的天敵因食物的削減而數量削減,一段時間以后,高原鼠兔的數量會因天敵數量的削減而快速增加。課時訓練一、學考選擇題1.森林中生長著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結構。這種分層現象主要與下列哪一因素有關()A.溫度 B.濕度C.土壤 D.光強度答案D2.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的結構應包括()A.全部的食物鏈和食物網B.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食物網C.非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D.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答案D解析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養分結構和成分,養分結構指食物鏈和食物網,成分有非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故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的結構。3.如圖是一個陸地生態系統食物網的示意圖,據圖推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蝗蟲是二級消費者B.鳥和田鼠具有相同的養分級C.該食物網共有2條食物鏈D.若蛇的數量大量削減,田鼠的數量也隨之大量削減答案C解析在食物鏈:植物→蝗蟲→鳥→蛇中,蝗蟲是一級消費者,A項錯誤;在食物鏈:植物→蝗蟲→鳥→蛇中,鳥為第三養分級,在食物鏈:植物→田鼠→蛇中,田鼠為其次養分級,所以鳥和田鼠具有不同的養分級,B項錯誤;該食物網共有2條食物鏈,即植物→蝗蟲→鳥→蛇、植物→田鼠→蛇,C項正確;若蛇的數量大量削減,捕食田鼠的量削減,導致田鼠的數量增多,D項錯誤。4.如圖為某同學構建的種群各數量特征之間關系的模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分別指的是遷出率、遷入率、死亡率和誕生率B.春節前后,某市的人口數量變更主要取決于圖中的③和④C.利用性引誘劑誘殺某種昆蟲的雄蟲主要是通過限制⑤,進而影響種群的數量D.懸鈴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種植一棵,這是對種群數量特征的描述答案B解析據圖分析,①是死亡率,②是誕生率,③是遷出率,④是遷入率,A項錯誤;春節前后,某市的人口數量變更主要取決于③遷出率和④遷入率,B項正確;利用性引誘劑誘殺某種昆蟲的雄蟲主要是通過限制⑥性比率,進而影響種群的數量,C項錯誤;懸鈴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種一棵,這是對種群空間特征的描述,D項錯誤。二、加試選擇題5.如圖為三種蜂的生存曲線。葉蜂產卵于葉上;泥蜂貯存其他昆蟲的幼蟲作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蟲由工蜂干脆喂養。這三種蜂的生存曲線依次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乙、甲、丙 D.甲、丙、乙答案A解析葉蜂產卵于葉上,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易被其他生物捕食,存活率最低,為甲曲線;泥蜂貯存其他昆蟲的幼蟲作為子代的食物,因食物的多少受到其他生態因素的制約,但貯存的食物對幼蟲的存活有利,所以起先時泥蜂的存活率也較低,但之后要比葉蜂高,為乙曲線;蜜蜂是自身制造食物,幼蟲由工蜂干脆喂養,存活率較高,為丙曲線。所以三種蜂的生存曲線依次是甲、乙、丙。6.如圖為我國東亞飛蝗種群在1945~1961年的數量變更曲線,據圖指出東亞飛蝗種群的數量變更屬于()A.周期波動 B.非周期波動C.規則波動 D.不規則波動答案B解析推斷種群數量是周期波動還是非周期波動,關鍵是看兩波峰之間的相隔時間,假如兩波峰之間相隔的時間相等,則為周期波動,假如不相等,則為非周期波動。圖中曲線兩波峰之間的相隔時間不相等,故為非周期波動。規則波動、不規則波動不是生物學術語。7.如圖為某群落中棉蚜及其天敵瓢蟲的種群數量變更,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7月5日后瓢蟲數量下降表明該群落中動物的豐度降低B.棉蚜活動實力較弱,可以采納樣方法調查棉蚜的種群密度C.棉蚜與瓢蟲的種群數量變更反映群落內部存在負反饋調整D.瓢蟲數量上升具有滯后性,棉蚜發生初期應剛好人工防治答案A解析物種豐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7月5日后瓢蟲數量下降,但是該群落中動物的物種數目并沒有降低,A項錯誤;棉蚜活動實力較弱,可以采納樣方法調查棉蚜的種群密度,B項正確;棉蚜種群的數量增多,進而使瓢蟲種群的數量增加,瓢蟲種群的數量增加又使棉蚜種群的數量降低,體現了群落內部的負反饋調整,C項正確;瓢蟲數量上升具有滯后性,棉蚜發生初期應剛好人工防治,D項正確。8.(2024·無錫一模)如圖為探討者構建的某地區“捕食者-獵物”模型(圖中箭頭所指方向代表曲線變更趨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模型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獵物的種群數量變更B.N2最可能代表獵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C.P3代表了捕食者種群的環境容納量D.