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貴州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與翻譯)_第1頁
2022年貴州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與翻譯)_第2頁
2022年貴州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與翻譯)_第3頁
2022年貴州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與翻譯)_第4頁
2022年貴州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含答案與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貴州各地區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節選自酈道元《三峽》)【乙】二十六日,發大溪口,入瞿塘峽。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匹練然。水已落,峽中平如油盎①。過圣姥泉,蓋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晚至瞿塘關,唐故夔州,與白帝城相連。關西門正對滟滪堆③,碎石積成,出水數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漲時,水又高于堆數十丈。”(節選自陸游《入蜀記》)【注釋】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縫。③滟滪堆:在瞿塘峽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6、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3分)A.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B.仰視天如匹練然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歐陽修《醉翁亭記》)C.有時朝發白帝

朝服衣冠,窺鏡(《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D.人大呼于旁則泉出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7、下列對文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半夜時分從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見太陽和月亮的。B.雖然乘著馬在風中奔跑,也沒有走水路快。C.陸游一路行來,發現圣姥泉上面蓋著一塊有裂縫的石頭。D.乙文中作者從大溪口出發,進入瞿塘峽,經過圣姥泉,到達瞿塘關。18、甲文中用“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寫出了山連綿不斷的特點,請找出乙文中描寫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點。(4分)【參考答案】16、C【解析:C.“朝”均為早晨,名詞A.“闕”同“缺”,動詞樓閣,名詞B.……的樣子,形容詞詞尾然而,連詞D.就,連詞如果,連詞】17、D【解析:A.“亭午”理解錯誤B.“雖”、“御風”理解錯誤C.“蓋”理解錯誤】18、①句子是“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2分)②特點是高聳、陡峭、崖壁平整(2分,每點1分,答對任意兩點即可給滿分,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乙】二十六日,我從大溪口出發,進了瞿塘峽。江水兩旁山崖對立,高的仿佛到達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過。我仰頭望蒼天,卻發現原本寬廣的蒼穹在山崖的夾縫里就像是一匹白練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經落下去了,看起來猶如油盎。經過圣姥泉,發現大石上有一個豁口,只要有人在旁邊大喊,就會有泉水從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關,這里在唐朝時也叫夔州,與白帝城是相連的。關口的西門正對著石頭堆,是碎石累積的結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當地人說:“到夏秋季水面暴漲之時,水位又會高于石頭堆數十丈了。”(2022年貴州安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禮運》)【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稱量),然后知輕重;度(測量),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孟子?梁惠王》)(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①講信修睦②男有分,女有歸③今恩足以及禽獸④王請度之(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②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3)[甲]文說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用[乙]文的話說就是(4)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個方面內容?孟子認為古人“過人”之處是什么?請分別用原文回答。【參考答案】(1)①培養;②職責,職分;③遍及;④思量,揣度。(2)①大道在天下實行時,把天下作為大家所共有的。②用秤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長短。(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中國古代的“行大道”指的是: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古人“過人”之處是: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參考譯文】【乙】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古代圣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長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還是說(大王)您發動戰爭,使將士冒生命的危險,與各諸侯國結怨,這樣心里才痛快么?”(2022年貴州畢節)竹賦①(宋代)王炎晦叔讀書南齋之上。路折西南,萬竹蒼然。其偃蹇②挫折者,如忠臣節士赴患難而不辭。其嬋娟蕭爽者,如慈孫孝子侍父祖而不違。其挺拔雄勁者,氣毅色嚴,又如俠客與勇夫。其孤高介特③者,格清貌古,又如騷人與臞④儒。予雖朝夕吟嘯于其下,曾無以名其美而狀其奇。然泛觀宇宙,萬物均函育于一氣,而有剛柔堅脆之不齊:榮者必悴,盛者必衰,實繁者易剝⑤,色麗者早萎。惟松柏之有心及竹箭之有筠⑥,足以閱寒暑而貫四時。春日載陽,竹于是時清而不腴;冬日祁⑦寒,竹于是時秀而不癯。今而后見其含德之有常,特操之不移。【注釋】①選自《雙溪類稿》,有刪節。賦:古代的一種文體。王炎,南宋人,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文中“晦叔”指作者自己。②偃蹇jiǎn:彎曲的樣子。③介特:孤高,不隨流俗。④臞qú:同“癯”,清瘦。⑤剝:脫落。⑥筠yún:竹子的青皮。⑦祁:盛,大。16、下列選項均為選文所寫內容,其中用來與竹子對比的一項是(

)(3分)A.

挫折者

蕭爽者

雄勁者

介特者B.

忠臣

節士

慈孫

孝子C.

俠客

勇夫

騷人

臞儒D.

榮者

盛者

實繁者

色麗者17、文章先寫竹子多樣的外形,后寫竹子不變的內質。請摘錄文中最能概括竹子精神品質的兩個短語。(4分)18、下列與“晦叔讀書南齋之上”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3分)A.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范仲淹《岳陽樓記》B.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司馬遷《陳涉世家》C.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齡《狼》D.

