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國前期(1912-1919),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這一時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黑暗、混亂的時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發展時期。政治經濟思想文化(1)改革與革命:清政府開展“新政”,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2)維護共和:北洋軍閥對內獨裁,對外投靠帝國主義,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了一系列革命運動。(3)對外交往: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民族工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2)社會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國的物質生活和禮儀風俗朝著文明、開化的方向發展。(1)社會思潮: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實業救國”和民主科學等思潮風起云涌,激蕩全國。(2)時代序曲: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后期馬克思主義傳播,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第18課辛亥革命課程標準1.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2.理解辛亥革命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歷史局限性。學習目標1.聯系時代背景,運用唯物史觀認識辛亥革命發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2.立足時空觀念,梳理辛亥革命的歷程;運用史料實證了解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作出正確的歷史解釋。3.運用唯物史觀認識辛亥革命的成功之處及局限性;了解辛亥革命中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挽救民族危亡進行的探索,感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奮斗精神。4.核心概念:清末新政、三民主義、武昌起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知識點一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1.客觀形勢(1)清末“新政”(2)預備立憲(1906—1911)①原因:革命運動高漲,為了遏制革命。②過程③結果:不少立憲派人士認識到清政府實無誠意推行立憲,轉而支持革命。2.主觀條件(1)經濟: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增強。(2)組織團體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興中會政黨1905年,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在日本東京創建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3)思想(4)革命實踐:孫中山組織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徐錫麟、秋瑾等組織起義,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沉重打擊了清政府。透析教材閱讀教材第一子目“歷史縱橫”欄目,分析清末新政有何影響?提示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為維護君主統治,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進行的漸進式改革,但改革結果適得其反,客觀上為辛亥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圖解歷史三民主義知識點二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武昌起義2.中華民國建立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目的為防止袁世凱專權,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時間1912年3月11日內容主權在民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自由平等國民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三權分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責任內閣制國務員須副署臨時大總統公布的法律及命令意義實際上確立了責任內閣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透析教材閱讀教材第二子目“歷史縱橫”欄目,思考:四川保路運動的歷史意義。提示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清王朝在四川的統治開始土崩瓦解;成為點燃武昌起義的導火線,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點撥1.正確認識責任內閣制內閣一般由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幾個政黨聯盟的領袖人物組成,其首腦稱總理或首相。對議會負責;總理對總統要辦的事項如不同意,可以駁回;總統頒布命令須由總理副署才能生效。2.正確認識《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明確宣布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體現了民主的精神,具有歷史進步性;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旨在限制袁世凱的權力,體現因人設法的色彩,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識點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圖解歷史辛亥革命的五個“第一”主題一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有秩序之革命材料1900年以后,紳士在城里辦商會、學校,建立各種組織,結社非常普遍,“社會”極為普遍地成為其總稱。