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計算機網絡實驗指導書
實驗一、Apache的安裝與基本配置
1.實驗目的
通過對ApacheWeb服務港系統的安裝與配置實驗,加深對HTTP協議、HTML
語言的理解,掌握Apache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方法,為將來從事網絡工程建設
打下基礎。
2.實驗要求
下載ApacheWEB服務器源代碼,在Linux仄境下,編譯生成執行代碼,并
進行安裝和基本配置,然后設計一個用于測試的網頁,分別在本機和網絡中其它
計算機上訪問該測試網頁,測試ApacheWeb服務器系統工作是否正常。
3.實驗步驟
3.1實驗準備
1、系統要求
?系統配置
建議CPU為PHI900MUZ以上,內存128.MB以上,磁盤可用空間100MB以上,
具有10M/100M網卡,操作系統采用RedHat6.0版本或更高版本。
?編譯器環境
系統必須裝有ANSI-C編譯器,推薦使用來自FreeSoftwareFoundation(FSF)
的GNUCcompiler(GCC)。
2、下載源代碼
Apache最新版本的源代碼可以從ApacheSoftwareFoundation網站上:
http://httpd.apache,org/download.egi或其鏡像站點下載,本書附帶的光盤
上包括了httpd-2.0.49版本的原代碼。
3、源代碼解包
將下載的安裝包httpd-2.0.49.tar.gz復制到某一個用戶目錄下(下面以
/usr/src/目錄為例介紹),然后用以下命令解壓:
$cd/usr/src
$tarxvfzhttpd-2.0.49.tar.gz
將會在/usr/src/目錄下創建/http-2.0.49子目錄,該目錄下包含apache
的所有的源代碼和相關文檔。
3.2編譯設置
Apache是一個由多模塊組成的安裝包,其功能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進行
裁剪,另外,Apache還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統環境下安裝,由于不同的操作系
統其編譯庫可能不完全相同,所以必須設置好當前操作系統下編譯參數,此外,
還需要設置好Apache系統的安裝目錄,這些工作可以通過/httpd-2.0.49目錄
下的configure腳本來進行裁剪和檢測,并形成下一步編譯的Makefile文件。
執行./configure--help可顯示Apache可以設置的參數或裁剪的模塊及其
簡要說明:
$cdhttpd-2.0.49
$./configure--help
除了以下幾個參數可能需要更改外,一般情況下,使用系統默認的設置就可
以了。
?安裝路徑名
Apache默認的安裝路徑名為/usr/local/apache,如果需要,你可以通過
一prefix參數指定一個其他安裝目錄(如/usr/other/Web):
--prefix=/usr/other/Web
?功能模塊
基本服務器安裝包中包含了最常用的功能模塊,如果要安裝某擴展功能模
塊,則需要在編譯時指定包含之,同樣,對于某個基本功能模塊(在Apache文檔
中有模塊清單備查,其中狀態為〃Base〃的為基本模塊),如果不需要安裝,則必
須明確地禁用它:
編譯并包含模塊MODULE:
-enable-MODULE
編譯并包含用空格分隔的多個模塊MODULE-LIST:
-enab1e-modules=MODULE-LIST
禁止編譯并包含模塊MODULE:
—disable-MODULE
編譯并包含用空格分隔的MODULE-LIST成動態庫DSO:
--enable-mods-shared=MODULE-L1ST
一般情況下使用默認的模塊設置就可以了,下面的命令將配置基本的安裝模
塊并告訴編譯器將Apache安裝在/usr/local/apache目錄下:
$cd/usr/src/httpd-2.0.49
$./configure-prefix=/usr/1ocal/apache
3.3編譯
根據./configur。配置的模塊和檢測到編譯參數(保存在Makefile中)執行
以下命令就可以對Apache源代碼進行編譯:
$cd/usr/src/httpd-2.0.49
$make
對一個具有基本配置的Apache進行編譯,在PentiumIII機器上需要運行3
分鐘左右,實際需要的時間因你的硬件和選擇的模塊數量會有很大不同。
正常情況下,編譯能順利完成,但如果操作系統或C語言編譯器有問題,則
可能終止編譯過程,此時需要根據報告的錯誤進行相應的處理。
3.4安裝
如果編譯正常完成,就可以將Apache安裝到二述一prefix指定的目錄中(如
/usr/local/apache),命令如下:
$cd/usr/src/httpd-2.0.49
$makeinstall
安裝完成后,可以清除編譯生成的中間文件(.o),以釋放磁盤空間:
$cd/usr/src/httpd-2.0.49
$makeclean
注意:如果由于某種原因,需要重新./configure和編譯時,一定要makeclean
清除上次編譯生成的中間文件,否則編譯器不會重新編譯已有的文件,導致重新
編譯無效。
3.5配置
Apache的運行配置文件放在/usr/local/apache/conf/httpd.conf中,通過
編輯該文件控制Apache服務器運行,在/usr/local/apache/docs/manual/有
Apache使用手冊,在http://htt.pd.apache,org/docs/有完整的配置指令參考。
$cd/usr/1ocal/apache/conf
$vihttpd.conf
通常需要修改配置文件httpd.conf中以下幾個參數:
1、修改服務器名稱
指定HTTP服務器的域名和服務端口:
ServerNamewww.test,com:80
如果已為你的服務器注冊了域名www.test.com,則可以通過該名字在網絡上
訪問WEB服務器,但如果你沒有注冊域名,則只能通過你的IP地址訪問你的HTTP
服務器。
在注冊域名前,為了能在本機上通過域名ww\v.tost,com訪問該Web服務器,
可以在本機的/etc/hosts文件尾部增加一項本地域名與IP地址對應表,以便在
本機上測試訪問www.test,com服務器(假設HTTP服務所在的機器IP地址為
192.168.25.188):
192.168.25.188www.test.com
2、修改服務端口
缺省情況下,http服務的socket服務端口為80,你可以修改之:
Listen80
3、修改文檔目錄
你的網頁默認情況下是放在安裝目錄下的htdocs中(如:
/usr/local/apache/htdocs),你可以在此修改之:
DocumentRoot/usr/local/apache/htdocs
4、修改出錯信息、日志目錄
HTTP服務器出錯信息和訪問日志默認時是放在安裝目錄中的
logs/errorlog和access_log中,你可以在此修改之:
ErrorLoglogs/error_log
日志的級別有debug/info/notice/warn/error/crit/alert/emerg,可以修
改日志的級別:
LogLevelwarn
你可以指定記錄客戶訪問本服務器的日志目錄和格式,將來可以用以分析服
務器被訪問的情況:
CustomLoglogs/access_logcommon
5、修改支持的語言和編碼
指定網頁默認的語言:
DefaultLanguagezh-CN
指定網頁支持的語言和優先級別:
AddLanguagezh-CN.zh-cn
AddLanguageen.en
LanguagePriorityzh-CNen
指定網頁默認的字符集和支持的字符集:
AddDefau1tCharsetGB2312
AddCharsetGB2312.gb2312.gb
3.6運行與停止
可以執行以下命令手工啟動你的ApacheHTTP服務器:
$cd/usr/local/apache/bin
$./apachectlstart
可以通過以下命令來檢查HTTP服務器進程(缺省時有5個,可配置):
$ps-A|grephttpd
HTTP服務啟動和運行時根據前面設置的參數寫日志文件,你可以這樣來動態
觀察Apache的啟動與運行過程日志信息和出錯信息:
tail-f/usr/local/apache/logs/access_log
tail-f/usr/local/apache/logs/error_log
如果HTTP服務器進程已運行,則你可以在本機上用http:〃localhost/或
http:/127.0.0.1/來訪問你的測試網頁了,這個網頁位于
/usr/local/apache/htdocs/o
如果在其他機器上需要訪問該服務器,則必須輸入http:〃192.168.25.188
才能訪問。
注意,必須修改HTTP服務器上防火墻系統的設置(進入應用程序/系統設置
/安全級別的設置界面),允許信任HTTP服務,否則無法訪問該HTTP服務。
最后。你可以停止HTTP服務器:
$cd/usr/local/apache/bin
$./apachectlstop
還可以編輯啟動文件apache,并將該文件放到/etc/rud/「c.local/init.d/
目錄下,系統開機時自動啟動Web服務器。
4、實驗評測
按照上述步驟安裝并配置
Apache服務器,然后啟動
ApacheWeb服務后,并進行以
下測試,以判斷Web服務是否
正常:
(1)在服務器上測試
在服務器上啟動瀏覽器,輸
入http:〃localhost/或
http:〃192.168.25.188或
http:〃www.test,com,能看至“
Apache默認的測試網頁(中
文)。
如果看不到或顯示的頁面不是上圖內容,則說明配置有問題。
自己設計一個測試網頁,替代系統原來的網頁,重復上述測試,如果能看到
你設計的測試內容,則說明Web服務器工作正常。
