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綱要求]1.植物生長素的發現和作用(Ⅱ)2.其他植物激素(Ⅱ)3.植物激素的應用(Ⅱ)1.(2020·全國卷Ⅲ)取燕麥胚芽鞘切段,隨機分成三組,第1組置于一定濃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進入胚芽鞘細胞),第2組置于適宜濃度的生長素(IAA)溶液中,第3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時間內測定胚芽鞘長度的變化,結果如圖所示。用KCl代替蔗糖進行上述實驗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A.KCl可進入胚芽鞘細胞中調節細胞的滲透壓B.胚芽鞘伸長生長過程中,伴隨細胞對水分的吸收C.本實驗中Suc是作為能源物質來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IAA促進胚芽鞘伸長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答案C解析K+、Cl-是植物所需要的礦質離子,可被植物細胞主動吸收,進入細胞后能使細胞滲透壓上升,A正確;水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重要物質,胚芽鞘伸長生長的過程伴隨著細胞的吸水過程,B正確;由題干信息可知,用KCl代替蔗糖可得到相同的實驗結果,而KCl不能作為能源物質,因此不能說明蔗糖作為能源物質來提高IAA的作用效果,C錯誤;由以上分析可知,IAA+Suc組胚芽鞘伸長率明顯高于IAA組,而KCl代替Suc也可達到相同結果,因此說明IAA促進胚芽鞘伸長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D正確。2.(2017·全國卷Ⅲ)干旱可促進植物體內脫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條件下生長的某種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變體幼苗,進行適度干旱處理,測定一定時間內莖葉和根的生長量,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綜合分析上圖可知,干旱條件下,ABA對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給干旱處理的突變體幼苗施加適量的ABA,推測植物葉片的蒸騰速率會________,以對環境的變化作出反應。(3)ABA有“逆境激素”之稱,其在植物體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細胞內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答案(1)促進根的生長,抑制莖葉的生長(2)降低(3)根冠、萎蔫的葉片(4)水是根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水參與根細胞內的生化反應解析(1)通過題圖可知,干旱條件下,野生型比突變體莖葉長度的增加值小、根長度增加值大,野生型能產生ABA,突變體不能產生ABA,說明ABA能抑制野生型幼苗莖葉的生長,促進根的生長。(2)由于ABA能抑制莖葉的生長,所以可推測ABA會使植物葉片的蒸騰速率降低。(4)根系細胞中的水是根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參與根細胞內的生化反應等。3.(2021·廣東選擇性考試)乙烯可促進香蕉果皮逐漸變黃、果肉逐漸變甜變軟的成熟過程。同學們去香蕉種植合作社開展研學活動,以乙烯利溶液為處理劑,研究乙烯對香蕉的催熟過程,設計的技術路線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對照組香蕉果實的成熟不會受到乙烯影響B.實驗材料應選擇已經開始成熟的香蕉果實C.根據實驗安排第6次取樣的時間為第10天D.處理組3個指標的總體變化趨勢基本一致答案C解析對照組香蕉果實的成熟會受到乙烯影響,因為對照組香蕉會產生內源乙烯,A錯誤;實驗材料應盡量選擇未開始成熟的香蕉果實,這樣內源乙烯對實驗的影響較小,B錯誤;圖示表明每兩天取樣一次,共6次,為了了解香蕉實驗前本身的還原糖量、淀粉量、果皮色素量,應該從0天開始,故第6次取樣的時間為第10天,C正確;處理組3個指標的總體變化趨勢不一致,應該是還原糖量增加,淀粉量下降,果皮黃色色素增加,D錯誤。4.(2021·山東等級考)實驗發現,物質甲可促進愈傷組織分化出叢芽;乙可解除種子休眠;丙濃度低時促進植株生長,濃度過高時抑制植株生長;丁可促進葉片衰老。上述物質分別是生長素、脫落酸、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四種中的一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葉片B.乙可通過發酵獲得C.成熟的果實中丙的作用增強D.夏季炎熱條件下,丁可促進小麥種子發芽答案B解析物質甲可促進愈傷組織分化出叢芽,甲是細胞分裂素;乙可解除種子休眠,是赤霉素;丙濃度低時促進植株生長,濃度過高時抑制植株生長,是生長素;丁可促進葉片衰老,是脫落酸。甲是細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A錯誤;乙是赤霉素,可通過某些微生物發酵獲得,B正確;丙是生長素,成熟的果實中,生長素的作用減弱,脫落酸的作用增強,C錯誤;丁是脫落酸,夏季炎熱條件下,赤霉素可促進小麥種子發芽,脫落酸抑制發芽,D錯誤。5.(2020·天津等級考)某植物有A、B兩品種。科研人員在設計品種A組織培養實驗時,參照品種B的最佳激素配比(見下表)進行預實驗。品種B組織培養階段細胞分裂素濃度(μmol/L)生長素濃度(μmol/L)Ⅰ誘導形成愈傷組織m1n1Ⅱ誘導形成幼芽m2n2Ⅲ誘導生根m3n3據表回答:(1)Ⅰ階段時通常選擇莖尖、幼葉等作為外植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Ⅰ、Ⅱ、Ⅲ階段中發生基因選擇性表達的是________________階段。(3)為確定品種A的Ⅰ階段的最適細胞分裂素濃度,參照品種B的激素配比(m1>2.0),以0.5μmol/L為梯度,設計5個濃度水平的實驗,細胞分裂素最高濃度應設為________μmol/L。(4)Ⅲ階段時,科研人員分別選用濃度低于或高于n3μmol/L的生長素處理品種A幼芽都能達到最佳生根效果,原因是處理幼芽時,選用低濃度生長素時的處理方法為________,選用高濃度生長素時的處理方法為________。(5)在________階段用秋水仙素對材料進行處理,最易獲得由單個細胞形成的多倍體。答案(1)細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誘導產生愈傷組織(2)Ⅰ、Ⅱ、Ⅲ(3)m1+1.0(4)浸泡法(長時間處理)沾蘸法(短時間處理)(5)Ⅰ解析(1)在誘導愈傷組織形成時,通常采用莖尖、幼葉作為外植體,因為這些部位的細胞分裂能力強、分化程度低,全能性容易表達,容易誘導產生愈傷組織。(2)Ⅰ過程愈傷組織形成是離體的植物細胞脫分化的結果,脫分化過程中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明顯改變,成為未分化狀態;Ⅱ、Ⅲ過程形成幼芽、根的過程存在細胞的分化,分化和脫分化都存在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故Ⅰ、Ⅱ、Ⅲ階段都存在基因的選擇性表達。