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復習題練習題-科技常識專項測試題模擬試題題庫帶答案解析_第1頁
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復習題練習題-科技常識專項測試題模擬試題題庫帶答案解析_第2頁
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復習題練習題-科技常識專項測試題模擬試題題庫帶答案解析_第3頁
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復習題練習題-科技常識專項測試題模擬試題題庫帶答案解析_第4頁
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復習題練習題-科技常識專項測試題模擬試題題庫帶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項智能練習(科技常識)

答對題目數

0/40

5

難度

1.

單選題

人體中含有50多種元素,其中含量占體重0.01%以上的元素被稱為常量元素,

含量占體重0.01%以下的元素被稱為微量元素。下列元素在人體中含量最高的

是()。

A

B

C

D

正確答案是:D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人體內含量最高的元素。人體元素是指組成人體的化學元素。它

與生活所在地的自然環境本底相適應,大體包括三類: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年齡元素。人體內含量較多的五種元素從高到低分別是氧、碳、氫、氮、鈣。

因此,在選項中,人體內含量最高的是碳。D項正確。

A、B、C三項:鉀、鈣、鈉均不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與題干不符,排

除。

故正確答案為D。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生箱中的科學

來源

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8題

統計

正確率

45.4%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B

筆記

添加筆記

2.

單選題

眾數是一組統計數據中的代表性數值,體現了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并且

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一次考試后,甲組十位同學的成績分別為69、73、79、

85、70、82、73、71、83、75,則這組分數的眾數是()°

A

72

B

73

C

74

D

75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對眾數的了解。眾數是指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它往

往反映被調查量的一個平均水平,也常常是平均值的一個影響最大的因素之

一。所以在統計中,眾數常常被作為一個考察量來進行考察。題干中,甲組十

位同學中,只有73出現了兩次,因此,這組分數的眾數是73。B項正確。

A、C、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生禧中的科學

來源

2019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25題

統計

正確率

87.9%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D

筆記

添加筆記

3.

單選題

以下物品的出現,按時間先后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①發電機

②蒸汽機

③白熾燈

④飛機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①④②③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世界科技常識的相關內容。1866年,維爾納?馮?西門子提出了

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并由西門子公司的一個工程師完成了人類第一臺自勵式直

流發電機。同年,西門子還發明了第一臺直流電動機;1776年,詹姆斯?瓦特

制造出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他開辟了人類利用能源新時代,使人類進

入“蒸汽時代”;1879年,美國發明家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了白熾

燈,白熾燈是將燈絲通電加熱到白熾狀態,利用熱輻射發出可見光的電光源;

1903年,萊特兄弟首次試飛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動力、機身比空氣重、持續

滯空不落地的飛機,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因此,按時間

先后順序排列應為②①③④。B項正確。

A、C、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考點

世展科技常識

來源

2018年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四季第38題

統計

正確率

69.3%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C

筆記

添加筆記

4.

單選題

1953年,科學家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DNA結構,遺傳學和生物學的研究從此由

細胞階段進入了分子階段。他們所認識到的DNA結構是()。

A

三鏈螺旋

B

球狀

C

雙鏈螺旋

D

單鏈

正確答案是:C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DNA的相關內容。DNA又稱脫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

分,也是組成基因的材料。從1951年底開始,克里克開始與沃森一起在英國劍

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里工作。他們利用倫敦國王學院的科學家莫里斯?威

爾金斯、雷蒙德?葛斯林及富蘭克林等人的X射線衍射的實驗結果,一起提出

了DNA的螺旋形結構模型,并在1953年發表研究結果。因此,科學家沃森和克

里克所認識到的DNA結構是雙鏈螺旋。C項正確。

A項:三鏈螺旋其結構是在DNA雙螺旋結構的基礎上形成的。與題干不符,排

除。

B項:球狀體一般由革蘭氏陰性細菌形成,因為其細胞壁成分復雜,較難除

盡;革蘭氏陽性細菌細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組成,若酶解時間較短,也可形成球

狀體。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大部分DNA以雙螺旋結構存在,但一經熱或堿處理就會變為單鏈狀態。

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生活中的科學

來源

2021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考生回憶版)第17

統計

正確率

79.9%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5.

單選題

生物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生物不僅具有多樣

性、而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屬性。下列關于生物特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O

A

都需要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B

都進行物質和能量代謝,得以生長發育

C

都會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D

都會通過遺傳保留種族特性

正確答案是:A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生物特征的相關內容。生物是指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

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

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

(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反應,能

與外界的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并且,能夠排出體內無用的物質,具有遺

傳與變異的特性。同時,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及生物

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叫做新陳代謝。A項中,大多數動物都是要吸進

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來完成新陳代謝的,植物也是如此,白天光合

作用和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同步進行,晚上光合作用停止,只

進行呼吸作用。而微生物分為需氧型的微生物和厭氧型的微生物。其中,需氧

型的微生物是消耗氧氣,放出二氧化碳的,如:硝化細菌。厭氧型的微生物則

是不需要氧氣。在氧氣存在的條件下,無氧呼吸受到抑制,如:乳酸菌。還有

一些生物是兼性厭氧,有氧氣和無氧氣的條件下,都能存活,A項正確。

B、C、D三項:均符合生物特征的表述,說法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生看中的科學

來源

2021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考生回憶版)第18

統計

正確率

57.8%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C

筆記

添加筆記

6.

