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測量與勘測技術手冊_第1頁
工程測量與勘測技術手冊_第2頁
工程測量與勘測技術手冊_第3頁
工程測量與勘測技術手冊_第4頁
工程測量與勘測技術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測量與勘測技術手冊TOC\o"1-2"\h\u5296第一章工程測量基礎知識 31761.1測量概述 3179621.2測量坐標系 3280921.2.1地理坐標系 345311.2.2平面直角坐標系 335101.2.3空間直角坐標系 3312701.3測量誤差理論 327831.3.1系統誤差 4123581.3.2隨機誤差 4277291.3.3測量精度 4232001.3.4最小二乘法 429394第二章測量儀器與設備 4249722.1常用測量儀器 434262.2儀器檢定與維護 520512.3儀器操作與使用 511043第三章地形測量 583003.1地形圖繪制 575573.1.1準備工作 6257423.1.2測量數據采集 653473.1.3地形圖繪制 6292523.2高程測量 6212343.2.1水準測量 6150183.2.2三角高程測量 6188593.2.3GPS高程測量 6245393.3等高線繪制 7211533.3.1等高線分類 775473.3.2等高線繪制方法 7189093.3.3等高線繪制注意事項 731384第四章工程控制測量 7288504.1控制網設計 7142614.2控制點測量 8246204.3控制網平差 816882第五章建筑施工測量 9204915.1施工控制測量 9319215.1.1平面控制測量 9241595.1.2高程控制測量 9320405.2建筑物定位測量 995395.2.1建筑物輪廓線定位 9286085.2.2建筑物軸線定位 959695.2.3建筑物細部定位 9238585.3施工放樣 1083835.3.1建筑物平面放樣 10301435.3.2建筑物高程放樣 10149095.3.3建筑物細部放樣 1031479第六章市政工程測量 10174346.1道路測量 10258356.1.1控制測量 10294966.1.2初步設計測量 1014726.1.3施工測量 1199306.2橋梁測量 11181676.2.1橋梁控制測量 11299516.2.2橋梁設計測量 11138056.2.3橋梁施工測量 11281616.3地下管線測量 113486.3.1管線控制測量 11204676.3.2管線設計測量 12225036.3.3管線施工測量 1231698第七章環境與災害監測 12225137.1監測技術概述 12149467.2地質災害監測 128537.3環境監測 136549第八章工程地質勘測 14321878.1地質勘察方法 14117848.1.1地質調查 14211398.1.2地質勘探 1485888.1.3物理勘探 14102468.2地質災害評估 14324708.2.1地質災害類型及成因 14118718.2.2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 15275918.2.3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15224528.3地質資料整理與應用 15202108.3.1地質資料整理 154708.3.2地質資料分析 155808.3.3地質資料應用 1619670第九章工程水文勘測 1610229.1水文勘測方法 16272969.2水文計算與分析 16246679.3水文資料整理與應用 1722649第十章工程測量管理與質量控制 17860510.1測量項目管理 171469510.1.1項目策劃與組織 171672910.1.2項目實施與監控 1719410.2測量質量控制 181157110.2.1質量控制原則 182215710.2.2質量控制措施 181700410.3測量成果驗收與歸檔 181107010.3.1驗收標準 183249310.3.2驗收程序 192435010.3.3歸檔管理 19第一章工程測量基礎知識1.1測量概述工程測量是工程建設和維護過程中,采用各種測量方法和儀器,對地面、地下以及空間目標的位置、形狀、大小、高程等進行精確測定的科學。工程測量為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及運營維護提供基礎數據,是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測量工作包括平面測量、高程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等多種類型。平面測量主要測定地面上各點的平面位置;高程測量主要測定地面點的高程;角度測量包括水平角和垂直角的測量;距離測量則包括直線距離和曲線距離的測量。1.2測量坐標系測量坐標系是用于描述地面點在空間中的位置關系的系統。常見的測量坐標系有地理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和空間直角坐標系。1.2.1地理坐標系地理坐標系以地球為基準,采用經緯度表示地面點的位置。地理坐標系分為大地坐標系和天文坐標系。大地坐標系以地球橢球體為基準,天文坐標系則以地球自轉軸和地球表面的某一點為基準。