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二羅斯福新政時間:4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關于“新政”,沃爾特·李普曼說:“2月末,我們是一些烏合的受驚暴民與宗派團伙。在3月至6月這100天中,我們又成為一個有組織的民族,信任我們保證自己平安和限制自己命運的力氣了。”這表明新政()A.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新模式 B.維護了美國工人階級利益C.借鑒了蘇聯的安排經濟體制 D.穩定了美國資本主義制度解析:“2月末,我們是一些烏合的受驚暴民與宗派團伙”到了“3月至6月這100天中,我們又成為一個有組織的民族,信任我們保證自己平安和限制自己命運的力氣了”這說明羅斯福新政穩定了民眾對資本主義的信仰,故D項正確;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項錯誤;羅斯福新政其實質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不是維護工人階級利益,故B項錯誤;羅斯福新政肯定程度上借鑒了蘇聯的安排經濟體制,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項錯誤。答案:D2.1935年,美國政府頒布“銀行法”,規定擁有100萬美元以上資金的銀行必需加入聯邦儲蓄銀行,實行存款保險。其初衷是()A.保障銀行信用,刺激經濟發展B.汲取社會存款,拉動內部需求C.維護公民利益,緩和社會沖突D.加強中心集權,維護社會穩定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的規定是羅斯福新政時期對銀行的整頓,目的是重建人民對銀行的信念,這樣才能復原銀行正常的信貸活動,為經濟復原發展供應資金支持,故A項正確。B項與材料沒有關系,故B項解除;C項是材料中的規定帶來的后續影響,這與題目要求的“初衷”不符,故C項解除;D項與材料中的規定沒有關系,故D項解除。答案:A3.《農業調整法》規定:“對自愿削減耕地的農夫賜予補貼;對與政府合作的農夫賜予商品貸款,而將其耕地面積削減30%的棉花種植者可用其收成作擔保……”羅斯福新政在農業方面的改革措施其干脆目的不包括()A.調整全國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B.克服生產的相對過剩C.提高農產品的價格D.保障農夫的最低生活解析:當時美國農產品生產得過多,價格極低,因此削減農夫播種面積,削減糧食產量成為了羅斯福在農業改革方面的目標,這當然屬于全面調整農產品生產與銷售范疇,而材料沒有涉及農夫的最低生活,故選D項。答案:D4.有人說,羅斯福新政是一次觀念性的革命。“新政”使美國政府的職能發生重大轉變,從今,美國從傳統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轉變。這表明()A.美國總統的權力起先超越國會B.羅斯福起先放棄自由資本主義制度C.起先實行安排體制來管理國家經濟D.加強了政府調控干預經濟的職能解析: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羅斯福為挽救美國經濟,在力圖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實現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這說明美國政府職能發生了變更。但并不能表明美國總統的權力起先超越國會,更沒有體現出安排經濟體制的特點,解除A、B、C三項。故選D項。答案:D5.赫伯特·斯坦在《總統經濟學》中說:“大蕭條描述的是舊有的政策,它為新政策的產生放開了大門。”“新政策”的特點是()A.反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B.政府大力加強對國家經濟的干預C.根除了美國經濟危機D.工人、農夫的生活有了保障解析:羅斯福新政的最大特點就是國家全面干預經濟,故選B項。答案:B6.羅斯福新政期間,政府組建民間資源愛護隊,先后汲取了275萬名失業青年從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以上措施的目的包括()①穩定社會秩序②緩解失業壓力③發展社會經濟④增加國民體質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以工代賑,是社會救濟的一種手段,是通過興辦公共工程讓更多失業者就業,以此來救濟他們,緩解就業壓力,這樣做還可以穩定社會秩序,發展經濟,故①②③正確;材料中無法體現出④,解除B、C、D三項。所以選A項。答案:A7.1933年,羅斯福提請國會通過法案,創立資源愛護隊,主要針對中部平原頻發的沙塵暴。到1941年為止,共計招募了250多萬青年人參與,開拓了740多萬畝國有林區和大量的國有公園。史學家認為這一措施“最受歡迎”“最無爭議”,也“最為勝利”。上述評論的主要依據是()A.政府把資源愛護放到新政的首位B.堅持生態文明發展理念C.政府將環境愛護與失業救濟并舉D.有效解決社會保障問題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創立資源愛護隊”“招募了250多萬青年人參與”說明羅斯福政府將環境愛護與失業救濟并舉,故C項正確;羅斯福新政的首要目標是緩解經濟危機,不是資源愛護,故A項錯誤;生態文明發展理念也不是羅斯福新政的基本理念,故B項錯誤;材料未涉及社會保障問題,故D項錯誤。答案:C8.(2024·吉林省吉林九中期末)羅斯福新政期間,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要求各工業企業制定并遵守公允經營章程,這實質上是()A.