單選題

我們平時用“度”來表示用電量,一個25瓦的節能燈泡,一度電可供其照明

()小時。

A

30

B

40

C

50

D

60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科學常識。1度就是1千瓦時,1000瓦時除以25瓦時等于40小時。B

項正確。

A、C、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考點

生意中的科學

來源

2018年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三季第41題

統計

正確率

64.1%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C

筆記

添加筆記

7.

單選題

2016年8月16日凌晨,我國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該衛星

以我國古代一位先賢命名,以紀念他對自然科學做出的貢獻,這位先賢是

()O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荀子

正確答案是:C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名字,2016年8月16

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

實驗衛星。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

步。為了紀念墨子對自然科學做出的貢獻,該衛星命名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

衛星。C項正確。

A項:孔子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

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

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德治就是主

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其

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

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與題干

不符,排除。

D項:荀子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提倡“性惡

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知教育對人的影

響,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中窗古代科技成就

來源

2019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7題

統計

正確率

64.1%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D

筆記

添加筆記

8.

單選題

尼龍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合成纖維,它的發明使紡織品的面貌煥然

一新,被稱為改變世界的重大發明之一。下列選項中,尼龍的發明人是

()O

A

卡羅瑟斯

B

萊特兄弟

C

弗萊明

D

貝克蘭

正確答案是:A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文化素養中的科技常識。卡羅瑟斯全名為華萊士?休姆?卡羅瑟斯是

美國著名的化學家,是尼龍和氯丁橡膠的發明者。A項正確。

B項:萊特兄弟是指美國的一對兄弟:哥哥威爾伯?萊特,弟弟奧維爾?萊

特,出生于美國,世界著名科學家、飛機發明者。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弗萊明是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1928年首先發現了

青霉素。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貝克蘭,全名為列奧?亨德里克?貝克蘭,美籍比利時人,化學家,發

明家,酚醛樹脂(即塑料)的發明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世界科技常識

來源

2019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9題

統計

正確率

44.1%

答題時間

。秒

易錯項

C

筆記

添加筆記

9.

單選題

罐頭食品耐久貯,便運輸,在現代生活中非常普遍。下列選項中,發明食品罐

藏法的是()。

A

英國杜蘭德

B

法國阿培爾

C

法國巴斯德

D

荷蘭艾克曼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生活常識。公元前3500年,人類就懂得冰雪冷藏方法使食物凍

結,以達到保藏的目的。罐藏方法始于1810年,當時法國拿破侖為解決軍隊作

戰時的食物供應問題,懸賞征求保藏食物的新方法,巴黎的一位糖食師傅阿培

爾發明用玻璃瓶罐藏食物的方法,獲得了拿破侖的重獎;英國杜蘭德發明了鍍

錫薄板金屬罐,使罐頭食品得以投入手工生產;其后,1864年法國的巴斯德發

現食物的腐敗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從而闡明了罐藏原理,并科學的制定出罐頭

生產工藝,從此有許多國家興建起罐頭工廠。B項正確。

A項:英國杜蘭德發明了鍍錫薄板金屬罐,使罐頭食品得以投入手工生產。與

題干不符,排除。

c項:法國的巴斯德發現食物的腐敗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從而闡明了罐藏原

理,并科學地制定出罐頭生產工藝,從此有許多國家興建起罐頭工廠。與題干

不符,排除。

D項:艾克曼是荷蘭生理學家、近代營養學先驅。1886年再度去巴塔維亞,調

查當地腳氣病的致病原因,發現是由于缺乏含于米糠中的少量營養物質所引

起,為維生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后來,于1896年任Utrecht大學(烏特勒支

大學)的衛生系教授,并在1929年和霍普金斯一起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金。

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生治中的科學

來源

2020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7題

統計

正確率

35.2%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C

筆記

添加筆記

10.

單選題

標準差是一組數據分散程度的一種度量,是表示精確度的重要指標。在一次考

試后,甲組同學的成績分別為83、82、81、79、78、77,則該組同學成績的平

均分和標準差是()。

A

80和2.16

B

80和4.66

C

81和2.16

D

81和4.66

正確答案是:A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統計常識。簡單算術平均數是這組數據的總和除以數據總個數所得的

商,這是計算平均指標最常用的方式。題干中,“83、82、81、79、78、

77”,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應計算為:(83+82+81+79+78+77)+6=80。標準差,

在概率統計中最常使用作為統計分布程度上的測量。標準差定義是總體各單位

標準值與其平均數離差平方的算術平均數的平方根。它反映組內個體間的離散

程度。標準差的計算公式是:,即(1)求數值的平均數;(2)從每一個數值

減去平均數,然后求差的平方之和;(3)求結果的平均數;(4)取平均的平

方根。題干中,“83、82、81、79、78、77”,這組數據的標準差約等于

2.16oA項正確。

B、C、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生意中的科學

來源

2020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25題

統計

正確率

64.2%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B

筆記

添加筆記

11.