1.2.2平面直角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是將地球表面某一區域投影到平面上,以投影點為原點,建立直角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便于工程測量和計算,廣泛應用于工程設計和施工。1.2.3空間直角坐標系空間直角坐標系以地球質心為原點,三個坐標軸分別指向地球北極、地球赤道面和地球本初子午線。空間直角坐標系適用于描述地球表面及空間目標的位置。1.3測量誤差理論測量誤差理論是研究測量結果與真實值之間偏差的規律和方法的科學。測量誤差分為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1.3.1系統誤差系統誤差是指測量過程中,由于測量方法、儀器功能、環境條件等因素引起的,具有確定性和規律性的誤差。系統誤差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修正或消除。1.3.2隨機誤差隨機誤差是指測量過程中,由于測量人員、儀器操作、環境變化等因素引起的,不具有確定性和規律性的誤差。隨機誤差無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過統計方法進行估計和控制。1.3.3測量精度測量精度是指測量結果與真實值之間的接近程度。測量精度分為絕對精度和相對精度。絕對精度是指測量結果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值,相對精度是指測量結果與真實值之比的倒數。1.3.4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種用于處理測量數據、提高測量精度的數學方法。該方法通過使觀測值與理論值之間的平方和最小,求得最優解。最小二乘法在工程測量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第二章測量儀器與設備2.1常用測量儀器測量儀器是工程測量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精度和穩定性直接關系到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以下為幾種常用的測量儀器:(1)水準儀:水準儀主要用于測量兩點之間的高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準管中的氣泡來確定水平線。水準儀分為DS3、DS10、DS20等型號,其中DS3型水準儀精度最高。(2)經緯儀:經緯儀是一種高精度的角度測量儀器,適用于測量水平角和垂直角。經緯儀可分為DJ1、DJ2、DJ6等型號,其中DJ1型經緯儀精度最高。(3)全站儀:全站儀是一種集電子經緯儀、電子水準儀、激光測距儀于一體的自動化測量儀器。全站儀具有測量速度快、精度高、操作簡便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工程測量、地形測繪等領域。(4)GPS測量儀:GPS測量儀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進行測量,具有測量精度高、速度快、覆蓋范圍廣等優點。GPS測量儀分為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兩種,靜態測量主要用于高精度測量,動態測量適用于低精度測量。2.2儀器檢定與維護為了保證測量儀器的精度和穩定性,定期對儀器進行檢定和維護。(1)儀器檢定:儀器檢定是指按照國家規定的方法和標準,對測量儀器的功能進行檢測和校準。儀器檢定分為強制檢定和非強制檢定,強制檢定是指國家規定的必須進行的檢定,非強制檢定則由用戶根據實際情況自主決定。(2)儀器維護:儀器維護包括日常保養和定期檢修。日常保養主要包括清潔、潤滑、緊固、調整等;定期檢修則是對儀器進行全面檢查,更換磨損嚴重的零部件,保證儀器正常工作。2.3儀器操作與使用正確的儀器操作與使用是保證測量結果準確性的關鍵。(1)水準儀操作與使用:使用水準儀時,首先進行儀器的粗略整平,然后利用水準管中的氣泡進行精確整平。在測量過程中,應保證水準尺與水準儀的距離適中,視線清晰。(2)經緯儀操作與使用:使用經緯儀時,首先進行儀器的粗略整平,然后利用水平微調螺旋和垂直微調螺旋進行精確整平。在測量過程中,應保證望遠鏡視線與目標點重合。(3)全站儀操作與使用:使用全站儀時,首先進行儀器的粗略整平,然后利用電子水準儀進行精確整平。在測量過程中,通過全站儀的鍵盤輸入測量數據,實現自動化測量。(4)GPS測量儀操作與使用:使用GPS測量儀時,首先進行設備的啟動和初始化,然后根據測量任務選擇相應的測量模式。在測量過程中,應保持天線與衛星信號的暢通,避免遮擋和干擾。熟悉測量儀器的功能、操作方法以及維護保養措施,是保證測量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和使用測量儀器,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第三章地形測量3.1地形圖繪制地形圖繪制是地形測量中的基礎工作,其目的是通過對地面起伏形態、地貌特征、地物分布等進行精確描繪,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地形圖繪制的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1.1準備工作在進行地形圖繪制前,需收集相關資料,包括地形圖底圖、設計文件、現狀地物分布等。