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2025屆河北省高三上學期高考模擬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時期,周公將遠古到殷商的原始禮儀加以整理、改造,確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規矩、儀節,成為對中國傳統文化、宗教思想影響至深的“周禮”。這主要說明了“周禮”A.旨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B.出于加強皇權的需要C.維護了社會治安穩定 D.具有現實導向和繼往開來的特點【答案】D【解析】“周禮”是對遠古到殷商原始禮儀的整理、改造,對中國傳統文化、宗教思想影響至深。這充分說明“周禮”具有現實導向和繼往開來的特點,故D項正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符合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主旨,故A項錯誤;西周時期還沒有皇權,故B項錯誤;“周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維護社會穩定,C項錯在“維護了”。2.漢武帝時期,分全國為十三州,各州設刺史一人,其職責是“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由此可知,刺史的主要職能在于()A.代表中央監察地方 B.分割郡縣行政權力C.提升地方行政效率 D.控制地方財政大權【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武帝時期(中國)。據題干“(刺史)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將全國分為十三州,設置刺史監察地方,因此刺史主要職能是代表中央監察地方,A項正確;西漢刺史負監察而非行政官員,排除B項;刺史屬于監察官,無法說明提升地方行政效率,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刺史的監察職能,而非控制地方財政,排除D項。故選A項。3.唐代的煉丹著作《鉛汞甲庚至寶集成》等即記錄了火藥的誕生。到北宋時,政府開始組織有關火藥與火器的大規模生產,由于涉及軍事機密,官方作坊要求工匠熟背制造程序,嚴禁外傳,同時禁止硫磺、硝石出境,特別是流向遼國。據此可知()A.專制主義制約科技進步 B.政府行為主導科技發展C.宋代火藥技術已趨成熟 D.華夷觀念影響科技交流【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北宋時期,遼是與北宋對峙的少數民族政權。北宋政府禁止硫磺、硝石出境,流向遼國,這是因為北宋將遼視為“夷”,擔心火藥技術和原料流入遼國會增強遼國的軍事力量,威脅自身安全。這種做法體現了華夷觀念對科技交流的影響,D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北宋政府禁止火藥相關技術和原料外流,特別是流向遼國,沒有體現專制主義對科技進步的制約。專制主義主要是指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材料未涉及君主專制對火藥技術研發等科技進步方面的阻礙內容,排除A項;雖然北宋政府組織火藥與火器的大規模生產,但不能就此說明政府行為主導科技發展。因為材料沒有體現政府在火藥技術的研發、改進等科技進步環節起到主導作用,只是在生產和保密方面有所作為,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宋代火藥技術成熟與否的相關內容,如技術指標、火藥性能等方面的信息來表明技術已趨成熟,所以不能得出宋代火藥技術已趨成熟的結論,排除C項。故選D項。4.明清時期江南絲織品的輸出,“北趨京師;東北并高句麗、遼沈;西北走晉、絳,逾大河,上秦、雍、甘、涼,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嶺、湖湘、豫章、兩浙、七閩,溯淮泗,道汝洛”。這說明A.全國性的市場網絡已經形成 B.長途販運推動工商業市鎮興起C.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D.水運成為貿易運輸的主要形式【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北趨京師;東北并高句麗、遼沈;西北走晉、絳,逾大河,上秦、雍、甘、涼,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等信息可知,體現了明清時期的江南絲織品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說明當時已經形成全國性的市場網絡,A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明清時期江南絲織品在全國各地的分布,沒有體現長途販運對工商業市鎮興起的推動作用,B項錯誤;農產品商品化指的是農產品面向市場的現象,材料內容沒有體現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C項錯誤;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明清時期江南絲織品在全國各地的分布,沒有體現貿易運輸的主要形式,也沒有涉及水運的運輸形式,D項錯誤。5.1861年,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說:“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下列近代企業與該思想主旨不相符的是()A.江南制造總局 B.漢陽鐵廠 C.福州船政局 D.繼昌隆繅絲廠【答案】D【解析】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反向題。時空范圍是1861年的中國。馮桂芬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此觀點體現了“中體西用”的思想,即以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和制度為根本,同時借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實現國家富強。繼昌隆繅絲廠是陳啟源創辦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其創辦主要是為了獲取商業利潤,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并非在“中體西用”思想的指導下建立,與題干中馮桂芬的思想主旨不相符,選擇D項;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派李鴻章創辦的軍事工業,其目的是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來維護清朝統治,體現了“中體西用”思想,A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漢陽鐵廠是洋務派張之洞創辦的民用工業,通過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來發展近代工業,符合“中體西用”的主張,B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福州船政局是洋務派左宗棠創辦的軍事工業,致力于學習西方造船技術,以增強清朝的軍事實力,符合“中體西用”思想,C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6.1903年,鄒容在《革命軍》中寫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此書剛一問世,便迅速傳播,銷售量居當時革命書刊第一位。這說明()A.革命思想逐漸被國人接受B.孫中山的革命思想來源于鄒容C.改革是中國當時的時代主流D.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廣泛建立【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鄒容的《革命軍》于1903年問世便迅速傳播且銷售量居當時革命書刊第一位。這表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民眾對革命的理念逐漸接受,A項正確;孫中山革命思想有其自身形成發展過程,并非來源于鄒容,排除B項;《革命軍》一書宣揚的是民主革命而非改革思想,排除C項;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包括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日知會和中國同盟會等。