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業工程概述12節_第1頁
第一章工業工程概述12節_第2頁
第一章工業工程概述12節_第3頁
第一章工業工程概述12節_第4頁
第一章工業工程概述12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業工程

南昌航空大學姜俊華第1章工業工程概述

1.1什么是工業工程1.1.1工業工程的定義

工業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簡稱IE)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是一門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工程技術科學,也是一門技術與管理融為一體的實踐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應用科學。它既是一種充分發揮生產要素作用、靠內涵擴大生產、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工程技術,又是一種現代管理技術。

IE定義表明了四個方面的涵義:第一,IE是管理、技術之間的橋;第二,IE研究的對象是一個系統工程;第三,IE是門交叉性學科,它集工程科學、管理科學、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的最新成果組成了現代管理科學的核心內容;第四,IE的目標、任務是以技術為內涵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1.1.2工業工程的目標

工業工程的目標就是使生產系統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證質量和安全,提高生產率,獲得最佳效益。具體地講,其目標就是將人、原材料、設備等放到一個立體空間內,使其統一地、巧妙地、最佳地組合到一起,進行綜合分析,統一設計,全面改善,整體確定,以實現各種要素合理配置,優化運行,以達到低成本、低消耗、安全優質、準時和高效的目的。

1.1.3工業工程的基本職能

工業工程的基本職能為: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四個方面。

1.1.4工業工程的基本特點

(1)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率、經濟效益。(2)IE是一門綜合性的多種學科知識和應用技術的龐大體系。簡單地說,IE實際上就是把技術和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的學科。

(3)注重人的因素是IE區別其它工程學科的顯著特點之一。(4)IE的重點是面向微觀管理。(5)IE是系統優化技術。

1.1.5工業工程的意識

(1)成本和效率意識。(2)問題和改革意識。(3)工作簡化和標準化意識。(4)全局和整體意識。(5)以人為中心(本)的意識。1.2工業工程的起源與發展

1.2.1國內

工業工程學術活動的概況是:

90年——第一次學術會(天津大學)91年——第二次學術會(上海)93年——第三次學術會(北京)海峽兩岸的研討會

95年——第四次學術會(沈陽)97年——第五次學術會(武漢)99年——第六次學術會(西安)國際學術會議IE&EM’199901年——第七次學術會(天津)天津大學主辦國際學術會議IE&EM’200102年——第八次學術會(吉林)全國高等學校IE專業實踐環節研討會03年——第九次學術會(寧夏銀川市)召開WTO需求IE人才培養與專業發展研討會

03年——第十次學術會(上海)上海交大主辦國際學術會議IE&EM’200305年——第十一次學術會(沈陽)東北大學主辦05年——第十二次學術會(重慶)重慶大學主辦國際學術會議IE&EM’200507年——第14屆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國際學術會(天津濱海新區)IE&EM’2007暨東亞IE第二次論壇……

在撰寫工業工程學術論文方面:(2000年以前的統計)在以往的論文集中匯集了幾百篇(就有我們撰寫的6余篇),這是在遞交的上千篇論文中挑選出的。這些論文論述了IE理論、教育、應用等方面的內容。尤其是一些應用性成果倍受歡迎。目前,我們學校是團體會員;我們有IE研究室;開辦了IE專業:部分教職工是IE會員;有IE專家和IE師還有省級學會的IE理事。

我們從90年就涉入IE工作,培養出了多屆畢業生。他們深得用人單位的歡迎。有位學生入廠不到一年便被提拔為廠方的三號人物。大多數均成為了技術骨干。

1.2.2國外

(1)工業工程的發展歷程:表1-2中橫軸上不同年代有很多原理和方法產生。這里的年代只表示事件的開始,而不是結束。例如,關于時間研究,至今仍是IE的基本方法。

表1-2IE大致可劃分為四個發展時期:

第一時期:從產業革命到十九世紀末葉(1890~1899)稱搖籃期。惠特雷(E.Whitney)提出“互換性”概念,奠定了合理化、標準化、專業化的基礎,推動了生產力的再發展。人們開始用新的思考方式來研究提高效率等。這就孕育了IE的思想,為IE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基本元素。