同時還需對測量儀器進行檢查和校準,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3.1.2測量數據采集采用全站儀、GPS等測量儀器對地形點進行測量,獲取地形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數據。數據采集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1)測量點分布均勻,保證地形圖的精度;(2)對地形特征點進行加密,以反映地形變化;(3)對地物進行分類測量,便于后續繪制。3.1.3地形圖繪制根據采集到的地形點數據,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如AutoCAD、GIS等)進行地形圖繪制。繪制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按照比例尺繪制地形圖;(2)根據地形點高程數據繪制等高線;(3)注明地物名稱、符號和尺寸;(4)添加圖例、比例尺、指北針等輔助信息。3.2高程測量高程測量是地形測量中的重要內容,其目的是確定地面點的高程值。高程測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3.2.1水準測量水準測量是利用水準儀測量兩點間高差的方法。水準測量具有精度高、操作簡便等特點,適用于平坦地區的高程測量。3.2.2三角高程測量三角高程測量是通過測量三角形的高邊長度和角度,計算三角形的高程差的方法。三角高程測量適用于地形復雜、視線受阻的地區。3.2.3GPS高程測量GPS高程測量是利用衛星信號測量地面點高程的方法。GPS高程測量具有測量范圍廣、精度較高、實時性等特點,適用于各類地形的高程測量。3.3等高線繪制等高線是表示地形起伏的重要圖形符號,其繪制方法如下:3.3.1等高線分類根據等高距的不同,等高線可分為以下幾種:(1)基本等高線:等高距為1m或2m的等高線;(2)輔助等高線:等高距為0.5m或1m的等高線;(3)特殊等高線:用于表示地形特征的特殊等高線,如山脊線、山谷線等。3.3.2等高線繪制方法根據地形點高程數據,采用以下方法繪制等高線:(1)直接連接相鄰地形點的等高線;(2)在地形特征點處加密等高線;(3)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繪制等高線。3.3.3等高線繪制注意事項(1)保證等高線閉合;(2)等高線不得相交;(3)保持等高線平滑過渡;(4)對地形特征點進行標注。第四章工程控制測量4.1控制網設計控制網設計是工程控制測量的首要環節,其目的是為了在施工過程中保證各個施工點的位置精度??刂凭W設計需要遵循以下原則:(1)控制網應覆蓋整個工程區域,保證工程范圍內的各個施工點都能得到有效控制。(2)控制網的等級應根據工程規模、精度要求及地形條件等因素進行合理劃分。(3)控制網的設計應考慮施工過程中的測量誤差,保證控制點的精度滿足工程需求。(4)控制網的設計應便于施工過程中的測量操作,提高測量效率。在控制網設計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收集資料:收集工程區域的地形、地貌、地質等資料,以及相關的規劃圖紙和規范要求。(2)確定控制網等級:根據工程規模、精度要求及地形條件等因素,確定控制網的等級。(3)布設控制點:在工程區域內合理布設控制點,保證控制點數量、位置和精度滿足工程需求。(4)編制控制網設計方案:根據上述步驟,編制控制網設計方案,包括控制網等級、控制點布設、觀測方法等。4.2控制點測量控制點測量是工程控制測量的關鍵環節,其目的是獲取控制點的準確坐標。控制點測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平面控制點測量:采用全站儀、GPS等測量設備,按照設計方案進行平面控制點的測量。(2)高程控制點測量:采用水準儀、全站儀等測量設備,按照設計方案進行高程控制點的測量。(3)觀測數據整理:將測量得到的觀測數據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整理,包括數據錄入、檢查、計算等。(4)控制點坐標計算:根據觀測數據和設計方案,計算控制點的坐標。(5)控制點精度評定:對控制點坐標的精度進行評定,保證控制點精度滿足工程需求。4.3控制網平差控制網平差是工程控制測量的最后一個環節,其目的是對控制網進行整體調整,提高控制點的精度??刂凭W平差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收集資料:收集控制網的設計方案、觀測數據等資料。(2)建立平差模型:根據控制網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平差模型,如最小二乘法、加權最小二乘法等。(3)參數估計:利用觀測數據,對控制網中的參數進行估計,包括坐標、方位角、尺度因子等。(4)精度評定:對平差結果進行精度評定,包括控制點的坐標精度、觀測值的精度等。(5)成果輸出:將平差結果輸出為規范要求的格式,如文本文件、圖形文件等。通過控制網平差,可以有效提高控制點的精度,為后續施工測量提供可靠的基礎。第五章建筑施工測量5.1施工控制測量施工控制測量是建筑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建筑物在施工過程中的準確位置和尺寸。施工控制測量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5.1.1平面控制測量平面控制測量主要是通過測量建筑物各部位的水平位置,為施工提供準確的基準線。