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下學期—年級科教學支配
制訂人:
一、學情分析
班現有學生一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上期期末考試
參考人數人平分—,及格人數—,及格率—,優秀人數—,
優秀率—,最高分—,最低分—O本班在學校排名—,本年級在鄉
鎮排名,縣抽考科目在縣排名______0上期可取的閱
歷:,存在的主要問
題:,主要失分緣
由:O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____單元(章),分單元板塊,主要學問點:
1、長度單位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要領有了初步的相識,并學會直觀比
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學問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了解1
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難點是讓學生相識線段,了解線段的特征,關鍵是在教學
中留意呈現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
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了解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并初步相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
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地駕馭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加強估算思
路的學習,留意培育學生良好的書寫用慣。難點是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關鍵是讓
學生從熟識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增加學習愛好,引導學生利用舊
學問遷移學習新學問,通過動手操作加強對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相識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相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
是使學生初步相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用三角板推斷直角和畫直角。關鍵
是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相識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動作操作活動中,加強對角和
直角的相識。
4、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起先,它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
的基礎,重點是讓學生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2-6的乘法口訣。難點是“4”、“6”
乘法口訣的學習。關鍵是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正確建立乘法的含義。采納
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記2?6的乘法口訣。
5、視察物體本單元包括從不同位置視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
形學問的必要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視察物體、建立空間觀念。難點是在學生“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
等動于實踐活動,關鍵是依據學問引入一一概念教學一一適應應用的依次逐步綻開教學,體現學問的
形成過程。
6、表內乘法(一)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接著學習7、8、9的乘法口訣。
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難點是使學生熟記7-9的乘法口訣
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分析數量關系。關鍵是充分利用2-6的乘法口訣學習方法的思索方法遷移學
習7、8、9的乘法口訣,采納多種方法,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熟記口訣的愛好,解決問題時要聯系生
活實際,加強直觀操作。
7、統計本單元是在一年級學習簡潔的統計圖表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相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重點是讓學生體驗數據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難點是讓學生把收集來的信息轉化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關鍵是
依據實際敏捷選取素材進行教學。留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育學生的實踐實力,合作創新精神。
8、數學廣角本單元包括排列組合和簡潔邏輯推理,排列組合是學習概率統計學問的基礎,重點
是滲透排列組合,簡潔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難點是培育學生有依次地、全面地是靠問題的意識。關
鍵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三、教學目標
全期目標(課程標準關于本學科本學段的有關要求及本冊應達到的要求):
1、駕馭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駕馭100以內筆算加、
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版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嫻熟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
乘,
3、初步相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粉00厘米,初步
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相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相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
角板推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分辨從不同位置視察到的簡潔物體的形態,初步相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
潔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相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潔的方法收集和
整理數據,初步相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依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
簡潔的問題。
7、通過視察、揣測、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潔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育學生初步的視察、
分析及推理實力,初步形成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愛好,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9、養成細致作業、書寫整齊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親密聯系。
學生成果目標:期中:人平分達,及格率,優秀率
o期末:人平分達,及格率,優秀率,排名
前進個名次。
四、教學重點
1、能正確嫻熟的進行100以內的加減法。
2、熟記全部乘法口訣,嫻熟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五、教學難點
六、教學策略
主要是實行一些什么樣的措施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素養。(不能
少于五點)
七、培優輔后
培優名單
姓名上期成果目標成果輔導對策
輔后名單
姓名上期成果目標成果輔導對策
八、進度支配
2024年下學期年級科教學進度支配表
周上課本周課
次日期教學內容及課時(以周為單位支配內容)備注
天數時
預
9.1—9.42
備
19.5—9.115
29.12—9.184
39.19—9.255
49.26—10.25
510.3—10.92
610.10—10.165
710.17—10.235
810.24—10.305
910.31—11.65
1011.7—11.134
1111.14—11.205
1211.21—11.275
1311.28—12.45
1412.5—12.114
1512.12—12.184
1612.19—12.255
1712.26—1.15
18L2—1.8(臘月11)4
191.9—
注:中秋節9月15日一9月17日,9月18(周日)上班;國慶節10月1日~10月7日,
10月8日(周六)、10月9日(周日)上班;元旦節31日(周六)、1日(周日)、2日
(周一)放假。放寒假時間:元月11日(臘月十四)左右。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第一節厘米和米
第1課時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教材第1-2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使學生初步了解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
用.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創建活動過程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會統一單位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愛好。
教學重、難點: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教具準備:1、例1的主題圖課件;2、硬幣、曲別針、文具盒、橡皮、鉛筆、等邊三角形紙片、正方
體小方塊等。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老師批注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1主題圖課件。
師:同學們,這幅情境圖中都有什么
生1:大石頭。生2:地毯。生3:長方形布生4:竹竿。
師:同學們視察得不錯,那你們知道它們有多長嗎?
