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單元-溫里劑幻燈片資料_第1頁
7第七單元-溫里劑幻燈片資料_第2頁
7第七單元-溫里劑幻燈片資料_第3頁
7第七單元-溫里劑幻燈片資料_第4頁
7第七單元-溫里劑幻燈片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溫里劑課件原始模板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本源講堂—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主講:本源外寒直中寒從內生適應證及代表方寒邪在里損傷中陽凝滯經脈陰盛陽衰

1、溫中祛寒—中焦虛寒證:

理中丸、吳茱萸湯、大、小建中湯2、回陽救逆—陽衰陰盛證:四逆湯、參附湯3、溫經散寒—寒凝經脈證:

當歸四逆湯、陽和湯、黃芪桂枝五物湯·溫里劑·理中丸《傷寒論》主治

⑴脾胃虛寒證⑵脾陽虛失血證⑶脾胃虛寒所致的胸痹,兼見胸脘痞滿,逆氣上沖心胸;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兒慢驚等。本方雖治多病,究其基本病機,總屬中焦虛寒,故可以異病同治。

中焦脾胃虛寒證的基礎方人參白術干姜炙甘草各三兩組成:歌括:理中丸主理中鄉,甘草人參術干姜。嘔利腹痛陰寒盛,或加附子總扶陽。補氣健脾溫中祛寒干姜人參白術甘草溫中祛寒益氣健脾健脾、燥濕健脾、調藥君臣佐使方解意義:治虛寒內生之寒,溫必兼補。

小建中湯《傷寒論》

肝脾不和中焦虛寒陽虛寒凝土虛木乘陰血不足血虛失榮陰虛內熱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舌淡,脈細弦心悸,面色無華心煩,手中煩熱,口咽干燥主治病機癥狀分析溫中補虛和里緩急【組成】芍藥六兩桂枝三兩甘草炙二兩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飴糖一升·小建中湯·中焦虛寒之虛勞里急腹痛虛勞心悸虛勞發熱【主治】君:飴糖——溫中補虛,緩急止痛臣:桂枝——溫運陽氣·桂、飴合用,辛甘化陽,以溫建中陽芍藥——滋陰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芍、飴合用,酸甘化陰,以增養陰血,緩急止痛之效·芍藥、桂枝共為臣藥,一散一收,以調和陰陽,化生氣血【方解】·小建中湯·

佐:生姜、大棗——補益脾胃,增強溫中臟之效使:炙甘草———甘溫益氣,調和諸藥配伍要點:“辛甘化陽”和“酸甘化陰”于氣血營衛之中取治于中,通過溫建中氣,資助營衛化生,以養五臟,故名“建中”,甘溫補中,調養陰陽,藥用平和·小建中湯·

建中湯《金匱要略》

中焦實寒寒凝劇痛寒凝經脈腹痛連胸脘,痛勢劇烈嘔吐劇烈,不能飲食,手足厥冷病機癥狀分析【主治】中陽衰弱,陰寒內盛之脘腹劇痛證寒凝成像腹部包塊上下攻撐作痛【組成】蜀椒二合干姜四兩人參二兩

膠飴一升·大建中湯·大建中湯建中陽,蜀椒干姜參飴糖,陰盛陽虛腹冷痛,溫補中焦止痛強。【歌括】吳茱萸湯

《傷寒論》濁陰上逆肝胃虛寒陽虛失溫

四逆胃氣上逆

食谷欲嘔寒凝氣滯

胃脘痛,喜溫喜按濁陰隨胃氣上逆

干嘔吐涎沬阻于胸膈

胸膈滿悶濁陰循肝經上犯

巔頂痛陽虛失化水濕停聚脾不升清

下利舌、脈

舌淡,苔白滑,脈弦遲主治病機、癥狀分析三經寒邪【組成】【歌括】吳茱萸一升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

生姜六兩·吳茱萸湯·吳茱萸湯人參棗,重用生姜溫胃好;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皆能保。【方解】

君:吳茱萸——溫肝暖腎,降逆止嘔

臣:生姜——溫胃散寒,和中止嘔·吳茱萸配生姜:

溫中有降

增強降濁陰

止嘔吐之功·吳茱萸湯·【治法】

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佐:人參——補脾益氣,養胃生津既扶中氣之虛,又顧津液之傷

