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3物態變化分類匯編-2020和2021年廣東廣州中考物理模擬考試_第1頁
專題3物態變化分類匯編-2020和2021年廣東廣州中考物理模擬考試_第2頁
專題3物態變化分類匯編-2020和2021年廣東廣州中考物理模擬考試_第3頁
專題3物態變化分類匯編-2020和2021年廣東廣州中考物理模擬考試_第4頁
專題3物態變化分類匯編-2020和2021年廣東廣州中考物理模擬考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和2021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物理模擬考試試題分類——專題3物態變化一.選擇題(共23小題)1.(2021?荔灣區校級二模)陳老師開著極暗的電燈在密閉的暗室內沖洗相片,由于暗室內太熱,他又打開電風扇。假設房間與外界絕熱良好,風扇持續工作一段時間后,則掛在房間的溫度計的示數會()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降低或不變2.(2021?荔灣區校級二模)下面是小紅查到的資料,提供了一些數據:幾種晶體的熔點(標準大氣壓)晶體熔點/℃晶體熔點/℃晶體熔點/℃鎢3410鋁660固態水銀﹣39鐵1535鉛328固態甲苯﹣95鋼1515錫232固態酒精﹣117灰鑄鐵1177萘80.5固態氮﹣210銅1083海波48固態氧﹣218金1064冰0固態氫﹣259幾種液體的沸點(標準大氣壓)液體沸點/℃液體沸點/℃液體沸點/℃液態鐵2750甲苯111液態氧﹣183液態鋁1740水100液態氮﹣196水銀357酒精78液態氫﹣253液態萘217.9液態氨﹣33.4液態氦﹣268.9小紅用如圖裝置探究一種名為萘的物質,在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請你思考:為了達到這一實驗目的,要求我們在實驗時觀察什么現象、收集什么證據?在哪個時段觀察現象、收集證據呢?然后,分析哪些數據得到結論?如果讓小紅操作實驗、觀察數據,而你從她的操作、觀察過程中,去收集實現實驗目的需要的數據,將得到的圖像是()A. B. C. D.3.(2021?廣州二模)①將濃度分別為5.6%、22.4%的鹽水一起放入﹣18℃的環境中足夠長的時間后,發現濃度為5.6%的鹽水變為固態,而濃度為22.4%的鹽水依舊為液態;②在濃度為5.6%的鹽水變為固態后,將其從﹣18℃的環境中拿出,剛拿出來的時候,裝鹽水的杯子外壁上很快出現了白色的粉末;放置在恒溫為26℃的室內一段時間后,發現濃度為5.6%的鹽水重新變為液態,杯子外壁的白色粉末也變為液態。關于以上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濃度為5.6%的鹽水凝固點比濃度為22.4%的鹽水凝固點高 B.濃度為5.6%的鹽水變成固態后重新變為液態的過程是熔化過程,該過程需要放熱 C.裝鹽水的杯子外壁出現白色粉末的過程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 D.杯子外壁的白色粉末變為液態的過程是液化過程,需要放熱4.(2021?廣州模擬)物質Q通過適當處理,出現三種常見的不同物態(甲、乙、丙),如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乙是液態 B.甲變成乙需要吸收熱量 C.丙直接變成甲需要吸收熱量 D.乙經冷卻后變成丙的過程稱為凝固5.(2021?廣州三模)物質M原來沒有流動性,在發生某種物態變化后具有流動性,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這種物態變化一定是熔化 B.物質M發生該物態變化一定需要吸熱 C.這種物態變化一定是液化 D.物質M發生該物態變化一定需要放熱6.(2021?越秀區校級三模)若沒有先甩一下體溫計就先后給甲乙兩人測量體溫(測量前均已用酒精消毒),體溫計示數分別為37.9℃和38.4℃,則甲乙兩人的體溫()A.甲的體溫一定是37.9℃,乙的體溫一定是38.4℃ B.甲的體溫可能不是37.9℃,乙的體溫也可能不是38.4℃ C.甲的體溫一定不是37.9℃,乙的體溫也可能不是38.4℃ D.甲的體溫可能不是37.9℃,乙的體溫一定是38.4℃7.(2021?白云區二模)生活中有“濕布粘蝦”的現象,打開冰箱冷凍室,用潮濕的布貼在冰冷的蝦表面,提起布就能將蝦順帶提起,如圖所示,“濕布粘蝦”發生的物態變化是()A.凝固 B.液化 C.凝華 D.熔化8.(2021?海珠區一模)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甲所示。