(3)根據題意,表中數據為品種B的最佳激素配比,若要確定品種A的Ⅰ階段最佳細胞分裂素濃度,以0.5μmol/L為梯度,設計5個濃度水平的實驗,可參考m1為中間值,故實驗中細胞分裂素最高濃度可設為m1+1.0μmol/L。(4)實驗中用生長素處理插條的方法可選用浸泡法或沾蘸法,浸泡法時間長、所需濃度低,而沾蘸法處理時間短、所需濃度高;因此Ⅲ過程中,選用低濃度生長素時的處理方法為浸泡法,時間長;而選用高濃度生長素時的處理方法為沾蘸法,時間短,都能達到最佳生根效果。(5)秋水仙素可抑制紡錘體形成,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形成多倍體,愈傷組織分裂旺盛,故在Ⅰ階段用秋水仙素處理,最易獲得由單個細胞形成的多倍體。考點全國Ⅰ卷5年考情分析熱度20172018201920202021生長素的發現與作用其他植物激素及應用T3[6分]★每年本專題考查的分值6分五年均分1.2分考點全國Ⅱ卷5年考情分析熱度20172018201920202021生長素的發現與作用T29[8分]T3[6分]★★其他植物激素及應用每年本專題考查的分值8分6分五年均分2.8分考點全國Ⅲ卷5年考情分析熱度20162017201820192020生長素的發現與作用T4[6分]T3[6分]★★其他植物激素及應用T30[9分]★每年本專題考查的分值6分9分6分五年均分4.2分1.植物葉片脫落酸積累會導致氣孔關閉。大豆葉片相對含水量、氣孔開放程度、脫落酸含量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所示。第1~4天持續干旱,第5天測定后澆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干旱會加速葉片的脫落B.隨干旱時間延長,氣孔關閉,葉片光合速率降低C.澆水后,葉片脫落酸含量隨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D.葉面噴施適宜濃度的脫落酸能增加葉片水分散失答案D解析由圖可知,第1~4天持續干旱,脫落酸含量增加,脫落酸可促進葉片脫落,因此干旱會加速葉片的脫落,A正確;由圖可知,干旱時間延長,氣孔關閉,導致二氧化碳供應不足,葉片光合速率降低,B正確;由圖可知,第5天澆水后,葉片含水量增加,而脫落酸含量降低,C正確;由題干可知,脫落酸含量增加,導致氣孔關閉,故噴施脫落酸會引起氣孔關閉,會減少葉片水分散失,D錯誤。2.土壤中鹽濃度較高會導致脫落酸在番茄體內積累,隨著脫落酸水平的升高,細胞通過一系列基因調控使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降低。研究表明脫落酸對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合成信號的抑制有利于鹽脅迫條件下植物的存活。根據上述實例作出的推斷不合理的是()A.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不同激素在代謝上存在著相互作用B.脫落酸濃度升高可能與促進氣孔開放的功能有關C.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減少可以使植物生長減緩D.番茄的鹽脅迫反應是由基因、激素和環境因素共同調節完成的答案B解析由上述實例可知,脫落酸對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起抑制作用,因此各種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不同激素在代謝上存在著相互作用,A不符合題意;由于土壤中鹽濃度高導致脫落酸積累,即脫落酸濃度升高可能與抑制氣孔開放的功能有關,減少水分的散失以維持植物水平衡,B符合題意;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都能促進植物的生長,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減少可以使植物生長減緩,C不符合題意;依據題干,鹽濃度升高導致脫落酸水平升高,進一步通過一系列基因調控使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降低,從而有利于鹽脅迫條件下植物的存活,番茄的鹽脅迫反應是由基因、激素和環境因素共同調節完成的,D不符合題意。3.為研究IAA(生長素)對番茄子房發育成果實的調節,科研人員做了系列實驗。(1)科研人員將處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組進行實驗,處理及結果見表。組別1組2組3組4組實驗處理授粉未授粉不涂抹IAA不涂抹IAA在子房上涂抹IAA在花柄上涂抹IAA果實平均重量(g)4.105.30①1組番茄花發育成果實,其子房生長所需的生長素主要來自發育著的________。②比較2、3組實驗結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依據3、4組實驗結果,推測IAA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上述推測,科研人員認為芽產生的生長素并不用于調節子房發育成果實。為此,科研人員建立了圖1所示的研究模型。請利用該模型,完成驗證該推測的實驗方案并預期結果。實驗處理放射性檢測結果比較3H-IAANPAa段b段c段d段Ⅰ組施加施加Ⅰ組<Ⅱ組Ⅱ組??注:NPA為生長素運輸阻斷劑。①表中Ⅰ組應在圖1的________(填“1”“2”或“3”)處施加3H-IAA,在_____(填“1”“2”或“3”)處施加NPA。②Ⅱ組“?”處的處理從左到右依次應為________。③請在表中填寫a、b、c段的預期結果。(3)為進一步研究IAA對果實發育的調節作用,科研人員將處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組,實驗處理及各組所結果實平均重量如圖2所示(圖中“+”表示在花柄處施加NPA,“-”表示未進行該處理)。據圖2分析,授粉后在花柄處施加NPA導致番茄不能結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果業生產中,有人質疑生長素類似物的使用會導致兒童性早熟。請你結合激素調節相關知識,撰寫一段文字,向公眾進行科學解釋。(60字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種子②子房發育成果實需要IAA③從花柄運輸到子房(2)①12②施加;不施加'③a段:Ⅰ組>Ⅱ組b段:Ⅰ組<Ⅱ組c段:Ⅰ組=Ⅱ組(3)授粉后,發育的種子和子房均產生生長素,由于NPA阻斷生長素由花柄運出,使子房生長素濃度過高,抑制果實發育(4)生長素類似物發揮作用需要與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在人體細胞膜上沒有生長素及其類似物的受體,所以生長素類似物的使用不會引起兒童性早熟解析(1)①1組番茄授粉可以發育成果實,3組未授粉但在子房涂抹IAA也可以促進果實發育,說明受精后發育著的種子可以產生IAA,促進果實發育。②3組在子房上涂抹IAA有果實,而不涂抹IAA的2組則無果實,由此說明IAA可以促進子房發育成果實。③3、4組實驗中IAA涂抹在不同位置造成果實發育有差別,說明涂抹在花柄處的IAA無法運輸到子房促進果實發育。