(假如有的同學不知道怎么辦,老師可讓他們接著視察情境圖)
生1:把兩臂伸直測量。
生2:用拄zh匕去測量。
生3:用腳去測量。
生4:用身體的一部分駢測量。
師: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生1:大石頭有2個兩臂伸直的長度。
生2:長方形布有5掛zhd長。
生3:竹竿有4個腳長.
師:什么東西最長?
生:
(因為測量用的標準不同,所以無法推斷誰最長)
師:同學們,兩臂伸直的長度.一掛的長度,一只腳的長度,這三者的長度不一
樣,也就無法推斷大石頭、長方形布、竹竿的長度誰最長,對嗎?
生:對。
師:同學們的困惑,老師也知道。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統一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獨創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視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掛或腳長為標準量物
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掛(zhd)、一步、
一魔(比小)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
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掛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
長.)
溝通匯報:課臬的長是幾拄?生1:5掛。生2:5掛半。
老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掛。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
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掛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
后,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老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
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須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相識長度單位。
(-)整體感知,相識厘米。
1.視察尺子,相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視察它們
有葉么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
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
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一一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
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
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2.相識I厘米。
老師指出:這個刻度。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起先。從刻
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老師邊講解邊示范(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
厘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
我們發覺了什么?(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
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厘米的長度怎么樣啊?(很短。)是呀,1厘米的確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課件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說一句
話嗎?
學生主動發言。
3.相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相識了1厘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
度是幾厘米,從0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4.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匯報溝通。
老師邊講解邊示范: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
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提示學生留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
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2)假如尺子壞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還能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嗎?怎么
量?(把尺的刻度2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把大數減小數,
就是這張紙條的長度。)
5.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
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精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動作操作
【,師:我們現在明白了,在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應當選用統一的長度單位。
2、老師提問:那么你認為選擇什么物品作統一的長度單位比較合適呢?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和自己的感受得出用正方體小方塊比較合適)
3、組織學生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1)用正方體小方塊量文具盒的長。
(2)用正方體小方塊量數學課本的寬。
4、學生溝通測量的結果
5、老師歸納:文具盒大約有24個小方塊長,課本的寬要短一些,大約是
1b個小方塊長,這樣的結果才是符合事實的。可見,統一長度單位是我們實際
生活的須要。
四.鞏固練習
1、量一量下面圖中蔬菜的長度。
(1)課件演示蔬菜由零亂到整齊,
(2)老師提問:它們的長短還會不會混亂呢?我們可以用什么作統一的長
度單位來測量呢?
(3)學生在練習本上填寫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長。
(4)集體訂正。
2、估一估文具的長度。
(1)用課件展示零亂的文具。
(2)老師提問
估一估,這些文具大約有幾個小方塊長?
你準備怎樣估呢?
學生在練習本上填寫每種文具大約有幾個小方塊長。
集體訂正。
五、課堂小結
1、老師提問: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2、老師歸納:我們今日學習了長度單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課
本的寬,還是文具的長,乃至路程的遠近,都離不開長度的計量,當然也就離不
開長度單位了。
以后,我們還會進一步學習和了解它們。
教學反思:
第2課時相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教材第3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記一記,找一找等多種實踐活動形式,初步相識長度單位厘米,逐
步建立對立1厘米的印象。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刻度尺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同時培育學生的估測意識,發展學生的空
間觀念。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在實踐活動中培育學生共同合作的良好看法,并在實際視察和操作,使學生養成
細心、細致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相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難點:讓學生建立對1厘米的表象。
教學教具:
例2、例3主題圖課件、學生尺、練習紙、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老師批注
一、情境引入
師:請同學們細致視察老師手中的兩根不同顏色的線繩,你覺得哪根長一
點呢?
