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242-2012 山西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_第1頁
DBJ04-242-2012 山西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_第2頁
DBJ04-242-2012 山西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_第3頁
DBJ04-242-2012 山西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_第4頁
DBJ04-242-2012 山西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關于發布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通知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建委),各有關單位:現批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為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中,第4.1.4、4.1.5、4.2.1、4.2.5(3)、5.1.1、5.1.6、5.2.4、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J04-242-2006同時廢止。本標準由山西省工程建設標準定額站負責管理,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和太原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具體解釋。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二O一二年三月十四日關于同意山西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地方標準備案的函山西省工程建設標準定額站:你站《關于山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申請備案的函》(晉建標定函[2011]44號)收悉。經研究,同意該標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備案,其備案號為:J10708-2012。其中,同意第4.1.4、4.1.5、4.2.1、5.3.3、5.4.3、5.4.8條作為強制性條文。該項標準的備案公告,將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設標準附件:山西省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強制性條文(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二O一二年三月五日2筑設計研究院和太原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技術內容的本標準主編單位: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本標準參編單位:太原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王樹林張波燕向遠1 1 23嚴寒和寒冷地區氣候子區與室內熱環境計算參數 44建筑與圍護結構熱工設計 54.1一般規定 54.2圍護結構熱工設計 64.3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 5采暖、通風和空氣調節節能設計 5.1一般規定 5.3采暖系統 225.4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 24附錄A山西省各市縣建筑節能計算用氣象參數 27附錄B山西省各市縣建筑物耗熱量指標、采暖設計熱負荷指標 附錄C常用建筑材料的熱工參數 附錄D常用窗的傳熱系數、玻璃遮陽系數、窗框面積比 37附錄E屋面、外墻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e 39附錄F采暖空間與不采暖的樓梯間隔墻及戶門、不采暖地下室 附錄G封閉陽臺的溫差修正系數ζ 41附錄H地面的保溫層厚度、當量傳熱系數,地下室外墻保溫層厚 42附錄J外遮陽系數的簡化計算 附錄K平均傳熱系數和熱橋線傳熱系數的計算 附錄L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附錄M居住建筑節能設計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表 63附錄P居住建筑節能設計圍護結構權衡判斷表 本標準用詞說明 68 693 1 2Terms 3ClimateSub-zoneandCalculationParametero 44BuildingandEnvelopeTh 5 54.2BuildingEnvelopeThermal 64.3BuildingEnvelopeThermalPerformance 5.2HeatSource,HeatingPlant 5.4VentilationandAir-c 24 27 32 4 37 Joints 40 41tTransferCoefficientoftheGroundFloorandExternalWallsoftheBasement 42 51ear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ThermalBri 55AppendixLCalculationofBuildingAreaandV 60ergy-efficiencyDesignofResidentialBuildings 63ciencyDesignofResidentalBuildings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67ListofQuotedStandards 68Addition:ExplanationofMinditor 11.0.1為了貫徹國家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政策,實現可持續發1.0.2本標準主要適用于我省新建、改建和擴建居住建筑的節能居住建筑中的公共建筑,其面積大于總面積的20%,且大于1.0.3我省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必須采用節能設計,在保證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建筑熱工和暖通設計應將采暖能耗控1.0.4我省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的節能設計,除應滿足本標2一年中,當某天室外日平均溫度低于18℃時,將該日平均溫度與18℃的差值乘以1d,并將此乘積累加,得到一年的采暖度日2.0.2空調度日數一年中,當某天室外日平均溫度高于26℃時,將該日平均溫度與26℃的差值乘以1d,并將此乘積累加,得到一年的空調度日2.0.3計算采暖期天數采用滑動平均法計算出的累年日平均溫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數。計算采暖期天數僅供建筑節能設計計算時使用,與當地法定的采暖天數不一定相等。