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高級中學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1頁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高級中學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2頁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高級中學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3頁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高級中學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4頁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高級中學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題PAGE1試題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測試初二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寫上姓名、班級,準考證號用2B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考試結束,監考人員將答題卡收回。第一部分選擇題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2分,共計46分)1.“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這首美麗動人的歌曲唱出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心聲,歌詞中“當家做主站起來”意味著()A.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 B.徹底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D.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某校八年級同學以“回眸強國史詩,賡續精神血脈”為主題進行了一次探究活動,邀請你與他們一同完成下列表格,選項中正確的是()范圍:中國近代史精神:井岡山精神代表人物:毛澤東精神內涵:實事求是范圍:中國現代史精神:__________代表人物:__________精神內涵:__________A.兩彈一星精神——楊利偉——自力更生 B.抗美援朝精神——邱少云——英勇無畏C.鐵人精神——王進喜——樂于助人 D.載人航天精神——鄧稼先——追求卓越3.1957年,我國發行《武漢長江大橋》紀念郵票(如圖),這是新中國第一套以橋梁為主題的郵票。該郵票的發行意在()A.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B.展示“一五計劃”成果C.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 D.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4.來自農村的申紀蘭從1954年起,任第一至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近年開會,她再也不是“畫圈兒了事”了,開會前她會走訪群眾,把人民的呼聲帶到會上;開會時則認真審議各項報告。申紀蘭的成長經歷反映了她()A.民主權利擴大 B.社會地位提高 C.民主意識增強 D.代表職能轉變5.農民的生活資料70%左右都靠手工業獲得,城市居民也需要大量的手工業產品。但在建國初期,絕大多數手工業勞動者還是分散的個體生產者,生產力低、資金少,阻礙了國家經濟的恢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A.實行公私合營 B.引進先進技術 C.進行三大改造 D.推行股份制度6.20世紀60年代,我國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后,與之相關的宣傳畫層出不窮(下圖所示)。這些作品意在()A.反映八字方針促進社會的發展 B.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C.激發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 D.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喜悅7.第一手史料是研究歷史最直接的證據。為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46周年,某中學歷史研究小組收集到以下資料,屬于研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第一手史料的是()A.學術專著 B.會議記錄 C.電視紀錄片 D.紀念征文展8.下表為我國建國后第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變化的情況。據此分析,導致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年份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5250.5%20.8%28.7%197827.7%47.7%24.6%201210.1%45.3%44.6%20227.3%39.9%52.8%——數據源自國家統計局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C.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D.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9.1978年昆明的進出口總額為1.2億元,到2022年進出口總額增長到超過1000億元。昆明已經與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交流合作關系,并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00多家企業。這些數據反映()A.國有企業活力增加 B.制度建設逐步推進C.對外開放不斷深入 D.城鄉差別顯著縮小10.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是新中國最早的對外商品交易會。1957年首屆廣交會客商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共1223人參會;到了1972年增至82個國家和地區共14598人參會。這一變化反映了()A.改革開放政策的成功 B.中美建交的外溢效應C.中國國際影響力擴大 D.全方位外交布局形成11.某中學歷史研究小組搜集了鄧小平南方談話的視頻、1982年后中國共產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習近平著作選讀》等資料,由此推斷他們研究的課題是()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C.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D.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12.有學者把中國共產黨史分為四個時期:“開天辟地”之“革命救國”時期:“改天換地”之“建設興國”時期;“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國”時期;“驚天動地”之“復興強國”時期。在“復興強國”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13.到2017年底,我國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這種轉變直接得益于()A.堅持新發展理念 B.推進科教興國 C.全面從嚴治黨 D.推進依法治國14.2013—2022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將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這反映的理念是()A.