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本科生 微觀經濟學甲 講義_第1頁
浙大本科生 微觀經濟學甲 講義_第2頁
浙大本科生 微觀經濟學甲 講義_第3頁
浙大本科生 微觀經濟學甲 講義_第4頁
浙大本科生 微觀經濟學甲 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經濟學與資源配置問題

一、經濟學的定義

經濟學被視為"社會科學的皇后",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經濟學所運用的研究方法較多地具

有以白然科學的標準來作判斷的“科學性"。但是,到目前為止,經濟學還仍然缺乏一個統一的被

人們公認的定義。

18世紀的英國經濟學家A?斯密認為,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社會財富問題的科學(1776年)。

19世紀的英國經濟學家A?馬歇爾認為,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日常生活的科學(1890年)。20

世紀初期的另一位英國經濟學家L?羅賓斯指出,經濟學是一門研究關于目的與具有各種可供選

擇性用途的手段之間相互關系的人類行為的科學(1932年)。20世紀中期后的一位美國經濟學家

P?A?薩繆爾森則提出了一個曾經廣為流傳的定義:經濟學研究人和社會如何作出最終抉擇,在

使用或不使用貨幣的情形卜,利用各種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生產資源,在現在或將來生產各種物

品,并把物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或集團以供消費。因而,經濟學是一門研究改善資源配置形

式所需的代價和可能得到的利益的科學(1980年)。

從近兒上年來經濟學學科發展看,盡管經濟學家在給經濟學下定義時眾說紛紜,但絕大多數

的經濟學家越來越一致地趨向于把經濟學看作是一門研究資源配置問題的科學。例如,L?G?雷

諾茲認為:經濟學所研究的是如何配置稀缺的生產資源以滿足人們的需要;O?埃克斯坦則更直

截了當地說:經濟學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研究稀缺性資源配置問題的學問。由此可見,經濟學所

研究的核心問題就是資源的配置問題。

二、資源配置問題

資源配置問題的產生,是由人類欲望及需要的特點與資源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一方面,人類的欲望及由此派生的需要具有無限性和多樣性兩個重要的特點。人類的欲望的

無限性主要表現在:人類在社會活動及自身的生存發展過程中,不會因?時的欲望得到滿足而停

止追求,而是會不斷地增加和擴張自身的欲望。舊的欲望滿足后,新的欲望乂會產生。因此,人

類欲望的增長和變化是永無止境的。人類的欲望的多樣性主要表現在:各個時期或階段中,人類

的欲望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且愈來愈豐富多采的。例如,人類不僅要滿足自身的吃、穿、

住、行這些不同的基本需要,而且在滿足這些基本需要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出如何用各種不同的

和更好的方式來滿足各種基本需要的欲望,更不用說還會產生與人類如何進一步從各方面來發展

與自身有關的各種欲望。

另一方面,人類所擁有的資源其本身也具有兩個重要的特點:稀缺性和用途的可選擇性。從

人類所擁有的資源的基本種類來看,資源包括了自然資源(如河流、耕地、礦山等)、人力資源(如

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術工人等)和物資資源(如機器、設備等)。人類的各種欲望都必須靠利用

各種資源生產出來的各種各樣的產品和勞務才能得以滿足。所謂資源的稀缺性,是指在各個時期

中,與人類的欲望及其所派生的需求相比較,資源在數量上總是顯得相對不足。或者說,人類所

擁有的可以用來滿足自身欲望的手段總趕不上人類所希望的那么多,欲望的增長往往超過了滿足

欲望的手段的增加。所謂資源的用途的可選擇性則是指,不僅不同的資源在生產中具有不同的用

途,而且相同的資源也同樣可以在不同的生產中加以利用來生產不同的產品。

正是因為上述人類欲望的特點和人類所擁有的資源的特點,決定了資源配置問題不僅是社會

經濟活動所面臨的基本問題,同時也成為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即人類應該如何合理地配置稀

缺的資源來更好地滿足自身的需求。一個簡單的例子是:由人類的欲望所派生的基本需要包括了

吃、穿、住、行,而且在現代社會中,人們不僅要穿棉織品,還要穿各種化纖織品;同時,土地

又是一種最為典型的稀缺性資源,土地的用途又是極其廣泛的。因此,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就必須

考慮,用多少土地作為耕地來種糧食、種棉花,以盡量滿足人們吃飯和穿棉織品的需要;用多少

土地來蓋房子,以盡量滿足人們住的需要;用多少土地來修筑道路,以滿足人們行的需要;用多

少土地來開發石油,既滿足人們穿化纖織品的需要,乂滿足人們住和行的需要(如用石油做燃料

取暖、生產汽油等產品)。這個極其簡單的例子,所說的就是土地資源的配置問題。

經濟學家們也常使用"生產可能性邊界"來說明資源配置問題。所謂生產可能性邊界,是指在

一定的技術水平條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所能生產的各種物品按不同比例組合的最大可

能產量。假定社會只需要生產食品(用X表示)和衣服(用丫表示),則社會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可用

圖1-1中的PP曲線來表示。

圖1-1生產可能性邊界

在PP曲線上,任何一點都代表了兩種產品的不同比例的最大產量組合。它表明在資源已經

被充分利用的假定下,人們在利用稀缺性資源進行生產的過程中,若要增加種產品的生產,勢

必同時就要減少另一種產品的生產。由于它反映了在所需生產的兩種產品之間在生產上存在著-

定的可以相互轉換的關系,因此,PP曲線也稱為"生產轉換曲線"。在PP曲線上,人們為多生

產一個單位的某種產品就必須放棄生產的另.種產品的數量,就是這兩種產品生產的邊際轉換

率,或者說,在資源既定的條件下,多生產一單位某種產品的機會成本就是所必須放棄的另一種

產品的數量。一般而言,由于資源的數量有限和生產要素之間的非完全可替代件,邊際轉換率即

機會成本具有遞增的性質,即隨著人們生產的某一種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加,為增加該產品同樣一

