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湖北省天門市陸羽高中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湖北省天門市陸羽高中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湖北省天門市陸羽高中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湖北省天門市陸羽高中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湖北省天門市陸羽高中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湖北省天門市陸羽高中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我們有些同志歡喜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為什么一定要寫得那么長,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因為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里還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進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戰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一篇社論那樣長。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現在是在戰爭的時期,我們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延安雖然還沒有戰爭,但軍隊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喚工作忙,文章太長了,有誰來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歡寫長報告。他們辛辛苦苦地寫了,送來了,其目的是要我們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是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說:《資本論》不是很長的嗎?那又怎么辦?這是好辦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我們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不是說任何東西都以短為好。戰爭時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內容的文章。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演說也是一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毛澤東《反對黨八股》)材料二:“修辭立其誠”,是《易傳·文言》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是兩千年以前講的,現在仍應加以肯定,仍應承認這是發言著論寫文章的一個原則。“立其誠”即是堅持真實性。誠者,實也,真也。現代所謂真,古代儒家謂之為“誠”。“立其誠”可以說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名實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實一致即是言辭或命題與客觀實際的一致。一般言辭的內容包括許多命題。哲學命題與科學命題都是表示客觀事實或客觀規律的。哲學命題與科學命題都可稱為理論命題,理論命題符合于客觀實際,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學不是表示客觀事實或客觀規律的,然而也必須對于事物現象的本質有所顯示,才能夠感動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論與實踐一致,思想與行動一致。淺言之,即一個人的言論與他的行為一致;深言之,即學說理論與社會實踐一致。古語說“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一個人的言論還要看他的行為是否符合他的言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與社會實踐相符合的,才能稱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說的與心中所想的應該一致。如果口說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卻是另一套,是謂說假話,是最明顯的不誠。“修辭立其誠”,首先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修辭立其誠”應是端正學風的首要準則。漢代經師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則,我們今天則應強調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揭示客觀真理確非容易,但是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應該并非難事。然而,千百年來,由于世事的錯綜紛繁,說真話、講實話,卻不是容易做到的。人們常常把真實的思想感情隱藏起來。這是復雜的不正常的社會關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實見解表達出來,這應是“修辭立其誠”的起碼要求。(摘編自張岱年《修辭立其誠》)材料三:作家想在作品里,表現一個思想,創造一個人的形象,他的最基本的工具,便是語言(文字)。有人把文學家的語言和畫家的顏色相比,畫家把一個顏色盆放在面前,紅的、黃的、藍的,畫家又調配著這些顏色,畫出五光十色的畫。鮮艷奪目的,陰沉濃重的,愉快的人,或是悲愁的景物。但不會畫的人,不會調配顏色的人,便連一個常見的蘿卜也畫不成功。文學上的語言工作也是這樣。生活里有無數的語言,各種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等。有人把這些語言放在自己的心里,把它們巧妙地真實地連結起來,便能表現人性、時代。也有人組織不好,語言貧乏,便連眼前一只貓捕住了老鼠的事,也說不清楚。(摘編自孫犁《好的語言和壞的語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用“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來比喻黨八股的冗長空洞,鮮明表達了對黨八股的憎惡。B.材料一“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這句話詼諧、幽默,對那些喜歡寫長而空的文章的人進行了諷刺。C.材料二強調寫文章要堅持真實性,從為文的道理引申到做人的道理,并把它作為寫文章的一個原則,這些都和材料一相同。D.材料三中寫到了畫家調配各種顏色的問題,目的在于說明作家只有組織好、運用好語言,才有可能創作出優秀的文學作品。2.下列對材料有關論證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文章的長短不是一定的,而是服務內容的需要,就如俗語說的“看菜吃飯,量體裁衣”。B.材料一主要運用對比論證方法,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戰爭時期需要簡短和精粹的文章。C.材料二邏輯嚴密,層次清晰。對“立其誠”的含義深入分析闡述,采取遞進式的論證結構。D.材料二語言平實,文風質樸。引用大量典籍史料并對其解釋說明,讓文章沒有艱澀之感。3.下列語句與三則材料的觀點都不相符的一項是()