平面控制測量的方法包括全站儀測量、激光測量、光學測量等。5.1.2高程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主要是為了保證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準確性。高程控制測量的方法有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氣壓高程測量等。5.2建筑物定位測量建筑物定位測量是在施工控制測量的基礎上,對建筑物的位置進行精確測定。建筑物定位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筑物輪廓線定位、建筑物軸線定位和建筑物細部定位。5.2.1建筑物輪廓線定位建筑物輪廓線定位是根據建筑設計圖紙,確定建筑物外墻、柱、梁等主要構件的位置。輪廓線定位方法有測量法、放樣法、坐標法等。5.2.2建筑物軸線定位建筑物軸線定位是在建筑物輪廓線定位的基礎上,確定建筑物主要軸線位置。軸線定位方法有中心線法、平行線法、角點法等。5.2.3建筑物細部定位建筑物細部定位是在建筑物軸線定位的基礎上,對建筑物的門窗、樓梯、電梯等細部構件進行定位。細部定位方法有測量法、放樣法、坐標法等。5.3施工放樣施工放樣是根據建筑物定位測量的結果,將設計圖紙上的尺寸和位置準確地反映到實地。施工放樣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筑物平面放樣、建筑物高程放樣和建筑物細部放樣。5.3.1建筑物平面放樣建筑物平面放樣是根據建筑物定位測量的結果,將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準確地反映到實地。平面放樣的方法有測量法、放樣法、坐標法等。5.3.2建筑物高程放樣建筑物高程放樣是根據建筑物定位測量的結果,將建筑物的高程準確地反映到實地。高程放樣的方法有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氣壓高程測量等。5.3.3建筑物細部放樣建筑物細部放樣是根據建筑物定位測量的結果,將建筑物的細部尺寸和位置準確地反映到實地。細部放樣的方法有測量法、放樣法、坐標法等。第六章市政工程測量6.1道路測量道路測量是市政工程測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為道路設計、施工及驗收提供準確的測量數據。道路測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6.1.1控制測量控制測量是道路測量的基礎,包括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平面控制測量主要采用全站儀、GPS等測量設備,建立道路工程坐標系,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高程控制測量則采用水準儀、三角高程測量等方法,建立道路工程高程系統。6.1.2初步設計測量初步設計測量主要包括道路中線測量、路基邊線測量和道路交叉口測量。道路中線測量是通過測量道路中心線的位置,確定道路的平面位置。路基邊線測量是對道路兩側路基邊線的位置進行測量,為路基施工提供依據。道路交叉口測量則是對交叉口范圍內的道路中心線、路基邊線進行測量,為交叉口設計提供數據。6.1.3施工測量施工測量是在道路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測量工作,主要包括路基施工測量、路面施工測量和交通設施施工測量。路基施工測量主要對路基邊線、路基高程進行測量,保證路基施工質量。路面施工測量則對路面結構層厚度、高程進行測量,為路面施工提供依據。交通設施施工測量是對交通標志、標線等設施的位置進行測量,保證交通設施的正確設置。6.2橋梁測量橋梁測量是市政工程測量中的關鍵環節,其目的是為橋梁設計、施工和驗收提供準確的數據。橋梁測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6.2.1橋梁控制測量橋梁控制測量是對橋梁工程范圍內的平面和高程進行控制,為橋梁施工提供基準。平面控制測量采用全站儀、GPS等設備,建立橋梁坐標系;高程控制測量采用水準儀、三角高程測量等方法,建立橋梁高程系統。6.2.2橋梁設計測量橋梁設計測量主要包括橋梁中線測量、橋臺和橋墩位置測量。橋梁中線測量是通過測量橋梁中心線的位置,確定橋梁的平面位置。橋臺和橋墩位置測量是對橋梁支撐結構的位置進行測量,為橋梁設計提供數據。6.2.3橋梁施工測量橋梁施工測量是在橋梁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測量工作,主要包括橋梁基礎施工測量、橋梁主體結構施工測量和橋梁附屬結構施工測量。橋梁基礎施工測量主要對橋梁基礎的位置、高程進行測量;橋梁主體結構施工測量則對橋梁主體結構的位置、高程進行測量;橋梁附屬結構施工測量是對橋梁欄桿、照明等設施的位置進行測量。6.3地下管線測量地下管線測量是市政工程測量中對地下管線位置、高程和埋深進行測量的一項工作,其目的是為地下管線設計、施工和驗收提供準確的數據。地下管線測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6.3.1管線控制測量管線控制測量是對地下管線工程范圍內的平面和高程進行控制,為管線施工提供基準。平面控制測量采用全站儀、GPS等設備,建立管線坐標系;高程控制測量采用水準儀、三角高程測量等方法,建立管線高程系統。