(2)①②通過設計對照實驗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來驗證“芽產生的生長素并不用于調節子房發育成果實”,Ⅰ組在1處施加的3H-IAA模擬芽產生的生長素,NPA為生長素運輸阻斷劑,施加在2處可以完全阻斷IAA的運輸,故Ⅰ組中模擬芽產生的生長素不能運輸到子房的情況;Ⅱ組應模擬芽產生的生長素運輸沒有被阻斷的情況,故Ⅱ組中只在“1”處施加3H-IAA。③Ⅰ組的“2”處施加NPA,3H-IAA無法向下運輸,在a段積累,Ⅱ組未施加NPA,生長素可向下運輸,因此a段放射性檢測結果為Ⅰ組>Ⅱ組,b段放射性檢測結果為Ⅰ組<Ⅱ組;科研人員認為芽產生的生長素并不用于調節子房發育成果實,因此無論是否添加NPA,芽產生的生長素均不會運輸至c段,因此c段放射性檢測結果為Ⅰ組=Ⅱ組。(3)授粉兩組的實驗結果表明,在花柄處施加NPA可抑制發育中的種子產生的生長素運出,生長素積累至高濃度,抑制果實發育,其中未施加NPA組生長素濃度較低,可促進果實發育;未授粉的兩組和授粉的兩組出現不同的結果,說明未授粉的子房可以產生微量生長素,但對果實發育基本無效果,在花柄處施加NPA后生長素無法運出導致生長素積累,生長素積累到一定濃度對果實發育起促進作用。4.已知大麥種子萌發會產生α-淀粉酶,α-淀粉酶能水解淀粉產生可溶性糖;6-甲基嘌呤是人工合成的RNA合成抑制劑,研究人員進行了多種植物調節物質對大麥種子萌發影響的實驗,結果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比較1、2、3曲線可知赤霉素對種子萌發有________(填“促進”“抑制”或“無關”)作用,脫落酸在種子萌發中的作用與赤霉素________(填“對抗”“類似”或“無關”),脫落酸作用的機制可能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起作用的。(2)根據以上分析,推測大麥種子萌發早期赤霉素和脫落酸的比例變化是________。(3)糊粉層是胚乳的最外層組織,根據曲線1分析,去除糊粉層對α-淀粉酶產生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推測糊粉層細胞和α-淀粉酶的關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糊粉層細胞和赤霉素的關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促進對抗抑制RNA的合成(2)增大(3)α-淀粉酶不再產生糊粉層細胞是α-淀粉酶合成的地方糊粉層細胞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細胞解析(1)分析曲線1可知,赤霉素可提高α-淀粉酶含量,表明其可促進種子萌發;曲線3與曲線1對比,赤霉素和脫落酸一起施用,產生的α-淀粉酶比單獨施用赤霉素有所減少,說明脫落酸在種子萌發中的作用與赤霉素對抗。赤霉素和脫落酸一起施用的曲線與赤霉素和6-甲基嘌呤一起施用的曲線接近,說明脫落酸的作用可能與6-甲基嘌呤作用類似,即抑制RNA的合成。(2)赤霉素促進種子萌發,脫落酸抑制種子萌發,故大麥種子萌發早期赤霉素含量增多,脫落酸含量減少。(3)去除糊粉層后,α-淀粉酶不再產生,由此推測糊粉層細胞是α-淀粉酶合成的地方,也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細胞。考點1生長素的發現、產生、分布和生理作用1生長素的運輸(1)極性運輸eq\b\lc\{\rc\(\a\vs4\al\co1(方向:形態學上端→形態學下端,方式:主動運輸,發生部位:幼根、幼葉、芽))實驗證據:①實驗操作(如圖)②實驗現象:一段時間后發現,A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彎曲生長,B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③實驗結論:生長素只能從胚芽鞘的形態學上端運至形態學下端,而不能倒過來運輸。(2)非極性運輸: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3)橫向運輸①原因:在某些刺激(如單側光、地心引力等)影響下,生長素在能感受刺激的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發生橫向運輸(不接受刺激的部位不能發生橫向運輸)。②實驗證據:云母片插入法。經過一段時間后,生長素含量E>C=D>F。③發生部位:胚芽鞘尖端、幼根、幼莖等。2生長素的生理功能特點——兩重性(1)生長素所發揮的作用:因濃度、植物種類、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和器官的種類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①不同植物對生長素敏感性不同:雙子葉植物敏感性高于單子葉植物(如圖A)。②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敏感性不同:根、芽、莖敏感性依次降低(如圖B)。③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2)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兩重性曲線①OH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增強。②HC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減弱(但仍為促進生長)。③最適濃度:H點表示促進生長的作用最強,最適濃度為g。在最適濃度兩側,存在兩種濃度的生長素促進效果相同。④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當生長素濃度小于i時均為“低濃度”,高于i時才會抑制植物生長,稱為“高濃度”。“三看法”確認生長素作用是否體現“兩重性”(3)頂端優勢①原因: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導致側芽附近生長素濃度較高,側芽對生長素濃度比較敏感,因此側芽的生長受抑制。②解除方法:去除頂芽。③產生原因的實驗探究實驗過程:取生長狀況相同的某種植物,隨機均分為3組:A組自然生長→頂芽優先生長,側芽受抑制。B組去掉頂芽→側芽生長快,成為側枝。C組去掉頂芽,切口處放含生長素的瓊脂塊→側芽生長受抑制。結論:頂芽產生的生長素,使側芽生長受抑制。1.(2019·江蘇高考)如圖為燕麥胚芽鞘經過單側光照射后,甲、乙兩側的生長情況,對照組未經單側光處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為背光側,IAA含量低于乙側和對照組B.