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復習地圖突破(解析版)_第1頁
期中復習地圖突破(解析版)_第2頁
期中復習地圖突破(解析版)_第3頁
期中復習地圖突破(解析版)_第4頁
期中復習地圖突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期中復習地圖突破

內容預覽

Part01必記教材地圖...................................................................................1

Part02填圖突破.........................................................................................15

Part01必記教材地圖

1、天體系統

2、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第1頁共50頁.

3、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圖

4、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5、地球儀

第2頁共50頁.

6、緯線和緯度

7、經線和經度

第3頁共50頁.

8、半球的劃分

9、五帶的劃分

第4頁共50頁.

10、經緯網圖

11、方向

第5頁共50頁.

12、方向

13、比例尺

第6頁共50頁.

14、圖例

15、遙感影像地圖

第7頁共50頁.

16、海拔與相對高度

17、陸地地形

第8頁共50頁.

18、等高線地形圖

19、山谷和山脊

20、分層設色地形圖

第9頁共50頁.

21、地形剖面圖

第10頁共50頁.

22、中國的位置

23、中國的疆域

第11頁共50頁.

24、中國的鄰國

25、南海諸島

第12頁共50頁.

26、釣魚島

27、中國的行政區劃

第13頁共50頁.

28、中國人口的分布

29、民族的構成

第14頁共50頁.

30、中國的民族分布

Part02填圖突破

1.讀太陽系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第15頁共50頁.

(1)請寫出下列數碼所代表的行星名稱:①、③、⑤、⑦。

(2)地內行星(運行軌道在地球運行軌道和太陽之間的行星)在繞日運行的時候恰好處在太陽和地球之間,

三者排成一條直線時,就會發生凌日現象。圖中數碼所代表的行星,可能出現凌日現象的是(填數

碼)。

(3)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軌道上運行,則會發生的現象有()

A.變為寒冷的“冰球”B.體積將會變小C.變為炎熱的“火球”D.大氣層將會

消失

(4)八顆行星的公轉具有同向性、和的特征。

【答案】1.(1)水星地球木星天王星

(2)①②

(3)A

(4)共面性近圓性

【解析】1.本題以太陽系模式圖為材料,考查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1)太陽系的八大星系按照距太陽的距離由近到遠排列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

星、海王星。故①為水星,③為地球,⑤為木星,⑦為天王星。

(2)圖中③為地球,凌日現象僅在地內行星中出現,所以僅有水星與金星會出現,即①②。

(3)海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受到的太陽光熱最少,如果地球在海王星的軌道上運行,就會變成寒

冷的“冰球”,A正確,C錯誤;體積和大氣層不會因為與太陽的距離變化而變化,BD錯誤,選擇A。

(4)八大行星繞日公轉具有同向性(公轉方向相同)、近圓性(公轉軌道接近圓)及共面性(幾乎在同一

個平面)三大特征。

2.讀太陽系示意圖(北極上空俯視),回答下列問題。

第16頁共50頁.

(1)寫出圖中代表地球的字母。

(2)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位于軌道和軌道之間。

(3)圖中所示宇宙空間范圍內共包括級天體系統,其中最高一級天體系統是,其中心天體是。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與其所處的宇宙環境關系密切,此圖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環境是。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幾個自身條件中,此圖反映出來的是。

【答案】2.(1)C

(2)火星木星

(3)兩太陽系太陽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相對安全的宇宙環境中

(5)日地距離適中,有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條件

【解析】2.本題以太陽系示意圖(北極上空俯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太陽系各大行星分布等相關知識

點,考查學生識記和讀圖能力。

(1)由圖可知,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因此C是地

球。

(2)由圖可知,小行星帶位于D火星和E木星軌道之間。

(3)圖中包括太陽系、地月系兩級天體系統,最高級的是太陽系,中心天體是太陽,低一級的是地月系,

中心天體是地球。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有:適宜的日地距離,適宜的大氣層,充足的水資源,適宜的重力,穩定

的宇宙環境,強大的磁場等。而此圖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環境是大小行星運動軌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

相對安全的宇宙環境中。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自身條件有適宜的日地距離,適宜的大氣層,充足的水資源,適宜的重力,圖

中反映的是日地距離適中,有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條件。

第17頁共50頁.

