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業二十年的老會計經驗之談,如果覺得有幫助請您打賞支持,謝謝!會計計量中幾個問題的探討【會計實務經驗之談】摘要: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充分暴露出現行公允價值計量的弊端,即其產生的順周期效應,其負面影響對資產有助漲助跌的作用,從而進一步地加深了金融危機的廣度和深度。本文針對會計計量中的幾個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會計計量;問題;探討
會計這門經濟學科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的產物,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可以毫不夸張地講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陷入了自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在人們認真反思金融危機產生根源的同時,也意識到現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弊端,不少有識之士對現行的會計基礎理論體系進行研究,并積極探尋合理的、科學的會計計量模式,以準確、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濟成果。我們認為會計計量是否準確、合理,其提供會計信息是否可靠、有效,必須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資產、負債的價值如何計量
資產、負債的價值計量是否準確,是會計計量的關鍵所在,也是會計計量的首要問題。由于資產、負債具有不同的價值屬性,主要有投入價值、重置價值、交換價值、在用價值等。不同的價值屬性之間價值差異性較大,因此會計計量必須明確計量何種價值屬性、何種價值屬性最能真實地反映資產、負債的價值。根據資產、負債的定義,決定資產、負債的價值是未來的經濟利益流入、流出。因此體現資產、負債的價值應該是在用價值即使用價值,而非交換價值,因此其會計計量的方法也就不同。換言之,使用價值采用是現值計量方法,交換價值采用是公允價值計量。同時由于資產的特性各有不同,屬性也就各有差異,因此對于經營性資產因能產生未來經濟流入,應該反映的價值屬性是在用價值,對不能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非經營性資產來說,應該反映的是除在用價值以外的價值屬性,同時由于資產、負債在不同時點具有不同的價值,不同時點上的資產、負債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因此對于反映歷史投入價值的資產、負債應采用技術的方法估算出資產、負債的某時點的價值。對于企業的資產而言,企業的資產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而現行的會計準則僅對有形資產和部分無形資產進行計量,而對企業自身形成的商譽卻沒有計量,從而不能反映企業的整體資產價值。
因此,在企業資產、負債價值計量上,我們認同以下觀點:
(一)、會計計量應反映企業的整體資產價值,包括現行的會計準則沒有反映的商譽、環境負債應予以計量,這樣最為真實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
(二)、資產、負債價值具有時點性。即資產、負債在不同時點具有不同的價值,不同時點上的資產、負債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因此,現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將不同時點上的不同類型的資產、負債價值屬性進行累加、比較,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
(三)、從理論上講,各價值屬性之間是一種獨立關系或者平等關系,各價值屬性之間不存在替代關系,不同價值屬性之間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
(四)由于不同的價值屬性之間價值量存在很大的差異,當一種資產、負債有多種價值屬性時,應該采用最能真實反映其價值的價值屬性予以計量;
(五)、從理論上講不同價值屬性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但由于企業的資產、負債的形態及特性差異較大,具體實踐中可以采用以下原則計量價值屬性:1.根據資產、負債的定義,決定其價值是未來的經濟利益及損失,因此反映企業的整體資產屬性應該是在用價值即使用價值或者說是內在價值;2.對于經營性資產因能產生未來經濟流入,應該反映的價值屬性是在用價值,對不能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非經營性資產來說,不具有在用價值屬性,應該反映的是除在用價值以外的價值屬性;3.對于反映歷史投入價值的資產、負債應采用技術的方法估算出資產、負債的某時點的價值,換而言之,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下,不能用歷史投入價值反映交換價值,即歷史價值不能反映或者替代市場價值。
二、會計計量模式的選擇
資產、負債的價值屬性決定其計量模式,不同的價值屬性應采用不同的計量模式計量。如:反映歷史投入價值屬性應采用歷史成本法;反映重置成本價值屬性的計量模式應該是重置成本法;反映交換價值屬性應該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反映在用價值屬性應該采用現值計量法。換言之,價值屬性與其計量模式之間存在一致性、相關性,即價值屬性決定計量方法,不同計量方法體現出不同的價值屬性?,F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缺陷在于:(一)、根據現行的資產、負債定義,其計量的方法應是現值計量法,而非公允價值計量,從而使資產、負債價值屬性與計量模式之間沒有形成邏輯上的關系;(二)、現行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為主體,多種計量模式混合的綜合計量模式,已超出作為單一以市價計量模式的公允價值計量本身的范圍;(三)、現行資產、負債的屬性是單一的,也就是說一種屬性用多種模式計量本身存在邏輯上的缺陷,必須對資產的定義進行修正;(四)、當單項資產具有多種屬性時,應該采用最能真實反映其價值的恰當計量方法進行計量;(五)、由于價值屬性之間是平行關系、獨立關系,因此其計量方法之間也是平行關系、獨立關系,不存在任何替代關系,因此,不能用歷史成本法計量資產的價值替代資產的公允價值;(六)、資產、負債具有時點性。即資產、負債在不同時點上具有不同價值,因此采用各種計量方法計量資產、負債價值時,必須保證資產、負債價值在同一時點上,不同時點上的資產、負債不具有可比性、可加性。
