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四川省樂山市夾江中學中考適應性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四川省樂山市夾江中學中考適應性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四川省樂山市夾江中學中考適應性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四川省樂山市夾江中學中考適應性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四川省樂山市夾江中學中考適應性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四川省樂山市夾江中學中考適應性考試生物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1、某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可以構成一條食物鏈,如圖表示一段時間內它們的相對數量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食物鏈可表示為丁→乙→甲→丙 B.甲、乙、丙、丁及它們生活的環境組成了生態系統C.甲和乙是消費者,丁是分解者 D.該食物鏈中的能量最終來源是太陽能2、如圖為甲乙兩人腎單位內流動的液體中葡萄糖含量的變化曲線,其中①②③表示組成腎單位的有關結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②為腎小囊,其內液體為原尿B.③是腎小球,此處進行了重吸收作用C.④內液體是尿液,甲的胰島素可能分泌不足D.如甲的尿液中還有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可能是腎小球出現的問題3、小明在某山區進行野外考察時找到了一種動物,經觀察其具有如下特點:身體呈蠕蟲狀,細長而柔軟,分成許多體節。則他發現該動物的環境最可能是()A.海水中B.河流中C.潮濕、有機物豐富的土壤中D.可能在B處,也可能在C處4、銀杏樹上長出的“白果”屬于()A.果皮B.果實C.果實和種子D.種子5、松、竹、梅都有不畏嚴寒的高潔風格,因而被譽為“歲寒三友”,得到古今文人的廣泛贊美。下列關于它們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征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它們都能夠產生種子,都屬于種子植物B.松的種子裸露,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C.竹和梅的葉片都具有網狀葉脈,莖中都具有形成層,能不斷地長粗D.竹由地下莖生出竹筍,由竹筍長成新竹子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6、下列細胞中,能獨立完成取食、運動、生長和繁殖等各項生命活動的是()A.草履蟲B.神經元C.葉肉細胞D.肌肉細胞7、下列關于單細胞生物的敘述,錯誤的是()A.草履蟲、酵母菌、衣藻都是單細胞生物B.草履蟲對外界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應C.草履蟲、衣藻都能獨立生活D.衣藻不能完成呼吸、繁殖等復雜的生命活動8、家蠶和青蛙的個體發育方式都屬于變態發育,下列屬于它們變態發育共同點的是()A.發育都在水中進行B.發育過程都為完全變態C.發育過程都有蛹期D.幼體和成體都有很大差異9、二十世紀,美國引進我國的野生大豆與當地大豆雜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黃病的新品種,這是利用了()A.環境的多樣性 B.生物種類多樣性C.基因多樣性 D.生態系統多樣性10、決定性狀的基本單位是()A.染色體 B.DNA C.基因 D.細胞11、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鏡為5×,物鏡為40×。第二次在視野中看到的與第一次看到的相比A.物像是原來的一半大,細胞個數增多B.物像是原來的一半大,細胞個數減少C.物像是原來的2倍大,細胞個數增多D.物像是原來的2倍大,細胞個數減少12、有一種蘭花蜂,在繁殖季節,雄蜂專門采集蘭花的香味物質。然后,許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時將香氣釋放出來,吸引雌蜂前來交尾。對此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A.蘭花與蘭花蜂之間為捕食關系B.蘭花的香味物質不是蘭花蜂分泌的性外激素C.蘭花蜂的這種行為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D.由于環境因素的影響,蘭花的香味物質減少,會導致蘭花蜂的數量減少13、一對雙眼皮夫婦,生了一個單眼皮孩子,他們第二胎是單眼皮的可能性是()A.0% B.25% C.100% D.75%14、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的B.生殖細胞中染色體也是成對的C.染色體含有DNA分子D.一個DNA分子上含有許多個基因15、下列關于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敘述中,正確的說法是(