個單位的產量所必須放棄的另一種產品的數量將越來越大。

在生產可能性邊界的研究中,資源配置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們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應選擇明E

一點來進行生產,以使得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的組合能較好地滿足社會中人們的需要。此外,從社

會經濟發展的動態過程來看,每一個社會都應該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來努力擴展其生產可能性

邊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三、經濟體制的功能

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經濟體制就是用來就某一地區內的生產、投入和消費作出決定并實施

和完成這些決定的-整套的機制和組織機構。在比較經濟體制的理論分析中,一種基木的經濟體

制分類,是把經濟體制分成為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有關投資、生產、分配、消費的決策都是由中央計劃機構在宏觀水平上

作出的。中央計劃機構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其分支機構)把各種生產指令下達到成千上萬個企業,

這些指令對怎樣使用勞動力、資金等各種生產要素和生產多少數量的各種產品,作出卜分詳盡的

規定,所有企業都必須遵循這些指令進行生產活動。在這一計劃協調的過程中,中央計劃機構也

設計出一些適當的刺激措施來促使企業更好地貫徹各種計劃指令。同時,中央計劃機構也通過各

種計劃指令和分配方式,把消費品分配到各家各戶。總之,在計劃經濟中,計劃是資源配置的最

重要的方式,甚至是唯一發揮作用的方式。

在市場經濟條件卜,市場提供了促使各種經濟主體(企業和居民)作出資源利用決策的信息,

協調了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活動。在市場經濟中,一方面,企業必須了解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和勞

務,也必須知道生產這些產品所需要的技術和各種生產要素以及自身所具備的生產能力。另一方

面,居民也必須了解他們在提供各種生產要素時所能獲得的收入,知道各種產品的市場價格和能

夠獲得各種產品的地方。因此,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和居民都必須依靠從市場上得到的各種信息

作出生產和消費決策,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方式。當然,市場經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

是財產權利的界定,而國家在保護合法的財產權利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歷史的進程已經證明,市場經濟在解決資源配置問題上是一種比計劃經濟更有效率的經濟體

制。但是,在任何一種現代的市場經濟中,都離不開國家政府的調節,政府在調控宏觀經濟運行,

保護公平競爭,促進收入的公平分配,提供公共產品等許多經濟活動領域,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

作用。或者說,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經濟運行的一般特征是:市場調節經濟活動,政府校正市場

偏差。

第二章均衡價格理論

均衡價格理論是以A?馬歇爾建立的體系為依據的。在市場經濟中,需求和供給是相互作用

的兩種最基本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相互作用決定了市場的均衡價格及其變動。

第一節需求

一、需求與需求量

需求是指消費者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的每一價格水平上對某種商品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數量。

需求量是指消費者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的某一價格水平上對某種商品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數量。

需求與欲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欲望或購買欲望是指人們對某種物品感到缺乏,希望得到的

一種心理現象,而需求則是具有購買能力的有效需求。微觀經濟學規定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即既

有購買欲望乂有貨幣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西方經濟學在討論需求概念時強調從三個方面加以

認識。首先,必須有購買的欲望;其次,必須有購買的能力;因此,如果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雖然

有購買欲望,但是沒有貨幣支付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相反,如果有貨幣支付能力,但沒有購

買欲望,也不能算作需求。最后,在討論需求量時強調其是一個流量,即必須有特定的時間單位。

例如,如果只說某一城市對小轎車的需求量為1000輛,這個數字是毫無意義的;但是說該城市

每個月對小轎車的需求量為1000輛,就很容易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二、影響需求(量)的因素

商品的需求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在經濟運行中,除了隨機因素外,對一種商品的需求經常

起作用的變量有:該商品的價格、相關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貨幣收入、消費者的偏好、消費者

對未來的預期、消費季節、消費習慣、社會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以及社會制度等等。這類因素構

成了市場環境,屬于客觀因素。同時,廣告宣傳、產品展銷、咨詢服務等推銷手段也可以影響人

們對商品的需求,這類因素則屬于主觀因素。在上述影響需求的眾多因素中,其中最為重要的因

素有以下幾種:

1.商品自身的價格。

一種商品的價格是決定該商品需求量的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因素。在一般情況下,消費者

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與該商品的價格成反方向變化,即價格卜降時,需求量增加;價格上升時,

需求量減少。這被稱為需求定理。

2.相關商品的價格。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的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也會引起對該商品需求的變動。

相關商品分為替代商品和互補商品,它們與該商品之間分別存在著替代關系或互補關系。

(1)替代商品:這是指交替使用可以滿足人們同一種欲望或需求的兩種或多種商品。例如,

咖啡和可可,牛肉和豬肉,可樂與雪碧,不同品牌的同種產品等,都是替代商品,人們只要消費

其中的一種就能獲得相同或相似的滿足。

(2)互補商品:這是指配合使用才能共同滿足人們某一種欲望或需求的兩種或多種商品。例

如,汽車和汽油,收錄機和磁帶,網球和網球拍等,都是十分典型的互補商品。它們兩者之中缺

其一就不能滿足人們的某一需求。

如果兩種商品是替代商品,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會引起對另種商品的需求增加。

如果兩種商品是互補商品,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會引起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減少。

3.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消費者收入水平的變化會引起對某種商品的需求發生同方向或反方向變化。如果消費者收入