小編寄語:不要指望一張證書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巔峰。考試只是檢測知識掌握的一個手段,不是目的。千萬不要再考試通過之后,放松學習。財務人員需要學習的有很多,人際溝通,實務經驗,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學,都要積累。要正確看待考證,證考出來,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絕對不是說有了證,就有了一切。有證書知識比別人多了一個選擇。會計學的學習,必須力求總結和應用相關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學習時應充分利用知識的關聯性,通過分析實質,找出核心要點。
三、凈資產與所有者權益的關系
現行的會計理論將凈資產等同于所有者權益,我們認為,凈資產與所有者權益在會計理論上應不是同一概念,如是同一概念就沒必要有二個名稱來表達同一屬性及概念,企業整體資產價值觀下的凈資產是指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后的余額,所有者權益亦稱股東權益,是指企業過去形成或已實現的應該由所有者享有的經濟利益。說的更通俗些,它是企業過去形成自創無形資產及所有者投入的成本包括所含的機會成本。股東權益具有法律概念和會計概念,會計能計量的股東權益也就是股權價值,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股權價值就是股票市價,非上市公司來說,要采用技術估值的方法,確定其股權價值;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由于所有者權益不考慮時間這一因素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價值的影響,換言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因此所有者權益價值的計算是按不同時點上投入進行累加,從而產生凈資產等于所有者權益。也就說,采用不同計量模式計量所有者權益屬性不同,價值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不同時點所有者權益不能進行累加,不同時點所有者權益不具有可比性、可加性??梢姮F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缺陷在于:(一)、將凈資產等同于所有者權益;(二)、沒有考慮時間這一因素對所有者權益價值的影響;(三)、不同的計量模式體現所有者權益的不同屬性,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就是股權市價;(四)、現行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采用資產負債觀將未實現的或未發生的所謂損益(資產、負債變動產生的利得、損失)確認利潤或損失,違背了權責發生制這一會計核算的理論基石;(五)、與投入資本無關的資產、負債價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有待商榷。第一,資產、負債價格變動不是股東的投入資本;其次,提供的會計信息失真。持續經營條件下,股東不允許退股,只能進行股份轉讓,因此,股東的清償權益無法體現,即沒有必要或無法準確地反映所有者的清償權益,即使公司發生清償責任(資產兼并、重組、破產、清算)時,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最終由市場交易決定,而不取決會計計量結果,換而言之,會計計量的結果與市場交易價格差異較大;因此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基本無用;最后,資產、負債價格變動沒有具體的交易行為,也沒有收入、成本、費用,更不產生現金的流入、流出,如果資產價格變動真的能產生利潤的話,會計主體則無需去經營銷售,并且還節約成本費用,顯然違背會計核算的本質目的,使我們無法評判企業經營的效果;(六)、資產、負債的資產、負債價格變動是常態,將資產、負債的資產、負債價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違背了會計計量的真實性、穩健性、謹慎性原則;(七)、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變動取決于市場價格的變化,采用現值計量模式下,所有者權益的變動取決于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因此,不同的計量模式體現所有者權益的價值屬性不同,其所計量的依據也就不同。因而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資產、負債價值變動不是所有者權益自身的變動,采用資產負債觀下將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視為所謂的利得或損失,并計入企業利潤當中,是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其弊端是未考慮所有者權益自身的價值變動,為了保持會計等式平衡,將價值變動計入利潤,致使其所反映的會計信息失真。
四、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對利潤的影響
