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SS 1010-2024 電動汽車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技術規范_第1頁
TCPSS 1010-2024 電動汽車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技術規范_第2頁
TCPSS 1010-2024 電動汽車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技術規范_第3頁
TCPSS 1010-2024 電動汽車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技術規范_第4頁
TCPSS 1010-2024 電動汽車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CPSST/CPSS1010—202422 3.3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 wiredandwirelessintegrateddual-modeDCchargingstations具有有線充電和無線充電兩種模式的電動汽車充電設備。3.4直流電源模塊 DCpowermodule將電網的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的功率變換單元,具備調壓功能。多個直流電源模塊組成直流電源模組。3.5地面功率分配模塊 off-boardpowerdivider成,可以根據需求將輸入功率分配到不同的輸出口上。3.6地面設備 off-boardsupplydevice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的地面側設備的統稱。注:地面設備包括原邊設備及非車載功率組件等。3.7充電插頭 plug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中和充電電纜連接且可移動的部分。3.8車載設備 on-boardsupplydevice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的車載側設備的統稱。注:車載設備包括副邊設備及車載功率組件等。3.9充電插座 socket-outlet有線充電中和電動汽車充電設備連接在一起且固定安裝的部分。3.10車端功率分配模塊 vehiclepowerdivider擇有線和無線供電模式。3.11機械氣隙 mechanicalairgap無線充電中原邊設備上表面與副邊設備下表面最短的間距。3.12工作氣隙 operationalairgap無線充電中原邊設備磁場發射線圈上表面與副邊設備磁場接收線圈下表面之間的距離。3.13充電位 chargingspot為電動汽車提供無線充電服務的地面設施統稱。注:充電位包括停車位、地面設備和其他輔助設施(如容納原邊設備的設備井,地面限位裝置,定位輔助設備等。T/CPSST/CPSS1010—2024T/CPSST/CPSS1010—2024PAGEPAGE11PAGEPAGE10總體要求一般要求有線充電樁的一般要求包括:GB/T20234.1GB/T20234.1~5電連接裝置的熔融、燃燒等嚴重事故;充電樁應便于人員操作與使用,方便定期保養和維護,滿足電動汽車與充電設備對其的回收、存放等產品使用管理需求。無線充電部分的一般要求包括:無線充電部分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應符合GB/T38775.1的規定。系統構成圖1給出了一種典型的雙車位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結構示意圖,一個充電樁為鄰近兩個車位提供電能,包含兩個有線充電接口,兩個無線充電接口。圖2給出了雙車位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端;車端功率分配模塊通過選通輸入通道,進行不同形式的充電。充電樁充電樁原邊設備原邊設備圖1 雙車位的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的結構示意圖電網電網有線無線雙模充電樁電動汽車AC3無線充電DC78AC3有線充電5052通訊61電池1911DCDCDCDC4DCDC4標引序號說明:①——直流電源模組;②——地面功率分配模塊;③——非車載功率組件;④——原邊設備;⑤——充電插頭;⑥——地面通信控制單元(CSU);⑦——副邊設備;⑧——車載功率組件;⑨——充電插座;⑩——車端功率分配模塊;?——車載通信控制單元(IVU)。圖2 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的原理示意圖直流電源模組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的直流電源模組宜采用多個直流電源模塊并聯模式,方便功率分配。單個模塊功率宜為:10kW、15kW、20kW或30kW。