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九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試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將此選項的字母代碼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1.2023年8月3日,“遇見古埃及:木乃伊文物特展”在遇見博物館·南京館開展,同學們可能在博物館中看到的文物是()A.金字塔中的法老石棺 B.《羅摩衍那》拓本C.《漢謨拉比法典》仿品 D.釋迦牟尼佛像【答案】A【解析】【詳解】由題干“遇見古埃及:木乃伊文物特展”并結合所學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A項正確;《羅摩衍那》拓本和釋迦牟尼佛像都與古印度文明有關,排除BD項;《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的文明成就,排除C項。故選A項。2.如圖所示區域屬于()A.北非 B.西亞 C.南亞 D.東亞【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圖示可知,該圖反映的是古代兩河文明,位于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B項正確;北非的是古埃及文明,排除A項;南亞的是古印度文明,排除C項;東亞的是中國文明,排除D項。故選B項。3.“公民會議的作用空前擴大,所有成年公民皆可參加,討論議案。這些政策獲得一般公民的廣泛支持。”材料體現了()A.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B.希臘城邦普遍實施C.民主政體不斷完善 D.民主政治完美無缺【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公民會議的作用空前擴大,所有成年公民皆可參加,討論議案。這些政策獲得一般公民的廣泛支持”和所學可知,伯里克利主政時期,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雅典的民主政體不斷完善,C項正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說法與題干“所有成年公民皆可參加,討論議案”不符,排除A項;從題干材料中無法說明該制度在希臘城邦普遍實施,排除B項;“民主政治完美無缺”的說法不符史實,雅典的民主政治只是少數成年公民的民主,外邦人、婦女、奴隸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排除D項。故選C項。4.“猶太人奉為神圣的耶路撒冷神廟及其庫藏,在羅馬統治的最初十年內連續遭到兩次劫掠。……公元前53年,……猶太人民發動起義。”“起義”的背景是()A.亞歷山大東征 B.布匿戰爭C.羅馬帝國建立 D.羅馬擴張【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猶太人奉為神圣的耶路撒冷神廟及其庫藏,在羅馬統治的最初十年內連續遭到兩次劫掠。。······公元前53年,······猶太人民發動起義”可知,羅馬擴張的過程中,猶太人民發動起義,D項正確;亞歷山大東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對東方波斯等國進行的侵略戰爭,排除A項;布匿戰爭是公元前264---公元前146年古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為爭奪地中海西部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著名戰爭,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羅馬帝國建立于公元前27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5.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豐富多彩,是人類寶貴的精神遺產。下列成就屬于古希臘建筑藝術的是()A.《十二銅表法》 B.《荷馬史詩》C.“儒略歷” D.帕特農神廟【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希臘首都雅典游顫衛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巖的山崗上,聳峙著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神廟矗立在衛城的最高點,這就是在世界藝術寶庫中著名的帕特農神廟,體現了古希臘建筑藝術,D項正確;《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的法學成就,排除A項;《荷馬史詩》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排除B項;“儒略歷”屬于羅馬文化成就,排除C項。故選D項。6.下列制度按出現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封君封臣制②種姓制度③集體農莊制度④君主立憲制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封君封臣制是中世紀的西歐法蘭克王國的改革,時間是8世紀前期。②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時間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③集體農莊制度是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創立的,時間是20世紀30年代。④君主立憲制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時間是1689年。②①④③符合題意,B項正確;AC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7.“莊園生產幾乎全部所需的物品,……只有莊園不能生產的東西,例如鹽、鐵等,才從行商手中購買。各地沒有經常的商肆。”此時的西歐“沒有經常的商肆”是由于()A.生產滿足佃戶需要 B.莊園經濟自給自足C.行商壟斷商品經濟 D.莊園法庭維護秩序【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莊園生產幾乎全部所需的物品,……只有莊園不能生產的東西,例如鹽、鐵等,才從行商手中購買。各地沒有經常的商肆。”可知,西歐莊園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基本自給自足,這說明西歐莊園具有自給自足的特點,B項正確;西歐莊園生產主要是為生產者自家和領主提供生活資料,不是為了滿足佃戶需要,排除A項;行商壟斷商品經濟不符合莊園經濟自給自足的特點,排除C項;題干沒有涉及到莊園法庭,排除D項。故選B項。8.如下圖是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拜占庭帝國形勢圖,從圖中我們可以得知()A.君士坦丁堡獲得自治權 B.