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園園林分析》課件_第1頁
《瞻園園林分析》課件_第2頁
《瞻園園林分析》課件_第3頁
《瞻園園林分析》課件_第4頁
《瞻園園林分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9月南京瞻園考察分析南京鬧市中的一處“世外桃源〞

14.參考書目1.瞻園簡介4.瞻園的歷史背景:a7.南京瞻園總平面圖:瞻園西半部平面圖1,2,3目錄2.皇家園林性質3.南京氣候分析5.瞻園的擴建6.瞻園區位分析8.南京瞻園的院落分析9.園林建筑類型

10.建筑布局分析11.瞻園的花木分析12.瞻園十八景13.園林手法15園景欣賞瞻園簡介乾隆皇帝御提“瞻園〞匾額瞻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乾隆皇帝以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位于南京城南瞻園路。坐北朝南,縱深127米,東西寬123米,總面積15621平方米。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瞻園也是南京僅存的一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園林建筑群,與無錫寄暢園、蘇州拙政園和留園并稱為“江南四大名園〞?;始覉@林性質南京氣候分析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四季清楚,冬冷夏熱、雨量充分,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季的特點。冬季受歐亞大陸氣團影響,天氣晴朗、寒冷、枯燥。初夏受鋒面雨帶影響,南京進入梅雨季節,降雨明顯增多,大、暴雨頻繁出現。梅雨過后進入盛夏,天氣晴燥,常會形成伏旱。春秋兩季是冬、夏交替過程中的季節,多以枯燥涼爽天氣為主。適宜植物生長的無霜期約225天。洪澇、干旱、暴雨、連陰雨、臺風、高溫、強對流天氣〔雷暴、颮線,冰雹等〕、寒潮、低溫、霜凍、大風、霧等災害時有發生瞻園的歷史背景翻開瞻園600年興廢盛哀的歷史,猶如展開一幅飽經滄的畫卷。中山王—徐達東王——楊秀清瞻園原系明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府邸之西圃,經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繕與擴建,至萬歷年間已初具規模。清順治二年〔1645〕該園成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視江南,曾駐蹕此園,并御題“瞻園〞匾額。太平天國時,瞻園先后為東王楊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和幼西王蕭友和府。名園滄桑1明朝徐達開府大功坊嘉靖年間徐鵬舉起廢興園同光年間重修瞻園江寧使院天下冠,由私家園林演變為官府園林乾隆駐蹕題瞻園太平一役瞻園換新主民國時期的瞻園太平天國紀念館遷入瞻園2007年重修園林徐達開府大功坊同光年間重修瞻園徐鵬舉起廢興園名園滄桑2名園滄桑3民國時期的瞻園民國時期的瞻園民國時期的瞻園名園滄桑42007年重修園林瞻園的擴建明代瞻園面積甚廣,到清初根本延續始建時的規模,民國初期,瞻園北側由中統局建“弘毅樓〞,作為辦公場所。瞻園地域日削,亭臺頹廢,規模不斷縮小。新中國成立后,為保護瞻園這一歷史勝跡,政府幾度撥款重修瞻園。瞻園北擴工程由劉敦珍先生的弟子葉菊華親自擔綱,東南大學建筑歷史研究所承擔設計,并參照清代畫家袁江的?瞻園圖?復建。其布局設計吸收了劉敦楨當年的設想,力求合理,協調,銜接自然。袁江?瞻園圖?1.擴建背景2.擴建區域概況規劃將現有園林的中路和西路游覽線路,會聚到即將新建的薇亭,原瞻園南北縱向軸線過薇亭,以薇亭界分新、老瞻園。原瞻園南北縱向軸線過薇亭后轉為橫向,通過曲廊分隔,使新瞻園形成相對獨立的空間。擴建的區域薇亭北擴園林剖視全景圖3.擴建布局原那么〔1〕東西長軸布置,和布政使衙署聯通〔2〕北高南低,遮擋北面視線〔3〕向北延續水系,形成以水為主的各級庭院空間4.擴建區根本動線〔1〕擴建后仍以原南面入口為主〔2〕西北角增加園林擴建局部主入口〔3〕布政使衙署東面設兩個次要入口其中,從東北角次入口直接進入瞻園擴建局部軸線〔4〕東南面次入口用于緊急疏散瞻園區位分析瞻園位于南京市瞻園路208號,又稱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從夫子廟向西步行。坐北朝南,縱深127米,東西寬123米,總面積15621平方米。南京瞻園總平面圖瞻園坐北朝南,縱深127米,東西寬123米,總面積15621平方米。瞻園西半部平面圖1西半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園林,園內古建筑有一覽閣、花籃廳、致爽軒、迎翠軒及曲折環繞的回廊,這些建筑和回廊把整個瞻園分成5個小庭院和一個主園。靜妙堂位于主園中部,三面環水,一面依陸,堂之南北各有一座假山,水是相通的,西邊假山上還有歲寒亭一座。園不大,頗具特色,是江南名園之一。瞻園西半部平面圖2理水深妙瞻園是山為主、水為輔的山水園水體以聚為主。這樣在較小的空間方能顯出水面寬廣、開朗.并為山林,亭、榭展開美妙的景色