對照組的燕麥胚芽鞘既不生長也不彎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兩側的生長狀況基本一致D.IAA先極性運輸到尖端下部再橫向運輸答案C解析對照組未經單側光處理,胚芽鞘尖端IAA分布均勻,實驗組在單側光照射下,IAA由向光側向背光側進行橫向運輸,使背光側IAA含量多于向光側,也多于對照組,因此背光側生長快于向光側,伸長長度較大,故甲為背光側,乙為向光側,A錯誤;對照組未經單側光處理,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均勻分布,能直立生長,B錯誤;胚芽鞘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都在尖端,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則甲、乙兩側的生長狀況基本一致,C正確;在單側光照射時,IAA在胚芽鞘尖端先橫向運輸,使背光側IAA含量多于向光側,再經過極性運輸至尖端下方,使背光側生長快于向光側,從而使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D錯誤。2.植物激素是植物細胞接受特定環境信號誘導產生的一類有機物,在低濃度時就具有調節植物生理反應的活性。下列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A.激素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發揮作用B.激素與相應受體結合調節代謝和生理活動C.激素在高濃度下不會產生明顯的生理效應D.激素分別或相互協調地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答案C解析植物激素在植物體內通過極性運輸或非極性運輸,從產生部位運往作用部位后,與相應的受體結合,進而調節細胞的代謝和生理活動,A、B正確;植物激素在高濃度下也會產生明顯的生理效應,如一般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植物生長,C錯誤;在植物的生長發育和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D正確。3.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它們的尖端以去除內源生長素后,將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別在兩者切面的左側放置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生長素濃度為促進胚芽鞘生長的最適濃度),在黑暗條件下培養。下列關于二者生長情況的敘述,不合理的是()A.胚芽鞘左側生長得快,向右彎曲生長B.幼根左側生長得快,向右彎曲生長C.胚芽鞘和幼根中的生長素都能從上向下運輸D.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不同時,胚芽鞘的彎曲度可能相同答案B解析胚芽鞘去除尖端后,尖端下部無生長素來源,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為促進胚芽鞘生長的最適濃度,所以胚芽鞘左側生長快,向右彎曲生長,A正確;根對生長素更敏感,促進胚芽鞘生長的最適濃度對根的生長起抑制作用,幼根左側生長被抑制,右側無生長素不生長,幼根不彎曲,B錯誤;生長素在根尖或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部位在尖端下部,所以胚芽鞘和幼根中生長素都能從上向下運輸,C正確;在最適濃度兩側,存在兩種濃度的生長素促進效果相同,所以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不同,但促進作用可能相同,胚芽鞘的彎曲度可能相同,D正確。4.(2021·湖南省長郡中學、雅禮中學高三聯考)某農科院研究不同生長素類似物對月季插條生根的影響,選擇用含蔗糖的磷酸鹽緩沖液配制的A、B兩種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月季插條基部,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0.010.11對照ABABABAB111491742924101021436203072010103223225266171010A.實驗過程中需用清水處理等量的月季插條作為對照組B.該實驗需在遮陰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對插條進行處理C.兩種生長素類似物對插條生根的作用均存在兩重性D.探究B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需在0.01~0.1mg·L-1的范圍內進一步進行答案B解析實驗過程中需用含蔗糖的磷酸鹽緩沖液處理等量的月季插條作為對照組,A錯誤;為降低枝條蒸騰作用失水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該實驗需在遮陰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對插條進行處理,B正確;與對照組相比A組既出現了促進作用,又出現了抑制作用,體現了A種生長素類似物對插條生根作用的兩重性,B種生長素類似物與對照組相比只體現了促進作用,C錯誤;由于小于0.01mg·L-1濃度的B類生長素類似物對插條生根的影響還不明確,因此還需有小于0.01mg·L-1濃度的B類生長素類似物對插條生根的影響的實驗,D錯誤。考點2其他植物激素1五種植物激素的比較名稱產生部位生理作用對應生長調節劑應用生長素幼嫩的芽、葉及發育中的種子促進生長,促進果實發育α-萘乙酸、2,4-D①促進扦插枝條的生根;②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落花落果;③農業除草劑赤霉素主要是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種子①促進細胞伸長,引起植株增高;②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發育赤霉素①促進植物莖稈伸長;②解除種子休眠,提早用來播種細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進細胞分裂青鮮素蔬菜貯藏中,常用它來保持蔬菜鮮綠,延長貯存時間乙烯植物體各部位,成熟的果實中更多促進果實成熟乙烯利促進果實成熟;處理瓜類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產脫落酸根冠、萎蔫的葉片等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與脫落矮壯素控制植株徒長,使植株節間縮短,長得矮、壯、粗,根系發達,抗倒伏2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1)激素間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2)在植物生長發育和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各種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不同時期起主導作用的激素不同。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1.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農業生產經驗,至今仍在實踐中應用。下列敘述與植物激素作用有直接關系的是()A.“種麥得時,無不善……早種則蟲而有節;晚種則穗小而少實”(《汜勝之書》)B.“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黃泥曬干,篩過,以小便浸之……則根生”(《種藝必用》)C.