3.讀“太陽系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行星名稱:B,D,E。

(2)圖中字母E所表示的行星,從結構特征來看屬于行星。

(3)行星H與地球相比,不能產生生命物質條件最主要的原因表現在。

【答案】3.(1)木星天王星火星

(2)類地

(3)地球日地距離適中,有著適宜的溫度條件,H海王星距離太陽太遠,接受的太陽輻射量小,溫度太低,

不適合生命存在。

【解析】3.本題以太陽系示意圖為材料,共設置三道小題,涉及太陽系的結構、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等知

識點,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1)觀察圖中信息可知,該天體系統是太陽系,而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按照距離由近到遠依次為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而圖中現實行星BDE分別位于第5、7、4位,因此名稱為:B是木

星,D是天王星,E是火星。

(2)根據所學知識,結合題1結論可知,圖中E行星所表示的是火星,八大行星分為類地行星(包含水星、

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包含土星和木星)、遠日行星(包含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火星屬于類地行

星。

(3)地球日地距離適中,有著適宜的溫度條件,海王星距離太陽太遠,接受的太陽輻射量小,溫度太低,

不適合生命存在。

4.【太空·探索】

材料一:2021年我國“祝融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

成功,2023年6月4日成功返回。在此過程中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熱愛太空探索的中學生洋洋激動地與

美國紐約的叔叔分享這件事。

材料二:人類進行宇宙空間探索,既可以探索宇宙環境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又可以帶動航天技術

第18頁共50頁.

的綜合發展。

(1)圖1的A-H八大行星中,是我們的家園地球,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

的是。

A.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B.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C.太陽系總星系銀河系地月系D.總星系太陽系銀河系地月系

(2)請你簡要列舉兩例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①,②。

(3)請你描述兩點人類太空探索的意義。①,②。

【答案】4.(1)DB

(2)中國于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2003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載

人飛船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

(3)給人們提供各種信息通信手段進行天氣預報等等

【解析】4.本題以太空探索為主題,設置3個小題,涉及地球的宇宙環境和太空探索的成就及意義等內容,

重點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D是我們的共同家園-地球。最低一級天體系統是地月系,比地月系高一級

天體系統是太陽系,比太陽系再高一級的天體系統為銀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級的天體系統為總星系,

因此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B正確,

ACD錯誤。故選B。

(2)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甘肅的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發射

衛星的國家。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實現又一個重大突破:楊利偉升空,中國打破蘇美壟斷,成為世

界上第三個能實現獨立自主載人航天的國家。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實現一個突破:首次出艙行走,由

翟志剛完成。中國航天機構還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2013年,中國成功著陸月球,并連續進

行了三次月球探測任務,為未來深空太空探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人類在太空中探索,一是可以通過探索宇宙,向宇宙發射衛星,給人們提供各種信息通信手段,還能

進行天氣預報。二是人類通過探究宇宙,可以向宇宙發射太空航天器,還可以尋找地球以外的家園。三是

通過建立太空空間站,人們可以在太空中進行各種高科技研究,為人類提供科技支持等。

第19頁共50頁.

5.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地球儀是我們學習地理的工具,地球儀上有很多點和線,根據圖中的提示,寫出這些點和線的名稱。

A,B,C,D,E。

(2)長度約4萬千米,人們往往用它來表示地球的大小,我是地球的()

A.表面積B.赤道半徑C.極半徑D.最大周長

【答案】5.(1)地軸緯線南極經線北極

(2)D

【解析】5.(1)讀圖可知,地球自轉軸為地軸,A是地軸;緯線是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B是緯線;地軸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是南極,C是南極;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是經線,

D是經線;地軸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是北極,E是北極。

(2)赤道的周長約4萬千米,是地球最大的緯線圈,故D正確。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赤道半徑為

6378千米、極半徑為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6.請識圖,填出圖片代表的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并排序。

(1)序號A是,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此圖代表人類認識地球的階段。

(2)序號B是“如張蓋,如棋局”,是人類認識地球階段。

(3)序號C是地球,是人類地球是一個球體階段。

(4)序號D是太陽和月亮,是人類根據太陽和月亮形狀地球也是球體的階段。

第20頁共50頁.

