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與翻譯)_第1頁
2022年浙江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與翻譯)_第2頁
2022年浙江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與翻譯)_第3頁
2022年浙江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與翻譯)_第4頁
2022年浙江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與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浙江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活板①沈括板印②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③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④。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⑤之。欲印,則以一鐵范⑥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⑦之,藥稍镕⑧,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⑨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⑩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注釋】①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②板印:指雕版印刷。③馮瀛王:我國古代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首倡者。④板本:版印書籍,相對于抄本而言。⑤冒:覆蓋。⑥范:模子。⑦煬:烘烤。⑧镕:同“熔”,用高溫使固態物質轉變為液態。⑨自:另自,另外。⑩韻:指韻部,韻書中把同韻的字歸在一起成為一部。?奇字:生僻字。?燔:燒。?殊:根本。4、請解釋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點字,補全表格。(4分)文言現象原文例句解釋加點字釋義方法(供參考)一字多義持就火煬之(1)________【查閱字典】①接近,靠近。②完成,達到。③即使。瞬息可就(2)________詞類活用火燒令堅(3)________【課內遷移】石青(用石青)糝之通假字已后典籍皆為板本(4)________【指出通假】故不錯(同“措”)意也5、下面是“畢昇科學精神”探究單,請你根據要求補充完整。(9分)(1)畢昇制字可能經歷的實驗過程制字嘗試制作木活字,發現木活字的缺陷是:①________________(摘錄原文)↓嘗試制作泥活字,對比發現泥活字的優勢是:②________________(摘錄原文)(2)畢昇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問題:遇到生僻字,沒有現成的字模,該怎么辦?解決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原文回答)(3)畢昇的實驗發現原文語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用現代漢語翻譯:_________(4)探究小結畢昇就地取材,不斷嘗試,對比實驗,這種科學探索精神值得我們學習。6、本文有些語句用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活字印刷的特點,請找出一處,仿照示例加以說明。(3分)【示例】“薄如錢唇”,寫出了活字字模薄的特點。【參考答案】4、(1)接近,靠近