單選題

抗生素的發現為人類抵抗細菌感染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抗生素的濫用也會造成

危害,下列選項中,發現第一種抗生素-一青霉素的科學家是()。

A

朱既明

B

屠呦呦

C

巴斯德

D

弗萊明

正確答案是:D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發現青霉素的科學家。1928年9月,弗萊明無意間注意到一個與空氣

意外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了一團青綠色霉菌。在用顯微鏡觀

察這只培養皿時弗萊明發現,霉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意味著霉

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因此,發現第一種抗生素-一青霉素的科學家

是弗萊明。D項正確。

A項:朱既明是病毒學家,預防醫學家,生物制品專家。研究流感病毒近40

年,首次提出病毒的結構圖像,對流感病毒的理論和應用均有發現和發明;他

成功地研制出高度減毒麻疹活疫苗;推動中國病毒學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時

代。在中國研制成功中國第一個抗生素一一青霉素。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屠呦呦的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

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l5H220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

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與題

干不符,排除。

C項:巴斯德是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愛國化學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類

型、習性、營養、繁殖、作用等,把微生物的研究從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態轉

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徑上來,從而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知醫學微生物學的

基礎,并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世柳科技常識

來源

2018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7題

統計

正確率

53.6%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B

筆記

添加筆記

12.

單選題

下列關于消防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

煤氣泄露充滿室內時,應首先打開門窗通風

B

當汽車因燃油泄露著火時,應立即用水澆滅

C

電器因短路著火時,可用干粉滅火器撲滅

D

當森林發生火災時,可用覆土方式撲救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文化素養中的科學素養常識。當汽車因燃油泄漏著火時,不能立

即用水澆滅。因為汽油的比重比水小,若用水撲救則汽油會浮在水面上繼續燃

燒,且隨著水四處蔓延而擴大燃燒面積,危及其他貨物和周圍建筑物的安全,

故B項錯誤。正確的方法是:立即用泡沫、二氧化碳和干粉滅火劑等滅火工具

滅火。A、C、D三項的表述都正確。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生喜中的科學

來源

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8題

統計

正確率

91.9%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13.

單選題

溫標是溫度的數值表示法,它是為度量物體溫度高低而對溫度零點和分度方法

所作的規定。下列選項中,最早建立的溫標是()。

A

國際溫標

B

攝氏溫標

C

華氏溫標

D

列氏溫標

正確答案是:C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對溫度計的了解。溫標是為了保證溫度量值的統一和準確而建立

的一個用來衡量溫度的標準尺度。最早溫標是1714年德國法勒海特的華氏溫

標。1714年德國人法勒海特,以水銀為測溫介質,以水銀的體積隨溫度的變化

為依據,制成玻璃水銀溫度計。他規定水的沸騰溫度為212度,氯化鏤和冰的

混合物為0度,這兩個固定點中間等分為212份,每一份為1度記作。F。這種

標定溫度的方法稱為華氏溫標。因此,最早建立的溫標是1714年德國法勒海特

的華氏溫標。C項正確。

A項:國際溫標是指熱力學溫度,又稱開爾文溫標、絕對溫標,簡稱開氏溫

標,是國際單位制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單位為開爾文,簡稱開,(符號為

K),其描述的是客觀世界真實的溫度,同時也是制定國際協議溫標的基礎,是

一種標定、量化溫度的方法。一般所說的絕對零度指的便是0K,對應零下

273.15攝氏度。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攝氏溫標是世界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溫標,用符號“C”表示,單位是。

C,是18世紀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提出來的。攝氏溫標二(華氏溫標

-32)+1.8。其結冰點是0°C,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Co與題

干不符,排除。

D項:列氏溫度又稱列氏溫標,符號為Re,單位為。Reo規定在水(標準大氣

壓下)的冰點與沸點之間劃分為80個單位(冰水混合物T=0°Re,沸點T=80°

Re)。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世界科技常識

來源

2020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8題

統計

正確率

72.7%

答題時間

。秒

易錯項

B

筆記

添加筆記

14.

單選題

關于兩漢時期的天文學成就,表述錯誤的是()。

A

留下了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B

出現了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

C

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準確演示天象的渾天儀

D

第一部完整的歷法《太初歷》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兩漢時期的科技常識。我國對哈雷彗星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史書

《春秋》中,這也是世界上最早有關哈雷彗星的記載。因此,我國對哈雷彗星

的最早記錄出現在春秋時期,而不是兩漢時期。因此,B項表述錯誤,為正確

選項。

A項:第一次明確的黑子記錄是公元前28年我國漢朝人所觀測到的。與題干不

符,排除。

C項:張衡是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渾天說的代表人物。

張衡于公元117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演示天象的渾天儀。渾天

儀用銅制成,上面刻著日、月、星、辰等天文符號。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太初歷》是西漢時期的歷法,是中國古代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部完整的

歷法。它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科學測定出135個月的日食周期,以及五大行星

的會合周期。與題干不符,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考點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來源

2020年下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一季第37題

統計

正確率

35.9%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C

筆記

添加筆記

15.