(5)人類認識地球的正確過程:

【答案】6.(1)麥哲倫環球航行實踐

(2)天圓地方直觀

(3)衛星照片確證

(4)推測

(5)B→D→A→C

【解析】2.本大題以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圖片為材料,涉及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及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相

關內容,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區域認知的素養。

(1)據圖可知,A是麥哲倫環球航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

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代表人類認識地球的實踐階段。

(2)古代人活動范圍有限,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為整個大地也是平

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著的一口巨大的鍋,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即“天圓地方”。因此,

序號B也是人類直觀認識地球的階段。

(3)20世紀,人類進入太空,從太空中觀察地球,并且從人造衛星上拍攝了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

球體,經過精確測量,現在人們認識到地球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赤道部位略鼓的不

規則球體。這一階段是人類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的階段。

(4)后來人們根據太陽、月亮的形狀,以及生活中的許多現象,例如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后消

失等,推測地球是一個球體。這一階段是人類根據太陽和月亮形狀推測地球也是球體的階段。

(5)由于受觀測條件和科學技術的限制,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從天圓地方→太陽、月亮

→麥哲倫環球航行→地球的衛星照片,后來證實了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的不規則球體。因此人類認識

地球的正確過程應該是B→D→A→C。

7.讀地球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第21頁共50頁.

(1)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地球的真實形狀是

(2)地球儀上,D指示的線叫作線,在地圖上指示方向。

(3)圖中緯線B、C、E、F的名稱分別是BCEF

(4)國際上習慣用和這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答案】7.(1)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經南北

(3)南回歸線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

(4)20°W160°E

【解析】7.本題以地球儀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到地球的形狀、經緯線的特點、半球的劃分等相關知識點,

考查學生對地球儀的掌握程度。

(1)經過精確測量,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讀圖可知,A表示南極點,G表示北極點,D表示經線,連接南北兩極點,經線在地圖上指示南北方

向。

(3)圖中緯線B為南回歸線(緯度度數為23.5°S),C為赤道(緯度度數為0°),E為北回歸線(緯

度度數為23.5°N),F為北極圈(緯度度數為66.5°N)。

(4)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所組成的經線圈,東半球的范圍是20°W-0°-160°E,西半球的范

圍是160°E-180°-20°W。

8.【地理實踐,學具制作】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下面是小明同學制作簡易地球儀的過程。閱讀

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學具名稱:簡易地球儀

材料乒乓球、鐵絲、膠布、彩筆等

制作步驟:

第一步:如甲圖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紅筆畫上一個圓圈,即a線。

第22頁共50頁.

(1)圖中a線代表,該線是一條(填“經線”或“緯線”)。

第二步:如乙圖所示,將鐵絲彎成半圓,所彎的半圓要比乒乓球略大。

(2)圖中d代表,這根軸與水平面成度的夾角。

第三步:如丙圖所示,在乒乓球b、c兩處各鉆一個小孔,將d從乒乓球小孔中穿過,然后在d的末

端用膠布裹幾圈,這樣可以將乒乓球固定在d的中間,同時乒乓球又可以轉動。

(3)圖中b代表。

(4)小明制作的這個簡易地球儀半徑只有2厘米。請你用兩個數據描述地球的實際大小:。

【答案】8.(1)赤道緯線

(2)地軸66.5

(3)北極點

(4)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解析】8.本題以制作簡易地球儀的過程及文字信息為材料,涉及地球儀的認識、地球的大小等知識點,

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調動及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素養。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儀。

甲圖中a是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最大緯線圈,為赤道。

(2)撥動地球儀,可以看到它是繞著一根軸在轉動,這根軸代表d地軸。事實上,地球并不存在這根軸,

它是人們假想的軸。這根軸是傾斜的(相對于地平面),與水平面成66.5°的夾角。

(3)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兩極。其中,對著北極星方向的點叫b北極點,是地球上的最北點。

與北極對應的點叫c南極點,是地球的最南點。

(4)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極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9.圓弧形經緯網判讀

①:半球(南北半球)半球(東西半球)緯度(高、中、低緯)

丁:半球(南北半球)半球(東西半球)緯度(高、中、低緯)

第23頁共50頁.

A:半球(南北半球)半球(東西半球)緯度與緯度分界

【答案】9.(70°N,170°W)北西高(80°S,150°E)北東中(60°N,

60°W)北西中高

【分析】9.本題以地球地圖為材料,涉及經緯網,半球位置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思

維的素養。

由圖可知,圖示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一句經緯網的判讀,①(70°N,170°W),北半球;東西半球

的分界線是20°w向東到160°E,所以西半球;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所以

①是高緯度。丁是以南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順時針轉,經度變大,是東經,所以是(80°S,150°E),北

半球,東半球,中緯度;A(60°N,60°W),北半球,西半球,中高緯度的分界線。

10.讀經緯網圖,回答下列為題.