6.3.2管線設計測量管線設計測量主要包括管線中線測量、管線附屬設施位置測量。管線中線測量是通過測量管線中心線的位置,確定管線的平面位置。管線附屬設施位置測量是對管線檢查井、閥門井等設施的位置進行測量,為管線設計提供數據。6.3.3管線施工測量管線施工測量是在管線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測量工作,主要包括管線溝槽施工測量、管線鋪設施工測量和管線附屬設施施工測量。管線溝槽施工測量主要對溝槽的位置、高程進行測量;管線鋪設施工測量則對管線鋪設的位置、高程進行測量;管線附屬設施施工測量是對檢查井、閥門井等設施的位置進行測量。第七章環境與災害監測7.1監測技術概述環境與災害監測是工程測量與勘測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監測技術主要包括地面觀測、遙感監測、地理信息系統(GIS)和自動化監測等。以下對這些技術進行簡要概述。地面觀測是傳統的監測方法,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水文地質等方面的調查。地面觀測具有直觀、準確的特點,但受地形、氣候等條件限制,難以實現大范圍、快速監測。遙感監測是利用衛星、飛機等搭載的傳感器,對地表進行遠距離觀測。遙感技術具有覆蓋范圍廣、速度快、周期短等優勢,可獲取大量空間信息,為環境與災害監測提供數據支持。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種集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和可視化于一體的空間信息系統。GIS在環境與災害監測中,主要用于數據管理、空間分析、決策支持和可視化展示等方面。自動化監測是通過安裝各類傳感器,實現對監測對象的自動檢測和數據采集。自動化監測具有實時性、連續性、準確性等特點,適用于大范圍、長時間的監測任務。7.2地質災害監測地質災害是指因自然或人為因素引起的,對人類生活和生產造成危害的地質現象。地質災害監測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滑坡監測: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滑坡監測技術包括地面觀測、遙感監測、GPS定位、地震波法等。(2)泥石流監測:泥石流是指含有大量固體顆粒的流體,在重力作用下沿溝谷快速運動的現象。泥石流監測技術主要包括遙感監測、地面觀測、泥石流預警系統等。(3)地面塌陷監測:地面塌陷是指地下空洞或松散土體因自然或人為因素引起的地表塌陷現象。地面塌陷監測技術包括地面觀測、鉆孔探測、微震監測等。(4)地震監測:地震是指地球表面突然釋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傳播的現象。地震監測技術包括地震臺網、強震觀測、地震前兆觀測等。7.3環境監測環境監測是對自然環境中各種因素進行監測、評價和預警的活動。環境監測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水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是對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源地等水體中的水質、水量、水生態等進行監測。監測內容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總氮、總磷、重金屬等指標。(2)大氣環境監測:大氣環境監測是對空氣中的污染物、氣象參數等進行監測。監測內容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等指標。(3)土壤環境監測:土壤環境監測是對土壤中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營養物質等進行監測。監測內容包括重金屬含量、有機污染物含量、土壤pH值等指標。(4)生態環境監測:生態環境監測是對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生態環境狀況等進行監測。監測內容包括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等指標。(5)噪聲環境監測:噪聲環境監測是對環境中噪聲污染程度進行監測。監測內容包括等效聲級、晝夜聲級、最大聲級等指標。通過環境監測,可以實時掌握環境質量狀況,為環境管理、污染治理和災害預警提供科學依據。第八章工程地質勘測8.1地質勘察方法地質勘察是工程地質勘測的基礎工作,其目的是為了查明建設場地的地質條件,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以下為常用的地質勘察方法:8.1.1地質調查地質調查是通過對地表和地下地質現象的觀察、描述和分析,查明地質構造、地層分布、巖土性質等基本地質條件。地質調查包括地表地質調查和地下地質調查,具體方法有:地表地質調查:采用地面觀測、鉆探、槽探、井探等方法,查明地表地質現象;地下地質調查:采用物探、鉆探等方法,查明地下地質結構。8.1.2地質勘探地質勘探是在地質調查的基礎上,對重點地段進行詳細的地質勘察,以查明地質條件。地質勘探方法包括:鉆探:采用鉆探設備,對地下進行鉆探,獲取巖土樣品;槽探:在地面挖設槽探,觀察地質現象;井探:在地面挖設井探,觀察地質現象。