水平的變化引起對某種商品需求的同方向變化,則該商品是正常商品;如果消費者收入水平的變

化引起對某種商品需求的反方向變化,則該商品是低檔商品。

實際中,所謂正常商品和低檔商品是因不同消費者而異的,也是因同一消費者在不同時期而

異的。例如,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有些人買自行車,另一些人原先騎自行車的人現在買了小汽

車。那么,對于前者而言,自行車是正常商品,對于后者來說,自行車原先是正常商品,但現在

是低檔商品。

4.消費者的偏好。

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感興趣和偏愛,被稱為消費者的偏好。如果消費者偏好某種商品,自然對

該商品的需求較大;相反,如果消費者不偏好某種商品,自然對該商品的需求較小甚至沒有需求。

消費者的偏好可以是由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形成的,如中國人偏好吃豬肉,外國人偏好吃

牛肉;也可以是一時興起的社會風尚,如國內一度興起的“健身熱”使健身器材成了熱門貨。現實

中,廣告宣傳能夠改變人們原先的偏好,并形成新的偏好。

5.消費者的預期。

消費者的預期,一是價格預期,二是收入預期。當消費者預期某種商品價格不久將會上漲時,

現在對這種商品的需求就會增加;相反,當消費者預期某種商品價格不久將會下降時,現在對這

種商品的需求就會減少。如果某種商品對某消費者來說是正常商品,那么當消費者預期其未來收

入減少時,對該商品的需求就會減少;相反,當消費者預期其未來收入增加時,對該商品的需求

就會增加。相反,如果某種商品對某消費者來說是低檔商品,那么當消費者預期其未來收入減少

時,對該商品的需求就會增加;相反,當消費者預期其未來收入增加時,對該商品的需求就會減

少。

三、需求函數、需求表和需求曲線

需求定理表明:在一般情況下,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價格成反方向變化。即當商品的價格

下降時,需求量增加:當商品的價格上升時,需求量減少。需求定理的內涵也可以用需求函數、

需求表或需求曲線來表述。

1.需求函數

需求函數反映一定時期某商品的各種可能的需求量和影響需求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如

果考慮某種商品的需求量Qd由該商品本身的價格P、相關商品價格Pr、消費者收入M、消費

者偏好T和消費者預期E五種因素決定,那么,該商品的需求函數可表示為:

Qd=f(P,Pr,M,T,E)(2-1)

這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需求函數。微觀經濟學通常假設其他情況(相關商品價格、消費者收入

水平、消費者偏好、消費者的價格預期)不變,而集中研究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的關系。在這樣的

假設前提下,-種商品需求量的變化唯一地取決于這種商品的價格,需求函數就表示商品自身價

格與其需求量之間的關系,這個簡單的需求函數可以寫作:

Qd=f(P)(2-2)

如果更進一步,商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的這種關系是線性關系,需求函數可進一步寫為:

Qd=a-bP(a、b為常數,且b>0)(2-3)

2.需求表

需求表反映消費者在某-特定時間對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同這種商品的價格之間存在的-一對

應關系。不同的價格對應不同的需求量。例如,當某一商品的價格為1元時,某消費者對該商

品的需求量為100個單位;當價格為2元時,需求量則為90個單位。以此類推,各種價格--數

量組合可用需求表來表示:

價格一數量組合價格(元)需求量(單位數)

a1100

b280

c360

d440

e520

f650

表2-1某商品需求表

表2」是某一商品的需求表,它用數字表示了該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的函數關系,說

明了在各種價格下對應的需求量。顯然,根據需求表中的價格與需求量數據,可以知道,該商品

的需求量與其價格成反方向變化。

3.需求曲線

如果把需求表中的各個組合描述在橫軸為需求量(Q),縱軸為價格(P)的直角坐標系中,并將

各個組合連接起來,就可以得到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D,如圖2-1所示。

圖2-1需求曲線

需求曲線是表示商品價格和需求量之間函數關系的幾何圖形。需求曲線上的每一個點,都表

示一個特定的價格與需求量的組合,如圖2-1中,需求曲線D上的a、b、c、d、e、f等各個點。

而作為整個需求曲線,則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一個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

系。

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即斜率為負,反映了需求定理的內涵,即價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變

動。實際中,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的關系可以是線性的,也可以是非線性的。當兩者之間存在線性

關系時,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直線,直線上各點的斜率相等;當兩者之間存在非線性

關系時,需求曲線則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曲線上各點的斜率不同。為了便于說明,經濟

學中通常用線性關系來解釋價格與需求量之間的變動情況。

四、需求量的變化與需求的變化

由于需求量與需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需求量的變化和需求的變化也是不同的。

1.需求量的變化

需求量的變化是指在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相關商品價格、消費者收入、消費者偏好、消費

者預期等)不變的情況下,只是由于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化而引起的消費者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商

品數量的變化。即當某種商品本身的價格上升時,對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而當某種商品本身的

價格下降時,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在需求表中,需求量的變化表現為同一需求表中價格一數量組合的移動。如表2-1中,當價

格從I上升為2時,需求量從100減少為90,從而價格?數量組合從a移動到b。

從需求曲線來看,需求量的變化乂可以表現為同一需求曲線上的點的移動。如圖2-1中,當

價格從I上升為2時,需求量從100減少為90,從而同?需求曲線D上的點a移動到點b。

2.需求的變化

需求的變化是指在商品本身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由于其他因素(相關商品價格、消費者收入、

消費者偏好、消費者預期等)的變化而引起的消費者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的變化。例如,

替代品價格的上升和互補品價格的下降都會使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增加,而替代品價格的下

降和互補品價格的上升都會使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減少;消費者收入水平的上升會使消費者