單選題

地球被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根據隨高度不同表

現出的不同特點,大氣層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電離層和散逸層等。其中,

經常出現極光、流星等天文現象的是()。

A

對流層

B

平流層

C

電離層

D

散逸層

正確答案是:C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天文地理學常識的相關知識。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

上,但沒有明顯的界線。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

層、平流層、電離層和散逸層等,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電離層是地球大氣

的一個電離區域,60千米以上的整個地球大氣層都處于部分電離或完全電離的

狀態,電離層是部分電離的大氣區域,完全電離的大氣區域稱磁層。在這層

內,經常會出現許多有趣的天文現象,如極光、流星等。因此,經常出現極

光、流星等天文現象的是電離層。C項正確。

A項:對流層在大氣層的最底層,緊靠地球表面,其厚度為8?17千米。對流

層的大氣受地球影響較大,云、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水蒸氣也幾

乎都在這一層內,還存在大部分的固體雜質。這一層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

低,大約每升高1000米,溫度下降5℃?6℃;動植物的生存,人類的絕大部

分活動,也在這一層內,因為這一層的空氣對流很明顯,故稱對流層。與題干

不符,排除。

B項:平流層距地球表面20千米至50千米。平流層的空氣匕較穩定,大氣是

平穩流動的,故稱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水蒸氣和塵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

下是同溫層,其溫度在一55℃左右,基本不變,在30千米至50千米內溫度隨

高度增加而略微升高。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散逸層又稱外層,是熱層(暖層)以上的大氣層,也是地球大氣的最外

層。這層空氣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發生電離,使質

子和氫核的含量大大超過中性氫原子的含量。散逸層空氣極為稀薄,其密度幾

乎與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稱為外大氣層。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生活中的科學

來源

2018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20題

統計

正確率

46.9%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16.

單選題

“度”是用電量的基本計量單位。下列選項中,一度電可供一只100瓦燈泡照

明的時間,正確的是()O

A

5小時

B

10小時

C

20小時

D

36小時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教師基本素養中科學素養部分的內容,重點考查生活常識的內

容。計算過程如下:

1度電二1000瓦時,一只燈泡二100瓦,故1000瓦時/100瓦二10小時。

故正確答案為B。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生喜中的科學

來源

2016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7題

統計

正確率

67.3%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17.

單選題

2018年8月2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人造

生命”領域的突破,中國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那

么,正常人一共有多少對常染色體?()

A

21

B

22

C

23

D

24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科技常識.人體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23對,其中22對為男女所共

有,稱為常染色體;另外一走為決定性別的染色體,男女不同,稱為性染色

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B項正確。

A、C、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考點

生看中的科學

來源

2019年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二季第34題

統計

正確率

28.3%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c

筆記

添加筆記

18.

單選題

七巧板是中國民間益智玩具,用正方形簿板分截為七塊,拼排成多種多樣的事

物圖形。玩七巧板可以培養兒童的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和發放性思維能力。下

列圖案中,不屬于七巧板拼圖的是()。

A

B

C

D

正確答案是:D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七巧板。七巧板是一種拼圖游戲,它是用七塊板,以各種不同的拼湊

法來拼搭千變萬化的形象圖案。將一塊正方形的板按圖所示分割成七塊,就成

了七巧板。用這七塊板可以拼搭成幾何圖形,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

的多角形等;也可以拼成各種具體的人物形象,或者動物,如貓、狗、豬、馬

等;或者是橋、房子、寶塔,或者是一些中、英文字符號以及數字。D選項拼

湊的板塊不止七塊,因此,D項表述錯誤,為正確選項。

A、B、C三項:選項拼圖均符合七巧板的定義,為正確選項。與題干不符,排

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生箱中的科學

來源

2018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9題

統計

正確率

84%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19.