2.0.4計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溫度計算采暖期室外日平均溫度的算術平均值。2.0.5建筑體形系數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2.0.6建筑物耗熱量指標在計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溫度條件下,為保持室內設計計算溫度18℃,單位建筑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需由室內采暖設備供給的熱量。2.0.7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在穩態條件下,圍護結構兩側空氣溫差為1℃,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圍護結構的傳熱量。圍護結構中出現高密度熱流的部位。2.0.9外墻主斷面傳熱系數3窗戶洞口面積與房間立面單元面積(即建筑層高與開間定位在采暖室內外計算溫度下,全日理論水泵輸送耗電量與全日建筑面積在單位時間內需由鍋爐房或其他供熱設施供給的熱量。在保證室內計算溫度條件下,單位建筑面積在一個計算采暖43.0.1依據不同的采暖度日數(HDD18)和空調度日數(CDD26)氣候分區依據市縣名稱(I區)嚴寒(B)區右玉嚴寒(C)區五寨大同縣平魯廣靈渾源左云神池天鎮大同岢嵐偏關陽高河曲寧武朔州山陰應縣五臺嵐縣懷仁靈丘方山靜樂壽陽婁煩和順交口(Ⅱ區)寒冷(A)區忻州興縣繁峙保德定襄臨縣中陽代縣離石左權陽曲永和武鄉限縣古交沁源沁縣陵川盂縣安澤壺關長治汾陽文水潞城長子屯留太谷交城鄉寧古縣陽泉介休霍州黎城沁水絳縣浮山洪洞萬榮聞喜曲沃晉城陽城侯馬襄汾芮城垣曲長治縣寒冷(B)區夏縣翼城臨汾新絳臨猗稷山運城河津平陸永濟3.0.2建筑節能設計時,室內熱環境參數的選取應符合下列規冬季采暖室內計算溫度18℃冬季采暖計算換氣次數0.5h-154建筑與圍護結構熱工設計4.1一般規定4.1.1居住建筑的總體規劃、單體建筑的平面布置及立面設計、門窗設置,應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向,組織好夏季的4.1.2居住建筑的朝向宜為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不宜在一個房間不同方向的墻上設置兩個或更多的外窗。4.1.3居住建筑的體形宜規則,盡量減少外表面積。不宜布置設有三面外墻的房間。4.1.4居住建筑的體形系數不應大于表4.1.4規定的限值。當體形系數大于表4.1.4規定的限值時,必須按照本標準第4.3節的要求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層(9~13)層≥14層4.1.5居住建筑的窗墻面積比不應大于表4.1.5規定的限值。當窗墻面積比大于表4.1.5規定的限值時,必須按照本標準第4.3節的要求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并且在進行權衡判斷時,各朝向的窗墻面積比最大也只能比表4.1.5中的對應值大0.3。朝向窗墻面積比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北東、西南6分不應計入窗戶面積。小于等于30°的范圍。4.1.6樓梯間及外走廊的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應與主體保持同等水平。嚴寒地區的樓梯間及外走廊應采暖,人口處應設門斗等保溫避風設施。寒冷地區樓梯間及外走廊應封閉。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不應大于表4.2.1-1、4.2.1-2、4.2.1-3、4.2.1-4規定的限值。周邊地面和地下室外墻的保溫材料層熱阻不應小于表4.2.1-1、4.2.1-2、4.2.1-3、4.2.1-4規定的限值。寒冷(B)區外窗的綜合遮陽系數不應大于表4.2.1-5規定的限值。標準第4.3節的規定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圍護結構部位≤3層建筑≥9層建筑分隔采暖與非采暖空間的戶門陽臺門下部門芯板外窗窗墻面積比≤0.20.2<窗墻面積比≤0.30.3<窗墻面積比≤0.40.4<窗墻面積比≤0.457續表4.2.1-1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表4.2.1-2嚴寒(C)區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限值傳熱系數K[W/(m2·K)]≤3層建筑窗墻面積比≤0.2圍護結構部位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8傳熱系數K[W/(m2·K)]≤3層建筑分隔采暖與非采暖空間的戶門陽臺門下部門芯板外窗窗墻面積比≤0.2圍護結構部位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分隔采暖與非采暖空間的戶門陽臺門下部門芯板外窗窗墻面積比≤0.29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遮陽系數SC(東、西向)— 一4.2.2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1外墻的傳熱系數系指考慮了熱橋影響后計算得到的平均傳熱系數。平均傳熱系數應按本標準附錄K的規定計算。2窗墻面積比應按建筑開間計算。3周邊地面是指室內距外墻內表面2m以內的地面。地面和地下室外墻保溫材料層的熱阻及地面和地下室外墻的當量傳熱系數應按本標準附錄H的規定計算。4綜合遮陽系數應按本標準附錄J的規定計算。4.2.3墻的保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外墻保溫宜首選外保溫做法。2外墻的梁、柱、窗口周邊,外挑構件及樓板與外未采用外保溫做法時,應對熱橋部位內表面溫度不低于室內3變形縫應采取保溫措施。變形縫凈寬不大于50mm時,宜凈寬大于50mm時,屋面和外墻的變形縫口部應用巖棉板等高效保溫材料封閉,其深度不小于300mm。變形縫墻的傳熱系數應滿足本標準第4.2.1條規定。4.2.4寒冷(B)區建筑的南向外窗(包括陽臺的透明部分)宜設置水平遮陽或活動遮陽。東、西向的外窗宜設置活動遮陽。當設置了展開或關閉后可以全部遮蔽窗戶的活動式外遮陽時,應認定滿足本標準第4.2.1條對外窗遮陽的要求。4.2.5門窗的保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2常用窗的傳熱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窗框面積與窗洞口面積比(窗框面積比)見本標準附錄D。3外窗及敞開式陽臺門應具有良好的密閉性能。氣密性等冷地區1-6層不應低于4級,7層及7層以上不應低于6級。4.2.6門窗洞口的保溫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門窗框與洞口墻體之間的縫隙,應采用高效保溫材料填2門窗洞口室外部分的側墻面應做保溫處理,并應保證洞口室內部分的側墻面的內表面溫度不低于室內空氣設計溫、濕度條4.2.7居住建筑不宜設置凸窗。嚴寒地區除南向外不應設置凸設置凸窗時的保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凸窗凸出(從外墻面至凸窗外表面)不應大于400mm;2凸窗的傳熱系數限值應比普通窗降低15%;3不透明的頂板、底板、側板的傳熱系數應不大于外墻的傳4計算窗墻面積比時,凸窗的窗面積和凸窗所在的墻面積都4.2.8封閉陽臺的保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2當陽臺和直接連通的房間之間不設置隔墻和門、窗時,應將陽臺作為所連通房間的一部分。