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教學課件 1.1.2 地球的宇宙環境(第2課時)_第1頁
2024秋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教學課件 1.1.2 地球的宇宙環境(第2課時)_第2頁
2024秋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教學課件 1.1.2 地球的宇宙環境(第2課時)_第3頁
2024秋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教學課件 1.1.2 地球的宇宙環境(第2課時)_第4頁
2024秋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教學課件 1.1.2 地球的宇宙環境(第2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第一章-第一節-第2課時1.地球在宇宙中2.太空探索課程標準●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用數據、類比等方法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觀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1.了解宇宙中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容易的天體系統層次。3.運用資料了解地球的特殊之處,理解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2.通過不同級別天體系統的關系圖,認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4.了解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以及我國的航天成就。學習目標1人類的太空探索234我國太空探索的成就探月工程課后練習作業目錄觀看《星際穿越》片段人類自古就有飛天夢一直在嘗試探索太空的奧秘01-人類的太空探索人類認識宇宙的過程漫長而曲折。望遠鏡1609年的秋天,伽利略制作一架口徑4.2厘米,長約1.2米的望遠鏡,放大倍數為32倍。伽利略將鏡頭首次對準了月球,這是人類首次對月面進行科學觀測。伽利略·伽利雷

意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天文望遠鏡是觀測天體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代天文學。隨著望遠鏡在各方面性能的改進和提高,快速推進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1932年央斯基用無線電天線探測到來自銀河系中心(人馬座方向)的射電輻射,這標志著人類打開了在傳統光學波段之外進行觀測的第一個窗口。天文望遠鏡人類太空探索的進程前蘇聯發射世界第一顆

,開啟了人類進入太空探索的新紀元。1957年1961年前蘇聯“東方一號”

發射成功,宇航員

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前蘇聯宇航員列昂諾夫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漫步太空的宇航員。1965年1969年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登上

。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船尤里·加加林月球美國哈勃

成功發射,可以觀測到遙遠的恒星形成的星系,這些星系可以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人類太空探索的進程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開辟了載人航天的新領域。1971年1977年美國“旅行者1號”

發射成功探索木星和土星,并沖出太陽系。1990年1997年空間探測器空間望遠鏡美國火星探路者登陸火星表面,其攜帶的“

”火星車,是人類第一輛火星車。旅居者號

國際空間站于1993年由美國、俄羅斯、11個歐洲航天局成員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個國家聯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

國際空間站是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人類太空探索的進程小結:人類太空探索的進程010204分享個人對于太空探索的看法我覺得太空探索是人類拓展生存空間、尋找新資源的重要途徑。太空探索可以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動科技發展。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太空探索帶來的環境問題,確保可持續發展。太空探索需要國際合作,共同推動人類進步。0302-我國太空探索的成就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飛天夢,我國太空探索,自20世紀60年代起穩步發展。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與空間中建設、月球與火星探測、太空觀測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成就,為人類探索太空貢獻了中國力量。20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探索航天技術,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航天工業體系。初期探索階段成功發射了多顆人造地球衛星,包括氣象衛星、通信衛星等,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持。衛星發射階段實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先后將多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并成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等任務。載人航天階段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回顧說一說你知道我國的哪些航天成就?你能說出它的名字嗎?我國主要航天家族空間實驗平臺:“天宮”系列載人飛船:“神舟”系列實驗艙:“問天”、“夢天”系列月球探測工程:“嫦娥”系列月球車:“玉兔”號行星探測器:“天問”系列火星車:“祝融”號太陽探測衛星:“羲和”系列我國太空探索的進程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中國第一枚“T-7M”探空火箭成功發射,吹響了航天人奮斗的號角1960年1970年中國成功發射了“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人造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第一顆返回式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1975年1981年中國首次發射一箭三星成功,引起世界轟動我國太空探索的進程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1999年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航天員楊利偉是進入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人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順利升空2007年2008年“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世界上第三個獨立建成空間站的國家“中國天眼”(FAST)位于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我國太空探索的進程“嫦娥四號”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2019年2021年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任務車“祝融號”,成功著陸火星。“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2021年2021年首顆太陽探測衛星“羲和號”成功發射。2022年我國“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活動:了解我國太空探索的成就我國太空探索在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列重大成就。可以針對我國太空探索的某一方面,收集資料,了解其發展歷程。1.收集我國太空探索某一方面的資料,將其階段性成就填入表1.2。時間階段性成就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進程發射和環繞著陸巡視探測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2021年2月10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環繞火星軌道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火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2021年11月8日天問一號環繞器準確進入遙感使命軌道,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截至2023年8月,天問一號環繞器還在進行火星探測,祝融號火星車已累計行駛1921米,完成了既定巡視探測任務2021年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成功駛上火星表面,開展巡視探測我國的火星探測