(2)完成

(3)用火

(4)同“以”5、(1)①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②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2)隨即刻制這個字,用草火燒,很快就能制成。(或“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3)如果只兩三本,還算不上簡便;如果印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極其快了。6、【示例一】“字平如砥”,寫出了(所有排在鐵板上的)活字平整的特點。【示例二】“瞬息可就”,寫出了活板印刷的速度之快。(2022年浙江寧波)【甲】與人書(六)①顧炎武生平所見之友,以窮以老而遂于衰頹者,十居七八。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東,得無有隕獲③之嘆乎?昔在澤州,得拙詩,深有所感,復書曰:“老則息矣,能無倦哉?”此言非也。夫子“歸與歸與”④,未嘗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學,死而后已。[注釋]①選自《亭林文集》。《與人書》是一組顧炎武與友人討論治學方法、文學、歷史等的學術短札。顧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學家。②赤豹:顧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隕獲:文中指喪失志氣。④歸與歸與:回去吧回去吧。這是孔子周游列國,晚年時想回去講學的感嘆。【乙】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1)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復書曰②未嘗一日忘天下也③媵人持湯沃灌(2)小嘉與小舟在理解《與人書》中“拙詩”一詞時有了困惑,請你參與討論。小嘉:“得拙詩”的意思是“赤豹讀了一首拙劣的詩”。小舟,我感覺不對,“拙詩”在這里不應該這樣理解。你:是的,“拙詩”不是指“拙劣的詩”,理由是。(3)[甲][乙]兩文主旨都是勸學,兩文勸說方式各有特點,請簡要分析。(4)文化需要傳承,讀了[甲][乙]兩文,你汲取了那些關于學習的有益啟示?請結合文本內容和自身體驗,談談你的閱讀感悟。【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意義。①句意:給我回信說。書:書信。②句意:沒曾有一天忘記關心天下大事。未嘗:沒有曾經。③句意:仆人給我灌下熱水。湯:熱水。(2)本題考查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根據“昔在澤州,得拙詩,深有所感”,可知,史可程讀的是顧炎武的詩。這里是自謙的說法,就是讓大家看自己的詩的時候,說自己的詩不太好。(3)【甲】根據“‘老則息矣,能無倦哉?’此言非也。夫子‘歸與歸與’,未嘗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學,死而后已”用孔子晚年對學習的態度,來勸說人年齡大了也要學習。【乙】中“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時期在艱苦環境與條件下刻苦學習的親身經歷,勸勉當時的馬生不要辜負良好條件,要刻苦讀書,以期有成。(4)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把握。【甲】根據“‘老則息矣,能無倦哉?’此言非也。夫子‘歸與歸與’,未嘗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學,死而后已”用孔子晚年對學習的態度,來勸說人年齡大了也要學習。受到的啟示是: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乙文宋濂用自己勤奮讀書的經歷來勉勵馬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告訴馬生要勤奮、刻苦、專注。答案:(1)①書信;②沒有曾經;③熱水。(2)史可程讀的是顧炎武的詩。是顧炎武自謙的說法,就是讓大家看自己的詩的時候,說自己的詩不太好。(3)[甲]顧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學習的例子,來勸說人們來勸說人年齡大了也需要不斷地學習。【乙】宋濂則直接從自身學習經歷說起,敘述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成年后求師學習的經歷,以此勉勵馬生刻苦讀書。(4)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學習要勤奮、刻苦、專注。【點評】文言文內容理解分析題,解題方法: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3.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參考譯文】【甲】有生以來所認識了解的朋友,因為貧窮或以為衰老而漸漸喪失志氣的人,十個人中就有八九個。史可程是一位君子,長時間居住在江東,有沒有喪失志氣的感嘆呢?過去在澤州的時候,得道我的一首詩,讀后深有感出,于是給我回信說:“年紀大了就要休息了,能沒有倦怠嗎?”這句話說得不對。孔子“回去吧回去吧”,沒曾有一天忘記天下大事。所以君子的學習,指導死了才會停下來。【乙】當我尋師時,背著書箱,趿拉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達幾尺,腳和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到學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動彈,仆人給我灌下熱水,用被子圍蓋身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館,我每天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飾有珍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戴著刀,右邊備有香囊,光彩鮮明,如同神人;我卻穿著舊棉袍、破衣服處于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并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2022年浙江嘉興)為進一步了解范仲淹,同學搜集了以下材料。請你閱讀后完成14-18題。【甲】舟中[宋]范仲淹珠彩耀前川,歸來一扣弦①。微風不起浪,明月自隨船。【乙】寶元初,元昊②叛,時延安斷被圍,朝延擇帥,皆畏不行。仲淹奏請兼領延安軍以待寇至,上嘉而從之。閱兵得萬八千,選六將俾③領之,日夕訓練,號為精兵焉。賊聞之,第戒曰:“無以延州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老子”謂范雍也。又城青潤,開營田,招屬羌,及請戒諸路養兵蓄銳,以據賊沖。(張唐英《范仲淹傳》)【丙】會盜起淮南,知高郵軍④晁仲約度不能御,諭軍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勞,且厚遺之。賊悅,徑去。事聞,富弼⑤時在樞府,議欲誅仲約,以正軍法。仲淹欲宥之。弼曰:“盜賊公行,守臣不能戰,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錢⑥遺之,法所當誅也。”仲淹曰:“今高郵無兵無械,雖仲約之義當勉力戰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仁宗從之,仲約由此免死。(王稱《范仲淹傳》)【注】①扣弦:手擊船邊,用作歌吟節拍。②元昊:人名,即李元昊。③俾(bǐ):使。④知高郵軍:掌管高郵軍。⑤富弼:洛陽人,時任樞密使。⑥醵(jù)錢:籌錢。14.閱讀《舟中》一詩,完成(1)(2)題。(4分)(1)同樣寫月,“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將月影比作玉璧,本詩將月比作“”。(2)“微風不起浪,明月自隨船”意境幽美,請加以賞析。宥:yòu①寬容,饒恕。《韓非子·愛臣》:“不赦死,不~刑。”(赦死:赦免死罪。)雙音詞有“宥:yòu①寬容,饒恕。《韓非子·愛臣》:“不赦死,不~刑。”(赦死:赦免死罪。)雙音詞有“寬宥”。②通“侑”。勸人飲食。《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皆令奏鐘鼓。”③通“右”。《荀子·宥坐》:“~坐之器。”(宥坐:放在座位右邊。)④通“囿”.局限。《呂氏春秋·去宥》:"夫人有所~者,固以晝為昏,以白為黑。16.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上嘉而從之雖有嘉肴B.具牛酒百廢具興C.賊悅,徑去游人去而禽鳥樂也D.仁宗從之戰則請從17.根據文意,用自己的話回答下列問題。(5分)(1)乙文中“賊聞之”的“之”指哪件事?(2)丙文中,富弼為何提議誅殺晁仲約?18.結合三則材料,談談你對范仲淹的認識,(5分)【參考答案】(1)珠(2)示例:微風輕拂水面,波瀾不興,明月似有情意,伴隨船兒前行。這兩句詩營造了幽美恬靜的意境,表現了詩人閑適、愉悅的心情。①C17.(1)范仲淹奏請兼管延安軍,挑選將領,訓練精兵。(2)面對盜賊橫行,晁仲約不戰不守,反而籌錢招待并厚贈他們,按法令應誅殺。18.示例:文學上,富有才華和審美情趣。軍事上,富有謀略,當元昊叛亂時,他選將練兵,采取一系列措施,令叛軍不戰而退。政治上,勇于當,實事求是:當元昊叛亂時,他主動請纓;當富弼提議誅殺晁仲約時,他主張寬恕,活用法度。【參考譯文】【乙】寶元初年,元昊叛變,當時延安剛剛被圍困,朝廷選擇將領,大家都不愿意去。范仲淹請求帶領延安的軍隊等待敵人到來,皇帝贊許并且聽從了他的。總共閱兵一萬八千人,選擇六個將領帶領他們,日夜訓練,成為精兵。敵人聽說,就開始警戒說:“不能打延安的主意了,現在這范仲淹心中自有幾萬兵馬,不像范雍好欺負。”“大范老子”就是范雍。范仲淹還在清澗旁建城,開拓田地,招攬少數民族,并且讓各個軍隊養精蓄銳,來和敵人相對抗。【丙文】恰逢盜賊在淮南作亂,掌管高郵軍的晃仲預料無法抵御,就昭示當地富有的人,要他們捐出金錢、牛羊、酒菜去歡迎慰勞,并且都送給賊兵。盜賊很高興,就走了。事情傳開以后,富弼在樞密院,提議處死晁仲約,以示軍法嚴正。范公想原諒他。富弼說:“盜賊橫行,守護的大臣不能抵抗,守不住,而使百姓湊錢給他,按照法律是要殺的。”范公說:“當時實際情況是高郵兵力不足,根本沒有辦法抵抗或者防守,而且事情有可寬恕,這種情況下殺死知軍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聽從了范仲淹的話,仲約因此免于一死。(2022年浙江杭州)四、探究“書客”意義每日點心錢,他①也不買了吃,聚到一兩個月,使偷個空,走到村學堂里,見那闖學堂的書客,就買幾本舊書,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陰樹下看。【注釋】①他;指王冕。一日某同學再讀《儒林外史》,對“書客”產生了探究興趣。老師決定組織開展“書客:職業與意義”主題學習活動。現請你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任務。◎材料一消夏絕句[清]趙翼消磨長日仗丹鉛①,常苦巾箱少逸篇。解事童奴傳好語,門前新到賣書船。贈苕上②書估③[清]陳鱧萬卷圖書一葉舟,相逢小市且邀留。幾回展讀空搔首,廢我行囊典④敝裘。【注釋】①丹鉛;校勘書籍用的朱砂和鉛粉。②苕上:指湖州。苕,苕溪。③書估;書商。估(gǔ),通“賈”,商人。④典:典當,用實物作抵押借錢。◎材料二余幼時在申港,時有書客負一大包,闖入書塾。包內湖筆、徽墨、紙本、《四書》、經書,村塾所需無不備。議價后,問家有舊書、殘破書否?見村童臨帖稍舊者,均欲以新者相易,蓋志在收書也。十歲時,在澄懷堂讀書。書室有閣,閣上盡破碎之書。一日,書估盡搜括之,雇數夫擔而去。(節選自繆荃孫《云自在龕隨筆》)◎材料三初,牧翁得此書僅出價三百余金,以《后漢書》缺二本售之者,因減價也。牧翁寶之如拱璧,遍屬書賈欲補其缺。一書賈停舟于烏鎮,買面為晚食,見鋪主人于敗簏①中取書二本作包裹,諦視則宋板②《后漢書》也。賈心動竊喜,因出數枚錢買之而首葉已缺。賈向主人求之,主人曰:“頃為對鄰裹面去,索之可也。”乃并其首葉獲全。(節選自《牧齋遺事》)【注釋】①簏;竹箱。②板:雕版,這里指雕版印刷的書。11.有一位同學對材料二、三中加點字的意思不理解,請你幫他解答。(1)均欲以新者相易(2)牧翁寶之如拱璧(3)遍屬書賈欲補其缺12.材料一中,哪位詩人對“買書”的熱衷,和王冕相似?請簡述理由。13.另一位同學對材料一《消夏絕句》中“逸篇”的“逸”不理解。下面對“逸”字的解釋,你覺得哪一項是最合理的?結合材料二或材料三證明你的選擇。A.釋放