“桑眼動時……闊八步一行,行內相去四步一樹,相對栽之”(《士農必用》)D.“肥田之法,種綠豆最佳,小豆,紅豆次之”(《齊民要術》)答案B解析種麥的時節不易過早和過晚,主要是與溫度和光照影響麥子的生長有關,與植物激素無直接關系,A不符合題意;人的尿液中含有微量的生長素,“以小便浸之……則根生”是應用了生長素促進生根的作用,B符合題意;種植桑樹要求“闊八步一行,行內相去四步一樹”,是反應了合理密植的原理,體現了植物對光照的利用率的問題,與植物激素無直接關系,C不符合題意;植物輪替種植,利用豆科植物固氮的作用增加土壤肥力,與植物激素無關,D不符合題意。2.測定玉米正常植株和矮化突變體植株的內源赤霉素含量,結果如圖。用等量外源赤霉素分別處理正常植株和矮化突變體植株的莖,正常植株莖的節間無顯著變化,矮化突變體植株莖的節間恢復到正常植株的長度。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赤霉素能促進玉米莖節間的伸長B.該實驗不能說明赤霉素作用的兩重性C.不能確定該矮化突變體是由基因突變所致D.矮化突變體的莖可能對赤霉素的作用不敏感答案D解析矮化突變體植株莖的節間在被外源赤霉素處理后恢復到正常植株的長度說明赤霉素能促進玉米莖節間的伸長,也說明矮化突變體的莖對赤霉素的作用敏感,A正確,D錯誤;該實驗中沒有現象可以說明赤霉素對莖的生長起抑制作用,故不能體現赤霉素作用的兩重性,B正確;根據題目中的信息,無法得知矮化突變體的產生原因,C正確。3.科研人員將鐵皮石斛的帶芽莖段經植物組織培養得到原球莖,并探究6-BA與2,4-D誘導原球莖增殖的最適濃度組合,實驗結果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在脫分化的培養基中,要添加植物生長調節劑和纖維素酶等物質來誘導愈傷組織的形成B.實驗結果表明2,4-D對原球莖增殖作用具有兩重性C.此實驗為預實驗,其目的是為了減少實驗誤差D.實驗結果無法證明6-BA和2,4-D協同使用的效果是否優于單獨使用答案D解析纖維素酶能夠催化植物細胞壁中纖維素的水解,所以在脫分化培養基中不能加入纖維素酶來誘導愈傷組織的形成,A錯誤;與對照組相比,幾個濃度對原球莖增殖的作用都是促進,沒有體現兩重性,B錯誤;在正式實驗之前先做預實驗,可以摸索實驗條件,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預實驗并不能減少實驗誤差,C錯誤;實驗并沒有設計單獨使用6-BA和2,4-D的組,因此無法證明二者協同使用的效果是否優于單獨使用,D正確。[基礎測試]一、選擇題(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有關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相對集中地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B.去掉頂芽有利于側芽生長素的合成,從而能解除頂端優勢C.在植物的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D.梨樹開花后,噴施適宜濃度的生長素溶液能防止落花落果答案B解析去掉頂芽后不再有頂芽產生的生長素運到側芽部位,使側芽部位生長素的量降低,以解除頂端優勢,而不是有利于側芽生長素的合成,B錯誤。2.(2021·安徽安慶二模)經過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探索,最終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彎曲生長是某種化學物質引起的。下列有關溫特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鮑森·詹森的實驗啟發溫特用瓊脂塊收集某種化學物質B.與拜耳的實驗不同,溫特的實驗可以在光照條件下進行C.設置空白對照組可以排除瓊脂塊本身對實驗結果的影響D.溫特發現單側光下胚芽鞘伸長區兩側吲哚乙酸分布不均答案D解析鮑森·詹森的實驗結果說明“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啟發溫特用瓊脂塊收集某種化學物質,A正確;胚芽鞘的尖端感光,溫特實驗用的是切去了尖端的胚芽鞘,故可以在光照條件下進行,B正確;設置空白對照組是為了排除瓊脂塊本身對實驗結果的影響,C正確;溫特通過實驗只是證明了胚芽鞘彎曲生長是某種化學物質在伸長區分布不均勻引起的,并將該物質命名為生長素,但未能提取、鑒定出生長素的化學本質,D錯誤。3.植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激素的調節。下列有關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A.植物的根尖中可以合成脫落酸、細胞分裂素和乙烯B.側芽的生長素濃度高于頂芽C.各種激素間通過相互拮抗共同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D.環境因子可以通過植物激素調節細胞內基因組的表達答案C解析脫落酸可在根尖的根冠中產生,細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中合成,乙烯在植物各個部位均能合成,A正確;頂芽產生的生長素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側芽,因此可推斷側芽生長素的濃度高于頂芽,B正確;有些激素間是協同作用,有些激素間存在拮抗作用,C錯誤;光照、溫度等環境因子的變化,會引起植物體內產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內的多種變化,進而對基因組的表達進行調節,D正確。4.(2021·北京海淀一模)興趣小組為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萘乙酸(NAA)對綠豆芽生長的影響,選取長勢相同的綠豆芽,用不同濃度NAA溶液和清水分別進行處理。一段時間后,測量不定根數量和胚軸長度,計算NAA處理組減去清水組的差值,結果如圖。下列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A.清水組作為該實驗的對照組B.由實驗結果可知NAA的作用具有兩重性C.10-10g/mLNAA處理抑制了不定根生根數量D.10-6g/mLNAA處理組胚軸依然生長答案C解析與清水組對照,得出NAA的作用具有兩重性,A、B正確;10-10g/mLNAA處理,不定根總數差值大于對照組0,說明該濃度促進了不定根生根數量,C錯誤;10-6g/mLNAA處理組,胚軸長度差值大約為-4,說明該濃度下抑制了胚軸的生長,但胚軸依然生長,只是比對照組更慢,D正確。5.下列關于植物激素在生長發育中所起作用敘述正確的是()A.生長素可誘導產生無子果實,脫落酸能抑制馬鈴薯發芽B.重力刺激會影響植物體內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方向C.同一植株的幼芽對生長素的反應敏感程度高于幼根D.