師:哪位同學能想想山方法,有依據的說出哪根長點,哪根短點?(引出
尺子A)
師:特別好,為了精確、便利地表示的長度,我們的祖先就獨創了帶有刻
度的尺子,那么,究竟怎樣用尺子時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用尺量的方法,然后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出示例2主題圖
師:請同學們細致視察,你發覺了什么?
生:...
“0”表示起點,就像我們賽跑時都要從起點起先跑,那我們用尺子時物體
長度時,也要從”0“起先量。
(2)相識、感受1厘米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食指、田字格、圖釘的寬度嗎?請你們把自
己的食指、田字格放在尺子上,你發覺了什么?(引出1厘米)
師:請同學們找找,自己尺子上,還有哪些是1厘米的。
生:從刻度2到3,或者3到4……都是1厘米。
師:這說明白什么呢?
尺子上每相鄰的兩條長刻度線之間的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厘米可以
用“cm”表示。
師:我們大家現在一起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多長,相互看一下,記住了嗎?
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學生同桌兩人相互比劃給對方看,加強感知,增加記憶。
(3)相識幾厘米
師:我們現在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那3厘米又有多長呢?
師:同學們還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3厘米的長度嗎?
學生在直尺上找出3厘米,同桌兩人相互溝通。
2、教學例3
課件出示例3主題圖
師:你能量出下面紙條的長度嗎?
生:把紙條的放在尺子上就可以量出來。
師:隨意放尺子上量嗎?
生:不是,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兒,就
是紙條的長度。
三、鞏固應用
1、師:老師這里有一把尺子,可是它斷了一節,沒有刻度0,只剩下刻度
3到刻度10,那么這把尺子能不能用來量物體的長度啊?同學們能不能幫老師想
一想方法。
(1)讓學生小組內探討,溝通測量物體的方法。
(220指名學生到講臺前用這把尺子測量一件物體的長度。(比如鉛筆盒)
(3)方法:把尺子上的刻度3與鉛筆盒的一端對齊,然后看鉛筆盒的另一
端落在尺子上的什么位置,這個位置上的數字是幾,用最終的這個數字減去數字
3,就可以計算出鉛筆盒的長度。
2、其他測量長度的工具(課件展示)
卷尺、米尺、皮尺
3、其他的長度單位
尺、寸、英寸、米、公里、碼、里、海里
四、課堂小結
今日我們相識了厘米,學會了用尺去量物體的長度,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
下1厘米的長度,想一想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把物體的左端對誰尺的哪
里?怎么知道物體的長度呢?
教學反思:
第3課時相識米用米量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使學生相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使學生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米尺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在實際操作中培育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習主動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難點:用米為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的實際長度。
教學教具:
課件、米尺、直尺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老師批注
一、復習導入
1、復習提問:用手比劃1厘米有多長,并說說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是1厘
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的實際長度。
3、測量黑板,引入新課。
老師請?名學生拿著厘米尺到講臺前,告知大家他的尺的K度,再量出黑
板的長度,看看量了幾次。
這名學生在黑板前用20厘米長的厘米尺、一次一次地依次量,下面的學生
一邊看,一邊與同桌溝通看法。
學生量完后,老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失
物召領析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假如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作單位就不便
利了,那么用什么工具測量合適呢?今日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
的長度。(板書課題:相識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相識、感受米
師:同學們,這是米尺,它的長度是1米。
讓學生視察自己帶來的1米的卷尺,和老師1米長的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師:1米究竟有多長呢?
同桌兩人,一人仲宜雙臂,一人用米尺量,發覺伸直的兩臂原長度大約是1
米.