B.安閑,安逸

C.通“佚”,亡失,散失14.你認為,上面材料能幫助同學們獲得對“書客”職業及意義的哪些認識?15.恰逢湖州市舉辦“宋韻流芳書香湖州”古籍文化藝術展,展示湖州自南宋以來的珍貴古籍、雕版真跡、有趣的書船等。為了增強“書船”板塊的吸引力,請你根據上面材料,為“書船”板塊擬一條宣傳語(不超過20字),并說明其吸引力。16.假如長大后的王冕從書客那里買的書中包含了以下作品,你認為王冕可能會喜歡哪一篇?結合你對這篇作品和小說中王冕的認識加以回答。A.《愛蓮說》(周敦頤)

B.《飲酒(其五)》(陶淵明)

C.《陳涉世家》(司馬遷)【參考答案】11.

(1)交換(2)以……為寶(3)通“囑”,囑托

12.

示例(1):趙翼。王冕省吃儉用,見到書客就買書;《消夏絕句》中,一個“苦”字,道出了詩人少逸篇而買書的急切,一個“好”字,寫出了新到書船的欣喜。可見兩人都很熱衷于買書。示例(2):陳鳣。王冕省下每日點心錢,就為買幾本舊書;《贈苕上書估》中,“典敝裘”寫出詩人為了買書,不惜傾其所有。這方面,兩人何其相似。

13.

示例(1):選C。詩人“常苦巾箱少逸篇”,可見“逸篇”珍貴。材料二中,書客詢問是否有舊書、殘破書,看到村童有舊帖就拿新的交換,搜盡澄懷堂閣上的破碎之書。據此可以推斷“逸”的解釋為亡失、散失。示例(2):選擇C。詩人“常苦巾箱少逸篇”,可見“逸篇”珍貴。材料三中,牧翁買《后漢書》有缺失,囑托書客補全缺失的兩本;書賈買到兩本,又因首葉已缺,再去求訪。據此可以推斷“逸”的解釋為亡失、散失。

14.

職業:書客,就是搜集書籍,買賣書籍的人。意義:促進書籍的流通;為讀書人、收藏家買書提供方便;為古籍留存做出了巨大貢獻;促進了文化交流。

15.

示例(1):宣傳語:萬卷圖書一葉舟——領略湖州“書船”的意義吸引力:“書船”形象、“書船”意義、宣傳效果兼備。示例(2):宣傳語:小書船,大貢獻——“書船”展覽等你來吸引力:在對比中,彰顯“書船”的意義,讓人過目不忘。

16.

