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第一中學高三上學期第四次調研考試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初學中國哲學的西方學生經(jīng)常遇到兩個困難:一個當然是語言障礙,另一個是中國哲學家表達他們思想的特殊方式。我先講后一個困難。人們開始讀早期中國哲學著作時,第一個印象也許是,這些言論和文章都很簡短,沒有聯(lián)系。打開《論語》,你會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數(shù)語,而且上下章幾乎沒有任何聯(lián)系。打開《老子》,你會看到全書只約有五千字,不長于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從中卻能見到老子哲學的全部。習慣于精密推理和詳細論證的學生,要了解這些中國哲學到底在說什么,簡直感到茫然。他會傾向于認為,這些思想本身就沒有內部聯(lián)系吧?如果當真如此,那還有什么中國哲學?因為沒有聯(lián)系的思想是不值得稱為哲學的。可以這么說: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沒有表面上的聯(lián)系,是由于這些言論、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學著作。照中國的傳統(tǒng),研究哲學不是一種職業(yè)。每個人都要學哲學,正像西方人都要進教堂。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其他的學習(不是學哲學)是使人能夠成為某種人,即有一定職業(yè)的人。所以過去沒有職業(yè)哲學家,非職業(yè)哲學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學著作。在中國,沒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比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多得多。若想研究這些人的哲學,只有看他們的語錄或寫給學生、朋友的信。這些信寫于他們一生的各個時期,語錄也不只是一人所記。所以它們不相聯(lián)系,甚至互相矛盾,這是可以預料的。以上所說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沒有聯(lián)系,但還不能解釋它們?yōu)槭裁春喍獭S行┱軐W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還是有系統(tǒng)的推理和論證的。但是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它們還是不夠明晰。這是由于中國哲學家慣于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老子》全書都是名言雋語,《莊子》各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這是很明顯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的著作,與西方哲學著作相比,還是有過多的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名言雋語一定很簡短,比喻例證一定無聯(lián)系。因而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就不夠明晰。它們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從后者得到補償。當然,明晰與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種表達,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種表達,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詩意。正因為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們所暗示的幾乎是無窮的。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覽無遺,是一切中國藝術的理想,詩歌、繪畫以及其他無不如此。拿詩來說,詩人想要傳達的往往不是詩中直接說了的,而是詩中沒有說的。照中國的傳統(tǒng),好詩“言有盡而意無窮”。所以聰明的讀者能讀出詩的言外之意,能讀出書的“行間”之意。中國藝術這樣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里。中國藝術的理想,不是沒有它的哲學背景的。《莊子》的《外物》篇說:“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與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莊子》中談到兩位圣人相見而不言,因為“目擊而道存矣”。照道家說,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內涵。言一旦達到了目的,就該忘掉。既然不再需要了,何必用言來自尋煩惱呢?詩的文字和音韻是如此,畫的線條和顏色也是如此。公元三四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哲學是“新道家”,史稱玄學。那時候有部書名叫《世說新語》,記載漢晉以來名士們的佳話和韻事,說的話大都很簡短,有的只有幾個字。這部書《文學》篇說,有位大官向一個哲學家(這位大官本人也是哲學家)問老、莊與孔子的異同。哲學家回答說:“將無同?”大官非常喜歡這個回答,馬上任命這個哲學家為他的秘書,當時稱為“掾”,由于這個回答只有三個字,世稱“三語掾”。他不能說老、莊與孔子毫不相同,也不能說他們一切相同。所以他以問為答,的確是很妙的回答。《老子》中簡短的言論,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雋語。暗示是無限的,暗示才耐人尋味。你可以把你從《老子》中發(fā)現(xiàn)的思想全部收集起來,寫成一部五萬字甚至五十萬字的新書。不管寫得多么好,它也不過是一部新書。它可以與《老子》原書對照著讀,也可以對人們理解原書大有幫助,但是它永遠不能取代原書。