師:你們能用手中的米尺再量一量從地面到講臺的什么地方是1米嗎?
學生用米尺測量,發覺從地面到講臺桌面的高度也是1米。
師:大家細致視察,看看1米有多長,你能比劃一下嗎?
師:好,現在,同學們請閉上眼睹,想一想1米有多長,然后,說說我們
四周,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呢?
2相識米和厘米間的進率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厘米,今日我們又學習了米,那么米和厘米
是葉么關系呢?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厘米,1厘米有多長呢?同學用兩手指比一下,老師在黑
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并排畫出1厘米。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用兩手比一下,
那么米和厘米之間的有什么關系。
老師出示折尺,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與1米的直尺相比,一
樣長,看一看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再看看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
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時,老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
分成10份。
板書:1米=100厘米
用直尺來量米尺,發覺1米=100厘米。
4、用米量。
測量身高(小組合作)
三、課堂小結
今日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米,請大家用兩腎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想一想1
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等于多少米,我們量比較長的陰笑什么尺去量比較便
利?量時要從哪里量起?量到哪里?
教學反思:
其次節相識線段
第1課時線段的相識及畫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5-6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讓學生自己視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培育學生的視察、想象、操作實力,合作意識及運用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教具:
刻度尺、各種彎的、直的實物若干,如:牙膏、吸管、繩子以及相應的課件等。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老師批注
一、情境引入
課件出示: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爭分奪秒,刻不待
時地從鬲高的鐵管上滑下來的場面。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
時都是爭分奪秒的,當每次接任務時,為什么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
不走樓梯呢?(比較快A)。什么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
探討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6
1、感知線段的直
師:請拿出袋里的東西看一看、摸一摸,你發覺了什么?
學生視察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的、曲的肖管、鉛筆、繩子、鐵絲等。
學生匯報
師:你覺得桌子上哪些東西是直的?
學生快速找出自己認為是直的東西。
師:請大家相互檢查誰拿對了,誰拿錯了,并且相互訂正。
2、感知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東西,除了直以外,你還發覺了
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師:假如從鉛筆的隨意一端起先:摸到鉛筆的另一端,我們就可以把其中
的一端看作一個點,把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我們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像書本
的邊、直的吸管那樣都有兩個端點。
3、從實例理解線段
師:請同學們視察課本第5頁例6,拉緊一條線叫線段嗎?
老師在講臺演示,然后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線照著操作,指名一名學
生到講臺前演示給同學們看,感知什么是線段。
師:同學們知道線段都有什么特點?
實物投影展示:
(1)線段是直的,(2)線段有兩個端點;(3)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小結:我們把像課本第5頁中間的圖叫線段,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可
以量出長度。比如書本的邊、盒子的邊、鉛筆、直的吸管都可看作是線段,
4、量線段和估線段
師:線段可以度量嗎?
讓學生量一量課本上面線段的長度,并說說量法。
小結量法:先把尺子上的。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
是幾厘米。
老師出示橫、豎兩條同樣長的線段,請學生估計這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
或者同樣長呢?
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學生通過用尺子度量,發覺這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
小結:不礦長的線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長度。而生活中的線有
時須要估計一下,有時又要通過實踐來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是視覺的誤,同學們
在生活中要留意這個問題。
5、畫線段
老師讓學生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嘗試畫3厘米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師:刻度尺有不同的標記方法,只要駕馭畫法就能精確畫出績段。
三、拓展延長
1、師: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么一接到任務后立刻從鐵管滑下來,而不
走樓梯了嗎?
2、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的例子還有很多,你們能說說看嗎?
四、課堂小結
今日我們學習了什么是線段,怎樣量出一條線段的長度,以及怎樣畫線段,
誰能說說線段有什么特征,怎樣量線段的長度?怎樣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要
從天的哪里畫起?畫到刻度幾厘米的地方?