單選題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納米技術》刊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杰教授研究團隊研

究的新型催化劑可把二氧化碳這一溫室氣體高效轉化為清潔液體燃料的是

()O

A

甲醇

B

乙醇

C

氮氣

D

氟氣

正確答案是:A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科技常識。2018年5月28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納米技術》的

封面文章,介紹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杰教授研究團隊完成的重要成果:新

型催化劑可把二氧化碳這一溫室氣體高效轉化為清沽液體燃料一一甲醇。甲醇

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

氧化劑接觸發生化學反應或弓起燃燒。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炸危險。能

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燃燒分解一氧化碳、二氧

化碳。A項正確。

B項:乙醇是一種有機物,俗稱酒精,是帶有一個羥基的飽和一元醇,在常

溫、常壓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氣

味,并略帶刺激。有酒的氣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氮氣通常狀況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而且一般氮氣比空氣密度小。

氮氣占大氣總量的78.08%(體積分數),是空氣的主要成份。液態氮變成雪狀

的固體。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常溫下很難跟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以常被

用來制作防腐劑。但在高溫、高能量條件下可與某些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用來

制取對人類有用的新物質。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氟氣呈現淡黃色,氟氣化學性質十分活潑,具有很強的氧化性,除全氟

化合物外,可以與幾乎所有有機物和無機物反應.工業上氟氣可作為火箭燃料

中的氧化劑,鹵化氟的原料,冷凍劑,等離子蝕刻等。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考點

新中國科技成就

來源

2019年教師資格證終極模考大賽(小學)第31題

統計

正確率

32%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B

筆記

添加筆記

20.

單選題

我國手工紙制作有著悠久的歷史,下列手工紙中,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

錄的是()。

A

桑皮紙

B

宣紙

C

東巴紙

D

竹紙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的手工紙。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中國傳統造

紙工藝之一。宣紙“始于唐代、產于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管轄,故因

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2002年安徽宣城涇縣被國家確定為宣

紙原產地域。由于宣紙有易于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

千年”之譽。宣紙的原材料有且只有青檀樹皮和稻草,楊騰桃汁作為分張劑必

不可少。2006年宣紙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

30日,宣紙傳統制作技藝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錄。B項正確。

A項:桑皮紙,古時又稱“漢皮紙”,起源于漢代。其以桑樹皮為原料,故稱

桑皮紙。古皖國(今安徽)及新疆等地出產。古皖國(今安徽)及維吾爾族聚

居的新疆南部和東部氣候炎熱,水土資源豐富,宜于農桑,自古民間便有植桑

采果的傳統。桑皮紙是用當地的桑樹皮為原料制作的一種紙,桑樹遍野,為桑

皮紙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桑皮紙,最大特點是柔嫩、防蟲、拉力強、不褪

色、吸水力強,主要用于書畫、裝裱、包扎紙幣、制傘、制鞭炮和文化工藝

品。2006年5月20日,該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

化遺產名錄。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東巴紙是指用于抄寫東巴經書的紙張。這種紙張,厚實、耐磨、防蟲

蛀、較光滑、呈象牙色。經抄寫后由于長時間在燒有火的房屋里翻用而被煙熏

的緣故,會變成古銅色,有古色古香的樣子。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竹紙是以竹子為原材料造的紙,是古代中國人的發明,同時造紙術也是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紙書寫文章,代替竹簡。中國福建寧化

縣、長汀縣、四川省夾江縣和浙江省富陽市為竹紙的重要產地。2006年5月20

日,四川夾江縣、浙江富陽市竹紙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

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考點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來源

2019年教師資格證終極模考大賽(小學)第35題

統計

正確率

74.5%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21.

單選題

在19世紀以前,紡織染料全部采用天然纖維,下列天然纖維中,中國最晚用作

紡織原料的是()。

A

B

C

D

正確答案是:A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紡織原料。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沒

有可以織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國只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

“棉”字。“棉”字是從《宋書》才開始出現的。可見棉花的傳入,至遲在南

北朝時期,當時多在邊疆地區種植。棉花大量傳入內地,大約在在宋宋元初。

關于棉花傳入中國曾有此相關記載:“宋元之間始傳其種于中國,關陜閩廣首

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陜通西域故也。”從此可以了解,棉

花的傳入有海陸兩路。全國棉花的推廣大約是在明朝初年。因此,中國最晚用

作紡織原料的是棉。A項正確。

B項:隋唐時期,紡織技術和工具比以前更加完善,生產能力也越來越強大。

葛藤因生長期長,加工較困難,其在紡織工業中的主要原材料地位逐漸被麻所

取代。麻分為芝麻和大麻兩個品種,大麻與芝麻比較,纖維短,含木質素較

多,顯得粗硬,紡紗性能差。魏晉以后,除北方大麻仍占主要地位外,南方則

更重視利用芭麻。此后隨著棉花在北方的推廣,大麻在北方也開始漸漸淡出了

紡織品原料的行列。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我國利用毛纖維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很遙遠的時代。我國的許多地區,

從石器時代起,隨著狩獵技術的提高和畜牧業的發展,都開始嘗試利用毛纖

維。只不過使用的比例稍低于其它纖維。在現有出土文物中,毛織物較為罕

見,只在氣候干燥的新疆地區有為數不多的毛織物出土。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絲是蠶在結繭時所吐出的一種液體,由絲蛋白和絲膠經過空氣凝固而

成。絲的性能優良,韌性大而且彈性好。一條蠶可吐絲1000米長左右。養蠶緞

絲,絲織刺繡,成為中國古代婦女的主要勞動。中國的絲織物開始于東南地區

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中畝古代科技成就

來源

2018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8題

統計

正確率

43.9%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D

筆記

添加筆記

22.