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圖形中,太陽系八顆行星依次排開,表述了宇宙的五彩繽紛,呈現了科學發現的豐富多彩,飽含動感、氣韻流動,開放的橢圓軌道整體傾斜向上,展示出字母“C”的形象,代表中國行星探測——China,體現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標志著深空探測進入太空能力——C3(Characteristicenergy)。拓展:中國行星探測工程的圖形標識03-探月工程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我國探月工程的進程繞落回為什么去月球背面很難?月球背面地形崎嶇,多山多谷,與正面平坦的月海相比,背面地形復雜,給探測器的移動和作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由于月球的自轉軸被地球引力鎖定(月球自轉周期與繞地球的公轉周期一致,使得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地球,背面始終背對地球,這種現象稱為潮汐鎖定),月球始終有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背對地球。這導致位于月球背面的探測器無法直接與地球進行無線電通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發射中繼通信衛星來傳遞信息,這增加了探索的成本和復雜性。中國第一次揭開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拍攝的圖片,第一次揭開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地月之間的信息如何傳遞?地球月球通訊中繼星“鵲橋”L2點環L2點軌道正面背面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而地球上的基站無法直接“看到”月球背面的情況,信息是如何傳遞的呢?活動:中國的探月歷程思與學航天員在月球上面臨哪些困難

未來我國將有航天員登上月球。月球的自然環境和地球有很大不同,航天員在月球上面臨哪些困難?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航天員需要克服低重力對身體的影響。月球大氣十分稀薄,太陽輻射強,易對航天員的身體造成輻射傷害。航天員還要面對劇烈的溫度變化,以及沒有水、氧氣、食物、能源等生存必需資源的困難。

中國探月工程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后世界上第3個月球采樣返回的國家。工程取得的成果將進一步深化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也將會進一步推進人類對月球形成、地月系統乃至太陽系的全面認識。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中國探月工程標識,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圓弧的起筆處自然形成龍頭,象征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的是一群自由飛翔的和平鴿構成,表述了中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愿望。中國探月工程中國夢,航天夢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我們的未來在茫茫宇宙。這些舉世矚目成就的背后,是無數航天人艱苦卓絕的奮斗,新中國建國以來的航天歷史,每一步都走的異常艱辛,但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鼓舞人心。愿青年人勇往直前,不斷刷新中國人的太空高度。課堂總結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人類的太空探索我國的太空成就太空探索我國的太空探索進展我國的探月工程中國空間站的建設過程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課后推薦04-課堂練習1.我國太空探索事業蓬勃發展的最關鍵因素是(

)A.政策 B.市場

C.技術 D.交通2.目前,我國積極參與太空探索的意義是(

)①提高我國綜合國力②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③加深對太空的認識④大規模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課堂練習CA中國載人航天邁入空間站時代,“嫦娥”逐月、“天問”探火等深空探測技術不斷創造新高度。圖為地球衛星照片。完成下面小題。最后送給我們自己1、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2、把美德、善行傳給你的孩子們,而不是留下財富,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帶來幸福。

3、每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當中,都會有段時間確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會毀了自己;每個人的好與壞,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縱使宇宙間充滿了好東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內在的力量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則連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4、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老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無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老師都會有一些普遍認同的標準,諸如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脾氣等。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圣陶先生的話:你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介新課標的全名叫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文件包括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不僅有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連勞動、道德這些,也有非常詳細的課程標準。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2011年制定的,離現在已經十多年了;而課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經二十多年沒更新過了,很多內容,確實需要根據現實情況更新。所以這次新標準的實施,首先是對老課標的一次升級完善。另外,在雙減的大背景下頒布,也能體現出,國家對未來教育改革方向的規劃。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是啥?課程方案是對某一學科課程的總體設計,或者說,是對教學過程的計劃安排。簡單說,每個年級上什么課,每周上幾節,老師上課怎么講,課程方案就是依據。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