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淄博市實驗中學、齊盛高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質”作為對舉的觀念范疇,源自《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發論,后世論者一般認為早在先秦時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問題。孔子所說的“文”,指的是外觀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說的“質”,有人認為指內在實質,即內容;有人認為仍然是指形式表現的質樸無文;也有人認為這兩者其實是相通的,表現形式的質樸無文,是由內容的質樸所決定的。“彬彬”,或謂“文質相半之貌”,或謂“文質備也”,或謂“美盛”之義,文質彬彬,即文質并茂。盡管后人釋有歧義,但孔子提倡“文質彬彬”,就是強調文質統一,則無疑義。文與質的關系,既有統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統一性而論,必有其質,方有其文,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質,而對質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這就構成了傳統文論中的文質統一論。先秦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與“質”的對立加以絕對化的說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論實質有所不同,但都表現為重質輕文,甚至持“文滅質”之論。“文”被看作人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虛假飾物,他們要求去文就質。這一極端化的“文質”說,影響遠不及儒家傳統文論的“文質”統一說。漢代的揚雄繼承和發揚了孔子文質兼備的思想,他在《法言》中說,“實無華則野,華無實則賈,華實副則禮”,認為只有“華”“實”相副,才能體現君子風范,文質彬彬合乎禮義。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重文輕質的傾向,特別是六朝的文學創作,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質”概念引入文學領域,文與質基本上是指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且強調它們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劉勰還把“文質”的辯證統一關系看作是推動文學創作發展的內在基本因素,因而從理論上努力概括“質文化變”的歷史潮流和審美規律,以期文藝創作及其理論批評的健康發展。魏晉南北朝的文質觀念突出了“文”的文學性和審美價值,使中國古代文學自覺的時代終于到來。唐人魏征在《隋書·文學論傳》中指出文質二者的特點以及在文學中的不同表現:“理深者便于時用,文華者宜于詠歌”“氣質則理勝其詞,清綺則文過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矣。”他所稱“文質”,總括了南北二地文學風格和風尚愛好的不同,強調取長補短,以達“文質彬彬”的完美境界。這是傳統文論中“文質”內涵的擴展。宋明道學家多重質輕文,主張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勝而文不難自至。清代的“文質”觀念,多在前人的基礎上沿襲和發展。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云:“文以質立,質資文宣。”“質”是本,是體;“文”是象,是用。“質近內而文近外,質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質”。但是“文”也不是“質”的簡單形式,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質資文宣”,就是“質”待“文”現的意思。這是對前人文質觀念的沿襲。由于“文”與“質”作為文藝創作的兩大要素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文質”有時又可指風格和風尚,其中包括時代風尚、地方風尚、文體特征和個人風格等,這則是對前人文質觀念的豐富和發展。清代古文復興,古文家大都突出質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將方苞在《楊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稱其質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學誠在《文史通義·言公》中甚至認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關文之工與不工也。”總之,中國古代“文質”理論的深化及其所體現的中國古代文學歷史發展的藝術辯證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學理論意義。(摘編自陶東風《文質論》)材料二:孔子說“文勝質”之為“史”,實由史典禮“陳其數”而“失其義”而來。