單選題

在我國歷史上,創造和改進了簡儀、仰儀、高表等觀測天象的儀器,主要編制

了《授時歷》,將一個回歸年的天數精確到365.2425天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是

()o

A

張衡

B

祖沖之

C

郭守敬

D

徐光啟

正確答案是:C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的相關知識。郭守敬(1231—1316年)是元朝著名

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他編制了《授時歷》,記載的一年周期

與公歷基本相同,將一個回歸年的天數精確到365.2425天,比歐洲的格里高利

歷早300多年。郭守敬一人就先后創制和改進了10多種天文儀器,如簡儀、高

表、仰儀等。因此,題干中描述的人物是郭守敬。C項正確。

A項:張衡(78—139年)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

學家、文學家。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

《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張衡為中國天文

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

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祖沖之(429—500年)是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

一生鉆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三個方面。他在

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

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

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江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由祖沖

之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為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

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與題干

不符,排除。

D項:徐光啟(1562—1633年)是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畢生致力

于數學、天文、歷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

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

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來源

2018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9題

統計

正確率

32.1%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23.

單選題

聲音的存儲和播放技術廣泛應用于現代生活的許多領域,成為宣傳報道、科技

研究和藝術創作的重要手段。下列人物中,最早制造商用留聲機的是()。

A

貝爾

B

瑞利

C

愛迪生

D

浦耳生

正確答案是:C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科技常識之世界科技成就。留聲機是一種原始放音裝置,其聲音

是以聲學方法在唱片(圓盤)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內儲存,唱片置于轉臺

上,在唱針之下旋轉。留聲機唱片能較簡易地大量復制,放音時間也比大多數

筒形錄音介質長。因此,留聲機被稱為愛迪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C項正確。

A項:貝爾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電話。此外,他還制造了助聽器,改進了愛迪

生發明的留聲機。他對聾啞語的發明貢獻甚大,他寫的文章和小冊子超過100

篇。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瑞利以嚴謹、廣博、精深著稱,并善于用簡單的設備做實驗而能獲得十

分精確的數據。他是在19世紀末達到經典物理學巔峰的少數學者之一,尤其以

光學中的瑞利散射和瑞利判據、物性學中的氣體密度測量等幾方面影響最為深

遠。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最早出現的磁記錄設備是1898年丹麥的浦耳生發明的磁性錄音機。當時

采用的磁記錄介質是碳鋼絲,失真大。20世紀40年代初采用矯頑力較高的不

銹鋼絲使錄音機達到了實用階段。隨后人們又采用細顆粒磁粉涂布型磁帶,提

高了記錄密度并改善了高頻特性。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世界科技常識

來源

2017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19題

統計

正確率

42.9%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24.

單選題

《論衡》中記載“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其中的“司南”是指我

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最早發明于()。

A

春秋

B

戰國

C

漢朝

D

北宋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的意思是將

司南(即指南針)的杓子放在地面上的盤子上,它的杓柄會指向南方。指南針

的前身是“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據《古礦泉》記載最

早出現于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一帶。因此,指南針最早發明于戰國時期。B項

正確。

A、C兩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北宋時,指南針用于航海事業。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考點

中盲古代科技成就

來源

2020年上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四季第34題

統計

正確率

49.4%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25.

單選題

世界上最早由國家編訂和頒布的藥典是()。

A

《黃帝內經》

B

《神農本草經》

C

《千金方》

D

《唐本草》

正確答案是:D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醫學常識。《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編訂和頒布的藥典,由唐

朝政府頒行,亦稱為《唐新修本草》,有時簡稱《新修本草》o《新修本草》

原指三部分文獻而言,即《本草》《藥圖》《圖經》三部分,D項正確。

A項:《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書,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

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托名“神農”所作,實成

書于漢代,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與題干不

符,排除。

c項:《千金方》又稱《備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

典著作之一,作者孫思邈,共30卷,是綜合性臨床醫著,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

床百科全書。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考點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來源

2019年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二季第33題

統計

正確率

20.1%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26.

單選題

地球被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空氣密度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大氣層通常可

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電離層和散逸層等。下列選項中,能夠反射電磁短波,

實現電磁波遠距離通訊的是()。

A

對流層

B

平流層

C

電離層

D

散逸層

正確答案是:C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文化素養中的天文常識。電離層是地球大氣的一個電離區域。電離層

是指受太陽高能輻射以及宇宙線的激勵而電離的大氣高層。60千米以上的整個

地球大氣層都處于部分電離或完全電離的狀態,電離層是部分電離的大氣區

域,完全電離的大氣區域稱磁層。也有人把整個電離的大氣稱為電離層,這樣

就把磁層看作電離層的一部分。電離層從離地面約50公里開始一直伸展到約

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層大氣空域,其中存在相當多的自由電子和離子,能使

無線電波改變傳播速度,發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產生極化面的旋轉并受到不

同程度的吸收。C項正確。

A項:對流層是地球大氣層靠近地面的一層。它同時是地球大氣層里密度最高

的一層,它蘊含了整個大氣層約75既的質量,以及幾乎所有的水蒸氣及氣溶

膠。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平流層是指從對流層頂到35-40KM左右的一層,氣溫幾乎不隨高度變

