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太倉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初質量監測歷史卷(滿分50分,時間50分鐘)一、選擇題(共24題,每題1分,共2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據《史記》記載:黃帝“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上述記載提供的歷史信息是A.奴隸制王朝的建立 B.部落間存在攻伐現象C.中國早期國家產生 D.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2.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處遺址的共同點是①種植莊稼②飼養生畜③制作陶器④建造房屋居住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百家姓》是一部記錄姓氏的童蒙讀物。姓氏及其附著的文化內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載體,它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史。尋根問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認為“尋根問祖”應追溯到什么時期A.元謀人 B.堯舜禹 C.炎帝黃帝 D.三皇五帝4.考古發現,浙江良渚古城遺址、山西陶寺都城遺址在挖掘出大量極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時,均有作為祭祀禮器的玉琮出土。這可用于說明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的特點是A.種類豐富 B.多元一體 C.漸趨一致 D.獨立發展5.歷史學習中,示意圖能幫助我們有效地記憶和理解歷史知識。最適合如下圖標題的是A.炎黃聯盟的形成 B.禪讓制的形成C.華夏族的形成 D.世襲制的形成6.據專家測算,良渚古城及水利工程的土方量約為1100萬立方米,即使1萬人每天風雨無阻的連續建設良渚古城,也需要11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反映了當時A.組織調動能力強大 B.建筑技術領先世界C.農業生產精耕細作 D.國家財政收入富足7.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器物,除中原地區夏商時期常見的青銅容器、玉石器和巴蜀文化遺址常見的陶器外,大多是過去從未發現過的新器物,如青銅群像、青銅神樹群、青銅太陽形器、金杖、金面罩等。這些文物可印證A.啟直接繼承了禹的王位 B.商朝曾多次遷都與征戰C.甲骨文的體系較為完整 D.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特征8.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另一位弟子司馬耕,字子牛。“牛”與“耕”兩個字聯系到一起,從側面反映了A.西周王室衰微 B.牛耕技術推廣 C.分封制遭破壞 D.諸侯尊王攘夷9.閱讀下面三幅不同時期的地圖,圖中的變化反映出A.分封制度趨于完善 B.統一已成必然趨勢C.民族交融趨勢加強 D.戰爭規模越來越小10.“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平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材料反映了商鞅變法的A.目的 B.影響 C.背景 D.特點11.“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上述歷史歌謠主要反映了A.等級制度的形成 B.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C.早期國家的建立 D.暴政導致亡國的規律12.《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商鞅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這段話體現了商鞅變法的A.背景 B.內容 C.性質 D.影響13.“兩千多年前,世界文明史上發生了一個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已有近三千年文明史的華夏民族,結束了松散的分封式的貴族政體,成為一個高度統一的實行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屹立在世界東方。”材料中的“重大事件”是A.商鞅變法 B.秦統一中國 C.西漢建立 D.統一度量衡14.“治未病”思想提倡預防疾病來保持健康,最早源自于《黃帝內經》,我國歷史上發展了這一思想并開創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名醫是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祖沖之15.始皇曰:“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因為有諸侯存在)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可見秦始皇認為天下紛爭不斷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下的諸侯爭霸 B.百家爭鳴后的思想混亂C.世襲制下的朝政腐敗 D.邊疆少數民族頻繁侵擾16.翦伯贊在《論陳勝、吳廣的起義》中說:“這一次起義是中國農民第一次反專制反獨裁的革命,而且第一次粉碎了專制和獨裁的政權”,他旨在強調起義的A.原因 B.條件 C.經過 D.影響17.下圖反映了秦朝統一后采取的措施之一,它的實施促進了①文化交流②經濟發展③政權鞏固④交通順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正確解讀歷史圖片信息是學習歷史的必備技能之一。對下列圖片的解讀正確的是A.圖一中的農業生產工具是水排 B.圖二表明東漢階級矛盾的激化C.二者都反映了“文景之治”的盛況 D.二者都是研究東漢歷史的重要史料19.圖示法能夠生動、形象地揭示復雜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歷史學習。以下示意圖反映公元229年三國鼎立形勢的是20.南北朝一位科學家認為自秦漢以至魏晉的數百年中研究圓周率成績最大的學者是劉徽,但并未達到精確的程度,于是他進一步鉆研,去探求更精確的數值。這位科學家是A.祖沖之 B.王羲之 C.酈道元 D.李時珍21.公元3世紀初,孫、劉割據的長江流域上下游幾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到了勉強可以自給和彼此均衡的程度,而同一時期北方的政權由于社會經濟受到割據混戰的嚴重摧殘,無力消滅南方的政權。據此可知A.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B.南方經濟發展超過北方地區C.經濟發展影響著政局的變化 D.全國各地經濟得到快速發展22.下表是北朝時期記載的一份胡漢通婚統計表,據此可知當時時期北魏建國前(386年前)北朝前期(386﹣470)北朝中期(471﹣534)北朝后期(535﹣581)婚例3289289比例1.413.243.442A.人口不斷南遷 B.婚姻制度完善 C.民族交融加強 D.中外交流頻繁23.下圖中的三幅圖反映出該時期的歷史發展趨勢A.逐步走向統一 B.經濟發展較快 C.南北政權對峙 D.政局動蕩不安24.戰國秦漢時期,北方一直是全國經濟重心,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經濟獨占鰲頭的局面不復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使長期以來南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獲得改善,差距縮小了。這表明魏晉南北朝時期A.江南經濟發展水平超過了北方 B.人口南遷推動了江南地區的開發C.北魏的改革促進了江南的開發 D.全國經濟重心已逐漸轉移至南方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26分)25.