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各系統檢查技術臨床應用醫學影像技術教研室課件_第1頁
MRI各系統檢查技術臨床應用醫學影像技術教研室課件_第2頁
MRI各系統檢查技術臨床應用醫學影像技術教研室課件_第3頁
MRI各系統檢查技術臨床應用醫學影像技術教研室課件_第4頁
MRI各系統檢查技術臨床應用醫學影像技術教研室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MRI各系統檢查技術

&

臨床應用

醫學影像技術教研室1、線圈:(1)頸椎與頸髓:頸椎線圈或包繞式體部表面線圈。(2)胸椎與胸髓:胸椎線圈或包繞式體部表面線圈(3)腰椎與腰髓:腰椎線圈或包繞式體部表面線圈。2、體位:

(1)頸椎與頸髓:仰臥,頭先進

,身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雙手置于身體兩側,將線圈置于頸后,頭不可過仰,盡量使頸部與線圈貼緊。線圈中心對準甲狀軟骨,固定頭、頸部,并囑病人檢查過程不咳嗽、吞咽。矢狀位定位光標對準病人鼻尖與胸骨靜脈切跡連線,軸位光標對甲狀軟骨水平,鎖定位置,進床至磁體中心。二.脊柱MRI檢查技術2、體位:

(2)胸椎與胸髓:將腰椎線圈置于床面上,病人仰臥,身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頭先進,雙手上舉或置于身體兩側,雙腿平放。線圈上端應超過肩部,包C7。矢狀位光標應對準身體中線,軸位光標應與T4椎體水平鎖定后,進床至磁體中心。若使用表面線圈,應使表面線圈長軸中心貼緊胸椎棘突,線圈上包C7,必要時分段檢查。

(3)腰椎與腰髓:體位同胸椎,線圈的中部對髂嵴,矢狀位定位光標對身體中線,軸位定位光標對線圈中心部位。若使用表面線圈與胸椎同,線圈下緣對骶尾關節。二.脊柱MRI檢查技術3、掃描:(1)掃描方位:頸、胸、腰椎及脊髓檢查時常規掃描方位均為矢狀位、軸位,必要時加掃冠位,以便觀察椎體、椎間孔、神經根及脊髓病變等。(2)掃描定位像:均可先選冠狀位SE序列T1WI作為掃描定位像,在該定位像上確定與脊髓平行的矢狀掃描層面;再以所獲矢位像作為定位像,確定與椎間隙平行的軸位掃描層面。應根據具體FOV確定相位編碼方向。(3)成像序列:常規選用SE、FSE、GRE序列,IR或快速IR序列也較常用。脊髓檢查還可采用MR脊髓造影。可選用預飽和、外周門控、流動補償、去相位包裹等功能。二.脊柱MRI檢查技術脊柱脊髓正常MR表現1脊椎序列2生理曲度3椎體信號T1WI等信號T2WI低信號二.脊柱MRI檢查技術二.脊柱MRI檢查技術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現4椎間盤T1WI等信號T2WI高信號5脊髓T1WI等信號T2WI低信號二.脊柱MRI檢查技術椎體轉移瘤--矢狀面T1WI和T2WI二.脊柱MRI檢查技術頸段脊髓內星形細胞瘤

脊膜瘤MRI表現2.脊柱MRI檢查技術GCTofC-7

posteriorelements

16ymale骨巨細胞瘤三.胸部MRI檢查技術1、線圈

體線圈或選用包繞式體部表面線圈(檢查胸部)、包繞式心臟表面線圈(檢查心臟大血管)以及相控陣線圈。2、體位

首先使病人坐在檢查床上,放置心電電極。注意電極不應放置在肋骨上或肩胛骨上,否則心電信號將減弱。病人取仰臥位,身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頭先進,雙上肢置與身體兩側,雙手交叉于腹前。呼吸補償感壓器應放在呼吸幅度最大部位。注意感壓器導線和心電導線均不可接觸到磁體。矢狀位定位光標應正對病人身體中線,軸位定位光標應正對劍突水平,鎖定位置。三.胸部MRI檢查技術2、體位

呼吸門控和心電門控波形顯示良好后,進床至磁體中心,再次檢查兩種門控波形顯示良好后開始掃描。胸部檢查如使用包繞式表面線圈時,線圈應置于病人背后,線圈橫軸與病人背部中線垂直,中心對準胸骨中點,線圈兩端向胸前包裹。心臟大血管檢查如使用包繞式心臟表線圈時,線圈橫軸中心應正對左鎖骨中線第五肋間處,然后兩端分別包繞胸部并用束帶固定于又側胸壁。

三.胸部MRI檢查技術3、掃描:

(1)常規掃描方位:肺與縱隔檢查常規使用軸位、冠狀位,根據需要加矢狀位及斜位。心臟大血管檢查除軸、冠、矢狀位外,還應獲取。心臟長軸位、短軸位,其它還有瓣膜功能位及功能分析位等。三.胸部MRI檢查技術(2)掃描定位像:可先取冠狀位SE序列T1WI作為定位像,確定軸位掃描層面;再以軸位圖像作為定位像,確定其它方位(包括心臟長、短軸)掃描層面。冠狀層面以左右方向、軸位和矢狀位層面均以前后方向作為相位編碼方向。(3)成像序列:常規選用SE、GRE序列等,可選流動補償、預飽和等功能。心臟大血管檢查可應用MRA技術,心臟檢查還可選用MRI電影方式,進行心功能分析。心肌灌注成像技術可定量檢測心肌血供。三.胸部MRI檢查技術三.胸部MRI檢查技術先天性心臟病: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法樂氏四聯癥、單心室、大動脈轉位、永存動脈干、肺靜脈畸形引流等。

后天性心臟病:心肌病、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瓣膜疾病(目前不及超聲)、心臟腫瘤等。

大血管疾病:主動脈縮窄、動脈瘤、夾層動脈瘤、大動脈炎、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狹窄。目前對主動脈、頸部血管、腎動脈、腹腔干、髂動脈、股動脈、腋動脈、腔靜脈等大血管病變的診斷,MRA和對比增強MRA相配合已基本能取代常規血管造影。

心包病變:間皮瘤、心包囊腫、心包炎等四.胸部MRI檢查技術1、線圈:

雙側或單側乳腺專用線圈、相控陣線圈。2、體位:病人仰臥,頭先進,雙臂彎曲前伸支撐身體伏于乳腺線圈和坡墊上,身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使病人體位舒適。乳腺懸吊于線圈內,不應受到任何擠壓。如使用呼吸門控,則應將感壓器置于病人背部并固定。調整乳腺位置,使乳頭正對線圈外壁上的垂直標志線。如檢查雙乳,應調整位置。鎖定位置后進床至磁體中心。四.乳腺MRI檢查技術3、掃描:(1)常規掃描方位:軸位、矢狀位。(2)掃描定位像:可先取軸位SE序列T1WI作為定位像,確定矢狀位掃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