(1)寫出圖中A、B、C三點的地理坐標:A,B,C。

(2)從東西半球的劃分來看,A、B、C三點中,位于東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

(3)圖中A點位于B點的方向,此圖是根據來辨別方向的。

【答案】10.(1)(60°W,60°N)(0°,0°)(40°E,40°S)

(2)BCA

(3)西北經緯網

【解析】10.本題以經緯網圖為材料,涉及經緯網定位、東西半球的判讀、經緯網定向等知識點,考查學

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1)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

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

第24頁共50頁.

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讀圖可知,圖中A點的地理坐標為(60°N,60°W),

B點的地理坐標為(0°,0°),C點的地理坐標為(40°S,40°E)。

(2)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

以東為西半球;由此可知,從東西半球的劃分來看,A、B、C三點中,位于東半球的是B、C,位于西半球

的是A。

(3)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來辨別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據此可判定,圖中

A點位于B點的西北方向。

11.讀下列經緯網,回答問題。

(1)上圖中,A地的經度,B地的地理位置為____,_____。

(2)A、B、C三地中,位于低緯度的是______。

(3)A、B、C三地中,位于東半球的是_____,位于北半球的________。

(4)A在B的___________方向,C在B的___________方向。

【答案】11.(1)150°E,40°S,170°E

(2)A

(3)A、A

(4)西北,東南

【解析】11.(1)根據0°經線以東的180°為東經,以西的180°為西經;赤道以北為北緯,赤道以南為南緯,

判定圖中A點經緯度為150°E,B點經緯度為(40°S,170°E);

(2)高中低緯度的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所以點

A位于低緯度;

(3)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位于北半球的是點A,20°W向東160°E向西的半球為東半球,即位于東

半球的是點A;西經20°向西,東經160°向東的半球為西半球,即點B,C位于西半球;

第25頁共50頁.

(4)根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知,A地位于B地的西北方向,C地位于B地的東南

方向。

12.讀某村平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小河的流向是從往流。

(2)一輛汽車從村莊向小河方向駛過公路橋,其行駛方向應是:先從向;再從

向。

(3)量算圖中(比例尺為1:40000)A、B兩地的距離米

【答案】12.(1)北南

(2)西東西南東北

(3)800

【解析】12.本題以某村平面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地圖的方向、地圖的比例尺等知識點,考查學生的讀圖

能力。

(1)由圖可知,指向標所指方向為地圖的北方,因此判斷小河的流向是從北往南流。

(2)指向標所指方向為北方,汽車從村莊向小河方向駛過公路橋,其行駛的方向是先從西向東;再從西南

向東北。

(3)該圖比例尺為1:40000,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00米。根據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量出AB

兩地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算得出兩地的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80000厘米=800米。

13.讀北京市地圖和中國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第26頁共50頁.

(1)圖中的比例尺有種表示方式。

(2)北京到天津的圖上距離為厘米;根據比例尺可以算出北京到天津的實地距離是千米。

(3)北京在天津的方向。

(4)比較兩幅圖的比例尺:地圖比例尺大,地圖比例小,表示的地理事物地圖

詳細,地圖簡略。

【答案】13.(1)3

(2)1.5,60

(3)西北

(4)北京市,中國,北京,中國

【解析】13.(1)由圖可知,圖中的比例尺有三種表達方式,一是數字式,二是線段式,三是文字式。

(2)由圖可知,圖中北京到天津的圖上距離大約為1.5厘米,根據圖中比例尺可以算出,北京到天津的實

際距離是60千米。

(3)由圖中的經緯網可以看出,經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圖中天津是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

(4)由圖中兩幅地圖可以看出,北京市地圖的比例尺更大,而中國地圖的比例尺更小,表示的地理事物更

詳細的是北京市地圖,中國地圖表示的內容更簡略。

14.在下表中填出常見的圖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

第27頁共50頁.

圖例代表的地理事物圖例代表的地理事物

【答案】14.

鐵路首都

長城火山

沙漠時令河

【解析】14.鐵路的圖例;首都的圖例是;長城的圖例是;火山的圖例是;沙漠

的圖例是;時令河的圖例是。

15.讀下圖,完成以下小題。

(1)三幅圖比例尺表示形式皆為比例尺,C圖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千米。

(2)A、B、C三幅圖圖幅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圖,表示范圍最大的是圖,表示內容最詳細的是圖,

想知道富陽與杭州的相對位置應查閱圖,想了解杭州火車站到浙江大學的路線,應查閱圖。

(3)畫出圖C中下列地理事物的圖例符號:①城鎮,②運河。

【答案】15.(1)數字式80

(2)ACABA

第28頁共50頁.

