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衛生填埋廠工藝設計方案_第1頁
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衛生填埋廠工藝設計方案_第2頁
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衛生填埋廠工藝設計方案_第3頁
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衛生填埋廠工藝設計方案_第4頁
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衛生填埋廠工藝設計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衛生填埋廠工藝設計方案1.1填埋廠容積和服務年限1填埋廠庫區容積垃圾填埋廠內現有一個面積約8ha,深度8~10m的取土坑,為了盡可能增加填埋場庫區容積,一方面應增大填埋場區取土坑容積,另一方面將挖出的土方,部分用以建造填埋區周圍堤壩,堤壩平均高度3m。剩余的土方部分用作填埋垃圾的覆土,部分用作垃圾場封場的覆土,多余的土方外運。垃圾場垃圾平均填埋深度按22m計算,計算出垃圾填埋區庫容為792×104m3。2填埋場服務年限垃圾自然容重為0.22~0.63t/m3,經壓實可提高到0.8t/m3,垃圾填埋后,經進一步發酵、自然沉積,容重可增加到1.0t/m3,根據國內其它垃圾場的經驗,垃圾平均容重為0.94t/m3計,垃圾與覆土體積按10:1計,覆土在填埋場內取用,日填埋生活垃圾量1200t/d,填埋場服務年限計算如下:N=0.94×792×104/365×1200=17年1.2垃圾填埋方法根據哈爾濱西南部垃圾填埋場地形的實際情況,以每日處理垃圾量為1個單元,逐日消毒覆蓋,達到衛生填埋的目的。劃分單元與單元垃圾處理量,與填埋機械等有關,根據本工程的具體情況,填埋單元的技術條件確定如下:日平均填埋垃圾量:1200t填埋時間:1天單元體積;1500立方米壓實后容重:0.8噸/立方米每單元垃圾壓實后垃圾總高度:2.5米覆蓋土土質:場內地表粘土覆蓋層高度:0.25米單元總高度:2.75米覆蓋土與垃圾體積比:1:10頂面斜坡坡度:5%邊坡坡度:1:3單元平面面積:600平方米每層填埋高度:<0.8米壓實后每層高度:0.5米1.3垃圾填埋工序垃圾填埋工藝流程見圖5-1。導出沼氣生活垃圾車輛運輸導出沼氣生活垃圾車輛運輸地磅計量卸車平臺攤鋪碾壓覆蓋粘土噴藥滅蟲滲濾液調節池污水處理站粘土填埋工序可按以下方式進行:填埋場分為兩個填埋庫區,東側填埋區為一區,西側填埋區為一區,首先按照設計標高平整庫區的場地,場地按排水方向設置不小于2%的縱橫坡度,坡向導流支、干渠。按設計要求增大挖土坑容積,挖出的土方,就近貯存用于填埋區周圍筑堤用土、覆蓋垃圾的覆土和封場用土,剩余土方外運。場底平整工作完成之后,按照填埋場防滲設計要求,在場地鋪設復合襯里材料及配套導滲設施。然后,開始填埋垃圾。垃圾運輸車進場稱重,然后進入當日的填埋平臺上,推土機將垃圾攤平,其厚度不大于單層厚度(約0.8m),經灑藥車消毒,再經灑水車灑水后,由壓式機進行反復碾壓,達到壓實容重(0.8t/m3)。然后按此工序在上面填埋的二層、第三層垃圾,當日垃圾填埋達到預定高度2.5m后,再覆蓋0.25m厚度的覆土壓實,即完成一日的作業。垃圾分層填埋壓實并覆土層是衛生填埋的基本要求,可降低惡臭,減少蚊蠅和鼠類繁殖,防止氣體散逸和滲濾液的轉移,減少雨水滲入。另外,壓實可延長填埋場使用年限,且有利于運輸車輛的行走。1.4填埋場截洪溝設計本工程在填埋區北側和南側設置兩條永久性截洪溝。北側截洪溝匯水面積0.4平方公里,南側截洪溝匯水面積為0.3平方公里,暴雨強度q=2889(1+0.9lgP)/(t+10)0.88。雨水若不能及時排出場外,將會使降水與垃圾相接觸,轉化為滲濾液并浸泡垃圾,對垃圾場造成直接危害。