地面功率分配模塊工況。圖3樁包含62(有線充電A和2(無線充電A、無線充電B)。功率分配模塊至少包含三類開關來保證系統安全運行,直流輸入開關用于系策略合理分配;輸出開關用于控制輸出端口。三類開關協同工作,實現功率流的控制。同一車位的有線充電模塊和無線充電模塊應具備互鎖功能,在圖3中即“無線充電A”與“有線充電A”不能處于同時工作狀態。直流電源模組直流電源模組地面功率分配模塊有線充電BDCDC有線充電ADCDC無線充電BDC無線充電ADC輸出開關選通開關輸入開關圖3 雙車位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地面功率分配模塊的連線示意圖原邊設備的安裝安裝方式原邊設備的安裝方式有:地埋安裝;地上安裝;其他安裝方式(如汽車頂部上方安裝、墻面安裝、原邊設備升降式安裝等)。地埋安裝地埋安裝如圖4所示,原邊設備完全埋藏于地下,原邊設備的表面存在于Z軸零坐標處。標引序號說明:①——工作氣隙;②——機械氣隙;③——原邊設備封裝和保護高度(含蓋板);④——電能接收線圈封裝和保護高度;⑤——路面。圖4 地埋安裝地上安裝地上安裝如圖5所示,原邊設備以突出地面一定高度的方式安裝。在路面之上的安裝高度由制造商的安裝指南給定。最大安裝高度也應符合國家相關管理條例,如城市道路管理條例。標引序號說明:①——工作氣隙;②——機械氣隙;③——原邊設備封裝和保護高度(含蓋板);④——副邊線圈下表面到副邊設備下表面的高度;⑤——路面;⑥——安裝高度。圖5 地上安裝分類分類依據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分類依據如下三個因素:環境狀況;系統結構;功率等級。環境狀況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根據用途和環境狀況可分為:室內使用;室外使用。系統結構一個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中總車位數不超過4個,按照個數可以分為1車位、2車位、3車位、4車位四類,如圖6所示。原邊設備應符合GB/T38775.6中地面端相關規定。充電樁充電樁停車位原邊設備停車位原邊設備停車位原邊設備停車位原邊設備停車位原邊設備停車位原邊設備原邊設備停車位充電樁停車位原邊設備停車位原邊設備充電樁 充電樁充電樁充電樁原邊設備停車位原邊設備停車位原邊設備原邊設備停車位原邊設備停車位原邊設備停車位原邊設備停車位c) 3車位 d) 4車位圖6 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結構分類功率等級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根據四種不同結構,按照輸入功率等級分類如表1。表1 輸入功率等級分類結構輸入總功率kW1車位60、1202車位120、180、2403車位180、240、300、3604車位240、300、360、420、480功率分配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的功率分配如表2所示。表2 功率分配充電車輛數量分類輸出功率1車輛充電需求功率≥充電樁額定充電功率充電樁額定充電功率車輛充電需求功率<充電樁額定充電功率車輛充電需求功率>1車輛充電需求功率總和≥充電樁額定充電功率車輛充電需求功率等比例降額車輛充電需求功率總和<充電樁額定充電功率車輛充電需求功率注:當多輛車輛同時充電且車輛需求功率不一致時,應通過地面功率分配模塊匹配適當的輸出功率。表3給出了輸入總功率120kW,“2車位”的有線無線充電樁單臺車輛最大功率分配。表3 單臺車輛最大功率分配分類充電車輛數量有線功率kW無線功率kW單獨有線112002600單獨無線10112022注:本標準不支持同一車輛有線充電和無線充電同時操作。單臺車輛最大功率隨國標功率增加相應增加。通信要求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和車載設備通過信令實現電能傳輸過程的控制以及相關必要信息的交互,確保電動汽車充電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根據充電方式分為兩種通信模式:GB/T27930—2015GB/T38775.2—2020化雙模直流充電樁充電控制流程圖如圖7所示。Y通知IVU與車輛BMS進行通信連接,啟動充電Y通知IVU與車輛BMS進行通信連接,啟動充電Y有線充電通信部分啟動,充電準備通過充電槍與車輛BMS進行通信連初始化NN初始化NN啟動無線充電?啟動有線充電?Y原副邊通信正常,且原副邊對齊?NNBMS連接正常,車輛反饋允許充電YNBMS連接正常,車輛反饋允許充電?停止充電指令、系統故障或電量充滿?Y停止充電指令、物活體、系統故障或電量充滿?Y根據車載端反饋充電信息實時調節功率輸出啟動有線功率傳輸充電結束系統待機檢測無線充電通信部分啟動,充電準備N有異Y通知地面端啟動充電,地面端啟動異物檢測,活體保護以及無線功率傳輸根據車載端反饋充電信息實時調節功率輸出圖7 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充電控制流程圖環境測試一般要求況下,且安全特性不降低。