A.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袁枚《隨園詩話》)B.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班固《漢書·儒林傳》)C.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D.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夏元鼎《絕句》)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5.結合三則材料的內容把下面表格補充完整。(論述類文本評價表)

序號維度評價標準1審題切合題意,論點明確2論證邏輯清晰,論證有力34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路標茹志鵑沒有,沒有,沒有石子,沒有草棍,沒有樹枝,更沒有白粉,沒有任何一點路標的痕跡。沒有人,沒有一個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這灰蒙蒙的天地當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條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聲,就這么“喂”地喊一聲。這里沒有人,只是喊給自己聽,壯壯膽,解解怯,泄泄悶。他要證明這世界活著,自己活著。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軍路線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時,也許四小時。走了四十里,也許是五十里。應該到鐵路了,也許他正站在鐵路的邊邊上了?停住腳,沉住氣。再看一看,再聽一聽,只要找到一點點與人有關的東西,一縷煙,一個腳印,一絲燈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檔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黨報告。還有老鄒,咯著血的老鄒,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沒有,一切與人有關的跡象都沒有。無聲無息的淚水,乘著無月無星的夜,毫無顧忌地涌了出來。“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著。“不,方向是對的。在接近敵區時,是不做路標的。”“那么,現在已經接近敵區了?”“肯定,快到鐵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頓時,伍原感覺在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東西活動了起來,無數隱蔽的眼睛,冰冷的槍口,潛伏的危機。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經濕得貼在了胸口,背上是越來越沉的檔案。伍原狠狠地踩了一腳,聽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淚水便像決了的堤。可是,慢!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遠遠的,貼在地上,就那么一小點,一小點黃黃的光,不飄忽,不閃爍。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靜氣,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鉆入了地下。伍原趕緊趴下。在呢!熒熒的,黃黃的,小小的一點。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來的這份力氣,竟像只貓似的向那一小點輕盈迅速地爬去。這如豆的一小點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獨的,部隊就在前面,檔案當然安然無恙交給指導員,老鄒當然也會馬上接回來。這一點如豆的光,接著明天,包含著一切的明天,這小如綠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鄉啦!“老鄉!”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聲。這一聲叫,卻不防把自己的眼淚叫得掉了下來。“老鄉!老鄉!”他連連地又叫了兩聲。一半是為了需要,一半是為了自己想叫。可是窩棚里靜靜地,沒有任何反應。伍原趕緊爬到跟前,從高粱縫隙里看到,里面確確實實有一個人,一個老鄉。他背對著棚口,席地坐著,正就著一盞油燈,低了頭,緊張而有力地做著什么。“老鄉!”伍原稍稍放大了聲音,那人依然低了頭,急急地朝一個口袋里搓著玉米穗。看來,是一個聾子。伍原只得爬進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間這聾子像背后長著觸角,敏捷地跳起,把燈吹滅,然后轉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讓他跑掉,兩臂一伸,把聾子的腿抱住了。那個人也不作聲,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來。伍原不肯還手,一邊抵擋著,一邊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個聾子,可還是大叫著:“老鄉!老鄉!”“老鄉”卻毫不理會,只是“唔唔”地叫著,掙出手來進行襲擊。伍原絕望了,這個人不但是聾子,還是個啞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掀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讓他明白自己是共產黨。伍原捉住啞巴的一只手,把它貼到自己的帽子上,想讓他明白,這不是國民黨的大蓋帽、船形帽,這是八路軍的帽子。可是啞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緊拳頭,硬勾著肘子,不肯就范,后來又忽然利用這個機會,迅速靈活地向伍原臉上猛擊幾下。急,痛,頭昏,眼前金星直冒,渾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擺脫這一窘境。伍原突然覺得疲憊至極,手腳發軟,不住地冒汗。卻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淚,好像剛才在路上沒來得及流下的淚水,卻一齊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啞巴身上,大哭了起來,為自己,為前面走不完的路,為小榕,為老鄒,也為這個倒霉而頑強的啞巴。忽然,伍原覺得有只手,輕輕地摸索著自己的頭,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臉頰。啞巴頓時“哇哇”地大叫起來,那一只手還拍著伍原的肩,一邊掙扎著要起來。伍原松了手,但說不清為什么,人卻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啞巴掙脫了出來,忙忙地摸了火鐮打著,點上了燈,上上下下地打量著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雙手直向棚外揮動,又急急地拿起燈,拉著伍原爬出窩棚。他一手擎著燈,一手直指東北方向,然后做了個正步走的姿勢,一雙眼睛急切地盯著伍原。伍原點頭,然后敬禮,然后回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頭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燈光,不飄忽,不閃爍,像是鑲嵌在夜空當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轉星移。