從1902年起,報刊中“社會”的使用次數開始增加,逐漸取代更具有傳統政治色彩的“群”。伴隨“社會”一詞的風行,時人開始思考如何進行政治變革和社會改造。部分革命黨員意識到自己是“中等社會”的代表,必須以“下等社會”為依托,為根據地,并自信有能力領導“下等社會”進行“有秩序之革命”。——據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等整理解讀提取材料關鍵信息,如“紳士”“結社”“報刊”等,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思考:根據材料,概括20世紀初“社會”一詞逐漸取代“群”的原因。結合所學,列舉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領導“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舉措。提示原因:“社會”比“群”理念更新(或具有更少傳統政治色彩);報刊的宣傳;紳士的推動。舉措:建立革命組織;進行革命宣傳;提出三民主義;發動武裝起義。1.唯物史觀——清末“新政”的影響2.唯物史觀——辛亥革命爆發的“必然性”與“偶然性”主題二辛亥革命與社會轉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材料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廢除了絕對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權力……是革命黨人將權力關進牢籠的一次勇敢的、大膽的嘗試。——楊天石《帝制的終結》材料二圖一《女子革命軍赴前敵》圖二《但聞心語響》圖三《中華民國將來之希望》解讀提取材料關鍵信息,如“限制最高權力”“女子革命軍”“金銀銅鐵”等,結合所學回答即可。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目的,并說明其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漫畫宣傳史事的進步性。提示(1)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凱權力;根本目的:維護民主共和制度。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從法律上宣告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成為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一座豐碑。(2)進步性: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經濟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社會風俗的變革;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1.唯物史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特點及評價維度闡釋特點(1)為限制袁世凱的權力,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2)為加強對袁世凱的監督,進一步擴大了參議院權力(3)為防止袁世凱破壞臨時約法,規定了極其嚴格的修改程序評價進步性(1)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派希望在中國實現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愿望(2)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在客觀上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3)促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局限性(1)它掩蓋了階級的不平等,廣大勞動人民并沒有真正獲得民主權利(2)由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限制袁世凱權力的目的是很難實現的2.歷史解釋——辛亥革命推動近代中國社會的轉型知識體系學科術語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了主權在民、民族平等等原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2.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3.辛亥革命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百家爭鳴清帝退位《清帝遜位詔書》這個中國版的“光榮革命”,就其憲法義理上看,所表現出的核心原則是和平原則。和平與暴力相對立,與戰爭相對立,面對著中華民國肇始之際的革命激進主義,清王室最終選擇了以和平遜位的方式,將統治權轉讓給未來的共和政體,由此避免了頻仍不斷的戰爭烽火和生靈涂炭。——高全喜《政治憲法學視野中的〈清帝遜位詔書〉》解讀《清帝遜位詔書》發布表明清王朝統治結束,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避免了暴力和戰爭帶來的破壞;有利于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與發展。情境閱讀晚清經濟政策清末新政時期部分商務法規、章程內容商會簡明章程(1904年)商務繁富之區設立商務總會,商務發達稍次之地則設商務分會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規定享有的權利和應遵循的通行規則等公司律(1904年)規定公司的創辦程序、組織形式與經營方式,商辦公司與官辦公司、官商合辦公司“享一體保護之利益”獎給商勛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機器者,獎以三等至一等商勛,賞加四品至二品頂戴華商辦理農工商實業爵賞章程(1907年)凡集股創辦企業的華商,根據資本額多少,可分別獲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賞——摘編自朱英《晚清經濟政策與改革措施》等解讀清末新政通過組織商會、制定商律、對商人授予商勛和爵位等措施振興商務,進而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會地位。