郭象是《莊子》的大注釋家之一,他的注,本身就是道家文獻的經(jīng)典。他把《莊子》的比喻、隱喻變成推理和論證,把《莊子》詩的語言翻成他自己的散文語言。他的文章比莊子的文章明晰多了。但是,莊子原文的暗示,郭象注的明晰,二者之中,哪個好些?人們仍然會這樣問。后來大慧普覺禪師說:“曾見郭象注《莊子》,識者云:卻是《莊子》注郭象。”(摘編自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沒有聯(lián)系的思想是不值得稱為哲學的,“中國哲學”之名既然成立,那么中國哲學家闡述思想的片段之間必然有內在聯(lián)系。B.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不是正式的哲學著作,且慣用名言雋語、比喻例證的表達方式,因此這些言論、文章表面上沒有聯(lián)系。C.詩歌、繪畫等一切中國藝術所追求的理想是富于暗示,而這種理想表現(xiàn)在中國哲學家表述中就成了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D.《老子》用語簡短,富于暗示,耐人尋味,即使有人據(jù)此寫出一本有助于理解《老子》的長篇幅新書,這新書也絕替代不了《老子》。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不同于西方,我國古代沒有職業(yè)的哲學家,這是因為為了成為某種人,每個人都要學習哲學。B.早期中國哲學著作多為零散語錄和書信,缺少系統(tǒng)推理和論證,對西方學生來說,理解難度很大。C.作者引述《莊子·外物》闡述了言為道之工具的道理,意在說明中國藝術的理想不是無本之木。D.《世說新語》中所載的言論多頗具哲理意味,如有位哲學家就用“將無同”說明了道家與儒家的區(qū)別。3.下列選項中,表達思想的方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B.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4.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大慧普覺禪師話中的含意。5.你的同班好友想通過閱讀古代典籍學習中國哲學,讀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提醒和學習建議給他?請結合原文主要內容簡要說明。(★★★★)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大車李檣父親駕著他的馬車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霧中。當太陽驅散霧靄,你能看清我們的村莊安靜地低伏在原野深處,村子里雜樹叢生,炊煙氤氳在高過房頂?shù)木薮髽涔诘娜~叢中,為在樹杈間捉迷藏的孩子提供著蔽障。它們或直或彎著飄向藍天,去追尋白云,并像父親那樣飄向遠方。雞和狗在村子里尋食、閑逛,或像孩子們一樣追打嬉鬧,但沒有誰樂意遠離,沒有誰會像父親那樣毫無眷顧甚至有些迫切地離去。我和妹妹不知道父親是從哪一條小路離開的。母親告訴我們,往往是天還沒亮,我們尚在睡夢中,他就悄悄起身,躡手躡腳地套好馬籠頭,將油氈布裹好的干糧、被褥等搬上馬車,輕輕推開院門后把馬車趕出院子,再回頭掩上院門。父親跨坐到車轅上,揚起他那桿心愛的馬鞭,“駕”,父親輕喝一聲,鞭鞘會發(fā)出一聲還不至于把我們驚醒的脆響。無論他是趁著黑魆魆的黎明,還是身披西天一彎月牙的淡光,從哪一條小路離開,我們都會從母親那里得知。父親的去向只有兩個方位,一個是西北,一個是東南。每年秋收后一切拾掇停當,到來年開春田野里的麥子開始吐穗期間,父親都會消失一段時間。他每次回來,母親都會說,你怎么沒死在外邊,你死到外邊去吧。父親的馬車一度是用來販運石頭的。他把東山開采的石塊販運到我們村或鄰近的村子,賣給那些需要蓋新房子的人家。用石頭砌地基,比容易粉蝕的青磚好,所以打算翻蓋新房的人家,都會事先購買一批石頭堆砌到自家院子前。砌地基時再請來石匠,將那些大小不一、棱角參差的石塊整飭成方石、條石,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形狀。吳大伯就是父親帶到我們這個小村莊的石匠。他白天干活,晚上搖身一變,變成一位說唱藝人。他的自行車上除了馱著鐵釬、長柄和鐵錘,后座上還掛著一條發(fā)黃的舊布袋,里面有一面牛皮鼓、一根打鼓棒和一對月牙形的銅片。父親說,那對銅片叫鴛鴦板,成雙成對,不能分開。兩塊銅片夾在左手的五指中,互相撞擊,便發(fā)出清脆悅耳的和音。到了晚上,父親會幫吳大伯在秋收后的打麥場上架起牛皮鼓,村人們紛紛拎著小板凳來到打麥場,坐到吳大伯對面,借著月光巴巴地等著。吳大伯呷一口茶水,清清嗓子,左手舉起鴛鴦板,右手揚起打鼓棒,咚,叮當當、叮當當,“閑言碎語休多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那些年吳大伯說唱的一部《水滸傳》,就足夠糊弄一村莊的人了。戲才唱到半截兒,整飭石頭的工作就結束了,他便卷起鋪蓋,奔向別的村子。有人央托父親,等老吳閑下來再把他請來嘛,好歹把剩下的大半拉子唱完!父親承擔著吳大伯助手的角色,安排食宿,各家起點谷子,湊成半袋子,綁到吳大伯二八大杠自行車的后座上。有人說父親其實是吳大伯的弟子,但母親并不贊成這些,她對父親說,瞎日弄什么,人家來掙了錢,還馱一口袋糧食回去,你落個什么,有那工夫還不如去一趟東山,多倒弄一車石頭。父親并不搭理母親,總是一句“你懂個屁”,便拍拍屁股出去了。終于,父親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家伙,一只臉盆大小的牛皮鼓、一根打鼓棒、一對鴛鴦板、一副鼓架。他悄悄叮囑我,這是從一個死去的老說唱藝人家里淘來的,不要告訴母親。他有時會讓我跟在身后,幫忙抱著鼓架來到村東頭的大芙蓉樹下,背靠樹樁支好大鼓,咚的一聲,父親向飯后的村人發(fā)出好戲即將開場的信號。“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鐵甲吞了吳……”母親仍然不贊成這些,瞎日弄什么,又沒人給你一個子兒、一瓢谷子,有那工夫還不如去一趟東山。父親仍是那句話,你懂個屁。在我們村莊所處的整個大鍋籠罩的天底下,父親時常背著雙手,一個人走向村外的麥田。他的身影在那幾條小路上交錯出現(xiàn),有時在露水掛滿葉梢的清晨,有時在彩霞漫天的黃昏,春夏秋冬,風雨或飄雪中,他的身影顯得孤單,沒人能理解他心底掙扎著的那份孤獨。有時我會跟在他身后,沒什么話說,只是左蹦右跳地在小路兩邊的雜草叢中捉螞蚱,用一根狗尾草把那些螞蚱串起來,帶回家喂給雞兒們。