T時刻,用溫度計測得該物質的溫度如圖乙所示。則()A.乙圖溫度計示數為58℃ B.該物質的熔化過程,持續了40min C.10min時,物質處于固態 D.實驗過程中,物質吸熱,溫度一直升高9.(2021?廣州二模)如圖所示,護目鏡鏡片會因起“霧”給醫療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帶來諸多不便,對此正確的解釋是()A.護目鏡鏡片上的“霧”是水蒸氣 B.“霧”形成過程需要吸熱 C.“霧”形成在護目鏡的內側 D.“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10.(2021?廣州二模)如圖為空調工作時制冷劑流動圖示,制冷劑經過A和B時會發生物態變化,在變化前后都具有流動性,它在B中發生的物態變化為()A.熔化 B.升華 C.液化 D.汽化11.(2021?黃浦區模擬)如圖所示,把一些干冰(約﹣76℃)放入一個干燥的空金屬易拉罐內,過一會兒,易拉罐外壁上部出現小水珠,外壁下部出現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小水珠是易拉罐中的干冰熔化后滲透出來的 B.小水珠是周圍的水蒸氣吸熱液化而成的 C.霜是周圍的水蒸氣放熱凝華而成的 D.霜是周圍的水蒸氣放熱凝固而成的12.(2021?增城區一模)如圖1是金屬鎵,把10℃的固態鎵放入圖2的裝置進行加熱,水的溫度恒定為50℃,測得鎵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如圖3,第8分鐘時,鎵已完全變成了液態,則()A.鎵的熔化時間為16min B.鎵的熔點為30℃ C.由實驗數據可以判斷鎵的沸點為50℃ D.鎵在熔化的過程中內能不變13.(2021?番禺區一模)物質處于A物態時,具有固定的形狀,處于B物態和C物態時,具有流動性,對處于C物態的物質進行降溫壓縮后,也可以使其轉化為B物態,下列哪種變化為升華()A.物態A變為物態C B.物態B變為物態C C.物態C變為物態B D.物態A變為物態B14.(2021?越秀區一模)對某物質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后,其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物質的熔點一定是t B.該物質的沸點可能大于t C.該物質在6~10min內能不變 D.該物質在0~6min內不可能發生物態變化15.(2021?廣州三模)盡管忙于備戰中考,孝順的小旋利用周末到水果市場購買增城桂味荔枝,用泡沫箱裝好,把自制的冰袋放入箱內,密封后交給快遞小哥寄往家鄉給爺爺奶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選用泡沫箱是因為泡沫的隔熱效果好 B.把冰袋放在荔枝下方,冷凍效果會更好 C.冰袋內裝相同質量的0℃冰或水,其冷凍效果是一樣的 D.冰在冰袋內發生的液化變化是吸熱過程16.(2020?白云區一模)“降溫沸騰”的實驗:在玻璃瓶內倒入半瓶水,在微波爐里加熱,當瓶子里的水大量沸騰時,立即關掉微波爐,帶上絕熱手套,取出瓶子并蓋緊蓋子后,發現水停止沸騰。在瓶蓋上放上冰塊,如圖,又可以看到水重新沸騰。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液體沸騰可在任何溫度且不需要吸熱 B.水會重新沸騰是它吸收了冰塊放出的熱量 C.瓶內水上方壓強降低,從而使水的沸點降低 D.放置冰塊,瓶內氣體的溫度降低,水蒸氣會凝華形成小水珠17.(2020?黃埔區一模)夏天,人們站在吊扇下吹風有涼爽的感覺,如果把一支表面干燥的溫度計放在吊扇下吹風,溫度計的示數將()A.先降低后升高 B.不變 C.降低 D.升高18.(2020?海珠區一模)如圖是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據此判斷該物質在溫度()A.t1時,肯定處在固態 B.t2時,肯定處在液態 C.t1時,內能始終不變 D.t2時的內能小于t1時的內能19.(2020?海珠區模擬)冰在熔化過程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放出熱量,內能減少 B.吸收熱量,內能增加 C.溫度、內能都不變 D.溫度、內能都增大20.(2020?增城區一模)下表為不同氣壓下水的沸點:p/×105Pa0.981.011.131.291.481.691.802.05t/℃99100103107111115117121壓力鍋工作時鍋內氣體壓強最大可達1.69×105Pa,鍋內水的最高溫度()A.可達100℃ B.可達115℃ C.可達121℃ D.