五、課外作業
完成第5頁做一做1-2題,用卷尺量一量四周環境,量跳遠距離。
教學反思:
第2課時長度單位的正確運用
教學內容:教材第7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進一步強化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對不同物體的長度能正確選用長度單位。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實踐及小組合作溝通,讓學生明確如何正確運用長度單位。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培育學生視察、想象、估測實力,以及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依據物體長度的不同,會正確地運用長度單位。
教學教具:
刻度尺、杯子、橡皮等實物若干,相應的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老師批注
一、復習引入
用手勢比劃出1厘米、5厘米、1米各有多長。
播放課件:長頸鹿與小羊比本事的動畫片
師:在長頸鹿和小羊比本事時,為什么長頸鹿贏了。
生:因為長頸鹿長得高。
師:長頸鹿究竟有多高呢?是5厘米還是5米,由此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
課件同示高大的長頸鹿圖片
師:你們在現實生活中見過長頸庖嗎?在哪里見過?
生:在動物園里見過。
師:聯系實際想一想,你和長頸鹿比,誰高?
生:長頸鹿比我高。
2、議一議
提出問題:長頸鹿高5厘米還是5米?
學生小組合作,通過手勢比劃感知5厘米和5米有多長,并在組內溝通自己
的想法,師巡察,留意發覺有代表性的觀點為,為向全班匯報作準備。
3、說一說
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
小結:測量較短的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高)的物體,一般
用米作單位。
三、課堂練習
P7做一做
學生在小組內溝通,說說自己是怎樣確定括號里的長度單位的。師在巡察時
對個別小組進行點撥引導。
四、課堂小結
談談自己本節課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檢測評析
其次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一節加法
第1課時加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UT2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讓學生駕馭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初步駕馭豎式計算的基本
要求和格式,提高學生的計算實力和歸納實力。
過程與方法:在口算的基礎上,利用小棒、計數器等直觀材料,讓學生經驗探究豎式計算方法的過程,
加深對豎式計算方法和格式的理解。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進一步感知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初步駕馭豎式計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提高學生的計算實力和歸納實力。
教學教具:
課件、計數器、小棒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老師批注
一、情境導入
師:小摯友,你們想不想去參觀博物館
生:想
師:就讓我們和這些同學一起動身吧!(課件展示課本11頁的情境圖)
二、探究新知
1(1)視察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回答后可用表格
的形式出示。
班級二(1)班二(2)班二(3)班二(4)班帶隊老師
人數(人)35323734每班2人
(2)依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溝通,然后匯報,師選擇性地板書例1的問題。
2、學習例1
二(1)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1)學生列出算式:35+2
師: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只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學生數和
本班帶隊才師數合起來”就行,培育學生的語言表達實力。
(2)怎樣計算35+2二?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計數器分別試一試。
學生獨立嘗試
組織匯報: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過擺小棒算出來的,先擺3捆和5根,再擺2根,5根和2根
合起來是7盆腔,7根與原來的3捆合起來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過在計數器上撥珠算出來的
師:撥計數器的過程可以用一種形式展示出來,那就是豎式。
3、學習豎式
師生拿出計數器,一邊操作一加農炮提問:
算35+2時,先在十位上撥幾個珠子,個位上撥幾個珠子?加2時應在哪一
位上撥幾個珠子?
師講解豎式的寫法:先寫第一個加數35,再在35的下面左側寫上“+”,
右側寫2。你們認為2應對著35的3還是5呢?(通過計數器,學生回答這個
問題應當不困難)最終在加數下面畫上一根橫線,表示等號。
師:你認為應當從什么數位起先計算?同桌的小摯友相互議一議。
學生說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小結:為了以后計算進位加法的漉利,我們在豎式計算時,都從個位起先
計算。個位上5+2=7,應對齊個位,十位上的3要寫在橫線下面,對齊十位,
小組探討加法豎式計算時,應怎樣對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明確: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可以歸納為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4、變式訓練
(1)-(2)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2)二(3)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三、鞏固提高
1、12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獨立嘗試,再說說是怎樣對位的。
2、12頁做一做第2題。可讓學生試著用語言描述題意,知道“{”是合起
來的意思,進一步領悟加法的意義,鞏固豎式的格式。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今日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相同的數位要對齊,先從個位加起。
教學反思:
第2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能嫻熟地進行豎式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視察、操作,學生自主、合作歸納出筆算加法的法則,培育學生的歸納概括實力和
操作實力。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培育學生主動探究學問的精神和細致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駕馭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教學教具:
條幅、課件、題卡、小棒、計數器。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老師批注
一、復習導入
□算并說出算法
32+730+2321+728+60
二、探究新知
(-)動畫激趣,導入新知
1、出示動畫課本第11頁學生參觀博物館的情境圖。
問: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住處?