用赤霉素處理馬鈴薯塊莖,可延長其休眠時間以利于儲存答案A解析無子果實的培育利用了生長素促進果實發育的原理,脫落酸會抑制細胞分裂,進而抑制種子的萌發,促進休眠,所以脫落酸能抑制馬鈴薯發芽,A正確;生長素的極性運輸只能從植物的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這是由基因決定的,不受重力影響,B錯誤;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樣,根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大于芽,芽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大于莖,C錯誤;赤霉素能夠解除種子休眠,促進莖的伸長,所以用赤霉素處理馬鈴薯塊莖,不能延長其休眠時間,D錯誤。6.對菊花幼苗施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10天后對主根長度和側根數目分別進行計數,結果如表。據表分析以下說法錯誤的是()測定項目生長素濃度(10-6mol/L)050100150200未知濃度生長素溶液(X)主根長度(相對值)10.90.70.50.3未測側根數目(個)468636A.采用適當濃度的植物激素如2,4-D也可以得到類似的實驗結果B.將X稀釋后作用于菊花幼苗,根據側根生長情況可確定其實際濃度C.據表可知,促進側根數量增加的生長素濃度會抑制主根伸長D.由表中數據可知,生長素對側根生長的作用具有兩重性答案A解析2,4-D不是植物激素,是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似物,A錯誤;根據未知濃度生長素溶液(X)側根數目可知,其濃度相對值為50或150,將X適當稀釋后作用于菊花幼苗,側根數目在6~8個,則原濃度相對值為150,如果側根數目小于6個,則原濃度相對值為50,B正確;生長素濃度相對值為0~150時,側根數量增加,卻抑制主根生長,C正確;相對于生長素濃度為0時,生長素濃度相對值為0~150時,側根數量增加,生長素濃度相對值為200時側根數目減少,體現了生長素對側根生長的作用具有兩重性,D正確。7.在植物體內,生長素和乙烯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圖中可知,生長素和乙烯在促進菠蘿開花方面起拮抗作用B.在植物體內,只要有色氨酸就能合成生長素C.在植物體內,有蛋氨酸的部位都可能會合成乙烯D.據圖可知基因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答案C解析從圖中可知,生長素可以促進乙烯的合成,而乙烯濃度升高會促進菠蘿開花,同時乙烯濃度升高,會抑制生長素的合成,兩者發揮作用的過程不同,故不屬于拮抗作用,A錯誤;在植物體內,有色氨酸不一定能合成生長素,在生長素合成部位,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且從圖中可以看出乙烯會抑制色氨酸合成生長素,B錯誤;據圖可知基因能通過控制酶的形成,控制代謝過程間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D錯誤。8.南瓜的矮生型突變體可分為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兩種類型,研究人員以某一種矮生南瓜突變體為實驗材料,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植物激素的種類和濃度,因變量是莖伸長量B.0.3~1.5mmol/L赤霉素對正常南瓜的促進作用隨濃度增加而增強C.赤霉素對正常南瓜生理作用的兩重性不如生長素明顯D.實驗結果表明該矮生南瓜突變體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答案B解析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植株的種類、植物激素的種類和濃度,因變量是莖伸長量,A錯誤;據圖分析,不同濃度赤霉素都能促進正常植株莖伸長,沒有體現兩重性,生長素作用曲線先上升后下降,當生長素濃度為125μmol/L時,抑制莖的伸長,說明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C錯誤;由圖可知,噴施赤霉素或生長素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莖恢復至正常,說明激素對矮生南瓜的莖不起作用,由此可推測該矮生南瓜不屬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變體,D錯誤。9.土壤鹽漬化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水楊酸(SA)是一種植物激素,對植物抗逆性有一定作用。為了研究外源施加SA對植物抗逆性的作用(相對濃度0.1~0.3),科研人員做了以下實驗,結果如下圖。分析正確的是()A.該實驗中對照組是清水組B.為確定SA的最適濃度應在0.1~0.2間進一步實驗C.SA對抗逆性的調節具有兩重性D.SA可能通過增加細胞液的滲透壓提高抗逆性答案D解析分析題意和題圖可知,該實驗目的是驗證水楊酸對植物抗逆性有作用,實驗中對照組是清水組和NaCl組,A錯誤;為確定SA的最適濃度應在0.1~0.3間設置更小的濃度梯度,進一步實驗,B錯誤;與NaCl組比較,題中加不同濃度的水楊酸都可提高植物抗逆性,不能說明SA對抗逆性的調節具有兩重性,SA提高抗逆性可能是通過增加細胞液的滲透壓實現的,C錯誤,D正確。10.(2021·河北省高三第二次聯考)新疆是我國優質長絨棉主產區,種植面積超過200萬公頃。廣泛使用的植物化學調控技術提高了棉花產量和品質,現代農業機械的使用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棉花生長早期噴灑低濃度萘乙酸抑制頂端優勢、增加側枝數量B.棉花生長中期噴灑縮節胺(赤霉素合成抑制劑),防止植株過高C.噴灑乙烯利促進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機械化采摘棉花D.機械化采收前噴灑落葉劑促進葉片脫落,減少收獲棉花中的雜質答案A解析萘乙酸屬于生長素類似物,棉花生長早期噴灑低濃度萘乙酸,不會抑制頂端優勢,A錯誤;赤霉素具有促進細胞伸長的作用,棉花生長中期噴灑縮節胺(赤霉素合成抑制劑),可防止植株過高,B正確;乙烯利能促進果實成熟,噴灑乙烯利促進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機械化采摘棉花,C正確;脫落酸具有促進葉片脫落的作用,機械化采收前噴灑落葉劑促進葉片脫落,減少收獲棉花中的雜質,D正確。二、非選擇題11.植物激素是植物正常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調節性物質。對于植物激素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以水稻為實驗材料的研究揭示了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影響植物根生長的機制(見下圖)。(1)在已經確定的五大類植物激素中,圖中未提及的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類)(2)水稻插秧前用“移栽靈”處理,可提高成活率。“移栽靈”的有效成分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3)依圖判斷,細胞分裂素與細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間的平衡調控機制屬于________調節。