陽臺與室外空氣接觸的窗、墻板、頂板、地板的傳熱系數必須符合本標準第4.2.1條的規定,陽臺的窗墻面積比必須符合本標準第4.1.5條的規定。3當陽臺和直接連通的房間之間設置隔墻和門、窗,且所設隔墻、門、窗的傳熱系數不大于本標準第4.2.1條表中規定的限值,窗墻面積比不超過本標準表4.1.5的限4當陽臺和直接連通的房間之間設置隔墻和門、窗,且所設隔墻、門、窗的傳熱系數大于本標準第4.2.1條表中規定的限值本標準第4.2.1條表中規定限值的120%;嚴寒地區陽臺窗的傳熱系數不應大于2.5W/(m2·K);寒冷地區陽臺窗的傳熱系數不應大于3.1W/(m2·K)。陽臺外表面的窗墻面積比不應大于60%;陽臺和直接連通房間隔墻的窗墻面積比不應超過本標準表4.1.5的限值。當陽臺的面寬小于直接連通房間的開間寬度時,可按房間的開間計算隔墻的窗墻面積比。4.2.9嚴寒地區周邊地面必須設置保溫材料;寒冷地區周邊地面應設保溫材料。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部位應設置保溫層。4.2.10居住建筑節能設計中材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1常用建筑材料的熱工參數見本標準附錄C。2保溫材料的選用應具備下列條件:1)具有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放的“山西省建筑節能2)具有省(部、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單位出具的防火性能3)具有省(部、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單位出具的材料性能4)具有能提供保溫材料施工方法的資料。4.2.11居住建筑節能設計建筑專業應有下列資料:4建筑物外門窗的節點大樣或引用的標準圖號,有活動遮陽設施時的外窗做法和節點大樣。4.3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4.3.1居住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應以建筑物耗熱量4.3.2計算得到的所設計居住建筑的建筑物耗熱量指標應不大于本標準附錄B規定的限值。4.3.3所設計建筑的建筑物耗熱量指標應按下式計算:qH——折合到單位建筑面積上單位時間內通過建筑圍護結9N——折合到單位建筑面積上單位時間內建筑物空氣滲透9——折合到單位建筑面積上單位時間內建筑物內部得熱4.3.4折合到單位建筑面積上單位時間內通過建筑圍護結構的9Hw-折合到單位建筑面積上單位時間內通過屋面的傳熱K:——外墻平均傳熱系數[W/(m2·K)應根據本標準附F——外墻的面積(m2),可根據本標準附錄L的規定計算K——屋面傳熱系數[W/(m2·K)];F——屋面的面積(m2),可根據本標準附錄L的規定計算4.3.7折合到單位建筑面積上單位時間內通過地面的傳熱量應式中:9n——折合到單位建筑面積上單位時間內通過地面的傳熱Ka——地面的傳熱系數[W/(m2·K)],應根據本標準附錄H確定;Fa——地面的面積(m2),應根據本標準附錄L的規定計算確定。4.3.8折合到單位建筑面積上單位時間內通過外窗(門)的傳熱式中:qHm——折合到單位建筑面積上單位時間內通過外窗(門)Km——窗(門)的傳熱系數[W/(m2·K)];F——窗(門)的面積(m2);——窗(門)外表面采暖期平均太陽輻射熱(W/m2),應根據本標準附錄A確定;Cci——窗(門)的太陽輻射修正系數;0.87——3mm普通玻璃的太陽輻射透過率;C'm=(0.87×SCw)×(0.8F——分隔封閉陽臺和室內的窗(門)的面積(m2);5.1.2位于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居住建筑,應寒冷(B)區的居住建筑,還宜設置或預留設置空調設施的位置和5.1.3居住建筑集中采暖、空調系統的熱戶對采暖運行費用可承受的能力等綜合因素,經技術經濟分析比1以熱電廠和區域鍋爐房為主要熱源;在城市集中供熱范圍3集中鍋爐房的供熱規模應根據燃料確定,當采用燃氣時,5經過科學論證、現場勘察,有條件時應積極源。5.1.5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統,應按熱水連續采暖進行設計。性質、供熱要求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統應與Z——計算采暖期天數(d),應根據本標準附錄A確定;9H——建筑物耗熱量指標(W/m2),應根據本標準附錄B確5.1.8山西各地各類層次的居住建筑采暖設計熱負荷指標不應超過附錄B的規定值。5.2.1當地沒有熱電聯產、工業余熱和廢熱可資利用的嚴寒、寒5.2.2新建鍋爐房時,應考慮與城市熱網連接的可能性。鍋爐房宜建在靠近熱負荷密度大的地區,并應滿足該地區環保部門對鍋5.2.3獨立建設的燃煤集中鍋爐房中,單臺鍋爐的容量不宜小于不宜小于4.2MW。5.2.4鍋爐的選型,應與當地長期供應的燃料種類相適應。鍋爐的設計效率不應低于表5.2.4中規定的數值。一 一5.2.5鍋爐房的總裝機容量應按下式確定:5.2.6燃煤鍋爐房的鍋爐臺數,宜采用(2~3)臺,不應多于5臺。當在低于設計運行負荷條件下多臺鍋爐聯合運行時,單臺鍋爐的運行負荷不應低于額定負荷的60%。1鍋爐房的供熱半徑應根據區域的情況、供熱規模、供熱方式及參數等條件來合理地確定。當受條件限制供熱面積較大時,2模塊式組合鍋爐房,宜以樓棟為單位設置;數量宜為(4~8)臺,不應多于10臺;每個鍋爐房的供熱量宜在1.4MW以下。當總供熱面積較大,且不能以樓棟為單位設置時,鍋爐房應分散設,3當燃氣鍋爐直接供熱系統的鍋爐的供、回水溫度和流量限5.2.8鍋爐房設計時應充分利用鍋爐產生的1熱媒供水溫度不高于60℃的低溫供熱系統,應設煙氣余2散熱器采暖系統宜設煙氣余熱回收裝置。(熱最計量裝置)。集中采暖系統中建筑物的熱力入口處,必須設5.2.10在有條件采用集中供熱或在樓內集中設置燃氣熱水機組(鍋爐)的高層建筑中,不宜采用戶式燃氣供暖爐(熱水器)作為采暖熱源。當必須采用戶式燃氣爐作為熱源時,應設置專用的進氣1燃氣爐自身必須配置有完善且可靠的自動安全保護裝置。置有室溫控制器。3配套供應的循環水泵的工況參數,應與采暖系統的要求相匹配。5.2.11當系統的規模較大時,宜采用間接連接的一、二次水系統;熱力站供熱面積規模不宜大于100000m2;一次水設計供水溫度宜取115℃~130℃,回水溫度應取50℃~80℃。5.2.12當采暖系統采用變流量水系統時,循環水泵宜采用變速調節方式;水泵臺數宜采用2臺(一用一備)。當系統較大時,可通過技術經濟分析后合理增加臺數。5.2.13室外管網應進行嚴格的水力平衡計算。當室外管網通過閥門截流來進行阻力平衡時,各并聯環路之間的壓力損失差值,不應大于15%。當室外管網水力平衡計算達不到上述要求時,應在熱力站和建筑物熱力入口處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5.2.14建筑物的每個熱力入口,應設計安裝水過濾器,并應根據室外管網的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內供暖系統所采用的調節方式,決定是否設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自力式壓差控制閥或其他裝5.2.15水力平衡閥的設置和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1閥門兩端的壓差范圍,應符合其產品標準的要求。