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種植技術手冊(二)TOC\o"1-2"\h\u12662第一章農業種植基礎 3247351.1土壤管理 3263621.1.1土壤改良 480251.1.2土壤施肥 4161521.1.3土壤水分調節 4173341.2種子選擇與處理 438391.2.1種子選擇 4214161.2.2種子處理 4154401.3播種技術 481641.3.1播種時期 461981.3.2播種深度 448681.3.3播種密度 5206041.4栽培方式 5171161.4.1間作套作 536021.4.2保護地栽培 575201.4.3節水灌溉 521717第二章肥料使用與土壤改良 555782.1肥料種類與作用 557942.2肥料施用技術 571372.3土壤改良方法 6153562.4土壤質量監測 613972第三章植物保護 6140193.1病蟲害識別與防治 692803.1.1病害識別 661023.1.2蟲害識別 7139193.1.3防治方法 798773.2生物防治技術 729293.2.1天敵利用 7126983.2.2微生物防治 785343.2.3植物源農藥 7189873.3農藥使用規范 7193303.3.1選擇合適的農藥品種 7266643.3.2確定適宜的用藥時機 8132223.3.3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 888393.3.4交替使用不同類型的農藥 81973.4病蟲害監測與預報 8185893.4.1病蟲害監測 8245253.4.2病蟲害預報 819141第四章水稻種植技術 8169454.1水稻品種選擇 854124.2水稻播種與移栽 825814.2.1播種 8219104.2.2移栽 9227904.3水稻施肥與灌溉 9117914.3.1施肥 975154.3.2灌溉 979204.4水稻病蟲害防治 970884.4.1稻瘟病 1043904.4.2紋枯病 10238294.4.3白葉枯病 10261164.4.4稻飛虱 10286544.4.5螟蟲 1025406第五章小麥種植技術 1062925.1小麥品種選擇 10172655.2小麥播種與栽培 11143875.2.1播種時間 11143505.2.2播種方法 1190945.2.3栽培管理 11204075.3小麥施肥與灌溉 11123655.3.1施肥 1131355.3.2灌溉 11142705.4小麥病蟲害防治 113566第六章玉米種植技術 12320686.1玉米品種選擇 1296666.2玉米播種與栽培 1292726.2.1播種時間 12283446.2.2播種方法 12298296.2.3栽培管理 12200706.3玉米施肥與灌溉 13279916.3.1施肥 13326286.3.2灌溉 13241276.4玉米病蟲害防治 137338第七章蔬菜種植技術 13170107.1蔬菜種類與品種選擇 1365807.1.1蔬菜種類概述 14140947.1.2品種選擇原則 14160797.2蔬菜播種與栽培 14277917.2.1播種方法 1499697.2.2栽培技術 14135277.3蔬菜施肥與灌溉 14317947.3.1施肥原則 1467667.3.2灌溉方法 14195827.4蔬菜病蟲害防治 1548517.4.1病害防治 15247937.4.2蟲害防治 1511722第八章水果種植技術 1550518.1水果種類與品種選擇 15270238.1.1按照地理位置選擇水果種類 15182528.1.2按照氣候條件選擇水果種類 15281238.1.3品種選擇 15252278.2水果播種與栽培 1652028.2.1土地準備 16134788.2.2播種 16171838.2.3栽培管理 16225368.3水果施肥與灌溉 16277138.3.1施肥 16150838.3.2灌溉 16246668.4水果病蟲害防治 16249498.4.1農業防治 17227528.4.2生物防治 17219168.4.3化學防治 1731964第九章經濟作物種植技術 1770279.1經濟作物種類與品種選擇 17318989.1.1經濟作物種類 17298339.1.2品種選擇 1710269.2經濟作物播種與栽培 17213689.2.1播種 17999.2.2栽培 18104719.3經濟作物施肥與灌溉 18240639.3.1施肥 18157429.3.2灌溉 18170529.4經濟作物病蟲害防治 18104029.4.1農業防治 18137889.4.2生物防治 18127929.4.3化學防治 1827959第十章農業機械化與智能化 18715710.1農業機械化概述 192476610.2農業機械操作與維護 19205810.2.1農業機械操作 191410710.2.2農業機械維護 192693510.3農業智能化技術 191904810.4農業機械化與智能化發展趨勢 20第一章農業種植基礎1.1土壤管理土壤是農業種植的基礎,良好的土壤管理對于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土壤管理主要包括土壤改良、土壤施肥、土壤水分調節等方面。1.1.1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指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改善土壤結構和性質,提高土壤肥力。具體措施包括深翻、松土、客土、施用有機肥料等。1.1.2土壤施肥土壤施肥是為了滿足作物生長對營養元素的需求,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施肥應根據土壤類型、作物需肥規律和肥料特性進行合理搭配,避免過量施肥和施肥不當。1.1.3土壤水分調節土壤水分調節是指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和土壤水分狀況,合理調配灌溉水源,保持土壤水分適宜。具體方法包括灌溉、排水、覆蓋等。1.2種子選擇與處理種子是農業生產的根本,選擇和處理種子是保證作物生長健康、提高產量的關鍵環節。1.2.1種子選擇種子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適宜當地氣候、土壤條件;具有較高產量和抗病性;種子質量符合國家標準。1.2.2種子處理種子處理主要包括種子消毒、浸種、催芽等。消毒可減少病原菌侵染,提高種子發芽率;浸種可促進種子吸水,提高發芽速度;催芽可縮短種子發芽時間,提高出苗率。1.3播種技術播種技術是決定作物生長和產量的重要因素。