對正常商品的需求增加,而對低檔商品的需求減少。

在需求表中,需求的變化將是整個表的變化。在表2-1中,假如消費者的收入增加,從而對

該商品的需求增加10,則意味著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上,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都增加了10。

從需求曲線來看,需求的變化是整條需求曲線的移動。當某些因素的變化引起需求增加時,

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相反,當某些因素的變化引起需求減少時,需求曲線向左下方移動。具

體如圖2-2所示,當影響需求的某一因素變化后,如果需求增加,消費者的需求曲線由D0向右

移動至D1;如果需求減少,消費者的需求曲線由D0向左移動至D2。顯然,需求的變化意味著

同一價格水平上需求量的增加或減少,如保持價格P0不變,需求量由原來的Q0增加至Q1或

減少至Q2o

圖2-2需求的變化

綜上所述,需求量的變化表現為同一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故價格變化是需求量變化的原因。

而需求的變化表現為整條需求曲線的移動,故價格變化是需求變化的結果。

五、個別需求與市場需求

1.個別需求

在一定的市場價格水平條件下,各個消費者由于收入水平、偏好、預期等不同,對某種商品

的需求量亦不相同。個別需求是指單個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上對某種商品的需

求量。假設,柑桔市場僅由A、B、C三個家庭構成,其個別需求函數分別為:

Qd1=a1-b1P=9-5P(2-4)

Qd2=a2-b2P=13-5P(2-5)

Qd3=a3-b3P=39-15P(2-6)

根據式(2-4)、(2-5)、(2-6)的個別需求函數,列出需求表與個別需求曲線,如表2-2和圖2-3

所示。

價格阮)A家庭需求量(公斤)B家庭需求量(公斤)C家庭需求量(公斤)

1.80412

1.23721

0.661030

表2-2柑桔市場的個別需求表

圖2-3柑桔市場的個別需求曲線

2.市場需求

在一個特定的市場中,所有消費者在定時間內對某種商品的需求的總和,稱之為市場需求。

因此,市場需求函數是全部個別需求函數的加總。在上例中,有三個家庭構成的柑桔市場的市場

需求函數為:

Qd=Qd1+Qd2+Qd3

=(a1+a2+a3)-(b1+b2+b3)P

=61-25P(2-7)

根據上述市場需求函數,可以得到市場需求表(表2-3)及市場需求曲線(圖2-4)。

價格(元)市場需求量(公斤)

1.816

1.231

0.646

表2-3柑桔市場需求表

圖2-4柑桔的市場需求曲線

第三章彈性理論

所謂彈性是指因變量對自變量相對變化的反應程度,一般用彈性系數來加以表示。經濟學中

的彈性概念以一個經濟變量變動的百分比相應于另一個經濟變量變動的百分比之比來反應經濟

變量之間的變動的敏感程度。

第一節需求彈性

需求彈性是指某種商品的需求量對影響需求量的各因素變化所作出的反應程度。按照影響需

求(量)的不同因素,可以將需求彈性分為需求價格彈性、需求收入彈性和需求交叉彈性等。

一、需求的價格彈性

1.需求價格彈性及其分類

需求的價格彈性,又簡稱為需求彈性,是用來表示某種商品的需求量對其價格變化所作出的

反應程度的一個概念。需求的價格彈性可以用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與價格變化的百分比之比來表

示的,其值稱為需求價格彈性系數。用公式可表示為:

(3-1)

式中,Ed-需求價格彈性系數;

P--價格的絕對量;

Q--與P對應的需求量;

△p-價格的變動量;

△Q--需求量的變動量o

運用需求彈性公式時,我們需注意下而四點:

第一,由于Ed是由價格與需求量各自的百分率決定的,因而Ed的數值不會因選用的計量

單位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同一變量的計量單位在公式中必須是相同的。

第二,Ed的數值一般是負數,因為根據需求定理,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價格成反方向。

但在衡量需求彈性大小時所用的是Ed的絕對值|Ed|。

第三,Ed的絕對值不僅隨商品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在同一商品的一條既定需求曲線上,它隨

價格的不同而不同。

第四,某商品的需求在價格變化時的彈性是高還是低,可根據|Ed|的數值大小分為以下五

種類型:

(1)當0<|Edk1時,表示價格的任何變動會引起需求量較小程度的變動,稱為缺乏彈性[見圖

3-1(a)]o

(2)當1<|Ed|<8,表示價格的任何變動會引起需求量較大程度的變動,稱為富有彈性[見圖

3-1(b)]o

(3)當|Ed|=1時,表示價格的任何變動會引起需求量同等程度的變動,稱為單位彈性[見圖

3-1(c)]o

(4)當|Ed|=8時,表示價格的任何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無限的變動,稱為完全彈性,乂稱為

具有無限彈性[見圖3-1(d)]。

(5)當|Ed|=O時,表示不管價格如何變動,需求量固定不變,稱為完全無彈性,又稱為完全

缺乏彈性[見圖3-1(e)]

圖3-1需求價格彈性的類型

2.彈性的計算

需求價格彈性的計算方法有兩種:需求曲線上某一點的彈性,叫點彈性:需求曲線兩點之間

弧的彈性,叫弧彈性。一般來說,當價格變動較小時,可用點彈性;當價格變動較大時,則用弧

彈性。

當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曲線,要考察其中某一段的彈性時,就是要計算兩點間的弧彈性。弧彈

性的計算如果直接用彈性系數的定義公式(3-1),就會發現由于選取的基點不同,P、Q值就不一

樣,從而Ed值也不一樣。如圖3-2,要計算AB的弧彈性時,選A點或B點作基點其P、Q值

是不同的,因此Ed值也不?樣。

圖3-2弧彈性的計算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人們采用以價格和需求量的平均數為基數的辦法,也就是以弧的中點來

