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4T 504-2025區域森林碳匯監測技術規程_第1頁
DB1304T 504-2025區域森林碳匯監測技術規程_第2頁
DB1304T 504-2025區域森林碳匯監測技術規程_第3頁
DB1304T 504-2025區域森林碳匯監測技術規程_第4頁
DB1304T 504-2025區域森林碳匯監測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1304Technicalregulations邯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縣、鄉、村、碳匯項目區森林碳匯監測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LY/T2253造林項目碳匯計量監測LY/T3253—2021林業碳匯計量監測術語市、縣、鄉、村、碳匯項目區郁閉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長高度大于等碳的儲存庫,通常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機質碳庫土壤層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植被所有活體的生物量,包括干、樁、枝、皮、種子、花所有活根生物量。通常不包括難以從土壤有機成分或枯落物中區分出來的細根(直一定深度內礦質土和有機土(包括泥炭土、沙礫層)中的有機質,包括不能碳庫中的碳儲量由于碳增加與碳損失之間的差別而發生的變化。當損失大于增加時,說明選擇或不選擇某一個或多個碳庫的理由。當選擇了某個碳庫后,要連續對其進行碳計4.2監測周期m≥3年單位面積生物量由單株生物量乘以株數得到。單株生物量使用生物量生長方程進灌木層單位面積生物量可使用生物量方程進行計算,也可以采用樣本收獲法進算獲取單位面積灌木層生物量數據。含碳率可實際測得,也可采用缺省值0草本層生物量采用樣本收獲法測定,推算獲取單位面積草本層生物量數據。含碳枯落物層生物量采用樣本收獲法測定,推算獲取單位面積枯落物層生物量數據。含實際測定得,也可根據不同的枯落物類型采用缺省值Ci_plant=(Wi上+Wi下)×CFi................................................(1)Ci_plant——區域第i種植被碳密度SOC=0.58.C.D.E....................................Ci=Ci_above+Ci_below+Ci_litter+Ci_deadwood+Ci_soil (3)Ctotal=Ci×Si (4)Ci——區域第i種植被類Ci_litter——區域第i類植被類型枯落物碳密度(t/hm2)Ci_deadwood——區域第i類植被類型枯死木碳密度(t/hm2)Ci_soil——區域第i類植被類型土壤有機質碳密度(t/hm2)Si——區域第i類植被類型總面積(hm2);Ctotal——區域總碳儲量(t);△C=Cm-C0............................(5)CFi-散旁C村i-散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和土壤有R2R2ababc松柏優勢樹種(組)R優勢樹種(組)R油松0.251樺木0.248落葉松0.212柳樹0.288馬尾松0.187楝樹0.289其他松類0.206泡桐0.247柏木0.220榆樹0.621水杉0.319柳杉0.267針葉混0.267闊葉混0.262櫟類0.292軟闊類0.289椴樹0.201硬闊類0.261楊樹0.227針闊混0.248樹種(植被類型)全樹含碳率樹種(植被類型)全樹含碳率樹種(植被類型)全樹含碳率落葉松0.5137側柏0.5096泡桐0.470紅松0.5113櫟類0.4798丁香0.4300樟子松0.5223樺木0.4914紅瑞木0.4200油松0.51840.5055紫葉李0.4600華山松0.5177極樹類0.4392海棠0.4500其它松類0.4963銀杏0.45000.4300杉類0.5185楊樹0.4502連翹0.4300針闊混交0.4893五角楓0.4500蘋果0.4500闊葉混交0.4796柳類0.465梨0.460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