春秋時史以禮官身份主持禮,大都按原有禮的儀式進行,要在儀式上陳禮數,但因禮儀已不再表現原有的“義”,有其儀而無其義,于是有了社會對史官言而不誠、行而無實的印象,如《禮記·郊特牲》說:“失其義,陳其數,祝史之事也。”盡管這責任不都在史官,但他們的身份為“史”,人們也就將他們這種“陳其數”而“失其義”的行為謂之為“史”了。春秋時將作為社會規范的倫理道德與禮儀賦予了人格本質與外現的關系屬性:禮之“義”即倫理道德被視為“質”;禮之儀、即禮義的行為表現在文飾意義層面被視作“文”。《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曰:“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動作有文”,即以外在的符合禮之義的施舍、進退、周旋、容止、作事、德行、聲氣、言語為內涵。《韓非子·解老》亦謂:“事有禮而禮有文;禮者,義之文也。”禮既為外在的“文”,故人既有仁義道德,又在施舍、進退、周旋、容止、作事、德行、聲氣、言語諸方面合于禮儀,便是“文質彬彬”;如果心有仁義道德,行為不合禮儀規范,便是“質勝文”;如果心無仁義道德,僅行為符合禮儀規范,便被認為“文勝質”。“文勝質”和史家為禮“陳其數”而“失其義”一樣,都是行而無實,故也被視之如“史”。(摘編自趙輝《文勝質則史》)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提出的“文質彬彬”強調文質統一,人們對他所說的“文”認識較為一致,但對“質”有不同的理解。B.漢代揚雄繼承和發揚了孔子文質兼備的思想,用“華”喻“文”,“實”喻“質”,強調“華”“實”相副。C.唐人魏征認為南北朝時期南北二地文學風格和風尚愛好各有千秋,都達到了文質彬彬的完美境界。D.清代王夫之與方苞、章學誠等清代古文家的“文質”觀多是對前人觀點的繼承和發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以道家、墨家和法家為代表的先秦諸子百家都重“質”輕“文”,把“文”與“質”的對立加以絕對化。B.六朝的文藝創作及理論批評因劉勰看重“文質”的辯證統一關系而得到了健康發展。C.“文勝質則史”的“史”源自春秋時的史官,這與他們主持的禮有“儀”而無“義”有很大關系。D.《左傳》中的“動作有文”表明君子的行為要符合“禮”,與《韓非子》強調的“文質彬彬”不同。3.下列詩論文句中,最能體現“文質彬彬”的一項是()
A.文已盡而意有馀,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鐘嶸《詩品序》)B.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白居易《與元九書》)C.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鄭板橋《題畫》畫竹題記)D.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特點。5.劉勰《文心雕龍》有言:“夫立文之道,惟字與義。”作家柳青說:“每一個時代的文學,都有新的寫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結合材料,聯系現實,談一談在文學創作中應如何體現形式和內容的辯證關系。(★★★★)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飛毯【英】斯蒂文·米爾豪瑟在童年漫長的夏日里,有些游戲乍然驚現,一度光芒四射,忽又消失不見。夏天終有盡頭,又年年相似,令我們對游戲失去耐心,轉身尋找更新奇刺激的玩意兒。到了八月,蟋蟀的噪鳴響起,我們似孤注一擲般開始新的冒險,而長日依舊不變,因無聊和期盼而愈發煩悶。我第一次瞧見那毯子,是在兩幢灰房子間狹小的草地里。一塊毯子輕輕掠起,飛得有垃圾桶這么高,幾個男孩也在一旁看著。幾天之后,意料之中,我父親下班回來,腋下夾著長長的包袱卷,上面包著棕色厚紙。毯子的顏色比我想的要暗些,不那么魔幻,上面染著栗色和綠色,邊緣縫著粗重的繩穗。我按毯子的說明書小心練習。身體前傾,飛毯往前;用手拎起兩端,飛毯上升。連續好幾天我都滿足于駕著它,從院子里發黃的秋千索間擠過,從晾衣繩掛著的被單下穿過。我喜歡看飛毯的影子掠過地面。母親透過廚房窗戶,緊張地看著我。有一次我的朋友喬伊飛到我家的院子,降落在雞舍的瀝青頂上,我隨即大膽跟上去。我雙手插兜站在那兒,陽光灑在臉上。越過后院的籬笆,我看見房屋和電話線沿著山路向上蔓延。遠處草坪上的水柱噴射出淡淡的彩虹,孩子們騎著各自紅色、綠色、藍色的飛毯,馳騁在陽光燦爛的戶外。一天下午,母親身患哮喘,躺在陰暗的臥室里,呼吸沉重。我把飛毯攤開,坐在上面等著。要是我母親不在廚房窗戶里盯著我,我是不允許騎飛毯的。窗外蜜蜂飛起又降落,嗡嗡的聲音令人氣憤厭煩。我拎起飛毯的邊緣,在屋里飄浮。從窗戶望出去,草地上落著秋千架拉長的黑影,我有種被扯著的感覺。我一貓腰,想駕著飛毯從那兒擠出去。木窗框擦到我的背,把我卡住。我曾夢見自己掙扎著,想要從一個窄門里擠出去,試了一次又一次,骨頭擠傷了,皮膚擦壞了。突然地,我自由了。我高高地越過籬笆,看到下方長滿高桿草、豆莢苗和粉紅薊花的草地上鋪滿了陽光,一只可樂罐在陽光下閃著光亮。一排排房屋沿著山坡逐級而上,藍天下紅色的煙囪十分清晰。一切都那么溫馨,安寧。我的眼皮重得快要垂下來了,但還是看見下方有個男孩正用手擋著額頭看我。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已飛臨危險的高空,害怕得把身子傾向一邊,駕著飛毯向院子飛去。