(2)在局域網內測試
在局域網另外一臺計算機上啟動瀏覽器,輸入http:〃192.168.25.188,如
果能看到你設計的測試內容,則說明Web服務器工作正常。
在一臺Linux機器上/etc/hosts文件尾部增加一項域名與IP地址對應表,
以便能通過域名訪問ww.test.com服務器:
192.168.25.188www.test.com
然后在瀏覽器中輸入htip://嬴晟lest.com,應同樣能看到你設計的測試內
容。
實驗一、BIND域名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1.實驗目的
通過對BIND服務器系統的安裝與配置實驗,加深對DNS協議及工作過程的
理解,掌握DNS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方法,為將來從事網絡工程建設打下基礎。
2.實驗要求
下載BIND域名服務器源代碼,在Linux環境下,編譯生成執行代碼,并進
行安裝,然后根據以下實驗環境配置域名服務器,并進行正反域名解析,以測試
BIND域名服務器系統二作是否正常。
假定需要建立一臺某企業網絡的DNS主服務器,應用環境如下:
(a)企業使用的二個C類網段地址:192.168.25.xxx,192.168.26.yyy;
(b)企業域名為test.com,并已注冊,主域名服務器地址192.168.25.188,
主機名為abc.test,com,輔域名服務器地址192.168.25.168,外部域名服務器
為:202.106.0.98;
(
c企業的WWW服務器地址為192.168.25.1,名字為www.test.com
/\
nd
\7企業的Mail服務器地址為,名字為mail.tost.com
/\
(e1
X7企業的Database服務器地址為192.168.25.3,名字為db.test.com
z\
(f!
x7企業的ftp服務器地址為192.168.25.3,名字為ftp.test.com
/\
(g
\7企業的proxy服務器地址為192.168.25.4,名字為proxy,test,com
/\
lh)
\/拒絕服務的二個C類網段地址服92.0.0.xxx,192.1.0.yyy
3.實驗步驟
3.1實驗準備
1、系統要求
?系統配置
建議CPU為Pin900MHZ以上,內存128MB以上,磁盤可用空間100MB以上,
具有10M/100M網卡,操作系統采用RedHat6.0版本或更高版本。
?編譯器環境
系統必須裝有ANS-C編譯器,推薦使用來自FreeSoftwarcFoundation(FSF)
的GNUCcompiler(GCC)0
2、下載源代碼
BIND最新版本的源代碼可以從http:〃www.isc.org/index.pl?/sw/bind/站
點下載,本書附帶的光盤上包括了Bind9.2.4rc6版本的原代碼。
3、源代碼解包
將下載的安裝包bind-9.2.4rc6.tar.gz復制到某一個用戶目錄下(下面以
/usr/src/目錄為例介紹),然后用以下命令解壓:
$cd/usr/src
$tarxvfzbind-9.2.4rc6.tar.gz
將會在/usr/src/目錄下創建/bind-9.2.4rc6子目錄,該目錄下包含Bind
的所有的源代碼和相關文檔。
3.2安裝設置
$cdbind-9.2.4rc6
$./configure-prefix=/usr/local/bind
$makedepend
3.3編譯
$make
3.4安裝
$makeinstall
手工創建鏈接文件:
$mkdir-p/usr/local/bind/var/run
$mkdir-p/usr/local/bind/var/named
$mkdir-p/usr/local/bind/etc
$touch/usr/local/bind/etc/named.conf
$touch/usr/local/bind/etc/rndc.conf
$In-sf/usr/local/bind/etc/named.conf/etc/named,conf
$In-sf/usr/local/bind/etc/rndc.conf/etc/rndc.conf
$In-sf/usr/local/bind/var/named/var/
$In-sf/usr/local/bind/sbin/rndc/usr/sbin/rndc
$In-sf/usr/local/bind/sbin/named/usr/sbin/named
3.5配置
3.5.1實驗環境設立
假定我們需要為某企業網絡建立一臺DNS主服務器,應用環境如實驗要求所示。
352遠程管理配置
BIND提供遠程域名服務控制器(Theremotenamedaemon
control:RNDC),是管理員用來控制域名服務器的應用程序,用于動態加載、
停止、配置DNS服務,它需要的配置文件為/etc/rndc.conf,其內容如下:
$vi/etc/rndc.conf
//共享密鑰,用于和受控DNS服務器之間完成認證.