)A.化石真實地記錄了生物進化的歷程,是生物進化的唯一證據B.古代爬行類是由始祖鳥進化而來C.米勒的實驗結果支持了無機分子到有機小分子物質的生命起源學說D.在生存斗爭中,產生變異的動物個體一定獲勝16、家兔的門齒的主要功能是()A.撕裂食物B.切斷和撕裂食物C.切斷植物纖維D.磨碎食物17、下列有關血液的敘述,正確的是A.緊急情況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接受大量的O型血B.人體出現炎癥時,血液中白細胞會比紅細胞多一些C.吃藥時,藥物分子經過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最后達到病灶D.動脈中的血液一定是顏色鮮紅,含氧豐富的動脈血18、趙華同學體育中考時測了三次肺活量,三次測量的值為:2800ml、3000ml和3500ml,請問小明的肺活量是多少()A.3500mlB.2800mlC.3100mlD.3000ml19、閱讀如下材料:(甲)小明有一天發現一群螞蟻在往洞里運食物。(乙)螞蟻愛吃什么食物呢?(丙)他猜測螞蟻可能愛吃甜食。(丁)他在一個培養皿的兩端分別放上糖和鹽,把一只螞蟻放進培養皿,觀察螞蟻的行為。(戊)最后小明斷定螞蟻喜歡吃甜食。以上敘述哪一個是作出假設A.甲B.丙C.丁D.戊20、競走運動中,裁判員判斷競走運動員動作是否犯規的依據是()A.雙臂是否前后擺動B.兩腳是否同時離地C.兩腳是否交替運動D.身體是否平衡21、如圖是“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探究實驗過程,請你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能觀察唾液淀粉酶對的消化作用,這種物質的初始消化部位是.(2)把這三個試管都放在37℃的溫水中5至10分鐘后取出,向①號試管內滴加碘液,搖勻,觀察到的現象是:(填“變藍”或“不變藍”),其原因是饅頭內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麥芽糖.(3)饅頭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內最終被分解成.(4)此實驗表明:饅頭變甜與口腔中的分泌、牙齒的咀嚼和的攪拌都有關系.2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19年廣西北海市銀海區發生非洲豬瘟疫情。銀海區人民政府發布了封鎖令,對非洲豬瘟疫區進行封鎖,啟動應急響應機制,采取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消毒等處置措施,對全部病死和撲殺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禁止所有生豬及其產品調出封鎖區,禁止生豬運入封鎖區。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簡稱:ASFV)感染家豬和各種野豬的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其特征是發病過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達100%.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傳染人,但對豬來說是非常致命的。由于在世界范圍內沒有研發出可以有效預防非洲豬瘟的疫苗,但高溫、消毒劑可以有效殺滅病毒,所以做好養殖場生物安全防護是防控非洲豬瘟的關鍵。據資料可知,非洲豬瘟的病原體是_____,它沒有細胞結構,必須_____在其他生物細胞內。從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分析,患非洲豬瘟的豬屬于_____。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對養豬場進行高溫消毒屬于_____。如果以后成功研發出非洲豬瘟疫苗,人們可通過給豬注射疫苗來提高對該病的免疫能力。從免疫的角度分析,注射進入豬體內的疫苗相當于_____,豬將獲得_____免疫。

參考答案1、D【解析】

在一個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其數量越少,圖中丙的相對數量最多營養級別最低,屬于生產者,甲次之屬于初級消費者,乙再次之,屬于次級消費者,丁屬于第三級消費者,據此解答。【詳解】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逐級遞減,營養級越低,獲得的能量越多,生物的數量也越多。所以,圖中四種生物可以構成一條食物鏈:丙→甲→乙→丁,A錯誤;

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題中甲、乙、丙、丁及分解者和它們生活的環境組成了生態系統,缺少分解者,B錯誤;

圖中四種生物可以構成一條食物鏈:丙→甲→乙→丁,所以,丙為生產者,丁、乙、甲為消費者,C錯誤;

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一般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所以,該食物鏈中的能量最終來源是丙固定的太陽能,D正確。【點睛】解此題的關鍵是確定丙是生產者,甲是初級消費者,乙是次級消費者,丁是三級消費者。2、B【解析】

此題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過程,可以從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方面來切入。【詳解】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由腎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腎小囊組成。根據尿液形成的過程中流動的液體中葡萄糖含量的變化曲線,可知其中①是腎小球、②腎小囊、③是腎小管。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因此①腎小球內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②腎小囊內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從③腎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體(尿液)與②腎小囊中的液體(原尿)的成分相比較,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為0。②為腎小囊,其內液體為原尿,A正確;③是腎小管,此處進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為0,B錯誤;④內液體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的胰島素可能分泌不足,C正確;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如甲的尿液中還有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可能是腎小球出現的問題,D正確。【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尿液的形成過程。3、C【解析】環節動物的特征為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身體分節可以增強運動的靈活性,喜歡生活在潮濕、有機物豐富的土壤中。所以看到的動物,特點是身體呈蠕蟲狀,細長,柔軟,由許多體節構成,該生物的環境可能是潮濕、有機物豐富的土壤中。4、D【解析】