播種技術主要包括播種時期、播種深度、播種密度等。1.3.1播種時期播種時期應根據作物生長周期、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狀況確定,以保證作物生長的適宜環境。1.3.2播種深度播種深度應適中,過淺容易導致種子發芽困難,過深則影響種子發芽和根系生長。1.3.3播種密度播種密度應根據作物品種、土壤肥力、灌溉條件等因素確定,以保證作物個體生長和群體生長的協調。1.4栽培方式栽培方式是指根據作物生長特點、土壤條件、氣候環境等因素,采用合理的種植模式和管理方法,以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1.4.1間作套作間作套作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順序,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物。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病蟲害發生,提高作物產量。1.4.2保護地栽培保護地栽培是指在人工設施內,通過調節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條件,實現作物周年生產。這種方式可以延長作物生育期,提高產量和品質。1.4.3節水灌溉節水灌溉是指通過改進灌溉技術,減少水資源浪費,提高灌溉效率。具體方法包括滴灌、噴灌、微灌等。第二章肥料使用與土壤改良2.1肥料種類與作用肥料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肥料種類繁多,按照其所含營養元素的不同,可分為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和有機肥等。氮肥能促進植物生長,增加產量,提高品質;磷肥能促進根系發達,增強植物抗逆性;鉀肥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改善果實品質;復合肥則兼具多種肥料的作用,適用于多種作物;有機肥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微生物活動。2.2肥料施用技術肥料施用應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肥力狀況和肥料特性進行。以下是肥料施用技術的幾個關鍵點:(1)施肥時期:根據作物生長周期和需肥規律,確定施肥時期,保證肥料在作物生長關鍵期能夠發揮最大效益。(2)施肥量:根據土壤肥力、作物需肥量和肥料利用率,合理確定施肥量。(3)施肥方法:采用合適的施肥方法,如撒施、沖施、穴施等,使肥料均勻分布在土壤中。(4)施肥次數: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和土壤肥力狀況,合理確定施肥次數。2.3土壤改良方法土壤改良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環境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1)增施有機肥:有機肥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微生物活動。(2)合理輪作:輪作能降低土傳病害,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肥力。(3)深翻改土:深翻能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根系生長,提高土壤肥力。(4)客土改良:通過添加客土,改善土壤質地,提高土壤肥力。2.4土壤質量監測土壤質量監測是保證土壤健康和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土壤質量監測指標:(1)土壤物理性質:包括土壤質地、容重、孔隙度等。(2)土壤化學性質:包括土壤pH值、有機質含量、全氮、全磷、全鉀等。(3)土壤生物性質:包括土壤微生物數量、活性等。通過對土壤質量監測,可以及時了解土壤狀況,為科學施肥、土壤改良和作物種植提供依據。第三章植物保護3.1病蟲害識別與防治植物保護的核心任務是病蟲害的識別與防治。需要對各類病蟲害進行準確識別,以便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3.1.1病害識別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線蟲病等。識別病害時,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癥狀: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葉片、莖、果實等部位的癥狀,如斑點、萎蔫、畸形等。(2)病原體:借助顯微鏡等儀器,觀察病原體的形態、結構等特征。(3)發生規律:了解病害的發生季節、傳播途徑等。3.1.2蟲害識別蟲害主要包括咀嚼式口器害蟲、刺吸式口器害蟲、地下害蟲等。識別蟲害時,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形態特征:觀察害蟲的體型、顏色、花紋等。(2)生活習性:了解害蟲的生活周期、食性、繁殖方式等。(3)發生規律:掌握害蟲的發生季節、危害程度等。3.1.3防治方法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1)農業防治:采用合理的輪作、間作、套作等方式,調整種植結構,減少病蟲害的發生。(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微生物等生物資源,控制病蟲害的發生。(3)物理防治:利用光、熱、電等物理因素,殺死或驅避病蟲害。(4)化學防治:使用農藥等化學制劑,防治病蟲害。3.2生物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是利用生物間的相互關系,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程度。其主要方法包括:3.2.1天敵利用利用天敵防治害蟲,如捕食性昆蟲、寄生性昆蟲等。3.2.2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防治病蟲害。如利用拮抗微生物、內生菌等。