感悟與思考記錄點滴心得培養歷史學科素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表是晚清某著名記者的求學大事記。這樣的求學經歷最主要得益于()求學經歷主要內容初入學為生員歲經兩考,名列第一,補廩生考入山東客籍高等學堂兼學中西課程,熟練運用英語通過京師學部考試授予舉人出身考入京師大學堂學習土木工程專業A.洋務運動 B.清末新政C.中華民國建立 D.新文化運動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該記者的求學經歷主要包括考入山東客籍高等學堂、京師大學堂等新式學校,兼學中西課程,熟練運用英語,授予舉人出身,與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相符,故選B項;京師大學堂創辦于1898年,排除A項;中華民國建立于1912年,與材料“晚清”相悖,排除C項;新文化運動發生于中華民國成立后,排除D項。2.(2023·惠州高一上期末)孫中山在廣州起義流產而逃亡國外期間,認真研讀了資產階級社會政治學說,實地考察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始知徒致國家富強、民權發達如歐洲列強者,猶未能登斯民于極樂之鄉也……猶有社會革命之運動也。余欲為一勞永逸之計。”為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義 B.民生主義C.民主主義 D.民權主義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孫中山實地考察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后,目睹了西方國家貧富分化嚴重的現象,主張把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結合,因此提出平均地權、節制資本、關注民生,即民生主義,故選B項;民族主義是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對中國的專制統治,排除A項;民主主義是指人民有參與國事或對國事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排除C項;民權主義是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排除D項。3.(2023·湖南學業水平考試)為防止袁世凱專權,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A.《清帝遜位詔書》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民國憲法》答案B解析為防止袁世凱專權,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中華民國項。4.(2023·新疆學業水平考試)“辛亥革命的偉大在于它不僅推翻了一個王朝,而且也在于它使得一切恢復帝制的嘗試都只能成為曇花一現的鬧劇。”這說明辛亥革命()A.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B.提出了科學的革命綱領C.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D.完成了民族獨立的任務答案A解析據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故選A項;材料未涉及革命綱領,排除B項;辛亥革命沒有廣泛發動人民群眾,排除C項;辛亥革命未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排除D項。5.有學者指出,同盟會規定革命宗旨為“三民主義”,不過同盟會成員中,持“一民主義”者有之,持“二民主義”者亦有之。在東京總部,甚至因政見歧異,派別活動日漸明顯。據此可知,辛亥革命()A.缺少可靠廣泛的社會基礎B.缺乏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C.遭到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D.沒有旗幟鮮明的革命綱領的指導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同盟會組織比較混亂,說明辛亥革命的組織基礎不嚴密,故選B項;材料主旨是辛亥革命的組織基礎,而非社會基礎,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辛亥革命的外部條件,排除C項;辛亥革命有旗幟鮮明的革命綱領,排除D項。6.(2023·廣西學業水平考試)1912年,前清官員惲毓鼎到大舞臺看戲,“上流社會人垂辮者,唯余等一桌而已”。不久,其友人俱已剪辮,惲毓鼎“日受刺激”,只好剪掉辮子。這說明了()A.政治變革促進習俗改變B.現代交際融入上流社會C.五四運動沖擊了舊禮教D.戲劇推動新思想的傳播答案A課時精練[分值:60分]1.1903年,清政府設立商部,并以“通商惠工,為古今經國之要政,急應加意講求”為由,修訂商律。這一措施()A.沖破了封建主義的藩籬B.擺脫了外國資本的控制C.促進了洋務企業的壯大D.突破了重農抑商的束縛答案D解析據材料可知,清政府設立商部,修訂商律,發展商品經濟,從國家層面突破了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的束縛,故選D項;“沖破”說法錯誤,排除A項;清末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B項;洋務運動在甲午中日戰爭后就已經宣告破產,排除C項。2.(2024·東莞高一上期末)孫中山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一文中指出:“一旦我們革新中國的偉大目標得以完成,不但在我們的美麗的國家將會出現新紀元的曙光,整個人類也將得以共享更為光明的前景。”為此,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A.倡導“扶清滅洋” B.推進立憲運動C.推行清末“新政” D.建立共和政體答案D解析據所學可知,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為了革新中國,主張建立共和政體,故選D項;據所學可知,“扶清滅洋”是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立憲運動是清末“新政”的主要內容,而非革命黨人的活動,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推行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政治活動,而非革命黨人的活動,排除C項。