“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B.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D.中國夢宏偉藍圖15.涼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爾村建于四川橫斷山脈上,也稱懸崖村,是大范圍連片特困地區。2017年政府建成2556級鋼梯以方便村民出行,并逐步實現水電和網絡供給,至2020年懸崖村整體脫貧。可見,懸崖村整體脫貧依靠()A.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國家支持民族地區建設C.各個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D.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16.鄧小平曾說:“香港問題為什么能夠談成呢?并不是我們參加談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領,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這揭示了香港順利回歸的原因主要是中國()A.國際地位提高 B.提出一國兩制 C.國防實力增強 D.綜合國力增強17.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時受閱的武器裝備來自24個國家的98家工廠,人們把這次閱兵式稱為“萬國牌武器展覽會”。2019年國慶70周年大閱兵,受閱的武器裝備都是中國自主研制的,有的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閱兵武器裝備的變化反映了()A.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B.先進裝備的引進C.軍隊正規化的建設 D.國家政策的支持18.實踐證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既適用于社會制度相同的國家,也適用于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既適用于發展中國家,也適用于發達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它能容納不同的時代內容。這體現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具有()A.繼承性 B.包容性 C.獨特性 D.創新性19.萬隆會議期間,菲律賓外長羅慕洛高度評價周恩來總理的講話:“這個演說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現了民主精神。”會上最能彰顯“民主精神”的是周恩來()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提出求同存異方針C.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D.發展全球伙伴關系20.2023年11月,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當月輪值主席國,一直致力于停火止戰,推動安理會通過了此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的首份相關決議,提交了《中國關于解決巴以沖突的立場文件》,以凝聚國際促和共識。這表明中國()A.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 B.建立睦鄰友好的周邊關系C.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D.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21.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時,一位富有遠見的政治家說:“那不僅是火紅的云團,更像是舉起的拳頭,是中國人用能力和志氣攥成的鐵拳。”這一說法揭示了該成就的作用是()A.奠定工業基礎 B.增強國防實力 C.提高生活水平 D.加大科研開發22.如下圖是學生繪制的自主學習單,由此判斷該主題是()主題:____________一、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飛行試驗成功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面三、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實現太空行走四、神舟十二號飛船完成核心艙對接五、……A.兩彈一星 B.信息時代 C.飛天之夢 D.能源開發23.20世紀80年代,中國城鄉社會呈現新的氣象。喇叭褲、紅裙子、文化衫、牛仔褲等風靡一時;社會上出現“讀書熱”和“外語熱”,欣賞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曲日益成為大眾熱衷的文化生活方式。對這些現象概括最完整的是()A.人民生活豐富多彩 B.服飾結構打破單一C.外來文化深入社會 D.人民群眾追求享樂第二部分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計24分)24.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見證了中國的崛起。(12分)【材料一·基建賦能生產】1950年冬河南省動工建水塘9.8萬多個,修堤壩2.2萬多座,修溝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萬畝……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材料二·基建改善民生】——《河南日報》在修建這條著名“人工天河”的過程中,勤勞勇敢的十萬林州人民,苦戰十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而且孕育了“______、______”的紅旗渠精神。——肖力、邢洪儒《中國共產黨精神建設研究》【材料三·基建造福世界】自成立以來,亞投行(全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旨在促進區域合作、互聯互通,已批準了15個國家的39個貸款或投資項目,并通過支持這些高質量、可持續的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項目,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央視網(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時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背景。并指出基礎設施建設給農業帶來的變化。(4分)(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完成填空。舉一例分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與紅旗渠精神內涵相似的人物事跡。(4分)(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歸納中國設立亞投行對世界發展的意義。(2分)(4)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經歷了從促進國家發展到造福世界的過程,綜合上述材料分析這一轉變的原因。(2分)25.體育口號凝聚人心、激發斗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12分)時間體育口號時代印記歷史背景20世紀50年代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凝結了保家衛國的民族情節A20世紀60年代革命加拼命,人生能有幾回搏戰勝災難展示氣概的力量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20世紀70年代友誼第一,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