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西湖冬景的詩_第1頁
描寫西湖冬景的詩_第2頁
描寫西湖冬景的詩_第3頁
描寫西湖冬景的詩_第4頁
描寫西湖冬景的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可編輯修改精選全文完整版描寫西湖冬景的詩描寫西湖冬景的詩:古詩

《冬至后西湖泛舟》

【唐】李郢

一陽生后陰飆竭,湖上層冰看折時.

云母扇搖當殿色,珊瑚樹碎滿盤枝.

斜汀藻動魚應覺,極浦波生雁未知.

山影淺中留瓦礫,日光寒外送漣漪.

崖崩葦岸縱橫散,篙蹙蘭舟片段隨.

曾向黃河望沖激,大鵬飛起雪風吹.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西湖十景》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兩峰插云)

湖氣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棄與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斷橋殘雪)

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鐘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鐘)

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

(蘇堤春曉)

頰上帶微酡,解頤開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風原似酒。

(曲院風荷)

深柳叫黃鸝,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詩腸,不應比鼓吹。

(柳浪聞鶯)

殘塔臨湖岸,頹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礫,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見皓月,冷氣入林皋。靜聽孤飛雁,聲輕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無端造魚獄。今來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花港觀魚)

描寫西湖春、夏、秋天的古詩

描寫西湖春天的詩: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底.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柳枝詞》

【清】田庶

短長條拂短長堤,上有黃鶯恰恰啼.

翠幕煙綃藏不得,一聲聲在畫橋西.

描寫西湖夏天的詩:

《詠西湖》

【宋】程琳

西湖多勝景,飛蓋喜相陪.

暑氣迎秋盡,江聲向夕來.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描寫西湖秋天的詩:

《夜泛西湖》

【明】董斯張

放棹西湖月滿衣,千山暈碧秋煙微.

二更水鳥不知宿,還向望湖亭上飛.

西湖十景

【蘇堤春曉】

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約500米,范圍約9.66公頃。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著名文人蘇軾用疏浚西湖時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條南北走向的長堤。堤上建有六橋,自南向北依次命名為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后人為紀念蘇軾,將此堤命名為“蘇堤”。蘇堤是跨湖連通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個西湖水域,因此,在蘇堤上具備最為完整的視域范圍,是觀賞全湖景觀的最佳地帶。在壓堤橋南御碑亭處駐足,如圖畫般展開的湖山勝景盡收眼底。

蘇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兩側相間種植桃樹和垂柳的植物景觀特色。春季拂曉是欣賞“蘇堤春曉”的最佳時間,此時薄霧蒙蒙,垂柳初綠、桃花盛開,盡顯西湖旖旎的柔美氣質。

【曲院風荷】

位于西湖北岸的蘇堤北端西側22米處,范圍約0.06公頃,以夏日觀荷為主題,在視覺上呈現出“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特色。

曲院,原為南宋(1127-1279)設在洪春橋的釀造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澗之水以釀官酒。因該處多荷花,每當夏日荷花盛開、香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溢,有“暖風熏得游人醉”的意境。

【平湖秋月】

位于孤山東南角的濱湖地帶、白堤西端南側,是自湖北岸臨湖觀賞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點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當空之際觀賞湖光月色為主題。

“平湖秋月”景觀完整保留了清代皇家(17-18世紀)欽定西湖十景時“一院一樓一碑一亭”的院落布局。

【斷橋殘雪】

位于在西湖北部白堤東端的斷橋一帶,范圍約2.61公頃。尤以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為勝。當西湖雪后初晴時,日出映照,斷橋向陽的半邊橋面上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呈“雪殘橋斷”之景。

位于白堤東端的斷橋上視域開闊,是完整觀賞西湖南、北水域景觀的最佳地點。因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愛情故事《白蛇傳》的主人公白娘子與許仙相識于此,斷橋成為擁有愛情象征意義的、最富盛名的橋。因白堤一直保持了沿堤兩側間株桃柳的植被特色,春日里桃紅柳綠,游人如織。

【花港觀魚】

在蘇堤映波橋西北197米處,介于小南湖與西里湖間,范圍約0.25公頃。以賞花、觀魚為景觀主題,體驗自然的勃勃生機。春日里,落英繽紛,呈現出“花著魚身魚嘬花”的勝景。

“花港觀魚”位于南宋時(12-13世紀)官員盧允升的別墅內,因所在位置水域名花港,別墅內鑿池養魚,故名“花港觀魚”。該景觀單元現存御碑、御碑亭、魚池及假山等遺址。

【柳浪聞鶯】

在西湖東岸錢王祠門前水池北側約50米的瀕湖一帶,范圍約0.54公頃,以觀賞濱湖的柳林景觀為主題。

“柳浪聞鶯”所處的位置原為南宋時(12-13世紀)的御花園——“聚景園”,因園中多柳樹,風擺成浪、鶯啼婉轉,故得題名“柳浪聞鶯”。如今,“柳浪聞鶯”依然保留了傳統的柳林特色,漫步其間,且行且聽,柳絲拂面,鶯鳥鳴啼,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三潭印月】

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島及島南局部水域,范圍約7.67公頃,是杭州西湖最具標志性的景觀。該景觀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島為核心觀賞要素,以月夜里在島上觀賞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發禪境思考和感悟為欣賞主題。

小瀛洲島在明萬歷間(16世紀)浚湖堆土而成,呈“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是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全島以亭臺樓閣配以傳統花木構成色彩絢麗的景致,與島內外水光云天相映,象征了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蓬萊仙島。

【雙峰插云】

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兩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橋畔的觀景點構成,以觀賞西湖周邊群山云霧繚繞的景觀為主題。

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時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遠望兩峰,可見遙相對峙的雙塔巍然聳立,氣勢非凡。每當云霧彌漫,塔尖于云中時隱時顯,恍若云天佛國。

【雷峰夕照】

位于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一帶,范圍約13.19公頃,以黃昏時的山峰古塔剪影景觀為觀賞特點。

該景觀的最重要建筑要素為雷峰塔,始建于吳越國時期(977年),民國(1924年)塔毀后以遺址形式保存,曾與保俶塔形成西湖南北兩岸的對景,佐證了佛教文化的興盛對西湖景觀的直接影響。雷峰塔還因中國四大民間愛情故事之一的《白蛇傳》而成為愛情堅貞的象征,賦予了西湖景觀豐富的歷史內涵。2002年,為使遺址不再被風雨剝蝕,按原塔形式建造了覆罩于遺址之上的保護性塔,兼顧恢復了古塔本身及與保俶塔的對景景觀。

【南屏晚鐘】

位于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帶,范圍約3.91公頃,以南屏山麓凈慈寺鐘聲響徹湖上的審美意境為特點。

該景觀屬佛教文化古跡,以聽覺欣賞為特征。南屏山麓自五代(10世紀)以來就有“東南佛國”的佛教勝地。始建于公元954年的凈慈寺成為與靈隱寺并峙于西湖南北的兩大佛教道場之一。每當佛寺晚鐘敲響,鐘聲振蕩頻率傳到山上的巖石、洞穴,隨之形成悠揚共振齊鳴的鐘聲。今已成為杭城除夕夜迎新辭舊的撞鐘活動場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