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4 物態(tài)變化(講義)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1頁
專題04 物態(tài)變化(講義)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2頁
專題04 物態(tài)變化(講義)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3頁
專題04 物態(tài)變化(講義)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4頁
專題04 物態(tài)變化(講義)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題一聲、光、熱專題04物態(tài)變化(3-5分)(解析版)目錄TOC\o"1-3"\h\u 3 4考點一溫度 4考點二熔化和凝固 6考點三汽化和液化 12考點四升華和凝華 17考點五跨學科實踐:探索廚房中的物態(tài)變化問題 21 23題型一溫度的估測 24題型二溫度計的使用和讀數(shù) 24題型三熔化和凝固圖像分析 24題型四研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28題型五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 28題型六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29題型七判斷物態(tài)變化 32題型八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 35

考點要求新課標要求命題預測新舊教材對比溫度1.1.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4.1.3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主要考查溫度的估測和溫度計及其使用,常以填空題、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主要命題點有: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shù),溫度的估測是估測題常考內容新教材新增跨學科實踐:探索廚房中的物態(tài)變化問題。從教材內容設置看,在復習時,應更多關注在廚房中處理食材時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并且能夠有針對性提出合理意見。熔化和凝固1.1.3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了解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能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屬于??紵狳c??疾轭}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有時也會出現(xiàn)在實驗探究題中。命題點有:熔化和凝固及吸放熱情況的判斷、熔化圖像的分析、晶體熔化的條件及熔點、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規(guī)律等汽化和液化1.1.3知道物質的沸點,了解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能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4.2.1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是??紵狳c,常考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命題點有:汽化和液化及吸放熱情況的判斷、水沸騰條件及沸點、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的特點、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等升華和凝華1.1.4能說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環(huán)現(xiàn)象。是常考熱點,考查題型主要集中在選擇題、填空題。命題點有:升華和凝華及吸放熱情況的判斷、自然界水循環(huán)等跨學科實踐:探索廚房中的物態(tài)變化問題觀察、分析廚房中的物態(tài)變化,了解食材烹飪中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建議。該考點是新教材新增內容,通過了解廚房中的物態(tài)變化,知道食材不同的烹飪方式??疾樘嵝阎饕校禾羁疹}、選擇題、綜合題等

考點一溫度一、溫度和溫度計1.溫度:在物理學中通常用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熱的物體溫度高,冷的物體溫度低。2.溫度計--用來測量溫度的工具。(1)原理: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2)基本構造:玻璃外殼、玻璃泡、直玻璃管、毛細管等。(3)溫度計的分類實驗室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圖示用途測物體溫度測室溫測體溫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體水銀、煤油(紅)酒精(紅)水銀特殊構造無縮口無縮口有縮口使用方法使用時不能甩,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shù)使用前甩,可離開人體讀數(shù)二、攝氏溫度1.常用單位:攝氏度,符號是℃。溫度計上的符號℃表示該溫度計采用的是攝氏溫度。2.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我們把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為100攝氏度,分別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個等份代表1℃。3.攝氏溫度的表示方法:在書寫攝氏溫度時,0攝氏度以下的溫度,在數(shù)字的前面加“-”號,如“-10℃”,讀作“負10攝氏度”或“零下10攝氏度”4.常見溫度的估測: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7℃,人體感覺舒適的環(huán)境溫度約為23℃,洗澡水的溫度約為40℃,冰箱冷藏室的溫度約為5℃,冰箱冷凍室的溫度約為-18℃。三、溫度計的使用1.正確使用溫度計(1)會認:使用前,應認清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2)會選:測量前先估測被測物體的溫度,選擇量程合適的溫度計。不能讓被測物體的溫度,超過溫度計的量程。如果被測物體的溫度過高,溫度計里的液體可能將溫度計脹裂;如果被測物體的溫度過低,則測不出其溫度值。(3)會放: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應該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側壁。(4)會讀: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液體中后要稍微等一會,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相平。(5)會記:記錄溫度值時,不用進行估讀,但不要漏寫或錯寫單位,零攝氏度以下的溫度不要忘記負號。四、體溫計人們?yōu)榱伺袛嗌眢w是否發(fā)熱,常常會測量體溫。目前,常見的體溫測量方式有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1.玻璃體溫計(接觸式)(1)特殊結構:玻璃體溫計是接觸式測量方式的代表。最初醫(yī)生給患者檢查體溫時,是讓患者用嘴一直含著溫度計的,因為溫度計拿出來一遇冷空氣,指示的溫度就降下來了。后來,通過在溫度計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制造一處具有特殊結構的狹道。(2)體溫計的量程與分度值:如圖所示,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3)使用方法:測體溫時,玻璃泡內的水銀隨著溫度升高,發(fā)生膨脹,通過狹道擠到直玻璃管。當讀數(shù)時將體溫計拿離人體,水銀變冷收縮,狹道內的水銀斷開,直玻璃管內的水銀不能退回玻璃泡內,所以此時的示數(shù)表示的是人體的溫度。要使已經(jīng)升上去的水銀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著體溫計用力向下甩,把水銀甩下去(其他溫度計不允許甩)。1.溫度計讀數(shù)(1)仰視偏小,俯視偏大,正確讀數(shù)為平視。(2)在讀取溫度計示數(shù)時,一定要看清溫度計是零上還是零下,若順著液柱上升的方向,溫度計示數(shù)越來越大,則是零上;若數(shù)字越來越小,則是零下。(3)書寫攝氏溫度單位符號“℃”時,要注意格式,字母左上角的小圓圈不能漏掉,也不能分開或錯位,如人體的正常溫度約為37℃,不能寫成“37°”或“37C”。2.體溫計體溫計的特殊結構——縮口,體溫計在正常使用時,示數(shù)只升不降。