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

新航路開辟

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課程標準:了解新航路開辟后食物物種交流及其歷史影響。教學目標【唯物史觀】:新航路開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便利了各地食物物種大交流,客觀認識食物物種交流給世界帶來的變化?!緯r空觀念】:展現新航路開辟后美洲與其他地區食物物種交流的具體表現。【史料實證】:通過史料了解食物物種交流主體、方式、途徑的多樣性。【歷史解釋】:多角度分析食物物種交流給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理解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的特點?!炯覈閼选?通過探究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地食物物種交流及其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感悟人類文明的多源性以及文明的交流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教學重點、難點分析:1.重點:新航路開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區食物物種交流的概況。2.難點:新航路開辟后食物物種交流的影響。

新課講授

新航路開辟以前,食物物種交流主要在彼此鄰近的地區或各大洲內部進行,也有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種交流。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亞的小麥、大麥等進入了歐洲。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2世紀間,通過絲綢之路,葡萄、苜蓿等傳到中國,櫻桃、杏等也從亞洲傳到羅馬。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概括新航路開辟前物種交流的特點?交流范圍有限,集中在大陸內部及鄰近地區傳播時間長交流物種較少。交流路徑以陸路為主一、

美洲物種的外傳學習聚焦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的物種陸續傳播到歐洲、亞洲、非洲等地一、美洲物種的外傳1、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物種的外傳表現:類型物種

傳入歐洲糧食作物路徑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從美洲帶到歐洲,后傳播到亞洲、非洲等其他洲①最初只是種植在庭院中,供人們觀賞為觀賞植物;②16世紀中葉,在南歐地區廣泛種植,成為當地主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之一;③17世紀,成為僅次于小麥的糧食作物,傳遍歐洲各國。①最初只是種植在庭院中,供人們觀賞為觀賞植物;②16世紀末,馬鈴薯作為食用作物開始在歐洲推廣;甘薯引入歐洲以后,傳播比較緩慢一、美洲物種的外傳2、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物種的外傳表現:類型物種

傳入中國糧食作物《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5課》◎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廣種植圖①明朝時傳入中國(多途徑):從西亞、中亞傳入西北地區,從印度、緬甸傳入西南地區,從菲律賓傳入東南沿海地區;②清朝前期,在全國各地多有種植;乾隆、嘉慶年間,得到大規模推廣;③到鴉片戰爭前夕,遍布全國。在中國的傳播歷程同玉米一、美洲物種的外傳3、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物種的外傳表現:類型物種

傳入歐洲蔬菜作物①西班牙人帶回歐洲,最初也是作為觀賞植物;②18世紀中葉,開始作食用栽培;③18世紀末,歐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種又傳回美洲。①辣椒原產于拉丁美洲的秘魯和墨西哥一帶,15世紀末傳入西班牙;②16世紀,辣椒傳到英國等歐洲國家。一、美洲物種的外傳4、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物種的外傳表現:類型物種

傳入中國蔬菜作物辣椒: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①明朝萬歷年間,引入中國,長期被當作觀賞和藥用植物。②清朝光緒年間,番茄開始作為食用蔬菜在菜園種植。明朝時,傳入中國,稱為“番椒”二、

其他地區物種在美洲的推廣學習聚焦新航路開辟后,小麥、水稻等農作物和雞、牛、羊等禽畜傳入美洲。類別作物或物種概況糧食類小麥、大麥、水稻水果類蘋果、葡萄、甜橙、檸檬蔬菜類黃瓜、甜瓜、豌豆經濟類甘蔗牲畜家禽役畜:牛、驢、騾、馬食用:豬、羊、雞二、其他地區物種在美洲的推廣①小麥:由歐洲移民帶到美洲,最初僅供富人享用,后來被迅速推廣,成為美洲的主要糧食作物。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帶到美洲。18世紀中期,成為北美第二大農作物,產量僅次于小麥。極大地改變了美洲的動物群落,推動了農業的發展。【思維拓展:根據材料概括新航路開辟后食物物種交流的特點】材料(歐洲人)不但自己大發其財,同時一手塑造了整個新世界的風貌與歷史……看不見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倫布航行引發的生物大交換,是由肉眼可見的生命形式組成,從南瓜到野水牛均是。這個大交換的結果——從人類觀點視之——也是正負參半……時至今日,兩半球之間的動植物交換并未停止,依然在進行?!猍美]艾爾弗雷德·克羅斯比《哥倫布大交換》

歐洲主導性內容豐富性范圍全球性時間長期性過程具有雙向互補性。三、

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學習聚焦食物物種交流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種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對經貿和環境產生了一定影響?!咎骄俊渴澄镂锓N交流帶來的影響1、提高了全球糧食產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非洲:玉米使干旱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來源。(2)中國:玉米豐富了糧食種類,擴大了種植面積。(3)歐洲:馬鈴薯提高了抗饑荒能力,加速了人口增長。2、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改變了當地食物結構,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物種(1)馬鈴薯改變了歐洲人的食物結構。