(3)○

【解析】15.(1)比例尺有三種表現形式:數字式、文字式和線段式。讀圖可知,三幅圖比例尺表示形式

皆為數字式比例尺,C圖比例尺是1:8000000,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80千米。

(2)比例尺是個分數,在分子相同時,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比例尺越大表示

的范圍越小,內容詳細,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圍大,內容簡略。所以在A、B、C三幅圖圖幅相同,比例尺

最大的是A圖,表示范圍最大的是C圖,表示內容最詳細的是A圖.根據地圖的用途和出行目的可知,想知

道富陽與杭州的相對位置應查閱B圖,想了解杭州火車站到浙江大學的路線,應查閱A圖。

(3)熟記常用的圖例可知,①城鎮的圖例是○,運河的圖例是。

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2020年10月18日,中國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正式開幕,家住北京的貝貝準備利用周末時間坐高

鐵到開封北站,然后搭乘交通工具準備到開封府參觀旅游。

(1)根據題意,貝貝用高德地圖查詢路線,她輸入的終點是,終點大致位于起點的方向。

(2)圖中查詢中看到的出行方式有:公交、、、步行、騎行。

(3)貝貝在使用手機地圖查詢時,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放大地圖時,可以看到路線和圖中信息更簡略

B.放大地圖時,可以看到路線和圖中信息更詳細

C.縮小地圖時,發現地圖下方線段比例尺由小逐漸變成大

第29頁共50頁.

D.無論怎么放大或縮小地圖,比例尺是不變的

(4)貝貝要想在開封府里面快速找到的“正廳”的位置,可選擇的地圖()

A.開封市地形圖B.開封市交通圖C.開封市旅游圖D.開封府導游圖

【答案】16.(1)開封府東南

(2)駕車打車

(3)B

(4)D

【解析】16.地圖的種類很多,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地圖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方

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三個要素。

(1)由題目可知,貝貝的目的地是開封,所以輸入的終點是開封,終點大致是位于起點的東南方向。

(2)圖中可以年地網,查詢中看到的出行方式有公交、駕車、打車、步行和騎行方式。

(3)在使用手機地圖時,放大地圖時,可以看到路線和圖中信息更詳細;縮小地圖時,發現地圖下方線段

比例尺由大逐漸變成小;放大與縮小地圖,比例尺會發生變化,故選B。

(4)地圖的種類很多,要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地圖,如想在開封府里快速找到“正廳”的位置,應該查找開

封府導游圖,其余地圖沒有幫助,故選D。

17.讀下面等高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山體部位名稱:A、B、C、D。

(2)圖中A山在E處方向。

(3)量得A處海拔高度436米,則A與E處相對高度是米。

(4)從甲和乙兩處爬山,哪處爬山更容易:,原因是。

(5)此圖的等高距是米。

(6)F山的海拔范圍米之間。

第30頁共50頁.

【答案】17.(1)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2)東南

(3)136

(4)甲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5)100

(6)400—500

【解析】17.本題以等高線地形圖為材料,考查學生對等高線地形、海拔和相對高度、方向等相關內容,

主要考查識記和理解能力。

(1)由圖可知,圖中A處位于等高線閉合處,且中間海拔高于四周,是山峰(山頂);B處等高線向低處

凸出,是山脊;C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D處有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是陡崖。

(2)圖中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可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可以看出,A山是在E處的東南方

向。

(3)由圖可知,該圖的等高距為100米,E點的海拔為300米,A處海拔高度436米,則A與E處相對高

度是436米-300米=136米。

(4)讀圖可知,甲位于等高線較為稀疏的地區,坡度較緩,較容易爬山;乙位于等高線較為稠密的地區,

坡度較陡,爬山較為吃力和不易。

(5)等高距即指兩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由圖可知,該圖的等高距為100米。

(6)由圖可知,該圖的等高距為100米,F山的海拔范圍400-500米之間。

18.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相應地形部位的名稱,A;F。

(2)若EC間圖上相距4厘米,計算EC間的實地距離約為千米。

(3)B點的海拔為米,B點和C點的相對高度是米。

(4)C點在B點的方向。

第31頁共50頁.