例如當人體的溫度高于體溫計原示數(shù)時,體溫計的示數(shù)上升,此時能測量出人體的實際溫度。但是,當人體溫度低于體溫計原示數(shù)時,因為體溫計的示數(shù)不會下降,顯示還是之前的溫度,將導致測量值偏高。1.(24-25八年級上·廣東廣州·期中)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液體的。在標準大氣壓下,把溫度計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別標出溫度計中液柱達到的位置A和B,將該溫度計放在刻度尺旁,如圖所示,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此時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是:℃?!敬鸢浮繜崦浝淇s1mm62.5【詳解】[1]一般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液體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作的。[2]如圖所示,刻度尺的1大格表示1cm,1大格分為10份,1小份表示的長度為0.1cm,即1mm。[3]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所以A、B兩點表示0℃和100℃的位置,由圖可知,AB之間分為40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為2.5℃,溫度計示數(shù)的位置距離A點25個小格,故示數(shù)為25×2.5℃=62.5℃2.【新情境】(24-25八年級上·山西晉中·期中)為慶祝媽媽的生日,小明購買了一個上端開口的愛心“溫度計”作為禮物。當用手包裹住底端玻璃泡時,玻璃泡溫度上升,內部氣體受熱膨脹,使管中液體迅速上升,形成一個愛心形狀。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液面上升主要是由于玻璃泡受到手的擠壓B.工作原理是液體熱脹冷縮使液面升降C.夏季靜止在桌面上的愛心“溫度計”液柱較高D.冬季靜止在桌面上的愛心“溫度計”液柱較高【答案】C【詳解】A.愛心溫度計內液面上升主要是由于內部氣體受熱膨脹導致的,故A錯誤;B.愛心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底部玻璃泡內的氣體熱脹冷縮使液面升降,故B錯誤;C.夏季氣溫高,內部氣體受熱膨脹,使管中液體上升,愛心“溫度計”液柱較高,故C正確;D.冬季氣溫低,內部氣體遇冷收縮,使管中液體下降,愛心“溫度計”液柱較低,故D錯誤。故選C。3.【實踐應用】(2024·福建莆田·二模)在科技創(chuàng)新節(jié)期間,同學們展示自制簡易溫度計。(1)如圖甲是甲組同學自制的簡易溫度計,在玻璃瓶內裝滿煤油,煤油里滴幾滴紅墨水這是為了,用打孔的橡皮塞封住瓶口后插入透明細吸管并密封完好。按攝氏溫標的方法標注刻度,就制成了一個簡易溫度計;①圖乙、丙是小組同學標刻度的過程:在充分接觸足夠長時間后,液面a處應標注℃,液面b處應標注℃;②對于這樣的溫度計,為了讓其測溫更加準確,你的改進措施是;(2)圖丁是乙組同學設計的溫度計:A為玻璃瓶,B為吸管,且穿過軟木塞與A相連,裝置不漏氣,管下端插入水槽C中,使管內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此溫度計的測溫物質是;當外界環(huán)境溫度升高時,此溫度計的h將。【答案】(1)見解析050換用更細的透明細吸管(2)玻璃瓶A內的空氣減小【詳解】(1)[1]在煤油里滴幾滴紅墨水,是為了能夠更清晰地顯示液柱的變化情況。[2][3]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放在50℃的恒溫熱水中,此時顯示的溫度是50℃,由此在a處煤油液面所處的位置標為0℃,b處位置標為50℃。[4]要提高自制溫度計的準確程度,則要讓測溫物質的熱脹冷縮程度明顯,體積變化要大,因此瓶子要大,裝的液體要多,同時液面升降要明顯。體積變化程度相同時,吸管直徑小,液面高度變化越明顯。因此可以通過減小吸管的直徑或增大瓶子的容積來提高測溫的準確程度。(2)[1][2]當外界氣溫升高的時候,玻璃瓶內的氣體膨脹,由于密閉,所以管內的水柱下降,液面下降,則表示氣溫升高了。所以此溫度計的測溫物質是玻璃瓶A內的空氣??键c二熔化和凝固一、物態(tài)變化1.物質的三態(tài):自然界中物質通常有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2.物態(tài)變化的概念: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之間變化。物質各種狀態(tài)間的變化叫作物態(tài)變化。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質從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熔化。如冰熔化成水。(2)凝固: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凝固。如水結成冰。2.實驗:研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提出問題從冰箱冷凍室中取出一塊冰塊放入碗中,在室溫下不久冰塊就開始熔化,之后一段時間內碗里都是冰和水混合在一起的情況。如果用溫度計測量,就會發(fā)現(xiàn)盡管冰在逐漸熔化變少,但水的溫度并沒有升高。這是怎么回事?想一想:其他物質熔化時的溫度是否也不變?實驗器材和實驗裝置海波、石蠟、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wǎng)、燒杯、大試管、溫度計、攪拌器、水、火柴。設計實驗探究海波(硫代硫酸鈉)和石蠟的熔化過程。分別取適量的海波和石蠟(研碎),對它們進行加熱,測出加熱過程中的溫度,觀察熔化的情況,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圖像,比較二者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選擇一些不同的物質進行實驗研究,例如海波(硫代硫酸鈉)和石蠟。將海波放入內有溫度計的試管中,再把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點燃酒精燈,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海波就會慢慢熔化。當溫度計的溫度升至40°C左右時開始計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分析溫度的變化,就可以找出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將海波換為石蠟,找出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實驗圖像和實驗結論(1)物質在熔化過程中都要吸收熱量。(2)不同的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不同。有的物質(如海波)在熔化過程中雖然繼續(xù)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有的物質(如石蠟)在熔化過程中先變軟,后變稀,最后熔化為液體,且隨著加熱時間的延續(xù)溫度逐漸升高。交流與反思(1)安裝實驗器材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目的使用酒精燈外焰加熱。(2)讓海波、石蠟均勻受熱的三種措施:①采用水浴法加熱;②在加熱過程中用攪拌器不斷攪拌;③將物質研碎。(3)選用小顆粒固體的目的:可以使固體受熱均勻,便于與溫度計的玻璃泡充分接觸。(4)燒杯中的水要適量,原因是:①水太多會延長實驗時間;②水太少不能使固體浸沒,會造成固體受熱不均勻。(5)撤掉酒精燈后,固體停止熔化;繼續(xù)加熱又開始熔化,這樣操作說明:固體熔化需要吸熱。(6)記錄時間間隔不能過長:否則可能記錄不到溫度不變的過程;3.液體凝固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1)對液態(tài)海波停止加熱后,溫度逐漸降低,當溫度降到48C時,液態(tài)海波開始凝固。在凝固過程中,海波的溫度保持不變,直至凝固完畢,溫度才會繼續(xù)下降;如甲圖所示。(2)石蠟的凝固過程則不同,停止加熱后,石蠟由稀變稠,又變成固態(tài),溫度不斷降低。由于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當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時,會向外界放出熱量。如乙圖所示。(3)由此可知,凝固過程是熔化的逆過程,當物質由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時,會向外放出熱量。三、熔點和凝固點1.熔點與凝固點(1)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晶體不同,熔點一般不同;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2)凝固點:液體凝固成晶體時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非晶體沒有確定的凝固點。拓展培優(yōu):如果在一種晶體中摻入其他物質,則該物質的熔點與凝固點會發(fā)生變化。