keytest.
(
algorithm〃hmac-md5〃;
secret"xxxxxxxxxxxxxxxxxxxxxx二二〃;〃此處的xxxx即為下面將要生成
〃的共享密鑰KEY.
};
options
(
〃管理的DNS主機名稱,本例為管理本機。
default-serverlocalhost;
default-keytest.;
);
serverlocalhost
(
keytest.;
);
BIND提供了一種安全機制---TSIG(TransactionSIGnatures),使用
共享密鑰進行安全的DNS通知、更新,創建共享密鑰的方法如下:
$cd/usr/local/bind
$sbin/dnssec-keygen-ahmac-md5-b128-nHOSTtest.
生成的密鑰文件為K***木木.key和K*****.private,其中*.private文件包
含的KEY"xxxxxxxxxxxxxxxxxxxxxx—z,即為共享密鑰。
3.5.3運行配置
Bind的主配置文件為named,conf,zone是配置文件中的最重要的組成部
分,描述了一個授權域名下的域名解析信息,一個配置的例子如下:
keytest.
algorithm〃hmac-md5〃;
//共享密鑰,只有和改共享密鑰西配的主機,方能管理DNS服務器。
secret〃xxxxxxxxxxxxxxxxxxxxxx==";//此處的KEY即為上述生成的密鑰.
};
controls
(
inet127.0.0.1allow{localhost;}keys{test.;};
};
〃非法的網絡地址:
aclbogus-nets{192.0.0.0/16;192.1.0.0/16;};
//內部網絡地址范圍:
aclour-inner-nets(127.0.0.1/32;192.168.25.0/16;
192.168.26.0/16;};
〃私有的外部網絡地址范圍:
aclour-outer-nets[/16;};
〃內部的輔DNS服務器地址:
acltransfer-inner-ips
{192.168.25.168};
〃外部的輔DNS服務器地址:
acltransfer-outer-ips{;};
options
(
version〃$Id,test,com”;
directory,z/var/named;
allow-query{any;};
〃對于內網地址,和私有的外網地址,提供DNS的遞歸查詢服務。
allow-recursion{our-inner-nets;our-outer-nets;};
〃對于非法地址,拒絕提供服務.
blackhole{bogus-nets;};
notifyyes;
recursionyes;
forwardfirst;
〃遞歸查詢時,如果本地的cache沒有命中,則依次對forwarders中的
〃主機進行DNS查詢:
forwarders
202.106.0.98;
};
listen-on-v6{none;};
auth-nxdomainno;
};
//view提供了根據來訪的地址范圍,提供不同的服務。該internal視圖為木
地提供解析服務。
view"internal”
(
match-clients{our-inner-nets;};
recursionyes;
zone”0.0.127.in-addr.arpa〃
(
typemaster;
//localhost的反相解析域
file
“named,local”;
notifyno;
);
zone”25.168.192.in-addr.arpa〃
|
typemaster;
//192.168.25網段的反相解析域
file
"named.192.168.25〃;
notifyyes;
allow-transfer{transfer-inner-ips;};
};
zone〃26.168.192.in-addr.arpa/z
(
typemaster;
//192.168.26網段的反相解析域
file
“named.192.168.26〃;
notifyyes;
allow-transfer{transfer-inner-ips;);
};
zone””
(
typemaster;
//test,com在內部網的域名解析域
file“named,inner,test,com”;
allow-query{any;};
allow-transfer(transfer-inner-ips;};
notifvyes;
);
};
//outerview視圖為外部提供解析服務。
view"external”
(
match-clients{any;};
recursionno:
zone〃0.0.127.in-addr.