不確定21.(2020?番禺區模擬)下列關于生活中常見熱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A.北方初冬,路邊石塊上出現的霜是凝固現象 B.高壓鍋內水的沸點比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高,原因是氣壓越高,沸點越高 C.夏天,人在電風扇下吹風感覺涼爽是因為電風扇吹風可以降低室內的溫度 D.我們看到的熱鍋上的“白氣”,是鍋內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氣22.(2020?白云區校級一模)汽車行駛時,利用防凍冷卻劑在發動機散熱器管道內循環流動,帶走發動機多余的內能,使發動機不會過熱而影響運轉。防凍冷卻劑主要由水和不易汽化、密度比水小的某種防凍劑(簡稱“原液”)混合而成,原液含量(原液占防凍冷卻液體積的比例)越高,防凍冷卻劑的比熱容越小。根據文字及圖表信息,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汽車行駛時,冷卻液在散熱器里向發動機不斷放熱 B.防凍冷卻液的凝固點隨著原液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C.儲液箱內之所以使用防凍冷卻劑而不使用水,是因為防凍冷卻劑的沸點較高,凝固點較低 D.原液含量為55%時,防凍冷卻液的沸點為110℃23.(2020?白云區二模)水的凝固點為0℃,酒精的凝固點為﹣117℃,小華同學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體放入易拉罐,將易拉罐表面擦干凈后放入冰箱的冷凍室(冷凍室溫度可達﹣5℃)中,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后,從冷凍室取出混合液體時,卻發現混合液沒有凝固。同時觀察到易拉罐周圍有“白氣”冒出,易拉罐外表面的下部和底部有白色粉末狀物質生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混合液體從冷凍室取出時與放入前相比,溫度沒有發生改變 B.將酒精加入水后,會使水的凝固點升高 C.白色粉末物質是冰,是由水凝固而成 D.易拉罐周圍“白氣”是水蒸氣液化而成的二.填空題(共5小題)24.(2021?荔灣區校級二模)以下是關于空氣濕度的資料。干、濕球溫度計示數差℃相對濕度(%)干球溫度計示數℃12314897969169080711891817220918274①若1m3的空氣最多能容納水蒸氣為8g,而實際容納了2g,則空氣相對濕度為25%。②其它條件相同時,相對濕度越大,水蒸發得越慢。如圖,其中一溫度計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蓋(濕球溫度計),另一溫度計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干球溫度計),利用兩溫度計的示數及下表可得當時的相對濕度。(1)如圖可以讀出濕球溫度計示數為℃,干球溫度計示數更(選填“高”或“低”)。(2)若相對濕度是91%,濕球溫度計示數為19℃,從表中和題意推算出干球溫度計示數為℃。25.(2021?越秀區校級模擬)老王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10g冰的熔化特點,他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觀察物質的狀態。圖乙是他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1)由圖像老王判斷:冰屬于理由是。(2)由圖乙可知,冰熔化過程共吸熱量J。(c水=4.2×103J/(kg?℃),c冰=2.1×103J/(kg?℃)(3)A與B相比,哪一時刻試管內物質具有的內能較大?,理由是。26.(2021?廣州模擬)為觀察霜是如何形成的,小旋在實驗室里進行相關實驗。把適量干冰放入鋁罐里,一段時間后鋁罐外壁結了一層霜,如圖1所示。(1)在小旋把溫度計玻璃泡剛插入碎干冰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2所示,此時溫度計的示數為,這是干冰的溫度嗎?簡要寫出你的分析過程。(2)簡要說明霜是如何形成的。(3)本實驗中,干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實現這個作用的?27.(2020?