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C.查士丁尼編纂了羅馬法 D.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圖片可知,拜占庭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B項正確;圖示沒有體現出君士坦丁堡獲得自治權,排除A項;查士丁尼編纂了羅馬法,與圖示無關,排除C項;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在圖示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9.“646年元旦頒布‘改新’詔書。按照隋唐封建集權國家的形式,作了改革……。又建立起為新生產關系開辟道路的政治上層建筑。”與材料中“政治上層建筑”相關的是()A.奴隸社會 B.封建社會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題干關鍵詞“646年、日本頒布改新詔書”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大化改新。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頒布改新詔書,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B項正確;奴隸社會是大化改新廢除的社會性質,排除A項;明治維新是近代日本進行的改革,使日本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排除C項;日本是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社會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0.“帝國版圖內的居民經過長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統一的阿拉伯民族,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字,統一的宗教信仰。”其中“統一的宗教信仰”是()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印度教【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阿拉伯人創立的宗教是伊斯蘭教。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的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世紀時,伊斯蘭教傳到亞洲其它地方和北非等地,對這些地區產生了重要影響,C項正確;佛教誕生于古印度,排除A項;基督教誕生于巴勒斯坦一帶,排除B項;印度教是伴隨印度封建社會形成,種姓制度發生新變化而出現的,排除D項。故選C項。11.“他們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情感,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即要求把人的思想、情感、智慧都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因為他們()A.提倡發揚人的個性 B.強調科學理性C.主張自由平等民主 D.推廣大眾教育【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他們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情感,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即要求把人的思想、情感、智慧都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結合所學可知,這些主張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核心思想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A項正確;題干提倡發揚人的個性,不是強調科學理性思想,排除B項;題干提倡發揚人的個性,沒有體現自由平等民主的主張,排除C項;推廣大眾教育是工業化帶來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12.“美洲印第安人貢獻出非常豐富的糧食作物,特別是玉米和馬鈴薯……。當然,動植物的交換并不限于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整個世界曾卷入這種交換。”“這種交換”體現了()A.生產資本主義化的出現 B.哥倫布發現美洲C.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D.殖民爭霸的加劇【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美洲印第安人貢獻出非常豐富糧食作物,特別是玉米和馬鈴薯......當時動植物的交并不限于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整個世界曾卷入這種交換”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C項正確;生產資本主義化的出現是在新航路開辟之后,但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哥倫布發現美洲是新航路開辟的表現,排除B項;殖民爭霸的加劇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但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3.“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商業是和海盜、走私、掠奪、奴隸販賣聯系在一起的。……商人從海外的經營和掠奪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他們把這些血污的財富轉化為資本,投入到各種手工工場企業。”材料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具有()①周期性②野蠻性③持續性④進步性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解析】【詳解】據材料“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商業是和海盜、走私、掠奪、奴隸販賣聯系在一起的”可知,資本原始積累中大量黑奴被販賣,體現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據材料“他們把這些血污的財富轉化為資本,投入到各種手工工場企業”可知,掠奪的財富會持續轉化為資本,體現了持續性,②③表述符合題意,B項正確;周期性指的是循環反復,材料中沒有涉及,進步性體現在促進經濟發展,材料中沒有提及,①④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14.