測定彈性,這種折衷的辦法稱為中點公式,即:

-_-A--QX-*-R--+--R-(3-2)

(Q+0/2/(H+尸"2

好Q+0

例:球賽的票價為80美元一張時,某人打算買兩張,但票價漲到100美元一張時,他決定

在家看電視轉播。求該人對球賽票的需求價格彈性。

解:Ed=-2/20.180/2=-9

當趨近于0,從而也趨向于0時,我們要計算的是需求曲線上某一點的彈性。如圖

當4P趨近于0,從而△€)也趨向于0時,點A與點B將重合為一點,因此要求的是這

個點的彈性。點彈性的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

瓦=lim蛆(3-3)

5?APQdPQ

例:某商品需求函數為Q=100-2P,則根據公式可以解出dQ/dp=-2,若P=10,則:

P

瓦==-0.25(3-4)

當'A'100-2P

3.直線型需求曲線上彈性值的變化

需求曲線的斜率表示需求曲線在某一點的切線的“傾斜程度”,需求曲線的點彈性表示需求曲

線的某一點上需求量變化對價格變化的反映程度,它等于斜率的倒數乘以價格與數量的比值。-

條向右卜一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某一點的斜率是dP/dQ,而點彈性則是dQ/dP-P/Q?當需求

曲線為一直線時,各點的斜率相等,而各點的彈性隨價格一數量比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需求曲

線上每個點的彈性都不相等。具體來說,由于每個點的斜率相等,而從左上方向右下方,隨著價

格的下降,曲線上各點的P/Q的比值越來越小,因此,隨著價格的下降,各點的彈性值也是遞

減的。在圖3-3中,CF為一直線型需求曲線,價格為P1時需求為Q1,價格為P2時需求為

Q2?我們考察R點的變化,即價格從P1降至P2時的需求價格彈性。根據公式

門△。尸

尸才=----X-

①dA產Q

因為=Q=QV△產=片舄,P=P\

所以,當=瑞、合嚼

(3-5)

GH.QJ_Q、F

Q―甌一下

又因為△RGH與△RQ1F相似,有RQ1=P1所以

圖3-3直線型需求曲線上的點彈性

_GHR_Q、FR_Q\R

aRGQ、RQ、Q\

所以,

同樣,由于與相似,可得到

紇=空=竺(3-6)

從上述推導中,我們可以得到關于直線型需求曲線上點彈性的如下結論:

當R位于CF中點上方(RF>RC)時,|Ed|>1;

當R位于CF中點(R=CF/2)時,|Ed|=1;

當R位于CF中點下方(RFvRC)時,|Ed|<1。

4.需求價格彈性與總支出(總收益)的關系

一種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與家庭的總支出函數有密切的關系。設某家庭的需求函數為:

Qd=a-bP(3-7)

即:P=a/b-(1/b)Qd(3-8)

總支出函數TE為:

TE=PxQd(3-9)

以式(3-8)代人式(3-9),可知總支出函數TE為一拋物線,如圖3-4(a)所示:

詼也一論

(3-10)

(a)總支出曲線

(b)需求曲線與需求價格彈性

從圖3-4(b)中的需求曲線及其彈性可以看出,當|Ed|>1時,TE為Qd的增函數;當|Ed|=1

時,dTE/dQd=O,TE達到極大值,當|Ed|<1時,TE為Qd的減函數。

需求的價格彈性與總支出函數之間的上述關系告訴我們,可以從總支出的變動方向來確定彈

性的大小:若總支出與價格反向變動,說明價格上漲支出反而減少,則需求富有彈性,若總支出

與價格變動無關,說明無論價格上漲或下降總支出都不變,則需求為單位彈性;若總支出與價格

同向變動,說明價格上漲總支出也增加,則需求缺乏彈性。

5.需求價格彈性的決定因素

需求的價格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需求曲線的形狀,而影響需求曲線形狀的因素很多,因

此決定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也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兒種:

1.商品的種類。

必需品缺乏彈性,如柴、米、油、鹽等,不會由于漲價而少買很多,也不會由于降價而多買

很多。而奢侈品富有彈性,如各種裝飾品本屬可有可無,如果降價可以多買,如果漲價可以少買。

2.商品的替代性。

很容易被其他產品所代替的產品富有彈性,如梨可由其他水果代替,當梨的價格上漲時,就

可以多買其他水果,梨的需求量自然減少很多。而不易被其他產品所代替的物品,則缺乏彈性,

盡管價格上漲,也只好購買。

3.商品占總支出的比例。

該商品在購買者家庭總支出中所占比例愈大,其彈性愈大;反之則愈小。因為,占總支出比

例較小的產品,如食鹽、火柴等,其價格漲跌對每個家庭的需求量的影響較小;反之,則較大。

4.產品的耐用程度。

愈是耐用的產品,需求彈性愈小。例如,家具可以使用多年,即使價格卜降,也不會在短期

內重新購置。

5.時間的長短。

需求價格彈性,也是時間的函數。隨著時間的變化,需求彈性也會發生變化。一般來說,在

較長時間內,生活習慣可以改變,也會有新的替代品出現,因而富有彈性。

二、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表示在商品X的價格Px不變的條件下,另一商品y的價格Py的變動

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Qx的變動程度。Py的變動百分率與由此引起的Qx的變動百分率之比,

就是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系數。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系數的公式可以表示為:

(3-11)

0犯Qx

例:Q.=/(心,瑪)=25-28+馬,尺=3,弓=5,求

解:將鳥=1代入%,得:

4=坦乂旦=————(3-12)

砂dPyQx25-2月+與

將Px=3,Py=5,代人式(3-12),得Exy=0.2l,即變動1%,變動0.21%.