“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廣泛建立”的說法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7.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指出:“現時最主要的任務是有系統地、有計劃地、盡可能在廣大區域中準備農民的總暴動,要注意武裝工人及暴動巷戰等軍事訓練,即刻準備響應鄉村農民的暴動,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權。”這反映了當時的中共A.以領導工人運動為中心任務B.堅持“城市中心論”C.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D.決定發動南昌起義【答案】B【解析】“盡可能在廣大區域中準備農民的總暴動,要注意武裝工人及暴動巷戰等軍事訓練”說明當時中共仍然是堅持走城市中心暴動的道路,B正確;A是中共一大內容;C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D是1927年8月1日,八七會議是8月7日。8.1942年1月2日,蔣介石接受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建議,出任中國戰區(包括泰國、越南等國)最高司令。22日,羅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兼中美印戰區美軍司令官。這表明()A.中國抗戰是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B.美國干涉中國內政C.中國軍隊接受美國人的領導D.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據題干“(蔣介石)出任中國戰區(包括泰國、越南等國)最高司令”“史迪威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兼中美印戰區美軍司令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美等國結成反法西斯同盟,進行軍事合作,說明當時中國抗戰是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中國和美國等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合作,并非美國對中國內政的干涉,排除B項;蔣介石接受羅斯福的建議出任中國戰區最高司令,史迪威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屬于反法西斯力量的合作,并非中國軍隊要接受美國人領導,排除C項;材料強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與美國的合作,沒有體現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A項。9.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決議》,隨后不久又對油料、棉花、棉布等實行統購統銷政策。這一政策A.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推動了國家工業化的建設進程C.標志著計劃經濟體制形成D.促進了農村的基層民主建設【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建國初期的工業化建設,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根據所學,1953年我國開始進行一五計劃,進行工業化建設,中央對農業物資的統購統銷主要是推動工業化建設的需要,符合題意的是B項,AC項錯誤,題干中描述的不是基層民主建設,排除D項。10.1979年,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加拿大國際友人的談話中,談到了“我們不要資本主義,但是我們也不要貧窮的社會主義,我們要發達的、生產力發展的、使國家富強的社會主義”,還提出了“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論斷。鄧小平的這些思想主張()A.有利于我國經濟特區的創辦B.確定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C.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D.推動安徽、四川開始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979年(中國)。據題干“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重視與國際友人的交流,提出中國要學習西方國家“搞市場經濟”,建設“富強的社會主義”等主張,有利于我國創辦經濟特區,引進外資和西方先進技術、經驗等,A項符合題意;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時,才確定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排除B項;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尚未明確提出,排除C項;1978年,安徽、四川已經開始了農業生產責任制,排除D項。故選A項。11.古代雅典法律規定:如果公民試圖自殺,必須事先提出申請,以獲得批準;未經允許的自殺被視為犯罪行為。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體系已達到完備的程度B.公民個人自由受到嚴格限制C.自殺有違崇尚自然法則的理性精神D.城邦對公民具有強烈的保護意識【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雅典)。據題干信息,雅典法律規定公民只有在事先申請,并獲得政府批準后才能自殺,禁止公民隨意放棄生命和政治義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雅典城邦對其政治基礎即公民具有強烈保護意識,D項正確?;僅此一項法律規定,不足以說明古代雅典法律體系已達到完備的程度,排除A項;公民個人自由受到嚴格限制與材料體現的城邦嚴禁公民任意放棄生命的主旨不符,排除B項;崇尚自然法則的理性精神恰恰不需要獲得批準,與材料中未經允許的自殺被視為犯罪行為矛盾,排除C項。故選D項。12.16世紀,歐洲新建了許多大學:在德國,路德派建立了馬爾堡大學、耶拿大學、柯尼斯堡大學等;在瑞士,加爾文派創建了日內瓦學院等。這些大學以國內學生和本民族語言為主。這一現象主要反映了當時歐洲()A.教育擺脫了宗教束縛 B.民族國家的興起C.人文主義廣泛傳播 D.高等教育普及化【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歐洲)。據材料可知,16世紀新教教派新建的許多大學以國內學生和本民族語言為主的現象,結合所學可知,這一現象說明宗教改革后,歐洲民族國家興起,民族意識逐漸覺醒,B項正確;材料中的大學都是由新教教派新建的,說明教育并未擺脫宗教,排除A項;人文主義即尊重人的價值、追求現世生活的幸福,材料并未強調人文主義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新教派創建了一批大學,但無法得出當時高等教育是否普及,排除D項。故選B項。13.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聯邦議會由各邦代表組成,德意志皇帝以帝國名義宣戰,必須取得聯邦議會的同意,除非聯邦的領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擊。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國()A.中央政府權力削弱B.具有軍國主義傳統C.半專制的君主立憲制D.民主立憲是虛,君主專制是實【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近代德國。