3.清末立憲派代表張謇抨擊清政府“名為立憲,實則專制。以立憲之名,行專制之實”。他所針對的清政府措施是()A.編練新軍 B.獎勵實業C.廢除科舉制 D.組織“皇族內閣”答案D解析“以立憲之名,行專制之實”與預備立憲中組建的皇族內閣相符,故選D項;編練新軍是軍事改革,與立憲無關,排除A項;獎勵實業為清末新政經濟方面的內容,排除B項;廢除科舉制為清末新政教育方面的內容,排除C項。4.(2023·深圳高一下期末)清朝宣布鐵路國有后,向外國銀行借款筑路,引發民眾對路權受損的擔憂。有民謠稱:“銀子湊了萬萬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憐的莊稼漢,一兩糧也出這項錢。要辦路因為哪一件?怕的是外國占路權。”據此可知()A.革命思想已占主流地位B.愛國意識推動保路運動C.保守觀念阻礙對外開放D.重農抑商激化社會矛盾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國人積極辦路是因為怕外國占路權,這種愛國意識推動了保路運動,故選B項;材料主旨是保路運動興起的原因,而非革命思想,排除A項;材料說明保路運動是為了中國自主修筑鐵路,而非保守觀念,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重農抑商,排除D項。5.長沙海關稅務司偉克非在武昌起義前寫給總稅務司安格聯的信中說:“毫無疑問,大多數老百姓是希望換個政府的,不能說他們是革命黨,但是他們對于推翻清朝的嘗試是衷心贊成的。”這段話可以用來說明()A.英國在華的間諜活動B.西方列強對華政策的轉變C.武昌起義的社會基礎D.辛亥革命爆發具有偶然性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晚清政府的腐朽使得武昌起義前夕大多數老百姓贊成推翻清政府,可見清政府已喪失民心,故選C項;材料屬于英國官員的工作匯報而非在華間諜活動,排除A項;材料末涉及西方列強對清政府的態度,排除B項;材料中百姓對清政府的不認可使辛亥革命爆發具有必然性,排除D項。6.讀如圖,圖中文字為:“廣東之北伐隊現已陸續開至上海,均系廣東之潮兵。現在蘇浙民軍已均調至。廣東潮兵來上海者約萬余人,現正預備軍士皮衣,以備議和不成即日北上云。”這折射出當時()A.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B.督撫推進“東南互保”C.辛亥革命各方力量膠著D.國共兩黨合作準備北伐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各地軍閥陸續到達上海,等待南北議和的結果,以備議和不成,為北上做準備,體現了當時各派力量之間的膠著,C項正確;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是在鴉片戰爭期間,排除A項;“東南互保”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排除B項;國共兩黨合作準備北伐是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排除D項。7.(2023·保定高一上月考)梁啟超認為,辛亥革命后的中國“就像經過商周之間的革命,不會退回到部落酋長的世界;就像經過秦漢之間的革命,不會退回到貴族階級的世界。所以從歷史上看來,是有空前絕后的意義”。可作為上述觀點佐證的是,辛亥革命()A.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結束了中國的專制制度C.實現了國人救亡圖存的意愿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務答案A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共和政體,故選A項;“專制制度”概念混淆,應為“君主專制制度”,排除B項;“實現了”不符合史實,辛亥革命后,帝國主義勢力依然盤踞在中國,排除C項;辛亥革命未能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務,排除D項。8.(2023·上饒高一下期末)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在回憶錄中寫道:“辛亥革命以孫中山先生的解職和袁世凱的登臺而結束,實際上是失敗了。”這里的“失敗了”是指辛亥革命沒有()A.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 B.制定民主憲法C.建立民主共和制政體 D.廢除封建帝制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的手中,并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故選A項;孫中山解職前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排除B項;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制政體,排除C項;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排除D項。9.(2024·運城高一上期末)梁啟超曾說“現在咱們中華民國,雖然不過一個十歲小孩……從今以后,任憑他哪一種異族……若再要來打那統治中國的壞主意,可斷斷乎做不到了。任憑什么人……若再要想做中國皇帝可是海枯石爛不會有這回事了。”這段話表明,辛亥革命后()A.梁啟超由維新派轉變為革命派B.國人民族、民主意識增強C.中華民國的政權得到有效鞏固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國人既反對異族侵略也反對帝制,這說明其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故選B項;材料強調的是梁啟超對當時政治思想的評價,而非其自身的立場發生轉變,排除A項;“中華民國的政權得到有效鞏固”,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材料不僅強調民主、共和觀念,還強調了民族意識,排除D項。10.(2023·南通高一下期末)如圖漫畫《愿人人以此自繩》,發表于1916年7月4日《新聞報》。畫面中,一群不同階層的人被一根繩索約束在一起,而繩索勾勒出“約”字樣。該漫畫表達的時代訴求是()A.建設民主政治 B.推翻北洋軍閥統治C.沖破禮教束縛 D.