北池水面最大.與池周山林、建筑交相輝映,成為全園水景中心

南池位于靜妙堂南池北緊貼水榭,池南瀕臨假山絕壁。池面也分大小二池。

瞻園西半部平面圖3南京瞻園的院落分析1、概況描述瞻園坐落于南京市區南部秦淮河畔,占地約1500~1600平方米,是南京僅存的一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園林建筑群,與南京豫園、無錫寄暢園、蘇州拙政園和留園并稱為“江南五大名園〞。2、院落形態●圍合方式I、II、III、IV、●尺度〔左:IV橫剖面,右:II縱剖面〕●界面水平界面硬質鋪地/小劃分/卵石/青磚/瓦軟質鋪地靜妙堂東側庭院以紫藤花架為上界面。垂直界面實/建筑立面/實墻虛/鏤空墻/廊●交通方式院落主要流線次要流線各院落之間以廊承載主要的交通,院落像是掛在交通流線上的不均勻排布的單元。I——行為:入院歇腳作用:承接客流,形成園外到園內的過渡圍合:相對的一組三面圍合院落界面:少量硬質鋪地,垂直面較實II——行為:起、遠望主景作用:花廳前院,主園側院圍合:三面圍合界面:少量硬質鋪地,柱廊空透III——行為:轉、透過花窗看景作用:綠化、進入北景區前的“抑〞圍合:三面圍合界面:軟質鋪地III——行為:再轉、隱約望見主水面、稍作停留作用:靜妙堂側院、北園第一進圍合:三面圍合界面:硬質鋪地合2、活動與院落的關系園林中人的主要活動是游覽,比起實際的使用功能,欣賞性與趣味性對于園林中的院落更加重要。在瞻園中,院落的組織對豐富由入口至主館的序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園林建筑類型●園門:我國古典園林中的門,猶如文章的開頭,是構成一座園林的重要組成局部。造園家在規劃構思設計時,常常是搜奇奪巧,匠心獨運。比方瞻園入口的門,簡潔、樸實無華,小門一扇,墻上藤蘿攀繞,于街巷深處顯得清幽雅靜,游人涉足入門,空間那么由“收〞而“放〞。一入門只見庭院一角,山石一塊,樹木幾枝,經過曲廊,便可眺望到園的南部山石、池水建筑之景時,使人感到這種欲露先藏的處理手法,正所謂“景愈藏境界愈大〞了,把景物的魅力蘊含在強烈的比照之中?!窭仍谡皥@中主要采用曲廊,迤邐曲折,用一局部依墻而建,其他局部轉折向外,組成墻與廊之間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小院落,其中栽花木疊山石,為園林增添無數空間層次多變的優美景色。廊不僅是聯系建筑的重要組成局部,而且是劃分空間,組成一個個景區的重要手段,也是組成瞻園動觀與靜觀的重要手法。。跨人嵌有“瞻園〞二字問額的園門,走進雅致的回廊,數步后,便可見到一玲攏的奇石“仙人峰〞園門回廊仙人峰。

南假山瞻園以山石取勝假山為全園的主景和骨干,全園有南、北、西三座假山。

北假山北假山下的石磯自然而生動,為我國江南一帶古典園林中所存石磯的上品,也是全國古典園林中的孤例。眼前這塊石磯上有一小洞,每逢下雨儲滿水時便象一面鏡子,因而也被稱為“鏡石〞