根據材料“聯邦議會由各邦代表組成,德意志皇帝以帝國名義宣戰,必須取得聯邦議會的同意,除非聯邦的領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擊”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德意志皇帝以帝國名義宣戰”的規定說明德意志皇帝仍具有較大的權力;材料“帝國名義宣戰,必須取得聯邦議會的”這一規定體現出議會在國家政治中的作用,說明德國君主立憲制有一定的民主性,說明這時期的德意志帝國半專制的君主立憲制,C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對比中央與地方權力情況,無法得出中央政府權力削弱的結論,排除A項;軍國主義是一種將武力視為國家根基的思想、制度、政策。其核心特征包括將國家完全置于軍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經濟、文教等各個方面均服務于擴軍備戰及對外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帝國名義宣戰,必須取得聯邦議會的”這一規定體現出議會在國家政治中的作用,體現了其民主政治的特征,不能體現民主立憲的虛,排除D項。故選C項。14.1921年,蘇俄政府通過法令規定,在土地國有化基礎上穩定現行農民土地占有形式,國家機關不得以平均地產或組織集體農莊等理由收回農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實驗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農民土地,也必須給農民同等份額的土地相交換。這一法令()A.擴大了農民的產品支配權B.有利于工農聯盟的鞏固C.完善了生產資料私有制D.加速了蘇俄農業集體化【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1年(蘇俄)。據題干“蘇俄政府通過法令”“穩定現行農民土地占有形式”,禁止隨意“收回農民占有的土地”,政府征用農民土地“必須給農民同等份額的土地相交換”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做法擴大了農民的產品支配權,維護了農民的利益,有利于工農聯盟的鞏固,B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農民的產品支配權,排除A項;完善了生產資料私有制與“土地國有化”等信息不一致,排除C項;蘇聯的農業集體化運動開始于1929年,排除D項。故選B項。15.二戰后,美國政府與娛樂業、傳媒界、商界等協同作戰,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宣傳機制,借助實景展示媒介、傳統紙質媒介和電子視聽媒介對國家形象進行了空前鼓吹,如1950年芝加哥博覽會、1955年“人民資本主義”主題展覽等。美國政府這些做法旨在A.構建遏制中國的安全體系 B.同蘇聯爭奪第三世界國家C.贏得遏制共產主義的優勢 D.推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合【答案】C【解析】根據“二戰后,美國政府與娛樂業、傳媒界、商界等協同作戰,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宣傳機制”“對國家形象進行了空前鼓吹”“1950年”“1955年”,結合所學可知,此時正是美蘇冷戰時期,材料反映出美國政府旨在贏得遏制共產主義的優勢,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中國的信息,材料信息與推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合無關,排除AD兩項;B項材料無法體現。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的傳統道德和“家訓”,都是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孕育、發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會的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尊卑觀念的制約,受到維護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續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親”、“忠君”和輕視婦女等觀念的影響。其中有許多封建的糟粕,如男尊女卑、歧視婦女等。——摘編自徐少錦、陳延斌《中國家訓史》材料二近代早期英國社會,貴族鄉紳階層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教育觀念具有重要的社會影響力。他們認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神職人員,而是培養能夠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具有良好品德和實用技能的紳士。在教育內容上,他們注重古典文化的學習,同時也強調現代語言、數學、地理、歷史等學科的重要性,并且重視體育和軍事訓練,以培養紳士的優雅舉止和堅韌品質。——摘編自王強《近代早期英國貴族鄉紳的教育觀念及實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傳統道德和“家訓”的特點,并加以簡要評價。(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早期英國貴族鄉紳教育觀念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與中國古代傳統道德和“家訓”教育觀念的不同之處。【答案】(1)特點:在封建社會中形成;受等級制度和尊卑觀念制約;具有封建糟粕。評價:一定程度上規范了人們的道德行為,有利于家庭和社會的穩定;但其中的封建糟粕不利于人性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2)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影響;民族國家的興起。不同之處:教育目的是培養紳士而非維護封建統治;教育內容更加注重實用技能和現代學科;教育觀念更具開放性和進步性。【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古代的中國。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一“都是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孕育、發展和形成的”可知,其特點是在封建社會中形成;根據材料一“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會的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尊卑觀念的制約”可知,其特點是受等級制度和尊卑觀念制約;根據材料一“受到維護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續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親’、‘忠君’和輕視婦女等觀念的影響。……其中有許多封建的糟粕,如男尊女卑、歧視婦女等。”可知,其特點具有封建糟粕。第二小問評價,評價歷史要遵循一分為二的原則,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進行評價。從積極的角度看,中國古代傳統道德和“家訓”一定程度上規范了人們的道德行為,有利于家庭和社會的穩定;從消極的角度看,其中的封建糟粕不利于人性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小問2】本題是背景題、對比題。時空是近代早期的英國。第一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二“近代早期英國社會,貴族鄉紳階層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教育觀念具有重要的社會影響力。”和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分析原因,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思想上,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影響;政治上,民族國家的興起。第二小問不同之處:根據材料二“他們認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神職人員,而是培養能夠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具有良好品德和實用技能的紳士。”