3.2.3植物源農藥利用植物提取物、植物精油等,研制植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3.3農藥使用規范農藥在防治病蟲害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過量使用或不當使用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農藥使用應遵循以下規范:3.3.1選擇合適的農藥品種根據病蟲害種類、發生程度、防治目標等,選擇合適的農藥品種。3.3.2確定適宜的用藥時機在病蟲害發生初期或危害程度較低時,及時用藥,避免病蟲害大面積爆發。3.3.3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遵循農藥使用說明,控制用藥量、用藥次數和用藥間隔,保證用藥安全。3.3.4交替使用不同類型的農藥避免長期使用同一類農藥,減少病蟲害產生抗藥性。3.4病蟲害監測與預報病蟲害監測與預報是植物保護工作的重要環節,有助于及時發覺和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其主要內容包括:3.4.1病蟲害監測通過調查、監測病蟲害的發生情況,了解病蟲害的種類、發生面積、危害程度等。3.4.2病蟲害預報根據病蟲害監測數據、氣象條件、歷史資料等,預測病蟲害的發生趨勢,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第四章水稻種植技術4.1水稻品種選擇水稻品種選擇是水稻種植過程中的首要環節。在選擇水稻品種時,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土壤類型、種植習慣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而言,選擇具有高產、優質、抗病、抗逆性強的水稻品種。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水稻品種有雜交稻、常規稻和彩色稻等。4.2水稻播種與移栽4.2.1播種播種前,需對種子進行處理,包括曬種、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播種時間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水稻品種的生長周期確定。一般而言,南方稻區可在3月底至4月初播種,北方稻區可在4月中下旬播種。播種方式有直播和育秧兩種。直播是指將處理好的種子直接播入大田,適用于勞動力較少、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育秧是指將種子在秧田中培育成秧苗,然后再移栽到大田,適用于勞動力充足、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4.2.2移栽移栽是水稻種植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移栽前,需對秧苗進行拔除雜草、施肥、澆水等管理。移栽時間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初,此時氣溫適宜,有利于水稻生長。移栽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秧苗要栽直,栽穩;(2)栽植深度要適宜,一般為23厘米;(3)行距和株距要根據水稻品種和土壤條件調整,一般行距為30厘米,株距為1520厘米;(4)栽植后要及時澆水,以利秧苗成活。4.3水稻施肥與灌溉4.3.1施肥水稻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水稻品種和生長周期等因素進行。一般分為基肥、追肥和穗肥三個階段。(1)基肥:在播種前施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施用化肥;(2)追肥:在水稻生長中期施入,以尿素為主,促進水稻分蘗和生長;(3)穗肥:在水稻拔節期施入,以鉀肥為主,促進水稻穗分化。4.3.2灌溉水稻灌溉應根據水稻生長周期和當地氣候條件進行。一般分為播種期、分蘗期、拔節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五個階段。(1)播種期: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種子發芽;(2)分蘗期:保持水層,促進分蘗生長;(3)拔節期:適當減少灌溉,促進根系發育;(4)抽穗期:保持水層,有利于抽穗和授粉;(5)成熟期:適當減少灌溉,提高產量和品質。4.4水稻病蟲害防治水稻病蟲害防治是保證水稻高產、優質的關鍵措施。主要病蟲害有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稻飛虱、螟蟲等。4.4.1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和穗部。防治方法有:(1)選用抗病品種;(2)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水稻抗病力;(3)藥劑防治,如使用異菌脲、咪鮮胺等。4.4.2紋枯病紋枯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莖稈和葉片。防治方法有:(1)選用抗病品種;(2)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水稻抗病力;(3)藥劑防治,如使用井岡霉素、苯醚甲環唑等。4.4.3白葉枯病白葉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防治方法有:(1)選用抗病品種;(2)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水稻抗病力;(3)藥劑防治,如使用鏈霉素、新霉素等。4.4.4稻飛虱稻飛虱是一種害蟲,主要危害葉片和莖稈。防治方法有:(1)農業防治,如清除田間雜草、降低濕度等;(2)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敵昆蟲等;(3)藥劑防治,如使用吡蟲啉、噻蟲嗪等。4.4.5螟蟲螟蟲是一種害蟲,主要危害莖稈。防治方法有:(1)農業防治,如清除田間雜草、降低濕度等;(2)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敵昆蟲等;(3)藥劑防治,如使用敵百蟲、殺螟硫磷等。