例如,在水中加入食鹽或酒精,可降低水的凝固點(冰的熔點),所以冬天在大量積雪的公路上撒鹽可以降低冰雪的熔點,加速冰雪的熔化。2.晶體和非晶體晶體非晶體舉例海波、冰、各種金屬等石蠟、玻璃、松香、瀝青等定義熔化時有固定溫度的物質熔化時沒有固定溫度的物質熔化(凝固)條件溫度達到熔點;繼續(xù)吸(放)熱持續(xù)吸(放)熱熔化圖像凝固圖像特點熔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熔化(凝固)時,溫度一直變化3.熔化和凝固圖像(1)熔化圖像晶體熔化圖像中,AB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固態(tài),吸熱升溫;在B點時,物質開始熔化,到C點熔化結束;BC段表示熔化過程,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溫度保持不變;CD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液態(tài),吸熱升溫。(2)凝固圖像晶體的凝固圖像中,EF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液態(tài),放熱降溫;在F點物質開始凝固,到G點凝固結束;FG段表示凝固過程,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溫度保持不變;GH段所對應的時間內物質是固態(tài),放熱降溫。四、熔化吸熱、凝固放熱1.熔化吸熱應用(1)要喝冰涼的飲料,往往會在飲料中加上一些冰塊,并不是直接加冷水。這是因為冰塊的溫度更低,冰塊熔化成水的過程中要吸收熱量,從而使飲料的溫度下降的更多。(2)夏天,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因為冰熔化吸熱。(3)鮮魚保鮮,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2.凝固放熱應用(1)北方在冬天時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利用水結冰凝固時放出的熱量來使窖內溫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凍壞。1.晶體熔化的條件晶體的熔化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①溫度達到熔點;②繼續(xù)吸熱。當溫度相同時,不能發(fā)生熱傳遞,也就不存在吸熱。因此不能滿足繼續(xù)吸熱的條件。2.物質溫度為熔點時,物質的狀態(tài)可能處于固態(tài)、固液共存態(tài)、液態(tài)。1.【民族優(yōu)秀文化】(2024·江蘇蘇州·一模)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中,對釜的鑄造有“鐵化如水,以泥固鈍鐵柄勺從嘴受注”(如圖所示)的記載,其中“鐵化如水”描述的物態(tài)變化是,此過程鐵要(選填“吸熱”或“放熱”)?!敬鸢浮咳刍鼰帷驹斀狻縖1][2]“鐵化如水”是指鐵從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是熔化過程,該過程會吸收熱量。2.(2024·重慶·中考真題)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實驗中,加熱過程攪拌試管中的海波是為了使它受熱,海波的溫度升高,內能;在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所示為℃?!敬鸢浮烤鶆蛟龃?8【詳解】[1]實驗中,加熱過程攪拌試管中的海波是為了使它均勻受熱。[2]加熱過程中,海波吸收熱量,內能增大。[3]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示數(shù)為48℃。3.【中考新考法】(2024·山西·中考真題)由于全球變暖,世界各地許多冰川開始快速消融。如圖所示,為了保護全球海拔最低、蘊含豐富地質學信息的四川達古冰川,科學家正在探索為冰川蓋“被子”來減小太陽輻射熱對冰川消融的影響。市場上有同種規(guī)格的白色、灰色、黑色三種顏色的納米纖維布,選誰做“被子”呢?請你設計一個可操作的選擇方案?!敬鸢浮恳娊馕觥驹斀狻坑深}意可知,是為了探索給冰川蓋“被子”來減小太陽輻射熱對冰川消融的影響,因此可設計實驗:(1)實驗準備:選取體積相同的三塊冰,給其分別蓋上白色、灰色、黑色三種顏色的納米纖維布。(2)實驗過程:將他們放在太陽底下,隔一段時間,觀察冰的熔化情況。(3)實驗結論:冰熔化最慢的其所蓋的那個顏色的納米纖維布最適合。4.(2024·河南南陽·一模)學習了熔化和凝固的知識后,同學們想知道,水中摻有其他物質后其凝固點是否會受影響,于是就開始了實驗探究。他們將一些鹽放入水中制成鹽水,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鹽水的凝固過程;每隔一定時間,就觀察鹽水的狀態(tài),并測出鹽水的溫度,然后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出了鹽水的凝固圖像,如圖甲所示。(1)鹽水在凝固過程中,溫度(選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變”);(2)實驗結果表明,該鹽水的凝固點為℃,水中摻有其他物質后其凝固點變(選填“高”或“低”)了;(3)如果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試管中的冰將會(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答案】(1)保持不變(2)-2低(3)變多【詳解】(1)由圖甲可知鹽水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一直是-2℃,溫度保持不變。(2)[1][2]一般情況下,水的凝固點是0℃,加鹽后凝固點變成-2℃,加鹽后凝固點變低了。(3)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而鹽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會向鹽冰水混合物傳遞熱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會達到凝固結冰的條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變多,水會減少??键c三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汽化。2.液化: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二、沸騰1.沸騰的概念: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2.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提出問題將冷水加熱至沸騰的過程中,水的溫度升高了。如果持續(xù)加熱,水的溫度是不是會越來越高?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有什么特點?實驗器材和裝置圖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wǎng)、燒杯、溫度計、火柴、硬紙板、停表等實驗思路我們可以通過將水加熱至沸騰,測量水的溫度,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圖像,得出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過程用酒精燈(或家庭常用的電磁爐、電熱水壺等)將水加熱,使其沸騰。用實驗室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當水溫接近90℃時開始計時,每隔0.5min讀數(shù)一次并將溫度填入下表中直到水沸騰4~5min后為止。實驗現(xiàn)象(1)沸騰前,燒杯底部有氣泡產生,且溫度越高,氣泡越多,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直至消失,如圖甲所示。水沸騰時,有大量的氣泡產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變大,到達水面時破裂,并發(fā)出里面的水蒸氣,如圖乙所示。甲乙(2)沸騰前,對水加熱,水的溫度不斷升高;沸騰時,繼續(xù)對水加熱,水的溫度保持不變;停止加熱,水不再沸騰分析與論證(1)以時間為橫軸,溫度為縱軸,在坐標紙上建立直角坐標系,根據(jù)表中記錄的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描點,再用平滑的曲線把它們連起來,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2)由實驗現(xiàn)象和圖像可知,水沸騰前,不斷對水加熱,水的溫度不斷升高,達到某一溫度時,水開始沸騰。(3)水沸騰后,雖然繼續(xù)加熱,但水的溫度不變。停止加熱,水停止沸騰,說明水的沸騰需要吸收熱量實驗結論水在沸騰前,溫度不斷升高;水在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交流與評估(1)安裝實驗裝置時,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目的使用酒精燈外焰加熱。(2)實驗時,燒杯內的水要適量。