化,為-55℃左右。平流層是平流層里溫度最低(中高緯度地區同溫層溫度在-

45°左右)且溫度保持不變或變化很小的區域。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散逸層是地球大氣的最外層。這層空氣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作用

下,大部分分子發生電離;使質子和氮核的含量大大超過中性氫原子的含量。

散逸層空氣極為稀薄,其密度幾乎與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稱為外大氣層。與

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生盲中的科學

來源

2019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20題

統計

正確率

61.1%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27.

單選題

下列選項中關于地理著作的描述,表述錯誤的是()。

A

《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

B

《水經注》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地理學著作

C

《搜神記》是我國古代志怪小說的最高成就

D

《元和郡縣圖志》是唐代李吉甫撰寫而成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后期

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地理學著作。《水經

注》由北魏晚期酈道元所著。該著作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

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

性地理著作。因此,B項表述錯誤,為正確選項。

A項:《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該著作主

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

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東晉的史學家干寶所著的《搜神記》體現了我國志怪小說的最高成就。

它是一部以我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神奇怪異故事為主要內容的小說集。與題干

不符,排除。

D項:《元和郡縣圖志》是漢民族現存最早的古代總地志,由唐代的李吉甫撰

寫,寫于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是一部中國唐代的一部地理總志,對

古代政區地理沿革有比較系統的敘述。與題干不符,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考點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來源

2020年下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二季第31題

統計

正確率

24.3%

答題時間

。秒

易錯項

C

筆記

添加筆記

28.

單選題

《徐霞客游記》是一部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記述了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

30多年的旅行經歷。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

詳細考察并科學記述了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B

糾正了文獻記載有關水道源流的一些錯誤

C

調查了西域地理并重現了漢代絲綢之路

D

如實地記述了所到之處的人文地理情況

正確答案是:C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科技常識。《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主

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

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其成就主要表現在:(1)喀

斯特地區的類型分布和各地區間的差異,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類型及成

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2)糾正了文獻記載的關于中國水道源流的

一些錯誤。(3)觀察記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態品種,明確提出了地形、氣溫、風

速對植物分布和開花早晚的各種影響。(4)調查了云南騰沖打鷹山的火山遺

跡,科學地記錄與解釋了火山噴發出來的紅色浮石的質地及成因。(5)此外,

在記游的同時,還常常兼及當時各地的居民生活、風俗人情、少數民族的聚落

分布、土司之間的戰爭兼并等情事,多為正史稗官所不載,具有一定的歷史

學、民族學價值。《徐霞客游記》被后人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

字”。在《徐霞客游記》中未涉及西域地理和漢代絲綢之路CC項當選。

A項:《徐霞客游記》中提到了喀斯特地區的類型分布和各地區間的差異,尤

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類型及成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表述正

確,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徐霞客游記》中糾正了文獻記載的關于中國水道源流的一些錯誤。表

述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徐霞客游記》在記游的同時,還常常兼及當時各地的居民生活、風俗

人情、少數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間的戰爭兼并等情事,多為正史稗官所不

載,具有一定的歷史學、民族學價值。表述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

視頻

會員專享會員專享,觀看解析視頻請開通會員立即開通

考點

中向古代科技成就

來源

2016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小學)題第22題

統計

正確率

58.8%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B

筆記

添加筆記

29.

單選題

化學課上老師講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鐳”元素時,向學生們介紹了“鐳”的發

現者居里夫人。那么,居里夫人除了發現了“鐳”元素,還發現了()元

素U

A

B

C

D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居里夫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性化學

家。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針,之后又發現了元素鐳,因此她和她的丈夫及亨

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

成就獲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C因此,居里夫人

除了發現了“鐳”元素,還發現了“缽”元素。B項正確。

A、C、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考點

世益科技常識

來源

2020年上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三季第31題

統計

正確率

48.9%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C

筆記

添加筆記

30.

單選題

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奇異的光"的是()O

A

極光

B

紫外線

C

激光

D

太陽光

正確答案是:C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激光的相關內容。激光是20世紀以來,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

后,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和“最奇異的

光”。它的亮度約為太陽光的100億倍。C項正確。

A項:極光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等離子體現象,其發生是由于太陽帶電粒子流

(太陽風)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的高空,夜間出現的燦爛

美麗的光輝。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紫外線是陽光中波長為10?400納米(nm)的光線。當紫外線照射人體

時,能促使人體合成維生素D,以防止患佝僂病。紫外線還具有殺菌作用,醫

院里的病房就利用紫外線消毒。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太陽光,廣義的定義是來自太陽所有頻譜的電磁輻射。在地球,陽光顯

而易見是當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經過地球大氣層過濾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輻

射,則稱為日光。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考點

生活中的科學

來源

2020年上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三季第32題

統計

正確率

70.5%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31.