8.1.3物理勘探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場的特性,對地下地質條件進行探測。常用的物理勘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通過激發地震波,觀測其傳播和反射情況,推斷地下地質結構;電法勘探:利用電磁場特性,探測地下地質結構;磁法勘探:利用磁場特性,探測地下地質結構。8.2地質災害評估地質災害評估是在工程地質勘察的基礎上,對建設場地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評價和防治。以下是地質災害評估的主要內容:8.2.1地質災害類型及成因地質災害類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地質災害的成因有:地質構造:地殼運動、斷裂活動等;地形地貌:坡度、坡向、溝谷形態等;水文地質:地下水位、地表水體等;氣候條件:降雨、蒸發、氣溫等;人類活動:開采礦產資源、土地利用等。8.2.2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是對建設場地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定量分析,評價其危害程度。評價方法有:定性評價:根據地質條件、災害類型、歷史災害情況等,進行災害危險性判斷;定量評價:采用數學模型,對災害發生的概率、規模、影響范圍等進行計算。8.2.3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結果,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包括:預防措施:加強地質勘察、監測預警、合理規劃等;治理措施:滑坡治理、泥石流防治、地面塌陷處理等;應急措施:災害發生時的救援、疏散等。8.3地質資料整理與應用地質資料整理與應用是將地質勘察成果進行系統整理、分析和應用,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以下是地質資料整理與應用的主要內容:8.3.1地質資料整理地質資料整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地質圖件編制:編制地質平面圖、剖面圖、柱狀圖等;地質報告編寫:撰寫地質勘察報告,詳細描述地質條件、災害評估等內容;數據庫建設:建立地質資料數據庫,便于查詢和管理。8.3.2地質資料分析地質資料分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地質條件分析:分析地層分布、巖土性質、地質構造等;災害評估分析:分析地質災害類型、成因、危險性等;防治措施分析:分析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等。8.3.3地質資料應用地質資料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工程設計:根據地質資料,優化工程設計方案;施工指導:根據地質資料,指導施工過程中的地質處理;災害防治:根據地質資料,制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第九章工程水文勘測9.1水文勘測方法水文勘測是工程測量與勘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獲取工程區域的水文信息,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以下是常用的水文勘測方法:(1)地面勘測法:通過實地調查,收集河流、湖泊、水庫等水域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質等資料,分析水域的形態特征和變化規律。(2)遙感技術:利用衛星遙感數據,提取水域的分布、水位、水質等信息,分析水域的動態變化。(3)水文測驗法:通過設立水文站,對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位、流量、水質等要素進行長期觀測,以獲取水文數據。(4)地質雷達法:采用地質雷達技術,探測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向等信息,為工程提供地質依據。(5)水文學模型法:運用數學模型,模擬水文過程,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水域的水位、流量等變化。9.2水文計算與分析水文計算與分析是工程水文勘測的核心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設計洪水計算:根據工程所在地的暴雨特性、流域面積、地形地貌等因素,計算設計洪水流量、設計洪水位等參數,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2)水資源評價:分析工程所在地的水資源狀況,包括地表水資源、地下水資源和水資源總量,為工程供水和排水提供依據。(3)徑流過程分析:分析工程所在流域的徑流過程,包括降雨徑流關系、洪水過程線等,為工程防洪和排水設計提供依據。(4)水環境評價:對工程所在地的水質、水生態進行評價,分析工程對水環境的影響,為工程環境保護提供依據。9.3水文資料整理與應用水文資料整理與應用是工程水文勘測的最終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