示例(1):我選A。王冕一生堅守自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這與周敦頤筆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的形象相似。他可能會喜歡這篇。示例(2):我選B。在《飲酒》中我們看到一個辭官歸隱,悠然自得的陶淵明。王冕一生淡泊名利,隱居避世。他們的志趣相似,王冕可能會喜歡這篇。【參考譯文】【材料二】我小時候在申港,常常見到有書客背著一個大包,進入書塾。包里裝的有湖筆、徽墨、紙本、《四書》、經書等,村塾所需要的物品沒有缺少的。價錢議定后,問買者家中是否有舊書或殘破書。見到兒童臨摹用的稍舊的字帖,都想要用新的來交換,大概他們的意圖是書購舊書。我十歲時,在澄懷堂讀書。書屋上面有閣樓,閣樓上都是破碎的書。一天,收書的人全部把這些書搜括了,雇了好幾個人用擔子運走。【材料三】當初,牧翁僅僅用了三百余金即買到這些書,因為《后漢書》缺了兩本,于是價格得以減損。牧翁把這些書當作寶貝一樣珍愛,囑咐所有的書商想要補全這兩本缺失的書。一書商在烏鎮停船,到岸上買面做晚飯,見面鋪的主人從破竹箱中拿出兩本書當作包裹用,仔細看卻是宋代雕板印刷的《后漢書》。書商心中暗喜,于是用幾枚錢買了下來,可是書的首頁已缺少了。書商向主人詢問,主人說:“剛被對面的鄰居包裹著面拿走了,你去找他要即可。”于是書的首頁也因此得到保全。(2022年浙江湖州)盧重齋遺事[明]葉盛中書舍人盧儒字為己,號重齋,昆山人。博學能文善筆札。文學韓柳書法歐頗。自負甚高,誠亦時流罕及。或請文稿,曰:“吾有腹稿耳。吾昔備顧問翰林,一日上促《雪賦》急,諸公未即就,小子一掃,蕭狀元見之,吐舌走去。”其文今多不傳。然其為人,頗類迂僻。陳孟東①者招飲,入門偶見胡仲子②文一冊,席間飲食外,手讀此文不已,不與眾接一談,雖誚之,不復顧也。一日,鄉顯宦往候之,讀書閣中,久不出。其子侄請之至再,曰:“客候久矣。”遽答之曰:“爾何知彼曾讀何書來③!”(選自《水東日記》)【注釋】①陳孟東:陳皞,遍讀群經。②胡仲子:胡翰,浙江金華人,著有《胡仲子》集。③來:句尾語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咧”。送徐子春往四川[明]盧儒千峰明月夜猿啼,雁自南來客自西。遠近水聲灘上下,周回山色路高低。石門驛畔沽春酒,松子磯邊候曉雞。回首姑蘇渺何處,想應吟遍卷中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釋義相同的一項是A.或請文稿或異二者之為B.然其為人吳廣以為然C.手讀此文不已懼其不已也D.不復顧也三顧臣于草廬之中(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每部分限斷一處)①博學能文善筆札②文學韓柳書法歐顏(3)張大復的《梅花草堂集》中記載;上嘗命作《雪賦》,頃刻立就,盡屈其同事者。作《雪賦》一事,盧儒是如何讓他人受屈辱的?請從選文中找出相應內容,并用自己的話概括。(4)聯系選文,體會下面句中加點字的表達效果。遽答之曰:“爾何知彼曾讀何書來!”(6)假設選文中“往候之”的不是鄉里顯宦,而是詩中的徐子春,盧儒仍會“久不出”嗎?請結合詩歌和選文內容推斷,并簡述理由。【解答】(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有人/或許、也許,表示委婉的語氣;B.然而/對,正確;C.停止/停止;D.看/拜訪;故選:C。(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①這個句子的意思是:學識淵博,能作文,擅長寫筆札。這個句子寫的是兩個獨立的意思,一方面是“博學能文”,一方面是“善筆札”。故這個句子的正確斷句為:博學能文/善筆禮。②這個句子的意思是:文學方面學習韓愈和柳宗元,書法學習歐陽詢、顏真卿。這個句子從“文學”和“書法“兩個方面來寫,據此可知,應在“韓柳”后斷開,故這個句子的正確斷句為:文學韓柳/書法歐顏(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首先需從選文中找到關于“上嘗命作《雪賦》”的內容,再加以分析概括。結合“諸公未即就,小子一掃”可知,這里盧儒通過寫其他翰林顧問沒有完成,而他自己立即完成了,把自己和其他翰林顧問做對比,由此突出了自己的才思敏捷。“蕭狀元見之,吐舌走去”一句寫蕭狀元看了他的文章后吐著舌頭離開了,寫出了蕭狀元的自愧不如的神情,以蕭狀元的反應來襯托自己的卓爾不凡。據此進行概括。(4)本題考查語句的賞析。結合上文“其子侄請之至再,曰:‘客候久矣。’”可知,這是鄉里職位高、聲勢顯赫的官吏等候盧儒等了很久后,他的子侄一再去請他時他說的話,“來”這個詞是句尾語氣詞,盧儒說話還在句末帶個語氣詞,從中可看出盧儒對子侄來催他時的不滿。從他說的“爾何知被曾讀何書來”,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怎么知道他曾經讀了什么書啊!言外之意是盧儒認為這些鄉里顯宦沒有讀什么書,在他看來,沒有讀什么書的鄉里顯宦是粗鄙的,與他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從中可看出他對這些鄉里顯宦的不屑。他直接表達自己對鄉里顯宦的不屑,從中可看出他“自負甚高”“頗類迂僻”的性格特點。(6)本題考查對人物及內容的把握。結合文章“博學能文善筆札。文學韓柳書法歐顏。自負甚高”可知,盧儒是一個學識淵博,擅長文章,愛好讀書,十分自負,對那些不讀書的人十分不屑的人。《送徐子春往四川》是盧儒寫的一首送別詩,寫的是盧儒送徐子春到四川,從詩歌中可看出盧儒對徐子春的不舍之情。結合詩中“想應吟遍卷中題”一句知,盧儒想象徐子春應該是讀遍了卷中題,由此可知,徐子春應該是一個愛好讀書,有才學的人,和盧儒是志同道合的人。由此可知,盧儒對待徐子春定不會拒之門外,而是喜笑相迎。答案:(1)C(2)①博學能文/善筆禮②文學韓柳/書法歐顏(3)盧儒把自己和其他翰林顧問做對比,突出同事才思不及自己敏捷;并用蕭狀元看了他的文章后都自愧不如的反應,來襯托自己的卓爾不群。(4)這句話的意思是:他馬上回答說,你怎么知道他們讀過什么書呢!回答中含有對子侄的嗔怪,覺得這些來見他的“鄉顯宦”是鄙陋的,流露出對“鄉顯宦”的不屑,突出他“自負甚高”“頗類迂僻”的性格特點。(6)我覺得盧儒對待徐子春定不會拒之門外,而是喜笑相迎。因為盧儒在詩歌中充分表達了對友人離開的不舍之情,其中“想應吟遍卷中題”一句更是通過想象,表現自己和友人志同道合。他拒絕鄉里顯宦是因為他覺得這些人與他不是同道中人。【分析】參考譯文:中書舍人盧儒,字為己,號重齋,是昆山人。學識淵博,擅長寫文章。文章學習韓愈柳宗元的體例,書法效仿歐陽詢顏真卿的風格。自視很高,誠實的品性也是世俗之輩很難比得上的。有人請教他文章初稿如何書寫,他說:“我有腹稿罷了。我從前在翰林府聽候詢問,有一天皇上催促寫一篇《雪賦》,催得很急,諸公都沒能立即寫好,我一揮而就,蕭狀元見了,也只能吐了吐舌頭走開。”他的文章如今大多不流傳。然而他的為人,頗像迂誕怪僻、不合情理的人。一個叫陳孟東的人請他喝酒,他進門時偶然看見一本胡仲子的文集,在席間除了吃喝之外,便手拿此書閱讀不止,不和眾人交談一個字。即使有人譏誚諷刺他,他也毫不理會。有一天,鄉里顯達的官員前去探望他,他正在閣中讀書,很久都沒有出來。