(
typemaster;
file"named,local”;
notifyno;
);
zone〃25.168.192.in-addr.arpa〃
(
typemaster;
file"named.192.168.25〃;
notifyyes;
allow-transfer(transfer-inner-ips;};
);
zone〃26.168.192.in-addr.
(
typemaster;
file"named.192.168.26〃;
notifyyes;
allow-transfer{transfer-inner-ips;};
);
zonetest,com
typemaster;
//test,com在外部網的域名解析域
file"named,outer,test,com”;
allow-query{any;};
allow-transfer(transfer-outer-ips;};
notifyyes;
};
};
3.5.4區域文件的配置
$cd/var/named
用vi依次編輯各區域文件。
//var/named/named.local的內容如下:
$TTL3600
@INSOAlocalhost.root,localho
st.(
2001030801;serial
28800;refresh
14400;retry
3600000;expire
86400;default_ttl
)
?INNSlocalhost.
1INPTRlocalhost.
;EndofFile
/var/named/named.192.168.25的內容如下:
$TTL3600
@INSOA
nsl.test.com.abc.test.com.(
2001030801;serial
600:refresh
600;retry
3600000;expire
3400;default_ttl
)
@INNSnsl.test.com.
@TNNSns2.test.com.
1INPTRaaa;192.168.25.1對應的名
字為aaa.test,com
2INPTRbbb;192.168.25.2對應的名字
為bbb.test,com
3TNPTRccc.;192.168.25.3對應的名
字為ccc
4INPTRddd.;192.168.25.4對應的名
字為ddd
;EndofFile
/var/named/named.192.168.26的內容如下:
$TTL3600
@INSOA
nsl.test.com.abc.test.com.(
2001030801;serial
600;refresh
600;retry
3600000;expire
3400;dpfault._tt1
?INNSnsl.test.com.
?INNSns2.test.com.
1INPTRaaa;192.168.26.1對應的名
字為aaa.test,com
2INPTRbbb;192.168.26.2對應的名字
為bbb.test,com
3INPTRccc.;192.168.26.3對應的名字
為ccc
4INPTRddd.;192.168.26.4對應的名
字為ddd
;EndofFile
/var/named/named.inner,test,com的內容如下:
$TTL3600
?INSOA
nsl.test.com.abc.test.com.(
2001030801;serial
600;refresh
600;retry
3600000;expire
3400;default_ttl
)
@INNSnsl.test.com.
@INNSns2.test.com.
INMX5mail.test,com
?
localhostINA127.0.0.1
nsl:NA192.168.25.188
ns2INA192.168.25.168
abcINA192.168.25.188
WWWINA192.168.25.1
mailINA192.168.25.2
db:NA192.168.25.3
ftpINA192.168.25.3
proxyINA192.168.25.4
/var/named/named.outer,test,com
$TTL3600
INSOA
nsl.test.com.abc.test.com.(
2001030801;serial
600;refresh
600;retry
3600000;expire
3400;default_ttl
)
@INNSnsl.test.com.
@INNSns2.test.com.
@INMX5mail.test,com
localhostINA127.0.0.1
nsl:NA192.168.25.188
ns2INA192.168.25.168
abcINA192.168.25.188
WWWINA192.168.25.1
mailINA192.168.25.2
dbINA192.168.25.3
ftpINA192.168.25.3
proxyINA192.168.25.4
3.6運行與停止
3.6.1啟動文件
用vi在/etc/rc.d/init.d/目錄下編輯一個啟動文件named
#!/bin/sh
#
#Thisshel1scripttakescareofstartingandstoppingnamed(BINDDNS
server).
#description:named(BIND)isaDomainNaneServer(DNS)
#thatisusedtoresolvehostnamestoIPaddresses.
#probe:true
#Sourcefunctionlibrary.
./etc/rc.d/init.d/functions
#Sourcenetworkingconfiguration.
./etc/sysconfig/network
#Checkthatnetworkingisup.