和材料一“是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孕育、發展和形成的,”可知,英國貴族鄉紳教育目的是培養紳士而非維護封建統治;根據材料二“在教育內容上,他們注重古典文化的學習,同時也強調現代語言、數學、地理、歷史等學科的重要性,并且重視體育和軍事訓練,以培養紳士的優雅舉止和堅韌品質。”和材料一“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會的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尊卑觀念的制約,受到維護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續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親’、‘忠君’和輕視婦女等觀念的影響。”可知,英國貴族鄉紳教育內容更加注重實用技能和現代學科;教育觀念更具開放性和進步性。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種形勢下,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覺醒,他們認識到中國要想擺脫困境,必須向西方學習。于是,一場以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洋務運動興起。材料二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人們對西方的認識逐漸深入,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僅僅學習西方的技術是不夠的,還必須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于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掀起了一場以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運動。材料三辛亥革命后,雖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中國的社會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國家仍然處于貧窮落后、軍閥混戰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要想改變中國的命運,必須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命。于是,在1915年,陳獨秀創辦了《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白話文等新思想、新文化,猛烈抨擊封建禮教和舊道德,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洋務運動興起的背景和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主要政治主張,并分析它們失敗的共同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答案】(1)背景:列強侵略,民族危機加深;中國傳統經濟結構逐漸解體;有識之士的覺醒。內容: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建立新式海軍。(2)戊戌變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主張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共同原因:資產階級軟弱性和妥協性;封建勢力強大;沒有發動廣大人民群眾。(3)意義: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傳播了民主與科學的精神;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題、特點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第一小問背景,據材料一“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可得出列強侵略,民族危機加深;據材料一“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覺醒”“以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為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葉,中國有識之士日益覺醒,傳統經濟結構逐漸解體。第二小問主要內容,結合所學正確,從經濟、文化和軍事等角度分析可知,洋務運動的內容主要有,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和建立新式海軍等。【小問2】本題是特點題、原因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第一小問政治主張,據材料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掀起了一場以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運動”,結合所學可得出,戊戌變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主張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二小問失敗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別從階級特征、封建勢力、缺乏群眾支持等方面說明,例如: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封建勢力強大;沒有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小問3】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三“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白話文等新思想、新文化,猛烈抨擊封建禮教和舊道德,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及所學可知,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傳播了民主與科學的精神;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為了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積極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1947年,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簽署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其宗旨是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在實施互惠和非歧視的基礎上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材料二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歐洲共同體和日本的崛起,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受到挑戰。同時,由于石油危機等因素的影響,西方國家普遍陷入經濟“滯脹”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調整經濟政策,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重視市場的作用,實行減稅、削減福利開支等措施,以促進經濟的復蘇和發展。材料三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美國憑借其在信息技術等領域的領先優勢,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其經濟發展模式被稱為“新經濟”。