限制工業企業進行自由競爭B.由國家干預經濟C.工業企業按國家安排進行生產D.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解析:羅斯福通過工業復興法的詳細措施是限制了工業企業的競爭,是一種現象,但這不是新政的實質,故A錯誤;工業復興法加強了對工業的調整,體現了對自由放任政策的變更,實質是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故B正確;按安排生產是工業復興法的措施,是新政的表現,不是實質,故C錯誤;只要資本主義私有制存在,資本主義基本沖突就存在,就不行能從根本上消退經濟危機,故D錯誤。答案:B9.羅榮渠在《現代化新論》中寫道:“這一沖突導致本世紀初巨大的搖擺即資本主義大危機,給全部國家都帶來了劇烈的影響……推動了對‘古典’發展模式的修正。”“‘古典’發展模式”指的是()A.重商主義政策 B.自由放任政策C.國家干預政策 D.安排經濟政策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美國在羅斯福新政中領先實行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政策,緩解了經濟危機,其他國家紛紛仿效。本題中“對‘古典’發展模式的修正”指的就是國家干預政策。重商主義是工業革命前資本主義國家奉行的經濟政策;自由放任是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奉行的經濟政策;安排經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答案:B10.美國記者李普曼說:“人民交給羅斯福先生一把尚方寶劍,以便他能夠在一場特別的戰斗中率領他們。現在斗爭也已結束,寶劍應當入鞘了。”這場“特別的戰斗”是指()A.反法西斯侵略 B.國際貿易競爭C.制定新憲法 D.克服經濟危機解析:1933年羅斯福上臺后,實施新政,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這是“一把尚方寶劍”。通過實施羅斯福新政,使美國擺脫了經濟危機,維護了資本主義制度,故選D項。其他三項均不符合題意。答案:D11.(2024·內蒙古集寧一中月考)1935年,美國最高法院因為《全國工業復興法》授予聯邦政府管理州內貿易等權力違憲宣布該法無效;1937年,最高法院認為聯邦政府有權監管任何涉及州際貿易的勞資關系,否定了瓊斯—勞克林鋼鐵公司對《全國勞工關系法》侵擾各州權力的控訴。這一變更反映出()A.美國司法受到政府權力的影響B.分權制衡原則減弱了新政的效果C.最高法院反對羅斯福的干預政策D.形勢的發展影響了司法說明解析:從題干中看出,1935年美國最高法院認為《全國工業復興法》的實施,使聯邦政府超出了憲法規定的要求,宣布無效,《全國工業復興法》中就涉及到勞資關系。而1937年最高法院認為聯邦政府有權監管任何涉及州際貿易的勞資關系,這說明司法說明上的變更,故D項正確;A項材料無法體現,解除;B項與史實不符,聯邦行政權力的擴張并沒有變更美國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原則,解除;C項與材料“最高法院認為聯邦政府有權監管任何涉及州際貿易的勞資關系,否定了瓊斯一勞克林鋼鐵公司對《全國勞工關系法》侵擾各州權力的控訴”不符,故C項解除。答案:D12.美國總統肯尼迪指出:“羅斯福新政就像一幢有好多房間的大廈,隨時打算歡迎到訪的客人,讓他們能在這里找到平安感。”材料反映出羅斯福新政()A.在理論上彌補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缺陷B.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轉供應了勝利閱歷C.為資本主義社會供應了克服經濟危機的方法D.在理論上否定了自由放任的經濟運行模式解析:材料不能反映出“在理論上”彌補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缺陷,故A項錯誤;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這一重大調整,對以后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故B項正確;羅斯福新政不能“克服經濟危機”,故C項錯誤;材料不能反映出“在理論上”否定了自由放任的經濟運行模式,解除D項。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每個小題26分,共52分)13.(2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指導思想來看,新政變更了以往歷屆美國政府信奉的自由放任主義,起先大規模干預國家經濟活動,1935年羅斯福建議政府設立一個新機構為有勞動實力的人供應就業機會,為此向國會提交了綜合治理田納西河流域的法案。——摘編自人教版中學歷史教科書材料二:羅斯福在要求國會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時說明說:“假如每個公允競爭的企業雇主同意付給工人高工資實行短工時的話,就不會損害任何雇主……這比失業和低工資都要強的多,人們有了錢會去消費,去購買更多的產品。”材料三:羅斯福在1933年的就職演說中把“免于匱乏的自由”和“免于恐驚的自由”與“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并列為“四大自由”,這是資本主義政治理念的重大發展。