[${NETWORKING)=〃no〃]&&exit0
[f/usr/sbin/named!||exit0
[-f/etc/named,conf]||exit0
#Seehowwewerecalled.
case〃$1"in
start)
#Startdaemons.
echo-n"Startingnamed:〃
daemonnamed
echo
touch/var/lock/subsys/named
,,
stop)
#Stopdaemons.
echo-n〃Shuttingdownnamed:〃
killprocnamed
rm-f/var/lock/subsys/namcd
echo
,,
status)
/usr/sbin/rndcstatus
exit$?
,,
restart)
/usr/sbin/rndcrestart
exit$?
reload)
/usr/sbin/rndcreload
exit$?
probe)
#namedknowshowtoreloadintelligently;wedon'twant
linuxconf
ittooffertorestarteverytime
/usr/sbin/rndcreload>/dev/null2>&1|echostart
exit0
,,
*)
echo"Usage:named{start|stopstatusrestart)
exit1
esac
exit0
3.6.2創建符號聯結
$In-s/etc/rc.d/init.d/named/etc/rc.d/rcO.d/K45named
$In-s/etc/rc.d/init.d/named/etc/rc.d/rcl.d/K45named
$In-s/etc/rc.d/init.d/named/etc/rc.d/rc2.d/K45named
$In-s/etc/rc.d/init.d/named/etc/rc.d/rc3.d/S55named
$In-s/etc/rc.d/init.d/named/etc/rc.d/rc4.d/S55named
$In-s/etc/rc.d/init.d/named/etc/rc.d/rc5.d/S55named
$In-s/etc/rc.d/init.d/named/etc/rc.d/rc6.d/K45named
3.6.3啟動/停止
$tail-f/var/log/nessages&
$/etc/rc.d/init.d/namedstart//Startthenameserver
$/etc/rc.d/init.d/namedstop//Stopthenameserver
4.實驗評測
4.1.配置檢查
$sbin/named-checkconf
$sbin/named-checkzonezonenamezonefilename
4.2.nslookup測試
在LINUX系統中,測試前必需編輯/etc/resolv.conf文件:
#cd/etc
#viresolv.conf
search
nameserver192.168.25.188
然后再用nslookup測試。
#nslookup
Note:nslookupisdeprecatedandmayberemovedfrcnfuturereleases.
Considerusingthedig,orhost,programsinstead,Runnslookupwith
the\-si1[ent]'optiontopreventthismessagefromappearing.
—setall
Defaultserver:192.168.25.188
Address:88#53
Setoptions:
novcnodebugnod
2
searchrccursc
timeout=0retry=2port=53
querytype=Aclass=IN
srchlist=
->nsl
Server:192.168.25.188
Address:192.168.25.188#53
Name:nsl.test,com
Address:192.168.25.188
WWW
Server:192.168.25.188
Address:192.168.25.188#53
Name:www.test,com
Address:192.168.25.1
Server:192.168.25.188
Address:192.168.25.188#53
Name:mail.test,com
Address:192.168.25.2
反向解析:
->setquery=ptr
->192.168.25.1
Server:192.168.25.188
Address:192,168.25.188#53
1.25.168.192.in-addr.arpaname=111.25.168.192.in-addr.arpa.
->192.168.25.5
Server:192.168.25.188
Address:88#53
5.25.168.192.in-addr.arpaname=555.
今exit
IP包與ICMP包分析實驗
一、目的
1、理解IP包格式
2、理解ICMP包協議格式
二、實驗類型
驗證類實驗
三、實驗課時
2學時
四、實驗步驟
1、在VC6.0以上環境下編譯提供IPdump協議包分析程序,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執行流程,
重點熟悉IP包解包函數和ICMP包解包函數,然后運行該程序,并完成下列實驗。
2、IP協議分析
?指定IPdump運行時源IP地址為主機A的地址,目的IP地址為主機B的地址,分
析開關為IP協議;
?從主機A上向主機B發P1NG檢測報文,捕獲IP數據包,記錄并分析各字段的含
義,并與IP數據包格式進行比較;
?在Dos仿真環境下運行traccrt“校園網內某服務器IP地址”,如:
tracert
捕獲IP數據包,記錄并分析各字段的含義,并與IP數據包格式進行比較。
表I:IP包格式
實驗項IP包字段名稱值含義
1
2
3
4
???