第二時期:從十九世紀末(1899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稱奠基期。泰勒(F·W·Taylor,1856-1915)和吉爾布雷斯(Frank·B·Gilbreth,1868-1924)及其志同道合者成為IE的創始人。泰勒是一位工程師、效率專家和發明家,他一生中獲得過100多項專利,他是一位勤奮、自學成才的典范。

泰勒當過普通工人、技工、工長、總技師、總工程師,并通過上夜校獲得史帝芬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學位。為了決定“公正的一天”(工作量),他首先使用秒表記錄工作時間,并對工作方法加以改善和標準化。他做金屬切削試驗前后持續了26年,切去80萬磅材料,正式有記錄的試驗達近5萬次,最后制訂了“切削用量標準”,并發現了“高速鋼”,對促進生產力的提高產生了巨大作用。他是“科學管理”的創始人。

泰勒創立了“時間研究”(TimeStudy),系統地研究了工場作業和衡量方法,改進操作方法,科學地制定勞動定額,并使之標準化,極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如:1889年他對裝卸工使用鐵鏟的效率進行了研究,通過試驗和測定發現,每次鏟運的重量在10kg(約22磅)左右時,勞動效率最高。因此,他便設計了許多大小不同的鐵鏟,以適應裝卸不同的物料。在此之前,泰勒還進行了搬運生鐵塊的工效研究,通過試驗規定了工人每次的搬運重量,搬運速度,中間休息時間,使作業者大大地發揮了勞動潛力,搬運量由原來平均每人每天12.5t增加到48t,搬運效率提高近4倍,而工人并沒有感到比原先勞累。泰勒提出了一系列科學管理方法,主要著作有:《計件工資》(1895年)、《工場管理》(1903年)以及《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這是系統闡述他的研究成果和科學管理思想的代表作,對現代管理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并被公認為是工業工程的開端。所以,泰勒在美國管理史上被稱作“科學管理之父”,也被稱作“工業工程之父”。

吉爾布雷斯是和泰勒差不多是同一時期的另一位工業工程奠基人,他也是一名工程師,其夫人是心理學家,他們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與時間研究密切相關的“動作研究”(MotionStudy)。典型的例子是對建筑工人的砌磚過程進行動作研究,通過給砌磚工人拍攝操作照片,分析出砌磚過程中的無效、笨拙動作,并通過改進作業場合布置和作業工具,使原先砌一塊磚需18個動作簡化到5個動作(在簡單作業場合只需兩個動作)。使砌磚效率由過去的每小時170塊提高到350塊。吉氏夫婦的動作研究把人的動作劃分為17種基本動作要素,認為任何作業的動作都可由這17種動素加以組合或者分解。他還設計了這17種基本動作要素的記錄符號和代號。這些符號雖然尚未形成國際標準,但一直為各國IE工作者承認和應用。他們還制定了使動作變得容易、迅速而又減少疲勞的“動作經濟原則”。1921年他們又創造了“生產流程圖”,為分析和建立良好的作業順序提供了工具。

他們對生產中人的價值、作用及其對工作環境的反應等,即對“人—機工程”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就。吉氏被稱為“工作研究之父”,吉氏夫人是第一位女教授,第一位女院士,是美國五屆總統的工程顧問,被譽為工程界的第一夫人。

甘特(Henry·L·Gantt)也是工業工程的先驅者之一,他的重大貢獻是發明了著名的“甘特圖”,這是一種預先計劃安排作業活動、檢查進度以及更新計劃的系統圖表的方法,它是對工作進行計劃、進度控制和檢查的一種十分有用的方法,直到今天它仍然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產計劃與控制工程領域。

第三時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稱成熟期。廣泛地將當時的數學和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成果引入IE中。IE工程師們已開始用多種學科的知識來考察、分析和改進所研究的系統。1921年~1932年,梅奧(Mayo)在西方電氣公司霍桑工廠所進行的著名“霍桑實驗”,使人們認識到,生產過程中人的行為和作用對生產效率的提高更為重要,提高職工的士氣是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方式。