(2)小麥豐富北美人民的飲食種類。(3)玉米、甘薯豐富了中國的糧食種類。(4)玉米、馬鈴薯、甘薯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深刻影響著人類的日常生活。◎梵高(1853-1890,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吃馬鈴薯的人》【探究】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3、推動了當地經濟和貿易的發展。(1)北美:水稻除供應本地消費外,大量用于出口,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2)中國:糧食除滿足自身需要外,還投入市場出售,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咎骄俊渴澄镂锓N交流帶來的影響4、沖擊了原有的社會等級。

新航路開辟前,每磅胡椒的價格為6先令甚至更高,幾乎從未低于3先令6便士;開辟新航路后,胡椒價格為每磅16便士至2先令不等。香料開始從奢侈品向大眾消費品轉化,消費者成為最終的受益人?!倘送旭R斯·孟【探究】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5、新作物的引進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對美洲:①食草的馬、牛、羊等動物繁殖的數量遠遠超出了土地承載能力。②殖民者大量種植農作物,導致茂密的原始森林被濫伐,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2)對中國:①使得以前不適應耕種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擴大了耕地面積。②過度的墾荒造田,也導致了水土流失。(3)對世界:生態失衡(一些物種在沒有天敵的新環境下泛濫成災)。【探究】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6、物種的全球流動導致了各種疾病的傳播。

人口和動物的全球流動也導致了各種疾病的傳播。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對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據估計,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億人死于傳染病。傳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是歐洲人能夠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吨型鈿v史綱要下

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病毒和戰爭:歐洲人借助天花征服美洲,90%的印第安人去世。【探究】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問題探究: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外來物種在中國廣泛種植的影響。

材料一到清末,兩湖玉米耕地面積為一萬頃(1百萬畝),番薯耕地面積為一萬八千頃(1.8百萬畝),以0.6石的玉米單產和6石的番薯單產計,清末兩湖每年可產玉米60萬石左右,番薯1080萬石左右,合計增加糧食1100多萬石左右,約可養活280萬人,對緩解清后期兩湖的人口壓力起了較大作用。

何炳棣先生認為,玉米、番薯的傳入對南方地區“糧食生產革命和人口爆炸是互為因果的”;

由于玉米、番薯的推廣,解決了廣大民眾的基本食糧,從而有稻米可以出售,促進了稻米生產的商品化?!懊耖g以雜糧常食,稻谷以售錢?!?/p>

增加了糧食產量,緩解了人地矛盾;促進了人口增長;促進了糧食的商品化,推動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材料二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給,則于山上種包谷、洋芋、蕎麥、燕麥或蕨蒿之類。深林剪伐殆盡,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袁景暉《建始縣志》

注:縣志:記載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的專書。問題探究: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外來物種在中國廣泛種植的影響。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三省交界地區,“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豬,一戶中喂豬十余口,賣之客販,或趕赴市集,收益十分觀”。

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小試牛刀(2023·浙江高考·19)從1750年算起,歐洲人口在100年時間里從1.42億增長到2.65億。此前每次人口增長都會帶來食物漲價,但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國,兩個指數開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動。下列項中,促使這一時期指數“朝相反的方向移動”的主要因素是()A.黃熱病的肆虐B.工業企業的增加C.土豆等新物種種植的普及D.優質高效化肥的廣泛應用(2021·福建高考·5)據文獻記載,乾隆年間,河南巡撫陳宏謀“募閩人種紅薯”:江西大廣縣知縣余光璧也在當地大力推廣種植并“告以種法”。上述史料可用來說明當時()A.富民思想的踐行B.新農作物的傳播C.飲食結構的改變D.人地矛盾的加劇CB課堂小結想一想:食物物種交流過程中應當關注的問題?課堂小結思考:面對越發嚴峻的全球性外來物種入侵,你認為人類應該怎樣應對?思考:面對越發嚴峻的全球性外來物種入侵,你認為人類應該怎樣應對?個人層面:國家層面:國際層面:

加強立法,規范市場買賣行為,加強海關監管力度;建立統一協調的管理機構,綜合開展外來物種的防治工作;完善外來物種風險評估制度,謹慎引種;利用科技,對已造成的外來物種入侵進行科學的捕殺。摒棄社會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差異,建立健全國際間的合作機制;課后作業1652年,倫敦出現了英國第一家咖啡館。17世紀中后期,咖啡館在英國扎下了根。在當時倫敦任何一家賓客盈門的咖啡館里,常見的場景是:各色人等匯集于此,抽煙、讀報,談論商業和貿易,傳播小道消息,爭論國家大事,評判王室顯貴的品行舉止。18世紀中葉以后,倫敦的咖啡館出現了新的變化。輝格黨人愿意光顧“斯米納”等咖啡館,托利黨人則經常聚會于“懷特”等咖啡館,經紀人喜歡聚集于“喬納森”咖啡館,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騎士團圣殿附近的咖啡館。尋常百姓逐漸成為咖啡館社交場所的邊緣化群體。19世紀四十年代前后,滿足貧窮工人需要的咖啡攤應運而生。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國重要的飲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為商品進口到歐洲。1658年9月23日,倫敦報紙上第一次出現了茶的廣告。不久,茶逐漸走進英國咖啡館,但直到17世紀末,飲茶在英國仍然是一個新鮮事物。18世紀英國的茶葉需求量以驚人的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