與不同文明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途徑。根據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梁啟超《太古及三代載記》【譯文】華夏族并不是由單一民族組成的。自遠古時代以來,中華大地各族交錯雜居,頻繁接觸交流,消除了彼此小的差別而趨向大的一致,逐漸演化形成一個民族,也就是后世的華夏族,材料二材料三鮮卑姓改為漢姓鮮卑姓改為漢姓拓跋元步六孤陸拔拔長孫賀蘭賀達奚吳獨孤劉丘穆陵穆勿忸于于(1)從材料一中看出華夏族的形成具有什么特點?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指的是誰?(2)材料二中這條溝通歐亞的陸上交通道路被稱為什么?它是哪個朝代開通的?圖中①處是這條道路的出發點,請寫出它是當時的哪座城市?這條道路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表格反映的是哪次改革?這次改革遷都到哪里?改革的措施有什么重要意義?2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侯(指遠古時期的部落),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后世所謂諸夏是也。——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材料二材料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過程中,應該說漢化是總體的趨勢,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隨著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廣闊的異質文化匯入漢族社會,也為其帶來了新鮮而有活力的因素。實際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終促進了南北統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輝煌盛世。(1)根據材料一,概括華夏民族形成的特點。(2)請根據材料二時間線索把A.B.C朝代補充完整,并歸納出中國歷史發展趨勢。(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大交融對中國歷史發展的意義。27.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思想的優秀代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89年7月1日,法國《堪培拉日報》刊登了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發出了聯名倡議:“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回到2500年前,從中國孔子那里尋找智慧!”。(1)材料一中“回到2500年前”是中國歷史的什么時期?孔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二書籍被毀壞,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郭沫若(2)材料二是郭沫若對哪一歷史事件評論?“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與哪一現象有關?材料三《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董仲舒(3)根據材料三中董仲舒的建議,漢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這一措施對儒家學說產生了什么影響?(4)材料二和材料三對待儒家學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但是二者有沒有共同之處呢?請說明理由。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這一制度下,所有的諸侯都是一個區域世襲的統治者兼土地主人,他們對周天子有朝覲、納貢與出兵助征的義務……但在王室的聲威逐漸降低后,諸侯們往往各自為政……所以王室的地位雖然崇高,但實力并不特別強大,周天子不過是部族聯盟的盟主而已。——李定一《中華史綱》材料二他宣布自己是一個新的君主政體的“第一個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來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掃蕩了戰國群雄,使他的后繼者們能較容易地重建一個持久的中華帝國。后頒布敕令,全國的法律、鑄幣、度量衡、書寫字體甚至還有車軸的長度都必須相同,以實現統一。——【美】阿邁斯托《世界:一部歷史》材料三漢武帝聽從主父偃的建議,于公元前127年頒布詔令,準許諸侯王將土地平均分封給所有的兒子,這樣一來,諸侯王國越分越小。當然漢武帝最值得稱道的新政,便是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典籍因此大為走俏,最終統一了思想。——摘編自傅樂成主編《秦漢史》(1)材料一中“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依據材料一概括該制度的局限性。(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誰?他用來“管理地方的制度”是什么?(3)材料三中漢武帝頒布的“詔令”指的是什么?(4)綜合上述三則材料,簡要分析古代統治者主要從哪些方面加強中央權力?
參考答案1-10BDCBBADBBB11-20DDBBADBDDA21-24CCAB25.(1)特點:在錯居雜處交流融合中形成、在民族交融中形成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均可。“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2)道路:絲綢之路。朝代:漢代。出發點:長安。作用: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3)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地區:洛陽。意義:改善和鞏固了鮮卑拓跋部與漢人的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26.(1)特點:華夏族由錯居雜處的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肋骨骨折的護理查房
-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學習與交流
- 小型門面轉讓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急冷機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彩色一體化CCD攝像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強力保濕劑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彎型防火玻璃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開啟往復式壓縮機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廢鋼打包機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GB/T 16895.36-2024低壓電氣裝置第 7-722 部分:特殊裝置或場所的要求電動車供電
- Q∕GDW 12164-2021 變電站遠程智能巡視系統技術規范
- 文化遺產學概論:第七講 遺產的完整性問題
- 草莓栽培技術(課堂PPT)課件
- 機耕橋施工方案
- 貨車掛靠協議完整
- 教學能力大賽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控制+教案
- 二手車營銷策劃方案
- 鋼格構柱組合式塔吊方案(專家認證)
- 工程結算單(樣本)
- 校園小品劇本多人10人 校園多人小品劇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