“國王與人民自由地達成了一個彼此都同意的契約,這成為新國王登基的條件”。其中“契約”指的是()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 D.《拿破侖法典》【答案】A【解析】【詳解】由題干“國王與人民自由地達成了一個彼此都同意的契約,這成為新國王登基的條件”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689年英國頒布了《權利法案》,國王權力受到議會的制約,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所以這個契約”指的是英國的《權利法案》,A項正確;《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美國沒有君主制,排除B項;《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拿破侖法典》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宣傳自由、平等思想,排除D項。故選A項。15.“(1787年)新憲法以三權分立為政府的組織原則。……它否定邦聯制度,把美國定為一個聯邦國家。”該憲法的歷史意義在于()A.是人類第一個人權宣言 B.完成了民族獨立C使國家發展進入新階段 D.廢除了奴隸制度【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1787年)新憲法以三權分立為政府的組織原則。……它否定邦聯制度,把美國定為一個聯邦國家。”和所學知識可知,1787年憲法加強了聯邦政府權力,它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其積極性在于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開創了美國民族政治的先河,使國家發展進入新階段,C項正確;第一個人權宣言是《獨立宣言》,排除A項;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完成了民族獨立,排除B項;美國南北戰爭中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黑人奴隸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16.“(18世紀)城市里的手工業行東、小店主、幫工和工人構成城市平民。……他們追隨資產階級,一致反對舊制度,……是促進革命向前發展的一支突擊力量。”對于這場“革命”解讀正確的是()A.選擇保留君主制度 B.摧毀北美封建統治C.傳播資產階級思想 D.廢除歐洲封建特權【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中的關鍵信息“(18世紀)城市里的手工業行東小店主、幫工和工人構成城市平民”可知,這場革命是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C項正確;英國的君主立憲制選擇保留君主制度,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法國大革命,與北美無關,排除B項;革命徹底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但不是整個歐洲的封建特權,排除D項。故選C項。17.“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這句話出自于()A.《共產黨宣言》 B.《神曲》C.蘇聯新憲法 D.《華沙條約》【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闡述了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資本主義時代社會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所取代。肯定了資產階級在歷史上的作用。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A項正確;《神曲》是文藝復興時期但丁的代表作,排除B項;蘇聯新憲法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排除C項;《華沙條約》的簽訂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排除D項。故選A項。18.從下列年代尺內容中可以歸納的時代主題是()A.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 B.資本主義制度逐步擴展C.資本主義制度內部調整 D.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60年代,美國通過南北戰爭、俄國通過1861年改革、日本開始的明治維新,以革命或改革的方式分別掃除了發展中的障礙,美國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鞏固,日、俄則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新成員,因此說19世紀60年代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張時期,B項正確;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在17—18世紀,排除A項;資本主義制度內部調整指的是羅斯福新政,排除C項;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排除D項。故選B項。19.學習歷史要基于史實得出客觀的結論。下表中史實與結論不相符的是()選項史實結論A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帶來了汽車制造業的革命B歐美主要國家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工業化促進了城市化進程C巴爾扎克完成“人間喜劇”小說集被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D達爾文的著作《物種起源》出版生物科學領域掀起革命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結合所學可知,列夫·托爾斯泰被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C項符合題意,選擇C項;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帶來了汽車制造業的革命,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歐美主要國家城市規模越來越大,說明工業化促進了城市化進程,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達爾文的著作《物種起源》出版,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革命,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20.1892年,法、俄簽訂“軍事協定”,規定“如果德國或意大利在德國支持下進攻法國,俄國應使用它的所有軍隊進攻德國。”