不知哪天起,人們蓋房子時興起扎鋼筋、澆水泥的地基,沒人家再需要石頭。父親的馬車常常空載而歸,一些嵌進車板夾縫的石子兒默然無聲,硌疼了父親和母親的眼神。他的大車閑置下來,多半閑置在西南角的草棚下,失去了往日的尊嚴。他那條麻線纏成手柄的馬鞭,鞭桿由三根竹條咬合編織而成,鞭鞘是根韌勁十足的牛筋線。當父親揮起鞭子,趕著大車前往東山時,那鞭鞘的嘶嘯聲是令母親安心、令我和妹妹敬畏的聲音。但現(xiàn)在父親沒理由再去東山了,那鞭聲聽上去也變得喑啞無力,不再有往日那么悅耳。從西北方向騎車而來的吳大伯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父親打聽到他常去東南的一個市鎮(zhèn),具體是哪個市鎮(zhèn),誰也不知道。父親搬出那套閑置已久的馬具,撣去上面的灰塵,牽出一身純栗色皮毛的高頭大馬,為它修好腳掌,駕上馬車便出發(fā)了。每年秋收后,他都要離家出走,在外游蕩整整一個冬天。有人說他去尋找?guī)煾担腥苏f見過他在十里八鄉(xiāng)游走說唱,也成了一個像吳大伯那樣的說唱藝人。我常常爬到村口那株高大的柳樹上,眺望遠方,期待看見父親的大車突然出現(xiàn)在村東小路的盡頭。然而他跟他的大車就像一只飛走的鷹,低矮的村莊和平坦的麥地并非他的歸宿,只有我們從未見過的高山,哪怕寒風凜冽、白雪飄舞,才是他向往的地方。(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父親的消失,母親雖然不能理解,常常埋怨,但其實她也是關心父親的,埋怨中隱藏著對父親的擔心。B.人們央托父親請吳大伯繼續(xù)來村里說唱《水滸傳》,說明了當時村民們文化生活的匱乏以及吳大伯說唱本領之高。C.隨著時代變化,人們建房的材料發(fā)生改變,不再需要石頭,父親的馬車和馬鞭閑置了,石匠吳大伯也不再來了。D.秋收后父親總是駕著他的馬車消失好幾個月,以前是為了去東山開采石頭,現(xiàn)在是為了去他向往的地方。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大伯的出現(xiàn)是小說的一個關鍵情節(jié),正是他的說唱藝術激起了父親及其他村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B.父親用“你懂個屁”回應母親的質疑,說明他不能很好地和母親溝通,某種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他的孤獨。C.小說中的大車是父親走出村莊、奔向遠方的工具,從小說的隱喻設計看,大車與父親是異體同構的。D.本文采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以“我”這個小孩的口吻講述父親的故事,能夠適度揭示家庭內部的樣貌。8.小說開頭的景物描寫隱藏了作者怎樣的寫作意圖?試加以分析。9.閱讀完這篇小說后,讀書小組一致認為小說中的父親形象較為特別,要為這一人物寫一則人物短評,并想出了兩個話題:孤獨的父親、不斷離開的父親。請任選一個話題寫出你的人物短評思路。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nóng)而已矣。欲民務農(nóng),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nóng)民有錢,粟有所渫①。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余、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順于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nóng)功。今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復卒②三人。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復卒。神農(nóng)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夫得高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節(jié)選自晁錯《論貴粟疏》)材料二: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③,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chǎn)何得不蹶!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而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今驅民而歸之農(nóng),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節(jié)選自賈誼《論積貯疏》,有刪改)【注】①渫:發(fā)散,流通。②復卒:免除兵役。③泛:覆滅。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使天下人A入粟B于邊C以受爵D免罪E不過三F歲G塞下之粟H必多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縣官,文中指的是朝廷、官府,還可用來指縣級行政長官,或特指皇帝。B.勸,指勸勉、鼓勵,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者”中的“勸”含義相同。C.湯池,指流淌熱水的護城河,其中的“湯”與“固若金湯”中的“湯”含義不同。D.饑穰,指荒年和豐年,在文中為偏義復詞,只取荒年義,而不取豐年義。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晁錯認為富人有余糧,可以用此向朝廷換取爵位,朝廷則可以把這些糧食分給缺少糧食的貧民。B.晁錯認為交納一定糧食所得到的回報不應和提供一匹戰(zhàn)馬所得到的回報差太多,這才是合理的。C.賈誼指出古代也有糧食短缺的情況,但統(tǒng)治者考慮周密,國家有足夠的積貯,可以度過災荒。D.賈誼認為漢朝建立近四十年積貯少得令人痛心,是因為很多人放棄農(nóng)業(yè)而經(jīng)商,致使供給不平衡。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2)即不幸而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14.