還有一晚,我被蟋蟀的噪鳴吵醒,往窗外望去,秋千架在月光下留下影子。我把毯子輕輕拖出來,不讓它發出窸窣的摩擦聲,隨后抬起玻璃窗。月光下飛毯的影子在草地上波動。我越飛越高,駛入了帶著夢境之藍的暗沉夜空。遠處,一條亮閃閃的溪流從下面穿過公路;星星點點的燈火組成了遠處的街道。伴隨著頭發間吹過的風,我飛翔在月光如水的小鎮上,滿心歡喜,毫無畏懼。我看見另一個孩子也騎著飛毯在月下穿行。帶著興奮又疲倦的感覺,我慢慢地飛向我的窗戶,鉆進去,倒頭就睡。第二天早晨,我耷著沉重的腦袋,緩慢地起了床。喬伊騎著飛毯在等我,但那天我不想騎毯。我曾聽說,有個男孩就像一只氣球,越飛越高,最后遁入目光不可企及的藍色世界。聽說那里的藍一望無際,那里有冰封的山,雪蓋的城,那里的鳥有著彩虹般的七彩尾羽。這個故事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讓我感到體內有一種不明的欲望在膨脹。后來有一天,母親要去集市買東西,讓我待在家里。我久久望著天空,隨后抬起窗戶,穩穩升入藍色的天空。空空蕩蕩的天,藍得濃烈而豐腴,像湖水或者是雪。我讀過一個故事,說一個男孩走進湖里,抵達一個湖底的小鎮。現在我也好像一頭扎進湖中。我想象自己站在院子里,正抬頭看著自己的飛毯越升越高,越變越小,我感到自己消失在藍色里。他消失在藍色里。我還是我嗎?我與大地的紐帶斷裂了。這藍色世界沒有冰山和白色的城,也沒有奇異的鳥禽。我在這片晦澀的藍色里往下望,藍色的光暈向兩邊散去。我想念綠草底下的堅實,人行道,還有黑色的石頭。我試圖回想那個待在湖底的男孩最后是否回到岸上。也許是身邊的藍色接連進入我的體內,我沉溺其中,倦意襲來,閉上雙眼。我仿佛置身夢境,拼命奔跑著,顫抖著,匍匐著,藍色緊追不舍。睜開眼,我發現自己正向下俯沖,連忙緊緊抓住飛毯。我認出我家的院子,我的雞舍,我的秋千架。我再度感到了地面的重量,仿佛突如其來的欣喜。到了睡覺時間,我發燒了,身子沒有一絲力氣。我母親連續三天溫柔地把手放在我的額頭上,用悲傷的眼神深情凝望著我。一個下雪的午后,我追趕著一只乒乓球,來到了光影斑駁的地下室的階梯底下。長長的蛛網結在黑暗的角落,那捆舊毯子就躺在箱子和水桶之間的地板上。“我可找到它了!”我喊著,拿起白色的乒乓球,又貓著腰出去。天空斜著飄起了雪,雪輕輕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漸漸成堆。(林曉筱譯,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在講述“我”騎毯飛行的故事時,也不時穿插其他孩子的飛行,不僅記錄“我”的個人回憶,也記錄“我們”共同的童年記憶。B.水柱噴射出的彩虹,閃光的可樂瓶,亮閃閃的溪流,星星點點的燈火……逼真生動而富于變化的光影細節,充分表現飛行的樂趣。C.天空“藍得濃烈而豐腴”,與前面“聽說那里的藍一望無際”呼應;當渴望見到的變成了親眼所見,“我”感到無比喜悅與滿足。D.“母親”的存在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與“我”的飛行有著微妙的關聯。我發燒時,母親的做法體現了對我的關愛。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細節耐人尋味,如蜜蜂“嗡嗡的聲音”、“蟋蟀的噪鳴”,借不寧靜的環境,暗示童年的生活有著讓人壓抑不安的氛圍。B.小說善用色彩暗示情感,如以“栗色和綠色”寫出見到毯子時的小失望;以“紅色、綠色、藍色”表現站在高處遠眺的愉悅。C.在小說中多次出現的“秋千”,既是“我”飛行時的一個參照物,又是推動“我”去飛行的因素之一,包含著豐富的意味。D.小說語言追求恰切性,如將“毯子”切換為“飛毯”,最后又將“飛毯”切換為“毯子”,名稱的變化貼合“我”心境的變化。8.跟隨喬伊飛到高處之后,“我”一次又一次突破外在或自身的局限,進行新冒險,請結合文本梳理概括。9.最后一段描寫的場景和前面夏日飛行的場景相比,帶來的閱讀感受有何不同?這樣寫有何深意?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材料一: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順人而明賞罰。循天,則用力寡而功立;順人,則刑罰省而令行;明賞罰,則伯夷、盜跖不亂。如此,則白黑分矣。治國之臣,效功于國以履位,見能于官以受職。人臣皆宜其能勝其官而莫懷余力于心莫負兼官之責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訟;使士不兼官,故技長;使人不同功,故莫爭。爭訟止,技長立,則強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也。(節選自《韓非子·用人》,有刪改)材料二:閏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上曰:“征、珪盡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征每諫,我不從,我與之言輒不應,何也?”魏征對曰:“臣以事為不可,故諫;若陛下不從而臣應之,則事遂施行,故不敢應。”上曰:“且應而復諫,庸何傷!”對曰:“昔舜戒群臣:‘爾無面從,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應陛下,乃面從也,豈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征舉止疏慢,我視之更覺嫵媚,正為此耳!”上問魏征曰:“群臣上書可采,及召對多失次,何也?”