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腳踏一方土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1頁
人教版腳踏一方土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2頁
人教版腳踏一方土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3頁
人教版腳踏一方土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4頁
人教版腳踏一方土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頭頂一片天1第1頁看看我們土地講講我們故事講講土地含義我們的土地2第2頁(1)奴隸社會:井田制性質:土地國有興衰:興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特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封建社會①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產生于春秋,確立于戰國,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中被毀滅②封建國家土地全部制:王田制:王莽改制時使用屯田制:漢武帝、曹操、金、元、明使用均田制:始創于北魏,隋唐沿用完善;③個體農民土地全部制:不占主導著名土地改革:西周“井田制”,春秋齊“相地而衰征”、魯“初稅畝”,戰國魏“李悝變法”、楚“吳起變法”、秦“商鞅變法”,唐唐德宗廢均田制,行兩稅法,北宋王安石變法,明一條鞭法清攤丁入畝古代土地制度3第3頁(1)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2)三民主義“平均地權”(3)國共十年對峙:1931年土地革命路線,改變封建半封建土地全部制為農民土地全部制(4)抗日戰爭:共產黨在依據地實施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土地政策(5)解放戰爭:解放區土地改革,1947年《中國土地法綱領》,廢除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實施耕者有其田制度

近代土地制度4第4頁現代土地制度(1)經濟恢復時期:195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施農民階級土地全部制,1952年底完成(2)三大改造時期:土地由私有轉為公有制,實施集體經營(3)1958到1978,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4)1978年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5第5頁原因:沙漠化現象可能是自然。作為自然現象沙漠化是因為地球干燥帶移動,所產生氣候改變造成局部地域沙漠化。不過,今日世界各地沙漠化原因,多數歸咎于人為原因;人口急速增加,所居土地被過分耕種以及牧畜,造成土地枯竭不適合耕種。

文明發祥地:中東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地域是世上最早發展農業地域之一,從而發展成世上最早文明發祥地之一。美索不達米亞土壤原來甚為肥沃,不過因為過分農業活動、人們不理會土地長久枯渴,更開發河段上流、采伐森林,上流土地從而不能吸收降雨,雨水一氣流入河中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洪水。潛在危機:依據中國國家林業局于年6月17日公布,中國沙漠化土地到達173萬9700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18%以上,影響全國30個一級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市)。干地(定義為降水量低且降水通常由雨量小、不穩定、時間短、強度大風暴造成那些地域)覆蓋了全球40%陸地面積,供養著世界上1/5人口。這些干地沙漠化是因為植被和可利用水降低、作物產量下降以及土壤侵蝕引發土地退化,它起因于人口增加、人類需求增加或者政治、經濟壓力(比如,需要經濟作物來增加外匯)造成過分土地利用,通常由自然發生干旱開啟或加劇。當前,沙漠化速率是每年6萬平方千米或每年0.1%總干地面積。這對于70%干地(全球陸地面積25%)是一個潛在威脅。