水太多,加熱時間會太長;水太少,溫度計的玻璃泡會露出水面或在很短時間內水杯燒開,導致實驗觀察時間太短;(3)縮短加熱時間的方法:①用溫水進行實驗;②用適量的水進行實驗;③調大酒精燈的火焰,并用外焰加熱;④在燒杯上加帶小孔的蓋子,以減少熱量損失;(4)撤掉酒精燈后,水不會立即停止沸騰的原因:燒杯底或石棉網(wǎng)還有余熱;(5)實驗時,由于大氣壓的影響,測出水的沸點可能不是100℃。3.沸點(1)沸點的概念:各種液體沸騰時都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作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2)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3)沸騰的兩個必要條件:①液體的溫度達到沸點;②液體能持續(xù)吸熱。三、蒸發(fā)1.蒸發(fā)的概念: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汽化現(xiàn)象叫做蒸發(fā)。蒸發(fā)是汽化另一種形式。2.蒸發(fā)的特點:(1)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fā)生;(2)只發(fā)生在液體表面;(3)蒸發(fā)是緩慢地汽化現(xiàn)象。3.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提出問題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①將濕衣服晾曬在陽光下和樹蔭下,哪種情況下會先干呢?②將濕衣服分別卷起來和攤開晾曬,哪種情況下會先干呢?③將濕衣服分別放在通風與無風處,哪種情況下會先干呢?實驗器材四塊相同的玻璃片、酒精燈、水、酒精、膠頭滴管、扇子。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實驗步驟(1)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酒精,如圖A、B、C、D所示。其中,B被攤開表面積變大;C與A的表面積相同,但用燈加熱;D與A的表面積相同,用扇子使表面上方空氣的流動加快。(2)并測出它們變干所用的時間。實驗結論(1)液體的溫度。液體溫度越高,蒸發(fā)得越快;(2)液體的表面積。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fā)得越快;(3)液體表面上方空氣的流速。液體表面上方空氣流動速度越大,蒸發(fā)得越快。4.蒸發(fā)制冷:液體在蒸發(fā)過程中要從周圍物體(或自身)吸收熱量,使周圍的物體(或自身)溫度降低,所以蒸發(fā)具有制冷作用。蒸發(fā)越快,制冷作用越明顯。例如,人們將中暑的患者,扶到通風條件好的地方,并在患者皮膚上擦拭溫水(酒精),這樣水蒸發(fā)吸熱能使患者的體溫快速下降,緩解中暑癥狀。5.蒸發(fā)與沸騰的異同點蒸發(fā)沸騰不同點發(fā)生位置只在液體表面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fā)生劇烈程度緩慢劇烈溫度條件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溫度必須達到沸點并繼續(xù)吸熱相同點①都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屬于汽化現(xiàn)象;②都需要吸熱四、液化1.液化的兩種方式(1)降低溫度:如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戶外的人不斷呼出“白氣”,這是呼出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成的小水滴。(2)壓縮體積:如日常見到的打火機中的液體就是在常溫下采取壓縮氣體體積的方法使其液化的。2.液化放熱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汽化需要吸熱,液化需要放熱。生活中水蒸氣引起的燙傷要比開水燙傷更嚴重,這是因為水蒸氣和開水的溫度雖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氣液化的時候還會發(fā)出大量的熱,因而加重燙傷。1.“白氣”不是水蒸氣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在平時我們看得到的從壺嘴冒出的“白氣”、雪糕周圍的“白氣”,其實都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大量懸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凡是看得見的“白氣”、“白霧”都不是水蒸氣。2.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其他因素(1)水蒸發(fā)得快慢跟周圍空氣的濕度也有關,周圍空氣濕度越大,水蒸發(fā)得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往往感到特別悶熱,就是因為下雨前空氣濕度大,人體上的汗液難以蒸發(fā)所致。(2)對于不同的液體來說,蒸發(fā)的快慢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比如,在通常條件下,酒精比誰蒸發(fā)得快,汽油比柴油蒸發(fā)得快。1.【跨學科實踐】(2024·山東聊城·中考真題)煮面條時,人們一般先用大火使水迅速沸騰,再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騰。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騰時,水的溫度(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使用高壓鍋煮飯更容易把飯煮熟,原因是氣壓越高水的沸點越(選填“高”或“低”)。【答案】不變高【詳解】[1]由液體沸騰時的特點可知,液體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騰時,水的溫度不變。[2]用密封性好的高壓鍋煮飯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水不斷汽化成水蒸氣,水蒸氣在高壓鍋內不易外泄,導致鍋內氣壓增大,根據(jù)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可知,水上方的氣壓越高,水的沸點就會越高,所以用高壓鍋煮飯更容易把飯煮熟。2.(2024·江蘇鎮(zhèn)江·中考真題)小李用圖1所示裝置觀察水的沸騰,正確實驗并采集數(shù)據(jù)后,繪制出如圖2所示的圖像。關于本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沸騰時溫度保持100℃不變 B.水面上方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C.內水不需要吸收熱量 D.杯口的“白氣”是蒸發(fā)形成的【答案】B【詳解】A.如圖,水沸騰時,溫度保持在98℃不變,故A錯誤;B.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由A可知,水的沸點是98℃,因氣壓越低,沸點越低,所以水面上方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故B正確;C.內,水是沸騰的,根據(jù)沸騰的條件可知,水沸騰時雖然溫度保持不變,但需要吸收熱量,故C錯誤;D.杯口的“白氣”是燒杯中的水汽化的水蒸發(fā)在空氣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錯誤。故選B。3.(2024·湖南岳陽·模擬預測)下表列出了幾種物質在標準大氣壓下的熔點和沸點。請指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哪一項()物質固態(tài)氮固態(tài)氧固態(tài)酒精固態(tài)水銀熔點/℃﹣210﹣218﹣117﹣39物質液態(tài)氮液態(tài)氧液態(tài)酒精液態(tài)水銀沸點/℃﹣196﹣18378357A.在﹣180℃時氮是液態(tài)B.將氮和氧放在﹣200℃的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后,慢慢提高環(huán)境的溫度,氮氣會比氧氣更快分離出來C.在標準大氣壓下,可以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的溫度D.將液態(tài)氮置于25℃的環(huán)境中,液態(tài)氮會不斷吸熱,溫度不斷上升【答案】B【詳解】A.氮的熔點是﹣210℃,沸點是﹣196℃,﹣180℃高于氮的沸點,所以在﹣180℃時氮是氣態(tài),故A錯誤;B.氮的沸點是﹣196℃,氧的沸點是﹣183℃,隨著升溫,氮會先沸騰,變成氣體分離出來,剩下液態(tài)的氧,故B正確;C.酒精的沸點是78℃,水沸點是100℃,高于酒精的沸點,酒精會變成氣體,所以不能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的溫度,故C錯誤;D.液態(tài)氮置于25℃的環(huán)境中,液態(tài)氮會不斷吸熱而沸騰,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不變,故D錯誤;故選B。4.(2024·海南·中考真題)用塑料袋套在綠葉上并扎緊袋口,過一段時間后,塑料袋的內表面就會出現(xiàn)一層水珠。