他的子侄輩兩次請他到場接待客人,說:“客人等候很久了。”他卻忽然回答說:“您怎么知道他曾經讀過什么書咧!”送徐子春往四川明月照著連綿的山峰,傳來猿猴的啼叫聲,大雁從南買來,客人自西方來到。隨著河灘,水聲從時遠時近、忽上忽下地傳來,山色隨著山路高低而變幻。在石門驛旁邊買來春酒,在松子磯邊住宿,早晨到到雞鳴聲。回首來路,姑蘇城渺遠不知在何處,想來只能吟遍詩卷中的詩歌。(2022年浙江金華)與袁六休①(明)湯顯祖②出關數日作惡念。與君家兄弟五六人,相視而笑,恍若云天。一路待君不至,知君已治吳。吳如何而治?瞿洞觀③相過,應與深譚。(選自《玉茗堂尺牘》)與湯義仍書(明)袁宏道作吳令,備諸苦趣。不知遂昌仙令④趣復何如?俗語云:“鵠般白,鴉般黑。”由此推之,當不免矣。人生幾日耳!長林豐草,何所不適,而自苦若是。每看陶潛,非不欲官者,非不丑貧者。但欲官之心,不勝其好適之心;丑貧之心,不勝其厭勞之心。故意“歸去來兮”,寧乞食而不悔耳。弟觀古往今來,唯有討便宜人,是第一種人。故漆園⑤首以《逍遙》名篇。鵬唯大,故垂天之翼,人不得而籠致之;若其可籠,必鵝鴨雞犬之類,與夫負重致遠之牛馬耳。何也?為人用也。然則,大人終無用哉?五石之瓢,浮游于江海;參天之樹,逍遙于廣漠之間。大人之用,亦若此而已矣。且《易》不以龍配大人乎?龍,何物也?飛則九天,潛則九地,而人豈得用之!由此觀之,大人之不為人用久矣。對大人言,則小人也。弟,小人也。人之奔走驅逐我,固分⑥,又何厭焉?下筆及此,近況可知。知己教我!(選自《袁中郎尺牘》)[注釋]①袁六休:即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又號六體②湯顯祖:字義仍,號若士,又號海若。③瞿洞觀:人名。④仙令:對縣令的雅稱。⑤漆園:指莊周⑥固分:本來如此。10.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3分)文言詞句方法解釋應與深譚查閱詞典法:①延伸,延及。②擴展擴大。③同“談”,談論。(1)長林豐草課內遷移法(2)又何厭焉語境推斷法(3)11.袁宏道在信中稱湯顯祖為“知己”,湯顯祖也視袁宏道為“知己”嗎?請結合(與袁六休)一文加以分析。(3分)12.文中畫線句中的“鵬”,有的版本寫成“雕”,你認為寫成“雕”可以嗎?請結合語境闡述理由。(3分)13.尺牘漸行漸遠,卻彌足珍貴。小組成員閱讀兩則尺牘后擬寫了一篇讀后感,請你幫他補全空缺的內容。(4分)尺牘者,代言之書也。而言為心聲,對人言必發自肺腑也。湯義仍問。尺牘者,代言之書也。而言為心聲,對人言必發自肺腑也。湯義仍問。“⑴”,袁中郎言“作吳令,備諸苦趣”,皆誠摯之語也。凡尺牘之道,婉曲詳盡,惟以與朋友。洞為尺牘,然湯、袁大異其趣。《⑵》奔騰似萬丈傾瀉之瀑布,而《⑶》深沉如千里綿長之滑流。尺牘多而千言,約而數語,真情時時流諸字里行間,正可謂⑷(用四字短語總結)。10.(1)同“談”,談論(2)豐茂,茂盛(3)討厭【參考答案】10.(1)同“談”,談論(2)豐茂,茂盛(3)討厭11.湯顯祖也視袁宏道為“知已”。《與袁六休》一文中,湯顯祖將內心深處的想法與袁宏道分享。與君家兄弟五六人,相視而笑”,可見他們之間關系親密。“一路待君不至”,湯顯祖擔心袁“吳如何而治”,并給他出謀劃策,建議“瞿洞觀相過,應與深譚”學習管理之道。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湯顯祖對袁宏道關懷備至,與他無話不談,因此也是把袁宏道視為知己的。12.示例一:不可以。因為結合上句“故漆園首以《逍遙》名篇可知這里運用于典故。莊子的《逍遙游》中“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一句,極力渲染鵬之碩大無比和志存高遠,從此大鵬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學形象。作者用“鵬”這個形象來類比“大人”,表達了自己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改為“雕”顯然就沒有這樣的意蘊。示例二:可以。“雕”是一種大型猛禽,《沁園春·雪》中就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詩句,而且雕體形巨大,力大無比,無法馴養。袁宏道用“雕”這個形象來類比“大人”,表達了對力量的追求。”13.(1)吳如何而治(2)與湯義仍書(3)與袁六休(4)尺牘情深/紙短情長【參考譯文】【《與袁六休》】出關幾天有不好的念頭。和你家兄弟五六人,互相看著笑了,好像在天上。一路等待你不到,知道你已經去治理吳。吳怎么治理?瞿洞觀有過經驗,應該和他深切地談論。【《與湯義仍書》】作吳地縣令,有各種辛苦的趣味,不知道遂昌仙令,樂趣又是什么呢?俗話說:“天鵝一般是白色的,鴉一般是黑色的。”從這推理,應當免不了。人生能有幾日呢?興盛的林子豐饒的草,有什么不好的,自己像這樣辛苦。每次看到陶淵明,不是不想做官,不是不厭惡貧窮。但是想要做官的心,不能超過想要舒適的心;厭惡貧窮的心,不能超過厭惡勞動的心,所以最終“歸去來兮”,寧可乞討食物也不后悔。我看古往今來,只有討便宜人,這是第一種人,所以莊周因為《逍遙》出名。鵬鳥碩大,所以遮住天空的翅膀,人們不能把它放在籠子里。如果它可以被放在籠子里,一定像鵝鴨雞犬之類的,與那些背負中午到達遠方的牛馬一樣,為什么?被人使用。既然這樣大人最終沒有用處嗎?五石的葫蘆,在江海上漂浮;高聳的樹木,在廣大的田野中逍遙自在;大人的用處,像這樣罷了。況且《易》中不是用龍來和大人相配嗎?龍是什么物?飛起來上高高的天空,潛在水里進入深深的地里,人難道能被用嗎?從這看,大人不被人使用。和大人相對而言,是小人。我是小人,人們奔走驅趕我,本來如此,又討厭什么呢?下筆到這,最近的狀況可以知道了。知己教導我吧!(2022年浙江麗水)幽夢影(第二二則)①[清]張潮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裁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筑臺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曾秋岳曰:藏書可以邀友。崔蓮峰曰:釀酒可以邀我。尤艮齋曰:安得此賢主人?尤慧珠曰:賢主人非心齋②而誰乎?倪永清曰:選詩可以邀謗。陸云士曰:積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乃無意相邀而若邀之者,與邀名邀利者迥異。龐天池曰:不仁可以邀富。(選自《幽夢影》)[注釋]①本書有二一九則短文,每則短文由作者的隨筆和朋友的評點組成。②心齋:張潮號心齋。10.仿照示例,對下面句中的加點詞進行解釋和品評。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示例]藝花可以邀蝶:藝,意思是種植,但又不止于種植,還包含插花、賞花等意思,讓人聯想到花引蝶、蝶戀花等養花帶來的樂趣。11.仿照張潮寫七件事的句式,續寫一件事。提示:你可以從李白、柳宗元、蘇軾、李清照等文人的作品中得到靈感。12.文中朋友的評點各見性情,請你從曹秋岳、崔蓮峰、陸云士、龐天池中選一位品評。13.古人讀書追求雅趣,閱讀此文時適宜做下列哪件事?請說明理由。A.品茶