曲線變更趨勢反映了生態系統的負反饋調整答案C解析該模型屬于負反饋調整機制,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獵物的種群數量變更,A項正確;獵物數量在N2處上下波動,所以獵物K值為N2,B項正確;捕食者數量在P2處上下波動,捕食者K值為P2,C項錯誤;從圖中數學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獵物數量削減時,捕食者的數量也在削減,當捕食者數量降到肯定程度后,獵物又會不斷增加;在N2~N3段,獵物的種群數量增加時,捕食者數量也在增加,但是當捕食者達到肯定的程度后,獵物又在不斷削減,這種變更趨勢反映了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的負反饋調整,D項正確。三、非選擇題9.(2024·浙江省“9+1”聯盟)某自然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如下圖所示,請回答:(1)除圖中所列生物外,該生態系統還包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2)若該生態系統受到了殺蟲劑的污染,則生物體內殺蟲劑濃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3)若昆蟲的數量因某種緣由而增加,綠色植物就會削減,從而會抑制昆蟲數量的增長,這種抑制效果體現了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調整過程。若要調查生態系統中野兔的數量,可采納__________________法。(4)對于該生態系統而言,食物網越困難,反抗外界干擾的實力就______________。(5)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分解者(2)綠色植物(3)負反饋(反饋或自我)標記重捕(4)越強(5)綠色植物固定的太陽能總量10.圖一是一個長期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圖二是對圖一生物群落中某一食物鏈的能量流淌狀況調查結果;圖三是人類對該生態系統中物質與能量的部分利用狀況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圖一中消耗或產生CO2的生理過程有____________(填寫序號),能量轉換值最大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填寫序號)。A、B、C、D中,碳元素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二中的牛和人應分別對應于圖一中A、B、C、D中的____________。若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8%,則人從玉米秸稈中獲得的能量比值為______________。(3)圖三的重要意義在于實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達成這一目標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②③⑤①B、C、D(2)C、C1.8%(3)物質的循環再生和能量的多級利用人解析(1)①是光合作用,②⑤③分別是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①消耗CO2,②③⑤都產生CO2,能量轉換值最大的生理過程是光合作用①。碳元素在A中以CO2形式存在,在B、C、D中都以含碳有機物形式存在。(2)牛和人都為消費者,圖一中只有C為消費者,則人從玉米秸稈中獲得的能量比值為10%×18%=1.8%。(3)圖三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再生和能量的多級利用,人起了主導作用。

11.如圖是溫帶落葉林食物網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各題:(1)在這個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中包括______條食物鏈。(2)該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有__________個養分級。狼獲得最多能量的食物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產者是____________,此圖若添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就可以構成一個生態系統。(4)由于人們連續圍獵狼和臭鼬,結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壞,其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愛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探討表明,有毒害的物質對生物的危害比預想的要嚴峻得多,此食物網中,環境中的有害物質主要沿著食物鏈傳遞,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終給生物帶來嚴峻的危害。(7)在過去,施用某農藥的地區,雖然占陸地面積的一小部分,可是在遠離施藥地區的南極,動物體內也發覺了該農藥,這種現象說明白________________。A.是揮發性物質B.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質循環C.考察隊將其帶到了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