第五章小麥種植技術5.1小麥品種選擇小麥品種選擇是種植過程中的首要環節,直接影響到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在選擇小麥品種時,應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和種植制度,綜合考慮品種的適應性、抗病性、抗逆性、成熟期和產量等因素。一般來說,適宜我國北方地區種植的小麥品種有:鄭麥9023、濟麥22、矮抗58等;適宜南方地區種植的小麥品種有:揚麥13、鎮麥10號、寧麥13等。5.2小麥播種與栽培5.2.1播種時間小麥播種時間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品種特性來確定。一般而言,北方地區適宜播種時間為9月底至10月初,南方地區為10月中下旬。5.2.2播種方法小麥播種采用條播或穴播方式。播種前應對土地進行深耕細耙,保證土壤疏松、平整。播種深度以35厘米為宜,行距2025厘米。5.2.3栽培管理小麥出苗后,應及時查苗補苗,保證全苗。在小麥生長過程中,應加強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濕潤。同時注意防治雜草和病蟲害。5.3小麥施肥與灌溉5.3.1施肥小麥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和品種需肥特性進行。一般而言,每畝施用純氮1518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1015公斤。底肥以有機肥為主,追肥以氮肥為主。5.3.2灌溉小麥灌溉應根據氣候條件、土壤濕度和小麥生長需求進行。在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如拔節期、抽穗期和灌漿期,應保證水分充足。5.4小麥病蟲害防治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是保證小麥產量和品質的重要環節。在小麥生長的不同階段,應密切監測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對于病害,如小麥銹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應使用合適的農藥進行防治。在病害發生的初期跡象時,立即使用生物農藥或者化學農藥進行噴霧處理。在選擇農藥時,應考慮到農藥的殘留和對環境的影響,盡量選擇對人類和環境友好的產品。對于蟲害,如蚜蟲、麥蠅和其他害蟲,這些害蟲會對小麥的葉片和莖桿進行系統的害蟲管理,包括使用物理方法如陷阱和信息的交流,以監測害蟲的出現和動態。在小麥生長的各個階段,應根據具體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防治計劃,這可能包括定期的檢查和記錄,以及根據害蟲的種類和數量來調整防治策略。小麥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是一個復雜而細致的工作,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小麥品種的特性以及病蟲害的生物學特性。通過科學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護小麥免受病蟲害的侵害,保證豐收的產量和優質的品質。第六章玉米種植技術6.1玉米品種選擇玉米品種選擇是保證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基礎。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土壤類型、種植目的及市場需求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以下為玉米品種選擇的關鍵要點:(1)生育期: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生育期品種,保證玉米在生長季節內充分成熟。(2)抗病性: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以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風險。(3)產量:選擇產量較高的品種,以提高經濟效益。(4)品質:根據市場需求,選擇具有較高品質的品種。6.2玉米播種與栽培6.2.1播種時間播種時間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狀況確定。一般而言,春播玉米應在土壤解凍后、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進行;夏播玉米應在麥收后及早播種。6.2.2播種方法播種前應對土壤進行深耕,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肥力。播種時,應保持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利于種子吸水和生根。以下為幾種常見的播種方法:(1)條播:按行距開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然后覆土。(2)穴播:按行距和株距挖穴,將種子放入穴內,然后覆土。(3)點播:按行距和株距點播,將種子放入土中,然后覆土。6.2.3栽培管理玉米栽培管理主要包括間苗、定苗、除草、施肥、灌溉等環節。(1)間苗、定苗: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應適時進行間苗和定苗,保證植株生長均勻。(2)除草:玉米田間的雜草應定期清除,以減少養分消耗和病蟲害的發生。(3)施肥:根據玉米生長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鉀等肥料。(4)灌溉:玉米生長期間,應根據土壤濕度和天氣狀況適時灌溉。6.3玉米施肥與灌溉6.3.1施肥玉米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品種需求等因素進行。以下為玉米施肥的關鍵要點:(1)底肥:播種前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和適量氮、磷、鉀肥料。(2)追肥:在玉米拔節期和抽雄吐絲期追施氮肥。