廢除列強在華特權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約”指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畫面中不同階層的人都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約束之下,說明民眾渴望建設民主政治,故選A項。11.(2023·重慶長壽區高一下期末)1905—1907年間中國思想界掀起了一場大論戰。一方認為滿清政府是“四萬萬中國人的政府”,他們否認清朝統治下民族壓迫的存在,因此不應被推翻,只需要監督和改良;另一方強調清政府一貫推行民族高壓政策,自鴉片戰爭以來,清政府已經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以上辯論的焦點是()A.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是否合理B.清政府是否淪為列強的工具C.如何針對政治體制進行改良D.是否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答案D解析據材料可知,雙方對于是否推翻清政府存在分歧,故選D項;根據材料可知,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是否合理是他們采取措施的依據,不是爭論的焦點,排除A項;清政府是否淪為列強的工具也是采取措施的依據,排除B項;改良只是材料中一方主張的措施,排除C項。12.(2023·新課標卷,29)1910年,長沙爆發搶米風潮。具有地方議會性質的湖南諮議局致電軍機處,請求朝廷撤換處置失當的巡撫,諮議局議長和士紳聯名致電湖廣總督瑞澂。瑞澂認為該士紳等“跡近干預”,上奏朝廷:“巡撫乃系疆臣,用舍尤應欽定。”這表明()A.新政強化了清廷權威B.諮議局架空了督撫權力C.地方勢力控制了官場D.士紳階層民主意識增強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當時正值清末“預備立憲”時期,諮議局在各省逐漸建立,士紳聯合諮議局對朝政提出建議,說明士紳階層民主意識增強,D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清末新政在推行過程中激化了社會矛盾,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只有推翻這個政府,中國才有希望,這不利于強化清廷權威,故A項錯誤;據材料“諮議局議長和士紳聯名致電湖廣總督”可知諮議局并未架空督撫權力,故B項錯誤;“巡撫乃系疆臣,用舍尤應欽定”說明官員仍由清政府任命,而非地方勢力,C項錯誤。13.下表為1912年關于民族問題的相關闡述。這說明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內蒙古喀喇沁親王:“數百年來,漢蒙久成一家……共和新立,五族一家……我蒙同系中華民族,自宜一體出力,維持民國。”九世班禪:“盡釋前嫌……一心想中國往好處走……建設一個五族共助、財政富足、民生安樂的中國。”A.維護國家統一成為時代命題B.各民族平等得以實現C.反對帝國主義成為各界共識D.民主共和觀念不斷傳播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是曰民族之統一”“自宜一體出力,維持民國”“建設一個五族共助、財政富足、民生安樂的中國”可知,以上三人都在強調國家統一,A項正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平等得以實現,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反帝,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國家統一,不是民主共和觀念傳播,排除D項。14.1912年1月,列寧起草了一份決議,提到辛亥革命“將給亞洲帶來解放并將破壞歐洲資產階級的統治”“俄國無產階級懷著極大的熱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視著中國革命人民獲得的成就”。這表明,列寧認為()A.辛亥革命與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質B.孫中山領導的政黨代表無產階級利益C.共產國際的指導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D.辛亥革命沖擊了殖民主義在亞洲的統治答案D解析題干內容述及了列寧對辛亥革命作用的肯定,但沒有涉及革命的性質問題,排除A項;“孫中山領導的政黨代表無產階級利益”說法錯誤,排除B項;辛亥革命發生于1911年,共產國際成立于1919年,排除C項。15.(2023·淄博高一下期末)右圖《體操器具》刊登于1913年《兒童教育畫》,用體操器械啞鈴9只和球桿14支搭成五色旗和九星旗。該圖隱喻的主題應是()A.武昌起義得到了積極響應B.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C.強身健體以鞏固革命成果D.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答案C解析該圖隱喻強身健體來維護革命的成果,故選C項;武昌起義的時間是19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愿放棄交社保承諾書
- 著作權授權協議書
- 靜脈治療護理進修報告
- 店門面裝修合同范本
- 2025年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試題匯編
- 2025年醫保知識考試題庫:報銷流程專項試題解析大全
- 2025年交通違法處罰程序培訓考試試題
- 飛鶴奶粉質量管理
- 藝術機構合作合同范本
- 鼓脹的中醫護理方案優化
- 2024-2025年度統編版(2024)小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教學工作總結(共三套)
- 2024年常德市農商銀行系統招聘筆試真題
- 江蘇2025年03月南京市建鄴區公開招考5名政府購崗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GB/T 320-2025工業用合成鹽酸
- 《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2025版)
- 中華武術-太極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 2025屆廣東省江門市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海關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
- 2025春夏童裝童鞋行業趨勢白皮書
- 產品研發進度管理與風險評估方案
- 第6課 隋唐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