水珠形成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答案】A【詳解】塑料袋內的水珠是葉子內部的水分從氣孔蒸發(fā)產生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5.(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示情景,說明水還沒有沸騰B.調節(jié)鐵圈B高度時,不用點燃酒精燈C.水沸騰時有大量氣泡冒出,說明水內部也在汽化D.移去酒精燈,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說明沸騰不需要吸熱【答案】C【詳解】A.水沸騰時,從水底冒出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水蒸氣進入氣泡內,同時水壓減小,所以氣泡會不斷變大,升到水面破裂,釋放水蒸氣,所以圖示情景,說明水正在沸騰,故A錯誤;B.為確保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調節(jié)鐵圈B高度時,要點燃酒精燈,故B錯誤;C.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汽化,水沸騰時有大量氣泡冒出,說明水內部也在汽化,故C正確;D.液體沸騰時需要持續(xù)吸熱,移去酒精燈,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是因為可以繼續(xù)從燒杯底部吸收熱量,故D錯誤。故選C。考點四升華和凝華一、升華和凝華1.升華: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做升華。生活中常見的升華現(xiàn)象:樟腦丸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干、永久了的白熾燈燈絲變細、碘升華、干冰升華等。2.凝華: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做凝華。生活中常見的凝華現(xiàn)象:霜、冰晶、冰花、霧凇、燈泡變黑等。3.升華吸熱、凝華放熱(1)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需要吸收熱量,即升華吸熱;(2)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需要放出熱量,即凝華放熱。4.干冰升華應用干冰是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極易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大量的熱而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1)人工降雨:干冰進人冷空氣層后,會很快升華,在升華過程中將吸收大量的熱,使冷空氣層的氣溫急劇下降,這時高空中的水蒸氣便會液化成小水珠或凝華成小冰晶,小水珠相互聚集成大水滴下降成為雨,小冰晶逐漸變大后下落,在下落過程中遇到暖氣流熔化而形成雨。(2)貯藏食物:固態(tài)的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會吸收大量的熱,且沒有殘留,干冰的這一特點可以用作制冷劑,用于貯藏食物。(3)舞臺云霧效果:舞臺上有時要用彌漫的白霧給人以若隱若現(xiàn)的感覺,方法就是向空氣中噴撒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由于干冰升華時吸熱,使周圍氣溫迅速下降,于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霧。二、自然界水循環(huán)1.水的三態(tài)相互轉化圖2.云、雨、霧、露、霜、雪、冰雹的成因和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1)云與雨的形成陽光曬暖的海洋,海水吸熱蒸發(fā)成為水蒸氣上升到空中;當水蒸氣上升到高空以后,與冷空氣接觸,水蒸氣便液化成為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懸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小水滴相互聚集,就會凝結成大水滴下降成雨。(2)冰雹與雪花的形成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更加寒冷的氣流,小水滴就會凝固成小冰珠,最后有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冬天,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從而凝華成微小的冰晶,這些冰晶聚集起來就變成雪花飄落大地。(3)霧的形成水蒸氣在空氣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附著在懸浮于空氣中的灰塵上,形成了霧。(4)露的形成空氣中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滴附著在它們的表面,形成了露。(5)霜的形成霜是地表水蒸氣在溫度迅速降低時凝華成的小冰晶。3.物態(tài)變化的總結三種狀態(tài)之間又存在著六種物態(tài)變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吸收熱量的有:熔化、汽化、升華;放出熱量的有:凝固、液化和凝華。1.(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有少量碘顆粒,如圖所示,將玻璃泡浸入熱水中,玻璃泡內碘顆粒逐漸消失、同時出現(xiàn)紫紅色碘蒸氣,這是(物態(tài)變化名)過程,需要(吸/放)熱.將玻璃泡從水中取出后,碘蒸氣逐漸消失、同時出現(xiàn)碘顆粒,這是(物態(tài)變化名)過程?!敬鸢浮可A吸凝華【詳解】[1][2]如圖所示,將玻璃泡浸入熱水中,玻璃泡內碘顆粒吸收玻璃泡傳遞的熱量逐漸消失、變成紫紅色碘蒸氣,這是升華過程,此過程需要吸熱。[3]將玻璃泡從水中取出后,玻璃泡溫度降低,放出熱量,碘蒸氣逐漸消失變成碘顆粒,這是凝華現(xiàn)象。2.【生活日常場景】(2024·西藏·中考真題)寒冬的早晨,西藏高海拔地區(qū)教室玻璃窗內側常能見到美麗的冰花,如圖所示。冰花形成過程對應的物態(tài)變化是(

)A.熔化 B.凝固 C.升華 D.凝華【答案】D【詳解】冰花是室內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3.(2024·江蘇泰州·一模)農諺說:“霜前冷,雪后寒”,對此解釋正確的是()A.“霜前冷”是由于氣溫偏低,水蒸氣遇冷升華 B.“雪后寒”是由于雪汽化要吸熱C.“霜前冷”是由于氣溫偏低,水蒸氣遇冷液化 D.“雪后寒”是由于雪熔化要吸熱【答案】D【詳解】AC.“霜前冷”是由于氣溫偏低,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xiàn)象,故AC錯誤;BD.“雪后寒”是由于雪由固態(tài)變成液體發(fā)生熔化現(xiàn)象吸熱,故B錯誤,D正確。故選D??键c五跨學科實踐:探索廚房中的物態(tài)變化問題一、項目提出烹飪過程涉及各種物態(tài)變化,例如,水的沸騰、食用油從液態(tài)到氣態(tài)的蒸發(fā)、冰凍水餃中的冰在熱水中的熔化等。這些變化不僅是烹飪過程中的自然現(xiàn)象,也是我們掌握烹飪技巧、提高烹飪效率、提升食物品質的關鍵。我們可以從物理學的視角觀察、分析這些現(xiàn)象,了解食材烹飪中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建議。二、項目分析我們可以先觀察廚房中都有哪些現(xiàn)象與物態(tài)變化有關,再分析這些現(xiàn)象中的物理問題。具體任務如下。1.觀察廚房中的物態(tài)變化,分析這些物態(tài)變化對烹飪的影響。2.從物理學的視角,對烹飪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或總結認識體會3.實施改進建議,描述實施后的情況,并評估其效果。三、項目實施1.煮餃子(1)為了煮熟餃子,需要持續(xù)燒水一段時間。在燒水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加熱,水沸騰后溫度穩(wěn)定在100℃,一些水會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水蒸氣。(2)燒水期間會蓋上鍋蓋,鍋蓋上會有水。水蒸氣接觸低溫鍋蓋,會液化成小水滴。(3)水沸騰后打開鍋蓋,會出現(xiàn)大量“白霧”。水蒸氣接觸周圍的冷空氣或低溫物品,會液化成小水滴。2.蒸饅頭饅頭放在蒸籠最上層更容易熟,因為水蒸氣液化放熱。3.煎荷包蛋由于油的沸點高于水的沸點,雞蛋中的水分汽化,因此煎雞蛋時會變的金黃。若煎的時間過長,雞蛋容易煎焦,是因為過多的水分汽化。四、項目實施整理匯總自己的發(fā)現(xiàn)、所學到的知識以及提出的改進建議,用幻燈片、海報或視頻記錄等形式匯報。也可以通過辯論、角色扮演、烹飪比賽等形式進行交流,并互相評價,共同提高。1.【跨學科實踐】(24-25八年級上·吉林長春·期中)(多選)小明進行實踐活動時,觀察了廚房中的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蒸饅頭時,最上層的比下層的饅頭先蒸熟,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會放熱B.放在案板上的凍肉表面會出現(xiàn)一層水珠,這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在凍肉表面C.