2熱力站出口總管上,不應串聯設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當有多個分環路時,各分環路總管上可根據水力平衡的要求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3定流量水系統的各熱力入口,可按照本標準第5.2.13、5.2.14條的規定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閥。4變流量水系統的各熱力入口,應根據水力平衡的要求和系統總體控制設置的情況,設置壓差控制閥,但不應設置自力式定流量閥。5當采用靜態水力平衡閥時,應根據閥門流通能力及兩端壓差,選擇確定平衡閥的直徑與開度。6當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閥時,應根據設計流量進行選型。7當采用自力式壓差控制閥時,應根據所需控制壓差選擇與8當選擇自力式流量控制閥、自力式壓差控制閥、電動平衡5.2.16在選配供熱系統的熱水循環泵時,應計算循環水泵的耗電輸熱比(EHR),并應標注在施工圖的設計說明中。循環水泵的N——水泵在設計工況點的軸功率(kW);Q—建筑供熱負荷(kW);η--—電機和傳動部分的效率,應按表5.2.16選?。弧鱈——設計供回水溫度差(℃),應按照設計要求選??;A——與熱負荷有關的計算系數,應按表5.2.16選??;∑L——室外主干線(包括供回水管)總長度(m);熱負荷Q(kW)電機和傳動部分的效率η5.2.17設計一、二次熱水管網時,應采用經濟合理的敷設方式。5.2.18供熱管道保溫厚度不應小于本標準表5.2.18的規定值。當選用其他保溫材料或其導熱系數與表5.2.18的規定值差8m——本標準表5.2.18規定的保溫厚度(mm);λ——實際選用的保溫材料在其平均使用溫度下的導熱系λm——本標準表5.2.18規定的保溫材料在其平均使用溫度下的導熱系數[W/(m·K)]。管道類型離心玻璃棉聚氨酯硬質泡沫公稱管徑厚度公稱管徑厚度公稱管徑厚度5℃≤管內介質溫度≤60℃60℃<管內介質溫度≤95℃不適宜使用5.2.19當區域供熱鍋爐房設計采用自動監測與控制的運行方式1應通過計算機自動監測系統,全面、及時地了解鍋爐的運行狀況。2應隨時測量室外的溫度和整個熱網的需求,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通過調節投入燃料量實現鍋爐供熱量調節,滿足整個熱網的熱量需求,保證供暖質量。5應建立各種信息數據庫,對運行過程中的各種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并應能夠根據需要打印各類運行記錄,儲存歷史數據。6鍋爐房、熱力站的動力用電、水泵用電和照明用電應分別計量。5.2.20對于未采用計算機進行自動監測與控制的鍋爐房和換熱站,應設置供熱量控制裝置。5.3采暖系統5.3.1室內的采暖系統,應以熱水為熱媒。5.3.2室內的采暖系統的制式,宜采用雙管系統。當采用單管系統時,應在每組散熱器的進出水支管之間設置跨越管,散熱器應采用低阻力兩通或三通調節閥。5.3.3集中采暖(集中空調)系統,必須設置住戶分室(戶)溫度調節、控制裝置及分戶熱計量(分戶熱分攤)的裝置或設施。5.3.4當室內采用散熱器供暖時,每組散熱器的進水支管上應安裝散熱器恒溫控制閥。5.3.5散熱器宜明裝,散熱器的外表面應刷非金屬性涂料。5.3.6采用散熱器集中采暖系統的供水溫度(t)、供回水溫差(△l)與工作壓力(P),宜符合下列規定:1當采用金屬管道時,t≤95℃、△t≥25℃。不宜大于1.0MPa。3當采用鋁塑復合管-非熱熔連接時,t≤90℃、△t≥25℃。4當采用鋁塑復合管-熱熔連接時,應按熱塑性塑料管的條5當采用鋁塑復合管時,系統的工作壓力可按表5.3.6確管材類型長期工作溫度(℃)允許工作壓力(MPa)5.3.7對室內具有足夠的無家具覆蓋的地面可供布置加熱管的居住建筑,宜采用低溫地面輻射供暖方式進行采暖。低溫地面輻射供暖系統戶(樓)內的供水溫度不應超過60℃,供回水溫差宜等于或小于10℃;系統的工作壓力不應大于0.8MPa。5.3.8采用低溫地面輻射供暖的集中供熱小區,鍋爐或換熱站不宜直接提供溫度低于60℃的熱媒,當外網提供的熱媒溫度高于可以設置在樓棟的采暖熱力入口處。5.3.9當設計低溫地面輻射供暖系統時,宜按主要房間劃分供暖5.3.10施工圖設計時,應嚴格進行室內供暖管道的水力平衡計算,確保各并聯環路間(不包括公共段)的壓力損失差額不大于設計供、回水溫度條件下附加壓力值的2/3。5.3.11在寒冷地區,當冬季設計狀態下的采暖空調設備能效比(COP)小于1.8時,不宜采用空氣源熱泵機組供熱;當有集中熱源5.4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5.4.1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設計應結合建筑設計,首先確定全年率,減少機械通風和空調的使用時間。當在大部分時間內自然通機械通風或空氣調節系統不應妨礙建筑的自然通風。5.4.2當采用分散式房間空調器進行空調和(或)采暖時,宜選擇符合國家標準《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12021.3和《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21455中規定的節能型產品(即能效等級2級)。5.4.3當采用電機驅動壓縮機的蒸氣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或采用名義制冷量大于7100W的電機驅動壓縮單元式空氣調節機作為住宅小區或整棟樓的冷熱源機組時,所選用機組的能效比(性能系數)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中的規定值;當設計采用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作為戶式集中空調(采暖)機組時,所選用機組的制冷綜合性能系數不應低于國家標準《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21454-2008中規定的第31應能通暢地向室外排放空氣和自室外吸入空氣。2在排出空氣與吸人空氣之間不應發生明顯的氣流短路。3可方便地對室外機的換熱器進行清掃。4對周圍環境不得造成熱污染和噪聲污染。5.4.5設有集中新風供應的居住建筑,當新風系統的送風量大于或等于3000m3/h時,應設置排風熱回收裝置。無集中新風供應的居住建筑,宜分戶(或分室)設置帶熱回收功能的雙向換氣裝置。5.4.6當采用風機盤管機組時,應配置風速開關,宜配置自動調節和控制冷、熱量的溫控器。5.4.7當采用全空氣直接膨脹風管式空調機時,宜按房間設計配置風量調控裝置。5.4.8當選擇土壤源熱泵系統、淺層地下水源熱泵系統、地表水(淡水)源熱泵系統、污水水源熱泵系統作為居住區或戶用空調(熱泵)機組的冷熱源時,嚴禁破壞、污染地下資源。5.4.9空氣調節系統的冷熱水管的絕熱厚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設備及管道絕熱設計導則》GB/T8175中的經濟厚度和防止表面凝露的保冷層厚度的方法計算。建筑物內空氣調節系統冷熱水管的經濟絕熱厚度可按表5.4.9的規定選用。管道類型公稱管徑厚度公稱管徑厚度0℃≤管內介質溫度<5℃5℃≤管內介質溫度≤60℃60℃<管內介質溫度≤95℃不適宜使用5.4.10空氣調節風管絕熱層的最小熱阻應符合表5.4.10的規定風管類型最小熱阻(m2·K/W)附錄A山西省各市縣建筑節能計算用氣象參數屬區市縣度t。