晁錯和賈誼都強調要讓百姓多種糧食,但提出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材料概括說明。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祝英臺令·晚春辛棄疾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鬢邊覷。試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數(shù)。羅帳燈昏,嗚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將愁歸去。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三句為追憶語,語序倒裝,常規(guī)語序為“煙柳暗南浦,桃葉渡,寶釵分”。B.女主人公用簪花卜算離人歸期卻不得,只好重新卜算,流露出其復雜的心理。C.全詞以“春歸人未還”貫通上下片,詞面上不著一個“怨”字,卻筆筆含“怨”。D.不同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本詞用筆細膩,顯示了辛詞婉約的一面。16.清代學者黃蘇在《蓼園詞選》中評本詞云:“此必有所托,而借閨怨以抒其志乎!”請結合詩歌的時代背景對此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針對司馬光所謂“拒諫”的責難,王安石義正詞嚴地回應道“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不算“拒諫”。(2)《離騷》中,屈原非常自豪地自敘其高貴的出身,稱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他對華夏文化發(fā)自內心的認同。(3)小剛在寫作文時,想要引用古詩詞論述古代文人常憂國憂民,有家國意識,他可以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如今,①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已從實驗室的研發(fā),②逐步走向政府、企業(yè)、工廠和居民生活的具體應用。③推動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走上企業(yè)生產(chǎn)運營第一線,④實現(xiàn)可持續(xù)的商業(yè)化應用,⑤已成為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如今,中國加快推進物聯(lián)網(wǎng)數(shù)字經(jīng)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取得了市場規(guī)模高速攀升、技術創(chuàng)新持續(xù)突破、示范應用陸續(xù)開展等一系列成就。不過,A,亟待突破與攻克,比如物聯(lián)網(wǎng)標準體系的現(xiàn)存空白等。目前,物聯(lián)網(wǎng)標準多為不同領域內的團體標準,且在具體執(zhí)行中各自為戰(zhàn),B。因此需有效推進重點標準的研制,及時制定切實可行的國家標準。此外,⑥要積極參與物聯(lián)網(wǎng)國際標準化工作,⑦關注物聯(lián)網(wǎng)國際標準中的暫存空白,⑧打通我國技術方案轉化為國際標準,⑨向國際標準化組織輸出我國專業(yè)技術力量,⑩提升我國在物聯(lián)網(wǎng)標準領域的國際影響力。18.文中第一段和第三段共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12個字。(★★★)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鋤頭形狀很像道士帽,所以你(A)把它倒立著,它儼然是一個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鋤頭可用于鏟除莊稼中的雜草,(B)可給板結的田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qū)鄂爾多斯一中2024-2025學年校高三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含解析
- 西北大學《數(shù)字雕塑創(chuàng)作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鐵嶺市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周練一(2.15)化學試題含解析
- 蘭州理工大學《外國稅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金堂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學期階段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商務普通話培訓
- 培訓機構消防應急預案
- 絕緣膠墊的種類及介紹
- 2025年雙邊投資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商用辦公室租賃合同范本
- 施工現(xiàn)場項目部領導帶班制度
- 2024年資格考試-國際焊接工程師(IWE)考試近5年真題附答案
- 科大訊飛財務報表分析報告
- 【新教材】2024-2025學年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6 《散步》課件
- 歌詞:半生雪(學生版)
- 2024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題及模擬題分類匯編專題16實驗與探究含解析
- 地形圖測繪報告
- 《新媒體運營》高職新媒體運營全套教學課件
- DB33T 809-2010 農(nóng)村水電站運行管理技術規(guī)程
-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工程中溢洪道水力設計計算書
- 可穿戴式設備安全可靠性技術規(guī)范 頭戴式設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