土地荒漠化6第6頁經濟活動:在干旱和亞干旱地域(也包含一部分亞濕潤地域),在干旱多風和含有疏松沙質地表情況下,因為人類不合理經濟活動,使原非沙質荒漠地域,出現了以風沙活動、沙丘起伏為主要標志類似沙漠景觀環境退化過程。地球上受到沙漠化影響土地面積有3800多萬平方公里,當前,全世界每年約有600萬公頃土地發生沙漠化。沙漠化問題包括范圍之廣,已引發全世界關注。產生沙漠化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地表為渙散砂質沉積物和大風吹揚等;人為原因主要是過分放牧、過分墾殖、過分樵柴和不合理地利用水資源等。沙漠化是環境退化現象,是一個逐步造成生物性生產力下降過程,包含發生、發展和形成三個階段。發生階段(早期階段)是潛在性沙漠化,僅存在發生沙漠化基本條件,如氣候干燥、地表植被開始被破壞,并形成小面積渙散流沙等;發展階段,地面植被開始被破壞,出現風蝕,地表粗化、斑點狀流沙和低矮灌叢沙堆,伴隨風沙活動加劇,深入出現流動沙丘或吹揚灌叢沙堆;形成階段地表廣泛分布著密集流動沙丘或吹揚灌叢沙堆,其面積占土地面積50%以上。沙漠化危害是破壞土地資源,使可供農牧土地面積降低,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降低,土地載畜力下降,作物單位面積產量降低。沙漠化已給許多國家和地域農業、牧業和人民生活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重大威脅:沙漠化,是對世界農業發展一個重大威脅。沙漠化是環境退化現象。它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農牧生產能力及生物產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場面積降低。因為沙漠化而致水土流失、土地貧瘠,已使不少沙漠化國家遭致連年饑荒。全球受沙漠化影響土地已達3800萬平方千米。因沙漠化而喪失土地,每年都高達5~7平方千米,幾乎每分鐘就有11頃土地被沙漠化。假如沙漠化繼續下去而得不到有效抑制,本世紀末,預計損失耕地將會到達當前耕地1/3,這是多么危險信號!我國也是一個土地沙漠化嚴重國家,沙漠與沙漠化地域已由1949年66·7萬平方千米擴大到1985年130萬平方千米,約占國土總面積13.6%。沙化土地,每年還以60平方千米速度增加。我國土地沙漠化形成,除了因力作用而造成沙丘前移入侵自然原因以外,因為過分農、過分放牧、過分砍伐、工業交通建設等破壞植被人為原因引發沙漠化現象更為普遍。有一組統計數字很說明問題,我國土地沙漠化原因:森林過分采伐占32·4%·過分放牧占29·4%,土地過分使用占23·3%水資源利用不妥占6%,沙丘移動占5·5%,城市、工礦建設占0.8%。由這些統數字能夠看出,我國絕大部分(占95%)土地沙漠化是人原因造成。所以,保護和利用好土地,封沙育草,營造防風沙林,實施林、牧、水利等綜合開發治理·將會充分發揮植被群體效應以到達退沙還土目標。土壤是植物母親,是綠色家園繁榮興盛物質基礎。保和利用好土地,就是保護了綠色家園,保護了人類自己。7第7頁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浸潤和沖擊作用下,其結構發生破碎和渙散,隨水流動而散失現象。在水力、風力、凍融和重力等外營力作用下,使陸地表層土壤和土壤母質等發生破壞、磨損、分散、搬運和沉積過程。產生水土流失原因有自然和人為兩大原因。自然原因包含降水、地形、植被、土壤、風力等。人為原因是指人們不合理資源開發、生產建設活動,如破壞地表植被、陡坡墾荒、不合理農業耕作、人口增加,開發建設活動如不注意水土保持,將產生嚴重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8第8頁

1949年解放以后,全縣實施減租減息。要求定額租減租后,分租百分比為:業主25%,佃戶75%;分種田減租后,分租百分比為:業主35%,佃戶65%。結合減租減息,開展反“黑田(瞞報土地)”斗爭。共查出“黑田”31329畝,正確掌握了各階層占有土地情況,為土地改革作了準備。9第9頁

1950年7月,在黃路和新建兩鄉進行土地改革試點。9月,分批推開。11月,成立縣土改委員會,全方面開展土地改革運動,至1951年3月結束。土改普通分五個階段進行,即土改思想教育,評議土地賦冊,劃分階級成份,沒收、征收土地,分配勝利果實。全縣共沒收、征收土地290160畝,沒收地主房屋3769間、耕畜388頭、水車641部、農船343條、糧食850噸,其它農具10626件。轟轟烈烈土地改革運動,廢除了千年封建土地全部制,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務。10第10頁講講土地的故事軍閥張作霖應邀出席日本人酒會,席間日本人請張賞一幅字,認為張大字不識幾個,必定會當眾出丑。沒想到,張應聲來到桌旁,揮筆寫了個“虎”字,然后落款“張作霖手黑”,便擲筆而起。眾人見了,有些人鼓掌,有些人大笑不已。這時秘書湊上來耳語:大帥,落款“墨”字少了個“土”,張作霖眼一瞪:你懂個屁,這是給日本人寫字,老子有意把“土”留下來,我這就叫寸土不讓!

11第11頁

上古時代,我國有“社稷祭奠”制度,把國家稱為“社稷”。《白虎通》曾設王者為何有“社稷”之問答云:“為天下求福報功。以‘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一祭之也,故封土立‘社’,‘社’為‘土神’;谷物眾多,不可遍布祀,

