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高教版(2023)語文職業模塊服務類-課外古代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課件】_第1頁
中職高教版(2023)語文職業模塊服務類-課外古代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課件】_第2頁
中職高教版(2023)語文職業模塊服務類-課外古代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課件】_第3頁
中職高教版(2023)語文職業模塊服務類-課外古代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課件】_第4頁
中職高教版(2023)語文職業模塊服務類-課外古代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教版職業模塊服務類課外古代詩詞誦讀《春江花月夜》目錄01導入新課02誦讀感知03深入探究04課堂小結01導入新課情景導入月亮是古詩中的重要意象。古人常常以月寄思,或月夜徜徉,或凝望穹宇,或睹月懷人,或抒發離愁。談到“月夜”,你會想到什么呢?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白居易的“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還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有這樣一個月夜,它化為詩人的靈感,融入千古的詩意,以“孤篇蓋全唐”,跨越時空長河而熠熠生輝。《春江花月夜》02誦讀感知張若虛張若虛,唐代詩人,揚州(今江蘇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以文詞俊秀馳名于京都,其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為"吳中四士"。詩作大部散佚,《全唐詩》僅存2首,其一為《代答閨夢》,其一為《春江花月夜》,后者乃千古絕唱,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其詩描寫細膩,音節和諧,清麗開宕,富有情韻,在初唐詩風的轉變中有重要地位。對于張若虛其人其事,人們知之甚少,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有:<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遇,恃才浮誕而然也。”<清>《全唐詩》:“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后晉>《舊唐書·藝文志·賀知章傳》:“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于上京。朝萬止山陰尉,齊融昆山令,若虛兗州兵曹,巨監察御史。”作者史料03深入探究詩歌簡介《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后人評價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孤篇壓全唐”。該詩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等皆是描摹細膩、情景交融的佳句。詩歌簡介<宋>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最早收錄此詩)<明>楊高棅《唐詩正聲》<明>李攀龍《古今詩刪》<明>《唐詩所》<明>《唐詩解》<明>《唐詩歸》<明>《刪補唐詩脈箋釋會通評林》<明>《石倉歷代詩選》<明>《唐詩鏡》<明>《詩藪》(最早提到張若虛及其詩歌)<清>《唐詩》<清>《而庵說唐詩》<清>《御制全唐詩》<清>《重訂唐詩別裁》<清>《讀雪山房唐詩鈔》《春江花月夜》在唐朝“名不見經傳”,但從明朝開始,逐漸受人重視,被收錄于詩選、詩話中。清代最受重視,幾乎所有重要的唐詩選本都收錄了此詩。至晚清近代,此詩名聲大噪,成為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唐代>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詩歌賞析春江月夜圖月下哲思圖月下相思圖詩歌賞析:春江月夜圖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開篇便勾勒出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無垠,仿佛與大海相連,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氣勢雄偉。“生”字更點染出明月與潮水的活潑生命力。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月光普照之下,春江盡在月照中。江水蜿蜒曲折,繞過花草繁茂之的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如同撒了白雪。皎潔的月光所照之處,竟察覺不到空中飛動的流霜、看不到水中小洲上的白沙,詩人體察入微,筆觸細膩,前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描繪了生動的春江月夜圖。詩歌賞析:月下哲思圖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水與蒼穹融為一色,盡顯曠遠,而高懸空中的那輪明月更顯得寥落。在前八句的景象描繪之后,詩人的目光轉而聚焦于遙掛于蒼穹的皎月,創造出幽美、靜遠的意境氛圍。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何人第一次在江畔望見月亮?江月又是何時第一次將光輝照向了人?人生代代相繼,生命短暫,而江月年年如此,清輝不改。一輪孤月遙掛當空,似乎在等待何人,但未有人赴約,只看到長江急流,奔騰不息。詩人不禁神思飛揚,陷入了遐思冥想之中。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此刻須臾而情感永恒,時間與空間的跌宕起伏,正如作者的無盡思緒。詩歌賞析:月下相思圖(思婦篇)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白云悠悠,哪堪離愁,誰家今夜有人乘著扁舟遠行?