(3)葉面噴施:在玉米生長后期,可進行葉面噴施,補充養分。6.3.2灌溉玉米灌溉應根據土壤濕度和天氣狀況適時進行。以下為玉米灌溉的關鍵要點:(1)播種期:播種前要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種子發芽。(2)拔節期:拔節期是玉米需水高峰期,應保證土壤水分充足。(3)抽雄吐絲期:抽雄吐絲期是玉米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應保持土壤濕潤。(4)灌漿期:灌漿期是玉米籽粒充實的關鍵時期,應適時灌溉。6.4玉米病蟲害防治玉米病蟲害防治是保證玉米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以下為玉米病蟲害防治的關鍵要點:(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合理輪作,清除田間病殘體。(2)物理防治:利用捕食性天敵、誘殺等物理方法,降低病蟲害發生。(3)化學防治:在病蟲害發生初期,及時施用農藥進行防治。(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農藥、天敵昆蟲等生物方法,控制病蟲害發生。第七章蔬菜種植技術7.1蔬菜種類與品種選擇7.1.1蔬菜種類概述蔬菜是指可供人類食用的草本植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是人體所需營養的重要來源。我國蔬菜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根菜類、莖菜類、葉菜類、花菜類和果菜類五大類。7.1.2品種選擇原則在選擇蔬菜品種時,應根據以下原則進行:(1)適應性: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品種。(2)抗逆性:選擇抗病蟲害、抗干旱、抗鹽堿等逆境能力的品種。(3)產量:選擇產量高、品質好的品種。(4)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種。7.2蔬菜播種與栽培7.2.1播種方法蔬菜播種方法主要有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直播是指將種子直接播種于田間,適用于大多數蔬菜;育苗移栽是指先將種子在苗床中培育成幼苗,再將其移栽到田間,適用于對土壤要求較高的蔬菜。7.2.2栽培技術(1)整地:在播種前進行土地平整,清除雜草、石塊等雜物,使土壤疏松、透氣。(2)施肥:根據蔬菜種類和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有機肥和化肥。(3)播種:按照播種方法進行播種,注意種子質量和播種深度。(4)澆水:播種后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5)除草:及時除草,防止草害。(6)病蟲害防治:采取農業、生物、化學等多種措施,防治病蟲害。7.3蔬菜施肥與灌溉7.3.1施肥原則(1)平衡施肥:根據蔬菜需肥規律,合理搭配氮、磷、鉀等肥料。(2)適量施肥:根據土壤肥力和蔬菜生長需求,確定施肥量。(3)適時施肥:在蔬菜生長的關鍵時期進行施肥。7.3.2灌溉方法蔬菜灌溉方法有溝灌、畦灌、噴灌和滴灌等。應根據蔬菜種類、土壤條件和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灌溉方法。7.4蔬菜病蟲害防治7.4.1病害防治病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清除病殘體等。(2)生物防治:利用生物農藥、天敵等生物資源進行防治。(3)化學防治:在病害發生初期,及時噴灑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7.4.2蟲害防治蟲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農業防治:合理輪作,清除雜草,減少蟲源。(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資源進行防治。(3)物理防治:利用燈光、色板等物理方法誘殺害蟲。(4)化學防治:在蟲害發生初期,及時噴灑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第八章水果種植技術8.1水果種類與品種選擇水果種類繁多,包括蘋果、梨、桃、葡萄、柑橘、獼猴桃等。在選擇水果種類時,應充分考慮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類型等因素。品種選擇也是水果種植的關鍵環節,優良品種應具備以下特點:產量高、品質好、抗病蟲害、耐儲存和運輸。8.1.1按照地理位置選擇水果種類我國南方地區熱量豐富,降水充沛,適宜種植柑橘、獼猴桃等亞熱帶水果;北方地區氣候干燥,適宜種植蘋果、梨等溫帶水果。8.1.2按照氣候條件選擇水果種類氣候條件對水果生長影響較大,如寒冷地區適宜種植抗寒性強的蘋果品種,高溫多濕地區適宜種植抗熱性強的柑橘品種。8.1.3品種選擇優良品種的選擇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品種的適應性,即品種是否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二是品種的產量和品質,選擇產量高、品質好的品種;三是品種的抗病蟲害能力,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四是品種的耐儲存和運輸性,以滿足市場需求。8.2水果播種與栽培水果播種與栽培是水果種植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8.2.1土地準備土地準備包括整地、施肥、灌溉等。整地要求土壤疏松、平整,有利于根系的生長;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進行,保證養分供應;灌溉應根據氣候條件和土壤濕度進行,保證水分供應。8.2.2播種播種時間、播種量和播種方式應根據水果種類和品種進行選擇。