(℃)算溫度:(℃)太陽總輻射平均強度(W/m2)南向北向東向西向嚴寒(B)區嚴寒(C)區平魯廣靈渾源左云神池天鎮大同岢嵐陽高河曲寧武朔州山陰五臺2.90.54.06.10.30.9屬區市縣度t(℃)算溫度t(℃)太陽總輻射平均強度(W/m2)南向北向東向西向嚴寒(C)區方山靜樂壽陽交口寒冷(A)區忻州興縣定襄臨縣中陽離石4.74.43.45.20.3原平1.488屬區市縣度t(℃)算溫度t(℃)太陽總輻射平均強度(W/m2)南向北向東向西向寒冷(A)區陽曲永和武鄉隰縣古交沁源沁縣陵川盂縣安澤榆次大寧襄垣昔陽平順壺關長治2.48.67.60.81.70.54.13.63.46.81.82.53.13.1汾陽太原4.2屬區市縣計算采暖期度:(℃)算溫度:(℃)太陽總輻射平均強度(W/m2)南向北向東向西向寒冷(A)區靈石吉縣屯留交城鄉寧汾西高平古縣陽泉霍州2.73.99.43.85.4屬區市縣度t。(℃)算溫度1(℃)太陽總輻射平均強度(W/m2)南向北向東向西向寒冷(A)區浮山洪洞萬榮聞喜曲沃陽城侯馬襄汾芮城垣曲寒冷(B)區臨汾臨猗稷山92.790.7氣候屬區市縣建筑物耗熱量指標(W/m2)采暖設計熱負荷指標(W/m2)≤3層(4~8)層(9~13)層≥14層≤3層(4~8)層(9~13)層≥14層廣靈渾源左云岢嵐偏關陽高河曲寧武朔州山陰應縣五臺靈丘方山靜樂交口寒冷(A)區忻州興縣繁峙中陽代縣離石原平榆社陽曲古交沁源沁縣陵川盂縣安澤氣候屬區市縣建筑物耗熱量指標(W/m2)采暖設計熱負荷指標(W/m2)≤3層(4~8)層(9~13)層≥14層≤3層(4~8)層(9~13)層≥14層寒冷(A)區汾陽文水潞城屯留太谷交城大寧平遙汾西古縣陽泉介休浮山洪洞萬榮聞喜曲沃晉城陽城侯馬襄汾芮城垣曲寒冷(B)區新絳臨猗稷山附錄C常用建筑材料的熱工參數密度(kg/m3)抹灰層、(找坡層)粘土實心非粘土實心一多孔磚墻密度(kg/m3)閉屋面內模塑板(無網現澆)模塑板(有網現澆)密度(kg/m3)巖棉、礦棉板(見注2)噴涂產品僧水膨脹發泡水泥注:1“相關標準”中09J908-3、10J121、11CJ30系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編制的《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2當選用纖維平行于墻面的巖棉板時,其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強度≥7.5kPa;當選用纖維垂直于墻面的巖棉板時,其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強度≥80kPa。窗框窗玻璃間隔層間隔層氣體窗的傳熱系數玻璃遮陽系數SCB窗框面積比白玻璃6空氣9Low-E中空玻璃(在線)69Low-E中空玻璃(離線)雙銀Low-E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在線)69Low-E中空玻璃(離線)中空玻璃白玻璃空氣窗框窗玻璃間隔層間隔層氣體窗的傳熱系數玻璃遮陽窗框面積比斷橋鋁白玻璃6空氣9Low-E中空玻璃(在線)69Low-E中空玻璃(離線)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在線)69Low-E中空玻璃(離線)雙銀Low-E中空玻璃白玻璃空氣氣候分區外平均溫度℃市縣名稱東墻西墻嚴寒(B)嚴寒(C)苛嵐偏關陽高河曲寧武朔州山陰應縣五臺寒冷(A)忻州興縣繁峙保德定襄臨縣中陽代縣離石蒲縣柳林石樓原平榆社陽曲永和武鄉隰縣古交沁源陵川盂縣安澤榆次大寧襄垣昔陽平順壺關長治長治縣汾陽文水潞城太原清徐祁縣靈石吉縣長子屯留太谷交城鄉寧平遙汾西平定浮山洪洞萬榮聞喜曲沃晉城陽城侯馬襄汾芮城垣曲寒冷(B)夏縣翼城臨汾新絳臨猗稷山圍護結構及其所處情況溫差修正系數(n)1與有外門窗不采暖樓梯間相鄰的隔墻、戶門:1~6層建筑2外墻上無窗戶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時外墻上無窗戶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時34士士氣候分區外平均溫度℃市縣名稱陽臺陽臺溫差修正系數(5)南向北向東向西向嚴寒(B)凸陽臺凹陽臺嚴寒(C)凸陽臺凹陽臺苛嵐偏關陽高河曲寧武朔州山陰應縣五臺懷仁嵐縣凸陽臺凹陽臺凸陽臺凹陽臺寒冷(A)凸陽臺凹陽臺蒲縣柳林石樓原平榆社陽曲永和武鄉隰縣古交沁源陵川孟縣安澤榆次大寧凸陽臺凹陽臺汾陽文水潞城太原清徐祁縣靈石吉縣長子屯留太谷交城鄉寧平遙汾西平定凸陽臺凹陽臺浮山洪洞萬榮聞喜曲沃晉城陽城侯馬凸陽臺凹陽臺垣曲凸陽臺凹陽臺寒冷(B)夏縣翼城臨汾新絳臨猗稷山凸陽臺凹陽臺凸陽臺凹陽臺為非周邊地面。3我省各市縣周邊地面滿足本標準第4.2.1條規定的保溫標準附錄表H-2取值。一地面面層圖H-1典型地面構造17我省各市縣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土壤的外墻)的=傳熱系數按本標準附錄表H-3、H-4中周邊地面的當量傳熱系數的0.8倍取值。周邊地面地面面層地面基層周邊地面非周邊地面分區市縣名稱≤3層≥9層板玻璃板玻璃板玻璃嚴寒嚴寒五寨大同平魯廣靈苛嵐偏關陽高河曲寧武朔州山陰應縣靈丘方山靜樂壽陽寒冷忻州興縣繁峙保德定襄臨縣中陽代縣一——一外平均溫度℃市縣名稱≤3層4~8層≥9層板玻璃板玻璃板玻璃榆社陽曲永和武鄉隰縣古交沁源陵川盂縣安澤榆次大寧襄垣昔陽平順壺關長治長治縣一一一一汾陽文水潞城太原鄉寧平遙汾西平定浮山洪洞萬榮聞喜曲沃晉城陽城侯馬垣曲夏縣翼城臨汾新絳臨猗稷山一一注:本表摘自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編制的國家標準設計圖集《建筑圍護結構節能工程做法及數據》09J908-3。表H-2地下室與土壤接觸的外墻保溫層厚度(mm)選用表分區市縣名稱≤3層≥9層板板板板板板嚴寒(B)嚴寒苛嵐偏關陽高河曲寧武朔州山陰應縣五臺_懷仁嵐縣忻州興縣繁峙保德定襄臨縣中陽代縣一蒲縣柳林石樓原平榆社陽曲永和武鄉隰縣古交沁源陵川盂縣安澤榆次大寧襄垣昔陽平順壺關_長治長治縣汾陽文水潞城太原清徐祁縣靈石吉縣長子屯留太谷交城鄉寧平遙汾西平定孝義高平古縣陽泉介休霍州黎城沁水絳縣陽城侯馬襄汾芮城垣曲夏縣翼城臨汾新絳臨猗稷山一注:本表摘自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編制的國家標準設計圖集《建筑圍護結構節能工程做法及數據》09J908-3。分區外平均溫度℃市縣名稱保溫層熱阻(m2·K/W)廣靈渾源左云河曲寧武朔州山陰應縣五臺靈丘方山靜樂壽陽婁煩交口忻州興縣繁峙中陽代縣離石原平榆社陽曲古交沁源陵川大寧襄垣昔陽平順壺關長治&續表H-3分區外平均溫度℃市縣名稱保溫層熱阻(m2·K/W)汾陽文水潞城屯留太谷交城鄉寧平遙汾西古縣陽泉介休浮山洪洞萬榮聞喜曲沃晉城陽城侯馬襄汾芮城垣曲新絳臨猗稷山表H-4地面構造2中周邊地面分區外平均溫度℃市縣名稱保溫層熱阻(m2·K/W)嚴寒嚴寒廣靈渾源左云河曲寧武朔州山陰應縣五臺靈丘方山靜樂壽陽婁煩交口忻州興縣繁峙中陽代縣離石原平榆社陽曲古交沁源陵川大寧襄垣昔陽平順壺關長治分區市縣名稱保溫層熱阻(m2·K/W)汾陽文水潞城屯留太谷交城鄉寧平遙汾西古縣陽泉介休浮山洪洞萬榮聞喜曲沃晉城陽城侯馬襄汾芮城垣曲新絳臨猗稷山附錄J外遮陽系數的簡化計算式中Sc——窗的綜合遮陽系數;SC——窗玻璃的遮陽系數(由本標準附錄D取值);Fc——窗面積(窗洞面積);X=A/B式中SD——窗的外遮陽系數;A地區(圖I-1)ab(圖J-2)ab地區(圖J-1)ab(圖J-2)ab(圖J-3)ab(圖J-4)ab(圖J-5)ab活動橫百葉(圖J-4)冬ab夏a6活動豎百葉(圖J-5)冬ab夏ab二、單一形式有透光能力遮陽板的遮陽系數計算計算公式:SD'——外遮陽的遮陽板采用無透光能力材料制作時的外遮陽系數;η——遮陽板的透射比詳表J-2。η一淺色:0.6<Se≤0.8穿孔率:0<φ≤0.2穿孔率:0.2<φ≤0.4穿孔率:0.4<φ≤0.6穿孔率:0.6<φ≤0.8二二一三、組合形式的外遮陽系數計算計算公式:式中:SD——窗的外遮陽系數;SD?