又是何處有人倚樓望月相思?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將目光由自然界的景象轉至人生的種種圖象,引出了人的離愁別恨之情。這里的“青楓浦”是代指感傷離別之地,白云悠悠則象征著“扁舟子”的行蹤不定。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月亮在樓上徘徊久久,不忍離去,它將清輝撒向妝鏡臺上、玉戶簾中、搗衣砧上,似要與思婦作伴,為她解愁,怎料思婦觸景生情,思念尤甚,怨這月色纏人、惱這月色駐留。離別之人望著同一輪明月,卻無法訴說衷腸,她甘愿化為月光,照耀遠方之人以解相思之苦。空中的鴻雁遠飛,也飛不出月的光影;水里的魚兒即使在深水中躍動,也只是激起陣陣波紋。(“雁足傳書”、“魚傳尺素”乃是化用典故)以上八句,上承“何處相思明月樓”的“何處”,從細節上摹寫了思婦對離人的思念。月光惱人,更激起相思之苦;魚雁傳信,如今卻是徒然。相思之苦,更甚哉!詩歌賞析:月下相思圖(思婦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花落幽潭,春光將老,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逝,春之將盡;江潭落月,更顯孤寂。斜月沉沉,藏于海霧,碣石、瀟湘,天各一方——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歸家?而這無盡的離情,伴著月光灑滿江邊的樹林。之前的八句主要以思婦的視角摹寫相思場景,而這八句則轉換為“扁舟子”的角色,對寫其思念之情。一段相思,兩處離愁,回環往復之間,詩情蕩漾,含蓄蘊藉。詩歌賞析:月下相思圖(游子篇)<明>胡應麟《詩藪》內篇卷三云:“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流暢婉轉,出劉希夷《白頭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詳其體制,初唐無疑。”<明>鐘惺《唐詩歸》卷六:“淺淺說去,節節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卷八,七古凡例云:“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帝京篇》,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何嘗非一時杰作,然奏十篇以上,得不厭而思去乎?非開、寶諸公,豈識七言中有如許境界?”相關詩論<清>王闿運《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云:“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陳兆奎案:《春江花月夜》,蕭楊父子時作之,然皆短篇寫興,即席口占。至若虛乃擴為長歌,濃不傷纖,局調俱足。前幅不過以拔換字面生情耳,自“閑潭夢落花”一折,便縹渺悠遠,王維《桃源行》從此濫觴。<清>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一:“句句翻新,千條一縷,以動古今人心脾,靈愚共感。其自然獨絕處,則在順手積去,宛然成章,令淺人言格局提唱,言關鎖者,總無下口分在。”相關詩論《春江花月夜》以夜為底色,以月為經,以水為緯,春為質地,花為圖案,從月生到月落,從芳甸到花林、沙汀,繪就了一幅清幽邈遠的春江月夜圖。該詩的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春江月夜圖、月下哲思圖、月下相思圖。其中,月下相思圖可分為思婦相思圖和游子相思圖。該詩融詩情、畫意、哲理于一體,匯成一種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要點歸納一、離愁別恨思婦懷人,游子思鄉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陌陌水悠悠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張若虛抒發離愁別恨,但卻不鋪陳直敘,而是選取了思婦和游子作為典型對象,展現了其離愁和相思之情。同一輪明月下的兩地相思,其離愁之情更切,相思之苦更甚。一、離愁別恨一種相思,兩處離愁月光無處不在,在妝鏡臺上,在玉戶簾上,而魚雁竟無法傳遞相思,思婦愿化作月光照耀所思之人,以訴說思念之情。游子魂牽夢縈,但無法歸家。流水落花春欲去,斜月西沉,歸途遙遠無期,此景可添相思愁苦。這輪照耀千古的皎月,仿佛是一根紅線,連接著相思之人。正如一根紅線的兩頭,思婦在這頭,游子在那頭,只是這紅線太長,相逢無期。可謂是“一種相思,兩處離愁”。二、人生哲理人生短暫,而宇宙永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面對有限的短暫人生,張若虛不禁發出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喟嘆。但其哀而不傷、郁而不墮,雖有感傷,但仍對生活有熱愛和期待。二、人生哲理為什么張若虛會產生“人生短暫而宇宙永恒”的人生哲思呢?一、從作者身世來看,文獻曾記載其“雖有文章盛名”、“流落不遇”,由此可以想見,張若虛對于自己懷才不遇不免有些感嘆的,而這種對于個人抱負的感嘆反映到詩歌中便是從向內關注自己到向外遙想未來。二、從情景際會來看,此時此景此地此身,為張若虛的詩意醞釀提供了絕佳的客觀環境。在這樣的春江花月夜,徜徉在月光之下,暢想于寰宇之外,在美景、深情、哲思的碰撞下產生了美妙的詩歌靈感。以上因素,再加上作者本身的詩歌才華,便產生了這一千古絕唱。二、人生哲理對于張若虛的這一人生哲理思考,后人多有傳承,譬如:蘇軾: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李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04課堂小結關于張若虛的生平事跡不多,從現存史料來看,其乃“吳中四士”,曾任兗州兵曹。其文詞俊秀,但流傳詩作僅兩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絕唱。《春花秋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代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