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二則》【參考答案】16、D

17、德之有常、操之不移

18、A

【參考譯文】我讀書的南書房的上面,有一條小路彎彎曲曲的伸向西南方向,周圍有無數的竹子蒼翠茂盛。它們中間長的彎彎曲曲,在生長過程中經受壓制,阻礙的,就像忠臣、有氣節的志士奔赴災禍危難而不找借口推辭。它們中間姿態美好、潔凈閑適的,像仁慈善良孝順的子孫侍奉父親祖父而沒有一點違背叛逆。它們中挺立雄偉有力,氣質剛毅氣色嚴正的,又像俠義之士和勇士。它們孤高不隨流俗的,外表和內心具有古人的風范,又像詩人和清瘦的儒者。我雖然整天的在竹林下吟詩讀書,也不能用語言說出它們的美麗,更不能描繪出它們的奇特。然而,總的來看宇宙之中的萬物都是從自然之氣中孕育而出的,卻有剛強、柔韌、堅硬、脆弱等不同;草木茂盛的一定會憔悴,草木旺盛一定會衰敗,果實長的多的容易脫落,顏色艷麗的會過早的枯萎。只有松柏的內部實心和竹箭的外表青皮,完全能夠來經歷嚴寒酷暑而四季生長。春天陽光溫暖時,竹子在這時清瘦而不豐滿;冬天大寒時,竹在這時秀美而不瘦弱。現在才能見到它們有高尚的道德,堅定不移的特別的情操。(2022年貴州貴陽)黔游日記(節選)[明]徐霞客初三日飯后辭影修。遂下山。十里,北過趙官屯,十里,東北過南板橋,七里,抵普安演武場。由其西橫嶺西度,一里,望三一溪①北來,有崖當其南,知洞在是矣。遂下,則洞門北向迎溪,土人以此為水洞,以其上有佛者為干洞。洞前一巨石界立門中,門分為二,路由東下,水由西入。入洞之中,則擴然無間,水循洞西,路循洞東,分道同趨,南向十余丈,漸昏黑矣。忽轉而東,水循洞北,路循洞南,其東遂穹②然大辟③,遙望其內,光影陸離,波響騰沸,而行處猶暗暗也。蓋其洞可入處已分三層,其外入之門為一層,則明而較低;其內辟之奧為一層,則明而彌峻;當內外轉接處為一層,則暗而中坼④,稍束⑤如門,高穹如橋,聳豁不如內層,低垂不如外層,而獨界其中,內外回眺,雙明炯然。【注釋】①三一溪:溪水名。②穹:高、大。③辟:開闊。④坼:chè,裂開、分開。⑤束:狹窄。15、下列是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16、請你從選文中找出體現洞內奇特之處的兩個文句。(4分)17、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水循洞西

請循其本(《莊子?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則明而彌峻

清榮峻茂(酈道元《三峽》)C.

則擴然無間

然則北通巫峽(范仲淹《岳陽樓記》)D.其外入之門為一層

其如土石何(《列子?愚公移山》)【參考答案】15、C16、遙望其內,光影陸離,波響騰沸,而行處猶暗暗也。獨界其中,內外回眺,雙明炯然。17、B

【參考譯文】初三日吃完飯和影修告別,于是就下山。走了十里后,往北經過趙官屯;又走了十里,往東北經過南板橋,再走七里,到達普安演武場。從它西邊的橫嶺在向西走一里,望見三一溪從北邊流過來,有石崖位于它的南面,知道洞就在這里了。于是向下走,那洞口朝向北去迎接溪水,當地人認為這是水洞,因為它上面有佛像的是干洞。洞前有一塊巨石立在門中,門分為兩個,山路向東而下,水從西面進入。進到洞中,水面就變得寬闊起來,水順著洞一直向西,路沿著洞向東,分道趨向同一方向。向南走十多丈,天逐漸黑下來了。忽然轉向東方,水順著洞向北,路沿著洞向南,他們向東就漸漸變得曲折,但是開闊起來。遙望洞內,光影陸離,波聲沸騰,而走路的時候還是陰暗的。原來這個洞可以進去的地方已分三層:外部進入的門是一層,視野明亮,地勢較低,洞內開辟出的部分是一層,光線明亮,地勢漸漸高峻;這兩部分相連接處是一層,那黑暗和明亮界限分明,狹窄的地方就像一道門,高高隆起的地方像一座橋,高聳開闊不如內層,低垂不如外層,而只有其中的分界,內外回頭眺望,兩面都明亮燦爛。(2022年貴州六盤水)【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節選自《魚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斷子之手足,子為④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⑤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節選自《墨子·貴義》)【注釋】①予:給,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為:愿意。⑤一言:一句話,即關系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8.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A.舍生而取義者 萬事皆貴于義也B.故不為茍得也 何故C.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貴義于其身也D.人皆有之 斷子之手足9.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B.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C.魚/我所欲也/能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D.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10.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誤的一項是(3分)()A、甲文在引出“舍生而取義”的論點后,運用比喻論證,分別從“所欲”“所惡”兩方面論述。B.甲文孟子認為每個人都有“是心”,相對于“賢者”來說,普通人容易喪失。C.乙文論證的中心觀點是“萬事莫貴于義”。D.甲、乙兩文都是關于“義”與“利”的論述,都闡明了“義”的重要性。11.將甲、乙兩個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①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8、C9、C10、A11、