該協定()A.激化了一戰前的國家矛盾 B.直接推動凡爾賽體系建立C.加強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D.推動了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法、俄簽訂“軍事協定”,激化了一戰前的國家矛盾,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A項正確;巴黎和會的召開直接推動凡爾賽體系建立,排除B項;1942年1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加強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排除C項;法、俄簽訂“軍事協定”,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戰爭,與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21.《全國工業復興法》第七條規定了“由國家調節雇主和工人的關系,雇員有權組織起來集體談判雇傭合同,禁止以參加公司工會作為雇傭條件。”這反映了美國()A.采取國家干預經濟 B.建立社會保障制度C.推行“以工代賑” D.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全國工業復興法》”“由國家調節雇主和工人的關系”可知,這反映了美國采取國家干預經濟的措施。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A項正確;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是利用過剩物資救濟失業家庭,題干未涉及,排除B項;推行“以工代賑”,是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題干未涉及,排除C項;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并不是要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排除D項。故選A項。2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研究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時,列出了如下要點。這體現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941年,蘇聯提出開辟第二戰場的問題,英國拒絕。1942年,蘇美英三國簽署協議,英美不遵守約定,協議無效。1943年,蘇美英三國通過了開辟第二戰場的最后協議。1944年,英美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揭開了開辟第二戰場的帷幕。A.正義性 B.殘酷性 C.擴張性 D.艱巨性【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英國拒絕。英美不遵守約定,協議無效。1943年,最后協議。1944年,揭開了開辟第二戰場的惟幕”可知,在開辟第二戰場時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和重重困難,足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艱巨性,D項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但是材料中沒有體現正義性,排除A項;殘酷性體現在戰爭中傷亡慘重,材料沒有涉及,排除B項;擴張性更多的體現在殖民掠奪中,不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特點,排除C項。故選D項。23.二戰后,法國總統戴高樂“積極發展‘法德聯盟’,……認為法德和解和聯盟是歐洲聯合的基礎。”關于“法德聯盟”的建立,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導致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B.形成歐洲冷戰對峙局面C.強化法國與民主德國聯系 D.加快了歐洲一體化進程【答案】D【解析】【詳解】由題干“積極發展‘法德聯盟’,……認為法德和解和聯盟是歐洲聯合的基礎。”并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為了發展經濟提高國際地位,西歐國家開始走向聯合,“法德聯盟”的建立,加快了歐洲一體化進程,D項正確;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標志著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排除A項;1955年,華約成立標志著歐洲冷戰對峙局面形成,排除B項;“強化法國與民主德國聯系”不符合二戰后冷戰對峙的史實,法國與民主德國分別屬于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陣營,冷戰時期處于對峙狀態,排除C項。故選D項。24.“到50年代中期,除南斯拉夫外,東歐各國……,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但各國教條式照搬蘇聯經驗,……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材料最想表達的是()A.東歐國家全部照搬蘇聯經驗 B.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C.照搬蘇聯模式存在嚴重弊端 D.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東歐各國……,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但各國教條式照搬蘇聯經驗,……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和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照搬蘇聯模式存在嚴重弊端,C項正確;材料不但反映了東歐國家全部照搬蘇聯經驗,而且還反映了照搬蘇聯模式出現了嚴重弊端,排除A項;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不是題干表達的主旨,排除B項;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25.對下列示意圖反映的歷史主題解讀最準確的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A.世界格局不斷變遷 B.社會主義曲折中發展C.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D.