對曰:“臣觀百司奏事,常數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況諫者拂意觸忌,非陛下借之辭色,豈敢盡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辭色愈溫。十二月,癸丑,帝與侍臣論安危之本。中書令溫彥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貞觀初,則善矣。”帝曰:“朕比來怠于為政乎?”魏征曰:“貞觀之初,陛下志在節儉,求諫不倦。比來營繕微多,諫者頗有忤旨,此其所以異耳。”帝拊掌大笑曰:“誠有是事。”上謂侍臣曰:“朕比來決事或不能皆如律令,公輩以為事小,不復執奏。夫事無不由小以致大,此乃危亡之端也。公輩常宜為朕思煬帝之亡,朕常為公輩念關龍逄①之死,何患君臣不相保乎!”上謂魏征曰:“為官擇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矣。”對曰:“然。天下未定,則專取其才,不考其行;喪亂既平,則非才行兼備不可用也。”(節選自《資治通鑒·唐紀十》,有刪改)【注】①關龍逄:夏桀之臣,桀荒淫無道,遂進諫,桀囚而殺之。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人臣A皆宜B其能C勝D其官E而莫懷F余力G于心H莫負I兼官之責J于君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乙卯,是用干支來紀日,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中“乙卯”用法不同。B.何傷,意為妨礙什么,與《兼愛》“察此何自起”中“何自”的句式結構相同。C.執,意為固執,與《<老子>四章》“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中“執”的含義相同。D.造次,意為輕率、隨便,與《容齋續筆》“不過語言造次之間”中“造次”的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非認為明君使臣下的職事不擾、職責分明,能夠各展所長、各立其功,那么就不會使臣下爭斗角力、互相傷害,從而達到治世的最高境界。B.太宗在丹霄殿大宴近臣時提到魏征每次進諫時,太宗如果不聽從,魏征就不應答,魏征認為臣子不可以當面順從,背后卻說另一套。C.在討論國家安危根本所在時,群臣怕忤旨不敢行諫,唯獨魏征直言相諫,指出太宗在貞觀初能躬行節儉,近來卻漸漸開始大興土木。D.太宗希望臣下不要因為事情小就不再啟奏,隋煬帝滅亡的教訓、關龍逄死諫的忠誠無畏都應彼此念及,這樣君臣才能相互保全。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和課文中的翻譯成現代漢語。(1)況諫者拂意觸忌,非陛下借之辭色,豈敢盡其情哉!(2)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老子四章》)14.選官用人是歷朝歷代治國理政的重要問題,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韓非、唐太宗與魏征三者在選官用人方面不同的觀點。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御街行·秋日懷舊范仲淹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片主要是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則抒寫詞人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B.“寒聲碎”這三個字,運用通感手法,打通了視覺與聽覺,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感知寒意。C.“天淡銀河垂地”與《鵲橋仙》中“銀漢迢迢暗度”,皆用“銀河(銀漢)”此意象表達相似情感。D.“都來此事”一句中,“都來”即“向來”,充分表達了詞人對這種無法回避的愁緒的無奈和感慨。16.詞評家們評價此詞下片:“愁更難堪,情更凄切,真可謂善寫愁思者也。”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明在看書時,看到唐太宗“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的名言,想起了《<論語>十二章》中孔子也說過類似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國是詩的國度,詩詞以其獨特力量,感化我們的內心。如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引發了后人對人類存在和時間起點的哲學思考;如周邦彥《蘇幕遮》中用對寫的手法“____________?”道出了無數游子對遙遠故鄉的思念。(3)在勵志演講中,老師鼓勵學生:“正如李白《將進酒》中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遭遇挫折時,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未來。”(4)鳥作為重要的意象,在古代詩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辛棄疾北望失地,滿腔悲憤,又“____________”,更增添了一番愁苦與激憤。(《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五、文言小題(★★★)18.下列選項中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①與子偕作:振作,行動。②虧父而自利:使……受損失。
