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公平正義的價值 教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_第1頁
8.1公平正義的價值 教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_第2頁
8.1公平正義的價值 教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_第3頁
8.1公平正義的價值 教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_第4頁
8.1公平正義的價值 教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平正義的價值”教學設計總議題:探尋《第二十條》中的公平正義教材分析《公平正義的價值》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八課的第一框題內容,作為八下憲法專冊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四單元崇尚法治精神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增強法治意識。而本課“公平正義的價值”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關鍵,強調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念,自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本課在本單元乃至整本教材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本課一共包括兩部分,“認識公平”以及“正義的力量”,主要講述了公平和正義的定義、內涵、價值、作用,以及相應的要求。據此本課以熱播電影《第二十條》為主線,探尋電影背后的公平正義,選用電影張貴生案和王永強案,通過觀看片段——分析臺詞——引起共鳴——感受公平正義。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思維敏捷,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且有比較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對于生活中發生的熱點事件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與認知。因此,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需要給予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讓他們能夠明辨是非,用正確的價值觀念武裝頭腦,用正確的理想信念引領行動。核心素養目標法治觀念:培育學生的法治觀念,了解公平正義的價值及要求政治認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崇尚法治精神。道德修養:在生活中踐行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全人格: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及法治知識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及問題責任意識: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教材重難點分析教學重點:公平和正義的內涵教學難點:公平和正義的價值教學過程導入: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你看過嗎?播放視頻:2024年賀歲電影《第二十條》贏得了極好的口碑。影片講述了三個故事:一、想為當年見義勇為、正當防衛討個說法的公交司機的故事;二、為制止校園暴力打傷施暴者的中學生的故事;三、對村霸的惡劣行徑忍無可忍奮起反抗的村民的故事,讓正當防衛成為全民關注的話題。今年全國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都談到了這個話題,尤其是最高法工作報告提道:“‘法不能向不法讓步’不是口號,‘第二十條’已被喚醒,還要持續落到實處。”到底何為《刑法》第二十條,就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第二十條亦或者就是四個字——公平正義,就像臺詞中的一句話“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共四百五十二條法條,五萬六千六百八十一個字,從頭到尾寫的就是四個字,公平正義。”分享:

①你看過這部電影嗎?說說你的影評。

②談談你如何認識電影中講述的核心概念“公平正義”?公平正義真的如此重要嗎?讓我們一起探尋《第二十條》中的公平正義子議題一:觀·電影案例中的公平——“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故事一:張貴生案播放視頻:張貴生是一名公交車司機,在一次開車時他從公交車的后視鏡發現車上有兩名流氓正在調戲一名女乘客。張貴生上前阻止,勸阻中他和兩名流氓扭打在一起,張貴生慌亂中拿起車上的滅火器砸了其中一個流氓的頭部,造成該流氓頭部重傷。張貴生被以故意傷害罪判處三年有期徒刑。出獄后,女兒認為父親無罪,堅持讓其上訪,樸實的張貴生騎著一輛破摩托車不斷去申訴、上訪,希望能為自己討回個公道。在最后一次的上訪路上,他被飛馳而過的大貨車帶走了生命。出獄后,女兒認為父親無罪,堅持讓其上訪,樸實的張貴生騎著一輛破摩托車不斷去申訴、上訪,希望能為自己討回個公道。在最后一次的上訪路上,他被飛馳而過的大貨車帶走了生命。他的女兒將歷年為父親討公道、求正義的申訴材料撕碎,痛哭質問韓明:“我父親有罪嗎?這樣的判決公平嗎?”議學任務一:①逐幀分析張貴生案,你認為對于張貴生來說什么是公平?對于你來說什么是公平?總結何為公平。議學成果一:公平的內涵及要求109——110①內涵:公平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度或行為方式。

②要求:公平有著豐富的內容,包括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等。權利公平,要求每個人依法平等參與社會活動;規則公平,要求每個人都受到行為規范的約束;機會公平要求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條件。小拓展:區分公平、平等、平均公平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度或行為方式。法律平等包括:機會平等(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和結果平等(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平均無輕重或多少之分,把總數按份兒均勻計算易錯點反饋檢測:填一填你認為下面圖更傾向于公平哪項內涵議學任務一:②從“沉睡”到激活,典型案件喚醒第二十條有何價值?(分角度個人、社會)③在張貴生的追悼會上,他被追授為“見義勇為市民”,這一稱號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褒獎,更是對公平和正義的肯定。如果你是檢察官韓明,來看老張,你想對他說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播放視頻:一次次“激活”正當防衛條款的準確適用,鼓勵公民依法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鼓勵社會上見義勇為的行為,這讓沉睡多年的刑法第二十條發揮出其應有的力量。法律若不能保護好人,以后誰又愿意挺身而出?正如培根的那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議學成果二:公平的價值110①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僅能保證個人應得的利益,使個人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而且能讓人感受到尊嚴,從而激發自身潛能,提高工作效率。②公平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公平有利于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緩和社會矛盾,減少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公平有利于營造更好的競爭環境,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子議題二:感·老百姓心中的正義——“法律的權威來自老百姓最樸素的情感期待”故事二:王永強案展示兩張圖片:這兩張圖片你可能在網絡平臺上刷到過,他們是一對夫妻,從圖片你能感受到哪些無聲的話語?劇情:為給女兒治病,王永強向村中惡霸劉文經借了高利貸卻無力償還,不得不承受劉文經對他和他妻子郝秀萍的長期霸凌。終于,在劉文經又一次強奸了他的妻子后,聾啞妻子絕望想自殺,促使王永強拿起剪刀,追著惡霸劉文經激烈的肉搏,王永強聽到劉文經要拿刀殺他,害怕后刺了他數刀。后劉文經被送進了醫院,幾天后死亡,而王永強落入囹圄,檢察官呂玲玲和韓明為公平正義的判決案件奔波努力。電影落幕,慰藉的是案件里沒有求生不能的郝秀萍,沒有無法瞑目的張貴生......只有從基層院到最高檢,懷揣法律信仰的檢察官們。案件發生第一時間,檢察機關立即提前介入。案發次日,最高檢領導以“一竿子插到底”親自研究。案發第三日,蘇州市檢察機關專案組書面列出詳細的偵查提綱,涉及16個方面的問題。他們秉承正義,與時間賽跑,最終還受害者一個公平正義,作出了公正的判斷。議學任務二:①說說上述案件中的正義和非正義行為并總結正義行為的共性。②為何不是“誰死傷誰有理”“誰鬧誰有理?”正義到底要求我們怎么做?議學成果三:正義的內涵及要求111——112①內涵:正義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②要求:要求依法保障人們的正當權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濟、違法者受到懲罰;要求人們分辨是非,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要求人們對弱者給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證其有尊嚴地生存。全劇高潮非檢察官韓明在此案聽證會上慷慨激昂的發言莫屬了,播放視頻議學任務二:③觀看并模擬檢察官韓明在聽證會上慷慨激昂的發言。④說說電影中這段臺詞彰顯出我們為何追求正義?正義有何價值?議學成果四:正義的價值111——113①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待和追求。(內涵)②正義作為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要求)③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正義作為人類社會的理想追求,往往被當作評價社會制度的價值標準。制度的生命在于正義,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義。④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正義,有利于恰當地調整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人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營造和諧、穩定、安寧的社會環境,為社會發展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