、SD?、SD.——參加遮陽的各單一形附錄K平均傳熱系數和熱橋線傳熱系數的計算1一個單元墻體的平均傳熱系數可按下式計算:K——單元墻體的主斷面傳熱系數[W/(m2·K)];ψ;——單元墻體上的第j個結構性熱橋的線傳熱系數[W/A——單元墻體的面積(m2)。板、地板等處形成的熱橋稱為結構性熱橋(圖K-1)。結構性熱橋F3墻面典型的熱橋(圖K-2)的平均傳熱系數(Km)應按下K_=ψw-w?——外墻和左側窗框交接形成的熱橋的線傳熱系數中w-we——外墻和下邊窗框交接形成的熱橋的線傳熱系數ψw-wa——外墻和右側窗框交接形成的熱橋的線傳熱系數ψw-wo——外墻和上邊窗框交接形成的熱橋的線傳熱系數L(W)。該塊墻體的構造沿著熱橋的長度方向必須是、A——計算Q2的那塊矩形墻體的面積(m2);5當計算通過包含熱橋部位的墻體傳熱量Q20時,墻面典型結構性熱橋的截面示意(圖K-3)。絕熱室內絕熱室外外墻-內墻橫截面外墻-屋頂縱截面外墻角橫截面室內室外室內=絕熱12厚樓板絕熱絕熱室內外墻外室外窗框外墻-樓板縱截面圖K-3墻面典型結構性熱橋截面示意圖6當墻面上存在平行熱橋(圖K-4)且平行熱橋之間的距離很小時,應一次同時計算平行熱橋的線傳熱系數之和。12厚樓板絕熱外墻室內室內圖K-4墻面平行熱橋示意圖計算“外墻—樓板”和“外墻—窗框”熱橋線傳熱系數之和應按下式計算:7線傳熱系數業可利用《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26-2010提供的二維穩態傳熱計算軟件計算。8外保溫墻體外墻和內墻交接形成的熱橋的線傳熱系數ψ_p、外墻和樓板交接形成的熱橋的線傳熱系數業、外墻墻角形成的熱橋的線傳熱系數火-c可近似取0。9建筑的某一面外墻(或全部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可先計算各個不同單元墻的平均傳熱系數,然后再依據面積加權的原則,計算某一面外墻(或全部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當某一面外墻(或全部外墻)的主斷面傳熱系數K均一致時,也可直接按本標準中式(K-1)計算某一面外墻(或全部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這時式(K-1)中的A是某一面外墻(或全部外墻)的面積,式(K-1)中的是某一面外墻(或全部外墻)的面積全部結構性熱橋的線傳熱系數和長度乘積之和。10單元屋頂的平均傳熱系數等于其主斷面的傳熱系數。當屋頂出現明顯的結構性熱橋時,屋頂平均傳熱系數的計算方法與墻體平均傳熱系數的計算方法相同,也應按本標準中式(K-1)計算。11外墻保溫符合下列條件時,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可按式(K-5)計算。保溫構造設計示意見圖(K-5)1采用外保溫;兒墻均達到本標準4.2.1條的保溫要求并完全包覆;3開敞式陽臺出挑部分的上下側、窗洞口外側四周均進行了保溫處理。式中:K——外墻平均傳熱系數[W/(m2·K)];K——外墻主斷面傳熱系數[W/(m2·K)];φ——外墻主斷面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應按墻體保溫構造和傳熱系數綜合考慮取值,其數值可按表K-1選取。表K-1外墻主斷面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中凸窗注:凸窗占外窗總面積的比例達到30%,外墻主斷面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按凸窗取值。凸窗頂板縱剖面內內外+兵健室外室外陽臺空間1建筑面積(A?),應按各層外墻外包線圍成的平面面積的總2建筑體積(V?),應按與計算建筑面積所對應的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層地面所圍成的體積計算。3換氣體積(V),當樓梯間及外廊不采暖時,應按V=0.60V?4屋面或頂棚面積,應按支承屋頂的外墻外包線圍成的面積5外墻面積,應按不同朝向分別計算。某一朝向的外墻面6外窗(包括陽臺門上部透明部分)面積,應按不同朝向和8陽臺門下部不透明部分面積,應按不同朝向分洞口面積。觸室外空氣的地板和不采暖地下室上部的地板。11凹凸墻面的朝向歸屬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凸出部分的長度(垂直于該朝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1.5m,該凸出部分的全部外墻面積應計入該朝向的外墻總面積;2)當凸出部分的長度大于1.5m時,該凸出部分應按各自實際朝向計入各自朝向的外墻總面積。1)當凹入部分的寬度(平行于該朝向的尺寸)小于5m,且凹入部分的長度小于或等于凹入部分的寬度時,該凹入部分的全2)當凹入部分的寬度(平行于該朝向的尺寸)小于5m,且凹入部分的長度大于凹入部分的寬度時,該凹入部分的兩個側面外墻面積應計人北向的外墻總面積,該凹入部分的正面外墻面積3)當凹入部分的寬度大于或等于5m時,該凹入部分應按各實際朝向計人各自朝向的外墻總面積。附錄M居住建筑節能設計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表氣候子區建筑面積地上m2、地下m2窗墻東西南北“標準”限值設計值(最大值)圍護結構部位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凸窗圍板傳熱系數設計值“標準”限值 分隔采暖與不采暖空間的戶門 陽臺門芯板 外門窗窗墻面積比≤0.2 圍護結構部位窗墻面積比傳熱系數[W/(m2·k)]陽臺陽臺門窗門芯板隔墻區門窗區門窗限值設計值限值設計值限值設計值限值設計值限值設計值限值設計值限值設計值限值設計值限值設計值限值設計值非采暖封閉陽臺陽臺和通房間之間的隔墻和門、窗的設置設置隔墻和門、窗,其傳熱東西南北設置隔墻和門、窗,其傳熱系數東西南北不設置隔墻和門、窗東 西 南一北 一圍護結構部位“標準”限值傳熱阻R[(m2·k)/W]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的外墻)附錄P居住建筑節能設計圍護結構權衡判斷表地上m2、地下m2窗墻面積比(最大值)東西南北體形系數(S)室內計算溫度(t)℃(樓梯間℃)室外平均溫度(t。)℃圍護結構部位圍護結構傳熱量外墻東西南北樓梯間陽臺門的門芯板外門窗朝向編號(類別)C東西南北非采暖封閉陽臺朝向編號(類別)5東西南北折合到單位建筑面積上單位時間內通過建筑物圍護結構的傳熱量qHT三W/m2折合到單位建筑面積上單位時間內建筑物空氣滲透耗熱量qHT建筑物耗熱量指標qH=HT+INT-9tH三W/m2“標準”規定的建筑物耗熱量指標限值建筑節能設計判定注:1變形縫內填滿保溫材料時,不計算變形縫墻的傳熱量。2表中未包括的傳熱量計算,需另補充表格。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引用標準名錄4《設備及管道絕熱設計導則》GB/T81756《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7《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強制性條文說明4建筑與圍護結構熱工設計 4.2圍護結構熱工設計 785.1一般規定 795.3采暖系統 825.4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 864.1.4建筑物體形系數是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積和外表面積所包建筑物的平、立面不應出現過多的凹凸。