B.聽雨

C.焚香

D.__________(自定)14.從“風”“雨”“柳”“水”中選兩個,分別寫出含有此物的古詩句(各連續兩句)。【參考答案】10.累,意為堆疊,但又不止于堆疊,還有收集、雕琢、造型等意思,讓人聯想到石引云、云繞山等賞玩石頭帶來的樂趣。11.示例1:舉杯可以邀月;示例2:戲魚可以邀影;示例3:泛舟可以邀風;示例4:卷簾可以邀春

12.示例1:曹秋岳談藏書邀友之趣,可見平日酷愛讀書,情趣高雅。示例2:崔蓮峰說“釀酒可以邀我”,有戲謔調侃之意,肯定性情豪放,善飲好客。示例3:陸云士贊揚踏實勤勞者,鄙視投機鉆營者,愛憎分明。示例4:龐天池一語道破時弊,深刻尖銳,顯得憤世嫉俗。13.示例1:品茶。茶水入口,苦中有甘,回味無窮;茶葉浮沉,歸于平靜。此時閱讀這則短文,領悟雅趣和智慧,書和茶同樣滋養心靈。示例2:聽雨。小雨閑適,大雨滌塵,雨聲入耳也入心,就像讀此文,既有朋友間的傾心交談也有醒世警言。示例3:焚香。一縷輕香,若有若無,靜謐的氛圍,讓人心情放松。此時讀此文,就像朋友間的調侃、唱和,讓人心情愉悅。14.示例:風: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雨: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柳: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水: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參考譯文】種植花卉可以招來蝴蝶,堆疊奇石可以招來白云,栽植松樹可以招來清風,貯積池水可以招來浮萍,建筑高臺可以招來月光,栽種芭蕉可以招來雨水,種植柳樹可以招來鳴蟬。曹秋岳說:收藏書籍可以招來文人筆友。崔蓮峰說:釀造美酒可以招我前來。尤艮齋說:哪里能遇到這樣賢惠的主人?尤慧珠說:賢惠的主人不是張先生又是誰呢?倪永清說:選編詩集可以招致毀謗。陸云士說:積累德行可以獲得.上天保佑,努力耕作可以獲得大地的保佑。這些都是不邀自到的,與那些一心求名求利的人完全不同。龐天池說:不講仁德可以獲得富貴。(2022年浙江衢州)勝游記[明]陳繼儒余癖于山水之趣。戊辰春暮,擬為石梁、雁蕩之游,道經于剡,將覽右軍之池,并康樂覆卮所。清妙秀異,杜工部之語不虛也。行一舍許,見其峰巒疊翠,潤水瀠回,喬松壯谷口,古柏郁溪頭,依稀盤谷,仿佛輞川,徘徊久之,不忍離去。方眺覽間,遇一矍叟,黃發臺背,逍遙山徑,誠葛天氏①之民也。余揖詢其地,知是瀟溪。居虎豹,偃虬龍,佳哉勝地。忽一童子把竿垂釣,余私計曰:“是兒器宇不凡,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也②。”童子罷釣揖予,登堂洗爵、奠斝③,宰雞款予。主席陪話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籌交錯。覿④其貌,骯髒⑤矍爍;味其語,正大光明;論世則議切事條,談道則奧徹玄微。猗歟休哉⑥!真世不易覲⑦者也。爾時夜分就寢,余思良士不寐,爰⑧成四韻以紀勝概⑨,云:茅屋疏籬一徑深,門無東馬綠苔侵。云山縱意權⑩為主,富貴驚人懶掛心。珍饌餉賓情已厚,交情一面意何深。葛巾野服蒲葵扇,自在溪邊五柳?陰。韻成東白,主復延余就席,載續四韻:風塵鞅掌?最羈人,誰更清閑憩此身。夢醒北窗書千卷,興饒東郭酒三巡。謝安門外春常靜,五柳庭中月自新。任爾紛囂當面起,斟瓢仙子正質神。主賓話別,束裝就道。主君謂誰?徐君以圣也,童子謂誰?其孫佩元也。良辰難得,勝地不再,乃記之以志不忘。【注釋】①葛天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他的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醇厚樸實。②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也:語出《晉書?王衍傳》,“寧馨兒“后為小孩的美稱。③爵、斝jiǎ:古代酒器。④覿dí:見。⑤骯髒kǎngzǎng:剛直,不屈不撓。⑥猗yī歟哉:多么快樂啊。⑦覯gòu:見,看見。⑧爰yuán:于是。⑨勝概:優美的景色,美好的境界。⑩權:姑且,暫且。?五柳:陶淵明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鞅掌:繁忙,勞累。(1)根據語境推敲加點詞的意思。①方眺覽間②誠葛天氏之民也③忽一童子把竿垂釣④主復延余就席(2)用“/”給文中畫橫線處斷句(斷三處)。主席陪話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籌交錯。(3)閱讀文章,完成鑒賞。甲:“茅屋疏籬一徑深,門無車馬綠苔侵”一句,讓我想起劉禹錫《陋室銘》中的“①,”,還有陶淵明《飲酒(其五)》中的“②,”。乙:這些聯想到的詩文,可以幫助我們讀出陳繼儒這兩句詩的意境特點:③。甲:作者用詞也很精妙,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如“茅屋疏籬一徑深”的“深”。乙:作者說“爰成四韻以紀勝概”,可見這四韻是對前文瀟溪游的記錄。所以鑒賞這個“深”字,除聯系詩句外,還可結合前文的相關描寫。我來鑒賞“深”:④。(4)“瀟溪”因何被陳繼儒視為“勝地”?結合全文簡要分析。【解答】(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意思的理解能力。答題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句意來分析推斷詞義。還要聯系課內文言文詞語意思的積累,一般課內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在課外文言文中也是這個意思。