越秀區一模)小明利用溫度計在如圖甲所示的一個標準大氣壓下且恒溫的環境下進行實驗,此時溫度計的示數是℃,將此溫度計放入一杯裝有適量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體),從溫度計放入開始計時,放置時間足夠長,圖乙中可以反應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的情況的示意圖是。(選填“A”或“B”或“C”)28.(2020?廣州二模)把一個如圖所示的小口空玻璃瓶放入冰箱內長時間冷凍后取出,過一會發現玻璃瓶的內外側都附有小水珠。(1)這些水珠是如何形成的?。(2)空玻璃瓶哪一側附有的水珠較多?(選填“內側”、“外側”或“內外側一樣多”)。該過程玻璃瓶(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3)甲、乙兩地的氣溫相同,小凱和小旋在甲、乙兩地進行相同的實驗(冰箱、玻璃瓶、冷凍溫度、冷凍時間都相同),結果發現甲地玻璃瓶表面附有的水珠比乙地多,其原因可能是:。三.作圖題(共1小題)29.(2020?白云區模擬)走進氣象站,可以看到如圖甲所示的百葉箱,箱內有兩支溫度計(分別記錄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和任意時刻氣溫)和一個濕度計裝置(是用兩只溫度計做成的,其中一個是濕球溫度計,它的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蓋;另一個是干球溫度計,它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氣中)。(1)百葉箱中的溫度計刻度均勻,這說明測溫物質在測溫范圍內溫度改變相同時,測溫物質的改變量相同;如圖乙,干球溫度計的示數一般會(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濕球溫度計的示數,這是因為;(2)如圖丙,溫度計示數是(選“﹣34”或“﹣26”)℃。四.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30.(2021?白云區二模)汽車發動機防凍液主要由水和某種防凍劑《簡稱原液)混合而成,原液含量(防凍劑占防凍液體積的比例)變化,防凍冷卻液的凝固點和沸點與原液含量的關系圖像見圖1和圖2所示。選用時,防凍冷卻液的凝固點應低于環境最低溫度10℃以下,而沸點一般要高于發動機最高工作溫度5℃以上。(1)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車時間比較長,會因水結冰容易導致散熱器管道脹裂,因為當水結冰時,體積(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依據是。(2)分析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填下列選項)A.原液含量越高,其沸點越高B.原液含量越高,其凝固點越高C.原液含量低于65%時,其凝固點一直隨原液含量增大而升高(3)發動機工作溫度為90~101℃,所在地區最低溫度為一17℃,應選用何種較合適比的防凍冷卻液(選填“35%”、“45%”、“55%”或“65%”)。31.(2020?白云區二模)小亮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是℃。(2)從加熱到沸騰,再撤去酒精燈一段時間,圖乙是小亮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溫度﹣﹣時間圖像。由圖像可知:比較t1=10min和t2=20min時,水在t1時刻的內能(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2時刻的內能,依據是。(3)結合圖像提供的信息,比較從40~50min和50~60min兩個時間段,發現水降溫過程的規律是。(4)小亮開始實驗時水量少了點,于是在沸騰后又往燒杯里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樣大的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圖中能反映小亮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選填字母)。A.B.C.D.五.解答題(共1小題)32.(2021?