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藝術(2024年河南中考語文試卷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試題)_第1頁
科學與藝術(2024年河南中考語文試卷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試題)_第2頁
科學與藝術(2024年河南中考語文試卷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試題)_第3頁
科學與藝術(2024年河南中考語文試卷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試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與藝術(2024年河南)閱讀下面兩個文本,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科學與藝術①早在100多年前,赫胥黎在一次題為《科學與藝術》的講演中說,科學與藝術就是自然這塊獎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思想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則以感情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科學與藝術是人類文明的兩大支柱,它們有什么共性呢?②第一,科學與藝術都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和美。關于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學求真和藝術求美也無須贅言。科學追求的美主要是和諧之美和簡潔之美。至于藝術求真,是藝術家通過自己的感悟把事物的本質揭示出來,這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原則。③第二,科學與藝術有共同的評判標準,其中創新性是最主要的。只不過在藝術那里把創新性叫作“藝術風格”。例如,李白的詩“豪邁奔放,飄逸若仙”,是浪漫主義風格;杜甫的詩則“深沉蘊蓄,抑揚曲折”,是現實主義風格。④科學研究如何才能創新?首先,要有長期的知識積累。任何偉大的科學成果都不是憑空起高樓的,都需要有豐厚的知識作基礎。其次,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他認為,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僅僅是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⑤科學與藝術在人類早期是統一的,后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才逐步分化。福樓拜早在19世紀中葉就預言:“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山頂會合。”科學與藝術的相互交融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特征之一。⑥藝術的科學化已經逐步成為現實,很多藝術創作,離不開科學技術。而科學要藝術化,我的理解有兩點:第一,科普要藝術化,要通過藝術化的手法,把一些科學和技術的知識普及給大眾,要通俗風趣,讓大眾易于接受,最好還能彰顯藝術之美,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人。第二,科幻小說和科幻影視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科學的藝術化。一部好的科幻作品不僅要對現有科學或技術的神奇富有想象,而且要大膽設想和預測科學技術未來可能的走向,這樣的科幻作品才能夠激發青少年的想象力。(摘編自嚴加安《科學與藝術》)【文本二】①科學研究的過程險阻重重,為什么杰出人才能夠克服諸多困難、不斷創新?有人認為是因為他們擁有堅強的意志。這確實是原因的一個方面。但是,杰出人才對于自己去追求創新有著更為高遠的想法。邱成桐院士認為,數學的美和藝術的美是相通的,真和美總是聯系在一起的,對美的探究和追求是讓數學家不停鉆研的動力。②對美的探究和追求,不僅讓科學家愿意克服現實中的種種困難,以獲得最高的美的精神享受,而且也使他們更注重在創造活動中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各種功利的獲取。在這種狀態下產生出的科研成果,通常具有典范的價值。(摘編自沈致隆《科學與藝術的聯系和交融》)10.文本一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11.科學研究怎樣才能創新?請結合文本一第④段和文本二簡要概括。12.下面的材料,能作為文本一第⑥段的佐證材料嗎?請簡要說明理由。《磁流體藝術:綻放》是2024年“第六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中展出的作品,它以視頻形式呈現了納米級的磁性顆粒形成的磁流體,在磁力、重力和張力的共同作用下自由流淌所產生的優美造型。視頻畫面呈現的造型如同綻放的花蕾,又似翩翩起舞的精靈。【參考答案】10.引用赫胥黎的話,讓讀者了解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關系,提出二者“有什么共性”的問題,引出下文對二者共性的闡釋。11.需要科學研究者有長期的知識積累,有豐富的想象力,有堅強的意志,探究和追求美。12.能。“理由”示例:《磁流體藝術:綻放》這一作品用美麗的視頻畫面展現磁流體流淌所產生的優美造型,既向大眾普及了磁流體的相關科學知識,又讓大眾感受到藝術之美,這與第⑥段中“科普要藝術化”(“科學要藝術化”)的觀點相符。【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段落的作用。根據第①段“赫胥黎在一次題為《科學與藝術》的講演中說,科學與藝術就是自然這塊獎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思想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則以感情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科學與藝術是人類文明的兩大支柱,它們有什么共性呢?”可知引用赫胥黎的話讓讀者了解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關系,同時提出“科學與藝術有什么共性”這個問題。根據第②段“第一,科學與藝術都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和美”,第③段“第二,科學與藝術有共同的評判標準,其中創新性是最主要的”可知②③段都是回答第①段的問題。故第①段的作用概括為:引用赫胥黎的話,讓讀者了解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關系,提出二者“有什么共性”的問題,引出下文對二者共性的闡釋。【11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材料的理解與概括。根據文本一第④段“科學研究如何才能創新?首先,要有長期的知識積累。任何偉大的科學成果都不是憑空起高樓的,都需要有豐厚的知識作基礎。其次,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可知:科學研究需要科學研究者有長期的知識積累,有豐富的想象力;根據文本二第①段“科學研究的過程險阻重重,為什么杰出人才能夠克服諸多困難、不斷創新?有人認為是因為他們擁有堅強的意志。這確實是原因的一個方面。”可知:科學研究需要科學研究者有堅強的意志;根據文本二第②段“對美的探究和追求,不僅讓科學家愿意克服現實中的種種困難,以獲得最高的美的精神享受,而且也使他們更注重在創造活動中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各種功利的獲取”可知:科學研究需要科學研究者有對美的探究和追求能力。【12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論據和論點關系的能力。根據文本一第⑥段“藝術的科學化已經逐步成為現實,很多藝術創作,離不開科學技術。而科學要藝術化,我的理解有兩點:第一,科普要藝術化,要通過藝術化的手法,把一些科學和技術的知識普及給大眾,要通俗風趣,讓大眾易于接受,最好還能彰顯藝術之美,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人。第二,科幻小說和科幻影視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科學的藝術化。這樣的科幻作品才能夠激發青少年的想象力”可知作者的兩個觀點:一是藝術要科學化;二是科學要藝術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