2、師:因為到博物館很遠,我們給同學們準備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車,
大家想一想,應當哪兩個班坐一輛車呢?
假如我們讓二(1)班和二(20班的同學合乘一輛車,讓二(3)班和二(4)
班的同學合乘一輛車,行嗎?
我們先來看看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學可不行以合乘一輛車,請列出
算式。(板書:35+32)
3、師:同學們,能不能用自己寵愛的方法計算一下。
學生自由計算,老師巡察,適時幫助學困生。等學生有大部分完成后,抽
生匯報。可能有以下幾種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擺小棒法。先擺3捆零5根再擺3捆零2根,最終合計6捆零7根。
(學生邊說邊演示)
生3:先在計數器上的十位撥3個珠子,個位上撥5個珠子。然后在十位上
加3個珠子個位加2個珠子,十位上的6個珠子與個位上7個珠子合起來表示的
數是67.(學生邊說邊演示)
學生在說算法時老師適時板書,用紙條寫好。十位和捆數用一種顏色,個
位和根數用一種顏色。然后再出示多媒體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三種算法。
(二)合作解決豎式計算
師:剛才同學們利用口算和動手擺小棒、撥計數器算出了35+32的結果,
真棒!現在我們可用豎式計算一下:
1、媒體呈現,感知豎式
35
+32
2、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依據屏幕呈現及擺小棒、用計數器的方法列出豎式。
(2)為什么這樣列式,說出理由。
(3)在列豎式中應留意什么,怎樣計算?學生合作,老師巡察,適時點撥。
3、小組匯報合成新知。
4、歸納: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同時板書:相同數位對齊,從個
位加起)讓學生讀、理解重點詞語。自己寫一寫,同桌相互檢查看誰寫得更好,
指導書寫。
三、運用新知
1、35+23=43+26=
抽生表演,老師重點指導學困生。然后集體訂正。
2、當醫生診斷
3547178
+4+12+22+11
755819291
讓學生當醫生,既可提高他們的學習愛好,又可鞏固他們對豎式計算的駕
馭,還可防微杜漸,避開自己在練習時出現相同的錯誤。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快跟同學共享一下。
教學反思:
第3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
教學內容:教材第14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讓學生在擺小棒的活動中自主探究出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自己探討出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時應當留意的問題。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在小組探討的過程中,培育學生的合作、溝通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總結出送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教學教具:
實物投影、課件、小棒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老師批注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課本第11頁情境圖,并提出問題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
輛車嗎?
師:能干脆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嗎?
生:不能,因為我們還不知道二(1)班和二(3)班共有多少人,只有把
兩個班的人數加起來才知道能不能合乘一輛車。
師:你們能計算嗎?
學生齊答:能!
師:小組內試一試。
二、探究新知
反饋:
小組1:我們組列式是35+37,是從35數45、55、65,然后再66、67、68、
69、70、71、72,一個一個數出來,最終是72。
小組2:我們是30十30-60,5+7是12,60+12是72.
師:同學們想了不少方法,是不是擺一擺小棒,看一看該如何算比較好?
組織溝通
小組上臺展示并說明。(邊擺邊說)
小組1:請同學們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捆?多少個單根?
生:6捆,12根
生:還可把12根據成1捆和2根。
小組承即把12根捆成1捆和2根。
生:是72根,因為有7捆和2根。
師:大家看到這種擺法特別好,一看就知道是幾根,但是我們總不能擺著
小棒計算每一個算式,同學們想一想有沒有別的簡便方法?
生:可以列豎式做!
師:你會列嗎?
生:我會!
師:用豎式試一試看怎么算?