5、ICMP協議分析
?指定IPdump運行時源IP地址為主機A的地址,目的IP地址為主機B的地址,分
析開關為1CMP協議;
?從主機A上向主機B發PING檢測報文,捕獲ICMP請求數據包和應答數據包,
記錄并分析各字段的含義,并與ICMP數據包格式進行比較;
?在主機A上ping12700.1,觀察能否捕獲ICMP數據包;
?在Dos仿真環境卜運行netstat-s,查看本機已經接收和發送的ICMP報文類型及
報文個數。
表2:ICMP包格式
實驗項1CMP包字段名稱值含義
1
2
3
4
五、實驗體會
六、思考問題
1、為什么運行ping時,不能捕獲到ICMP報文?如果運行ping本機IP地址
能收到報文嗎?
2、能否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進行設置,使得主機收到ICMP報文后不響應呢?
實驗二、POP3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目前使用很廣的POP3郵件接收系統有如Qpoper,IPOP等,下面簡單介
紹QPopper的安裝與配置。
1.實驗目的
通過對Qpoppcr服務器系統的安裝與配置實驗,加深對POP3協議的理解,
掌握POP3郵件服務器系統的安裝與配置方法,為將來從事網絡工程建設打下基
礎。
2.實驗要求
下載Qpopper服務器源代碼,在Linux環境下,編譯生成執行代碼,并進行
安裝和配置,使用測試帳號abc和xyz,分別在本機和網絡中其它計算機上先使
用Sendmail發送郵件,然后再通過Qpopper接收郵件,測試Qpopper服務器系
統工作是否正常。
3.實驗步驟
3.1實驗準備
1、系統要求
?系統配置
建議CPU為PHI900MHZ以上,內存128MB以上,磁盤可用空間100MB以上,
具有10M/100M網卡,操作系統采用RedHat6.0版本或更高版本。
?編譯器環境
系統必須裝有ANS-C編譯器,推薦使用來自FreeSoftwareFoundation(FSF)
的GNUCcompiler(GCC)o
2、下載源代碼
Qpopper最新版本的源代碼可以從http://ww.eudora.com/qpopper站點下
載,本書附帶的光盤上包括了Qpopper4.0.5版本的原代碼。
3、源代碼解包
將下載的安裝包cpopper4.0.5.tar.gz復制到某一個用戶目錄下(下面以
/usr/src/目錄為例介紹),然后用以下命令解壓:
$cd/usr/src
$tarxvfzqpopper4.0.5.tar.gz
將會在/usr/src/目錄下創建/qpopper4.0.5子目錄,該目錄下包含Qpopper
的所有的源代碼和相關文檔。
3.2安裝設置
進入安裝包所在目錄:
$cd/usr/src/qpopper4.0.5
$./configure-help〃可查看配置選項
指定安裝目錄為/usr/local/qpopper
$./configure-prefix=/usr/local/qpopper-enable-standalone
3.3編譯
$cd/usr/src/qpopper4.0.5
$make
3.4安裝
首先,手工創建有關目錄:
$cd/usr/local
$mkdirqpopper
$mkdirqpopper/sbin
$mkdirqpopper/man
$mkdirqpopper/man/man8
執行安裝命令,把compile出來的執行文件popper復制到
/usr/local/qpopper/sbin/41:
$cd/usr/src/qpopper4.0.5
$makeinstall
安裝完成后,可以清除編譯生成的中間文件(.。),以釋放磁盤空間:
$makeclean
3.5配置
Qpopper不需要做特殊的設置,使用默認的設置即可。
3.6用戶管理
在Unix中添加一個操作系統用戶就會有一個電子郵件帳戶,不需要特別
設置,可以通過該用戶和密碼用popper收郵件。
3.7運行與停止
運行Qpopper:
$cd/usr/local/qpopper/sbin
$./popper
popper運行起來后,將會形成Fl志文件,缺省時在/var/log/messages
中,啟動后可通過命令來查看,以發現問題:
$tail-f/var/1og/messages&
如果日志不詳細,還可以通過在./configure中參數
-enable-low-debug提供詳細的運行日志。
停止Qpopper:
$ps-A|greppopper
$kill-9processID
4.實驗評測
Qpopper運行起來后,可以通過以下命令進行測試(假設郵件服務器的IP地
址為192.168.25.188),其中‘好'表示人輸入的命令,’6'表示Qpopper返
回的信息:
$telnet192.168.25.188110〃110為POP3服務端口
?Trying192.168.25.188...