——陳啟懋《羅斯福“新政”是現代資本主義的開端》(1)依據材料一,概括羅斯福新政的指導思想,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綜合治理田納西河流域的法案”的作用。(10分)(2)依據材料二,分析羅斯福的這種消費政策對美國經濟發展的主動作用。(6分)(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學問,羅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注入了什么新的元素?結合所學學問,指出羅斯福新政實行了哪些措施解決“自由與同等”的平衡?(10分)答案:(1)思想: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全面干預。作用:緩解了工人失業,緩和了社會沖突(或“緩和經濟危機”);改善田納西河流域的生態狀況,為危機后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2)作用:利于促使美國經濟復蘇;利于緩和社會沖突等。(3)元素:關注社會公正與公允問題、關注民眾的社會保障問題。措施: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規定工人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14.(26分)對于羅斯福新政,中國政論界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相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對美國資本主義的展望是:假如它不能在最近復原從前旺盛,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安排經濟等),就是要根本坍臺,把地盤讓位給一個新興社會!”——《東方雜志》(1933年)“不首先改革現存的經濟制度,不消去這一些的沖突與沖突的根源……而要期盼健全的復興,那只能是癡人說夢。”——《東方雜志》(1934年)材料二:1945年4月,羅斯福總統逝世,重慶各界實行各種悼念活動。中國共產黨機關報《新華日報》也發表了題為《民主巨星的隕落——悼羅斯福總統之喪》的社論,指出“他(羅斯福)用大無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過了危機,安定了國民生活”。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后,羅斯福新政從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消逝……1982年,羅斯福新政首次作為一個約定俗成的歷史概念被寫入中學歷史教科書。此后,羅斯福新政成為中學歷史教科書重要的學習主題之一。——據楊梅《“時空”坐標中的羅斯福新政》(1)20世紀30年頭,中國政論界對羅斯福新政多持懷疑或否定的看法。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學問,從國際和國內兩方面簡述其產生的社會背景。(8分)(2)有學者認為,20世紀40年頭中國政論界對羅斯福新政的相識更為客觀、全面。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其緣由。(8分)(3)閱讀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后羅斯福新政從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消逝,為什么?1982年以后羅斯福新政成為中學歷史教科書重要學習主題之一的緣由有哪些?(10分)答案:(1)國際:1929~1933年,資本主義國家陷入嚴峻經濟危機;法西斯勢力抬頭,世界處于動蕩擔心中;20世紀30年頭前期羅斯福新政效果不明顯;蘇聯安排經濟體制取得巨大成就。國內: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子版勞務合同協議書
- 洗鞋店合作合同協議書
- 未轉正員工旅游協議書
- 拆除鋼筋棚安全協議書
- 工程款合同解除協議書
- 幼兒園園長合同協議書
- 湖南水利水電局協議書
- 貝拉結婚協議書
- 就業協議和意向協議書
- 男人結婚協議書
- 中遠海運 行測
- 快遞代發合同范本
- 甲狀腺腔鏡手術配合課件
-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2021-2022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
- DL-T5706-2014火力發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導則
- GB/T 4340.1-2024金屬材料維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
- 正負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雙水相性質的測定
- 中國醫用三通閥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2024-2034版
- JT-T 1495-2024 公路水運危險性較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審查規程
- 5月8日世界微笑日微笑的力量生活中保持微笑宣傳課件
- 考古發現與中國文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