比如“延”,我們在《桃花源記》中學過“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是邀請的意思,本文中的“主復延余就席”的“延”,也是邀請的意思。①句意為:正遠遠觀看的時候。覽:看,觀看。②句意為:確實像是葛天氏的子民。誠:確實,的確。③句意為:忽然看見一個童子拿著魚竿垂釣。把:握,拿。④句意為:主人又邀請我入席。延:邀請。(2)本題考查給文言語句斷句。答題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句意來分析判斷句子的停頓。本句的意思是:在主位上陪著談話的人就是我們以前遇到的拄著拐杖的老者,一邊歌唱,一邊酬答,酒杯酒籌交互錯雜放在那里。根據句意,可斷為:主席陪話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籌交錯。(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詩句的積累能力及詩歌鑒賞能力。本文詩句“茅屋疏籬一徑深,門無車馬綠苔侵”意思是:簡陋茅草屋、稀疏籬笆前有一條小路幽深,門前沒有車馬喧嘩,只有綠色苔蘚的入侵。這讓人聯想到《陋室銘》中的“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門無車馬”則讓我們想起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茅屋疏籬”則有讓人產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聯想。這些詩句共同的意境是具有“清幽寧靜”之美,或者讓人感受到詩人“恬淡閑適”的意境,也可用“恬靜自然”“清遠靜謐”來形容這種意境。賞析“深”字,根據題干的提示完成,首先要聯系上文游覽時的描寫,小徑“深”,可見周圍草木茂盛,與前文描寫的峰巒疊翠、古木蔥郁相呼應,展現自然環境靜美的特點;從整句詩歌來看,“深”有遠離塵世的喧囂,隱居此地之感,與下句的“門無車馬”相呼應,營造出清幽寧靜的氛圍。(4)本題考查對文章整體內容的理解能力。分析“瀟溪”被陳繼儒視為“勝地”的原因,就是要總結一下瀟溪的特點。聯系前文來路的描寫,可以看出瀟溪之“勝”在于景美:瀟溪青山秀麗、綠水瀠繞、古木蔥翠,遠離喧器,仿佛是人間仙境。來路遇到兩人,矍叟和童子。老叟精神矍鑠,智慧通達,逍遙山徑,自在閑適;童子器宇不凡,大方守禮。所以瀟溪之“勝”還在于人美。作者偶至瀟溪,得到祖孫兩人的盛情款待,賓主盡歡,可見此處民風淳樸。所以瀟溪之“勝”又在于民風淳美。瀟溪景美、人美、民風淳美,所以作者視之為“勝地”。答案:(1)①看,觀看;②確實,的確;③握,拿;④邀請。(2)主席陪話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籌交錯。(3)①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②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③清幽寧靜(恬淡閑適、恬靜自然、清遠靜謐)④“深”點出了小徑“深”的特點,可見周圍草木茂盛,與前文描寫的峰巒疊翠、古木蔥郁相呼應,展現出自然的靜美;“深”有遠離塵世的隱逸之感,呼應了下句的“門無車馬”,營造出清幽寧靜的氛圍。(4)瀟溪之“勝”在于景美,瀟溪青山秀麗、綠水瀠繞、古木蔥翠,遠離喧器,仿佛是人間仙境;瀟溪之“勝”在于人美,童子器宇不凡,大方守禮,老叟精神矍鑠,智慧通達,逍遙山徑,自在閑適;瀟溪之“勝”在于民風淳美,作者偶至瀟溪,得到徐以圣祖孫盛情款待,賓主盡歡,可見此處民風淳樸。瀟溪景美、人美、民風淳美故作者視之為“勝地”【點評】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是常考題型之一,解答這類題目,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加強對文言實詞意思的積累。注意多義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理解古今異義詞的意思,準確識記通假字及其解釋,準確判斷詞類活用等。【參考譯文】我特別喜好游山玩水的樂趣。戊辰年的晚春,打算去石梁、雁蕩山游玩,路途中經過剡縣,將要游覽王羲之的洗硯池,一起游覽康樂公謝靈運在覆卮山的居所。清新奇妙秀麗異常,杜工部杜甫的話不是虛假的。行走了大約三十里路,看見那里峰巒疊嶂,一片翠綠,水流回旋,高大的松樹粗壯長在山谷口,古老的柏樹郁郁蔥蔥長在溪頭,隱隱約約如同盤谷,好像是輞川,我在那里徘徊了很久,舍不得離開。正遠遠觀看的時候,遇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頭,黃發臺背,逍遙行走在山路上,確實像是葛天氏的子民。我作揖向他詢問這是什么地方,知道這里是瀟溪。居住著虎豹,臥著虬龍,是絕佳的地方。忽然看見一個童子握著魚竿垂釣,我暗自思考說:“這個童兒器宇不凡,什么樣的婦人生出如此好的孩子。”那童子罷釣放下魚竿向我作揖,回到屋里清洗酒器,宰雞款待我。在主位上陪著談話的人就是我們以前遇到的拄著拐杖的老者,一邊歌唱,一邊酬答,酒杯酒籌交互錯雜放在那里。看他的容貌,剛直矍爍;品味他說過的話,正大光明;談論世事就語言切合事情的條理,談論道理就深奧透徹深遠微妙。多么快樂啊!真是世上不容易見到的人啊。那時半夜睡下,我思考這些良士睡不著覺,于是寫成四韻來記述這美好的境界,云:茅屋疏籬一徑深,門無東馬綠苔侵。云山縱意權⑩為主,富貴驚人懶掛心。珍饌餉賓情已厚,交情一面意何深。葛巾野服蒲葵扇,自在溪邊五柳?