體形系數的大小對建筑能耗的影響非常顯著。體形系數越小,單位建筑面積對應的外表面積越小,外圍護結構的傳熱損失越小。從降低建筑能耗的筑功能。因此。如何合理確定建筑形狀,必須考慮本地區氣候條應權衡利弊,兼顧不同類型的建筑造型。盡可能地減少房間的外表4.1.4中的建筑層數分為四類,是根據目前大量新建居住建筑的種類來劃分的。如(1~3)層多為別墅、托幼、療養院,(4~8)層多為大量建造的住宅,其中6層板式樓最常見,(9~13)層多為高層板樓,14層以上多為高層塔樓。考慮到這四類建筑本身固有的特點,即低層建筑的體形系數較大,高層建筑的體形系數較計通則》中,(1~3)為低層,(4~6)為多層,(7~9)為中高層,10層及10層以上為高層。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兩者考慮如何分層的則》則主要考慮建筑使用的要求和防火的要求,例如6層以上的建筑需要配置電梯,高層建筑的防火要求更嚴等。從使用的角度講,本標準的分層與《民用建筑設計通則》的分層不同并不會給設計0.3的基礎上每增加0.01,能耗約增加2.4%~2.8%;每減少0.01,能耗約減少2.3%~3%。嚴寒地區如果將體形系數放寬,為了控制建筑物耗熱量指標,圍護結構傳熱系數限值將會變得很同時投入的成本太大。本標準適當地將低層建筑的體形系數放大到0.50左右,將大量建造的6(4~8)層建筑的體形系數控制在0.30左右,有利于控制居住建筑的總體能耗。同時經測算,建筑設計也能夠做到。高層建筑的體形系數一般在0.23左右。為了給建筑師更大的設計靈活空間,將嚴寒地區體形系數限值控制在0.25(≥14層)。寒冷地區體形系數控制適當放寬。本條文是強制性條文,一般情況下對體形系數的要求是必須滿足的。一旦所設計的建筑超過規定的體形系數時,則要求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并按照本章第4.3節的規定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審查建筑物的采暖能耗是否能控制在4.1.5窗墻面積比既是影響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也受建筑日照、采光、自然通風等滿足室內環境要求的制約(包括陽臺的透明部分)的保溫性能比外墻差很多,而且窗的四周與墻相交之處也容易出現熱橋,窗越大,溫差傳熱量也越大。因不同朝向的開窗面積,對于上述因素的影響有較大差別。綜值較小,主要是考慮居室設在北向時減小其采暖熱負荷的需要。大。由于目前住宅客廳的窗有越開越大的趨勢,為減少窗的耗熱也能夠實現。因此,將南向窗墻面積比嚴寒地區放大至0.45.寒冷地區放大至0.5。本標準中的窗墻面積比按開間計算。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有兩本條文是強制性條文,一般情況下對窗墻面積比的要求是必須滿足的。一旦所設計的建筑超過規定的窗墻面積比時,則要求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如選擇保溫性能好的窗框和傳熱系數等),并按照本章第4.3節的規定進行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者,夏天透過玻璃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熱是造成房間過熱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兩個因素在本章第4.3節規定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比也應該有所限制。從節能和室內環境舒適的雙重角度考慮,居住建筑都不應該過分地追求所謂的通透。4.2圍護結構熱工設計4.2.1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直接影響居住建筑采暖和空調的應根據建筑物所處的建筑氣候分區,確定建筑圍護結構合理的熱工性能參數。本標準按照5個子氣候區,分別提出了建筑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限值以及外窗玻璃遮陽系數的限值。確定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限值時不僅應考慮節能率,而嚴寒地區和寒冷地區的圍護結構傳熱系數限值,是通過對氣候子區的能耗分析和考慮現階段技術成熟程度而確定的。根據各個氣候區節能的難易程度,確定了不同的傳熱系數限值。我國嚴寒地區,在第二步節能時圍護結構保溫層厚度已經達到(6~小。因此需通過提高采暖管網輸送熱效率和提高鍋爐運行效率來爐效率每增加1%,則建筑物的耗熱量指標可降低要求1.5%左右,室外管網輸送熱效率每增加1%,則建筑物的耗熱量指標可降低要求1.0%左右,并且當鍋爐效率和室外管網輸送熱效率都提性關系。考慮到各地節能建筑的節能潛力和我國的圍護結構保溫同一氣候子區,采用相同的圍護結構限值的做法。對處于嚴寒和寒冷氣候區的50個城市的多層建筑的建筑物耗熱量指標的分析結果表明,采用的管網輸送熱效率為92%,鍋爐平均運行效率為70%時,平均節能率約為65%左右。此時,最冷的海拉爾的節能率為58%,伊春的節能率為61%。這對于經濟不發達且到目前建筑節能剛剛起步的這些地區來講,該指標是合適的。為解決以往節能標準中高層和中高層居住建筑容易達到節能將建筑物分別按照≤3層建筑、(4~8)層的建筑、(9~13)層的建筑和≥14層建筑進行建筑物耗熱量指標計算,分析中所采用的典型建筑條件見表1及表2。由于本標準室內計算溫度與原標準JGJ26-95有所不同,在本標準分析中,已經將原標準規定的1980~1981年通用建筑的耗熱量指標按照下式進行了折算。表1體形系數地區類別6層11層14層嚴寒地區寒冷地區表2窗墻面積比地區類別3層11層14層嚴寒地區南東西北寒冷地區南東西北嚴寒和寒冷地區冬季室內外溫差大,采暖期長,提高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對降低采暖能耗作用明顯。各個朝向窗墻面積比是指不同朝向外墻面上的窗、陽臺門的透明部分的總面積與所在朝向外墻面的總面積(包括該朝向上的窗、陽臺門的透明部分的總面積)之比。窗墻面積比的確定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同地區冬、夏季日照情況(日照時間長短、太陽總輻射強度、陽光人射角大小),季風影響、室外空氣溫度、室內采光設計標準以及外窗開窗面積與建筑能耗等因素。一般普通窗戶(包括陽臺門的透明部分)的保溫隔熱性能比外墻差很多,而且窗和墻連接的周邊又是保溫的薄弱環節,窗墻面積比越大,采暖和空調能耗也越大。因此,從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發,必須限制窗墻面積比。本條文規定的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和遮陽系數限值表中,窗墻面積比越大,對窗的熱工性能要求越高。窗(包括陽臺門的透明部分)對建筑能耗高低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窗的傳熱系數影響冬季采暖、夏季空調時的室內外溫差傳熱;另外就是窗受太陽輻射影響而造成室內得熱。冬季,通室內的太陽輻射熱以及減少窗或透明幕墻的溫差傳熱都是降低空在嚴寒和寒冷地區,采暖期室內外溫差傳熱的熱量損失占主本標準對窗的傳熱系數要求與窗墻面積比的大小聯系在一窗墻面積比,因此就會出現一棟建筑要求使用多種不同傳熱系數窗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在實際工程中處理起來并沒有大的困難。