一般不取絕對值,因為的符號反映商品之間的不同關系:

Exy>0,表示x,y為替代商品,如豬肉與魚,鋼筆與圓珠筆,各種水果等。

Exy<0,表示x、y為互補商品,如電與電飯煲,汽車與汽油,鋼筆與墨水等。

Exy=O,表示x,y之間無替代、互補關系,或稱為獨立商品,如食鹽與食糖。

三、需求的收入彈性

需求的收入彈性是指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卜,消費者收入水平M的變化所引起的對某種

商品需求量Q的變化,兩者變化率之比率即為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dQM

Em=-x—(3-13)

dMQ

Em一般也不取絕對值,其符號的大小反映了商品的不同性質:

Em>0.表示為正常商品,反映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Q,消費者收呈同方向變化,即當消費

者收入增加時,對該商品的需求增加,消費者收入減少時,對該商品的需求減少。若Em>1,表

示為奢侈品,說明M變動所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幅度大于M的變化幅度;0<Em<1,

表示為必需品,說明M變動所引起的時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幅度小于M的變化幅度。

Em<0,表示為劣等商品,反映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Q與消費者收入呈反方向變化,即當消

費者收入增加時,對該商品的需求減少,消費者收入減少時,對該商品的需求增加。

隨著收入的增加,對不同性質的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是各不相同的,可以將需求的收入彈性歸

納為四種情況(如圖3-5所示)。

圖3-5不同的商品需求與收入水平

第四章消費者行為理論

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單位及其行為作為研究對象的,消費者及其行為是其中最重要的經

濟單位和行為之一。在許多場合,消費者并不是單個人,而是一個家庭。因此,無論個人或家庭,

只要是消費行為的主體,就是消費者。

消費是人們為滿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種經濟行為。它是人類一切經濟活動的出發點,乂是

一切經濟活動的歸宿,因而成為經濟學研究的首要問題。前面敘述了需求曲線,但并沒有說明決

定商品需求的消費者行為。木章主要研究消費者及其行為,用基數效用理論的邊際效用分析和序

數效用理論的無差異曲線分析推出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并說明收入和價格變化對消費的影

響。

第一節基數效用理論與序數效用理論

微觀經濟學對消費者行為的分析是借助效用理論來加以表述的,因此,消費者行為理論也被

稱為效用理論。而根據對消費者行為做出的不同假設,效用理論乂可以分為基數效用理論與序數

效用理論。從形式上看,這是兩種不同的效用理論,但它們的實質并無太大的不同。

一、欲望與效用

消費者之所以要消費商品,是因為商品能夠滿足他的各種欲望。因此,欲望是研究消費的出

發點。欲望是指一個人想得到某種東西的一種心理感覺。通常欲望具有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兩個

條件。

人的欲望是多種多樣的,一種欲望得到滿足之后,總會相繼產生新的欲望。因此,人的欲望

是無限的,至少相對于滿足欲望的手段來說如此。但對于特定的商品,人的欲望又是有限的。隨

著個人對某種商品的擁有量的增加,對該商品的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就會越來越弱。

人們的欲望借助于消費商品而得到滿足。消費者消費某種商品而得到的滿足感被稱為效用。

顯然,效用是消費者對所消費商品和勞務滿足自身欲望能力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或評價。一種商

品或勞務給消費者帶來的效用大小,取決于消費者對這種商品或勞務欲望的強度,以及這種商品

或勞務滿足消費者欲望的能力。同時,不同的人對同一商品和勞務的效用評價,和同一個人在不

同的時間和地點對同?商品和勞務的效用評價都是不同的。如有人喜歡抽煙喝酒,另一些人卻討

厭抽煙喝酒;一個人身體好時,感覺飯菜很可口,飯量也大,但在身體不好時,再好的飯菜也會

感覺沒有胃口;羽絨服在寒冷的冬天效用很高,但在炎熱的夏天就沒有什么效用。此外,在討論

一種商品的消費是否對消費者有效用時,經濟學不考慮其價值判斷問題。例如,吸毒是違法的,

但毒品對于吸毒者的效用也許很大。

既然效用表示消費者消費商品或勞務所得到的滿足感,那么如何來度量效用呢?回答這一問

題的理論是基數效用理論和序數效用理論。也正是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導致了這兩種不同的效

用理論及它們對消費者行為的不同分析方法。

二、基數效用理論和序數效用理論

基數效用理論認為,一種商品對消費者的效用是可以用基數(如1,2,3,4…)加以測量并

計總求和的。邊際效用學派的三位創始人杰文斯、門格爾、瓦爾拉斯都認為,效用是能夠用具體

數字來衡量的。好比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重量可以用公斤作單位一樣,消費者消費不同商品或

不同數量的同種商品獲得的效用也可以有一個共同的計量單位。計算效用大小的單位被叫做效用

單位。如對某消費者而言,一個蘋果的效用為4個效用單位,一個桔子的效用為2個效用單位,

則一個蘋果和一個桔子的總效用是6個效用單位。

基數效用理論進一步認為,隨著消費者所消費的商品或勞務數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單位商品

或勞務的消費所獲得的效用是逐漸減小的。基于這一假定,基數效用論提出了總效用、邊際效用

的概念,并用邊際效用分析法分析了消費者的行為,推導出了向右卜方傾斜的需求曲線。

序數效用理論認為,不能用具體數值來表示出商品的效用有兒個單位,但可以比較不同商品

的效用孰大孰小或者有沒有差別。這種比較,可以通過人們在對不同商品選擇時顯示出來的不同

偏好程度來反映。20世紀初(1906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在其著作中采用序數效用理論。