資產負債觀下將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視為所謂的利得或損失,并計入企業利潤當中有待進一步商榷:(一)價值變動并沒有具體的交易行為,不產生收入、費用,且具有未來不確定性,無法進行計量確認,如果價值變動真的產生利潤的話,會計主體則無需去經營銷售,并且還節約成本費用,顯然違背會計核算的本質目的,使我們無法評判企業經營的效果;(二)現行成本并沒有節約。因采取某種行動而沒有采取其他行動所帶來的機會利得,但是當采取行動后,就沒有了,因此,一旦購買資產,其成本就變成現實,唯一選擇出售或繼續使用,現行成本法采取的財務資本觀的持有利得缺乏理論基礎;(三)資產、負債價值變動不能反映已實現的或預期的現金流量,即不產生現金的流入和流出,那么計入利潤是沒有依據;(四)沒有證據表明資產、負債價值變動與現值之間存在聯系,即能增加未來的經濟利益,如果價值變動計入利潤的話,會導致利潤表的會計信息失真,使其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具有可靠性、相關性;(五)在企業持續經營狀態下,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是常態,因此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不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也就是說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是市場變動或者時間價值的結果,而不是企業自身經營的結果。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是常態的、或有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時點性、暫時性,如果確認了利潤,則違背了權責發生制原則、謹慎性原則、真實性原則,動搖了會計這門經濟學科的理論基礎。更談不上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的質量要求,因此,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對利潤的不產生影響。
五、會計等式的形成
現行的會計恒等式產生于15世紀末,成熟于20世紀30年代,其理論建立在以歷史成本法計量屬性基礎上,其會計報表反映的以歷史成本將不同時點、不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進行累加,從而產生相應的會計恒等式。而歷史成本法建立基礎的條件,一是幣值穩定假設,二是社會平均生產率不變假設,二者共同構成歷史成本原則得以存在的前提條件。因此,資產計價的結果,是資產賬面價值與實際價格始終保持一致。即某項資產要求按其取得或者交換時的實際計價入賬,入賬后的賬面價值在該資產存續期間一般不作調整。換而言之,歷史成本法體現資產的屬性就是過去形成資產投入的成本或者費用作為資產的價值。在資本主義初期的工業革命時代背景下,經濟繁榮,采用金本位貨幣國際金融結算體系下,名義貨幣穩定,采用歷史成本法計量企業經濟活動,形成的會計恒等式,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所有者權益是可靠的、有效的,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產率的提高,名義貨幣發生變化的話,從根本上動搖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基礎,由此以歷史成本法基礎上建立的會計恒等式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現行的會計等式的缺陷是沒有考慮時間這一因素對會計計量的影響,即不同的時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價值的不同,不同時點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沒有可加性、可比性。因此,考慮時間因素影響,會計等式分為靜態與動態二類,靜態也稱二維等式,包括初始和終止二種等式,初始等式形成是資產最初來源于資本,即會計等式:資產=資本,體現是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終止等式形成是在企業發生清償責任情況下,企業喪失持續經營能力,即不存在會計假設前提下,企業資產最終用來清償債權人和股東,相應的會計等式表述:資產=權益,權益=債權人權益+股東權益;體現是資產產權關系、清償責任;動態會計等式也稱會計三維等式,它是企業假設在持續經營情況下,由于時間因素使某一時點資產變動與資本的變動產生差異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變動,如果價值變動不影響所有者權益的話,則產生新的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變動。體現了會計的職能及目的。上述會計等式變化,客觀、公允的反映企業經營過程中資產狀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玉柴職業技術學院《微積分上》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醫科大學《三維動畫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焦作新材料職業學院《歷史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宿州學院《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數據通信技術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臨汾職業技術學院《英語視聽說實驗教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呂梁職業技術學院《臨床精神病學見習》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閩江學院《數據挖掘》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阿克蘇沙雅縣2025屆初三下學期檢測試題卷(一)物理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2025屆初三下學期第十二次重點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試機構規范管理辦法(含附件附表 )
- 環境有害物質管理辦法
- 基于PLC的溫室大棚控制系統設計
- 動物免疫學第五章細胞因子
- 新版防雷檢測職業技能競賽綜合知識試題庫(精簡500題)
- 2023年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GB/T 3452.1-2005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 GB/T 23641-2018電氣用纖維增強不飽和聚酯模塑料(SMC/BMC)
- 新版《FMEA(第五版)》學習筆記(完整版)
- 裝配式建筑施工組織設計(修改)
- 《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學》樣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