煮湯時,揭開鍋蓋,鍋上方出現(xiàn)大量“白氣”,這里的“白氣”實際是水蒸氣D.夏天,從冰箱里取出的飲料瓶外壁出現(xiàn)水珠,這個現(xiàn)象與露珠形成的物態(tài)變化相同【答案】ABD【詳解】A.蒸饅頭時,最上層的比最下層的饅頭先蒸熟,原因是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遇到冷的饅頭液化,因為液化時會放熱,故A正確;B.放在案板上的凍肉表面會出現(xiàn)一層水珠,這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在凍肉表面,故B正確;C.揭開鍋蓋,鍋上方出現(xiàn)大量的“白氣”,這里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錯誤;D.夏天,從冰箱取出的飲料瓶外壁出現(xiàn)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這個現(xiàn)象與露珠形成的物態(tài)變化相同,故D正確。故選ABD。2.【跨學科實踐】(24-25八年級上·湖南長沙·期中)(多選)剛學完物態(tài)變化的小郡,觀察廚房中的物態(tài)變化相關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灶臺上鍋子里正在沸騰的水,溫度在不斷上升B.將地面上的積水向周圍掃開,加快了積水表面空氣流動,從而加快蒸發(fā)C.從冰箱里拿出凍肉,不一會兒凍肉外面結了一層霜,這是凝華現(xiàn)象D.夏天為了喝到冰飲料,常在飲料中加幾塊冰,其利用的是冰熔化時吸收熱量【答案】CD【詳解】A.灶臺上鍋子里正在沸騰的水,溫度保持不變,故A錯誤;B.將地面上的積水向周圍掃開,增大水的表面積,從而加快蒸發(fā),故B錯誤;C.凍肉外面結了一層霜,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固態(tài)冰,是凝華現(xiàn)象,故C正確;D.在飲料中加幾塊冰,冰熔化時吸收熱量,使飲料的溫度降低,故D正確。故選CD。題型一溫度的估測解決溫度的估測試題,需要同學們多熟悉、記憶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溫度值,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推斷。以下為生活中常見的溫度值: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7℃,人體感覺舒適的環(huán)境溫度約為23℃,洗澡水的溫度約為40℃,冰箱冷藏室的溫度約為5℃,冰箱冷凍室的溫度約為-18℃等。1.(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小明幫媽媽做飯時,對幾個物理量進行了估測,他的估測中合理的是()A.10個雞蛋的質量約是500g B.煮熟鍋米飯約需10sC.鐵鍋的直徑約是28mm D.剛蒸熟的饅頭溫度約是37℃【答案】A【詳解】A.通常2個雞蛋約為100g,故10個雞蛋的質量約是500g,故A符合題意;B.煮熟一鍋米飯約需10min,約600s,故B不符合題意;C.鐵鍋的直徑比一根筷子的長度略長,約是28cm,故C不符合題意;D.剛蒸熟的饅頭很燙,溫度約100℃,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2024·四川內江·中考真題)刻度尺是實驗室中常用的一種測量工具,它用來測量()A.時間 B.溫度 C.長度 D.質量【答案】C【詳解】A.時間的測量工具是秒表,故A不符合題意;B.溫度的測量工具是溫度計,故B不符合題意;C.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故C符合題意;D.質量的測量工具是托盤天平,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題型二溫度計的使用和讀數(shù)3.(24-25九年級上·海南??凇て谥校┤粘I钪?,我們常用體溫計,它的測溫原理是根據(jù)液體的。某時刻用寒暑表測得的溫度如圖所示,此時的溫度計示數(shù)為℃?!敬鸢浮繜崦浝淇s-3【詳解】[1]常用體溫計的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液體一般為水銀。[2]溫度計上1個小格代表1℃,即分度值為1℃,由圖可知,溫度計的液面在0℃以下,分度值是1℃,所以溫度計示數(shù)為-3℃。4.(24-25八年級上·貴州·期中)小賓同學在實驗室練習使用溫度計時進行了如下操作:用實驗室用的溫度計測量酒精燈火焰的溫度;用寒暑表測量沸水的溫度;用實驗室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并讀數(shù)。其中操作及操作方法正確的是()A. B.C. D.【答案】D【詳解】A.常見的溫度計利用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做測溫物質,沸點較低,不能測火焰溫度,故A錯誤;B.家用寒暑表的測量范圍通常在-30℃至60℃,則不可以測量開水的溫度(約100℃),故B錯誤;C.用溫度計測液體的溫度,讀數(shù)時要讓玻璃泡留在被測液體中,不能與容器壁或容器底接觸,故C錯誤;D.對溫度計進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溫度計凹液面相平,故D正確。故選D。題型三熔化和凝固圖像分析晶體熔化圖象晶體凝固圖象(1)分析晶體的熔化圖象:AB段:物質處于固態(tài),表示晶體吸熱升溫的過程。BC段: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表示晶體熔化過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CD段:物質處于液態(tài),表示液體吸熱升溫過程。(2)分析晶體的凝固圖象:DE段:物質處于液態(tài),物質放熱降溫的過程;EF段: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晶體溶液的凝固過程,放出熱量,溫度不變;FG段:物質處于固態(tài),晶體放熱降溫過程。5.(2024·山東濱州·中考真題)如圖所示是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質是非晶體B.熔化過程持續(xù)了25minC.該物質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D.熔化前后,該物質的比熱容不變【答案】C【詳解】A.由圖可知,該物質在熔化時有固定的熔點,因此是晶體,故A錯誤;B.由圖可知,該物質在第10min開始熔化,第25min熔化結束,因此熔化過程持續(xù)了15min,故B錯誤;C.由圖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溫度不變,因此其熔化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故C正確;D.由圖可知,該物質熔化前后,加熱相同的時間,即吸收相同的熱量,熔化后溫度升高的較小,由可知,熔化后比熱容較大,故D錯誤。故選C。6.(2024·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如圖所示是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則這種物質是(填“晶體”或“非晶體”),在段物質處于(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狀態(tài)”),時物體的內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時物體的內能。若相同時間內該物質吸收熱量相等,由圖像可知,這種物質液態(tài)時的比熱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固態(tài)時的比熱容。【答案】晶體固液共存狀態(tài)小于大于【詳解】[1][2]AB段為該物質熔化過程,由于熔化過程其溫度保持不變,故該物質為晶體,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3]t1到t2時刻物質正在熔化,固體熔化過程中要吸熱,內能增大,故t1時刻內能小于t2時刻內能。[4]因為在相同時間內該物質吸收熱量相等,質量不變,由圖像可知,OA段為固態(tài),BC段為液態(tài),且BC段溫度上升較慢,故液態(tài)比熱容較大。7.(2024·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在課外實踐性作業(yè)中,某同學探究了一定濃度的鹽水凝固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了鹽水的凝固圖像(如圖),該鹽水的凝固點是℃,凝固過程經(jīng)歷min,凝固過程中鹽水的內能(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答案】-65減小【詳解】[1][2]由圖像可知,鹽水在?6℃時開始凝固,凝固點為?6℃;鹽水從第5min開始凝固,到第10min凝固結束,凝固過程經(jīng)歷5min。[3]凝固過程中,鹽水不斷放出熱量,內能減小。8.(2024·山東泰安·二模)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固態(tài)物質,在用相同熱源加熱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兩種物質,熔化過程中吸收的熱量不相等B.