(4)研究者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敲除細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獲得了水稻的突變體。相比于野生型,該突變體根的長度會________。(5)水稻幼苗移栽過程中,為了促進根系快速生長,是否需要添加細胞分裂素?根據上圖簡述理由。答案(1)赤霉素、脫落酸和乙烯(答出兩個即可)(2)生長素類似物(3)(負)反饋(4)變短(5)不需要,因為過多的細胞分裂素會抑制根系生長。解析(1)已經確定的五大類植物激素是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脫落酸和乙烯。題干中提到了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未提到的有赤霉素、脫落酸和乙烯。(2)“移栽靈”屬于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所以有效成分應該為生長素類似物。(3)分析題圖可知,細胞分裂素含量上升,會促進合成細胞分裂素氧化酶,而細胞分裂素氧化酶會降解細胞分裂素,使細胞分裂素含量下降,所以這種平衡調控機制屬于(負)反饋調節。(4)突變體被敲除細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因此不能合成細胞分裂素氧化酶,這會導致細胞分裂素含量上升,細胞分裂素含量上升會抑制根系生長,因此該突變體根的長度會變短。(5)由于過多的細胞分裂素會抑制根系生長,因此為促進根系快速生長,不需要添加細胞分裂素。12.(2021·四川成都二診)黃岑的藥用價值極高,以根入藥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等功效。黃岑花盛開時,數量很多且密集,乙烯利能夠促進花脫落。為了研究乙烯利對黃岑產量的影響,科研人員將正在開花的黃岑植株均分為兩組,甲組為對照組,乙組噴施一次適宜濃度的乙烯利,3天后測定黃岑葉片光合作用的相關指標,結果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光合作用指標凈光合速率(μmol·m-2·s-1)氣孔導度(mmol·m-2·s-1)胞間CO2濃度(μmol·m-2·s-1)甲組(空白對照)18.6772.76292.82乙組(噴施乙烯利)16.9257.59247.75(1)乙烯利屬于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能夠_________________,進而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在施用乙烯利時,要考慮很多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舉兩點)等。(2)根據實驗測得的相關數據分析,噴施乙烯利會直接影響黃岑葉片光合作用過程中的________(填“光反應”或“暗反應”)階段,做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若在實驗中將測定相關數據的時間逐漸向后推移,乙組的凈光合速率會逐漸上升,并與甲組接近。由此推測,在花期噴施一定濃度的乙烯利可以提高黃岑藥材的產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傳達調節代謝的信息施用時間、處理部位、適宜濃度(2)暗反應乙組葉片氣孔導度和胞間CO2濃度都下降(3)乙烯利能夠促進花脫落,從而減少開花結果對營養物質的消耗,使更多的光合產物運至根部儲存[能力提升]一、選擇題(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如圖是植物激素生長素(IAA)和赤霉素(GA)對擬南芥根和莖生長的影響。據圖作出的分析,正確的是()A.相對根而言,莖對IAA和GA更敏感B.IAA濃度為b時,根不生長C.IAA濃度大于c時,莖的生長受抑制D.僅IAA表現出兩重性,GA無兩重性答案D解析據圖可知在IAA和GA較低濃度下對根就有顯著調節作用,根比莖對IAA和GA更敏感,A錯誤;IAA濃度為b時,對根既不促進,也不抑制,根仍能生長,B錯誤;IAA濃度大于c時,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對莖的生長仍有促進作用,只是促進作用隨濃度增加而減弱,只有IAA過高才抑制莖的生長,C錯誤;據圖可知僅IAA表現出兩重性,GA無兩重性,D正確。2.不同處理對某植物性別分化的影響如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組別處理結果1完整植株雌、雄株各占一半2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數3去部分根+施用細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數4去部分葉雌株占多數5去部分葉+施用赤霉素雄株占多數A.根產生的赤霉素能促進雌株形成B.葉產生了促進雌株形成的細胞分裂素C.若對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劑,則雌株數量增多D.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對性別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拮抗的答案C解析由1、2、3組處理的結果比較可知,根產生的細胞分裂素可促進雌株形成,A錯誤;由1、4、5組處理結果可知,葉產生促進雄株形成的赤霉素,B錯誤;若對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劑,則葉片產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數量減少而雌株數量增多,C正確;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在單獨使用時促進性別分化的效應是相互拮抗的,D錯誤。3.油菜素內酯(BL)是植物體內一種重要的激素,被稱為第六類植物激素。研究人員利用相應濃度的BL和IAA處理油菜萌發的種子,觀察其對主根伸長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結合圖示和所學知識分析,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單獨IAA處理對主根伸長的影響是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B.隨著IAA濃度的增加,BL對主根的抑制作用先增強,后減弱C.該實驗能證明BL對主根生長的作用具有兩重性D.高濃度IAA抑制主根生長可能與其促進乙烯的產生有關答案C解析單獨用IAA處理時(根據曲線BL0nmol/L判斷),低于某濃度時促進主根的生長,高于該濃度時則表現為抑制主根的生長,所以根據圖中曲線的趨勢可以說明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A正確;加入BL時(根據曲線BL100nmol/L判斷),隨著IAA濃度的增加,BL對主根的抑制作用先增強,后減弱,B正確;該實驗中BL只表現了對主根生長的抑制,而沒有表現對主根生長的促進,不能體現其作用的兩重性,C錯誤;高濃度的IAA能促進乙烯的合成,乙烯能抑制植物的生長,所以高濃度的IAA抑制主根生長可能與其促進乙烯的產生有關,D正確。