該理論由希克斯加以進一步發展后,為20世紀的絕大部分經濟學家所采納。

消費者在市場購買多少種類和數量的商品是由消費者的行為決定的,但行為是受動機支配

的,決定消費者行為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費者的偏好。與基數效用理論相反,序數效用理論認

為,一種產品對一個人的效用是無法測量的,因而不能用基數加以表示,但可以按照消費者的偏

好排出順序,以序數(第一,第二,第三,……)表示商品效用的高低。也就是說,效用不是數量

概念,而是次序概念,對某個消費者而言,如果蘋果與桔子相比,他更喜歡蘋果,桔子與梨相比

他更喜歡桔子,則從效用角度,蘋果第一,桔子第二,梨第三。

為說明消費者均衡的實現和推導出需求曲線,序數效用論采用無差異曲線分析。

三、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總效用是指消費一定數量的商品使消費者獲得的總的滿足程度(效用):邊際效用是指從一個

增量商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效用)的增量,或者是消費最后一個單位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滿足

程度(效用)。

1.總效用函數

按照基數效用論,消費者若只消費一種商品X,則總效用函數可以表示為:

TU=U(X)(4-1)

實際中,消費者往往同時消費多種商品。為便于分析,假定只消費X、丫兩種商品,則總效

用函數為:

TU=f(X)+g(Y)(4-2)

或TU=U(X,Y)(4-3)

式(4-2)表示,消費X和丫兩種商品的總效用是X、Y這兩種商品各自的效用之和。這意味

著,X的效用與丫的效用彼此無關。式(4-3)則表示X、丫的效用會相互影響。如鹽的效用,在單

獨使用時可能很小,但加入菜中,效用就會變大。顯然,式(4-3)比較符合實際,其一般形態為;

TU=AXaYp(4-4)

或丁1>4工+4丫一4"(4-5)

2.邊際效用函數

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每追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所增加的總效用。如果消費的是X商

品,以MU表示其邊際效用,以AX表示對X商品的消費量的增量,則:

LTU

MU=(4-6)

~Tx

如果消費量可以無限分割,總效用函數為連續函數時,則可利用微分方程,求得總效用的精

確變化率-商品X的邊際效用,是其總效用TU對消費量X的一階導數:

LTUdTU

MUxlim-----=-----卬⑸(4-7)

…AZdX

同理,如果總效用函數為多元函數,可以假定其他商品的消費量不變,只考察其中一種商品

消費量的微小變動所引起的總效用的變動,即邊際效用是總效用對某一商品的消費量的一階偏導

數。設多元函數為式(4-3),貝II:

跖(4-8)

dx

向77V

MUY=(4—9)

dY

3.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連續消費某種商品的邊際效用,將隨其消費量的增加而不

斷減小,這一現象普遍存在于各種商品和勞務的消費過程中,稱之為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具有以下特點:①邊際效用的大小,與欲望的強弱成正比。②邊際效用的

大小與消費數量的多少成反比。即消費數量越多,邊際效用越小。③邊際效用是特定時間內的效

用。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反復性,邊際效用也具有時間性。④邊際效用是決定商品價格的主觀

標準。即商品的需求價格,不取決于總效用,而是取決于邊際效用。消費數量小,邊際效用高,

需求價格就高;消費數量多,邊際效用低,需求價格也低。

4.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關系

表4-1給出了某消費者消費不同數量的可樂所獲得的總效用和邊際效用。隨著所消費的可樂

杯數的增加,總效用隨之增加,但是以遞減的速度增加。當喝第一杯可樂時,邊際效用最高,達

到4,對應的總效用也是4;喝第二杯的邊際效用下降到3,相應的總效用等于兩杯的邊際效用

之和7;喝第三杯的邊際效用繼續下降到2,相應的總效用增加到9;到五杯時,邊際效用已經

下降到0,相應的總效用也達到最大值。因此,總效用以遞減的速度增加的原因在于每多喝一杯

可樂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換句話說,是邊際效用遞減導致了總效用以遞減的速度增加。

表4“商品數量與總效用和邊際效用的關系

可樂(杯)總效用(TU)邊際效用(MU)

00-

144

273

392

4101

5100

根據表4-1繪成圖4-l(a)和(b),就可以更加直觀地表明總效用與邊際效用之間的關系。

(a)總效用曲線(b)邊際效用曲線

圖4-1總效用曲線與邊際效用曲線

從圖44(a)和(b)中,可以知道;(1)總效用曲線以遞減的速度遞增,凹向橫軸,一般具

有正的斜率;邊際效用曲線以遞減的速度遞減,凸向橫軸,具有負的斜率.即

dTUIdX>0,d2TUfdX2<0.(2)當邊際效用為正時,總效用處于遞增狀態;當邊際效

用為。時,總效用達到最大值;當邊際效用為負時,總效用處于遞減狀態.

5.貨幣的邊際效用

消費者之所以愿意付出一定的代價換取商品,是因為這種商品能夠帶給他一定的效用,由此

可知,消費者付出的代價,取決于這種商品的邊際效用。邊際效用愈大,消費者愿意付出的代價

愈高,反之則愈低。

消費者付出的代價,一般以貨幣表示。考慮到每次購買所用的貨幣數量不大,其邊際效用變

化甚微,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假定貨幣的邊際效用固定不變。根據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的假定,

我們可以從一種商品的邊際效用曲線導出其需求曲線。

表4-2列出了可樂的消費量、邊際效用、需求價格和貨幣的邊際效用。由此表可見,消費者

的需求價格與其所得邊際效用相當。

表4-2可樂的邊際效用與需求價格

可樂(杯)Q邊際效用MU需求價格P(元)貨幣的邊際效用入

12045

21535

31025

4515

5005

設入為每元貨幣的邊際效用,可得:

