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教案-第6課 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_第1頁
2025新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教案-第6課 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_第2頁
2025新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教案-第6課 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6課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1教學分析了解鑒真東渡,1教學分析了解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唐與新羅、東羅馬帝國和大食的交往等史事,從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認識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22教學內容及進程(—)導入新課閱讀材料,閱讀材料,設問:唐朝與哪些國家有著文化交流?大唐文化對周邊國家帶來了怎樣的影響?以此導入新課。(設計意圖:拓寬學生視野,啟發學生對大唐外交的認識)材料:隋唐時期,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這為唐朝走向世界創造了良好的國內環境。此間,不僅是陸上絲綢之路全面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且是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興盛的重要時期。絲綢之路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生動展現了唐朝的世界性。至今外國人仍稱呼華人聚居區為“唐人街”。—摘編自賀子玉《如何理解唐朝的世界性?》(二)講授新課1.遣隋使和遣唐使(1)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下面的材料,了解“遣隋使”“遣唐使”的含義以及來華特點。材料一:遣唐使來華次數與人數統計表。隋唐時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時期。一方面,政府實行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促成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空前頻繁;另一方面,外國使節、留學生把中華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對古代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遣隋使、遣唐使是重要方式,方向是日本主動學習中國。鑒真受日本的邀請,東渡日本,方向是中國主動幫助日本。唐與新羅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新羅對中華文化的學習方面,但唐朝也引進了新羅的物產與音樂等。玄奘西行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它與鑒真東渡、唐與新羅的(二)講授新課1.遣隋使和遣唐使(1)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下面的材料,了解“遣隋使”“遣唐使”的含義以及來華特點。材料一:遣唐使來華次數與人數統計表。統治者時間船數人數統治者時間船數人數太宗630不明不明玄宗7174艘557人6531艘121人7334艘594人654統治者時間船數人數統治者時間船數人數太宗630不明不明玄宗7174艘557人6531艘121人7334艘594人6542艘不明7524艘500人6592艘不明代宗7774艘不明669不明不明德宗8044不明武周702不明不明文宗8383511人2.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通過閱讀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的艱辛歷程,培養為了目標堅持不懈努力,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品質。3.3.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通過中外交流的相關史實,認材料二:7世紀初至9世紀末,日本派遣多批使團赴唐學習,赴唐學習,每次入唐的成員最少有120人,最多時可達650人。他們汲取唐代先進文化,并將中華文明帶回日本,不僅使日本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教育、文學藝術、天文歷算以至衣食住行、風俗娛樂等發生了諸多變化,而且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摘編自丁雨琪《論日本遣唐使團在唐代文明傳播中的作用》材料三: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選了解唐朝情況和博—摘編自紀錄片《百年留學》含義:隋唐時期,為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政府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人員素質高。(2)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下面材料,簡述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材料:材料二:新羅統一朝鮮后,憑借與唐朝確立藩屬關系,派遣大量留學生進入唐朝國學學習。據記載,“新羅自事唐以后,常遣王子宿衛。又遣學生入太學習業,十年限滿還國,又遣他學生入學者,多至百余人”……此外,新羅還實行“讀書三品出身制度”。這種選拔國學生以外書生為官吏的考試方法,是以精通儒學經典作為標準的。從此,儒學在新羅得到迅速推廣和發展。—摘編自陳尚勝《論唐朝與新羅的文化交流》人員往來:新羅統治朝鮮半島部分地區后,派遣使臣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據史書記載,至少有數十人參加了科舉考試,及第后還有人留在在長安做官。其中,最著名的是崔致遠。文明互鑒: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員,還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等科學技術,建筑、藝術、服飾多受唐朝的影響。朝鮮半島的音樂也傳入中國。4.玄奘西行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下面的材料,了解玄奘西行取經的過程及對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開元通寶和同開玫影響:日本仿照唐朝的先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經濟制度等;唐朝的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畫藝術、建筑技術、社會風俗、佛教等傳到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2.鑒真東渡玄奘西行與回國路線圖《大唐西域記》書影閱讀教材內容,結合鑒真六次東渡歷程,說一說:鑒真對中日文化交流的貢獻以及他身上體現的精神品質。過程: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經過4年閱讀教材內容,結合鑒真六次東渡歷程,說一說:鑒真對中日文化交流的貢獻以及他身上體現的精神品質。貢獻:鑒真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精神品質:不畏艱難、勇于跋涉、堅持不懈等。貢獻: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貢獻:鑒真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精神品質:不畏艱難、勇于跋涉、堅持不懈等。3.與新羅的交往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下面的材料,了解唐朝與新羅交往的表現。材料一:隋及唐初,朝鮮半島有高句麗、百濟、新羅3.與新羅的交往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下面的材料,了解唐朝與新羅交往的表現。材料一:隋及唐初,朝鮮半島有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國家。7世紀中后期,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唐朝與5.與東羅馬帝國、大食的交往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下面的圖文材料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下面的圖文材料,簡述唐朝與東羅馬、大食的交往。材料:唐墓壁畫《客使圖》(局部)東羅馬帝國金幣大食人俑《大秦景教流行大秦,即東羅馬帝國。景教,指基督教聶斯脫利派。此碑記載了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及景教在唐太宗至唐德宗140余年間在中國傳播流行的情況,是研究唐王朝與羅馬帝國宗教文化交流、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資料,反映了唐王朝國力強盛、對外開放、宗教政策寬容的時代特征。與東羅馬帝國的交往:貞觀和開元年間,東羅馬帝國多次派使臣來華。與大食的交往:大食派遣使臣與唐朝通好,史書記載的就有40多次。總結:唐朝與亞洲、歐洲和非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往來。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聲望很高,中國人被稱本課主要學習了遣隋使和遣唐使,鑒真東渡,唐與新羅的交往,玄奘西行,唐與東羅馬帝國、大食的交往。遣隋使和遣唐使、鑒真東渡從不同角度敘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況;唐與新羅的交往描述了中國與朝鮮半島的關系;玄奘西行則介紹了中印文化交流;唐朝與東羅馬帝國、大食的交往主要講述了唐朝與亞洲、歐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