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1991年,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趨勢進一步發展,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格局的演變,A項正確;社會主義曲折發展指的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等,排除B項;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指的是萬隆會議、不結盟運動等亞非拉國家的發展,排除C項;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指的是美日的崛起等,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第26題10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3分,共35分。26.閱讀地圖,回答問題。板塊一(1)18世紀末19世紀初①獨立運動興起。圣馬丁和②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板塊二(2)19世紀中期,③《國家)己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此后,④領導起義,壯烈犧牲。在甘地的領導下,該國走上了⑤的反抗道路。板塊三(3)1960年被稱為“⑥”。⑦年⑧(國家)獨立,標志所有非洲國家擺脫殖民主義枷鎖。(4)歸納材料反映的主題,并概括其主要特點。【答案】(1)拉美;玻利瓦爾(2)印度;章西女王;非暴力(3)非洲年;納米比亞(4)主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特點:范圍廣;斗爭形式多樣。【解析】【小問1詳解】據所學可知,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圣馬丁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所以①拉美;②玻利瓦爾。【小問2詳解】據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印度已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當時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進一步加強了對印度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印度人民反抗情緒日益高漲,章西女王領導起義,最終壯烈犧牲。1920年,在甘地的領導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所以③印度;④章西女王;⑤非暴力不合作。【小問3詳解】據所學可知,20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進入高潮,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非洲年”。此后,非洲獨立運動繼續發展,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所以⑥非洲年;⑦1990;⑧納米比亞。【小問4詳解】據題干圖示可知,這些斗爭遍布亞非拉地區,都是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具有民族解放運動性質,從而確定材料反映的主題為: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特點:從圖示可以看出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范圍廣,遍及亞非拉地區;從斗爭形式看,有暴力斗爭方式,有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斗爭形式多樣。2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寧以糧食稅為突破口,創造性地運用國家資本主義發展社會生產力,……,這一時期列寧資本主義觀呈現出由偏激向溫和、由直接過渡向間接過渡、由借鑒向創新的演進特點,這種演進……幫助經濟文化落后的蘇俄探索出走向社會主義以及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可行道路。——姜燕《列寧資本主義觀的演進特點及現實意義》材料二蘇聯駐美大使寫了一篇名為《戰后美國的外交政策》的報告。報告認為,戰后美國爭霸世界的動因是壟斷資本的帝國主義擴張……美國正在從國外和國內兩個方向,集中反動力量對蘇聯進行包圍。美國已成為蘇聯的對手。美國正運用著資本和軍事這兩種武器妄圖達到其稱霸世界的目的。——摘編自劉子奎《二十世紀東西方關系》請回答:(1)材料一中“以糧食稅為突破口”的改革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再列舉一項這次改革的措施。據材料,指出“這一時期列寧資本主義觀”的變化。(2)據材料二,指出美國爭霸世界的動因。分別列舉“美國正運用著資本和軍事這兩種武器妄圖達到其稱霸世界的目的”的史實。這篇報告是研究二戰后蘇聯對美政策的一手史料,還是二手史料?從蘇聯立場解讀蘇聯大使撰寫報告的出發點。(3)綜上所述,歸納蘇聯(俄)在不同時期對資本主義國家的態度及形成背景。【答案】27.改革:新經濟政策;措施:允許使用雇傭勞動力和出租土地;農民可以自由買賣納稅后的剩余產品,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變化:由偏激向溫和、由直接過渡向間接過渡、由借鑒向創新演進。28.動因:壟斷資本的帝國主義擴張;史實:經濟上,推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成立北約;史料類型:一手史料;出發點:應對美國發起的冷戰政策,為蘇聯遏制美國尋找理由。29.1917年-1921年:敵對態度背景:十月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和軍事干涉,蘇俄則進行抵抗。1921年-1929年:和解和貿易交往。新經濟政策實施后,蘇聯試圖改善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開展對外貿易;西方國家也看到了蘇聯市場的潛力。1929年-1939年:再度緊張。背景:大蕭條使西方國家對蘇聯的貿易興趣減弱,同時,蘇聯的工業化和集體化引發了西方的擔憂和不滿;此外,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局勢日益緊張,蘇聯與西方的關系也隨之緊張。1939年-1941年:短暫的緩和。背景:這一時期,蘇聯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暫時緩和。1941年-1945年:合作開展反法西斯斗爭。背景:二戰爆發,蘇聯受到德國侵略,而西方國家也對德國宣戰,雙方因共同利益而合作,蘇聯與資本主義國家因共同對抗法西斯而結成同盟。1945年-1991年:冷戰對峙。背景:二戰結束后,美蘇兩極格局形成,雙方在意識形態、政治制度、經濟利益等方面存在嚴重分歧,導致了冷戰的爆發。