根據種子外面有無果皮包被著,把種子植物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實。【詳解】裸子植物的特點是根莖葉發達,具有發達的機械組織和輸導組織,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實,受精過程不需要水。銀杏沒有果實,食用的白果是銀杏的種子,種子裸露在外面,沒有果皮包被,銀杏屬于裸子植物。故選D。【點睛】此題考查的是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解題的關鍵是掌握銀杏樹上長出的“白果”屬于種子。5、C【解析】

綠色植物根據形態、結構和繁殖后代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可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種子裸露著,其外層沒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種子的外層有果皮包被,據此答題。【詳解】松、竹、梅都是種子植物,都能夠產生種子,A不符合題意。松是裸子植物,其種子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種子是裸露的,B不符合題意。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都屬于種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產生種子,單子葉植物的種子有一片子葉,葉脈多為平行脈;雙子葉植物的種子有兩片子葉,葉脈多為網狀脈。梅是木本科雙子葉植物,葉脈為網狀脈,其莖內的維管束中有形成層,形成層是分生組織,能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使莖加粗;竹子為禾本科單子葉植物植物,葉脈是平行脈,雖然是木質的,但其只有節部居間分生組織,莖長高的速度很快,但莖不能無限加粗,C符合題意。竹子的地下莖--竹鞭上能形成竹筍,由竹筍長成新的竹子,是用莖進行的營養生殖,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D不符合題意。【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知道雙子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的主要區別;植物的無性生殖;被子植物分類單位和分類方法。6、A【解析】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能獨立完成營養、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節等生命活動,A正確;神經元、葉肉細胞、肌細胞都屬于單個細胞,不能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B、C、D錯誤。點睛:生物可以根據構成的細胞數目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單細胞生物雖然個體微小,但也能完成營養、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節等生命活動。7、D【解析】

單細胞生物雖然個體微小,但是與人類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簡單地說,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可以分為有利和有害兩個方面,有利:魚類餌料、凈化污水等,有害:危害健康,造成赤潮等。【詳解】草履蟲、酵母菌、衣藻都是單細胞生物,A正確。

草履蟲對外界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應,B正確。

草履蟲、衣藻僅有一個細胞的生物,也能進行獨立的生活,C正確。

衣藻是單細胞的動物,通過一個細胞可以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如呼吸、排泄、生殖等,D錯誤。

【點睛】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是關鍵。8、D【解析】

(1)完全變態發育: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完全變態發育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蒼蠅、蚊子、菜粉蝶等。

(2)青蛙是有性生殖,卵細胞和精子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育成蝌蚪,蝌蚪是青蛙的幼體,蝌蚪再發育成幼蛙,幼蛙發育成成蛙。像青蛙這樣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的發育過程屬于變態發育。所以青蛙的發育過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詳解】家蠶的發育不在水中進行;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在水中進行,A錯誤;家蠶的發育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屬于完全變態發育,青蛙的發育過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屬于變態發育,B錯誤;青蛙的發育過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沒有蛹期,C錯誤;家蠶的發育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青蛙的發育過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和成蛙在生活習性、形態結構上差異很大,D正確。【點睛】掌握昆蟲和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是關鍵。9、C【解析】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基因變化,不同物種之間基因組成差別很大,同種生物如野生大豆和普通大豆之間基因也有差別,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美國科學家將我國的野生大豆引進到美國,與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了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這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樣性,C正確。10、C【解析】

生物體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習性,在遺傳學上都稱為性狀。在生物體細胞的細胞核中,有一種叫染色體的結構,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而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就是基因。基因是通過指導生物體內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詳解】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中有攜帶遺傳物質的結構是染色體,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是DNA,每個DNA上有多個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狀(特征)的基本遺傳單位。【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理解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特定遺傳功能的、控制生物某一性狀的DNA片斷,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最小單位。11、D【解析】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數目越少,視野越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就越小,但數目越多.視野越亮。【詳解】“第一次使用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觀察時放大倍數是100倍,“第二次使用的目鏡為5×,物鏡為40×”,觀察時放大倍數是200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物像就越大,但數目越少。因此第二次在視野中看到的與第一次看到的相比物像是原來的2倍大,細胞個數減少。【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與物像大小和細胞數目的關系。12、A【解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常見有: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共生關系等。【詳解】蘭花蜂,在繁殖季節,雄蜂專門采集蘭花的香味物質。然后,許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時將香氣釋放出來,吸引雌蜂前來交尾。表明蘭花分泌的香味物質對蘭花蜂的繁殖有利;同時蘭花蜂在采集蘭花的香味物質時可以幫助蘭花傳粉。因此二者之間屬于合作關系,A錯誤;蘭花的香味物質是蘭花的花瓣上的細胞分泌的,不是蘭花蜂分泌的性外激素,B正確;達爾文認為適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掉,蘭花蜂的這種行為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由于環境因素的影響,蘭花的香味物質減少,會影響蘭花蜂的雌雄交尾,因此會導致蘭花蜂的數量減少,D正確。【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理解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13、B【解析】