<-Connectedtowww.test,com(192.168.25.188).
(Escapecharacteris'
—OKQpopper(version4.0.5)atteststarting.
〃輸入用戶名
今userxyz
<-+0KPasswordrequiredforxyz.
//輸入用戶口令
今passtestl23
<-+0Kxyzhas2visiblemessages(0hidden)in1069octets.
〃查看郵件數量,顯示有兩份郵件及每個郵件的大小:
<-+0K2visiblemessages(1069octets)
<-l530
62539
J
//收取第1份郵件
->retr1
<-+0K530octets
<-Return-Path:<xyz@test.com>
<-Received:fromnsl.test,com([192.168.25.188])
(bylocalhost,localdomain(8.13.0/8.13.0)withESMTPidi79Q0013316
<-for<xyz@test.com>;Mon,30Aug200417:26:24+0800
<"Subject:
(From:abcabc@test.com
<-To:xyz@test.com
^-1234567890abcdefg
J
〃收取第2份郵件
->retr2
〃刪除第1份郵件
)dele1
<-+0KMessage1hasbeendeleted.
〃刪除第2份郵件
?dele2
<-+0KMessage2hasbeendeleted.
〃退出
->quit
通過上述命令將以xyz@的身份登錄郵件服務器,收取或刪除郵
件。
如果上述操作能正確完成,則表明POP3服務器能正常工作,可以通過
outlook等POP3客戶端程序接收郵件。
下表是POP3協議的命令:
命令簡要描述
USER輸入用戶帳號(注:并非郵件地址)
PASS輸入該帳號對應的密碼
STAT/LIST顯示該帳號上是否有郵件
RETR從服務器上收取某個郵件
DELE刪除服務器上的某個郵件
QUIT結束本次接收通信過程
實驗一、SMTP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1.實驗目的
通過對Sendmail服務器系統的安裝與配置實驗,加深對SMTP協議的理解,
掌握Sendmail郵件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方法,為將來從事網絡工程建設打下基
礎。
2.實驗要求
下載Sendmail服務器源代碼,在Linux環境下,編譯生成執行代碼,并進
行安裝和配置,然后創建二個測試帳號,分別在本機和網絡中其它計算機上使用
測試帳號發送郵件,測試Sendmail服務器系統工作是否正常。
3.實驗步驟
3.1實驗準備
1、系統要求
?系統配置
建議CPU為PHI900M1IZ以上,內存128.MB以上,磁盤可用空間100MB以上,
具有10M/100M網卡,操作系統采用RedHat6.0版本或更高版本。
?編譯器環境
系統必須裝有ANSI-C編譯器,推薦使用來自FreeSoftwareFoundation(FSF)
的GNUCcompiler(GCC)o
2、下載源代碼
Sendmail最新版本的源代碼可以從httpi/A^v.sendmail.org或其鏡像站
點下載,本書附帶的光盤上包括了send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微生物檢測經驗分享試題及答案
- 項目質量保證流程的各個環節試題及答案
- 項目預算制定的試題及答案
- 細菌與病毒的區別試題及答案
- 篩選耐藥菌的方法與流程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技能提升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的思維導圖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考試的知識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會計風險控制方法試題及答案
- 紙品生命周期評估考核試卷
- 2024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版
- 八大員-標準員習題庫(附答案)
- 點面結合寫場景公開課-(2)省公開課獲獎課件說課比賽一等獎課件
- 國開(內蒙古)2024年《創新創業教育基礎》形考任務1-3終考任務答案
- 寵物電商平臺運營模式探究
- 納米材料在紡織的應用
- 2024年北京中考地理試卷
- 水利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及保證措施
- 運用PDCA縮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診停留時間
- 《無人機測繪技能訓練模塊》課件-模塊9:無人機解析空中三角測量
- JT-T-1116-2017公路鐵路并行路段設計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