故封谷立‘稷’,‘稷’為‘谷神’之長”。五色土12第12頁

這就是說,當初國家統治者,重視土壤和糧食,認為“神”能夠引出萬物,祭“神”能夠保障五谷豐登。祭奠“土神”“谷神”地方叫做“社稷”。北京中山公園內保留著明代所建社稷壇。最上層15.8米見方、鋪墊著五種顏色土壤:東方為青色、南方為紅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它大致上符合我國土壤分布概況。東方多水稻土呈青色,南方多紅壤、紫色土呈紅色,西北干旱土、鹽堿土呈白色,中原腹地為黃土高原雛型土呈黃色。五色土13第13頁講講土地的含義1.田地;土壤。《周禮·地官·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漢書·晁錯傳》:“審其土地之宜。”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六:“土地可不比衣裳,地分不好,是要影響生產。”2.領土;疆域。《國語·吳語》:“凡吳土地人民,越現有之矣,孤何以視於天下。”《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宋蘇軾《策略》:“而高祖以項氏創殘之餘,而又與布信之徒,角馳於中原,此六七公者,皆以絶人之姿,據有土地甲兵之眾,其勢足以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目今倘不一戰卻敵,張我國威,恐怕訂城下之盟,割土地,輸歲幣,接踵而至。”3.泛指地域,地方。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若水》:“漢武帝時,通博南山道,渡蘭倉津,土地絶遠,行者苦之。”4.測量地形。《周禮·夏官·土方氏》:“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國都鄙。”鄭玄注:“土地,猶度地知東西南北之深,而相其可居者。”5.神名。指掌管、守護某個地方神。《太平廣記》卷三○八引唐李復言《續幽怪錄·蔡榮》:“中牟縣三異鄉木工蔡榮者,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於地,潛祝土地,至長未常暫忘也。”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除夕》:“又裝鐘馗小妹、土地、灶神之類,共千餘人。”《紅樓夢》第二九回:“寶玉下了馬,賈母轎剛至山門以內,見了本境城隍土地各位泥塑圣像,便命住轎。”吳組緗《山洪》二六:“他們現在就是當方土地,你就不曉得去燒燒香?你就不曉得去鉆鉆?”參閱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十八。14第14頁滄海桑田

傳說東漢仙人王方平在門徒蔡經家見到了仙女麻姑,發覺原來是自己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過去了,長得仍如十八九歲姑娘,頭頂盤著發髻,秀發垂至腰際,身上衣服光彩奪目,大家舉杯歡宴、麻姑說:“我自從得到天命以來,已經三次見到東海變為桑田。這次去仙山蓬萊,見海水比以前淺了許多,大約又快要變成陸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著說:“難怪圣人說海中行路都會場起灰。以后人們用“滄海桑田”,比喻人世間事物變遷極大,或者改變極快。“滄海桑田”也簡作“滄桑”。15第15頁“滄海桑田”原來意思是海洋會變為陸地,陸地會變為海洋。這種“滄桑之變”是發生在地球上一個自然現象。因為地球內部物質總在不停運動著,所以會促使地殼發生變動,有時上升,有時下降。挨近大陸邊緣海水比較淺,假如地殼上升,海底便會露出,而成為陸地,相反,海邊陸地下沉,便會變為海洋。有時海底發生火山噴發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脈、火山,它們假如露出海面,也會成為陸地。16第16頁

“滄海桑田”主要原因,是氣候改變。氣溫降低,由海洋蒸發出來水,在陸地上結成冰川,不能回到海中去,因而海水降低,淺海就變成陸地,相反,氣溫升高,大陸上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海洋,會使海面升高,因而能使近海陸地或低洼地域,變成海洋。據科學家測算,假如地球大陸上冰川全部融化,流入海洋水能夠使海面平均升高七、八十米,那樣將有許多陸地變成海洋。另外,河流每時每刻都在把泥沙帶入海中,天長日久也會將一部分海濱沖積成陸地。所以,這種“滄海桑田”改變,在地球上是普遍進行著一個自然過程。17第17頁

我國江蘇省里下河地域有一個特殊耕地,聽說是宋代修筑軍事工程,稱為芙蓉砦(軍事上慣用一個障礙物),以后利用為農田,面積8.1萬畝。因為它位于洼地中心,湖蕩附近,像一個個高于水面田垛,所以稱為垛田。

垛田土是湖蕩地域人工堆墊成高地。每一個垛田面積大小不一,四面環水,狀如小島。垛田土田身高,爽水透氣,坡面大,地下水位低,有利于澆水施肥,土壤肥沃,以種植蔬菜瓜果為主。里下河地區的“剁”田18第18頁龜裂土是溫帶、暖溫帶漠境與半漠境地帶發育一個隱域自成土,因表面象龜背裂紋而得名。龜裂土形成與地下水無關。在相鄰關系上,龜裂土上連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下接收地下水影響形成草甸土或鹽堿土,由此也可看出,龜裂土形成或多或少與過去水流影響有一定關系。成土母質也與棕漠土等有很大不一樣,它主要由細土物質形成。盡管土壤下部也可出現粗沙礫石層,但普通上部主要土層都是比較粘重細土。這種情況,通常只有在比較遲緩靜水條件下才能夠形成。實際上從土壤所在地域詳細位置(如分布在塔里木河北岸,奎屯河南岸和瑪拉斯河右岸,黃河左岸),也證實了它們大多數是河流沖積母質形成,而且前身多經過草甸土等半水成土階段,以后水位下降,土體變干才逐步向荒漠土壤方向發展。當前地下水位普通在7~10米以下,少數古老沖積平原中,底土為砂礫石,水位稍高,為5~6米,土壤形成完全與地下水失去了聯絡,僅與短暫地表水流關系親密。春季融雪水和夏季暴雨帶來暫短而微弱地表水流,產生顯著淋溶作用,造成土壤季節性脫鹽和返鹽,從而產生堿化;干熱季節,表土快速脫水收縮而龜裂。