1924年數學家休哈特(W.A.Shewhart)首創“數量控制圖”,有效地將數學分析與統計方法應用到質量控制中,從而統計學成為IE有力的工具。它廣泛應用于質量控制、庫存控制、財物與成本控制,以及市場預測等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關于工作研究(包括:時間研究、方法研究)、質量控制、人事評價與選擇、工廠布置、生產計劃等方面都已成為IE的內容。隨著機械制造業的發展,費希開創工程經濟分析研究的研究方法,解決機器設備的經濟問題。當時,由于戰爭的需要,尤其是二戰后建設的需要,(40年代中期~70年代)運籌學“OR”的產生為決策者提供在多種方案中進行決策的方法,IE師們將其應用到企業管理中的生產決策、銷售方案、計劃、資源最優配置等工作中。因而,“OR”中的線性規劃、網絡技術、博弈論、排隊論等都成為IE師們的手段。IE的技術內容得到大的豐富與發展。

第四時期:70年代以后,稱革新期。

“現代工業工程”。IE應用定量分析與設計的能力大大增強。應用數學的成果使人們開始通過數學模型的建立來分析研究、設計、描述復雜的工業生產系統。尤其是工程科學、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的產生,使IE能夠吸收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對大規模的經濟與社會系統進行分析、實驗、多方案比較與決策以及運行過程的控制與創新。人們又稱這個時期的IE為“現代工業工程(現代IE)。

(2)現代IE(有五個特點):

①快。②效率高、質量高。③高新技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目前在工業發達國家,IE研究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是:計算機輔助設計(CAD:ComputerAidedDesign);計算機輔助制造(CAM: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CAPP:ComputerAidedProgrammingPlan);計算機輔助工程(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計算機輔助教學(CAT:ComputerAidedTeaching);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ComputerIntegeterManufacturingSystem);制造需求資源計劃(MRP);精益生產(LP);敏捷制造(AM);智能制造(IMS);柔性制造系統(FMS)等,即計算機綜合制造系統,涉及到自動化與高科技領域中的內容。

④“國際交流”。國際間的引進、吸收、交流、改造、移植相當活躍。如:“看板管理”、“田口方法”、“精益方式”等。這些技術方法輸入到各國,許多企業從中收到良好效果。

普及、發展、創新。現代工業工程的理論、方法仍在不斷發展,應用范圍不斷擴大,雖然應用的重點在企業管理上,但在交通、文教、醫療、體育、行政管理等多種宏、微觀領域中已經得到普及。現代工業工程學科體系可以比擬為一條連續光譜:如圖1-2所示。中間是工業專業知識,該部分既反映解決實際問題所需要的專業知識,也表示工業工程所要研究和處理的一些實際問題;左側是工業工程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右側表示工業工程的工藝。圖1-2

(3)現代工業工程發展趨勢

①更加注重博采眾長。

②更加應用廣泛。

③更加重視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

④更加突出以人為本。

⑤更加突出戰略性。

需要指出的是:IE的發展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在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中,IE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計算機綜合制造系統,學術會議為計算機與工業工程國際會(ICC&IE)。而在發展中國家與地區,工作研究、工廠平面布置、人-機工程等則是應用與開發的重點。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說,沒有IE的開發與應用,要實現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是不大可能的!

目前,各國都在根據本國國情,建立自己的IE應用與開發體系。泰國、印度等亞太地區國家和我國臺灣所建立的IE體系和名稱,與美國、加拿大相似;而日本建立了經營工學、能率協會、IE學會等IE學術團體;在歐洲各國除了用IE名稱外,還有用“生產與制造工程”等名稱。但其研究與開發的內容,達到的目標是相似的。

當今,IE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廣泛的科學技術,內容越來越廣泛,應用的領域已經遠遠超出工業生產的領域。可以說,現代工業工程廣泛應用于社會、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中,IE師也是最受歡迎和就業范圍最廣的職業。在世界銀行的人才專家庫中就專門設有IE專家庫。可以說,IE的研究與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標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和管理發展水平。9、春去春又回,新桃換舊符。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這醉人芬芳的季節,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樣陽光,心情像桃花一樣美麗,日子像桃子一樣甜蜜。2月-252月-25Tuesday,February18,2025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們的能力成正比例。11:38:1511:38:1511:382/18/202511:38:15AM11、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2月-2511:38:1511:38Feb-2518-Feb-2512、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