生:
35
+3i7
72
個位上5加7得12,個位寫2,然后在十位上登記一個1,再十位上3加3
得6,再加上登記的1是7.
師:你為什么彷下這個1呢?
生:進位呀!
師:什么時候進位?怎么進位?
生:滿十就要進位,從個位向十位進位。
依據學生的回答,老師以課件完整地出示計算過程。
引導學生回答二(1)班和二(3)班不能合乘一輛車的道理。
練習課本第14頁做一做,引導學生想出計算步驟并計算,以鞏固豎式計算
進位加。
老師小結,并板書同學們探討的結果。筆算加法應留意:要把相同數位對
齊,從個位加起來,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
強調兩點:①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②十位上的數相加時別忘了加進
上的1.
2、練習二第5題,先讓學生回顧進位加法應留意的問題,再說說三個病例
分別錯在哪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須要幫助的?
教學反思:
其次節減法
第1課時不退位減
教學內容:教材第17T8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算理,駕馭豎式的寫法并能正
確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探討等方式理解豎式中數位要對齊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與他
人合作學習。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培育學生細致視察、細致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駕馭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運算法則并能正確計算。
難點:理解相同數位對齊后才能計算的道理。
教學教具:
課件、掛圖、小圓片、吸鐵石、計數器和小棒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老師批注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2024年奧運會是在哪里舉辦的嗎?(北京)是啊,
2024年的奧運會在北京舉辦,經過運動員們的奮力拼搏,我國共奪得了51枚金
牌,是獲得金牌最多的國家。(課件出示課本第17頁奧過會金牌榜)
引導學生細致視察畫面并思索
1、畫面給我們供應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視察、匯報。
2、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引出問題:美國比俄羅斯多多少枚金牌?
3、應怎樣列多呢?引導學生列出36?23
4、視察所列算式,引出課題。
板書課題:兩位數減兩位數
二、探究新知
1、同桌相互說一說:你怎樣算36-23二
2、指名說怎樣算的?激勵算法的多樣性。
3、動手操作:用圓片在數位依次表上擺出36.
師:十位上的3個圓片表示多少?個位上的6個圓片表示多少?
4、老師演示課件,請學生留意視察,口術過程,強調從個位的6個中去掉
3人,從十位的3個中去掉2個。
學生也可用計數器撥、用小棒擺。
5、學生視察后思索:如何列豎式筆算?小組探討。
6、學生匯報探討結果,老師依據學生的口述列出豎式
36
?23
13
問:列豎式時應留意什么?
生:相同數位要對齊。
師:對了,數位對齊后我們才能去減。
個位:6-3=3寫在對著個位上6和3的橫線下。
十位:3-2=1寫在對著十位上3和2的橫線下。
7、師:同學們,剛剛老師在算36-23=13時你們留意了沒有,老師是先算
哪兒?再算哪兒?
引導學生歸納,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三、課堂練習
1、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自主完成,全班集體訂正。
2、課本第20頁練習三第1題在書上完成,第2題板演。
四、應用新知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用你們所學的學問來解決問題:班
上實行跳繩競賽,第一組跳了85下,其次組跳了97下,第三組跳了94下,哪
個組是第一名?第一名比第三名多跳了多少下?
五、課堂小結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起先減,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教學反思:
第2課時退位減
教學內容:教材第19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理解退位減法的算理,從而概括出“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法則。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培育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理解退位減法的算理,正確計算。
教學教具:
小棒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老師批注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80-735-863-426-742-5
2、豎式計算
52-2179-3765-24
3、出示51根小棒,讓學生口述從51根小棒中拿走6根。
說說還有多少根?并探討為什么得數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日我們接著學
習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板書課題:退位減法)
二、探究新知
(-)學習例2
1、師在2024年奧運會上,中國的金牌數最多,是51枚,美國其次,是36
枚,美國比中國少多少枚金牌?
你會計算嗎?請大家試試。
2、選擇有代表性的算法板書。都是51-36,有的得數是25,有的得數是15.