黃浦區模擬)物質A溫度為T1,放入溫度恒為T2的環境中,已知T1>T2,則物質A會(選填“吸熱”或“放熱”);已知物質A在此過程中發生物態變化,且A在該物態變化前后都具有流動性,則A在物態變化前處于(選填“固態”、“液態”或“氣態”),該物態變化為(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此過程中物質A的內能(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020和2021年廣東省廣州市中考物理模擬考試試題分類——專題3物態變化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3小題)1.【解答】房間與外界絕熱良好,風扇的電阻會產生熱量,而風扇自身不會使環境溫度降低,只會使環境溫度升高,故室內溫度不降反升。故選:A。2.【解答】解:AB、萘是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由表中數據可知萘的熔點是80.5℃,所以萘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80.5℃不變,實驗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故B符合題意,A不符合題意;CD、圖像中溫度保持220℃不變,不是萘的熔點,故CD不符合題意。故選:B。3.【解答】解:A、﹣18℃的環境中,濃度為5.6%的鹽水變為固態,而濃度為22.4%的鹽水依舊為液態,說明濃度為5.6%的鹽水凝固點比濃度為22.4%的鹽水凝固點高,故A正確;B、濃度為5.6%的鹽水變成固態后重新變為液態的過程是熔化過程,此過程需要吸熱,故B錯誤;C、裝鹽水的杯子外壁出現白色粉末的過程是凝華現象,故C錯誤;D、杯子外壁的白色粉末變為液態的過程是熔化現象,需要吸熱,故D錯誤。故選:A。4.【解答】解:由圖分析可知:物態甲壓縮變成物態乙,然后降溫變成物態丙,推斷甲為氣態,乙為液態,丙為固態;A、由上述分析乙是液態,故A正確;B、甲變乙為液化現象,此過程放熱,故B錯誤;C、丙直接變成甲是升華現象,此過程需要吸熱,故C正確;D、乙經冷卻后變成丙的過程稱為凝固,故D正確。故選:B。5.【解答】解:固體不具有流動性,液體和氣體具有流動性,物質M原來沒有流動性,在發生某種物態變化后具有流動性,說明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熔化)或氣態(升華),熔化和升華過程都需要吸收熱量,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6.【解答】解:根據體溫計的特點,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銀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沒有甩的體溫計直接用來測量病人的體溫,若原來體溫計的示數是37.9℃,甲病人的體溫如果不高于37.9℃,體溫計顯示的甲病人的體溫就是37.9℃,所以甲病人的體溫低于或等于37.9℃;再測量乙病人的體溫顯示是38.4℃,說明體溫計中的水銀在37.9℃的基礎上上升了,所以測量是準確的,即乙病人的體溫一定是38.4℃。故選:D。7.【解答】解:“濕布粘蝦”是因為濕布上的水由液態變成了固態,是凝固現象,故BCD錯誤,A正確。故選:A。8.【解答】解:A、由乙圖可知,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2℃,而且液柱上表面對應的刻度在零刻度以上,故讀數為56℃,故A錯誤;B、該物質的熔化過程,持續了25min﹣10min=15min,故B錯誤;C、10min時,剛開始熔化,物質處于固態,故C正確;D、實驗過程中,物質在10min﹣25min之間,一直吸熱,溫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C。9.【解答】解:護目鏡鏡片上的“霧氣”是醫務人員口中呼出氣流中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鏡片,在護目鏡的內側發生了液化現象,形成的小水珠。“霧氣”是液化現象,形成過程需要放熱。故選:C。10.【解答】解:液體和氣體具有流動性,稱為流體,M在該物態變化前后都具有流動性,則M在物態變化前后為液態或者氣態;A、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物態變化前為固態,故A不符合題意;B、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物態變化前為固態,故B不符合題意;C、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液化放熱,故C不符合題意;D、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吸熱,故D符合題意。