使:大棗——益氣健脾,調藥和中制約吳茱萸烈性

◆四藥配伍,共奏溫中補虛,消陰扶陽,降逆止嘔之功,使陰寒去,逆氣平,而諸證自除。·吳茱萸湯·長于溫脾止痛、止瀉,為治中重在溫陽補氣,并能燥濕。亦可用治陽虛失血,小兒慢驚,病后唾涎沫,霍亂吐瀉,胸痹等屬中焦虛寒者均有溫中祛寒,益氣補中之功。均可用于中焦虛寒而見腹痛,肢冷,下利,嘔吐等證理中丸吳茱萸湯長于溫肝暖胃,降逆止嘔。用治陽明、厥陰、少陰三經虛寒證,尤適用于肝胃虛寒,濁陰上逆之厥陰頭痛,干嘔吐涎沫之證,亦治少陰腎寒,寒水侮土之吐瀉證。四逆湯《傷寒論》·張仲景·陽氣衰微陰寒內盛不能溫養四肢:四肢厥冷,惡寒倦臥心神失養:神衰欲寐血脈失于充養:脈微細火不暖土,脾失健運:嘔吐,腹痛下利清谷,舌淡苔白滑·四逆湯·【治法】回陽救逆【主治】心腎陽衰寒厥證

甘草炙,二兩

干姜兩半

附子生用,去皮,一枚,破八片【歌括】【組成】附子·四逆湯·四逆湯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嘗;腹痛吐瀉脈微細,急投此方可回陽君:附子—溫腎祛寒,

回陽救逆臣:干姜——溫陽散寒·兩藥相須為用,助陽散寒之力尤大,有“附子無姜不熱”之說佐、使:炙甘草——益氣溫中,調和諸藥,

——助制約附子毒性·《本經疏注》“附子以走下,干姜以守中,有姜無附則難收斬將奪旗之功,有附無姜難取堅壁不動之效”【方解】配伍要點:附子+干姜·四逆湯·

使用注意

服藥后出現嘔吐拒藥者,可將藥液置涼后服用。

本方純用辛熱之品,中病手足溫和即止,不可久服。

真熱假寒者忌用。內科考試選方變化陽虛陰盛

↓陰盛格陽(格陽證)發熱、面赤

通脈四逆湯

陰陽離訣

呼吸微弱,汗出如珠,脈微欲絕加人參或用參附湯當歸四逆湯《傷寒論》

寒邪直中損傷陽氣陽氣不足陰血不足陽虛失溫手足厥寒舌淡苔白→痛證脈細欲絕或沉細寒滯血脈→血行不暢血行不利寒凝經脈營血虛弱→無以盈脈→病機癥候分析【主治】血虛寒厥證當歸三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細辛三兩

甘草三兩

木通三兩大棗二十五枚,擘【歌括】【組成】·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芍桂枝,細辛甘棗通草施,血虛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樂陶陶。君:當歸—補養肝血,溫通血脈【方解】臣:芍藥—益陰斂營桂枝—溫經散寒,活血通脈芍藥、當歸相配,能養血和血;桂枝與當歸相配,溫通經脈佐:

細辛—溫經散寒

木通—通利血脈、關節使:大棗、炙甘草—補中調藥·當歸四逆湯·【治法】

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三、現代應用血栓閉管性脈管炎、雷諾氏病、風濕性關節炎、凍瘡、小兒麻痹等屬血虛寒凝者,可用本方治之【運用】一、本方為素體血虛,寒凝經脈所致之證而設。二、辨證要點:·手足厥寒,脈細欲絕·當歸四逆湯·

治邪熱內傳,陽氣內郁不達四末所致之“四逆”證。其冷在肢端,不過肘膝,故以透解郁熱,調和肝脾治療以輸布陽氣透達四肢四逆散——四逆湯——當歸四逆湯相同點:以“四逆”為名,治四逆之證四逆散:治陽氣衰微,陰寒內盛,四肢失以溫養之“四肢厥逆”證。其肢冷嚴重,冷過肘膝,并見一身虛寒征象。故急用大辛大熱以回陽救逆,以速達回陽之效,使陽復厥除四逆湯:治血虛陽弱,寒凝經脈之“手足厥寒”證。其寒不在臟,肢厥程度較四逆湯輕,并見面白舌淡,脈細等。故用溫經散寒,養血通脈法,使陰血充,陽氣振,經脈通,手足溫,脈亦復當歸四逆湯:陽和湯《外科證治全生集》

·治瘍劑·陽和湯【病機】陽氣虛弱、營血不足

【治法】溫陽補血,散寒通滯【主治】陰疽。如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

陽氣虛弱

營血不足

寒凝濕滯,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脈,患部漫腫無頭,皮色不變,酸痛無熱,脈沉細或遲

·治瘍劑·陽和湯【組成】熟地一兩白芥子二錢鹿角膠三錢

肉桂一錢炮姜炭五分

麻黃五分

生甘草一錢【歌括】陽和湯中炮姜炭,鹿膠肉桂麻黃看,熟地白芥生甘草,法解寒凝治陰疽。·治瘍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