生物體的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詳解】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一對雙眼皮的夫婦生了一個單眼皮的孩子,表明單眼皮是隱性性狀,父母控制雙眼皮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即一個顯性一個隱性。假設雙眼皮由顯性基因A控制,單眼皮由隱性基因a控制。遺傳圖解如下:從圖解中可以看出他們第二胎是單眼皮的可能性是25%,即1/4。故選B。【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基因的顯性與隱性以及與性狀之間的關系。14、B【解析】試題分析:(1)染色體在體細胞內成對存在,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在親代的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經過減數分裂,染色體彼此徹底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因此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在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成單,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結果使受精卵內的染色體又恢復到和親代體細胞相同點水平.(2)細胞核中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它是由DNA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一條染色體上包含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包含有多個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遺傳片段.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解:通過分析可知:A、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的,A正確;B、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成單不成對,B錯誤;C、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因此染色體含有DNA分子,C正確;D、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小片段,因此一個DNA分子上含有許多個基因,D正確.故選B.考點: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15、C【解析】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上萬年復雜的變化形成的,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但并非唯一證據,A錯誤;始祖鳥的化石中顯示,始祖鳥既有想爬行動物的特征,也有類似鳥類的特征,由此,推斷,始祖鳥是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B錯誤;米勒的模擬實驗發現,小分子無機物在類似原始地球的條件下能形成小分子有機物,其實驗結果支持了無機分子到有機小分子物質的生命起源學說。C正確;在生物的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具有優勢,能夠獲勝,但是生物的變異是不定項的,既有有利變異,也有不利變異,故D錯誤。故選C。16、C【解析】家兔是草食性動物,與其食性相適應,家兔的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無犬齒,門齒長在上下頜的中央部分,形狀像鑿子,適于切斷食物;臼齒長在上下頜的兩側,有寬闊的咀嚼面,適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長,并且有特別發達的盲腸,消化食物的面積很大,適于消化植物纖維.故選C點睛;哺乳動物的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門齒長在上下頜的中央部分,形狀像鑿子,適于切斷食物;臼齒長在上下頜的兩側,有寬闊的咀嚼面,適于磨碎食物;犬齒尖銳鋒利,適于撕裂肉食.17、C【解析】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但在緊急情況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如果異血型者之間輸血輸得太快太多,輸進來的凝集素來不及稀釋,也可能引起凝集反應。因此,緊急情況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接受少量的O型血,不是接受大量的O型血,A不正確;

紅細胞的數量最多,人體出現炎癥時血液中白細胞會大量增多,但不會比紅細胞多,B不正確;

從手臂上注射某種藥物,藥物分子經過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最后達到病灶,則最先發現這種藥物的是右心房,C正確;

體動脈中是動脈血,肺動脈中是靜脈血,因此動脈中的血液不一定是顏色鮮紅,含氧豐富的動脈血,D不正確。18、A【解析】試題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時間的情況下,一次最大吸氣后再盡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氣體量,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機能活動量,是反映人體生長發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之一,是指肺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應該取最大值,所以此題答案為A。考點:本題考查的是肺活量。點評:此題為基礎題,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理解肺活量的定義。19、B【解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上述材料中,提出問題,螞蟻愛吃什么食物呢?然后作出假設:猜測螞蟻可能愛吃甜食,再進行下一步的實驗,B正確。20、B【解析】試題分析:奔跑的時候,人的雙腳會有同時離開地面的情況,但是行走時,雙腳則不會同時離開,這就是二者的區別,也是競走時判斷運動員是否犯規的依據。故選B。考點:本題考查動物運動的方式。21、(1)淀粉;口腔;(2)不變藍;(3)葡萄糖;(4)唾液;舌【解析】試題分析:(1)口腔內有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使淀粉轉變成麥芽糖,所以在口腔內發生了化學變化.唾液淀粉酶把淀粉轉化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