1984年10月2日(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伍原是個迷路的八路軍戰士,為了把檔案和受傷戰友的消息送到部隊,始終以堅定的信念、樂觀無畏的心態前行。B.“老鄉”雖是個啞巴,但內心明亮,在與伍原扭打后摸到他的軍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終幫助了伍原。C.小說以綠豆比喻荒野中的光,這光雖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標的作用,給了伍原力量、勇氣和希望。D.出乎伍原的意料,老鄉又聾又啞,使本來看到希望的伍原感到絕望。一路上的疲憊、辛苦涌上心頭,使他放聲痛哭。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壯壯膽,解解怯,泄泄悶”,疊詞的使用,既增強了文章的節奏感,又舒緩了緊張的氛圍,表明伍原要頑強活下去的決心。B.小說筆調簡單樸實,沒有波瀾壯闊的場面,沒有精細優美的語言,卻刻畫了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物形象。C.茹志鵑的小說很有特點,本文與《百合花》一樣情節曲折且善于用細節刻畫人物內在特征,如寫老鄉“一手擎著燈,一手直指東北方向”。D.小說以《路標》為題,既關聯著小說的故事情節,又有象征意味,蘊含了小說的主題,引發讀者思考。8.請分析文本畫橫線處景物描寫的作用。9.小說多次寫到伍原流淚,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差,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節選自韓愈《師說》)材料二: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①而東。如是者數矣。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鬧取怒乎?(節選自柳宗元《答書中立論師道書》)【注】①挈挈:匆匆忙忙。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數州之犬皆蒼黃A吠噬B狂走者C累日D至無雪E乃已F然后始信G前所聞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讀,俗稱“斷句”,在文言文語句中,句中停頓處叫“讀”,句后停頓處叫“句”。B.經傳,“經”是指儒家經典,“傳”是指解釋儒家經典的著作,如《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等均是解釋《春秋》的著作。C.“被南越中數州”中的“被”是“覆蓋”的意思,和“被堅執銳”中的“被”意思不同。D.“顧吠者犬耳”中的“顧”是“只,只是,只不過”的意思,和“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中的“顧”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世人的指責,韓愈不畏時俗,敢為人師,而柳宗元雖痛恨流俗,卻心存顧慮。B.李蟠學習很用心,他不受時俗的限制,向韓愈求教,韓愈就教授了他六藝經傳。C.韓文和柳文都對唐代士大夫之族以相互學習為恥的世風進行了批判。D.柳宗元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為喻,說明自己不敢為師的社會原因,生動形象。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2)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14.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揭露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后詩,因而繼和①劉禹錫禮闈新榜動長安,九陌人人走馬看。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自吟白雪詮詞賦,指示青云借羽翰②。借問至公誰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觀③。【注】①禮部王侍郎主持科舉考試,放榜后,廣宣和尚作詩祝賀,劉禹錫也以此詩酬和。②羽翰:翅膀。③《高僧傳》記載,高僧支謙長得黑瘦細長,眼白多而眼睛呈黃色,當時人說他“支郎眼中黃,形軀雖細是智囊”。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的一、二句描述科舉考試榜單發出后長安一片轟動,大街小巷上人們爭相觀看的熱鬧場面。B.第五句的“白雪”一詞運用陽春白雪的典故,贊頌王侍郎文章高雅,能夠承擔起科場選才的重任。C.第六句的“青云”比喻高官顯爵,整句話的意思是祝愿王侍郎借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場青云直上。D.尾聯用佛典寫廣宣和尚,在稱贊王侍郎的同時也贊美了廣宣和尚修為高深,體現出作者與兩人的友情。16.“桃李”是詩中常見的意象,本詩頷聯中的“桃李”與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中的“桃李”,手法和用意均不相同。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勸學》中說,借助車馬的人,“_________,_________”;借助舟船的人,不善于游水,卻能橫渡江河。(2)韓愈的《師說》中,寫士大夫這一類人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3)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一句描寫脫離人世間的狀態,“________”一句寫用不變的觀點看待世界的結果。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隨著新媒體的流行,年輕部分的戲曲演員開始把手機屏幕當成一方舞臺,②他們的“直播”,引起了網民的廣泛關注。③對此,有人頗有微詞。④殊不知,大部分戲曲院團基本是靠財政補助生存,戲曲生態環境十分脆弱。⑤如果還過分苛求所謂的“藝術理想”,擔心過度商業化而拒絕一個上佳的宣傳手段,實在是()。戲曲傳播載體的網絡化、多元化是大勢所趨,沒有直播,也會有其他傳播手段。這些年,戲曲人也一直在謀求“破圈”,為更好的戲曲生態竭盡全力。京劇裘派傳人裘繼戎的《驚·鴻》精彩亮相,在B站跨年晚會受到許多年輕人的贊賞;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則又讓大江南北的年輕人迷上了粵劇。竊以為,①,更是對戲曲生態的良性修復。當然,戲曲直播只是一種手段,是戲曲回歸市場路徑的創新。而創新是為了守正,守正也才能創新。一個年輕戲曲人,通過直播收獲流量,這是可喜現象;收獲了不菲的打賞,這也()。但戲曲演員若丟掉了對文化的堅守,沉湎于手機屏幕,甚至“吆喝求賞錢”,那就成了乞兒行徑。畢竟,戲曲是“唱念做打”的藝術,不能只有手機屏幕上的一個個老唱段。中國戲曲能()的主要原因,是《竇娥冤》《西廂記》《牡丹亭》等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經典劇目的世代流傳。②,才能實現創新與守正平衡下的持續發展。18.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0.文中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序號: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序號:________修改: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