“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它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繁榮,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簽署的背景和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經濟政策調整的原因和特點。(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經濟”的主要特征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答案】(1)背景:二戰后美國經濟實力強大,企圖建立以其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作用:推動了國際貿易自由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為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2)原因:經濟“滯脹”;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受到挑戰;凱恩斯主義失靈。特點: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重視市場作用;實行減稅、削減福利開支等措施。(3)特征:信息化、全球化。影響: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繁榮;促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劇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題、影響題。時空是:當代(世界)。背景:根據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為了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積極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可知,二戰后美國經濟實力強大,企圖建立以其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根據材料一“《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其宗旨是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在實施互惠和非歧視的基礎上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可知,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作用:根據材料一“1947年,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簽署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其宗旨是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在實施互惠和非歧視的基礎上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可知,可以從推動了國際貿易自由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為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等角度說明其作用。【小問2】本題是背景題、特點題。時空是:當代(世界)。原因:根據材料二“由于石油危機等因素的影響,西方國家普遍陷入經濟‘滯脹’的困境。”可知,經濟“滯脹”;根據材料二“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歐洲共同體和日本的崛起,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受到挑戰。”可知,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受到挑戰;根據材料二“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調整經濟政策,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重視市場的作用,實行減稅、削減福利開支等措施,以促進經濟的復蘇和發展。”可知,凱恩斯主義失靈。特點:根據材料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調整經濟政策,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重視市場的作用,實行減稅、削減福利開支等措施,以促進經濟的復蘇和發展。”可知,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重視市場作用,實行減稅、削減福利開支等措施。【小問3】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當代(世界)。特征:根據材料三“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可知,信息化、全球化。影響:根據材料三“美國憑借其在信息技術等領域的領先優勢,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可知,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繁榮;根據材料三“‘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它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繁榮,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知,促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同時也加劇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充分肯定人性及人的感性欲求的合理性,反對神權對人性的壓抑以及神學禁欲主義的束縛,主張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提倡以人的感性欲求為出發點和中心的一種新的人生觀。材料二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們進一步發展了人文主義思想,他們高舉理性的大旗,批判封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6 表內乘法(二)綜合與測試第2課時教學設計
- 綠化地面施工方案
- 蘭州2024年甘肅蘭州文理學院招聘2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生活垃圾處理廠建設與政策支持可行性研究報告
- 保定河北保定市人民醫院招聘工作人員4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木房油漆施工方案
- 瑜伽基礎知識課件下載
- 關于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園公司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范文)
-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好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 麗水2024年下半年浙江麗水云和縣選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3
- 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醫師考核登記表
- (高清正版)T-CAGHP 031—2018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咨詢評估預算標準(試行)
- 產品平臺與CBB_技術管理PPT課件
- 裝配式疊合板樓板安裝施工方案
- 肌筋膜鏈與脊柱穩定簡述板
- 北京市中小學生天文知識競賽復習題庫
- GJB300797靜電標準doc
- SPC_8種判異準則
- 輸電線路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