單選題

隨著現代人壽命的增長,患上老年病的風險也在增加。而逆轉衰老的一個關鍵

就是細胞重編程的研究。細胞重編程主要通過引入4種轉錄因子,將成體細胞

轉化為()。

A

多能造血干細胞

B

胚胎干細胞

C

誘導多能干細胞

D

免疫細胞

正確答案是:C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文化素養。細胞重新編程是指通過植入新的基因,改變細胞的發育

“記憶”,使其回到最原始的胚胎發育狀態,就能像胚胎干細胞那樣進行分

化,這樣的細胞被稱作“誘導式多能干細胞”“因此,細胞重編程通過引入4

種轉錄因子,將成體細胞轉化為誘導多能干細胞。C項正確。

A項:多能造血干細胞為骨髓中原始的造血干細胞,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

制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的APSC多能細

胞。所以多能造血干細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為各種譜系造血細胞的能力。

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胚胎干細胞(簡稱ES、EK或ESC細胞)是早期胚胎(原腸胚期之前)或

原始性腺中分離出來的一類細胞,它具有體外培養無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

分化的特性。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環境,ES細胞都能被誘導分化為機體幾乎所

有的細胞類型。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免疫細胞是指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相關的細胞。包括淋巴細胞、

樹突狀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粒細胞、肥大細胞等。免疫細胞可以分為多種,

在人體中各種免疫細胞擔任著重要的角色。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考點

生活中的科學

來源

2020年上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一季第38題

統計

正確率

26.5%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A

筆記

添加筆記

32.

單選題

下列選項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

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的探測器是()。

A

神舟九號

B

天宮一號

C

玉兔二號

D

嫦娥五號

正確答案是:D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科技常識。2020年12月17口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

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志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

圓滿完成。國家航天局專家表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

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

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題

干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的探測器是嫦娥五號。D項正確。

A項:神舟九號簡稱“神九”,于2012年6月16日發射升空,為中國載人航

天工程發射的第九艘飛船,是中國的第四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也是中國首次

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天宮一號于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第一

個目標飛行器,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邁入航天“三步走”戰略

的第二步第二階段。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玉兔二號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于2019年1月3日22時22分完成與嫦

娥四號著陸器的分離,駛抵月球背面。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著陸,成為中國航天

事業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考點

科《常識

來源

2021年上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終極綜合素質第24題

統計

正確率

42.4%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B

筆記

添加筆記

33.

單選題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有悠久的農耕文明。中國農業發展史上,出現最

早、最完整的農書是()。

A

《齊民要術》

B

《農政全書》

C

《天工開物》

D

《本草綱目》

正確答案是:A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古代的農學成就。北朝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寫成《齊民要術》一

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農業百科全書。A項正確。

B項:明朝萬歷年間徐光啟著成《農政全書》,該書反映了明代最新的技術成

就和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

性著作,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本草綱目》是李時珍所著的集中國16世紀前本草學大成的中醫典籍。

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考點

中畝古代科技成就

來源

2020年上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二季第29題

統計

正確率

51.2%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B

筆記

添加筆記

34.

單選題

被稱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是()。

A

靈渠

B

坎兒井

C

淮揚運河

D

鄭白渠

正確答案是:A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古代的水利工程。靈渠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

工程。其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于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

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

面的大溶江(漓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譽。A項正確。

B項:坎兒井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它是荒漠地區一特殊

灌溉系統,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適用于山

麓、沖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與

題干不符,排除。

C項:淮揚運河古稱祁溝,是指的是從江蘇省淮安市(中國大運河與古淮河交

點)到揚州市(中國大運河與長江交點)的這段河道,全長一百七十余公里。

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一一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工運河,于公元前

486年開鑿.淮揚運河淮安段、淮揚運河揚州段均為列入遺產名錄的河道,沿

岸遍布遺產點15處。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鄭白渠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關中地區的大型引涇

灌區,秦代鄭國渠和漢代白渠的合稱,近代陜西省涇惠渠的前身。與題干不

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考點

中畝古代科技成就

來源

2019年教師資格證終極模考大賽(小學)第40題

統計

正確率

32.7%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B

筆記

添加筆記

35.

單選題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小和最大的行星分別是()。

A

金星、火星

B

水星、木星

C

金星、木星

D

水星、土星

正確答案是:B收起

解析

本題考查科技常識。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分別是水

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是最小、

最輕、運動最快的行星。木星的體積最大,是太陽系中自轉最快的行星。因

此,太陽星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小和最大的行星分別是水星、木星。B項正

確。

A、C、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考點

生活中的科學

來源

2019年教師資格證模考大賽(小學)第四季第37題

統計

正確率

41.1%

答題時間

0秒

易錯項

C

筆記

添加筆記

36.

單選題

某地發現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則該地的巖石種類最有可能是()。

A

火成巖

B

變質巖

c

沉積巖

D

巖漿巖

正確答案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