龜裂土新疆塔里木盆地龜裂土

19第19頁

龜裂土

大多數由河流沖積母質形成,上部主要土層為比較粘重細土。這種顆粒組成情況,通常只有在比較遲緩靜水沉積條件下才能形成。土壤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北岸,瑪斯河右岸,黃河左岸。因為河水斷流或改道,水位下降,土體變干才逐步向荒漠土壤發展。土壤形成完全與地下水失去聯絡,僅與短暫地表水流相關。地衣、藻類在地表短暫濕潤時出現,水分干后很快死亡,在地面形成極薄卷皮,表土逐步收縮裂開形成網格狀裂片。

龜裂土統計了自然變遷、生命消長。20第20頁“海枯”

羅布泊,曾經煙波浩淼,是中國第二大咸水湖。2千年前羅布泊畔絲路名城樓蘭古國曾一度閃耀出燦爛中亞文明之光。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湖上能夠蕩舟,水中能夠抓魚。六十年代,羅布泊終因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斷流,漸漸干涸,湖盆區變成了白茫茫鹽殼地。到1972年,最終450平方公里湖面也被烈日蒸發得無影無蹤。

今日干涸羅布泊,水和流沙侵蝕湖岸。21第21頁

“石爛”

風化作用是巖石暴露在空氣、水與生物作用下而造成改造過程。風化作用包含各種化學及機械作用,而且造成了巖石分解與破裂。“石爛”是土壤形成路徑之一。

澎湖群島多孔質玄武巖經過長久風化作用后,不但可見到好像“石爛”般洋蔥狀風化結構,還可見到硬巖土壤化完整剖面

臺灣澎湖島玄武巖風化作用形成“石爛”。22第22頁坐落在赤坎區西側,“寸金浩氣”是湛江八景之一。1925年遂溪麻章區紳民所建,1959年重修。橋名含中華國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敵侵占之意,以紀念1898年當地人民抗法斗爭。重修后寸金橋,為水泥鋪面單孔石橋,長19米,寬12米,兩側各立欄柱18根,橋西頭豎紀念碑1方,記抗法斗爭事跡始末,郭沫若題字“一寸河山一寸金”。抗法英雄塑像莊重地沾立在公園大門寬大廣場上,正氣凜然,威武不屈,是湛江人民英雄形象。寸金橋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湛江市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寸金橋23第23頁昔日黃土24第24頁今日黃土25第25頁我是生自土中,

來自田間,

這大地,我母親,

我對她有著作為人子深情。

我愛著這地面上沙壤,濕軟軟,

我襁褓;

更愛著綠絨絨田禾,野草,

保姆懷抱。

我愿安息在這土地上,

在這人類田野里生長,

生長又死亡。

我在地上,

昂了首,望著天上。

望著白云,

彩色虹,

也望著碧藍晴空。

但我腳卻永踏著土地,

我永嗅著人間土氣息。

我無心于住在天國里,

因為住在天國時,

便失掉了天國,

且失掉了我母親,這土地地之子26第26頁——土地是最高尚包容者

目睹棺材被埋入土地

一身罪惡和千萬過失之人

被人類遺棄之后

有被大地收容

讓他們在天堂里

與善良靈魂一起

聽上帝講故事土地

27第27頁

土地烙印(覃子豪)

仇敵翱翔而來

翱翔而去

罪惡腳步

蹂躪著神圣土地

腳痕是這么深

受難人們

要記著啊

這深深烙印

什么時候才能夠填平28第28頁

旅思(戴望舒)故鄉蘆花開時候,

旅人鞋跟染著征泥,

粘住了鞋跟,粘住了心征泥,

幾時經可愛手拂拭?棧石星飯歲月,

驟山驟水行程:

只有寂靜中促織聲,

給旅人嘗一點故鄉風味。

29第29頁

三代(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父親

在土里流汗;

爺爺

在土里葬埋。30第30頁土地(秦牧)

當你坐在飛機上,看著我們無邊無際像覆蓋上一張綠色地毯大地時候;當你坐在汽車上,倚著車窗看萬里平疇時候;或者,在農村里,看到一個老農捏起一把泥土,仔細端詳,想判定它終究適宜于種植什么谷物和蔬菜時候;或者,當你自己伴隨大家在田里插秧,黑油油泥土吱吱地冒出腳縫時候,不知道你曾否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