(5)從D、G點出發爬到山項,坡度較陡的線路是,(填“DA”或“GA”)是因為此處線路等高線更。

(填“稀疏”或“密集”)

(6)F處、C處可能發育河流的是。

【答案】18.(1)山峰山脊

(2)4

(3)400350

(4)東北

(5)DA密集

(6)C

【解析】18.本題以“某地等高線地形圖”為載體,涉及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相對高度與比例尺的計算等知

識,重點考查學生識記、理解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體現了綜合思維的學科核心素養。

(1)A周圍等高線閉合且越向中心海拔越高,為山峰;F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

(2)EC間的圖上相距是4厘米,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4厘米÷1/100000=4厘米x100000=4千米。

(3)圖中B點位于400米等高線上,因此,B的海拔高度為400米,圖中C點位于50米等高線上,因此

B點比C點高400-50=350米,相對高度為350米。

(4)有指向標的地圖應依據指向標確定方向。結合圖中指向標可判斷,C點在B點的東北方向。

(5)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GA與DA比較,DA處等高線更密集,坡度更陡。

(6)山脊為分水嶺;山谷為集水區,易發育河流。C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容易發育河流。

F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不能發育河流。

19.讀某地等高線圖,完成下列問題。

(1)B點的海拔是米,B、C兩點的相對高度是米。

(2)F山頂的海拔可能是()

A.600米B.550米C.650米D.750米

(3)圖中A處的地形部位名稱是,河流流經處的地形部位名稱是,E處的地形部位是,C、

第32頁共50頁.

D、E三處最有可能出現河流的是處。

(4)圖中小河干流的流向是自向流(填方向)。

(5)沿L1和L2兩條線路登至山頂F,沿線路會省力些,原因是。

(6)若B、C兩點間的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則兩處間的實際距離約為千米。

(7)甲、乙兩圖能反映B、C兩點間地勢起伏狀況的是圖。

(8)該地的地形類型是。

【答案】19.(1)100200

(2)C

(3)鞍部山谷陡崖D

(4)東北西南

(5)L1L1處等高線分布稀疏,坡較緩

(6)15

(7)甲

(8)山地

【解析】19.此大題以某地等高線圖為材料,設置8個小題,涉及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比例尺的計算、

方向、地形類型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1)海拔是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

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可判定,圖中B點的海拔是100米,C點的海拔是300米;B點和C點之

間的相對高度是300?100=200米。

(2)圖中等高距為100米,可判定,F山頂的海拔位于600?700米之間,故選C。

(3)依據位置,圖中A處的地形部位位于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山谷為

集水線,易形成河流,因此,河流流經處的地形部位名稱是山谷;C、D、E三處中,D為山谷,能出現河

流。E處等高線重合,地形部位為陡崖。

(4)依據指向標判斷方向,圖中小河干流的流向是由東北向西南。

(5)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可判定,沿L1和L2兩條線路登至

山頂F,沿L1線路會省力些。

(6)圖中比例尺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千米,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兩處間的實際距離約為15千米。

(7)從B到C兩點間地勢起伏狀況是低→高→低,甲地形剖面圖能反映B、C兩點間地勢起伏狀況。

(8)該地海拔在500以上,且地面起伏大,可判斷為山地。

2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第33頁共50頁.

下圖1為某校實踐活動地點的等高線地形圖。活動分為三組,從甲村出發。一組:登山比賽,鍛煉毅

力;二組:尋找瀑布,攝影比賽;三組:走訪民俗村,了解當地旅游資源開發情況。

(1)一組選擇圖中路線a,這條路線主要沿(填地形部位名稱)前進。

(2)二組同學要尋找瀑布,他們選擇圖中路線b,他們在沿河行走過程中,看到該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3)三組的同學在走訪民俗村的過程中了解到,為發展當地旅游、政府計劃在①、②兩山峰之間修建索道。

同學們量得①、②兩山峰之間的圖上距離是4.3厘米,知道了索道的實際長度為米。

(4)圖中①、②兩山峰中,海拔較高的是山峰,該山峰的海拔高度在米之間。

下圖2是某校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課上,用橡皮泥制作的一組等高線地形模型作品,圖3是同學們制

作時使用的底圖之一。

(5)圖2是同學們用橡皮泥制作的等高線地形模型,其中與圖3相符的是圖。

(6)圖3中有一處地形部位的名稱標注存在錯誤,它是。

【答案】20.(1)山脊

(2)自西北流向東南

(3)4300

(4)①700-800

(5)乙

(6)山谷

【解析】20.本大題以等高線地形圖為材料,涉及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比例尺、地形剖面圖等相關內容,

第34頁共50頁.