究竟哪個數對呢?下面我們用擺小棒的方法探討解決。
3、學生動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學生拿出一張紙,自己畫上數位表,在數位表上擺出51根小棒。
4、提問:從51根中去掉6根該怎么辦。
師生共同探討操作;從整捆小棒中打開一捆和I根小棒,合起來就是11根,
從11根中去掉6根剩5根,再從剩下的4捆中去掉3捆還剩1捆,所以51-36
得15是正確的。
5、師:通過擺小棒,我們知道了51-36=15,假如用豎式怎樣計算呢?
看豎式,首先遇到1減6不夠減,剛才我們拿小棒時遇到了從1根小棒拿6
根不夠減,是怎樣做的呢?(從1根里拿6根不夠拿,我們是從5捆里拿1捆,
把它拆開是10根,和個位上的1根合起來再拿的)
6、問:在筆算時,當個位上的1減6不夠減時,也要從十位上拿出1,叫
做從十位上退I,這時十位上是幾減幾?為什么是4減3?引導學生回憶操作過
程,從1根里拿6根不夠拿,我們是從5捆里拿1捆,把這拆開是10根,和個
位上的1根合起來,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這樣說,從十位退1,
十位上的數就少了1,為了不遺忘從十位退1,要在豎式中被減數的十位上點一
個退位點。
(二)學習例3
1、板書:50-24
首先列豎式要留意什么問題?(相同的數位對齊)
(板書豎式)從哪位算起?個位上。減4不夠減,怎么辦?
2、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3、相互溝通
(1)(從十位退一)也就是從十位借一,和個位上的。組成10,現在就可
以減了,10-4=6,個位上寫6.
(2)雨具閏上的5被借走了一個1,還剩幾?4-2=2個位上寫2.
4、四個小組探討:筆算減法要留意什么?(相同的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
起,假如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三、鞏固練習
1、第19頁做一做
2、練習三第4-5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強調退位減法應留意的問題。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須要幫助的?
教學反思:
第3課時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
教學內容:教材第23-24頁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經驗解決求比一個數多1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領悟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會解答這樣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培育學生運用學問解決問題的實力。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加應用數學的意識,并獲得勝
利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經驗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難點:領悟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教學教具:
圖片、多媒體課件、撲克牌。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老師批注
一、嬉戲導入
師:小摯友,今日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玩翻牌嬉戲,我們分成男、女生隊來
進行競賽,哪隊翻到的牌的數大,哪隊就贏。要求:在翻牌后,用“誰比誰大幾,
誰比誰小幾”說一說。
二、探究新知
1、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
課件出示學校二年級衛生評比狀況,一班得了12面小紅旗,二班和三班的
小紅旗數被遮住了。只知道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學生用圓片代替小紅旗,動手擺一擺,然后在小組內溝通自己的擺法。選
代表進行溝通匯報。
生:先擺出一班的12頁紅旗,也就是擺12個圓片。再擺二班的,當二班
擺到12個時,還要再擺3個,也就是15個。
師:比照剛才擺圓片的過程,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計算二班要擺多少面
小紅旗?
學生列式計算口答:12+3=15(面)
依據算式,說說為什么要用加法計算?學生小組內溝通探討。
小結:要求出二班應得多少面小旗,只要把與一班接的同樣多的圓片數加
上比一班多的人個,就可以求出擺的個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字化微生物檢驗技術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策略實施過程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師考試實戰演練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財務合規性檢查試題及答案
- 寧夏固原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部編版能力評測(上學期)試卷及答案
- 貼合實際銀行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學術探討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股票研究與分析方法考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新的工具與技術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抗性遺傳特征的理解試題及答案
- GB/T 13803.2-1999木質凈水用活性炭
- 煤炭地下氣化原理課件
- 2×25MW水電站電氣部分課程設計
-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第一課時參考課件1 公開課課件
- 企業年金培訓版教學課件
- 健康信息學中醫藥學語言系統語義網絡框架
- 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梳理+對點訓練(原卷版+解析版)(打包7套)
- 幼兒繪本故事:如果不洗澡
- 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課程標準
- 汽輪機上缸吊出及翻缸風險分析及管控措施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填寫樣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