甲、乙兩種物質熔化前比熱容相同C.甲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D.甲、乙兩種物質全部變?yōu)橐簯B(tài)后,繼續(xù)加熱,溫度不變【答案】C【詳解】A.吸熱多少看加熱時間,甲、乙兩種物質,熔化時間都是10分鐘,因此熔化過程中吸收的熱量相等,故A錯誤;B.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固態(tài)物質吸熱升溫速度不同,因此甲、乙兩種物質熔化前比熱容不相同,故B錯誤;C.同一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故C正確;D.如圖,甲、乙兩種物質全部變?yōu)橐簯B(tài)后,繼續(xù)加熱,溫度升高,故D錯誤。故選C。題型四研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9.(2024·山東淄博·中考真題)小明發(fā)現(xiàn)冬天海水結冰時的溫度比河水的低,這一現(xiàn)象激發(fā)了他探究鹽水凝固時溫度變化規(guī)律的興趣.他將一杯鹽水放入溫度為的恒溫冷凍室內,利用傳感器收集數(shù)據(jù),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溫度一時間圖象。(1)這杯鹽水的凝固點是℃,凝固過程持續(xù)了min。(2)杯內鹽水第25min時的內能(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5min時的內能。(3)從圖象中發(fā)現(xiàn),當鹽水凝固后,溫度降低明顯變快,這是因為凝固后它的變小。(4)小明查閱資料還發(fā)現(xiàn),不同的海域海水結冰的溫度也不同.針對這一現(xiàn)象,請你提出一個可探究的物理問題:?!敬鸢浮?1)10(2)小于(3)比熱容(4)鹽水的凝固點與鹽水的濃度有什么關系【詳解】(1)[1]由圖可知,在15min~25min是鹽水的凝固過程,此過程中溫度-4℃保持不變min,因此這杯鹽水的凝固點是-4℃;[2]由圖可知,在15min~25min是鹽水的凝固過程,凝固過程持續(xù)了10min。(2)由圖可知,在15min~25min是鹽水的凝固過程,此過程中鹽水持續(xù)放熱,但是溫度比變,因此第25min時的內能小于第15min時的內能。(3)當鹽水凝固后,溫度降低明顯變快,因此可知它的比熱容變小。(4)不同的海域海水密度不同,結冰的溫度也不同,因此可以提出一個可探究的物理問題是:鹽水凝固點與鹽水濃度之間有什么關系。10.(2024·山東泰安·二模)圖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點”實驗裝置,圖丙是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描繪出冰在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1)圖乙是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溫度是℃。(2)物體在B點時具有的內能(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點時的內能,第4min時試管中的物質處于態(tài);(3)根據(jù)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成如圖丙所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不考慮水的質量變化),分析圖象發(fā)現(xiàn),其原因可能是;(4)當冰全部熔化后,繼續(xù)加熱使燒杯中的水沸騰并持續(xù)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試管中的水(選填“會”或“不會”)沸騰?!敬鸢浮?1)﹣3(2)小于固液共存(3)水的比熱容比冰的比熱容大(4)不會【詳解】(1)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柱在0攝氏度以下,此時的溫度為-3℃。(2)[1]晶體熔化不斷吸熱,內能增加,溫度不變,故物體在B點時具有的內能小于在C點時的內能。[2]圖中第4min時,物質處于熔化過程,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3)水的比熱容比冰的比熱容大,吸收熱量的速度相同,熔化前后質量不變,所以熔化后溫度上升較慢。(4)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繼續(xù)用酒精燈不斷地加熱,當試管中的水與燒杯中的水均達到沸點后,燒杯中的水可以從酒精燈繼續(xù)吸熱,能夠沸騰,但試管中的水可以達到沸點但無法從燒杯的水中繼續(xù)吸熱,因此試管中的水最終不會沸騰。題型五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11.(2024·陜西咸陽·一模)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組裝器材時,應先固定圖甲中的(選填“A”或“B”);圖甲實驗器材安裝時存在的一處錯誤是;(2)調整好實驗裝置,用酒精燈加熱,在水溫升高到90℃時開始計時,每隔1min觀察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同時注意觀察水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直至水沸騰并持續(xù)4min后停止讀數(shù),將所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時間/min012345678溫度/℃909294969898989898①第6min時,水中氣泡的情形應為圖乙中(選填“C”或“D”)圖;②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丙所示的坐標系中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jù)圖像可得,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是(3)實驗時,當?shù)氐拇髿鈮海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4)星期天,小明在家燒水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餃子時,媽媽提醒他鍋里的水量少了點,于是小明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鍋里少),用同樣大的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下面能反映小明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A

B

C

D【答案】(1)B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C見解析溫度保持不變(3)小于(4)C【詳解】(1)[1]由于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需先根據(jù)酒精燈外焰的高度確定鐵圈的高度,因此自下而上組裝器材,由圖甲知,應先固定圖甲中的B。[2]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而圖甲中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①[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4min以后,吸收熱量,水溫不再發(fā)生變化,說明在第6min時,水已經(jīng)沸騰;水沸騰時,整個容器中水溫相同,水內部不停的汽化,產生大量的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變大,故水中氣泡的情形應為圖乙中的C圖。②[2]根據(jù)表格的數(shù)據(jù)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下圖所示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或圖像可知,水在沸騰前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水沸騰時需要達到特定的溫度,即達到沸點;水沸騰時需要繼續(xù)吸熱,但是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3)分析表中記錄數(shù)據(jù)知,水的沸點是98℃,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根據(jù)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升高而增大的關系知,說明當時的大氣壓低于1個標準大氣壓。(4)水沸騰之后,溫度保持不變,當向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鍋內水的溫度立即降低,然后在加熱過程中,水吸熱溫度上升,達到沸點繼續(xù)沸騰,在此過程中,水面上的氣壓不變,所以水的沸點與原來相同;向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質量變大,相同熱源加熱,升溫變慢,所以圖像C符合題意,綜上分析知,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12.