①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有什么不可以做呢?②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貴。【參考譯文】【乙】墨子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珍貴的了。(如果)現在對別人說:‘送給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斷你的手和腳,你愿愿意做(這件事)嗎?這人肯定不愿意。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貴。又說:‘給你天下,然后把你殺死,你愿意做(這件事)嗎?’肯定不愿意。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貴。(可是)為了爭論一句話而互相殘殺,這就是把正義看得比生命更為珍貴啊!所以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珍貴的。”(2022年貴州黔東南)【甲】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戰國】

《孟子·告子下》)【乙】

吾觀史蝤①以不能進蘧伯玉②而退彌子瑕③,故有身后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國以(因為)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賢能的人)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一定)復(再)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宋】蘇洵《管仲論》)注:①史蝤:蝤qiū。春秋時衛國大臣,以敢諫聞名。②蘧伯玉:蘧qú。春秋時衛國大臣。③彌子瑕:春秋時衛國將軍。1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4分)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

②行拂亂其所為____________③蕭何且死____________

④固宜如此也____________1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13、【甲】文用舜等先賢的例子證明要擔當大任,必須經受艱難困苦的磨練,簡要談談你從這段話受到的啟發。(4分)14、【甲】

文中點到的“管夷吾”,即是【乙】文中的管仲。對這位擔當大任的人,蘇洵說“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那個管仲呀,為什么可以沒有薦賢自代就死了呢?),包含了委婉批評色彩。說說批評了管仲什么。(2分)【參考答案】11、

①使……受苦

②擾亂

③將,將要

④本來

12、①所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②國家因為一個人而興盛,因為一個人而敗亡。

13、人要學有所成,必須刻苦努力,毫不松懈,經受艱難困苦磨練。

14、批評管仲在任時沒有培養出賢能的接班人。【參考譯文】【乙】我看史蝤,因為活著不能薦用蘧伯玉和斥退彌子瑕,為此有身后勸諫之事。蕭何臨死,推薦曹參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來應該如此啊!國家因一個人而興盛,一個人而滅亡。賢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憂慮國家的衰敗。因此必須再推選出賢明的人來,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憑什么可以死掉呢?(2022年貴州黔西南)【甲】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乙】趙且伐燕,蘇代①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②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③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④,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愿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戰國策·燕策二》)【注】①蘇代:謀士。②拑:同“鉗”。③禽:同“擒”。④支:相持,對峙。6、下列加點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臣之妻私臣

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B.皆以美于徐公

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C.朝服衣冠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D.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7、學習文文言文可以用“遷移法”,下列遷移錯誤的一項是(

)(3分)A.“趙且伐燕”中的“且”,根據《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可理解為“將要,將近”的意思。B.“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中的“謂……曰……”,根據甲文中“謂其妻曰”的“謂……曰……”可理解為“對……說……”的意思。C.“故愿王熟計之也”中的“計”,根據《出師表》中“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的“計”,可理解為“計算”的意思。D.“今日不雨”中的“雨”,根據《陳涉世家》中“會天大雨”的“雨”,名詞活用為動詞,可理解為“下雨”的意思。8、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3分)A.甲乙兩文都是出自《戰國策》,此書記錄了戰國時諸多謀臣策士的謀略。B.甲乙兩文都運用了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都以尋常小事類比。C.

甲乙兩文都是講述了君王虛心地接納勸誡、采納群言、修明政治的故事。D.甲文“三疊”式結構,別致精美;乙文語言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9、把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3分)(2)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3分)【參考答案】6、C7、C8、C9、(1)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評分要點:“觀”“蔽”各1分,句式通暢1分)(2)兩個誰也不肯放,漁夫就把它倆一齊捉去了。(漁夫看見了,就把它倆一齊捉去了。)(評分要點:“舍”“并”各1分,句式通暢1分)【參考譯文】【乙】趙國準備討伐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說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經過易水,看見一只河蚌正從水里出來曬太陽,一只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變成肉干了。’河蚌對鷸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鷸。’它們倆誰也不肯放開誰,一個漁夫走過來,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2022年貴州銅仁)茅閣記元結[唐代](10分)己巳中,平昌孟公鎮湖南,將二歲矣。以威惠理戎旅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