MU=Xp(4—10)

rMU

/L=------(4—11)

p

尸=也(4-12)

2

式(4-11)說明,每單位貨幣獲得的邊際效用為可樂的邊際效用與其價格之比。式(4-12)說明,

可樂的價格是可樂的邊際效用與貨幣的邊際效用之比。根據Q與P之間的函數關系,便可繪出

消費者對可樂的需求曲線,如圖4-2中的D。

圖4-2可樂的邊際效用曲線及其需求曲線

可以看出,和邊際效用與消費量成反向變動一樣,需求量與價格也成反向變動。因此,如果

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需求曲線完全取決于邊際效用曲線。就需求曲線的每一點來說,都表明消

費者的得失相當,MU=AP--這就是基數效用論者對需求定理的分析。

第五章生產理論

在微觀經濟學中,企業是指使用生產資源從事商品生產或提供勞務的經濟單位。作為?

種盈利性組織,企業最主要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所謂利潤最大化,就是要在成本既定時使

產量最大:或在產量既定時使成本最小。具體來說,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企業必須就下

列問題作出決策:(1)企業應采取何種法定形式?(2)企業應采用何種技術,以及在何種程度和多大

范圍內采用?(3)生產的場所應選擇在何處?(4)生產要素應如何組合?(5)應該生產和向市場提供多

少產品數量?本章著重考察企業的生產函數,包括了短期中只有?種生產要素變動的生產函數及

其規律,和長期中兩種生產要素都可變的生產函數及生產要素最優組合的確定。

第一節企業與生產

一、企業形式

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中最主要的經濟單位,既包括了生產各種有形商品的企業,也包括

了提供各種服務的企業。在自由企業制度的市場經濟中,按照基本的法定形式,可以將企業劃分

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有限公司三種類型。

1.獨資企業

獨資企業是指由個人出資和個人所有的企業。獨資企業的一般特點是,個人擁有和控制

企業,個人對企業的經營活動作出決策,同時個人享有企業的利潤和承擔企業的虧損。獨資企業

大多是小型企'業(如家庭農場、零售商店、私人診所等),它的不利之處在于:(1)資金有限,融資

不易,發展緩慢;(2)獨資企業對債務負有無限責任,即企業破產時,不僅企'也資金,甚至業主

的家庭或個人的私有財產都可以被債權人提出要求用作賠償;(3)缺乏連續性,即隨著業主的退

體和死亡,獨資企'他也就可能跟著停止活動。

2.合伙企業

合伙企業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共同出資和共同經營的企業。在合伙企業中,每個

合伙人都提供一部分資金,并根據合伙人對企業的貢獻(包括資金、經營能力等)分享企業利潤。

合伙企業在商業、會計、法律等行業比較盛行,因為這種企業形式比較有利于每個合伙人在某些

特定的專業領域發揮各自的專長。但是,合伙企業也具有獨資企業所面臨的不利之處,尤其是在

合伙人之間產生不信任時,任何合伙人都可以輕易地宣布退出,從而結束合伙企業的經營。

3.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一般可分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有關中國的有限責任

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該法律文件的第一章《總

則》中第三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法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以其出

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本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

資產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

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雖然都是公司法人,具有許多共同特點,但它們也有一些

差別。其共同特點在于:(1)責任有限,所有投資者(股東)的責任僅限于所投入的資本;(2)公司

具有連續性,股份持有者的離去也不影響企業法人的存在,即公司是獨立于股份持有者的法人:

(3)由投資者選出的董事會掌握公司的經營管理權,其他人無權行使公司管理權。它們的主要區

別在于:(1)在組成企業的成員數H上,有限責任公司規定是2人以匕50人以卜.,而股份有限

公司只規定2人以上,不規定企業成員數目的上限;(2)在所有權轉讓方面,有限責任公司中某

個(些)股份持有者須征得其他股份持有者的同意才能轉讓股份,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可由持股

人自由轉讓。

在西方主耍的市場經濟國家中,以上三種類型的企業組織都以不同形式存在著。通常,

從數量上一看,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但它們的銷售額所占的比重并不很高。相

反,有限公司數目不多,但規模較大,因而在社會銷售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特別是股份有限

公司由于其具有責任有限、連續性和集資能力大等優點,已經成為一種最重要的企業組織形式。

在我國,與市場經濟對應的現代企業制度,就是要把企業建成有限公司的形式,包括了有限責任

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生產與生產要素

生產是把各種投入轉換為產出的過程。通常,微觀經濟學把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投入稱為

生產要素,并把生產要素劃分為資本、勞動、土地和企'業家才能四種類型。

勞動是指生產過程中一切體力和腦力的消耗。可以劃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熟練勞

動和非熟練勞動。世界上任何財富的創造都離不開勞動,因此勞動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

資本是生產過程中投入的所有物品。包括了廠房、機器、設備、燃料?、原材料等有形資

本;也包括了商標、專利權等無形資本。因此,經濟學中作為生產要素的資本不同于貨幣資金,

盡管它們是由貨幣資金轉化而來的。

土地不僅指土地本身,還包括了與土地相關的一切自然資源,如土地上的動植物資源,

土地中的地下水資源、礦產資源等。

企業家才能是指企業家開辦和管理企業、組織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生產、創新、承擔風險

的才能,也就是企業家經營企業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在這四種生產要素中,企業

家才能被認為是決定一個企、也成敗的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事實上,企業家才能是勞動的一種,只

不過是一種特別的勞動,所以將它作為單獨的一種生產要素加以強調。

三、生產函數

把投入與產出聯系起來的是一定的生產技術。對應于一個特定的生產技術,把投入轉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