北假山為明代的遺存,由體態多變的太湖石堆成,臨水處有石壁,下有石徑;山中有縱深的山谷,谷上架有旱橋;山上有平臺,山下有平橋,可供游人登臨。西假山瞻園以山石取勝假山為全園的主景和骨干,全園有南、北、西三座假山

西假山上有石徑,有谷道,有山洞,山上花木蔥籠,環境優雅,充滿了濃郁的自然山林野趣瞻園的奇石園內太湖石多為宋代遺石,相傳北宋年間,宋徽宗嗜好太湖石,便讓江南一帶官員為其搜刮。搜刮來的太湖石每25船為一綱,日夜運往京城,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花石綱〞。由于路遇大雨延誤了行程,按宋律當斬,橫豎都是死,運送花石綱的勞工便隨農民起義軍首領方臘起義,太湖石便散落到了民間。這塊宋代花石綱遺石名為“仙人峰〞,好似一位仙女亭亭玉立。宋代遺石---倚云峰,峰高3.14米,似朵朵白云相互依偎。這塊石峰姿態奇巧、波紋起伏、峻峭挺拔、巧奪天工,具有“瘦、皺、漏、透、秀〞的顯著特征,堪稱一絕太湖石倚云峰歷史上在瞻園的全盛時期,其“竹、石、卉、木為金陵園亭之冠〞,尤其以疊石取勝。在靜妙堂東部,有塊形態精巧的太湖石,上書“雪浪石〞三字,相傳為蘇東坡手書。蘇東坡酷愛收藏名石,他在河北定縣時,曾“于中山后圃,得黑白石脈〞,用“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曰‘雪浪齋’〞。瞻園雪浪石很可能寓意于宋代同名石,這塊石高1.15米,寬1.4米,宛如一團擊在石上的浪花,又似陽光照射下漸漸融化的雪團。石上的渦洞和斜紋有著透視感和動態感,構圖和方向有著虛實變化,每個剖面都迥然而異,每個轉折都是一個景觀。蘇東坡在?雪浪齋銘引?中寫道:“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可見古樸典雅、耐人尋味之處。疊石雪浪石此峰名為招鶴峰,為明代開國元勛魏國公徐達別業栝園遺物,峰高3.61米,重數噸,正面鑿有海水紋,體態古拙,意境古樸。古人有詩云:“每看孤云招野鶴,頻攜樽酒對名花。〞招鶴峰上還鐫刻有明代沈周、吳寬、錢福等名人詩詞,吟詩賞石使人頓生思古之幽情。在瞻園內意境幽深的太湖石太湖石招鶴峰