設置截洪溝,能防止垃圾場外雨水流入垃圾場內,根據計算確定截洪溝橫斷面(1800+800)mm×1000mm,設計有效水深0.7m,超高0.3m,總深度1.0m。北側截洪溝長度1200米,南側截洪溝長度1500米。截洪溝迎水面用漿砌石護坡,平均厚度0.3米。截洪溝將雨水排入下游明溝。在截洪溝出水處設置海漫,以免洪水沖刷溝底。1.5填埋場防滲設計垃圾填埋廠應防止滲濾液及受污染的雨水污染地下水,因此,應對填埋場長底及四壁做防滲處理。哈爾濱西南部垃圾處理場場地不具備自然防滲條件,必須進行人工防滲。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本工程對垃圾場采用人工合成復合襯墊膜水平防滲的方案。在具有承載能力的自然土層上,鋪一層300mm厚的粘土,再在其上鋪一層襯墊膜,襯墊膜厚度2mm,襯墊膜上鋪設一層土工布,土工布上是厚度為300mm的粘土,作為防滲墊層。墊層之上再鋪300mm厚礫石(直徑30~70mm),作為導流層,大石在下,小石在上。1.6滲濾液收集系統垃圾滲濾液產生由內外兩種因素控制。外部因素主要是大氣降水,內部因素即垃圾本身產生的污水,它包含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和垃圾在厭氧發酵、生化反應中生成的污水。垃圾滲濾液收集系統包括底層水平收集系統和垂直收集系統。1垃圾滲濾液底層水平收集系統:布置成枝狀網。主盲溝橫斷面為(1800+1200)mm×600mm,主盲溝長度2100m;支盲溝橫斷面為(1200+600)mm×600mm,支盲溝長度6300m。盲溝內放置碎石和穿孔管,盲溝坡度結合場底地形不小于2%。2垃圾滲濾液底層垂直收集系統:垃圾衛生填埋場分層填埋,各層壓實噴藥后,覆蓋一定厚度粘土層,以達到減少垃圾污染及雨水下滲的目的,但同時也造成上部垃圾滲濾液不易流到底部導流層,因此需要布置滲濾液垂直收集系統。垂直收集系統采用豎井,豎井由貫穿垃圾填埋體的垂直立管及石籠構成,豎井與底層水平排滲盲溝相通,滲濾液通過豎井進入底層水平收集系統,然后流入填埋場下游,進入滲濾液調節池。豎井同時也用于導出垃圾填埋氣。有關豎井材料及管徑說明見填埋氣導出系統。1.7填埋氣導出系統生后垃圾進入填埋場后,在初始的短時內處于好氧分解階段,當由廢物和填埋操作所帶來的空氣耗盡后,將長時間的處于厭氧分解階段。廢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最終將轉化為CH4、CO2、N2、H2S和NH3等,但主要氣體為CH4和CO2。這種生物分解過程一般會持續數十年,10~17年間氣體產率最高,CH4因密度小于空氣易向大氣擴散;CO2密度大于空氣易向下部土壤擴散。垃圾氣產量還隨垃圾成分、垃圾量、填埋場大小、垃圾體溫度、大氣溫度、垃圾含水量、氣體壓力、填埋場密封程度而變化。本工程采用豎井收集填埋氣,將所收集的氣體沿豎井向上流動引出地面。豎井的另一個作用是將填埋廠內的滲濾液引至填埋場底部,然后排至滲濾液調節池。本處理場共設置豎井166座。豎井垂直立管采用DN200穿孔管,開孔直徑18mm,孔間距80mm。外套層采用10號鉛絲籠,直徑D1000,外套層與垂直豎管之間填碎石濾層,豎井間距為50m。豎井底部與盲溝相連接,導氣豎井隨垃圾填埋逐步升高,并始終保持高出垃圾表面約1m,填埋作業時注意束頸部被淹沒,不被機械裝道或移位,隨著垃圾填埋平面的擴展,隨時布置新導氣豎井。1.8填埋場道路在填埋場內鋪設永久性和臨時聯絡道路,用于庫區施工作業和填埋作業,永久性道路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寬度9m,長度1500m;臨時聯絡道路為礫石路面,寬度7m,總長度2100m,路面坡度小于8%。1.9填埋場封場設計當垃圾填埋達到設計標高后,在垃圾之上先覆蓋一層厚度為0.2m的粘土,壓實后,再覆蓋一層厚度為0.3m的自然土,均勻壓實,最后覆蓋一層厚度為0.3m的營養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