陰。四韻完成,東方泛白,天就要亮了。主人又邀請我入席,接連續寫四韻:風塵鞅掌?最羈人,誰更清閑憩此身。夢醒北窗書千卷,興饒東郭酒三巡。謝安門外春常靜,五柳庭中月自新。任爾紛囂當面起,斟瓢仙子正質神。主人與賓客話別,裝束好繼續趕路前行。主君是誰?是徐以圣,童子是誰?是徐以圣的孫子徐佩元。難得遇見這美好時光,這樣美好的地方不再有了,于是寫下這件事來,不讓自己忘懷。(2022年浙江紹興)班級公眾號打算推送“名人在臺州”系列專題,同學們找到了有關陳橐的兩則史料,請你完成以下任務。(15分)【史料一】陳橐①,字德應,紹興余姚人。入太學有聲,登政和上舍②第,教授寧州。以母年高,乞歸養,詔橐善撫字③,移知臺州。臺有五邑,嘗攝④其三,民懷惠愛,越境歡迎,不數月稱治。母喪,邦人巷哭,相率走行在所者千余人,請起橐。詔橐清謹不擾,治狀著聞,其敕所在州賜錢三十萬。橐力辭,上謂近臣曰:“陳橐有古循吏⑤風。”終喪⑥,以司勛郎中召。橐博學剛介不事產業先世田廬悉推予兄弟。在廣⑦積年,四方聘幣一不入私室。既謝事歸剡中,僑寓僧寺,日糴⑧以食,處之泰然。王十朋為《風士賦》,論近世會稽人物,曰:“杜祁公⑨之后有陳德應”云。(選自《宋史·列傳·卷一百四十七》,有刪減)【史料二】德應嘗假黃巖、臨海令,遺愛戶有之。曹事禮微,小大之獄必以情。臺人德之甚,飲食起居必為之禱,惟恐其去也。(選自《嘉定赤城志·卷五》)【注釋】①陳橐(tuó):人名。②上舍:宋代太學中的最高級別。③撫字:安撫體恤百姓。④攝:管轄。⑤循吏:守法循禮的好官。⑥終喪:服喪期滿。⑦廣:廣州。⑧糴(dí):買進糧食。⑨杜祁公:北宋名臣。5.為了譯好史料,請解釋下面加點詞。(4分)(1)臺有五邑,嘗攝其三() (2)上謂近臣曰()(3)處之泰然() (4)小大之獄必以情()6.為了讀通史料,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3分)橐博學剛介不事產業先世田廬悉推予兄弟7.同學們發現史料為了突出陳橐的形象,多處用了側面描寫手法。請摘錄其中兩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同學們打算將搜集到的名人按品行分為“仁愛”“廉儉”“孝悌”三類,在公眾號上推送。你想把陳橐歸于哪一類?請結合以上史料說明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5.(1)曾經(2)告訴/對……說(3)……的樣子(4)指訴訟事件/案件評分標準:共4分。每空1分。意對即可。6.彙博學剛介/不事產業/先世田廬/悉推于兄弟評分標準:共3分。每處1分。7.示例1:民懷惠愛,越境歡迎。示例2:母喪,邦人巷哭,相率走行在所者千余人,請起囊。示例3:其救所在州賜錢三十萬。示例4:上謂近臣曰:“陳素有古循吏風。”示例5:王十朋為《風士賦》,論近世會稽人物,曰“杜祁公之后有陳德應”云。示例6:臺人德之甚,飲食起居必為之禱,惟恐其去也。評分標準:共4分。每例2分。寫出兩例即可。8.示例1:我想把陳彙歸入“仁愛”類。因為他在赴任臺州時老百姓越過縣境去歡迎他,而且他沒幾個月就把臺州治理得很好;大大小小的訴訟事件/案件,他都根據實情來判斷;他在黃巖、臨海任職期間,關愛百姓,深受百姓愛戴。示例2:我想把陳彙歸入“廉儉”類。因為陳彙廉潔儉樸,面對賞賜的三十萬錢財,他不為所動,竭力推辭;在廣州多年,各方的聘幣都不會占為己有;雖寓居寺廟里,每天買米來吃,卻能安然自若。示例3:我想把陳囊歸入“孝悌”類。因為陳素孝母愛兄,母親年事已高時,他請求回家奉養;他把家里祖輩留下的田產房屋全部讓給兄弟。評分標準:共4分。結合內容分析,寫出兩點依據即可。引用原文詞句答題亦可。【參考譯文】【史料一】陳橐,字德應,紹興余姚人。進入太學有名聲,政和年間以上舍生登第,任寧州教授。由于母親年邁,請求回家奉養,朝廷下詔讓陳橐好好治理,改任臺州知州。臺州下轄五個縣,陳橐曾管轄三個,百姓心中愛戴他,越過邊境去歡迎他,沒幾個月就號稱大治。母親去世,境內百姓聚到里巷痛哭,相繼到天子行在請愿的有一千多人,請求起復陳橐。朝廷下詔說陳橐清廉謹慎不擾民,治理狀況卓有成效,命令所在的州賜錢三十萬。陳橐極力推辭,皇上對身邊的大臣說:“陳橐有古代奉職守法的官吏的遺風。”服喪期滿,以司勛郎的身份被召入朝。陳橐學問廣博剛直耿介,不蓄積田產家業,先人留下的田產房屋,都推讓給兄弟。在廣州多年,四方聘問的錢帛一概不許進入自己家中。辭去職務回到剡中以后,借住在僧廟里,每天買米做飯吃,對此毫不在意。王十朋曾寫《風士賦》,談論近代會稽的人物,說:“杜祁公之后有陳德應”。【史料二】德應曾短暫地代理過黃巖、臨海兩縣的縣令,他留下的恩惠,使得當地百姓對他懷有深厚的愛戴。在任職期間,德應處理各種案件都能秉持公正,無論大小案件都依據實際情況來處理。因此,當地百姓非常感激他,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為他祈禱,唯恐他調離此地。(2022年浙江臺州)四、班級同學制作集錄,探究辛詞豪放風格,請你參與。(22分)●紹興十年,生于金統治下的濟南府●紹興三十二年,回南宋任職,時年23歲●乾道元年,奏進《美芹十論》①,時年26歲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一)臣聞:事未至而預圖,則處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計,則應之常不足。虜人憑陵中夏②,臣子思酬國恥,普天率土,此心未嘗一日忘。……粵辛已歲③,逆亮④南寇,中原之民,屯聚●紹興十年,生于金統治下的濟南府●紹興三十二年,回南宋任職,時年23歲●乾道元年,奏進《美芹十論》①,時年26歲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