建筑布局分析●建筑布局特點:與環境融為一體:建筑物沿著一定的欣賞路線布置,適應環境,采取靈活分散布局形式,按照一定的構圖規律把他們彼此照應的組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樣在空間構圖上才不零亂,散漫。手法之一就是將靜妙堂作為園內重點建筑物,靜妙堂為鴛鴦廳,位于中部偏南而將園林分為南、北兩區,透過兩個水池與布置于南、北的兩大組假山為對景,南部視野近,北部視野遠,北靜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連,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形成景觀線交叉的網絡。建筑布局也表達了臨水風景點一般所具有的特點:建筑物的主要立面向水面敞開。臨水利面布置著空廊,敞廳,連續的玻璃長窗等,使室內時有良好的欣賞水景的條件?!窠ㄖ季质址?、靜與動:人們在園林內的生活節奏總是有靜有動的,人對景物的欣賞也常是“動〞與“靜〞相結合的過程,因此就產生了靜觀與動觀的區別。靜就是息,動就是游;靜是“點〞,動是“線〞。在南京瞻園中靜觀的點,是亭榭,平臺等建筑物;動觀的線,是游廊,園路。2、對景與借景:在園林建筑布局中組織好對景和借景,也是豐富園林景觀的重要手法之一。對景就是在園林內的主要觀景點與游覽路線的前進方向所面對的景物。在南京瞻園中主要是自然景物,在其正面有意識的布置山水,竹石,花木及亭榭等組成對景,形成生動的風景畫面。組成的是不對稱的,自幼變幻的景觀構圖,特別是隨著曲折的道路與游廊前進時,景色依次展開,步移景異,形成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對景關系。園內的主題建筑,它一面建在水上,宛如水榭。該堂把全園分成兩局部,南小而北大,北寂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連,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瞻園又以石取勝,造景效果與實用功能巧妙結合,“妙境靜觀殊有味,良游重繼又何年靜妙堂扇亭歲寒亭西邊假山上有“歲寒亭〞,因四周遍植松、竹、梅歲寒三友,故又名“三友亭〞。歲寒亭延暉亭一覽閣九轉回廊回廊爬山廊園林綠化樹種選擇與應用史略原始人洞穴時代:帶回居穴的果實被食用后的丟棄種子萌發株,但其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便于生存而不是用于維護生態和欣賞。殷周時代:最早的人工栽培,主要目的為遮蔭、納涼。??詩經?中記載了3000多種植物。春秋戰國:出現了街道綠化的雛型。西漢:園林綠化樹種的栽培開展,在擴建秦代“上林苑〞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張騫出使西域,開創了大規模植物引種的先河。因當時對植物生態屬性知之甚少,故損失也很沉重。瞻園的花木分析瞻園初名“西圃〞。“圃〞最早是指以種蔬菜為主,但也繁衍草木的園林。瞻園建園之初,魏國公徐鵬舉留心搜求各地奇花異木,以充實園林景觀。清乾隆年間,安徽布政使托庸于藩署內大興土木,在園內種植了牡丹,芍藥,池蓮等名貴花木,使園中有梅花塢,老樹宅,竹深處,木香廊等十八景之勝。由于廣征奇花異木,到以植物命名點景,可見古人對瞻園栽植花木的重視度。上世紀60年代,劉敦楨主持整修瞻園,由于受私家宅院的規模限制,瞻園植物配置講究寓意造景和以少勝多。瞻園植物造景特點1.植物搭配倚山傍石,巧于因借瞻園以山石取勝,全園有南、北、西三座假山,假山為全園的主景和骨干。以西部土堆假山為制高點,至高處群植女貞、香樟等常綠高大喬木,歲寒亭、扇面亭隱匿在常綠喬木形成的城市山林中,假設隱假設現,和高大樹木相得益彰。游人可漫步于林中曲徑或置于亭中小憩,坐享林泉之雅趣。大喬木周邊次高處栽植白玉蘭、三角楓等中型落葉喬木,既與女貞、香樟等在樹形上形成比照,也做到了常綠落葉合理搭配。在歲寒亭前假山坡上栽植了桂花、梅花、臘梅、南天竹等小體量灌木、迎春等藤本植物以及孝順竹等竹類植物。歲寒亭前依山傍石的植物歲寒亭2.植物營造空間對照強烈,兼具變幻空間感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及頂平面單獨或共同組合成的具有實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圍圍合。植物可用于空間中的任何一個平面,在地平面上,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種類的地被植物或矮灌木來暗示空間邊界。