故選:D。11.【解答】解:(1)小水珠是易拉罐外側的溫度較高水蒸氣遇到冷的易拉罐上部(凝固點以上)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熱,故A、B錯誤;(2)霜是易拉罐外側的溫度較高水蒸氣遇到冷的易拉罐下部(凝固點以下)凝華而成的冰晶,凝華放熱,故C正確,D錯誤。故選:C。12.【解答】解:AB、由圖3可知,2min至6min是鎵的熔化時間,為4min,鎵熔化時溫度不變,鎵的熔點為30℃,故A錯誤,B正確;C、無論鎵的沸點是等于還是高于50℃,恒溫壺調節的溫度為50℃,溫度都無法升高,所以不可以判斷鎵的沸點是否是50℃;將恒溫壺的溫度適當調高(如60℃),根據鎵的溫度是否升高判斷鎵的沸點是否是50℃,故C錯誤;D、鎵在熔化的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故D錯誤。故選:B。13.【解答】解:A物質有固定的形狀,故A物質為固態,C物質具有流動性,且C物質進行降溫壓縮后可變為B物質,故C物質為氣態,B物質為液態;升華是固態直接變為氣態,故為物態A變為物態C。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4.【解答】解:A.該物質不能確定其本身的狀態,不知道是晶體的熔化還是液體的沸騰,故不能確定是熔點還是沸點,故A錯誤;B.若熔化圖像,物質的沸點可能大于t,故B正確;C.該物質在6﹣10min內,持續吸收熱量,內能增大,故C錯誤;D.物質在0﹣10min內會蒸發﹣﹣由液體變成氣態,因此會發生物態變化,故D錯誤.故選:B。15.【解答】解:A、泡沫箱的隔熱效果好,可以減弱箱內外熱量的傳遞,故A正確;B、冰袋附近的冷空氣密度大會向下運動,放在荔枝上方冷凍效果會更好,故B錯誤;C、0℃冰或水雖然溫度相同,但是冰熔化變成水的過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冷凍效果會更好,故C錯誤;D。冰變成水涉及的物態變化是熔化,故D錯誤;故選:A。16.【解答】解:A、液體沸騰需要達到沸騰且繼續吸熱,故A錯誤;BC、水重新沸騰時因為放置冰塊后,瓶內水上方氣壓降低,水的沸點降低,故B錯誤,C正確;D、水蒸氣變為小水滴,是由氣態變為液態,屬于液化現象,故D錯誤。故選:C。17.【解答】解:人站在吊扇下吹風有涼爽的感覺,是因為風加快了人體上汗液的蒸發,而蒸發吸熱降低了人體的溫度,所以人感到涼爽;把一支溫度計也放在吊扇下對著干燥的溫度計吹風,由于溫度計玻璃泡上外面沒有水分,所以溫度計的示數是不變的。故選:B。18.【解答】解:根據圖象可知,該物質熔化時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所以該物質是晶體,溫度t2是物質的熔點;A、溫度為t1時,物質還沒有達到熔點,沒有開始熔化,所以該物質一定是固態,故A正確;B、溫度t2是物質的熔點,在熔點溫度時物質可能處于固態,也可能處于固液共存態,還可能處于液態,故B錯誤;CD、在整個過程中物質不斷吸熱,內能始終增加,t2時的內能大于t1時的內能,故CD錯誤;故選:A。19.【解答】解:冰是晶體,冰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但內能變大,所吸收的熱量供給冰熔化了。故選:B。20.【解答】解:從表格數據上可知,壓力鍋工作時鍋內氣體壓強達到1.69×105Pa,鍋內水的最大溫度對應的應為此時水的沸點:115℃。故選:B。21.【解答】解:A、冬天,路面上出現的霜,是空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A錯誤;B、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越高,沸點越高;高壓鍋內的氣壓高于1標準大氣壓,所以高壓鍋內水的沸點高于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故B正確;C、夏天吹風扇,身上感到涼爽,這是因為風扇吹來的風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發,蒸發吸熱,導致人身體表面的溫度降低,所以人會感到涼快,但不能降低室內的溫度,故C錯誤;D、我們看到的熱鍋上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錯誤。故選:B。22.