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綜合思維的地理素養。

(1)圖中路線a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地形部位為山脊。

(2)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依據經緯網判斷方向,路線b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

東南。

(3)由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得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圖中比例尺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

地距離1000米,若圖中①②的圖上距離是4.3厘米,那么索道的實際長度是4.3x1000=4300米。

(4)圖中等高距為100米,可判定,山峰①海拔在700-800米之間,②海拔位于500-600米之間,因此海

拔較高的是①。

(5)讀圖可知,圖3右側有兩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地形部位名稱為山脊,一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

出,地形部位名稱為山谷,左側為陡崖。讀圖2中甲、丙、丁右側只有一處山脊,乙有兩處山脊,一處山

谷;因此,根據圖3制作出的等高線地形模型是乙。

(6)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

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圖3中,地形部位山谷標注錯誤,此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

地形部位名稱應該為山脊。

21.樹立國家版圖意識是維護國家版圖尊嚴和完整的需要。完整的國家版圖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象征。

(1)我國陸地面積約平方千米。領土最南端和最北端約跨緯度度,最南端在。

(2)在2008年10月14日中俄最終確定了兩國的國界,半個黑瞎子島歸屬中國,它位于黑龍江與烏蘇里

江的匯合處,是我國最早見到日出的地方,請問它的經度大約是。

(3)我國位于洲的東部,洋的西岸。絕大部分領土位于五帶中的帶。

(4)我國瀕臨的四個海中最南面的是海,我國的內海是海。

(5)我國最大的島嶼是。

第35頁共50頁.

【答案】21.(1)960萬50°曾母暗沙

(2)135°E

(3)亞洲太平洋溫帶

(4)南海渤海

(5)臺灣島

【解析】21.本題以亞洲地圖和中國地圖為材料,主要涉及我國的地理位置,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1)我國陸地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國領土最南端位于海

南省的曾母暗沙,緯度為4°N,最北端緯度為53°N,南北約跨50°,故我國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千米,南

北跨50°,最南端在曾母暗沙。

(2)由圖可知,黑瞎子島的經度大致為135°E。

(3)從海陸位置上看,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從緯度位置上看,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故我

國大部分領土位于五帶中的北溫帶。

(4)我國周圍的海洋自南向北依次是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其中渤海屬于我國的內海,故我國四個海

洋中最南面的是南海,屬于我國內海的是渤海。

(5)我國三大島嶼是指:臺灣島、海南島和崇明島,故我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

22.鄰國和臨海:

第36頁共50頁.

(1)陸上鄰國:陸上與個國家相鄰,按逆時針方向依次是:A、B、C、D、E、

F、G、H、I、J、K、L、M、N。

(2)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個,分別是a、b、c、d、e、f。

(3)臨海:瀕臨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海、海、海和南海。海和海

峽屬于我國的內海。

【答案】22.(1)14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

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

(2)6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渤黃東南渤瓊州

【解析】22.本題以我國的疆域為材料,設置三個小題,涉及我國的陸上鄰國、海上鄰國、海洋國土等相

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1)讀圖可知,我國疆界綿長,陸上國界線長達2.2萬多千米,相鄰陸上國家有14個,陸上鄰國按逆時針

方向依次是A與我國吉林省、遼寧省接壤的朝鮮;B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俄羅斯;C為蒙古;D為哈

薩克斯坦;E為吉爾吉斯斯坦;F為塔吉克斯坦;G為阿富汗;H為巴基斯坦;I為印度;J為尼泊爾;K為

不丹;L為緬甸;M為老撾;N為越南,其中有八個國家與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壤。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海岸線長達1.8萬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讀圖可知,a是

與我國隔黃海相望的韓國;b為日本;c為位于我國東南方的菲律賓;d為馬來西亞;e為文萊;f為印度尼

西亞,d、e、f主要位于東南亞的馬來群島上。

(3)讀圖可知,我國東部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被遼東半島和山東半

島所環抱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

23.讀“中國政區圖及南海諸島圖”,完成下列各題。

第37頁共50頁.

(1)中國位于北半球和半球。

(2)中國位于亞洲的東部,的西岸,是一個的國家。

(3)中國幅員遼闊,東西跨經度大,南北跨緯度廣,其中最南端是。

(4)海南省的簡稱是,其范圍包括海南島以及散布在廣闊南海中的南沙群島、群島和

群島等島嶼。

材料:2013年4月20日8:02,雅安市蘆山縣發生了里氏7.0級大地震。我市立即派出廈門藍天救

援隊,火速趕往災區,參與救援。

(5)雅安市隸屬于省。該省的簡稱是,省會城市是。

【答案】23.(1)東

(2)太平洋海陸兼備

(3)曾母暗沙

(4)瓊西沙中沙

(5)四川川(或蜀)成都

【解析】23.該題以閱讀材料和“中國政區圖及南海諸島圖”為切入點,考查的是中國的疆域四至、中國各省

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分布、簡稱、行政中心、中國的位置等地理概況,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讀圖分析問題