初入瞻園,兩側整齊的香樟大樹列植于通往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的道路左右,茂盛的香樟枝葉將上部空間幾近閉合。行道樹結合直路的空間指示性,異常明確地將游人的視線集中于前方的主體建筑——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展區,形成了局部空間的焦點集中,也起到了暗示性游線指引的作用。圍合空間所產生的強烈指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北斗七星〞景點在瞻園隨處可見植物搭配建筑形成虛實景觀比照的案例。初入瞻園庭內,曲廊兩側景致不同,一邊是由粉墻和漏窗形成的近封閉空間,另一邊那么是植物栽植下假設隱假設現的半開敞空間。局部栽植了桂花、海棠等花灌木,疏密有致。伴隨著曲廊的走勢,植物景觀也到達步移景異的特殊效果“北斗七星〞景點的上部空間應用攀援植物金銀花進行覆蓋,下部空間以一葉蘭、日本五針松、麥冬、置石填充,地面、墻面、頂面三面封閉,與多邊形圍臺不僅組成了雅致的“北斗七星〞景點,而且自然地將游人視線轉向了左側景致優美的內庭院,曲廊的走勢和視線一致,保證了視線和游線的暢通。3.植物配置重點突出,標識性強標志物是園林中使人產生深刻印象的突出形式。它是形成區域或環境的象征與代表,在形式上具有較清晰的造型,并與背景形成強烈的比照,位置占據突出位置,尺度上與周圍環境形成比照。對瞻園突出景點和景觀拐點的設計中,應利用植物的特殊造景作用。主要應用樹種類型有:色葉樹、造型樹等。靜妙堂旁孤植的一棵高大古木槿,樹形和體量都和主體建筑相得益彰,結合山石和鋪地的沿階草,那么使得高大的主體建筑置身于精巧的庭院布局之中,同時不顯突兀。北假山處曲橋連接著溶洞入口處,四周是高大蒼翠的馬尾松、黑松、桂花、石楠、女貞等常綠喬木,洞前點植的雞爪槭恰到好處地詮釋了“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特殊意境,西假山對面回廊處的植物配置圍繞著山石、水體等要素展開,為了突出水面的寬闊,回廊前防止過多栽植高大樹木,以低矮的灌木和草本地被為主,搭配山石。造型樹木垂柳和石榴作為僅有的兩棵大喬木穿插其間,與其他植物形成空間上的強烈比照,同時也將游人的注意力轉移至該處,形成了特殊的植物標識造型樹垂柳和石榴相互映襯瞻園十八景明清時,瞻園中“有18景,具池沼竹木之勝〞,名噪一時。然而經歷數百年風雨侵蝕,瞻園一度敗廡蕭瑟,亭圮臺廢,“木香廊,梅花塢諸生,已不能復指〞。新中國成立以后,就開始著手瞻園整修和附件工程,經過多年經營,園林畫法新貌,以新十八景再展風采內庭植物景觀“小中見大〞曲橋幽泉:幽幽古泉,曲橋臨波,與千姿百態的北假山融為一體,相映成趣回廊探春:回廊橫貫瞻園,蜿蜒曲折,欲斷又連,曲徑通幽園林一覽:一覽閣為瞻園最高建筑,登臨其間,俯瞰園中景致,湖光山色,一覽無余,盡收眼底。老藤化虬:一株清代紫藤其老干虬枝,古拙蒼勁,盤根錯節,宛如蒼龍翼然亭聳:袁枚有詩云:"山頂翼然亭,登臨見杳冥。"亭后有白墻假設屏,似燕雀展翅欲飛。登臨其上,心曠神怡山麓鳴泉:群峰跌宕的南假山上,一條瀑布從山巔飛瀉,如蛟龍出洞,似白練飛舞。瞻園十八景之一——歲寒梅古歲寒亭位于瞻園西假山,亭旁遍植松竹梅歲寒三友,亭因此而得名。亭前有梅花塢,清代詩人袁枚曾賦詩一首:“環植寒梅處,橫斜畫閣東。一輪明月照,滿樹白云空。春到孤亭上,香聞大雪中。〞以詠梅花塢。梅花蒼勁古拙,雅麗幽香,盛花之際,落英繽紛,宛如積雪,香逸數里,是形、色、香俱佳的傳統名貴花木。元代詩人楊維的詩作“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寫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獨步早春的可貴精神。瞻園以梅花作為主要造景素材,冷香入室,更多幽情。與松、竹、石相配,那么詩畫意境躍然而生。如今瞻園在西山坡上歲寒亭前栽了一片臘梅,與周圍的松、竹共同構成了一幅“歲寒三友〞圖。特點:姿態、色彩、香味、聲音、光影等方面。壁立千仞,無欲那么剛植物——園林之毛發一枝紅杏出墻來游龍戲珠〔百年紫藤〕園林手法1掇山疊石瞻園分為南石山和北石山兩組,全系假山堆疊而成,但堆造之精,面積之大,確是巧奪天工。有人說瞻園是著名的假山園,全園面積僅8畝,假山就占3.7畝。瞻園中是用石多土少的假山,山的周圍與內部洞窟全用石構,山頂的土層比較薄。2、理水瞻園的水景相對于她的山石來說不是很知名,但是,水景在其中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池上理水,園中第一勝也。假設大假設小,更有妙境。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