4.某實驗小組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NAA)溶液和細胞分裂素類似物(KT)溶液探究二者對棉花主根長度及側根數的影響,結果如下圖。據此分析,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棉花的主根和側根對NAA的敏感程度不同B.NAA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頂端優勢,而KT能增強根的頂端優勢C.NAA能抑制主根生長,KT能促進主根生長,且濃度越高效果越明顯D.一定濃度的KT對NAA促進側根生長的效應具有增強作用答案C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與甲組對照相比,乙組經NAA處理,棉花的主根長度減小,側根數目增多,因此主根和側根對NAA的敏感程度不同,A正確;NAA處理能減小主根長度,增加側根的數目,能一定程度地消除根的頂端優勢,而KT處理(丙組)能增加主根長度,減少側根的數目,增強根的頂端優勢,B正確;從乙、丙兩組實驗可知,NAA能抑制主根生長,KT能促進主根生長,但圖中無法得知濃度越高效果越明顯,C錯誤;甲、乙相比,可知NAA促進側根數目的增多,再與丁組相比,可知加了KT以后NAA的促進作用更大,因此一定濃度的KT對NAA促進側根生長的效應具有增強作用,D正確。5.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長受多種激素調節,相關激素合成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環境因素的變化,會引起包括①~⑥過程在內的多種變化,進而調節基因組的表達B.植物的休眠和生長的根本原因是植物激素調節的結果,同時受環境影響C.夏季植物體內專門分泌赤霉素的器官中②過程比較旺盛D.NAA、2,4-D、乙烯、青鮮素與圖中激素的來源不同,但都屬于植物生長調節劑答案A解析光照、溫度等環境因素的變化,會引起植物體內產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內的多種變化,進而對基因組的表達進行調節,A正確;植物休眠和生長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B錯誤;植物體內沒有專門分泌激素的器官,C錯誤;植物體內的乙烯是植物體產生的激素,不屬于植物生長調節劑,人工合成的乙烯利是植物生長調節劑,D錯誤。6.水楊酸是植物體內一種重要的內源激素,能誘導植物體內產生某些與抗病有關的蛋白質,提高抗病能力。為探究水楊酸對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葉片中蛋白質含量的影響,研究人員所做相關實驗的結果如下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水楊酸是細胞合成的能催化水稻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有機物B.相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不同水稻幼苗后的實驗結果基本相同C.水楊酸對YTA、YTB水稻幼苗葉片中蛋白質合成均具有兩重性D.在實驗處理濃度范圍內,品系YTB對水楊酸的濃度變化更敏感答案D解析水楊酸是植物激素,起調節作用,不是催化作用,A錯誤;在實驗處理濃度范圍內,水楊酸對品系YTA蛋白質相對含量起促進作用,對品系YTB蛋白質相對含量既有促進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所以相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不同水稻幼苗后的實驗結果不同,B、C錯誤;在實驗處理濃度范圍內,對YTA品系而言,除了1.5×10-4mol·L-1外其他濃度水楊酸促進蛋白質相對含量增加差異不顯著,對YTB品系而言,低濃度水楊酸促進蛋白質相對含量增加,高濃度水楊酸抑制蛋白質相對含量增加,YTB品系對濃度變化更敏感,D正確。二、非選擇題7.研究發現,正在生長的植物細胞具有“酸生長”特性,即pH4~5的溶液能促進細胞伸長生長。為了研究這一現象的內在原因,研究者用黃瓜幼苗快速生長的下胚軸切段進行實驗。實驗操作及結果如下圖。(1)黃瓜幼苗下胚軸的伸長是細胞數量和細胞長度________的結果。(2)如圖1所示,冰凍融化處理使細胞膜破裂,導致細胞內容物流失,下胚軸切段中的細胞僅剩________,經這種處理后的下胚軸切段稱為Y。(3)由圖可知,對Y進行的實驗處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圖2結果表明,Y的特性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細胞壁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蛋白質三類物質構成,因此推測下胚軸細胞壁中的某種蛋白質在酸性條件下促進了細胞壁延展。(5)研究者發現生長素可通過誘導細胞膜外環境的pH值降低,促進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宣威市來賓一中學2025屆初三中考“集結號”最后沖刺模擬卷數學試題含解析
- 沈陽大學《中國歷史地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學院《過程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六盤水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播音與主持藝術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城市社會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江衛生與健康職業學院《中國文化概要與英譯》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新生研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債權法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商貿職業學院《印度社會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師范大學《植物顯微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礦產資源概況及分布
- 最新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
- 公司員工基本禮儀培訓ppt完整版課件
- 八大特殊危險作業危險告知牌
- 工程項目綜合應急預案(通用版)
- 半橋LLC諧振變換器設計與仿真
- 城市橋梁工程竣工驗收
- 啟閉機及閘門安裝后檢驗說明
- 保監〔2005〕22號標準
- 哈工大畢業論文微型車轉向機設計與應力分析
- 哈工大陣列信號處理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