的能力。

(1)由圖可知,中國全部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全部位于70°E-140°E之間,屬于20°W以東島160°E之

間的東半球。

(2)由圖可知,中國位于亞洲的東部,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西岸,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

的國家。

(3)讀圖可知,我國最南端與最北端緯度相差約50度,南北跨緯度廣;最東端與最西端經度相差約60度,

東西跨經度大,其中最南端是位于海南省的曾母暗沙。

(4)讀圖可知,海南省的簡稱是瓊,行政中心為為海口,其范圍包括海南島以及散布在廣闊南海中的南沙

群島、中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等島嶼。

(5)雅安市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讀圖可知,雅安市隸屬于四川省,該省的簡

稱是川或蜀,省會城市是成都。

24.讀“中國的疆域”圖,完成下列問題。

第38頁共50頁.

(1)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位。

(2)我國瀕臨的海洋:A;B。

(3)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島嶼的名稱:a;b,該島的作物熟制為。

(4)圖中數字代表的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及陸上鄰國①;③。

(5)寫出圖中數碼所代表的省區名稱④是,該省南臨(瀕臨的海洋);⑥省區的簡稱是。

(6)我國海陸兼備,既是世界上的大國,有利于拓展陸上“絲綢之路”發展陸路國際貿易,也是大

國,有利于發展遠洋國際貿易。

(7)按照低、中、高緯度地帶劃分(<30°為低緯、30°~60°為中緯、>60°為高緯),我國大部分地區處在緯

度地帶,四季分明;少部分地區處在低緯度地帶,充足。

【答案】24.(1)960三

(2)黃海東海

(3)臺灣島海南島一年三熟

(4)韓國印度

(5)廣東省南海甘/隴

(6)陸地海洋

(7)中光熱

【解析】24.本大題以圖文形式為材料,設置七道小題,涉及我國位置、范圍、面積,不同鄰國的分布、

不同省區的分布等知識,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1)我國地處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

第三位。

第39頁共50頁.

(2)讀圖可得,A是江蘇省東臨的黃海;B是浙江省東臨的東海。

(3)看圖所知a是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b是海南島,是我國面積第二大的島嶼,該島地處熱

帶,熟制是一年三熟。

(4)看圖可知,圖中①是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③是南亞的印度。

(5)讀圖可知,④是廣東省,該省南臨南海;⑥省區是甘肅省,該省區的簡稱是甘或隴。

(6)我國地處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海陸兼備,既是世界上的陸地廣大的大國,也是海域遼闊的大國。

(7)我國大部分地區處在北緯30°~60°之間的中緯度地帶,四季分明;少部分地區處在低緯度地帶,光熱

充足。

25.圖為“中國疆域及鄰國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的領土最北端在省(填字母),最東端在省(填字母),其省級行政中心是。地處

五帶中熱帶的省區是(填字母),其簡稱是。

(2)我國地理位置優越,位于大陸東部、西岸,海陸兼備。

(3)我國陸上疆界長萬多千米,與個國家接壤。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填數字代號):

與我國既陸上相鄰,又隔海相望的國家是(填數字代號)。

(4)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域,簡稱分別是云、、、臺。

【答案】25.(1)aa哈爾濱b瓊

(2)亞歐太平洋

第40頁共50頁.

(3)2.214④①

(4)桂粵

【解析】25.本大題以中國疆域及鄰國圖為材料,涉及我國的領土四至點、地理位置、鄰國和省級行政區

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綜合思維的地理素養。

(1)讀圖可知,我國的領土最北端位于黑龍江省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最東端位于黑龍江省黑

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兩地都在a黑龍江省,其省級行政中心是哈爾濱。五帶中的熱帶

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圖中b海南省位于熱帶地區,其簡稱是瓊。

(2)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東臨太平洋,降水較

多,大陸海岸線大約18000多千米,有利于發展海洋事業和海上交通;西部深入亞歐大陸腹地,陸上能與

南亞、西亞、中亞直接往來,便于發展邊境貿易。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陸上疆界長2.2萬多千米,與14個國家接壤。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是

④俄羅斯,面積1700多萬平方公里:與我國既陸上相鄰,又隔海相望的國家是圖中的①朝鮮,還有越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