一般而言,播種時間為春季和秋季,播種量根據土壤肥力和品種特性確定,播種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8.2.3栽培管理栽培管理包括修剪、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修剪有利于調整樹體結構,提高光合效率;施肥應根據作物生長需求進行;灌溉應根據氣候條件和土壤濕度進行;病蟲害防治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8.3水果施肥與灌溉水果施肥與灌溉是保證水果生長所需養分和水分的關鍵措施。8.3.1施肥施肥應根據水果種類、品種、生長時期和土壤肥力進行。一般分為基肥、追肥和葉面噴肥三種方式。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追肥以化肥為主,葉面噴肥以微量元素肥料為主。8.3.2灌溉灌溉應根據氣候條件、土壤濕度和水果生長需求進行。灌溉方式有滴灌、噴灌和漫灌等。滴灌和噴灌具有節水、節肥、減少病蟲害等優點,是推薦的灌溉方式。8.4水果病蟲害防治水果病蟲害防治是保證水果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應采取綜合防治策略。8.4.1農業防治農業防治包括合理輪作、調整作物布局、清除病殘體、加強栽培管理等措施。8.4.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天敵、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控制病蟲害。如利用捕食性天敵防治害蟲,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害。8.4.3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指使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在使用化學農藥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二是合理確定用藥量、用藥次數和用藥時間;三是注意農藥的安全間隔期。第九章經濟作物種植技術9.1經濟作物種類與品種選擇經濟作物是指以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種類繁多,包括纖維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藥材作物等。在種植經濟作物時,應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及市場需求,合理選擇種植種類與品種。9.1.1經濟作物種類(1)纖維作物:如棉花、麻類、桑蠶等。(2)油料作物:如油菜、花生、芝麻、大豆等。(3)糖料作物:如甘蔗、甜菜等。(4)藥材作物:如人參、黃芪、枸杞等。9.1.2品種選擇在選擇經濟作物品種時,應考慮以下因素:(1)適應性: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品種。(2)抗逆性:選擇抗病、抗蟲、抗逆性強的品種。(3)產量與品質:選擇產量高、品質好的品種。(4)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需求選擇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品種。9.2經濟作物播種與栽培9.2.1播種經濟作物播種應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及品種特性進行。播種前需進行種子處理,如消毒、浸種、催芽等。播種方法有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9.2.2栽培經濟作物栽培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合理密植: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及氣候條件,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2)施肥: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合理施用氮、磷、鉀等肥料。(3)灌溉: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合理進行灌溉。(4)中耕除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無雜草。9.3經濟作物施肥與灌溉9.3.1施肥經濟作物施肥應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肥力及肥料特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臺州市黃巖區選調公務員筆試真題
- 2024年金華東陽市人民醫院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國際貿易經理工作計劃
- 幼兒園教師培訓后勤工作計劃
- 食品安全環境管理措施實施
- 2025年藝術團體疫情防控管理計劃
- 2025部編二年級課堂管理優化計劃
- 2025年新入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完整版】
- 2025企業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綜合題)
- 25年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打印
- 第15課《青春之光》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2025年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軍工項目審核中心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靜療完整課件
- 2024供電所智能融合倉建設技術規范
- 項目定標審批表
- 體育市場營銷(第三版)整套課件完整版電子教案課件匯總(最新)
- 弱電安裝安全安全技術交底
- SJG 05-2020 基坑支護技術標準-高清現行
- T∕CHAS 10-4-9-2019 中國醫院質量安全管理 第4-9部分:醫療管理危急值管理
- 動脈血氣參數解釋
- 洲際酒店集團--皇冠酒店設計標準手冊274P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