③古來圣賢皆寂寞:孤獨,寂寞。④世世以洴澼絖為事:通“纊”,絲綿絮。B.①故不孝不慈亡:通“無”,沒有。②與爾同銷萬古愁:排遣。
③天下歸仁焉:稱贊,稱許。④在明明德:形容詞用作動詞,彰明C.①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一律,一概。②邇之事父:近。
③天下亂物,具此而已矣:詳細的。④故有道者不處:做。D.①譬如平地:平整的。②將進酒:請。
③我樹之成:名詞用作動詞,種植。④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通“蔂”,土筐。(★★★)19.下列句子虛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吾為其無用而掊之第三人稱代詞,它。
②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結構助詞,相當于“的”。
③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④邇之事父,遠之事君音節助詞,用于調節音節。B.①人而不仁,如禮何?表假設關系的連詞,如果。
②任重而道遠表并列關系的連詞,可不譯。
③知止而后有定表順承關系的連詞,則。
④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表轉折關系的連詞,反而。C.①強行者有志結構助詞,……的人。
②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結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③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結構助詞,……的情況。
④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結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D.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介詞,憑借。
②不足以事父母連詞,表目的,來。
③是以圣人欲不欲介詞,表原因,因為。
④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介詞,把。六、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在“世說新語”微信群發了一條微信,問詢大家:黛玉在當今社會,適合什么崗位?一石激起千層浪。眾人反饋踴躍,建議也①,真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說,黛玉什么工作也干不了,原因在于黛玉不善于團結別人,誰愿意和一個“事兒精”共事?也有人說黛玉精通詩詞歌賦,又擅各種才藝,不去做策劃,豈不耽誤了才情?現實生活中的林黛玉到底還有沒有?眾多微友說,不乏其人。對林黛玉這樣的現實中人,如何培養、使用?是多看缺點導致其一無所用,還是鍛煉其內在潛力,成為特色鮮明的職場精英?在讀者頭腦中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在信息時代的裹挾里,需要被動接受更多的現代信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獸藥研發與供應合同
- 混凝土結構工程習題庫及答案
- 模具設計的工藝流程與匹配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業植保員考試備考貼士試題及答案
- 農業植保員對農田生態的管理與保護評估試題及答案
- 財富積累與風險管理的關系試題及答案
- 《小屁孩日記》講課課件
- 種子管理與應用技能試題及答案
- 基礎模具設計能力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力爭高分的證券從業資格試題及答案
- GB/T 12906-2008中國標準書號條碼
- GB 31645-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膠原蛋白肽
- 湖北省市場主體發展分析報告
- GCP培訓考試題庫及參考答案(完整版)
- 乒乓球社團活動記錄
- 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數據接口規范
- 繪本《還有一只羊》課件
-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考核試題及答案
- 《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考試復習題庫150題(含答案)
-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學工業建設工程技術資料管理規范
- 模具保養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