為簡單起見可以按最嚴的要求選用窗戶產品,當然也可以按不同要求選用不同的窗產品。事實上,同樣的玻璃,同樣的框型傳熱系數差別也可以很大。冬季時比較容易出現溫度較低的情況,一方面造成大量的熱量損尤其是靠近外墻的周邊地面更是如此。因此要特別注意這一部分在嚴寒地區周邊地面一定要增設保溫材料層。在寒冷地區周邊地面也應該增設保溫材料層。需要維持一定的溫度。另外增強地下室的墻體保溫,也有利于減小地面房間和地下室之間的傳熱,特別是提高一層地面與墻角交接部位的表面溫度,避免墻角結露。因此本條文也規定了地下室與土壤接觸的墻體要設置保溫層。本標準中表4.2.1-1~表4.2.1-5中周邊地面和地下室墻面的保溫層熱阻要求,大致相當于(2~6)cm厚的擠塑聚苯板的熱4.2.5.3為了保證建筑節能,要求外窗具有良好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7106-2008中規定在10Pa壓差下,每小時每米縫隙的空氣滲透量q:和每小時每平方米面積的空氣滲透量q?作為外門窗的氣密性分級指標。6級對應的性能指≤4.5m3/(m2·h)。4級對應的性能指標是:2.0m3/(m·h)<q,≤2.5m3/(m·h),6.0m3/(m2·h)<q?≤7.5m36.2.1條(強制性條文):“除方案設計或初步設計階段可使用冷負荷指標進行必要的估算之外,應對空氣調節區進行逐項逐時的冷條(強制性條文):“施工圖設計階段,必計算,對于每個房間的熱負荷或冷負荷仍然沒有明確的數據。為行計算而不是按照采暖或空調區域來計算。5.1.6據《住宅建筑規范》GB50368-2005第8.3.5條(強制性條文):“除電力充足和供電政策支持外,嚴寒地區和寒冷地區的居住建筑內不應采用直接電熱采暖?!苯ㄔO節約型社會已成為全社會的責任和行動,用高品位的電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而且,還產生大量溫室氣體(CO?),對保護地占有較高比例。近些年來由于采暖用電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致使接電熱進行集中采暖的方式。者選擇直接電熱方式自行進行分散形式的采暖。期內全部瞬時效率的平均值。本標準中規定的鍋爐運行效率是以整個采暖季作為統計時間的,它是反映各單位鍋爐運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它既和鍋爐及其輔機的狀況有關,也和運行制度等行效率為68%,買際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有些單位鍋爐房的鍋爐運行效率就已經超過了73%。本標準在分析鍋爐設計效率時,將運行效率取為70%。近些年我國鍋爐設計制造水平有了單位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本條件,只要選擇設計效率較高的鍋爐,合理組織鍋爐的運行,就可以使運行效率達到70%。本出了鍋爐設計效率達到70%時設計者所選用的鍋爐的最低設計效率,最后根據目前國內企業生產的鍋爐的設計效率確定表5.2.4的數據。發文《關于進一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意見》(建城[2005]220號),文件明確提出,“新建住宅和量表和散熱器恒溫控制閥,新建住宅同時還要具備分戶熱計量條件”。文件中樓前熱表可以理解為是與供熱單位進行熱費結算的依據,樓內住戶可以依據不同的方法(設備)進行室內參數(比如行業標準《供熱計量技術規程》JGJ173-2009中第3.0.1條(強制性條文):“集中供熱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必須安裝熱量計量裝置”;第3.0.2條(強制性條文):“集中供熱系統的熱量結算點必須安裝熱量表”。明確表明供熱企業和終端用戶間的熱量結算,應以熱量表作為結算依據。用于結算的熱量表由于樓前熱表為該樓所用熱量的結算表,要求有較高的精度2個以上熱表的讀數相加以代表整棟樓的耗熱量。對于既有居住建筑改造時,在不具備住戶熱費條件而只根據住戶的面積進行整棟樓耗熱量按戶分攤時,每棟樓應設置各自的5.2.13供熱系統水力不平衡的現象現在依然很嚴重,而水力不當熱網采用多級泵系統(由熱源循環泵和用戶泵組成)時,支路的比摩阻與干線比摩阻相同,有利于系統節能。當熱源(熱力題。環路壓力損失差意味著環路的流量與設計流量有差異,也就標準》JGJ132-2009中第11.2.1條規定,熱力入口處的水力平衡度應達到0.9~1.2。該標準的條文說明指出:這是結合北京地區的實際情況,通過模擬計算,當實際水量在90%~120%時,室溫在17.6℃~18.7℃范圍內,可以滿足實際需要。但是,由于設計聯環路壓力損失差值,要求應在15%之內。室外供熱管線較長,計算不易達到水力平衡。對于通過計算不易達到環路壓力損失差要求的,為了避免水力不平衡,應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否則出現不平衡問題時將無法調節。而且,靜態平衡閥還可以起到測量儀表的作用。靜態水力平衡閥應在每個人口(包括系統中的公共建筑在內)均設置。5.2.19鍋爐房采用計算機自動監測與控制不僅可以提高系統的1全面監測并記錄各運行參數,降低運行人員工作量,提高管理水平。2對燃燒過程和熱水循環過程能進行有效的控制調節,提高并使鍋爐在高效率下運行,大幅度地節省運行能耗,并減少大氣污3能根據室外氣候條件和用戶需求變化及時改變供熱量,提高并保證供暖質量,降低供暖能耗和運行成本。因此,在鍋爐房設計時,除小型固定爐排的燃煤鍋爐外,應采用計算機自動監測與控制。條文中提出的五項要求,是確保安全、實現高效、節能與經濟運行的必要條件。它們的具體監控內容分別為:1實時檢測:通過計算機自動檢測系統,全面、及時地了解鍋和調節滯后。全面了解鍋爐運行工況,是實施科學調控的基礎。2自動控制:在運行過程中,隨室外氣候條件和用戶需求的變化,調節鍋爐房供熱量(如改變出水溫度,或改變循環水量,或改變供汽量)是必不可少的,手動調節無法保證精度。計算機自動監測與控制系統,可隨時測量室外的溫度和整個熱網的需求,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通過調節投入燃料量(如爐排轉速)等手段實現鍋爐供熱量調節,滿足整個熱網的熱量需求,保證供暖質量。3按需供熱:計算機自動監測與控制系統可通過軟件開發,配置鍋爐系統熱特性識別和工況優化分析程序,根據前幾天的運行參數、室外溫度,預測該時段的最佳工況,進而實現對系統的運4安全保障:計算機自動監測與控制系統的故障分析軟件,可通過對鍋爐運行參數的分析,作出及時判斷,并采取相應的保護全供熱。5健全檔案:計算機自動監測與控制系統可以建立各種信息數據庫,能夠對運行過程中的各種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并根據需要打印各類運行記錄,儲存歷史數據,為量化管理提供了物質基礎。5.2.20本條文對鍋爐房及熱力站的節能控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設置供熱量控制裝置(比如氣候補償器)的主要目的是對供熱系統進行總體調節,使鍋爐運行參數在保持室內溫度的前提下,隨室外空氣溫度的變化隨時進行調整,始終保持鍋爐房的供熱量與建筑物的需熱量基本一致,實現按需供熱;達到最佳的運行效率和最穩定的供熱質量。設置供熱量控制裝置后,還可以通過在時間控制器上設定不同時間段的不同室溫,節省供熱量;合理地匹配供水流量和供水溫度,節省水泵電耗,保證恒溫閥等調節設備正常工作;還能夠控制一次水回水溫度,防止回水溫度過低減少鍋爐壽命。由于不同企業生產的氣候補償器的功能和控制方法不完全相同,但必須具有能根據室外空氣溫度變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