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的環境測試和相關設計應滿足: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設計為滿足有線無線充電系統正常工作條件下的使用;86kPa106kPa之間的大氣壓下進行;2000m2000m海拔使用的設備,應考慮介電強度的下降、設備的開關能力、空氣的冷卻作用以及設備的降額運行;取措施防止設備內產生有害的冷凝現象。可使用如通風和/或內部加熱、排水孔等措施,但是IP54(其可正常工作。注:特殊安裝環境下的測試需要對性能進行確認。工作環境溫度要求2423.1要求的最低溫測試(試驗Ab)和符合GB/T2423.2要求的最高溫測試(試驗Bb)。在不同的安裝環境下設備對環境溫度要求的應滿足:室內安裝的環境溫度要求:50℃24h35℃;環境溫度下限是-5℃。室外安裝的環境溫度要求:50℃24h35℃;環境溫度下限是-20℃。環境濕度測試有線無線一體化雙模直流充電樁應設計運行在5%和95%之間的相對濕度。根據不同的安裝環境,應選擇如下兩個試驗之一進行測試:室內安裝的濕度測試。溫度為50℃時空氣相對濕度不超過50%。應通過下面的測試:624hGB/T2423.4,溫度在(40±3)℃95%(Db);224hGB/T。室外安裝的濕度測試。溫度為25℃時的最高相對濕度可為100%。應通過下面的測試條件:524hGB/T2423.4,溫度在(40±3)℃95%(Db);724hGB/T。干熱測試按GB/T7251中10.2.3.1要求進行干熱試驗。該試驗應符合GB/T2423.24中試驗Sa,過程B的要求。注:干熱試驗可結合外殼的熱穩定性試驗。低溫測試低溫測試應遵循GB/T2423.1中試驗Ab:室外使用設備,-20℃±3℃16h;室內使用設備,-5℃±3℃16h。當設備運行的環境比以上規定溫度更低時,根據需要針對極端寒冷氣候的低溫試驗按照GB/T2423.1進行(測試Ab)測試,以制造商定義的額定最低溫運行16h。安全要求接地措施充電接口的保護接地觸頭應滿足GB/T11918.1-2014中10.1、10.2和10.4的要求。直流充電接口和直接電氣連接直流電網的直流充電接口的保護接地觸頭應滿足GB/T11918.1—2014中10.3的要求,或按照7.5.2進行短時耐大電流測試后,保護接地導體的部件不應出現開裂、破損或熔化。注:直流充電連接裝置通常不直接電氣連接直流電網,但不排除存在直接電氣連接直流電網的應用場合。絕緣電阻和介電強度充電連接裝置的絕緣電阻和介電強度應滿足GB/T11918.1—2014中第19MΩ。限制短路電流耐受性能交流充電連接裝置的限制短路電流耐受性能應滿足GB/T11918.1-2014中第29章的要求。直流充電連接裝置應能耐受至少5000000A2s的短路容量值。注:通常用于不與直流電網直接電氣連接的直流充電連接裝置。表面溫度電纜組件在正常使用時表面溫度不應超過規定值,按GB/T20234.1—2023中7.24的方法進行試驗,表面溫度應滿足如下要求:電纜組件的可抓握部位,其允許的最高溫度不應超過:1) 金屬部件:50℃;2) 非金屬部件:60℃。充電電纜允許的最高溫度可放寬至70℃適用放寬條件時,應在充GB4943.1電纜組件上可接觸的非抓握部位,其允許的最高溫度不應超過:1) 金屬部件:60℃;2) 非金屬部件:85℃。防觸電保護充電接口的防觸電保護應滿足GB/T11918.1—2014中第9章的要求。碾壓保護地面原邊設備應滿足GB/T38775.4—2020中的要求。溫升充電接口在正常使用時的溫升應滿足GB/T20234.1—2023中6.3.13的要求。電力電纜組件要求外觀要求充電電纜上應標有制造廠的名稱或商標、產品型號、額定電壓和防護等級信息。頭識別信息。電纜組件的未接線末端應標有導線標識用于連接可拆線端子。充電電纜充電電纜的連接和冷卻要求應滿足GB/T20234.1—2023中6.2.6和6.4的規定。地面發射端地面發射端的開關及隔離開關應符合GB14048.3—2017的要求或具備對應的證明材料。機械強度電纜組件應滿足GB/T11918.1-2014中24.3的水平跌落試驗要求及以下要求:可能為帶電部分的部件不應外露;電子鎖止裝置(若有)功能應正常;應能保持原有的防護等級;d) GB/T20234.1—20236.3.10e) 液體介質冷卻裝置密封部件不應產生導致泄漏的破裂或損壞。不可拆線的電纜組件應滿足GB/T11918.1—2014中24.4的彎曲試驗要求液體介質冷卻裝置密封部件不應產生導致泄漏的破裂或損壞。車輛碾壓充電插頭應按GB/T20234.1-2023中7.13.2的方法進行車輛碾壓試驗后,應滿足GB/T20234.1—2023中6.2.12.1的要求或目視觀察發現無法繼續使用的損壞或破裂。充電電纜應能經受車輛碾壓,按照GB/T20234.1—2023中7.13.3的方法進行車輛碾壓試驗后,不應出現以下損壞:絕緣層或護套損壞等外觀結構破壞;GB/T20234.1—20236.2.5信號線等低壓導線的斷路或短路;液體介質冷卻充電電纜的冷卻通道完整性產生導致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