(2024·甘肅蘭州·中考真題)小涵和小怡一起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1)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圖甲中實驗儀器的組裝存在一處明顯的錯誤,該錯誤是。糾正錯誤后,用酒精燈給水加熱,觀察水溫和水中氣泡的變化情況,待水溫升至60℃左右時,開始記錄,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和實驗現(xiàn)象,然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2)小涵發(fā)現(xiàn)自己每次記錄的溫度值都要比同一次小怡記錄的數(shù)值高,分析后發(fā)現(xiàn)是自己讀取溫度計示數(shù)時,視線不規(guī)范造成的,根據(jù)上面的情況可知,小涵讀數(shù)時是按圖乙中(選填“A”、“B”或“C”)所示的情景讀取的;(3)小涵在老師的指導下,重新設計了實驗,將熱源換成電火鍋,并進一步探究水沸騰的條件:①在電火鍋內倒入大半鍋水,將裝有適量水的玻璃杯放入電火鍋中的支架上,讓玻璃杯中的水面低于鍋內水面;②打開電火鍋,對電火鍋內的水加熱,待鍋中的水沸騰一段時間后,用溫度計測量可以發(fā)現(xiàn)鍋內和玻璃杯中的水溫(選填“相同”或“不相同”)。小涵觀察還發(fā)現(xiàn),當鍋內水沸騰后,玻璃杯中的水(選填“也沸騰”或“不沸騰”),由此得出水沸騰必須滿足的條件:并且;(4)小怡在老師的指導下用相同熱源對初溫和質量都相等的不同液體A、B同時加熱,“探究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丙所示;①由圖丙可知,(選填“A”或“B”)液體的吸熱能力更強;②本實驗中,小怡是用(選填“升高溫度的多少”或“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表示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敬鸢浮繙囟扔嫴A菖c容器底部接觸。A相同不沸騰達到沸點繼續(xù)吸熱B加熱時間的長短【詳解】(1)[1]圖甲中實驗儀器的組裝存在一處明顯的錯誤,該錯誤是溫度計玻璃泡與容器底部接觸。(2)[2]按A讀數(shù),會造成讀數(shù)偏大,按C讀數(shù),會造成讀數(shù)偏小,按B讀數(shù),是正確的,故小涵讀數(shù)時是按圖乙中A所示的情景讀取的。(3)[3][4][5][6]待鍋中的水沸騰一段時間后,玻璃杯中的水與鍋中的沸騰的水溫度相同,但是玻璃杯中的水不沸騰,因為玻璃杯中的水雖然達到了沸點,但是玻璃杯中的水與鍋中的沸騰水溫度相同,無法繼續(xù)吸熱,所以玻璃杯中的水不沸騰,說明沸騰的條件是達到沸點且能繼續(xù)吸熱。(4)[7]加熱時間相同,即吸收熱量相同,B液體溫度的改變量小,則B液體的吸熱能量強,比熱容更大。[8]相同熱源加熱的目的是,保證不同液體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熱量相同,則小怡是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表示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題型六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判斷蒸發(fā)快慢的方法:因素明確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關系液體溫度越高,與空氣接觸面積越大,表面空氣流動的速度越大,蒸發(fā)越快方法分析全面,并明確題目中是加快蒸發(fā)還是減慢蒸發(fā),以影響蒸發(fā)快慢的三個因素為依據(jù),知曉切合實際的具體方法13.(2024·北京·中考真題)圖甲為我國古代的“節(jié)能燈”——“省油燈”,圖乙為其部分剖面示意圖。向燈盞夾層內注水,有助于減慢油的蒸發(fā),達到省油的目的。關于“省油燈”減慢油蒸發(fā)的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降低油的溫度 B.減小油的表面積C.減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 D.減少油的體積【答案】A【詳解】減慢蒸發(fā)的方法包括降低液體溫度、減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和減小液體表面積。燈點燃后會加熱燈盞,熱量會通過熱傳遞的方式轉移給油,使油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加快油的蒸發(fā),增加耗油量;如果在夾層中加水,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熱量,使油的溫度升高得慢些,減慢了油的蒸發(fā),所以相對耗油量就少一些。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14.【新考法】(24-25八年級上·北京·階段練習)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鮮的一個方面,為了探究影響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軍同學作出了以下猜想:【提出猜想】猜想①:與蔬菜所處環(huán)境的溫度有關猜想②:與蔬菜的表面積有關猜想③:與蔬菜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有關【進行實驗】為了檢驗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小軍按如圖進行了四次實驗(實驗中的胡蘿卜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剖開的胡蘿卜均為均勻剖開)。【分析論證】(1)在上述實驗中,實驗C的探究方法不正確,原因是(2)這四次實驗中,實驗可驗證猜想①是否正確。(3)實驗B中發(fā)現(xiàn)剖開的胡蘿卜比未剖開的胡蘿卜干癟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寫出一條即可)【拓展應用】小軍突然想到:下雨后,大雨地面干得慢,小雨干得快。于是他猜想水蒸發(fā)快慢還可能與水的多少有關,于是繼續(xù)進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環(huán)境下,把相同溫度的水,分別裝人兩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實驗發(fā)現(xiàn)水少的杯中沒有水時,另一杯中還殘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結論:水蒸發(fā)快慢與水的多少有關,水越少,蒸發(fā)越快。從得出結論環(huán)節(jié)看根據(jù)“誰先蒸發(fā)完,判斷誰蒸發(fā)快”是(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理由是,經(jīng)過多次實驗和精確測量,小軍發(fā)現(xiàn)當放水少的杯中無水時,放水多的杯中減少的水量總是與放水少的杯中原來的水量相等,由此可知:水蒸發(fā)的快慢和水的多少(選填“有關”或“無關”)。【答案】(1)缺少變量,沒有使胡蘿卜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不同(2)A(3)液體蒸發(fā)的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正確蒸發(fā)的水量不同無關【詳解】(1)在上述實驗中,實驗C缺少變量,無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與哪個因素有關,因此探究方法不正確。(2)這四次實驗中,實驗A只有溫度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因此可驗證猜想①與蔬菜所處環(huán)境的溫度有關是否正確。(3)[1]溫度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相同,最終發(fā)現(xiàn)剖開的胡蘿卜比未剖開的胡蘿卜干癟,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液體蒸發(fā)的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2][3]根據(jù)“誰先蒸發(fā)完,判斷誰蒸發(fā)快”是不正確的,這樣沒有控制蒸發(fā)的水量相同,他應比較相同時間內水的蒸發(fā)量(質量的減小量),相同時間內蒸發(fā)量大的蒸發(fā)得快。[4]經(jīng)過多次實驗和精確測量,發(fā)現(xiàn)當放水少的杯中無水時,放水多的杯中減少的水量總和與放水少的杯中原來的水量相等,說明水蒸發(fā)的快慢和水的多少無關。題型七判斷物態(tài)變化判斷六種物態(tài)變化及吸放熱情況(1)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判斷,如冰變成水是熔化,水變成冰是凝固;水變成水蒸氣是汽化,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