【解答】解:A、汽車行駛時,冷卻液在散熱器里從發動機里不斷吸熱,故A錯誤;B、由圖可知,原液含量在70%以下時,防凍冷卻液的凝固點隨著原液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當原液含量在70%以上時,凝固點隨著原液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故B錯誤;C、由于防凍冷卻劑的沸點較高,凝固點較低,所以儲液箱內使用防凍冷卻劑而不使用水,故C正確;D、由圖可知,原液含量為55%時,防凍冷卻液的沸點為108℃,故D錯誤。故選:C。23.【解答】解:(1)從冷凍室取出混合液體,易拉罐冒出的“白氣”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說明易拉罐的溫度低于室溫,故A錯誤,D正確;(2)易拉罐長時間在冷凍室內放置,溫度為﹣5℃,但混合液沒有凝固,說明加入酒精后,水的凝固點降低了,故B錯誤;(3)易拉罐外表面的下部和底部白色粉末狀物質是空氣中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固態小冰晶,故C錯誤。故選:D。二.填空題(共5小題)24.【解答】解:(1)由圖可知,濕球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柱在10℃以上第6條刻度處,溫度為16℃;已知干球溫度計示數為18℃,則干球溫度計示數更高;(2)若相對濕度是91%,干球溫度計示數比濕球溫度計示數更高,濕球溫度計示數為19℃,由表格中信息可知,干球溫度計示數為20。故答案為:(1)16;高;(2)20。25.【解答】解:(1)由圖像可判斷:冰屬于晶體,理由熔化的過程中,吸熱溫度保持不變;(2)用同一個酒精燈加熱,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的熱量是相同的;即冰熔化過程中吸收的熱量等于水加熱10min吸收的熱量,由圖可知,對水加熱10min,升高的溫度為10℃;則冰熔化吸收的熱量為:Q=c水m(t﹣t0)=4.2×103J/(kg?℃)×10×0.001kg×10℃=420J;(3)A與B相比,B時刻試管內物質具有的內能較大,理由是:由A到B的過程中冰一直在吸熱溫度不斷升高,內能增大。故答案為:(1)晶體;熔化的過程中,吸熱溫度保持不變;(2)420;(3)B;由A到B的過程中冰一直在吸熱溫度不斷升高,內能增大。26.【解答】解:(1)此時溫度計的示數為﹣15℃,這不是干冰的溫度,使用溫度計測液體溫度時,只有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時,其示數才等于被測物體的溫度。(2)霜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3)本實驗中干冰的主要作用是升華過程需要向周圍吸收熱量從而使周圍環境溫度降低,即創造低溫環境。故答案為:(1)﹣15℃;不是;使用溫度計測液體溫度時,只有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時,其示數才等于被測物體的溫度。(2)霜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3)創造低溫環境;干冰升華時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27.【解答】解: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測量溫度時,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在10℃以上5格處,示數為15℃;通過溫度計可知,現在環境溫度是15℃,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將溫度計放入冰水混臺物中,溫度計的溫度會下降,一段時間后與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相同,即為0℃;因為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吸熱熔化時溫度不變,所以一段時間內溫度計的示數也保持不變;當全部熔化成水后繼續吸熱,水的溫度會上升;直到與室溫相同。因此溫度計的體積變化規律為:先變小后不變,然后增大,故B正確、AC錯誤。故答案為:15;B。28.【解答】解:(1)玻璃瓶從冰箱拿出后溫度較低,周圍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瓶會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瓶壁上;(2)玻璃瓶從冰箱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