【解析】【小問1詳解】改革:根材料一“列寧以糧食稅為突破口,創造性地運用國家資本主義發展社會生產力”可知,材料一中“以糧食稅為突破口”的改革是新經濟政策。措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次改革的措施還有允許使用雇傭勞動力和出租土地;農民可以自由買賣納稅后的剩余產品,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變化:根據材料“這一時期列寧資本主義觀呈現出由偏激向溫和、由直接過渡向間接過渡、由借鑒向創新的演進特點”可知,“這一時期列寧資本主義觀”的變化是由偏激向溫和、由直接過渡向間接過渡、由借鑒向創新演進。【小問2詳解】動因:據材料二“蘇聯駐美大使寫了一篇名為《戰后美國的外交政策》的報告。報告認為,戰后美國爭霸世界的動因是壟斷資本的帝國主義擴張”可知,美國爭霸世界的動因是壟斷資本的帝國主義擴張。史實:根據所學知識,“美國正運用著資本和軍事這兩種武器妄圖達到其稱霸世界的目的”的史實有經濟上,推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成立北約。史料類型:根據所學可知,史料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后者是指經過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可見這篇報告是研究二戰后蘇聯對美政策的一手史料。出發點:蘇聯大使撰寫報告的出發點是應對美國發起的冷戰政策,為蘇聯遏制美國尋找理由。【小問3詳解】態度及背景:綜合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1917年-1921年:敵對態度。這一時期,蘇聯正處于內戰和外國干涉的時期,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主要表現為對抗。背景:十月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和軍事干涉,蘇俄則進行抵抗。1921年-1929年:和解和貿易交往。新經濟政策實施后,蘇聯試圖改善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開展對外貿易。背景:國內戰爭結束后,蘇聯需要恢復和發展經濟,而西方國家也看到了蘇聯市場的潛力。1929年-1939年:再度緊張。這一時期,蘇聯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因大蕭條、蘇聯的工業化和集體化、以及國際局勢的緊張而變得緊張。背景:大蕭條使西方國家對蘇聯的貿易興趣減弱,同時,蘇聯的工業化和集體化引發了西方的擔憂和不滿;此外,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局勢日益緊張,蘇聯與西方的關系也隨之緊張。1939年-1941年:短暫的緩和。這一時期,蘇聯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暫時緩和。背景:為了防止兩線作戰,蘇聯試圖通過與德國達成協議來避免戰爭。1941年-1945年:合作開展反法西斯斗爭。這一時期,蘇聯與資本主義國家因共同對抗法西斯而結成同盟。背景:二戰爆發,蘇聯受到德國的侵略,而西方國家也對德國宣戰,雙方因共同利益而合作。1945年-1991年:冷戰對峙。這一時期,蘇聯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主要表現為冷戰和對抗。背景:二戰結束后,美蘇兩極格局形成,雙方在意識形態、政治制度、經濟利益等方面存在嚴重分歧,導致了冷戰的爆發。2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商人的收購和販賣活動,打破了小生產者和消費市場的直接聯系。商人擁有較多的貨幣資本,往往向生產者貸款,供給原料和工具;小生產者則按照一定加工費向商人交送制成品。……16世紀時,這種生產方式在西歐先進國家的毛、麻紡織業中盛行。——周一良、吳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材料二它是從工場手工業生產向以工廠制為基礎的大機器工業生產的重大飛躍。它改變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開始擺脫長期以來的傳統農業社會,代之以工業化、技術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業社會。——劉宗緒《世界近代史》材料三生產和資本的積聚已經發展到這樣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壟斷組織;……與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最大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上的領土瓜分完畢。——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請回答:(1)材料一中“商人”和“小生產者”之間是什么關系?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種生產方式”是什么及其盛行的影響。(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事件?據材料,概括此時生產方式和社會經濟結構發生的變化。(3)據材料三,指出“壟斷組織”的本質。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此時的“資本主義列強”進入哪一階段?據材料,概括該階段資本主義擴張的表現。(4)綜上所述,總結生產方式變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畜禽智能識別技術-全面剖析
- 能源礦產勘查技術進展-全面剖析
- 粉末制造質量監控-全面剖析
- 紅巨星演化機制-全面剖析
- 神經影像學與統計學習方法結合的疾病診斷研究-全面剖析
- 六年級語文德育實踐活動計劃
- 藝術教育班主任工作計劃
- 商業辦公樓的節水措施與案例
- 幼兒園教師傳染病防控培訓計劃
- 醫療機構法治宣傳教育措施
- 【初中地理】《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和氣候的影響》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 兄妹4人繼承房產協議書范文
- 2024年廣西高考化學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便秘的中醫護理課件
- 《項脊軒志》課件+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說課課件(全國大賽獲獎案例)
- 2023-2024學年遼寧省大連市濱城高中聯盟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解析版)
- 工程編制預算合同范本
- 餐飲業衛生標準評估細則
- 項目股權合同范本
- 上海市崇明區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學期期末數學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